第5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4)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圆圆好长时间觉得蹊跷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都没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我们就对她说,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小圆圆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请你每年不要忘了来给她送礼物。”然后告诉她,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长,也这样经常在心里和圣诞老人说话,圣诞老人听到了,他们就也会收到礼物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次圣诞老人来过后,我和先生就会紧接着考虑“他”下次来该带什么礼物了。我们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她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圣诞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不让圆圆看到,先把东西藏起来。有时圆圆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借口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不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我们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在圆圆的眼里,这个老爷爷一定好极了,他的能耐也大极了。
有一年圆圆在玩耍时说到芭比娃娃没有男朋友,想给她找个男朋友。我领着圆圆几次到卖玩具的地方看,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男芭比。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后把娃娃的头发剪短,做了一顶帽子和一身男装,配一双长筒靴,这个“她”就变成了“他”。当然,这些改造工作都是在圆圆睡觉以后做的,她一点不知道。
到圣诞节早上,芭比公主的“男朋友”出现时,圆圆真是高兴坏了。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居然给送来了。
不过,她很快发现“男朋友”帽子的布料和她的一条旧裙子的布料一样,他的衣服和裤子的面料也和妈妈刚在缝纫店做的一条棕色裙子的面料一样。我也假装惊讶地说:“是啊,怎么这么巧呢。”
我知道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线索向她提示圣诞老人是谁,但无所谓,让她该知道的时候再去知道吧。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时,对圣诞老人的真实性就有了怀疑。
她在幼儿园大班那年,收到礼物后又高兴地去问别的小朋友收到没有。她很奇怪自己都教过别的小朋友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话,怎么圣诞老人还是没给他们送东西呢。结果幼儿园老师告诉她:“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妈骗你呢。”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从来不骗我!”她回家后还气愤不已,问我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说有啊,他不是年年都来给你送东西吗,妈妈和爸爸怎么可能半夜去买东西呢?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我多么想延长她的快乐,不愿意她早早失去一个童话世界。
圆圆虽然从我这里得到证实,有些放心了,但事实上从那时起,她可能就对这事起了疑心。后来又问过几次,我们一直想办法不说透。到她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
那以后,我们也慢慢放松了警觉,说话随意起来。记得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圣诞节收到一个很漂亮的穿着宫廷华服的洋娃娃,我看她很喜欢,也一时得意,就对她说:这个娃娃这么漂亮才80块钱,百货大楼那个还没这个好,卖120块钱,小店的东西看来还是便宜。
我突然发觉说漏了嘴,有点不好意思。圆圆不揭穿,只是笑笑说:“圣诞老人还到各个商店转悠,比较价格呢。”
圣诞节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即使后来圆圆已心知肚明,我们也一直没有正面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我们共同要保护的秘密。
她九岁时,我假期带她回姥姥家。有天上午我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听到圆圆拿着什么东西对姥姥说:“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姥姥逗她说:“这圣诞老人年年给你送东西,他到底在哪里呢?”圆圆顿了一下说:“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呢”,全家人都笑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中学几年,圆圆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些礼物。当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送“小儿科”的东西了,而是开始送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比如CD机、衣服等。仍然习惯于把这些东西称作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如果圣诞节不在周末,我们就把“圣诞节的早晨”改在离节日最近的一个周末早上,只提前不推后,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每年有个惊喜的时刻。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十几年里,只有一次,好像是圆圆小学五年级那一次,我和她爸爸那一段工作特别忙,没来得及给她买礼物,就在周末带她出去玩,并给她一些钱,让她替圣诞老人给自己买些礼物。东西没少买,圆圆长大后回忆说,那是她觉得最没意思的一次圣诞节。虽然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东西,方式不一样,带来的快乐就不一样。
圆圆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她梦到什么,她的梦一直都是童话一样,非常美妙,我后悔没有记录下来。美丽的梦一方面来源于她从书上读到的那些童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圣诞老爷爷带来的吧。一个经常做美梦的孩子,她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不仅让圆圆的童年过得不一般,也让她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并且教给她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她的好朋友过生日时,她总会很认真地挑选礼品。圆圆偶尔也制造点浪漫小情调,给我和她爸爸送上点惊喜。
在我四十岁生日那天,圆圆早晨上学时说她今天不想骑车了,要坐公交车去,我们当时没理解,觉得坐公交车又费时间又费力气的,干吗要为难自己。结果晚上放学时,她带回一大把康乃馨。原来她那个自行车没车筐,她乘公交是为方便拿那把花。我和先生那天都忘了过生日这回事,幸亏她提醒了我们。
她上大学后,我问她还要不要圣诞礼物了,她说要;我问她长多大就不要了,她说“八十岁”。我们都笑了。看来,圣诞老人且得一趟又一趟从北极大老远地跑来呢!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圆圆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他们俩很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去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我笑笑,说好。她看我同意了,很高兴,转而又有些担心,“不知道我爸爸同意不。”我说那你就问问他。
她回家后本来还着急等爸爸回来问这件“终身大事”,结果玩得忘了,直到几天后爸爸去接她,回家的路上才又想起来。她爸爸当时也非常痛快地说“好”,同意了。圆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也同意我长大后和马晓飞结婚呢!”我愉快地说:“是吗,那太好了!”
圆圆这时又有些担心,“要是我们上学了,不在一个学校,以后不认识了,那怎么办呢?”听她这样说,我和她爸爸也做出发愁的样子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那你好好想想办法。圆圆想了一会儿,忽然有主意了,“对了,我长大了,碰见一个男孩子,就问他,你是不是叫马晓飞,那不就知道了吗!”我们一听,也高兴了,是啊,这不就知道他是不是马晓飞了嘛。原来这么简单!
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一家人轻轻松松地开始吃饭。
后来我听幼儿园老师说,圆圆和马晓飞这两个孩子都比较懂事,从来不打人骂人,也不和小朋友抢东西,都很喜欢讲故事,两人在一起玩从来不闹意见。看来幼儿园也有“合得来”这回事。
到上了小学,这个小男孩和圆圆在一所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点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圆圆有几位非常要好的同学,几个小姑娘只要有空就在一起。我和她爸爸有一次想起马晓飞来,戏谑地问她,现在还和马晓飞玩吗,长大还要不要和马晓飞结婚了。圆圆说他是男孩子,不喜欢和他玩,不在一个班,也见不到。我们逗她,“那你不担心长大了不认识他?”她说不担心。看来她已经“变心”,从那以后就真把马晓飞丢后脑勺去了。
她上中学后,进入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了。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学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6万元的珠宝。我们听了,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两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所以我们在孩子情感发育时,为什么不可以给出更多的理解。
偶尔圆圆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会有些不自在。我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对圆圆说,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消解她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生长。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在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女儿读初中二年级,长得很秀气,学习一直不错,她特别怕女儿早恋,影响学业,从孩子一上初中时对女儿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家里只要有男生打来电话,她就一定要过问。孩子放学回家稍晚,她就问个不停,还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实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她女儿因此和她的关系弄得很僵。
这位家长为了控制孩子的行踪,也为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买了个手机,结果她有一次偷偷查女儿手机,发现她和几个男生称兄道弟的,大怒,没收了手机。女儿却有办法,第二天把同学一个手机借回来用。她再把借的手机没收,孩子就放学后用一个陌生的手机给她发个短信说自己很生气,晚上不回家了,然后那个手机就一直关机。她找不着孩子,一晚上急得要死。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女儿学校,在大门口等到背着书包来上学的女儿,没问出孩子一晚上去哪里了。这位妈妈一怒之下找到班主任,把女儿一夜未回家的事对班主任说了。班主任又跑去对教导主任讲了,教导主任马上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宣布本校一名初二女生在外面过夜,要求各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圆圆好长时间觉得蹊跷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都没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我们就对她说,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小圆圆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请你每年不要忘了来给她送礼物。”然后告诉她,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长,也这样经常在心里和圣诞老人说话,圣诞老人听到了,他们就也会收到礼物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她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次圣诞老人来过后,我和先生就会紧接着考虑“他”下次来该带什么礼物了。我们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她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圣诞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不让圆圆看到,先把东西藏起来。有时圆圆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借口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不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我们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在圆圆的眼里,这个老爷爷一定好极了,他的能耐也大极了。
有一年圆圆在玩耍时说到芭比娃娃没有男朋友,想给她找个男朋友。我领着圆圆几次到卖玩具的地方看,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男芭比。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后把娃娃的头发剪短,做了一顶帽子和一身男装,配一双长筒靴,这个“她”就变成了“他”。当然,这些改造工作都是在圆圆睡觉以后做的,她一点不知道。
到圣诞节早上,芭比公主的“男朋友”出现时,圆圆真是高兴坏了。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居然给送来了。
不过,她很快发现“男朋友”帽子的布料和她的一条旧裙子的布料一样,他的衣服和裤子的面料也和妈妈刚在缝纫店做的一条棕色裙子的面料一样。我也假装惊讶地说:“是啊,怎么这么巧呢。”
我知道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线索向她提示圣诞老人是谁,但无所谓,让她该知道的时候再去知道吧。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时,对圣诞老人的真实性就有了怀疑。
她在幼儿园大班那年,收到礼物后又高兴地去问别的小朋友收到没有。她很奇怪自己都教过别的小朋友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话,怎么圣诞老人还是没给他们送东西呢。结果幼儿园老师告诉她:“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妈骗你呢。”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从来不骗我!”她回家后还气愤不已,问我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说有啊,他不是年年都来给你送东西吗,妈妈和爸爸怎么可能半夜去买东西呢?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我多么想延长她的快乐,不愿意她早早失去一个童话世界。
圆圆虽然从我这里得到证实,有些放心了,但事实上从那时起,她可能就对这事起了疑心。后来又问过几次,我们一直想办法不说透。到她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
那以后,我们也慢慢放松了警觉,说话随意起来。记得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圣诞节收到一个很漂亮的穿着宫廷华服的洋娃娃,我看她很喜欢,也一时得意,就对她说:这个娃娃这么漂亮才80块钱,百货大楼那个还没这个好,卖120块钱,小店的东西看来还是便宜。
我突然发觉说漏了嘴,有点不好意思。圆圆不揭穿,只是笑笑说:“圣诞老人还到各个商店转悠,比较价格呢。”
圣诞节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即使后来圆圆已心知肚明,我们也一直没有正面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我们共同要保护的秘密。
她九岁时,我假期带她回姥姥家。有天上午我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听到圆圆拿着什么东西对姥姥说:“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姥姥逗她说:“这圣诞老人年年给你送东西,他到底在哪里呢?”圆圆顿了一下说:“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呢”,全家人都笑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中学几年,圆圆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些礼物。当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送“小儿科”的东西了,而是开始送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比如CD机、衣服等。仍然习惯于把这些东西称作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如果圣诞节不在周末,我们就把“圣诞节的早晨”改在离节日最近的一个周末早上,只提前不推后,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每年有个惊喜的时刻。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而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十几年里,只有一次,好像是圆圆小学五年级那一次,我和她爸爸那一段工作特别忙,没来得及给她买礼物,就在周末带她出去玩,并给她一些钱,让她替圣诞老人给自己买些礼物。东西没少买,圆圆长大后回忆说,那是她觉得最没意思的一次圣诞节。虽然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东西,方式不一样,带来的快乐就不一样。
圆圆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她梦到什么,她的梦一直都是童话一样,非常美妙,我后悔没有记录下来。美丽的梦一方面来源于她从书上读到的那些童话,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圣诞老爷爷带来的吧。一个经常做美梦的孩子,她的童年应该很幸福吧。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不仅让圆圆的童年过得不一般,也让她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并且教给她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她的好朋友过生日时,她总会很认真地挑选礼品。圆圆偶尔也制造点浪漫小情调,给我和她爸爸送上点惊喜。
在我四十岁生日那天,圆圆早晨上学时说她今天不想骑车了,要坐公交车去,我们当时没理解,觉得坐公交车又费时间又费力气的,干吗要为难自己。结果晚上放学时,她带回一大把康乃馨。原来她那个自行车没车筐,她乘公交是为方便拿那把花。我和先生那天都忘了过生日这回事,幸亏她提醒了我们。
她上大学后,我问她还要不要圣诞礼物了,她说要;我问她长多大就不要了,她说“八十岁”。我们都笑了。看来,圣诞老人且得一趟又一趟从北极大老远地跑来呢!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圆圆上幼儿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马晓飞,他们俩很合得来,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去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最喜欢和马晓飞一起玩啦,我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我笑笑,说好。她看我同意了,很高兴,转而又有些担心,“不知道我爸爸同意不。”我说那你就问问他。
她回家后本来还着急等爸爸回来问这件“终身大事”,结果玩得忘了,直到几天后爸爸去接她,回家的路上才又想起来。她爸爸当时也非常痛快地说“好”,同意了。圆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也同意我长大后和马晓飞结婚呢!”我愉快地说:“是吗,那太好了!”
圆圆这时又有些担心,“要是我们上学了,不在一个学校,以后不认识了,那怎么办呢?”听她这样说,我和她爸爸也做出发愁的样子说,是啊,这该怎么办呢?那你好好想想办法。圆圆想了一会儿,忽然有主意了,“对了,我长大了,碰见一个男孩子,就问他,你是不是叫马晓飞,那不就知道了吗!”我们一听,也高兴了,是啊,这不就知道他是不是马晓飞了嘛。原来这么简单!
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一家人轻轻松松地开始吃饭。
后来我听幼儿园老师说,圆圆和马晓飞这两个孩子都比较懂事,从来不打人骂人,也不和小朋友抢东西,都很喜欢讲故事,两人在一起玩从来不闹意见。看来幼儿园也有“合得来”这回事。
到上了小学,这个小男孩和圆圆在一所学校,不在一个班。小学生的特点是男女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兴趣,一般是男生和男生玩,女生和女生玩。圆圆有几位非常要好的同学,几个小姑娘只要有空就在一起。我和她爸爸有一次想起马晓飞来,戏谑地问她,现在还和马晓飞玩吗,长大还要不要和马晓飞结婚了。圆圆说他是男孩子,不喜欢和他玩,不在一个班,也见不到。我们逗她,“那你不担心长大了不认识他?”她说不担心。看来她已经“变心”,从那以后就真把马晓飞丢后脑勺去了。
她上中学后,进入心理学上的“青春期”,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才真正开始观察她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了。圆圆也会对我讲一些学校里男生和女生互相讨好的事,比如一个家里很有钱的男孩子对她班里一个女孩子说,你要是和我好,我就给你买6万元的珠宝。我们听了,并不贬损这些事,只是笑笑,说这小男孩幼稚得可爱。我家里也不时地会有男生打电话过来,我们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就像接到她的女同学打给她的电话一样,很自然地喊她来接电话,然后我们回避开,让她能方便地通话。有一次我还在她的书桌下捡到一张纸,可能是她上课时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的笔谈,两人热烈地讨论着班里的几个男生,能看出她们对一些男生是有朦胧的好感的。我笑笑,把这张纸收藏起来,准备将来圆圆长大了还给她。
每个父母都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回忆一下我们的少男少女时代,就该知道中学生这种情愫的萌发是多么正常。所以我们在孩子情感发育时,为什么不可以给出更多的理解。
偶尔圆圆接到某个男同学的电话,会聊很长时间,放下电话时她会有些不自在。我就选个合适时间和场合,假装无意中把话题引到这上面,对圆圆说,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有和异性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没有,倒可能不正常。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消解她心中的不安,让她知道原来自己对异性有好感,或别人对自己有好感,都是健康正常的。
不安和自责,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时都会有的,发展得严重了甚至是一种负罪感。这种感觉不仅不会使少男少女对异性的兴趣降低,反而会刺激兴趣生长。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下,觉得喜欢异性是不洁的,不道德的,他们就会在表面上任性行事,不听家长的话,内心却彷徨迷失,自我鄙视。只有孩子自尊自爱,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时觉得坦然、正常,才能产生自信和理性,才能做得端庄自在,才有自我控制的力量。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女儿读初中二年级,长得很秀气,学习一直不错,她特别怕女儿早恋,影响学业,从孩子一上初中时对女儿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家里只要有男生打来电话,她就一定要过问。孩子放学回家稍晚,她就问个不停,还要给老师打电话核实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她女儿因此和她的关系弄得很僵。
这位家长为了控制孩子的行踪,也为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买了个手机,结果她有一次偷偷查女儿手机,发现她和几个男生称兄道弟的,大怒,没收了手机。女儿却有办法,第二天把同学一个手机借回来用。她再把借的手机没收,孩子就放学后用一个陌生的手机给她发个短信说自己很生气,晚上不回家了,然后那个手机就一直关机。她找不着孩子,一晚上急得要死。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女儿学校,在大门口等到背着书包来上学的女儿,没问出孩子一晚上去哪里了。这位妈妈一怒之下找到班主任,把女儿一夜未回家的事对班主任说了。班主任又跑去对教导主任讲了,教导主任马上召开年级班主任会议,宣布本校一名初二女生在外面过夜,要求各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