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皮克斯的避风港(2)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史蒂夫每周去一次皮克斯,与卡特穆尔和拉塞特研究影片的制作进度,也会跟CFO劳伦斯·利维(Lawrence Levy)和总经理吉姆·莫里斯(Jim Morris)开会。史蒂夫不是电影导演,也从未尝试过。卡特穆尔在几年前就让史蒂夫承诺永远不加入为每部电影出谋划策的皮克斯“智囊团”,早早就杜绝了史蒂夫插手当导演的可能性。但卡特穆尔和拉塞特把史蒂夫视为鉴赏者。
“史蒂夫去世后,我们失去了一位冷眼旁观的鉴赏者,”卡特穆尔说,“无论是哪部电影,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两次找不到思路的情况,这时我就会给史蒂夫打电话,对他说‘史蒂夫,我们遇到问题了’。我只会说这么多,永远不要向史蒂夫解释具体问题在哪里或他应该怎么想。”史蒂夫会开车到爱莫利维尔来,坐到放映室里观看已经拍好的部分。看完后,他会对导演和整个智囊团谈他自己的看法。“史蒂夫的观点其实智囊团成员都已经表达过了,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智囊团成员在讲故事方面的才华都是一流的,”卡特穆尔继续说道,“但史蒂夫的出现会带给我们灵感,虽然观点与智囊团成员差不多,但表达清晰有力、一针见血。他说话时措辞比较谨慎,几乎每次的开场白都是‘我不是制片人,你们不用听我的’,然后他才开始阐释具体问题。‘一针见血’就是史蒂夫最大的价值,他从不会指示团队要怎么做,他只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有时,”卡特穆尔说,“如果问题比较大的话,他会和导演一起去散步。史蒂夫聪慧过人、意志坚定,在如何启发别人方面同样毫不逊色。他很喜欢和别人一起散步,与导演散步的时候,会与导演像朋友一样轻松地交流,说话的节奏会放慢,让导演更加彻底地思考问题。他的目标就是帮助导演拍出更好的电影,让导演更容易向前推进。他从不会说‘你怎么搞砸了’,而是会分析‘下一步要做什么’,他相信过去已经过去了,但要从过往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一对一的辅导是史蒂夫慢慢才学会的方法。“早些时候,如果手下员工没达到史蒂夫的心理预期,史蒂夫从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卡特穆尔说,“但最近的10年,他再也没有过类似的行为,而是找机会私下辅导员工,将原本非常尴尬的场景化解为启发员工、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他在不断学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做出改变。”
史蒂夫在皮克斯比在苹果放松。“他从未试图让皮克斯变得像苹果公司,”卡特穆尔说,“或是以同样的方式来管理皮克斯。”安迪·德莱福斯(Andy Dreyfus)是皮克斯的设计师,曾在苹果和CKS集团工作过,他说如果他和他的上司汤姆·斯威特要向史蒂夫汇报工作,一般都会挑史蒂夫在皮克斯的时候汇报。“我们周五向史蒂夫汇报工作时,一般都比较顺利,”德莱福斯回忆道,“因为周五是他来皮克斯的日子,心情总是很好。”
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皮克斯给史蒂夫带去了无上的荣耀。皮克斯获得的奖项越来越多,史蒂夫也成了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常客。他很喜欢给朋友们看还没完成的电影。“史蒂夫是我们的头号粉丝,每次我们内部试映影片,他都会要一份拷贝,”拉塞特回忆道,“我从认识的人那里得知,他会邀请所有邻居去他家看,每一个邻居都会去!他喜欢向别人展示影片,就跟孩子一样。”
对史蒂夫来说,皮克斯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迈克尔·艾斯纳。
自两位掌权者在1997年签订五五分润的协议以来,关系每况愈下。两家公司间不睦已久:史蒂夫向来不满意迪士尼为宣传皮克斯电影所做的努力,对他们的宣传方案也颇有微词。不过合作的结果还不错,《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2》和《怪兽公司》是合同中约定的前三部电影,广受好评,票房成绩也无可争议:每部片子上映时都坐上了票房第一的宝座,总票房都超过了5亿美元。
2002年《怪兽公司》上映后,皮克斯有权和任何工作室开展谈判以签订新的分销协议。卡特穆尔和拉塞特想继续与迪士尼合作,因为皮克斯卡通人物的所有权都归迪士尼所有,而且两家公司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史蒂夫希望艾斯纳能主动要求开始谈判,但艾斯纳选择等待。他相信《海底总动员》上映后,迪士尼将获得更有利的谈判条件,他已经在皮克斯看过两次《海底总动员》的试映,认为这部片子“还不错,但远远比不上之前几部”,这段评价是他写给迪士尼董事会的,但被泄露给了《洛杉矶时报》。事实证明,艾斯纳大错特错,《海底总动员》成为皮克斯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狂揽8.68亿美元票房。
现在史蒂夫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迪士尼只能分到7.5%的票房收入作为分销回报,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卡通人物的所有权,没有电影的所有权,也没有DVD的版权。同时,史蒂夫公开表达了对迪士尼的不满,对比了皮克斯充满创意的杰作与迪士尼表现惨淡的几部片子:《星银岛》、《熊的传说》和《放牛吃草》。
谈判让卡特穆尔和拉塞特忧心忡忡。“他之所以一直跟迪士尼耗着,主要是因为我,”拉塞特回忆道,“因为我非常在意我们创作的这些卡通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史蒂夫认为艾斯纳把他提出的条件透露给了媒体,目的是为了显示史蒂夫的贪婪。2004年1月上旬,谈判似乎结束了:史蒂夫告诉拉塞特和卡特穆尔,皮克斯将终止与迪士尼的谈判,他不会再和艾斯纳合作,现在不合作,以后永远都不会合作。拉塞特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拉塞特不仅将失去以前创造的所有卡通人物,而且即将完成的《汽车总动员》也将属于迪士尼,属于艾斯纳。自协议签订以来,艾斯纳作为迪士尼的CEO一共只来过皮克斯两次。拉塞特、卡特穆尔和史蒂夫共同向员工宣布了这一消息,拉塞特哭着发誓,如果将来不能拥有对卡通人物的所有权,将不再拍摄电影。
消息一公布,其他工作室纷纷打来电话,史蒂夫谈判的热情不高,反正不管和谁签订新协议,《汽车总动员》肯定由迪士尼分销,而且皮克斯现金充裕,谈判不急在一时。当史蒂夫和其他工作室周旋时,艾斯纳渐渐失去了公司内部的支持。2003年秋天,华特·迪士尼的侄子罗伊·迪士尼(Roy Disney)宣布辞职,因为艾斯纳试图把他赶出董事会,不过他在辞职前写了一封措辞犀利的公开信批评这位CEO。这几年迪士尼的股价没有任何起色,投资者早就厌倦了艾斯纳的专制,在2004年股东大会上,43%的股东投票反对将艾斯纳再次选入董事会,董事会剥夺了他的董事长一职。艾斯纳声称他将完成CEO的任期,直到2006年,但是形势对他非常不利。
史蒂夫高兴地看着事态的发展,皮克斯停止与迪士尼合作的威胁无疑让艾斯纳雪上加霜。史蒂夫不讨厌迪士尼,他只是无法忍受艾斯纳。
2004年秋天,史蒂夫手术康复后,他告诉卡特穆尔和拉塞特,会想个办法安顿好皮克斯,即使以后他不在了,也要保证皮克斯的良好运营。并不是史蒂夫担心自己会立刻病逝,而是他要逐渐减少自己的参与度,他知道自己对皮克斯的重要性不如自己对于苹果的重要性。当然,放手并不容易,史蒂夫一直觉得卡特穆尔、拉塞特和自己是绝佳的三人组合,就如同披头士乐队,大家优势互补。卡特穆尔对此非常担忧,“他不是导演,公司在创造性方面可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卡特穆尔说,“但我的性格不适合担任CEO,如果他走了,我们就失去了重要的一环。”
史蒂夫每周去一次皮克斯,与卡特穆尔和拉塞特研究影片的制作进度,也会跟CFO劳伦斯·利维(Lawrence Levy)和总经理吉姆·莫里斯(Jim Morris)开会。史蒂夫不是电影导演,也从未尝试过。卡特穆尔在几年前就让史蒂夫承诺永远不加入为每部电影出谋划策的皮克斯“智囊团”,早早就杜绝了史蒂夫插手当导演的可能性。但卡特穆尔和拉塞特把史蒂夫视为鉴赏者。
“史蒂夫去世后,我们失去了一位冷眼旁观的鉴赏者,”卡特穆尔说,“无论是哪部电影,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两次找不到思路的情况,这时我就会给史蒂夫打电话,对他说‘史蒂夫,我们遇到问题了’。我只会说这么多,永远不要向史蒂夫解释具体问题在哪里或他应该怎么想。”史蒂夫会开车到爱莫利维尔来,坐到放映室里观看已经拍好的部分。看完后,他会对导演和整个智囊团谈他自己的看法。“史蒂夫的观点其实智囊团成员都已经表达过了,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智囊团成员在讲故事方面的才华都是一流的,”卡特穆尔继续说道,“但史蒂夫的出现会带给我们灵感,虽然观点与智囊团成员差不多,但表达清晰有力、一针见血。他说话时措辞比较谨慎,几乎每次的开场白都是‘我不是制片人,你们不用听我的’,然后他才开始阐释具体问题。‘一针见血’就是史蒂夫最大的价值,他从不会指示团队要怎么做,他只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有时,”卡特穆尔说,“如果问题比较大的话,他会和导演一起去散步。史蒂夫聪慧过人、意志坚定,在如何启发别人方面同样毫不逊色。他很喜欢和别人一起散步,与导演散步的时候,会与导演像朋友一样轻松地交流,说话的节奏会放慢,让导演更加彻底地思考问题。他的目标就是帮助导演拍出更好的电影,让导演更容易向前推进。他从不会说‘你怎么搞砸了’,而是会分析‘下一步要做什么’,他相信过去已经过去了,但要从过往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一对一的辅导是史蒂夫慢慢才学会的方法。“早些时候,如果手下员工没达到史蒂夫的心理预期,史蒂夫从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卡特穆尔说,“但最近的10年,他再也没有过类似的行为,而是找机会私下辅导员工,将原本非常尴尬的场景化解为启发员工、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他在不断学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做出改变。”
史蒂夫在皮克斯比在苹果放松。“他从未试图让皮克斯变得像苹果公司,”卡特穆尔说,“或是以同样的方式来管理皮克斯。”安迪·德莱福斯(Andy Dreyfus)是皮克斯的设计师,曾在苹果和CKS集团工作过,他说如果他和他的上司汤姆·斯威特要向史蒂夫汇报工作,一般都会挑史蒂夫在皮克斯的时候汇报。“我们周五向史蒂夫汇报工作时,一般都比较顺利,”德莱福斯回忆道,“因为周五是他来皮克斯的日子,心情总是很好。”
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皮克斯给史蒂夫带去了无上的荣耀。皮克斯获得的奖项越来越多,史蒂夫也成了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常客。他很喜欢给朋友们看还没完成的电影。“史蒂夫是我们的头号粉丝,每次我们内部试映影片,他都会要一份拷贝,”拉塞特回忆道,“我从认识的人那里得知,他会邀请所有邻居去他家看,每一个邻居都会去!他喜欢向别人展示影片,就跟孩子一样。”
对史蒂夫来说,皮克斯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迈克尔·艾斯纳。
自两位掌权者在1997年签订五五分润的协议以来,关系每况愈下。两家公司间不睦已久:史蒂夫向来不满意迪士尼为宣传皮克斯电影所做的努力,对他们的宣传方案也颇有微词。不过合作的结果还不错,《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2》和《怪兽公司》是合同中约定的前三部电影,广受好评,票房成绩也无可争议:每部片子上映时都坐上了票房第一的宝座,总票房都超过了5亿美元。
2002年《怪兽公司》上映后,皮克斯有权和任何工作室开展谈判以签订新的分销协议。卡特穆尔和拉塞特想继续与迪士尼合作,因为皮克斯卡通人物的所有权都归迪士尼所有,而且两家公司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史蒂夫希望艾斯纳能主动要求开始谈判,但艾斯纳选择等待。他相信《海底总动员》上映后,迪士尼将获得更有利的谈判条件,他已经在皮克斯看过两次《海底总动员》的试映,认为这部片子“还不错,但远远比不上之前几部”,这段评价是他写给迪士尼董事会的,但被泄露给了《洛杉矶时报》。事实证明,艾斯纳大错特错,《海底总动员》成为皮克斯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狂揽8.68亿美元票房。
现在史蒂夫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迪士尼只能分到7.5%的票房收入作为分销回报,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卡通人物的所有权,没有电影的所有权,也没有DVD的版权。同时,史蒂夫公开表达了对迪士尼的不满,对比了皮克斯充满创意的杰作与迪士尼表现惨淡的几部片子:《星银岛》、《熊的传说》和《放牛吃草》。
谈判让卡特穆尔和拉塞特忧心忡忡。“他之所以一直跟迪士尼耗着,主要是因为我,”拉塞特回忆道,“因为我非常在意我们创作的这些卡通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史蒂夫认为艾斯纳把他提出的条件透露给了媒体,目的是为了显示史蒂夫的贪婪。2004年1月上旬,谈判似乎结束了:史蒂夫告诉拉塞特和卡特穆尔,皮克斯将终止与迪士尼的谈判,他不会再和艾斯纳合作,现在不合作,以后永远都不会合作。拉塞特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拉塞特不仅将失去以前创造的所有卡通人物,而且即将完成的《汽车总动员》也将属于迪士尼,属于艾斯纳。自协议签订以来,艾斯纳作为迪士尼的CEO一共只来过皮克斯两次。拉塞特、卡特穆尔和史蒂夫共同向员工宣布了这一消息,拉塞特哭着发誓,如果将来不能拥有对卡通人物的所有权,将不再拍摄电影。
消息一公布,其他工作室纷纷打来电话,史蒂夫谈判的热情不高,反正不管和谁签订新协议,《汽车总动员》肯定由迪士尼分销,而且皮克斯现金充裕,谈判不急在一时。当史蒂夫和其他工作室周旋时,艾斯纳渐渐失去了公司内部的支持。2003年秋天,华特·迪士尼的侄子罗伊·迪士尼(Roy Disney)宣布辞职,因为艾斯纳试图把他赶出董事会,不过他在辞职前写了一封措辞犀利的公开信批评这位CEO。这几年迪士尼的股价没有任何起色,投资者早就厌倦了艾斯纳的专制,在2004年股东大会上,43%的股东投票反对将艾斯纳再次选入董事会,董事会剥夺了他的董事长一职。艾斯纳声称他将完成CEO的任期,直到2006年,但是形势对他非常不利。
史蒂夫高兴地看着事态的发展,皮克斯停止与迪士尼合作的威胁无疑让艾斯纳雪上加霜。史蒂夫不讨厌迪士尼,他只是无法忍受艾斯纳。
2004年秋天,史蒂夫手术康复后,他告诉卡特穆尔和拉塞特,会想个办法安顿好皮克斯,即使以后他不在了,也要保证皮克斯的良好运营。并不是史蒂夫担心自己会立刻病逝,而是他要逐渐减少自己的参与度,他知道自己对皮克斯的重要性不如自己对于苹果的重要性。当然,放手并不容易,史蒂夫一直觉得卡特穆尔、拉塞特和自己是绝佳的三人组合,就如同披头士乐队,大家优势互补。卡特穆尔对此非常担忧,“他不是导演,公司在创造性方面可能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卡特穆尔说,“但我的性格不适合担任CEO,如果他走了,我们就失去了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