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中华岂会无烈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六五章 中华岂会无烈士?
乌云沉沉,夜空寥寥,大风呼啸着卷过,还携着冷硬的雨点,噼里啪啦打在霜冻的大地上。
是的,冬天已经降临了。这时的江南虽不像北方那样天寒地冻,甚至树上的叶子都没有掉光,但一阵阵凄风冷雨同样冻彻人的骨髓。尤其是棉袄都被打湿了的情况下,赶路的人最希望能有一间遮风避雨的小屋,一个可以取暖的火堆,若是能再有一瓶烧酒就更好了。
所以当沈默和他的卫队在夜雨辛苦跋涉了半宿,终于看到远处有座黑洞洞的建筑时,心情的激动也就可想而知了。
铁柱一挥手,便有两个斥候策马过去,不一会儿折回禀报道:“是一座废弃的客栈。”
铁柱望向沈默,见大人点点头,这才沉声下令道:“进去宿营!”
队伍到了近前,才发现这是个很气派的院子,院内除了一座三层的楼房外,马棚、伙房一应俱全,依稀还能看到往日的繁荣景象。
看到这个情形,沈默忍不住叹了口气,对身边戴着斗笠背着宝剑的何心隐道:“太可惜了。”他们现在身处屡遭倭/寇洗劫的宁波府境内,原本往来如梭的南北商队早已绝迹,这设在郊外的客栈自然也开不下去了。
何大侠也叹了口气,但当叹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就不会再影响情绪了,只听他幽幽道:“一路所见,残垣断壁,这样下去,大明就完了。”
沈默已经听习惯了他整天将‘亡国’、‘灭族’挂在嘴边,早已经不以为意。两人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等着亲随们将屋子简单收拾出来。
亲随们已经做惯了这种勾当,不一会儿沈默就看到楼里燃起了火光,书童沈安便出来道:“公子,进去歇息吧。”几个月的风霜磨砺,让这个顽劣的小书童成长了不少。
沈默点点头,与何心隐并肩走进去,便见侍卫们在大堂里,燃起了一大一小两个火堆,正将桌椅板凳劈开了当柴往里填呢。
沈安将公子引到那小火堆边上,沈默看到火上支着锅子,锅里煮着米饭和腊肉,地上甚至还有被褥,高兴的问道:“从哪弄的?”
沈安一边帮他脱下湿漉漉的棉袄,一边笑道:“客栈就是客栈啊,找一找就找到这些东西了。”
沈默搓着手在火堆边坐下,冰冷的身体终于感到丝丝热度,竟然舒服的轻哼一声,呵呵笑道:“原以为今天又要野营了呢。”
何心隐终于摘下斗笠和宝剑,松一松筋骨,缓缓坐在他的对面,面无表情道:“出来八十七天,露宿六十八天,我以为你早习惯了呢。”
“习惯是习惯了。”沈默笑道:“但在又冷又潮的夜里,还是这样舒服些。”
说会话,锅里的腊肉饭好了,一时间满屋子都是腊肉独有的香味,让沈默打住话头,望向那闪着油光的一锅饭,就连一直特立独行的何大侠,也忍不住直抽鼻子,显然是馋坏了。
也难怪,上一次吃热汤热饭,还是在台州城,当时是李巡抚请客,大家吃的盐水煮马肉,那玩意儿可真塞牙啊。
若将一碗色泽诱人,腊肉肥而不腻,咸中带甜,米饭粒粒绵香、弹性十足的腊肉饭吃到肚中,绝对会得到一种无上的满足。
沈默接过沈安递过来的这样一碗饭,却强忍住大快朵颐的冲动,端着走到侍卫那边。
侍卫们见大人过来,赶紧便要起身,却被他拦住道:“我来看看你们吃什么。”打开锅盖一看,是稀饭。不由瞪铁柱一眼道:“怎么又来这套?”
铁柱讪讪道:“找到的米太少,腊肠也只有两根……与其大伙都吃稀,还不如让大人吃顿干的呢。”
亲兵们也纷纷道:“是啊大人,我们还有干粮呢。”
沈默把脸一板道:“我说过多少遍了,既然同生共死,就得同甘共苦,不能都吃干,那就一起吃稀!”说着便将一碗腊肉饭倒进了锅里……
跟亲兵们坐在一起,吃了一顿腊肉稀饭泡干粮,沈默才拍拍pp起身道:“除了放哨的就赶紧睡吧,别再玩牌了。”
亲兵们乖乖听话,收起了马吊牌,目送着大人离开,这才该站岗的站岗,该睡觉的睡觉。
沈默回到何心隐和沈安身边,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沈安是在惋惜那锅腊肉饭,让少爷那么一折腾,他也没吃成。而何心隐则向他投来怪异的笑容,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可是尽人皆知哦。”
沈默不动声色道:“摔一个孩子不难,难的是一直摔下去。”便不再与他聒噪,转而对沈安道:“我看还有不少完好的桌椅,你去搬一副过来。”
沈安不一会儿便搬过来一张方桌和一条长凳,用袖子擦得干干净净后,又从背囊中拿出白铁油灯,挑出芯子点着了搁在桌上,口中小声问道:“公子,不休息呀?”
沈默摇头道:“好容易得着个机会,我得把零碎的记载整理起来,免得过几日再张冠李戴了。”说着便将一个随身携带的大竹筒打开,从里面倒出了一桌子纸笺。
这些纸笺全用一跟细线穿着,沈安找到线头一提,便将其归拢得整整齐齐,看一看最后一张的编号,竟然到了三百五十八,不由吃惊道:“已经这么多了?”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磨墨。”
沈安便将那厚厚一摞纸笺搁在少爷面前,转身去找笔墨纸砚去了。
沈默轻轻摩挲着那一摞纸笺,仿佛在抚摸婴儿的脸蛋一般仔细,许久才长吸口气,看向第一张纸片,只见上面写着‘八月初八出绍兴,向东北行,天气晴好,一路无事。’再看第二张,写着‘八月初九,至平湖南,天降小雨,露宿于野。’不错,这正是他的行军日记,记载着这三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重新翻开来看,就像再一次走上这段十分艰苦,充满危险,却又让他收获良多、感触良多,绝不后悔的惊心动魄之旅……
当翻过几页描述行军状况的日记后,终于在第四页上,出现了稍显凌乱的数行大字‘八月十一,抵乍浦,九丈倭船泊北新塘,皆髡头鸟音之真倭,有刀枪弓矢而无火器……’
看到这里,那时的场景便浮现在他的眼前,沈默清晰的记得,那里的守将名叫王应麟,见倭/寇出现,便立即率本卫八百兵丁尽数而出,使倭/寇不敢轻举妄动。
黄昏时分,王指挥担心倭/寇趁夜色作恶,命部下乘小船驱赶,倭/寇以燕尾利镞向明军射击,箭无虚发,中者立死。明军进攻受挫,以至于夜色降临也没有将倭/寇撵走。
夜里五更时分,有军士名唤胡士澄,背负着数斗火药,摸到倭/寇的大船上引燃,倭船大火四起,但胡士成也被倭/寇所杀。
王应麟趁势率军发动攻击,从四面八法攀上敌船。当时四处大火,倭/寇大乱之下抵抗不力,终于被彻底攻破。但一名红衣黄盖、唤作八大王的倭酋,手持双刀从火中跃出,连杀十数名明军,才被弓箭射中后心而死。
是役,格杀倭/寇十二人,擒获伤者五人,找到被烧焦的尸体十八具,官军自身伤亡一百二十人。
然而经过审讯得知,当时船上只有一半倭/寇,另一半则早趁着夜色登陆北去。王应麟连忙率官军追击,沿途经过村镇,皆有百姓带路奉食,明军前锋终于在次日追上倭/寇,双方展开激战。
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视线极为模糊,倭/寇有二十余人,明军有五十兵勇。虽然无论是单兵还是整体,明军的战力都逊于倭/寇,但诸兵勇毫无惧色,奋力血战良久。其中尤以勇士茅堂、舒惠、敖震最为勇悍,皆手刃数名倭/寇。
但倭/寇的战法显然高明的多,他们其实只派了一半兵力出来缠住明军,其余二十余人埋伏在道旁草莽之中,等到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才突然杀出来,明军猝不及防之下,战死三十八人,其余溃逃。茅堂、舒惠、敖震三勇士,皆在阵亡之列,被倭/寇割取首级,排解于道边。
击溃明军前锋后,倭/寇北逃。自竹林庙经平湖县地时,平湖典史乔父子率兵壮拦击,旋即被击溃,乔典史及乡勇二十七人阵亡。
但他们的阻拦起到了效果,王应麟的大军终于赶上来,将倭/寇包围在天后宫内,放火焚烧。倭/寇欲请降,明军不允,遂尽数被烧死于天后宫中。
是役,明军以八百人对倭/寇近八十人,付出二百多官兵、几十名乡勇阵亡的代价才将其消灭。说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但沈默还是欣喜的发现,原来我大明子民从来没有丧失过血性,只不过近二百年的承平岁月,已经使这种血性深深休眠而已。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胡士澄、茅堂和乔典史涌现出来,重现洪武雄风的!
想到这里,沈默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八个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第一六五章 中华岂会无烈士?
乌云沉沉,夜空寥寥,大风呼啸着卷过,还携着冷硬的雨点,噼里啪啦打在霜冻的大地上。
是的,冬天已经降临了。这时的江南虽不像北方那样天寒地冻,甚至树上的叶子都没有掉光,但一阵阵凄风冷雨同样冻彻人的骨髓。尤其是棉袄都被打湿了的情况下,赶路的人最希望能有一间遮风避雨的小屋,一个可以取暖的火堆,若是能再有一瓶烧酒就更好了。
所以当沈默和他的卫队在夜雨辛苦跋涉了半宿,终于看到远处有座黑洞洞的建筑时,心情的激动也就可想而知了。
铁柱一挥手,便有两个斥候策马过去,不一会儿折回禀报道:“是一座废弃的客栈。”
铁柱望向沈默,见大人点点头,这才沉声下令道:“进去宿营!”
队伍到了近前,才发现这是个很气派的院子,院内除了一座三层的楼房外,马棚、伙房一应俱全,依稀还能看到往日的繁荣景象。
看到这个情形,沈默忍不住叹了口气,对身边戴着斗笠背着宝剑的何心隐道:“太可惜了。”他们现在身处屡遭倭/寇洗劫的宁波府境内,原本往来如梭的南北商队早已绝迹,这设在郊外的客栈自然也开不下去了。
何大侠也叹了口气,但当叹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就不会再影响情绪了,只听他幽幽道:“一路所见,残垣断壁,这样下去,大明就完了。”
沈默已经听习惯了他整天将‘亡国’、‘灭族’挂在嘴边,早已经不以为意。两人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等着亲随们将屋子简单收拾出来。
亲随们已经做惯了这种勾当,不一会儿沈默就看到楼里燃起了火光,书童沈安便出来道:“公子,进去歇息吧。”几个月的风霜磨砺,让这个顽劣的小书童成长了不少。
沈默点点头,与何心隐并肩走进去,便见侍卫们在大堂里,燃起了一大一小两个火堆,正将桌椅板凳劈开了当柴往里填呢。
沈安将公子引到那小火堆边上,沈默看到火上支着锅子,锅里煮着米饭和腊肉,地上甚至还有被褥,高兴的问道:“从哪弄的?”
沈安一边帮他脱下湿漉漉的棉袄,一边笑道:“客栈就是客栈啊,找一找就找到这些东西了。”
沈默搓着手在火堆边坐下,冰冷的身体终于感到丝丝热度,竟然舒服的轻哼一声,呵呵笑道:“原以为今天又要野营了呢。”
何心隐终于摘下斗笠和宝剑,松一松筋骨,缓缓坐在他的对面,面无表情道:“出来八十七天,露宿六十八天,我以为你早习惯了呢。”
“习惯是习惯了。”沈默笑道:“但在又冷又潮的夜里,还是这样舒服些。”
说会话,锅里的腊肉饭好了,一时间满屋子都是腊肉独有的香味,让沈默打住话头,望向那闪着油光的一锅饭,就连一直特立独行的何大侠,也忍不住直抽鼻子,显然是馋坏了。
也难怪,上一次吃热汤热饭,还是在台州城,当时是李巡抚请客,大家吃的盐水煮马肉,那玩意儿可真塞牙啊。
若将一碗色泽诱人,腊肉肥而不腻,咸中带甜,米饭粒粒绵香、弹性十足的腊肉饭吃到肚中,绝对会得到一种无上的满足。
沈默接过沈安递过来的这样一碗饭,却强忍住大快朵颐的冲动,端着走到侍卫那边。
侍卫们见大人过来,赶紧便要起身,却被他拦住道:“我来看看你们吃什么。”打开锅盖一看,是稀饭。不由瞪铁柱一眼道:“怎么又来这套?”
铁柱讪讪道:“找到的米太少,腊肠也只有两根……与其大伙都吃稀,还不如让大人吃顿干的呢。”
亲兵们也纷纷道:“是啊大人,我们还有干粮呢。”
沈默把脸一板道:“我说过多少遍了,既然同生共死,就得同甘共苦,不能都吃干,那就一起吃稀!”说着便将一碗腊肉饭倒进了锅里……
跟亲兵们坐在一起,吃了一顿腊肉稀饭泡干粮,沈默才拍拍pp起身道:“除了放哨的就赶紧睡吧,别再玩牌了。”
亲兵们乖乖听话,收起了马吊牌,目送着大人离开,这才该站岗的站岗,该睡觉的睡觉。
沈默回到何心隐和沈安身边,两人的反应截然不同,沈安是在惋惜那锅腊肉饭,让少爷那么一折腾,他也没吃成。而何心隐则向他投来怪异的笑容,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可是尽人皆知哦。”
沈默不动声色道:“摔一个孩子不难,难的是一直摔下去。”便不再与他聒噪,转而对沈安道:“我看还有不少完好的桌椅,你去搬一副过来。”
沈安不一会儿便搬过来一张方桌和一条长凳,用袖子擦得干干净净后,又从背囊中拿出白铁油灯,挑出芯子点着了搁在桌上,口中小声问道:“公子,不休息呀?”
沈默摇头道:“好容易得着个机会,我得把零碎的记载整理起来,免得过几日再张冠李戴了。”说着便将一个随身携带的大竹筒打开,从里面倒出了一桌子纸笺。
这些纸笺全用一跟细线穿着,沈安找到线头一提,便将其归拢得整整齐齐,看一看最后一张的编号,竟然到了三百五十八,不由吃惊道:“已经这么多了?”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磨墨。”
沈安便将那厚厚一摞纸笺搁在少爷面前,转身去找笔墨纸砚去了。
沈默轻轻摩挲着那一摞纸笺,仿佛在抚摸婴儿的脸蛋一般仔细,许久才长吸口气,看向第一张纸片,只见上面写着‘八月初八出绍兴,向东北行,天气晴好,一路无事。’再看第二张,写着‘八月初九,至平湖南,天降小雨,露宿于野。’不错,这正是他的行军日记,记载着这三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重新翻开来看,就像再一次走上这段十分艰苦,充满危险,却又让他收获良多、感触良多,绝不后悔的惊心动魄之旅……
当翻过几页描述行军状况的日记后,终于在第四页上,出现了稍显凌乱的数行大字‘八月十一,抵乍浦,九丈倭船泊北新塘,皆髡头鸟音之真倭,有刀枪弓矢而无火器……’
看到这里,那时的场景便浮现在他的眼前,沈默清晰的记得,那里的守将名叫王应麟,见倭/寇出现,便立即率本卫八百兵丁尽数而出,使倭/寇不敢轻举妄动。
黄昏时分,王指挥担心倭/寇趁夜色作恶,命部下乘小船驱赶,倭/寇以燕尾利镞向明军射击,箭无虚发,中者立死。明军进攻受挫,以至于夜色降临也没有将倭/寇撵走。
夜里五更时分,有军士名唤胡士澄,背负着数斗火药,摸到倭/寇的大船上引燃,倭船大火四起,但胡士成也被倭/寇所杀。
王应麟趁势率军发动攻击,从四面八法攀上敌船。当时四处大火,倭/寇大乱之下抵抗不力,终于被彻底攻破。但一名红衣黄盖、唤作八大王的倭酋,手持双刀从火中跃出,连杀十数名明军,才被弓箭射中后心而死。
是役,格杀倭/寇十二人,擒获伤者五人,找到被烧焦的尸体十八具,官军自身伤亡一百二十人。
然而经过审讯得知,当时船上只有一半倭/寇,另一半则早趁着夜色登陆北去。王应麟连忙率官军追击,沿途经过村镇,皆有百姓带路奉食,明军前锋终于在次日追上倭/寇,双方展开激战。
当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视线极为模糊,倭/寇有二十余人,明军有五十兵勇。虽然无论是单兵还是整体,明军的战力都逊于倭/寇,但诸兵勇毫无惧色,奋力血战良久。其中尤以勇士茅堂、舒惠、敖震最为勇悍,皆手刃数名倭/寇。
但倭/寇的战法显然高明的多,他们其实只派了一半兵力出来缠住明军,其余二十余人埋伏在道旁草莽之中,等到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才突然杀出来,明军猝不及防之下,战死三十八人,其余溃逃。茅堂、舒惠、敖震三勇士,皆在阵亡之列,被倭/寇割取首级,排解于道边。
击溃明军前锋后,倭/寇北逃。自竹林庙经平湖县地时,平湖典史乔父子率兵壮拦击,旋即被击溃,乔典史及乡勇二十七人阵亡。
但他们的阻拦起到了效果,王应麟的大军终于赶上来,将倭/寇包围在天后宫内,放火焚烧。倭/寇欲请降,明军不允,遂尽数被烧死于天后宫中。
是役,明军以八百人对倭/寇近八十人,付出二百多官兵、几十名乡勇阵亡的代价才将其消灭。说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但沈默还是欣喜的发现,原来我大明子民从来没有丧失过血性,只不过近二百年的承平岁月,已经使这种血性深深休眠而已。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胡士澄、茅堂和乔典史涌现出来,重现洪武雄风的!
想到这里,沈默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八个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