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治水三策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56章 治水三策
“喳。”武同举擦擦头上的冷汗,继续说道:“其实在此之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但是灾害发生之后,由于有的朝代防备和治理措施得当,灾害的损失便非常小,而有的朝代对黄河疏于治理,河灾之后又治理的不及时,所以黄河流域里人、畜、房屋等损失异常惨重。这就是臣所说的说大便大,说小便小的缘故。”
杨深秀刚才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心说这个武同举说话大喘气,幸好皇上没有责怪下来。
关续清点点头,面色开始和缓:“继续说。”
“先说这河道。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从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前清咸丰五年改走现行河道;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十万里之遥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
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武同举说的既详尽又透彻,一听就知道他曾经对黄河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关续清满意的看了一眼杨深秀,凝神静听武同举下面的话。
“臣再来说一下河水分流之事。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前明嘉靖中期基本结束,古书上记载‘南流故道始尽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后来在万历初年,潘季驯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图上的废黄河。其后虽有决溢。但旋即恢复故道。前清前期经大筑堤防。河南境内河道出现过一段相对安流时期,而山东、江苏境内河段决口次数增多。江苏徐州至淮阴河段兼作运河,因此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潘季驯治河重点即在这一河段上,如大修两岸缕堤、格堤、月堤、遥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蓄清刷黄等工程。到前清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断延伸,使坡降变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故清中期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河道淤废不堪,决口连年发生,更兼治河不力,黄河改道已不可避免。”武同举说起水利问题来,显得得心应手,方才的紧张也消减了大半。
“好,接着说。”此时,关续清已经相信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武同举必然有治河的良策,以往治河的官员一上来不是先摆出一大堆困难,就是深受向朝廷要钱,对黄河的情况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拿着朝廷拨下来二话不说就去乱堵乱防,结果钱花的不少,却收不到什么成效。
武同举从怀里摸出一张地图来,铺在靠殿门的桌子上面,然后对皇上说:“皇上,请您移步前来观看。”
关续清一看武同举准备的如此周详,心里自然是高兴,走下丹犀,来到桌子旁边,凝神观看。杨深秀也围拢过来。
“皇上请看,这是臣花费近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整个黄河流域,经过测量计算,最终制出的这张黄河水系图。现在臣就来说说此次黄河决口的灾情。此次,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县村庄,又往东漫流至兰仪、考城、长垣等县后,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东赵王河至张秋穿运;一股经长垣县,流到东明县雷家庄,这里就分成了两股,都东北流到张秋镇;三股河汇合后,穿过张秋运河,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里是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帝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如果这次黄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据臣判断,其后,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东至运河的三角洲冲积扇上自由漫流,水势分散,泛滥无定。下游河道中自铜瓦厢至陶城埠一段,决口经常发生,故有豆腐腰之称。”
“说说你的良策。”关续清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对于武同举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武同举一笑道:“根据此次灾情,臣治理黄河主要有三策。”
“哪三策?”
“皇上容禀,远古时期,人们基本是在距离河道很远的地方居住,河流基本是自由流动,与人们互不干扰,相安无事。随着河流周边居住百姓的增加,人们开始在河道的两边修筑堤防,开始的时候,人们在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方建堤,河道的宽度仍然很大,洪水还没有被束缚得很厉害。遇到涨水,水流基本可以分散到较宽阔的河道中,慢慢流走,几乎不会冲毁堤防。后来人们开始大量占用河滩地耕种,在大堤里面修筑围埝,圈堤围垦,不断改变河道的流向,造成河道宽窄不一,河线再三弯曲,严重阻碍行洪。皇上,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臣以为农耕是要发展,但是也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正是当地百姓没有节制的改变河道的原有状况,不给洪水以足够出路,引发河堤被洪水冲溃,给自身也带来了一场场灾难。像这样一次黄河泛滥就会令国家数十年的农业发展毁于一旦,两相比较是得不偿失啊。”
关续清沉吟半晌,对杨深秀说道:“武同举说的很有道理,治河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为了长远考虑,还是要对农田耕作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才行。”
杨深秀恭声道:“喳。这一条臣谨记了。”
武同举又说道:“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臣提出治河三策,请皇上斟酌。所谓事有轻重缓急,所以臣把这三策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不与水争地,彻底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还河道以本来的面目。具体的是将冀州区域容易受到洪水影响、生活没有保障的百姓迁移出来,清除掉河道中的碍洪设施,将黄河改道向西,以原有河道与太行山之间的宽敞地区为新的河道,让黄河向北流进大海。这样可以削减水势,容纳较多的泥沙,最大程度降低洪水冲毁堤防的可能。对移民安置所需要的费用臣也有所考虑,由原来黄河的岁修费来解决,从而达到彻底根除黄河水患。但恐怕用此方法,要毁坏许多村庄、田园及世代祖业,会招致一片怨言。但臣以为,只要朝廷有决心,做好百姓的安抚之事,讲明利害关系和长远利益,一定会得到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此项措施的推行,河流将基本实现原道流动,沿河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将稳步提升,国家也会日益强盛。”
关续清凝神思忖了一下,道:“这是比较长远的一条办法。”
“皇上明鉴,如果觉得上策费时费力太多,还可用中策。中策采取分水的办法。在受灾严重的州府县道尽可能多地修筑漕渠,从而将多余的水引入其他的水系中,从而减少洪水流量,也让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臣已经在图纸上面画出了参照图形。请您龙目御览。具体的方法是利用淇口以上的地形,向西北修一道石堤,利用堤岸与西山脚的高地为干渠,然后加固从淇水到遮害亭之间的黄河堤防,在堤上建起几座分洪水门,然后在东边的渠堤上建若干引水口门。当遇到洪水的时候,打开高处的分洪水门,通过渠道引水入其他水系让一部分洪水由其他水系流入大海;当天气比较干旱的时候,打开低处的引水口门,通过渠道灌溉农田,改良土壤,引种水稻,从而满足了防洪和灌溉需要。为了实现正常运行,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维修渠道、设施。”
“说下去。”
“最后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了,如果我们不计长远,只想把眼前的水患解除掉的话,就只好采取下策。下策是坚守目前狭小的河道,对大堤进行培高加固,加固的材料主要适用石块配合沙浆草袋子等物。但采取这样的措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和财力,只会加剧悬河的形成,并不能改变黄河不时泛滥的局面,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危害。以上三策,都只是基本的治河思想,具体的方案,由于非常繁琐,臣在这里就不赘言了。请皇上圣裁。”
“好!武同举,你可真有一手,看来漪村为朕推荐了一位能人啊。三策各有侧重,都有可取之处,朕只要求一点,就是治河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谋划长远,只要能对长远有力,即使目前多耗费写钱财和人力也无不可。”关续清坚定的说道。
第456章 治水三策
“喳。”武同举擦擦头上的冷汗,继续说道:“其实在此之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但是灾害发生之后,由于有的朝代防备和治理措施得当,灾害的损失便非常小,而有的朝代对黄河疏于治理,河灾之后又治理的不及时,所以黄河流域里人、畜、房屋等损失异常惨重。这就是臣所说的说大便大,说小便小的缘故。”
杨深秀刚才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心说这个武同举说话大喘气,幸好皇上没有责怪下来。
关续清点点头,面色开始和缓:“继续说。”
“先说这河道。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从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前清咸丰五年改走现行河道;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十万里之遥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
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武同举说的既详尽又透彻,一听就知道他曾经对黄河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关续清满意的看了一眼杨深秀,凝神静听武同举下面的话。
“臣再来说一下河水分流之事。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前明嘉靖中期基本结束,古书上记载‘南流故道始尽塞’,‘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后来在万历初年,潘季驯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图上的废黄河。其后虽有决溢。但旋即恢复故道。前清前期经大筑堤防。河南境内河道出现过一段相对安流时期,而山东、江苏境内河段决口次数增多。江苏徐州至淮阴河段兼作运河,因此咽喉命脉所关,最为紧要。潘季驯治河重点即在这一河段上,如大修两岸缕堤、格堤、月堤、遥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蓄清刷黄等工程。到前清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断延伸,使坡降变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故清中期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河道淤废不堪,决口连年发生,更兼治河不力,黄河改道已不可避免。”武同举说起水利问题来,显得得心应手,方才的紧张也消减了大半。
“好,接着说。”此时,关续清已经相信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武同举必然有治河的良策,以往治河的官员一上来不是先摆出一大堆困难,就是深受向朝廷要钱,对黄河的情况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拿着朝廷拨下来二话不说就去乱堵乱防,结果钱花的不少,却收不到什么成效。
武同举从怀里摸出一张地图来,铺在靠殿门的桌子上面,然后对皇上说:“皇上,请您移步前来观看。”
关续清一看武同举准备的如此周详,心里自然是高兴,走下丹犀,来到桌子旁边,凝神观看。杨深秀也围拢过来。
“皇上请看,这是臣花费近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整个黄河流域,经过测量计算,最终制出的这张黄河水系图。现在臣就来说说此次黄河决口的灾情。此次,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先向西北淹到封丘、祥符各县村庄,又往东漫流至兰仪、考城、长垣等县后,分成3股:一股出曹州东赵王河至张秋穿运;一股经长垣县,流到东明县雷家庄,这里就分成了两股,都东北流到张秋镇;三股河汇合后,穿过张秋运河,经不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牡蛎口入海。这里是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帝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这次决口,使黄河下游结束了700多年由淮入海的历史,又回到由渤海湾入海。如果这次黄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据臣判断,其后,洪水在以铜瓦厢为顶点,北至北金堤,南至今曹县、砀山一线,东至运河的三角洲冲积扇上自由漫流,水势分散,泛滥无定。下游河道中自铜瓦厢至陶城埠一段,决口经常发生,故有豆腐腰之称。”
“说说你的良策。”关续清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对于武同举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武同举一笑道:“根据此次灾情,臣治理黄河主要有三策。”
“哪三策?”
“皇上容禀,远古时期,人们基本是在距离河道很远的地方居住,河流基本是自由流动,与人们互不干扰,相安无事。随着河流周边居住百姓的增加,人们开始在河道的两边修筑堤防,开始的时候,人们在距离河道比较远的地方建堤,河道的宽度仍然很大,洪水还没有被束缚得很厉害。遇到涨水,水流基本可以分散到较宽阔的河道中,慢慢流走,几乎不会冲毁堤防。后来人们开始大量占用河滩地耕种,在大堤里面修筑围埝,圈堤围垦,不断改变河道的流向,造成河道宽窄不一,河线再三弯曲,严重阻碍行洪。皇上,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臣以为农耕是要发展,但是也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正是当地百姓没有节制的改变河道的原有状况,不给洪水以足够出路,引发河堤被洪水冲溃,给自身也带来了一场场灾难。像这样一次黄河泛滥就会令国家数十年的农业发展毁于一旦,两相比较是得不偿失啊。”
关续清沉吟半晌,对杨深秀说道:“武同举说的很有道理,治河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为了长远考虑,还是要对农田耕作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才行。”
杨深秀恭声道:“喳。这一条臣谨记了。”
武同举又说道:“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臣提出治河三策,请皇上斟酌。所谓事有轻重缓急,所以臣把这三策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不与水争地,彻底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还河道以本来的面目。具体的是将冀州区域容易受到洪水影响、生活没有保障的百姓迁移出来,清除掉河道中的碍洪设施,将黄河改道向西,以原有河道与太行山之间的宽敞地区为新的河道,让黄河向北流进大海。这样可以削减水势,容纳较多的泥沙,最大程度降低洪水冲毁堤防的可能。对移民安置所需要的费用臣也有所考虑,由原来黄河的岁修费来解决,从而达到彻底根除黄河水患。但恐怕用此方法,要毁坏许多村庄、田园及世代祖业,会招致一片怨言。但臣以为,只要朝廷有决心,做好百姓的安抚之事,讲明利害关系和长远利益,一定会得到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此项措施的推行,河流将基本实现原道流动,沿河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将稳步提升,国家也会日益强盛。”
关续清凝神思忖了一下,道:“这是比较长远的一条办法。”
“皇上明鉴,如果觉得上策费时费力太多,还可用中策。中策采取分水的办法。在受灾严重的州府县道尽可能多地修筑漕渠,从而将多余的水引入其他的水系中,从而减少洪水流量,也让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臣已经在图纸上面画出了参照图形。请您龙目御览。具体的方法是利用淇口以上的地形,向西北修一道石堤,利用堤岸与西山脚的高地为干渠,然后加固从淇水到遮害亭之间的黄河堤防,在堤上建起几座分洪水门,然后在东边的渠堤上建若干引水口门。当遇到洪水的时候,打开高处的分洪水门,通过渠道引水入其他水系让一部分洪水由其他水系流入大海;当天气比较干旱的时候,打开低处的引水口门,通过渠道灌溉农田,改良土壤,引种水稻,从而满足了防洪和灌溉需要。为了实现正常运行,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维修渠道、设施。”
“说下去。”
“最后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了,如果我们不计长远,只想把眼前的水患解除掉的话,就只好采取下策。下策是坚守目前狭小的河道,对大堤进行培高加固,加固的材料主要适用石块配合沙浆草袋子等物。但采取这样的措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和财力,只会加剧悬河的形成,并不能改变黄河不时泛滥的局面,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危害。以上三策,都只是基本的治河思想,具体的方案,由于非常繁琐,臣在这里就不赘言了。请皇上圣裁。”
“好!武同举,你可真有一手,看来漪村为朕推荐了一位能人啊。三策各有侧重,都有可取之处,朕只要求一点,就是治河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谋划长远,只要能对长远有力,即使目前多耗费写钱财和人力也无不可。”关续清坚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