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升官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才是第一版,如此好书,肯定会二版、三版、n版,不但陕西的书商会刻此书,只怕用不两年,全国各地这书都要卖到断货。
再之前,杜知县写了那么多诗,按照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性子,必定会结成集子,自掏腰包印了到处送,知道他诗词的人应该还是有的。高文的《西游记》收录了他的作品,在这么高的销量下,杜知县想不出名都难。这个顺风车,县尊搭得还真溜,是个聪明人。
老实说,这事还有点后世领导要在属下专著上署名的味道。换成《西游记》原作者吴承恩老先生,肯定会一口唾沫吐到杜知县脸上,骂一声“无耻小人,士林败类,不当人子。”
可高文却不这么想,人家现在直接掌握着我的死活,生活就好象是强健,既然无力反抗,就享受吧!买了杜知县一个人情,遂了他成名的愿望,人家还会亏待我?再说了,杜知县是个正经文人,未必如我想得这么龌龊。一个作者,写了东西,自然是巴不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
等到高文退下,杜知县显然很满意他的表现。就走到案前,提笔写起来。所写的内容不外是他杜生辉自到韩城做知县以来,重视教化,成果斐然,就连一个小小的衙役也读书识字,且写了《西游记》这么一本洋洋几十万字的词话书儿。我韩城县读书之气盛行,不让江浙\/。由此可见,陕西一地的文教卫工作大有可为……来年朝廷开恩科,我县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不用问,这是杜生辉杜知县正在写公文,表扬和自我表扬。
写完,杜县尊心中一阵得意,暗想,本官来韩城不过一月就政绩出众,总算没有给恩师行俭公面上抹黑。
明朝每三年就会对各级官员进行一次考核,每年还有一次岁考。考核合格的留任,优异的升迁,不合格或者年龄到的这要从领导岗位上淘汰下来回家休息。
考核内容说穿了不过是钱粮、教化、治安三类。钱粮就是该收的赋税收上去没有,教化就是你治下的读书人多不,又有几人考取了功名,治安则是地方是否平靖,案子是否都破了。
杜生辉来韩城不过半个多月就破了报恩寺案,辖内又出了一个能写词话、诗词的衙吏,来年考评,决对会被点赞而不是差评。
而这两件政绩,可都是高文一人做出来的。
此人倒是有些意思,可叹他是个衙役。若不是贱籍,本官倒不妨让他去参加科举,说不定还真考个秀才,也算是又一件政绩。
陕西一地因为是三边所在,明朝的国防前线,民间嗜武厌文。而且,这地方除了关中平原,其余都是沟壑、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方经济落后。而读书又是一件大费钱财之事,所以,根本就没几个读书人。如果边远山区考中了一个秀才,那可是一件很出彩的事,地方官也跟着面上有光。
想到高文的身份,杜知县一阵惋惜。
……
杜知县要将诗录进《西游记》一书中,且遂他的心意好了,对高文来说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他又不是吴承恩,全然没有自己的心血被老干部体诗歌糟蹋的切肤之痛。
而且,这不过是区区一本《西游记》而已,就算这书被糟蹋了,我还可以抄《红楼梦》,清朝的小说还有很多《绿野仙踪》、《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只要愿意,有的事。
从衙门出来,回到自己的住所,高文也管不了那么多,将杜生辉杜大人的那十一首诗生硬地植入其中,花了几天工夫,将《西游记》第二集的稿子写完,交到俞兴言手里。
在这段日子里,他又从俞老板那里分了三十多两黄金的分成稿费。
算了算,自己每天早晨一睁眼,黄澄澄的金子就如同流水一般注入自己的腰包。每天光稿费就是三十多两,计算了一下,每个时辰就是二两。这个时候,还真是地上有一枚铜钱他都懒得弯腰去拣。
交了第二集稿子之后,接着就开始写第三集了。当然,工作、写作两不误。在写稿子的同时,班房里的事儿也不能耽误了。反正就是带着白役查查流民、查查路引、下乡收收往年积欠的赋税……这些事情虽然小,却可以直接了解明朝政府的基础运作,了解社会低层的生态。高文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能够亲眼观摩以前只能在书上看到的社会形态,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好消息传来,知县大老爷任命高文做刑房典史。因为李进宝的伤还没有好,再他重回工作岗位之前,快班班头一职仍就由高文兼任。
此刻距离春节还有四天,得到这个任命的时候高文正带着几个衙役巡街,随便让商人赞助快班相干人等。说好听点是赞助,说难听点就是收他们的份儿钱。这是衙门约定俗成的规矩,光靠那点工食银子,大伙儿非得饿死不可。
韩城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商家的负担还不重。如果换成西安和北京那样的大城,不但地方衙门要收相关的管理费,锦衣卫还有摊派,东厂也会来分一杯羹。
“啊,这就升官了?”高文不觉一呆。
几个手下纷纷拱手恭喜,神情中看高文又是惊讶又是崇拜,又嚷嚷着让高师爷请客。
是啊,在一个月前,高文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民壮。可一进衙门就破了报恩寺大案,然后暂代班头一职,现在好了,直接做了刑房典史,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就是坐窜天猴,将来还得了?
明朝县衙的机构总的来说分为三班六房,其中的六房分为礼、户、工、刑、吏、兵,以此来对应中央六部。
刑房的主要职责是掌刑法、狱讼等事,民间将刑房的头目称之为刑名师爷,其实官面上的正式称谓是典史。
这才是第一版,如此好书,肯定会二版、三版、n版,不但陕西的书商会刻此书,只怕用不两年,全国各地这书都要卖到断货。
再之前,杜知县写了那么多诗,按照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性子,必定会结成集子,自掏腰包印了到处送,知道他诗词的人应该还是有的。高文的《西游记》收录了他的作品,在这么高的销量下,杜知县想不出名都难。这个顺风车,县尊搭得还真溜,是个聪明人。
老实说,这事还有点后世领导要在属下专著上署名的味道。换成《西游记》原作者吴承恩老先生,肯定会一口唾沫吐到杜知县脸上,骂一声“无耻小人,士林败类,不当人子。”
可高文却不这么想,人家现在直接掌握着我的死活,生活就好象是强健,既然无力反抗,就享受吧!买了杜知县一个人情,遂了他成名的愿望,人家还会亏待我?再说了,杜知县是个正经文人,未必如我想得这么龌龊。一个作者,写了东西,自然是巴不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
等到高文退下,杜知县显然很满意他的表现。就走到案前,提笔写起来。所写的内容不外是他杜生辉自到韩城做知县以来,重视教化,成果斐然,就连一个小小的衙役也读书识字,且写了《西游记》这么一本洋洋几十万字的词话书儿。我韩城县读书之气盛行,不让江浙\/。由此可见,陕西一地的文教卫工作大有可为……来年朝廷开恩科,我县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不用问,这是杜生辉杜知县正在写公文,表扬和自我表扬。
写完,杜县尊心中一阵得意,暗想,本官来韩城不过一月就政绩出众,总算没有给恩师行俭公面上抹黑。
明朝每三年就会对各级官员进行一次考核,每年还有一次岁考。考核合格的留任,优异的升迁,不合格或者年龄到的这要从领导岗位上淘汰下来回家休息。
考核内容说穿了不过是钱粮、教化、治安三类。钱粮就是该收的赋税收上去没有,教化就是你治下的读书人多不,又有几人考取了功名,治安则是地方是否平靖,案子是否都破了。
杜生辉来韩城不过半个多月就破了报恩寺案,辖内又出了一个能写词话、诗词的衙吏,来年考评,决对会被点赞而不是差评。
而这两件政绩,可都是高文一人做出来的。
此人倒是有些意思,可叹他是个衙役。若不是贱籍,本官倒不妨让他去参加科举,说不定还真考个秀才,也算是又一件政绩。
陕西一地因为是三边所在,明朝的国防前线,民间嗜武厌文。而且,这地方除了关中平原,其余都是沟壑、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方经济落后。而读书又是一件大费钱财之事,所以,根本就没几个读书人。如果边远山区考中了一个秀才,那可是一件很出彩的事,地方官也跟着面上有光。
想到高文的身份,杜知县一阵惋惜。
……
杜知县要将诗录进《西游记》一书中,且遂他的心意好了,对高文来说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他又不是吴承恩,全然没有自己的心血被老干部体诗歌糟蹋的切肤之痛。
而且,这不过是区区一本《西游记》而已,就算这书被糟蹋了,我还可以抄《红楼梦》,清朝的小说还有很多《绿野仙踪》、《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只要愿意,有的事。
从衙门出来,回到自己的住所,高文也管不了那么多,将杜生辉杜大人的那十一首诗生硬地植入其中,花了几天工夫,将《西游记》第二集的稿子写完,交到俞兴言手里。
在这段日子里,他又从俞老板那里分了三十多两黄金的分成稿费。
算了算,自己每天早晨一睁眼,黄澄澄的金子就如同流水一般注入自己的腰包。每天光稿费就是三十多两,计算了一下,每个时辰就是二两。这个时候,还真是地上有一枚铜钱他都懒得弯腰去拣。
交了第二集稿子之后,接着就开始写第三集了。当然,工作、写作两不误。在写稿子的同时,班房里的事儿也不能耽误了。反正就是带着白役查查流民、查查路引、下乡收收往年积欠的赋税……这些事情虽然小,却可以直接了解明朝政府的基础运作,了解社会低层的生态。高文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能够亲眼观摩以前只能在书上看到的社会形态,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好消息传来,知县大老爷任命高文做刑房典史。因为李进宝的伤还没有好,再他重回工作岗位之前,快班班头一职仍就由高文兼任。
此刻距离春节还有四天,得到这个任命的时候高文正带着几个衙役巡街,随便让商人赞助快班相干人等。说好听点是赞助,说难听点就是收他们的份儿钱。这是衙门约定俗成的规矩,光靠那点工食银子,大伙儿非得饿死不可。
韩城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商家的负担还不重。如果换成西安和北京那样的大城,不但地方衙门要收相关的管理费,锦衣卫还有摊派,东厂也会来分一杯羹。
“啊,这就升官了?”高文不觉一呆。
几个手下纷纷拱手恭喜,神情中看高文又是惊讶又是崇拜,又嚷嚷着让高师爷请客。
是啊,在一个月前,高文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民壮。可一进衙门就破了报恩寺大案,然后暂代班头一职,现在好了,直接做了刑房典史,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就是坐窜天猴,将来还得了?
明朝县衙的机构总的来说分为三班六房,其中的六房分为礼、户、工、刑、吏、兵,以此来对应中央六部。
刑房的主要职责是掌刑法、狱讼等事,民间将刑房的头目称之为刑名师爷,其实官面上的正式称谓是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