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术业有专攻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多年之后,丁理慧依然记得今时今日的场景。
因为这一天,是“舌尖体”文案诞生的日子。
就在饭桌上,马和纱、丁理慧,以及一个负责本子的副编剧,简单聊了几分钟,把文案措辞稍微改了改。把某些话的诉说者现场调整一下,然后就得上场了。
陈导和摄影师、场务负责人也把饭盒草草往桌上一丢,只端了那碗例汤,缓步踱回刚才给马和纱拍摄炒糖的厨房里。
摄影机还架在那儿呢,连收拾都没收拾。
马和纱与丁理慧的时间,应该就是陈导喝这碗例汤,以及饭后歇息剔牙的几分钟而已了。
摄影机开机了。
马和纱重新开始穿上胶鞋,站在盛放着满满一桶葡萄、上面盖着木板的漏框上踩踏榨泥。一会儿又走到锅边摆拍翻炒,还用铲子把葡萄蜜舀起来,凑到鼻边拍一个假装香气陶醉的特写。
当然,重头戏还是在丁理慧这边。
丁理慧调整了一下情绪,回到灵台空明的状态,似乎比当初在校台录任何一期节目时都要专注。
她的嗓音,也陡然变得清亮而又萌人,爽朗而不甜腻。
吐字清晰、中正平和,严谨端庄,但偏偏让人觉得很亲切,而且丝毫没有90后们讨厌的“装”。
“……吐鲁番,极度干旱,华夏最炎热的地区。但贫瘠的砾石戈壁并没能灭绝生机,天山冰川融水带来生命的奇迹。
正是极度干旱、冰川融水、强烈日照、剧烈温差的交相辉映,造就了华夏大地上最甜蜜的食材。此时此刻,葱郁的葡萄园里,古迪丽娜一家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按照新改的本子,丁理慧的旁白念到这儿,就该轮到马和纱接上一段独白。然后丁理慧便继续接着画外音解说:
“……常年晴朗无云的充分日照,带来强烈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积累。剧烈的昼夜温差,又能在夜间让葡萄进入呼吸作用极为微弱的半休眠状态。仅靠冰川融水的灌溉,让尽可能多的水分,都被用于蒸腾作用。这种三重极端环境下培育出来的葡萄,果肉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竟然可以高达30%……”
“收获过后,古迪丽娜准备用这种葡萄制作一种热量极高的食物——玛仁糖……”
……
“嘶——”
场边静静观察效果的陈导,一不小心就把例汤洒了出来。
文案是仓促攒的,并看不出多少华丽。所以,让陈导震惊的唯一来源,只能是丁理慧的声音了。
做声优这一行,嗓音好听很容易做到,那样的人才央视从来都不缺。
尤其要是只追求好听,控制不当,嗓音甜得发嗲,那就更不能上大雅之堂,也不能被庄重的纪录片选用为声优了。
比如哪怕红如林志玲,几年后要想上春晚,也得被告诫“好好说话不许发嗲”。
可是事实也证明,90后最讨厌的是装。所以春晚那种很一板一眼的娱乐形式,后来收视率越来越低。
能兼顾不装、适度萌人,又不显得嗲、失去端庄严谨,这是最难做到的。
这和本身的嗓音声线没有关系,而是另有一层玄妙的天赋。
陈导本来不觉得丁理慧有这种潜力,哪怕到了让她试一试之前的最后一刻,都没觉得过。
因为丁理慧平时说话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有特点,也不像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那么神奇、那么兼顾端庄和萌人。
至于其他旁观者,内心的感慨恐怕比陈导更甚。
比如一旁的马和纱,听着丁学姐火力全开时的状态,也是目瞪狗带:“果然声优都是怪物啊!怎么一到念画外音的时候,能跟平时说话聊天差这么多?!”
她有一种见证传奇的错愕感。
“太好了!小丁,这个片子的旁白就让你配音了!我决定了!还找什么配音演员!”直到喊CUT,陈导犹然咂摸了好久,才从沉浸中回过味儿来,当下就拍板了。
说完之后,陈导似乎意犹未尽,又像是被激发了些想法,补充道:“不过你这个暂时还不能直接用,现在只是同期帮我们找找感觉。文案还是得攒,到时候后期根据剪辑调整。”
今天的这场临时试镜,只是让陈导意外发现了丁理慧的声优才华。
但纪录片的配音好不好,并不只是声音就能决定的,还得文案本子写得好。而那一块显然后期还要攒稿磨合。
“谢谢陈导,我会努力的。”丁理慧虽然是制片助理,但她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以她那几乎等于零的资历,能够捞到这个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感激导演还是必须的。
说不定还应该好好请几次客。
……
两小时后,一天的拍摄工作终于收场。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市里的小旅馆住下——这种大西北的边城,土地非常廉价,住宿开支很低,房间还都贼大。
不过丁理慧还是跟着马和纱,回到马家住。
马家是做边贸的外贸商人,那点家财拿到内地虽然不算什么,但在当地已经很可观了。
同样也是因为土地的极度廉价。马家的宅子就只有两层,占地非常广袤。为了防止日晒和隔热,房子的窗户都很小,白石灰刷墙,款式跟《一千零一夜》里的古堡差不多。
连同种着玩的葡萄园这些,是一座足足能占百亩地的大庄园。
马和纱的父亲不在家,出差去了哈萨克做生意。她母亲是外国人,汉语不太好,只是善意地招待了一下丁理慧,就让她们自便。
马和纱拿出一大盘零食,和丁理慧坐在那儿边啃边聊。至今依然觉得有一种见证了历史的错觉。
“丁……丁丁学姐,你这就算是进入娱乐圈了么?”马和纱的嗓音听起来有些抖动,似乎是不可置信,她一边说,一边还紧紧抓住丁理慧的袖子,“真是没想到啊……你本来只是学的新闻纪实类节目编导,结果最后临找工作,还是回到播音主持的路子上去了,而且起点还这么高……”
丁理慧自己也有些茫然,还没从突然得到机会的喜悦和震惊中彻底汇过来。
她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否认道:“怎么能叫进入娱乐圈呢!这个片子只是纪录片,我也只是配音个旁白,说到底还是在‘传媒圈’吧。”
“有必要分那么清楚么,传媒圈和娱乐圈还不是一起的。哎呀,你真是命好,我们这种学音乐的,还是学古典的钢琴专业,不知道将来前途怎么样呢,国内也没那么多人听音乐会,说不定只能继续去当老师,把这份手艺‘传销’给下一代。”马和纱说着说着,讪讪地自嘲了一句。
听对方这么说,丁理慧却有些芥蒂:“你也别泄气,以后大家互相帮扶吧。今天这事儿,说到底还要谢你胆子大,能帮我仗义执言,不然,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呢。”
丁理慧也算是恩怨分明、知恩图报。既然这么说了,自然会把马和纱当成有恩之人,将来总要图报的。
不过她也看出,两人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差距有些明显。
她自问内心比较传统,当初考进金陵师大,也是实打实靠文化课成绩的。所以对于被人当成“学渣艺术生”还是有些抵触。
她可以做那些艺术生也会去从事的工作,但不会希望被别人当成艺术生。这也是当初她在外语学院跟虞美琴同学、后来却非要转专业去编导班的原因。
就像那些成绩好的建筑系学生,毕业了也会去高大上的建筑设计院工作。
但他们骨子里的骄傲,是看不起那些从美院毕业、殊途同归来建筑设计院当设计师的同事的。
即使事实上,很多美院系真正有才华的设计师,最后事业上的成就反而比建筑系的大。但这也不能改变大多数传统中国人“惟有读书高”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人本身读书好的时候。)
“姐读的是高考600分才能进的建筑专业!不是那种文化课才400分、靠画画好就能读的美院!就算将来干的活差不多,人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很多建筑系设计师内心咆哮的写照。
所以,丁理慧一边感激马和纱的帮助,另一边也对马和纱的吹捧有些抵触。
虽然她知道,对方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为她高兴。只是双方价值观不同,导致发自内心的马屁也拍到马蹄子上了。
丁理慧本想打住这个话题,但转念一想,又觉得马和纱也算机缘巧合有恩于她,这些待人接物的道理,还是直说教导她一下比较好。
于是丁理慧也就直来直去了:“纱纱,你刚才祝贺我的话,我都心领了,咱虽然差了三级,认识也不久。但我一直觉得可以和你做好姐妹的。
不过你社会阅历还太浅,有些话,在我这里说是没关系的,到了外面,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得罪人了。”
马和纱腼腆地一笑:“诶?有吗?我确实比较单纯小白吧,这点我也知道的。姐姐你发现我有什么问题就直说教我好了,我不会介意的。”
丁理慧看着对方那种人畜无害的样子,也是一点虚情矫饰的心都拾不起来。
她想了想,组织了一下措辞劝道:
“纱纱,你要知道。你可能觉得进入娱乐圈出名很不错。但不是所有人都以进入娱乐圈为荣的,也有人觉得这个圈子乱、脏,哪怕自己本人洁身自好不脏,也不希望被人当成圈里人。
所以,你随便夸人能变成网红,别人不一定会领你情——我举个例子吧,就像辛弃疾经常写豪放词,作为对在军事领域取得功勋的南宋儒将们的赞歌。站在辛弃疾的立场上,他的每一句词都是发自肺腑,很真诚的。
可事实上,却因为这些豪放词赞歌,让辛弃疾后半辈子得罪人不少、越混越差。因为那些南宋儒将根本不以军功为荣,他们以做文人为荣。
辛弃疾却说他们毕生最大的成就,不是诗词文章闻名天下、而是像粗鄙之人那样为朝廷收复失地、还我河山。让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文人情何以堪?不整你辛弃疾整谁?
说到底,是辛弃疾那种‘生长于金国土地上的尚武汉儒’,和‘生长于南宋土地上的尚文汉儒’之间,根本性的三观差异,导致了这种得罪人和郁郁不得志。
你是学音乐的艺术生——我没有任何看不起艺术生的意思——但我是提醒你,别以己度人地随便夸人。就像今天这同一件事,你看到的是出名走红、成为名艺人的机会。别人看到的或许是借此向严肃端庄、不用出卖色相的传统传媒界发展的机会……”
马和纱听得头都疼了:“唉,社会好复杂,怎么就有人喜欢把人分成三教九流呢……我这人果然还是不适合交太多复杂的朋友……”
多年之后,丁理慧依然记得今时今日的场景。
因为这一天,是“舌尖体”文案诞生的日子。
就在饭桌上,马和纱、丁理慧,以及一个负责本子的副编剧,简单聊了几分钟,把文案措辞稍微改了改。把某些话的诉说者现场调整一下,然后就得上场了。
陈导和摄影师、场务负责人也把饭盒草草往桌上一丢,只端了那碗例汤,缓步踱回刚才给马和纱拍摄炒糖的厨房里。
摄影机还架在那儿呢,连收拾都没收拾。
马和纱与丁理慧的时间,应该就是陈导喝这碗例汤,以及饭后歇息剔牙的几分钟而已了。
摄影机开机了。
马和纱重新开始穿上胶鞋,站在盛放着满满一桶葡萄、上面盖着木板的漏框上踩踏榨泥。一会儿又走到锅边摆拍翻炒,还用铲子把葡萄蜜舀起来,凑到鼻边拍一个假装香气陶醉的特写。
当然,重头戏还是在丁理慧这边。
丁理慧调整了一下情绪,回到灵台空明的状态,似乎比当初在校台录任何一期节目时都要专注。
她的嗓音,也陡然变得清亮而又萌人,爽朗而不甜腻。
吐字清晰、中正平和,严谨端庄,但偏偏让人觉得很亲切,而且丝毫没有90后们讨厌的“装”。
“……吐鲁番,极度干旱,华夏最炎热的地区。但贫瘠的砾石戈壁并没能灭绝生机,天山冰川融水带来生命的奇迹。
正是极度干旱、冰川融水、强烈日照、剧烈温差的交相辉映,造就了华夏大地上最甜蜜的食材。此时此刻,葱郁的葡萄园里,古迪丽娜一家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按照新改的本子,丁理慧的旁白念到这儿,就该轮到马和纱接上一段独白。然后丁理慧便继续接着画外音解说:
“……常年晴朗无云的充分日照,带来强烈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积累。剧烈的昼夜温差,又能在夜间让葡萄进入呼吸作用极为微弱的半休眠状态。仅靠冰川融水的灌溉,让尽可能多的水分,都被用于蒸腾作用。这种三重极端环境下培育出来的葡萄,果肉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竟然可以高达30%……”
“收获过后,古迪丽娜准备用这种葡萄制作一种热量极高的食物——玛仁糖……”
……
“嘶——”
场边静静观察效果的陈导,一不小心就把例汤洒了出来。
文案是仓促攒的,并看不出多少华丽。所以,让陈导震惊的唯一来源,只能是丁理慧的声音了。
做声优这一行,嗓音好听很容易做到,那样的人才央视从来都不缺。
尤其要是只追求好听,控制不当,嗓音甜得发嗲,那就更不能上大雅之堂,也不能被庄重的纪录片选用为声优了。
比如哪怕红如林志玲,几年后要想上春晚,也得被告诫“好好说话不许发嗲”。
可是事实也证明,90后最讨厌的是装。所以春晚那种很一板一眼的娱乐形式,后来收视率越来越低。
能兼顾不装、适度萌人,又不显得嗲、失去端庄严谨,这是最难做到的。
这和本身的嗓音声线没有关系,而是另有一层玄妙的天赋。
陈导本来不觉得丁理慧有这种潜力,哪怕到了让她试一试之前的最后一刻,都没觉得过。
因为丁理慧平时说话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有特点,也不像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那么神奇、那么兼顾端庄和萌人。
至于其他旁观者,内心的感慨恐怕比陈导更甚。
比如一旁的马和纱,听着丁学姐火力全开时的状态,也是目瞪狗带:“果然声优都是怪物啊!怎么一到念画外音的时候,能跟平时说话聊天差这么多?!”
她有一种见证传奇的错愕感。
“太好了!小丁,这个片子的旁白就让你配音了!我决定了!还找什么配音演员!”直到喊CUT,陈导犹然咂摸了好久,才从沉浸中回过味儿来,当下就拍板了。
说完之后,陈导似乎意犹未尽,又像是被激发了些想法,补充道:“不过你这个暂时还不能直接用,现在只是同期帮我们找找感觉。文案还是得攒,到时候后期根据剪辑调整。”
今天的这场临时试镜,只是让陈导意外发现了丁理慧的声优才华。
但纪录片的配音好不好,并不只是声音就能决定的,还得文案本子写得好。而那一块显然后期还要攒稿磨合。
“谢谢陈导,我会努力的。”丁理慧虽然是制片助理,但她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以她那几乎等于零的资历,能够捞到这个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感激导演还是必须的。
说不定还应该好好请几次客。
……
两小时后,一天的拍摄工作终于收场。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市里的小旅馆住下——这种大西北的边城,土地非常廉价,住宿开支很低,房间还都贼大。
不过丁理慧还是跟着马和纱,回到马家住。
马家是做边贸的外贸商人,那点家财拿到内地虽然不算什么,但在当地已经很可观了。
同样也是因为土地的极度廉价。马家的宅子就只有两层,占地非常广袤。为了防止日晒和隔热,房子的窗户都很小,白石灰刷墙,款式跟《一千零一夜》里的古堡差不多。
连同种着玩的葡萄园这些,是一座足足能占百亩地的大庄园。
马和纱的父亲不在家,出差去了哈萨克做生意。她母亲是外国人,汉语不太好,只是善意地招待了一下丁理慧,就让她们自便。
马和纱拿出一大盘零食,和丁理慧坐在那儿边啃边聊。至今依然觉得有一种见证了历史的错觉。
“丁……丁丁学姐,你这就算是进入娱乐圈了么?”马和纱的嗓音听起来有些抖动,似乎是不可置信,她一边说,一边还紧紧抓住丁理慧的袖子,“真是没想到啊……你本来只是学的新闻纪实类节目编导,结果最后临找工作,还是回到播音主持的路子上去了,而且起点还这么高……”
丁理慧自己也有些茫然,还没从突然得到机会的喜悦和震惊中彻底汇过来。
她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否认道:“怎么能叫进入娱乐圈呢!这个片子只是纪录片,我也只是配音个旁白,说到底还是在‘传媒圈’吧。”
“有必要分那么清楚么,传媒圈和娱乐圈还不是一起的。哎呀,你真是命好,我们这种学音乐的,还是学古典的钢琴专业,不知道将来前途怎么样呢,国内也没那么多人听音乐会,说不定只能继续去当老师,把这份手艺‘传销’给下一代。”马和纱说着说着,讪讪地自嘲了一句。
听对方这么说,丁理慧却有些芥蒂:“你也别泄气,以后大家互相帮扶吧。今天这事儿,说到底还要谢你胆子大,能帮我仗义执言,不然,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呢。”
丁理慧也算是恩怨分明、知恩图报。既然这么说了,自然会把马和纱当成有恩之人,将来总要图报的。
不过她也看出,两人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差距有些明显。
她自问内心比较传统,当初考进金陵师大,也是实打实靠文化课成绩的。所以对于被人当成“学渣艺术生”还是有些抵触。
她可以做那些艺术生也会去从事的工作,但不会希望被别人当成艺术生。这也是当初她在外语学院跟虞美琴同学、后来却非要转专业去编导班的原因。
就像那些成绩好的建筑系学生,毕业了也会去高大上的建筑设计院工作。
但他们骨子里的骄傲,是看不起那些从美院毕业、殊途同归来建筑设计院当设计师的同事的。
即使事实上,很多美院系真正有才华的设计师,最后事业上的成就反而比建筑系的大。但这也不能改变大多数传统中国人“惟有读书高”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人本身读书好的时候。)
“姐读的是高考600分才能进的建筑专业!不是那种文化课才400分、靠画画好就能读的美院!就算将来干的活差不多,人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很多建筑系设计师内心咆哮的写照。
所以,丁理慧一边感激马和纱的帮助,另一边也对马和纱的吹捧有些抵触。
虽然她知道,对方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为她高兴。只是双方价值观不同,导致发自内心的马屁也拍到马蹄子上了。
丁理慧本想打住这个话题,但转念一想,又觉得马和纱也算机缘巧合有恩于她,这些待人接物的道理,还是直说教导她一下比较好。
于是丁理慧也就直来直去了:“纱纱,你刚才祝贺我的话,我都心领了,咱虽然差了三级,认识也不久。但我一直觉得可以和你做好姐妹的。
不过你社会阅历还太浅,有些话,在我这里说是没关系的,到了外面,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得罪人了。”
马和纱腼腆地一笑:“诶?有吗?我确实比较单纯小白吧,这点我也知道的。姐姐你发现我有什么问题就直说教我好了,我不会介意的。”
丁理慧看着对方那种人畜无害的样子,也是一点虚情矫饰的心都拾不起来。
她想了想,组织了一下措辞劝道:
“纱纱,你要知道。你可能觉得进入娱乐圈出名很不错。但不是所有人都以进入娱乐圈为荣的,也有人觉得这个圈子乱、脏,哪怕自己本人洁身自好不脏,也不希望被人当成圈里人。
所以,你随便夸人能变成网红,别人不一定会领你情——我举个例子吧,就像辛弃疾经常写豪放词,作为对在军事领域取得功勋的南宋儒将们的赞歌。站在辛弃疾的立场上,他的每一句词都是发自肺腑,很真诚的。
可事实上,却因为这些豪放词赞歌,让辛弃疾后半辈子得罪人不少、越混越差。因为那些南宋儒将根本不以军功为荣,他们以做文人为荣。
辛弃疾却说他们毕生最大的成就,不是诗词文章闻名天下、而是像粗鄙之人那样为朝廷收复失地、还我河山。让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文人情何以堪?不整你辛弃疾整谁?
说到底,是辛弃疾那种‘生长于金国土地上的尚武汉儒’,和‘生长于南宋土地上的尚文汉儒’之间,根本性的三观差异,导致了这种得罪人和郁郁不得志。
你是学音乐的艺术生——我没有任何看不起艺术生的意思——但我是提醒你,别以己度人地随便夸人。就像今天这同一件事,你看到的是出名走红、成为名艺人的机会。别人看到的或许是借此向严肃端庄、不用出卖色相的传统传媒界发展的机会……”
马和纱听得头都疼了:“唉,社会好复杂,怎么就有人喜欢把人分成三教九流呢……我这人果然还是不适合交太多复杂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