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白河早春-1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总是比人的感觉走得快。
一阵叮呤哐啷的声响把小明从软软的摇篮里倒了出来,难道这么快就天亮了?揉揉干涩的双眼,真的,窗格的缝隙里已有无数条淡淡的青色晨光钻了进来。木门开着,周围的男孩们都陆陆续续地从铺上爬起来,人影穿插的。阿申拉了一把小明,“哎,天亮了,快起来吃饭了。”
“噢。”小明还没来得及伸个懒腰就被拉到了门外,刚才大概是谁打翻盆子什么的,原来一出门,发现这儿人还不少。他们住的屋子只是大木房的一角,其余好像住着一些老人,寡妇什么的。一大早院里就嘈杂起来,房子的后头是厨房,锅碗瓢盆与谈笑声夹杂在一起够热闹。小明跟着同伴们从大水缸里捧点水胡乱地喝了两口,又擦了擦脸,便去厨房。厨房很大,人们各自拿着碗从大灶里盛了些看上去挺香的东西,坐在门口大口吃着。小明瞥了一眼别人碗里,有青有白的。“嘿,今天吃年糕咯。”不知谁说了一句。年糕?上回吃还在桑园村,春喜做的。年糕煮得糯糯的,嚼在嘴里很香。小明边吃边四处张望。人们看上去都挺高兴,他的同伴们也和这些人聊上了,浓厚的泉州口音,小明有些听不懂,于是坐在一边径自吃着。不一会儿发现阿良坐在不远,也不说话,不会他也是外地的吧?匆匆忙忙吃完了饭,所有人把碗交给几个粗手大脚的婆子便各自干活去了。
小明跟着同伴们从后门出了张家的大院。大家扛着长长的木耙子和大扫帚,小明与几个年纪较小的每人背着几个大竹簸箕,阿良背着一大捆绳子,不知做什么用。大家一路上嘴没闲着,小明时不时也插上一两句。虽然在他们中间他的年龄最小,可见识却多,很快就和他们混熟了。原来,他们都是附近一带的孤儿,张万发的白河滩盐场生意大,又缺人手,于是什么人都招,他们平日里就在盐场做些杂活,逢年过节在张家帮佣,现在过年了,天又阴,晒盐的活不多,就他们和一些盐民家的小孩随便做几天,然后就停工了。
河滩咫尺在望,沿岸附近都是低矮的小屋,大约有那么几百间,参差起伏于树木苍郁的小坡上。天空云层厚实,听同伴们说没太阳就可以轻松一天了。小明呼吸着微带咸味的空气,心里几分悠闲,转眼又看见了走在一边的阿良,他最多也就十来岁,又矮又小,简直是五根竹竿撑着一个脑袋,头发很少很黄,在头顶扎成一个松松的小发髻,很可怜的样子。
白河滩盐场名副其实。从远处望去,上千亩盐田白花花的一片,中间凸起的深色引水土槽将盐田划成方形或梯形的小块,连接在一起好像网一般。小明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地方,不由得好奇万分。天色还早,盐田里只有零星的一些人在劳动,卷着裤腿,拿着比人还高的大耙子,看来都是些少年人。不一会儿他们已走到田边,同伴们操起家伙便下了田。阿申对小明说:“你大概没干过吧,这样,反正现在活不多,你先和阿良一起拿着绳子转,扫盐么,很容易的,看两天就会了。”小明回过头看看阿良,他正放下绳子,听阿申这么说,冲小明笑了笑。
阿申扛起木耙下了田,小明走过去,接过阿良手中的长绳,笑着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嗯,很简单哪,”阿良的口音很奇怪,小明从没听过,“就这样。”只见他解开绳子,拉着一头走下田中,小明这才发现原来每块田当中都有一根木桩子,阿良将绳子系在木桩上,转头对小明道:“你把绳子拖着水面绕着田转圈。”阿良的声音脆脆的有些气短。
“这样吗?”小明拉着绳子沿着土槽向前走。
“对啊,再松一点。”阿良拿起另一根绳子走下旁边的田里。
“阿良,这样转是干什么?”小明已经转过了一条土槽。阿良回了一句,声音太小,小明听不见。这时阿良也拉着绳子转了起来。小明灵机一动,快步跑过一条土槽,待阿良绕过来时,正好两人走一个方向,于是,每绕一圈,两人就可以聊一会儿。
“你走慢一点,这样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扫到。”
“这样转能转出盐来吗?”
“哪里有,转了盐才细。”
“噢——”小明恍然大悟。“阿良,你是哪里人?”
“老家在南粤。”
“你在这里多久了?”
“半年多吧。”
其他男孩们用耙子和扫帚把田里的盐扫到一处,然后盛进大簸箕,挑到田头堆起小小的盐堆。这时盐田里的人多了一些,虽然已是年节,小户盐民还是不愿放过一个没有雨的日子。每户盐民都有分给的田地,大小不一,不过这整块盐田全是张家的产业,所以平日里都有监工。现在快过年了,只有几名监工懒懒散散地在田边荡悠,不过,时常却能看见官差。小明不解,待转过一圈后,又问了一大串。这才知道,盐田都是归泉州府管的,过年人手稀少,张万发的田又大,怕人偷盐,于是常有官差巡视。小明记起了昨晚的胖子和瘦子,那两个糊涂虫,倒还替他找了份工。真像同伴们说的,这天的确轻松,中午有人送饭,男孩们和监工坐在一处,那些监工也不太搭理他们。小明挺满意,这里干活还不错,就是没工钱,等过了年再打算吧。
张家祖上原本是泉州一带的地主,张万发却转农从商,用家族的田地在府台名下开起泉州第一大盐场,知府每年从白河滩盐场收缴的盐税不下万两,自然对张家盐场大加扶持。可张万发本人倒不是个注重小节的人,虽然家财万贯,家中历经几代的房屋至今也未加修缮,衣食住行更是不讲究,四十来岁的大胖子,在家就拖着一件掉了色的缎子棉袄,叼着一根黄铜水烟,杂碎琐事总是记性不好,所以对仆役从不苛刻,不过听说这小眼睛小胡子的老爷算起大帐来谁都比不过。几日后,过年了,盐场全部停工,小明他们便在张家做些挑水端盘子的杂役,年节里人多事杂,小明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倒是乘机大饱口福。
元旦一过天气放晴,初五的早上,红光满面的张万发吃完汤圆,对走廊里晒着太阳管家说道:“老梁啊,我看明天开工吧。”
初六清晨,小明口袋里塞着一小包山楂条,和伙伴们有说有笑地来到盐场。小风轻轻地吹着,半尺来深的盐水泛起涟漪,小明与阿良一人一根绳子在并排的两块田里一边转一边聊天,朝霞明媚,盐田里的人越来越多,许多盐民家的孩子也和他们一起劳动。
“吃山楂。”小明从怀里摸出一根山楂条递给阿良。
阿良刚把山楂放进嘴里,忽然皱了皱眉头。
“怎么啦?”小明问道。
阿良指了指田头正走过来的两人,一高一矮,都是十五六岁年纪,“他们常来欺负人。”小明不由得看了他们几眼,却撞上了高个少年的眼睛,那少年与同伴说了几句,便朝小明他们走过来。这时小明和阿良走到一条槽的尽头,向两边分开而去,少年横穿过一块田,对小明喊道:“哎,你新来的?”小明点点头。
“你过来。”少年好霸道,可看着身强力壮,不好惹的样子,小明慢吞吞地挪了过去。
少年一把扯掉小明手里的绳子,随手朝水里一扔,斜着眉毛道:“大年初六就知道偷懒?”说罢朝刚才与他一起来的少年打了一个手势,“小峰,拿个大的来。”片刻,那个矮个黑脸的少年扛来一根又长又大的木耙,递给高个道:“阿亮哥,给。”一边朝小明挤眉弄眼地瞥了几眼。
“拿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我没干过这个。”小明拎起比他高好多的大木耙。
“看着,这样。”少年把他朝旁边一推,小明差点摔倒。少年随便用耙子推了几下,便交给小明道:“好好干,别想偷懒。”转身便走。小明抓起一手握不过来的木耙,重得要命,根本没法使,正在暗暗咒骂间,那少年又转了回来,“你过来。”他朝小明喊道。小明很不情愿地走过去,大概少年看出他一脸不满的神情,嘴角露出一丝狡桀的笑意,拉起木耙的上头,说道:“用两只手,一上一下,抓紧,然后向前推——”“推”字还未说完,他用力将木耙向前一送,小明没准备,脚下一滑,没站稳,向前一冲,脸朝下跌在盐田里。只听耳旁传来一阵哄笑,小明一摸脸扭头望去,四五个少年正指指点点地看着他一身盐水的坐在地里,那个黑脸也在中间。“阿亮,别和他一般见识。”
高个少年拍了拍手,撇撇嘴道:“走吧走吧。”
阿亮,好像听过。小明隐约回忆起刚到这里的头一天晚上看见阿申手臂上的淤血。他回头看了一眼阿亮,只见他正与几个监工在田边说笑,于是低头操起大家伙慢慢地推着,衣服湿了,风吹来小明直打颤,冷不丁打了几个大喷嚏,赶紧加把劲劳动,好聚些热量。可惜了那包山楂条,浸了盐水大概已经咸得不能吃了吧。
好不容易等衣服干了大半,用手一弹也能洒下不少盐来,日头高了,住得近的回家吃饭,也有妻小送饭的。小明远远望见张家的送饭人挑着大大两筐饭菜朝这边走来,大家放下工具,聚到田边。小明和阿良坐在一处。小明一边大口扒着饭,一边向阿良询问着几个少年的事。据阿良说,这带头少年阿亮是养济院里头年龄最大的孩子,听别人说是从家里逃出来的,生性很不安分,来养济院后和几个年龄相仿,臭味相投的男孩子很快便混熟了。阿亮仗着个子高力气大,渐渐成了这些男孩的头领。从前还在盐场做工,后来便常和泉州地盘上的地皮无赖混在一处,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事情是家常便饭。最可气的是阿亮一伙最喜欢欺负弱小,特别是新来的孩子。眼看这些人年纪渐长,越来越有地头蛇的架势。小明听了,心中暗自记下,日后必当小心翼翼,且莫招惹了这些人。
早上被盐水湿了衣服,到了晚间,小明觉得四肢酸痛,口干舌燥,好似是感染了风寒。第二日果然发起烧来。于是,便没有去盐场上工,在床上躺了两日。好在病得不重,第三天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小明想起,过年的时候,张万发给养济院里的所有人都送了些压岁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买几本书的了。自从逃离桑园村后,便没有温习过功课,黄先生送的书又给弄丢了,不如趁着今天去市集上看看。
小明揣着些铜钱,满心欢喜地来到闹市。这是第二回来这里,上回偷包子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可这回不同了,身上有钱,走路也觉得自信。小明找到了一家书局,里头有很多新出的板印书,随手一翻,竟然都是章回本故事,但想起黄先生说,这些闲书最是误人子弟,切忌沉迷其中,便放了回去,转身拿了一本《论语》,并一本《诗经》,付了钱出来。店家见他小小年纪便好学,且言谈甚有礼貌,便又赠送了一本《楚辞》。
时间总是比人的感觉走得快。
一阵叮呤哐啷的声响把小明从软软的摇篮里倒了出来,难道这么快就天亮了?揉揉干涩的双眼,真的,窗格的缝隙里已有无数条淡淡的青色晨光钻了进来。木门开着,周围的男孩们都陆陆续续地从铺上爬起来,人影穿插的。阿申拉了一把小明,“哎,天亮了,快起来吃饭了。”
“噢。”小明还没来得及伸个懒腰就被拉到了门外,刚才大概是谁打翻盆子什么的,原来一出门,发现这儿人还不少。他们住的屋子只是大木房的一角,其余好像住着一些老人,寡妇什么的。一大早院里就嘈杂起来,房子的后头是厨房,锅碗瓢盆与谈笑声夹杂在一起够热闹。小明跟着同伴们从大水缸里捧点水胡乱地喝了两口,又擦了擦脸,便去厨房。厨房很大,人们各自拿着碗从大灶里盛了些看上去挺香的东西,坐在门口大口吃着。小明瞥了一眼别人碗里,有青有白的。“嘿,今天吃年糕咯。”不知谁说了一句。年糕?上回吃还在桑园村,春喜做的。年糕煮得糯糯的,嚼在嘴里很香。小明边吃边四处张望。人们看上去都挺高兴,他的同伴们也和这些人聊上了,浓厚的泉州口音,小明有些听不懂,于是坐在一边径自吃着。不一会儿发现阿良坐在不远,也不说话,不会他也是外地的吧?匆匆忙忙吃完了饭,所有人把碗交给几个粗手大脚的婆子便各自干活去了。
小明跟着同伴们从后门出了张家的大院。大家扛着长长的木耙子和大扫帚,小明与几个年纪较小的每人背着几个大竹簸箕,阿良背着一大捆绳子,不知做什么用。大家一路上嘴没闲着,小明时不时也插上一两句。虽然在他们中间他的年龄最小,可见识却多,很快就和他们混熟了。原来,他们都是附近一带的孤儿,张万发的白河滩盐场生意大,又缺人手,于是什么人都招,他们平日里就在盐场做些杂活,逢年过节在张家帮佣,现在过年了,天又阴,晒盐的活不多,就他们和一些盐民家的小孩随便做几天,然后就停工了。
河滩咫尺在望,沿岸附近都是低矮的小屋,大约有那么几百间,参差起伏于树木苍郁的小坡上。天空云层厚实,听同伴们说没太阳就可以轻松一天了。小明呼吸着微带咸味的空气,心里几分悠闲,转眼又看见了走在一边的阿良,他最多也就十来岁,又矮又小,简直是五根竹竿撑着一个脑袋,头发很少很黄,在头顶扎成一个松松的小发髻,很可怜的样子。
白河滩盐场名副其实。从远处望去,上千亩盐田白花花的一片,中间凸起的深色引水土槽将盐田划成方形或梯形的小块,连接在一起好像网一般。小明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地方,不由得好奇万分。天色还早,盐田里只有零星的一些人在劳动,卷着裤腿,拿着比人还高的大耙子,看来都是些少年人。不一会儿他们已走到田边,同伴们操起家伙便下了田。阿申对小明说:“你大概没干过吧,这样,反正现在活不多,你先和阿良一起拿着绳子转,扫盐么,很容易的,看两天就会了。”小明回过头看看阿良,他正放下绳子,听阿申这么说,冲小明笑了笑。
阿申扛起木耙下了田,小明走过去,接过阿良手中的长绳,笑着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嗯,很简单哪,”阿良的口音很奇怪,小明从没听过,“就这样。”只见他解开绳子,拉着一头走下田中,小明这才发现原来每块田当中都有一根木桩子,阿良将绳子系在木桩上,转头对小明道:“你把绳子拖着水面绕着田转圈。”阿良的声音脆脆的有些气短。
“这样吗?”小明拉着绳子沿着土槽向前走。
“对啊,再松一点。”阿良拿起另一根绳子走下旁边的田里。
“阿良,这样转是干什么?”小明已经转过了一条土槽。阿良回了一句,声音太小,小明听不见。这时阿良也拉着绳子转了起来。小明灵机一动,快步跑过一条土槽,待阿良绕过来时,正好两人走一个方向,于是,每绕一圈,两人就可以聊一会儿。
“你走慢一点,这样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扫到。”
“这样转能转出盐来吗?”
“哪里有,转了盐才细。”
“噢——”小明恍然大悟。“阿良,你是哪里人?”
“老家在南粤。”
“你在这里多久了?”
“半年多吧。”
其他男孩们用耙子和扫帚把田里的盐扫到一处,然后盛进大簸箕,挑到田头堆起小小的盐堆。这时盐田里的人多了一些,虽然已是年节,小户盐民还是不愿放过一个没有雨的日子。每户盐民都有分给的田地,大小不一,不过这整块盐田全是张家的产业,所以平日里都有监工。现在快过年了,只有几名监工懒懒散散地在田边荡悠,不过,时常却能看见官差。小明不解,待转过一圈后,又问了一大串。这才知道,盐田都是归泉州府管的,过年人手稀少,张万发的田又大,怕人偷盐,于是常有官差巡视。小明记起了昨晚的胖子和瘦子,那两个糊涂虫,倒还替他找了份工。真像同伴们说的,这天的确轻松,中午有人送饭,男孩们和监工坐在一处,那些监工也不太搭理他们。小明挺满意,这里干活还不错,就是没工钱,等过了年再打算吧。
张家祖上原本是泉州一带的地主,张万发却转农从商,用家族的田地在府台名下开起泉州第一大盐场,知府每年从白河滩盐场收缴的盐税不下万两,自然对张家盐场大加扶持。可张万发本人倒不是个注重小节的人,虽然家财万贯,家中历经几代的房屋至今也未加修缮,衣食住行更是不讲究,四十来岁的大胖子,在家就拖着一件掉了色的缎子棉袄,叼着一根黄铜水烟,杂碎琐事总是记性不好,所以对仆役从不苛刻,不过听说这小眼睛小胡子的老爷算起大帐来谁都比不过。几日后,过年了,盐场全部停工,小明他们便在张家做些挑水端盘子的杂役,年节里人多事杂,小明在厨房里进进出出倒是乘机大饱口福。
元旦一过天气放晴,初五的早上,红光满面的张万发吃完汤圆,对走廊里晒着太阳管家说道:“老梁啊,我看明天开工吧。”
初六清晨,小明口袋里塞着一小包山楂条,和伙伴们有说有笑地来到盐场。小风轻轻地吹着,半尺来深的盐水泛起涟漪,小明与阿良一人一根绳子在并排的两块田里一边转一边聊天,朝霞明媚,盐田里的人越来越多,许多盐民家的孩子也和他们一起劳动。
“吃山楂。”小明从怀里摸出一根山楂条递给阿良。
阿良刚把山楂放进嘴里,忽然皱了皱眉头。
“怎么啦?”小明问道。
阿良指了指田头正走过来的两人,一高一矮,都是十五六岁年纪,“他们常来欺负人。”小明不由得看了他们几眼,却撞上了高个少年的眼睛,那少年与同伴说了几句,便朝小明他们走过来。这时小明和阿良走到一条槽的尽头,向两边分开而去,少年横穿过一块田,对小明喊道:“哎,你新来的?”小明点点头。
“你过来。”少年好霸道,可看着身强力壮,不好惹的样子,小明慢吞吞地挪了过去。
少年一把扯掉小明手里的绳子,随手朝水里一扔,斜着眉毛道:“大年初六就知道偷懒?”说罢朝刚才与他一起来的少年打了一个手势,“小峰,拿个大的来。”片刻,那个矮个黑脸的少年扛来一根又长又大的木耙,递给高个道:“阿亮哥,给。”一边朝小明挤眉弄眼地瞥了几眼。
“拿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我没干过这个。”小明拎起比他高好多的大木耙。
“看着,这样。”少年把他朝旁边一推,小明差点摔倒。少年随便用耙子推了几下,便交给小明道:“好好干,别想偷懒。”转身便走。小明抓起一手握不过来的木耙,重得要命,根本没法使,正在暗暗咒骂间,那少年又转了回来,“你过来。”他朝小明喊道。小明很不情愿地走过去,大概少年看出他一脸不满的神情,嘴角露出一丝狡桀的笑意,拉起木耙的上头,说道:“用两只手,一上一下,抓紧,然后向前推——”“推”字还未说完,他用力将木耙向前一送,小明没准备,脚下一滑,没站稳,向前一冲,脸朝下跌在盐田里。只听耳旁传来一阵哄笑,小明一摸脸扭头望去,四五个少年正指指点点地看着他一身盐水的坐在地里,那个黑脸也在中间。“阿亮,别和他一般见识。”
高个少年拍了拍手,撇撇嘴道:“走吧走吧。”
阿亮,好像听过。小明隐约回忆起刚到这里的头一天晚上看见阿申手臂上的淤血。他回头看了一眼阿亮,只见他正与几个监工在田边说笑,于是低头操起大家伙慢慢地推着,衣服湿了,风吹来小明直打颤,冷不丁打了几个大喷嚏,赶紧加把劲劳动,好聚些热量。可惜了那包山楂条,浸了盐水大概已经咸得不能吃了吧。
好不容易等衣服干了大半,用手一弹也能洒下不少盐来,日头高了,住得近的回家吃饭,也有妻小送饭的。小明远远望见张家的送饭人挑着大大两筐饭菜朝这边走来,大家放下工具,聚到田边。小明和阿良坐在一处。小明一边大口扒着饭,一边向阿良询问着几个少年的事。据阿良说,这带头少年阿亮是养济院里头年龄最大的孩子,听别人说是从家里逃出来的,生性很不安分,来养济院后和几个年龄相仿,臭味相投的男孩子很快便混熟了。阿亮仗着个子高力气大,渐渐成了这些男孩的头领。从前还在盐场做工,后来便常和泉州地盘上的地皮无赖混在一处,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事情是家常便饭。最可气的是阿亮一伙最喜欢欺负弱小,特别是新来的孩子。眼看这些人年纪渐长,越来越有地头蛇的架势。小明听了,心中暗自记下,日后必当小心翼翼,且莫招惹了这些人。
早上被盐水湿了衣服,到了晚间,小明觉得四肢酸痛,口干舌燥,好似是感染了风寒。第二日果然发起烧来。于是,便没有去盐场上工,在床上躺了两日。好在病得不重,第三天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小明想起,过年的时候,张万发给养济院里的所有人都送了些压岁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买几本书的了。自从逃离桑园村后,便没有温习过功课,黄先生送的书又给弄丢了,不如趁着今天去市集上看看。
小明揣着些铜钱,满心欢喜地来到闹市。这是第二回来这里,上回偷包子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可这回不同了,身上有钱,走路也觉得自信。小明找到了一家书局,里头有很多新出的板印书,随手一翻,竟然都是章回本故事,但想起黄先生说,这些闲书最是误人子弟,切忌沉迷其中,便放了回去,转身拿了一本《论语》,并一本《诗经》,付了钱出来。店家见他小小年纪便好学,且言谈甚有礼貌,便又赠送了一本《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