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涧潘帅破辽 火塘关杨门归宋(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万将士中,骑兵策马纷纷下水,步兵善泳者也纷纷下水。
太宗、八王以及几个文臣老将们见到这一情景,无不热泪盈眶。
高怀德不知从何处背来一条大麻绳,他一边将大麻绳交到将士们手里,指挥他们手牵着大绳淌水过涧,一边拔出佩剑向全军发出号令:“弟兄们!抢过横山涧!奋力冲上前!攻克太原府!活捉刘继元!”
十万将士呐喊着:”攻克太原府!活捉刘继元!”全部跳入水中,牵绳挽臂,奋勇过涧。连太宗、八王以及文臣老将们也无一人例外。
十万将士呐喊着:”攻克太原府!活捉刘继元!”围住了太原南门,架云梯、放火炮、冒擂木、顶箭矢,勇猛攻城。
三日后,下午申时。在太原府通往应州火塘关的官道上,杨光美、呼延赞轻装快骑带着十余名随从士兵疾如飞箭般,一掠而过。
横山涧大捷之后,潘仁美统帅三军不待架桥即强渡涧水北上,急速追歼溃败辽兵,并立即布置攻打太原,致使耶律沙来不及整顿兵力应战,只带着二百余残兵龟缩回了幽州;又致使刘继元措手不及,四门冒火,各处危情迭报,数次险失城关。幸亏太原城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其四城建筑包括城门、城墙、城道、角楼和敌台,均为尺半见方、四尺长短的大青石垒成,坚实无比,固若金汤;更亏了左丞相丁贵组织起全城的军民凭关死守,方才保得太原四城暂时无事。
宋军连攻太原三日毫无进展,潘仁美愁的寝食不安。
进攻屡屡失利的消息报与太宗赵光义,他却一点儿不愁。
近一段时期,太宗把招降杨继业看的重过于得太原。他认为:得太原易,得杨继业难;得了太原不一定能得杨继业,而得了杨继业,则必定可以得到太原!因此,他和八王赵德芳商量了一下,决定暂缓攻打太原,先派出杨光美、呼延赞文武二大臣到应州火塘关去招降杨继业。
当晚酉时,杨光美、呼延赞赶到了火塘关。
杨继业带着延平、延定、延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等七兄弟将杨光美和呼延赞迎进了杨家大院后院的书房。因为杨光美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呼延赞是宋军的先锋大将,杨继业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和怠慢,香茶细点,热乎寒暄,礼貌谦恭,唯唯诺诺,招待的唯恐不到。
他自太原狱中脱险后,即被丁府管家送回火塘关已有数日。
数日来,他念念不忘大宋君臣的恩情。想起国舅赵遂竟敢到狱中结果自己性命,想起生死关头是杨光美帮助丁贵营救自己,更想起杨光美“草鸡”与“凤凰”、“流星”与“太阳”、“千古骂名”与“万古流芳”犹如赞美诗一般的比喻,他知道这个人情简直是太大了!
数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归宋的问题。联宋抗辽是他很多年以来定下的人生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在河东已花费了很大的努力。但这只是“联宋”,而不是“降宋”;即便真是要“降宋”了,也要说服刘继元,跟着刘继元一块儿降。不然,自己就真的成了叛臣!
他的思想根源深深地陷在了“要做忠臣、不做叛臣”之上。
杨光美、呼延赞不知他的思想根源,为完成自己肩上的使命,他二人三言两语的便将话题转到了宋太宗期待杨继业归宋之上。
而杨继业仿佛早有准备,他一面小心翼翼地以温言应付杨光美和呼延赞,一面又把“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几次推出,抗拒归宋。
呼延赞是个文才不高、说话大不咧咧、一竿子能插到底的直性子,耳听杨继业连三缀四的说“忠臣”,道“二主”,早已是心烦不耐,焦躁了面皮。他一推茶碗,站起身来喝道:“杨老将军哪!不是我呼延赞鲁莽不识趣儿,你这‘忠臣’来‘忠臣’去的我不爱听!何谓‘忠臣’?何谓‘二主’?你知道我呼延赞的身世吗?”
杨继业笑望着呼延赞,微微摇了摇头。
呼延赞解释道:“我是呼延寿廷的儿子小福郎啊!”
“什么?你是小福郎?”杨继业激动地扑上去,抱住呼延赞。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杨信与呼延寿廷同在汉王刘钧和刘继元手下做节度使,在统一联宋方面也有共同的见解,两家交情甚深。只是杨继业带兵为刘继元卖命时,呼延赞还是个孩子,时隔不久,呼延寿廷又遭到了奸贼欧阳方和国舅赵遂的迫害举家被罢黜回乡而断了音信……这会儿,他紧紧拥住呼延赞,上上下下细细的打量,又依父辈的交情论道:“福郎,我的好兄弟!这将近三十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杨继业这一举动大出呼延赞所料,他被杨继业的热情所感动,同时又下定决心劝说杨继业归降大宋,二人携起手来,共同做一番大事。
呼延赞讲述道:“那一年,汉王刘继元听信了欧阳方谗言,屈杀了我父、母、姐、弟三十三口,只剩我一人逃到了太行山上。我当过草寇,劫过客商,也干过许多伤天害理之事……二十年前,我下山刺死了老贼欧阳
方,报了我呼延家大仇。今春我又投奔大宋,当上了副先锋……想我呼延赞原为河东人,保的是刘汉主,如此作为,算不算忠臣?老哥哥呀,我是个粗人,讲不出啥道道儿来,我只知道刘继元昏庸无能,宋太宗英明有道,是忠臣的,只有跟着他,才可以大展鸿图!”
延昭劝道:“爹!是不是忠臣,应当看大节!”
延嗣插言道:“您不是说过对不义小人可以先使不义手段吗?”
延德也插言道:“一个人活着不但要讲‘忠’,也要讲‘义’!刘家父子对咱们不‘义’,咱们对他可是‘义’够了!”
延辉趁机掏出那幅天波杨府设计图的卷轴展给杨继业:“您看,人家宋王爷把咱杨家的住宅都给安排好了,不是孩儿我贪图富贵,‘窥一斑见全豹’,单看这一点儿就可尽知人家宋王爷的求贤若渴之心哪!”
大郎杨延平这几个月与母亲和老伯父王贵守护在家,对太原之战并不了解,但他身为长兄,又在而立之年,诸事力求稳妥,却是大有父亲的乃风。对于联宋抗辽大业他心里有数,对于此次刘继元听信赵遂的诬陷,险乎斩杀父亲的所作所为,他也早已从弟弟们口中打探清楚。原本不喜多言的大儿子,这时却早早地劝起了父亲:
“爹呀!依着孩儿,咱应当择木而栖投奔正义,而且越快越好!”
“啊……”延平的表态令杨继业甚为吃惊,这是个没有参加此次太原之战、不知道汉王和国舅狡诈阴险的,也是个历来办事都稳稳妥妥、从不乱夸海口的;他能够这样想问题,真应了那句话——“人心所向!”
杨继业的脸色微微一红,他叹口气,回答呼延赞道:“我……我可以让孩子们归顺大宋……可是我……已然是老了……”
“不对!你不是老了,你是糊涂!”一声断喝,杨继业的夫人佘赛花在两个幼女八姐、九妹的搀扶下从内室急步走了出来。
延平、延定等七兄弟迎上去见礼:“母亲!”
杨光美、呼延赞见了,也急忙上前见礼:“夫人!”
佘夫人向杨光美、呼延赞礼貌地各还了一礼,又回过头来继续斥责杨继业:“你当真的老了吗?骑不成马?舞不动刀了吗?不是!你是放不下你那个当忠臣的脸面!什么是忠?有利民族和百姓才是最大的忠!统一中华你是梦寐以求,抗击辽贼你曾发过宏愿,太宗皇帝渴望贤能,收复幽云急需大将,你真就忍心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也罢!你不归宋,我和七个儿子,五个媳妇,两个女儿,我们归宋!”
延平、延定等众兄弟姐妹欢呼道:“我们归宋!”
呼延赞夸道:“好个贤明达理的夫人!老哥,尊嫂可比你见识高。”
杨光美暗暗拽了他一把,在封建社会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天经地义的,走遍天下,女人都不能直面斥责自己的丈夫。杨光美不知道这老杨家夫妇俩的感情是建立在共同作战中的,而“相互尊重,有话直说”才是他们真爱的基础。他害怕杨继业面子上挂不住,制止了呼延赞后,便自己上前语气柔和地继续劝了起来:
“老将军哪,无论是杀敌戎边,还是收复燕云,我们的共同敌人都是辽国!您仔细想一想,宋王爷抗辽缺乏良将,老将军抗辽孤掌难鸣,只有君臣携手,方能如虎添翼;只有将帅一心,才可彪炳千秋呀!”
杨光美说到动情处,语气不再柔和,变得越来越大义凛然:
“近三十年了……这个弱小而落后的辽政权为了他自身的发展,肆意地践踏和蚕食我们中原人的领土,一次就从石敬瑭手中夺取了十六个州郡!他们焚烧房屋,掳掠资财,男子被屠杀,妇女受凌辱,他们甚至把襁褓婴儿抛到空中用铁枪的枪头去接呀……”
杨光美双眼含着热泪,拉起了杨继业的双手:
“杨老将军哪,杀敌报国,讨还血债,收复燕云十六州,造福中原老百姓,这伟大抱负还能再等下去吗?不!一天也不能再等了!”
这样的话在杨继业心中滚来滚去三十年,还用得着别人再说吗?然而从杨光美口中又讲一遍,却引起杨继业很大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宋辽边境那些契丹人横行的铁蹄和暴虐的屠刀;仿佛看到了村寨起火,看到了陈尸遍地,看到了奄奄绝毕的农妇,看到了嗷嗷待哺的婴儿……是啊,看来还是夫人说得对:‘有利民族和百姓才是最大的忠!’跟这些东西相比,自己的脸面又算些什么呢?
杨继业望望夫人,望望儿子们和女儿们,又望望呼延赞和杨光美,突然从心底升起一股豪气:男子汉!大丈夫!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管他别人怎么说?归宋就归宋,别的一切风言风语就都去他娘的吧!
想到此,他毅然跪向杨光美:“你别说了,令公愿意归宋!”
杨家归顺的消息传到宋营,八大王二话不说即奔着来路迎接上去,直迎出二十里,到在白马驿的石岗前,才将杨继业的队伍迎个正着。
杨继业听杨光美、呼延赞介绍说这是先皇太祖的儿子、当朝太宗的侄
子名讳赵德芳,目前身居八个王位,便知此人了不得;又见这般一个皇家大员竟沿着来路不顾劳累地亲自来接,心里大大地感动。他流着热泪跪倒在八大王面前,真诚地叩拜起来。
佘夫人和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等七个儿子,杨延瑛、杨延琪两个女儿也跟着一起叩拜。
八王赵德芳抢上一步搀起了杨继业,又亲热地将之拥在怀中。
自这一刻起,他与杨家父子结下了牢不可破的真情实谊,并为维护杨家的应得利益、支持杨家的正义事业、申雪杨家的苦难冤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世传说和各类剧目中秉持青天的“八贤王”!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后人有诗赞其杨继业归宋之说道:
太原灵地产英豪,慷慨埋沉世所遭,
宝剑利磨新出匣,愤然有志入中朝。
也有人单赞八大王赵德芳道:
仁义礼智忠孝节,另加信字为八贤,
身在皇家护忠烈,德芳美名万古传。
十万将士中,骑兵策马纷纷下水,步兵善泳者也纷纷下水。
太宗、八王以及几个文臣老将们见到这一情景,无不热泪盈眶。
高怀德不知从何处背来一条大麻绳,他一边将大麻绳交到将士们手里,指挥他们手牵着大绳淌水过涧,一边拔出佩剑向全军发出号令:“弟兄们!抢过横山涧!奋力冲上前!攻克太原府!活捉刘继元!”
十万将士呐喊着:”攻克太原府!活捉刘继元!”全部跳入水中,牵绳挽臂,奋勇过涧。连太宗、八王以及文臣老将们也无一人例外。
十万将士呐喊着:”攻克太原府!活捉刘继元!”围住了太原南门,架云梯、放火炮、冒擂木、顶箭矢,勇猛攻城。
三日后,下午申时。在太原府通往应州火塘关的官道上,杨光美、呼延赞轻装快骑带着十余名随从士兵疾如飞箭般,一掠而过。
横山涧大捷之后,潘仁美统帅三军不待架桥即强渡涧水北上,急速追歼溃败辽兵,并立即布置攻打太原,致使耶律沙来不及整顿兵力应战,只带着二百余残兵龟缩回了幽州;又致使刘继元措手不及,四门冒火,各处危情迭报,数次险失城关。幸亏太原城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其四城建筑包括城门、城墙、城道、角楼和敌台,均为尺半见方、四尺长短的大青石垒成,坚实无比,固若金汤;更亏了左丞相丁贵组织起全城的军民凭关死守,方才保得太原四城暂时无事。
宋军连攻太原三日毫无进展,潘仁美愁的寝食不安。
进攻屡屡失利的消息报与太宗赵光义,他却一点儿不愁。
近一段时期,太宗把招降杨继业看的重过于得太原。他认为:得太原易,得杨继业难;得了太原不一定能得杨继业,而得了杨继业,则必定可以得到太原!因此,他和八王赵德芳商量了一下,决定暂缓攻打太原,先派出杨光美、呼延赞文武二大臣到应州火塘关去招降杨继业。
当晚酉时,杨光美、呼延赞赶到了火塘关。
杨继业带着延平、延定、延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等七兄弟将杨光美和呼延赞迎进了杨家大院后院的书房。因为杨光美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呼延赞是宋军的先锋大将,杨继业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和怠慢,香茶细点,热乎寒暄,礼貌谦恭,唯唯诺诺,招待的唯恐不到。
他自太原狱中脱险后,即被丁府管家送回火塘关已有数日。
数日来,他念念不忘大宋君臣的恩情。想起国舅赵遂竟敢到狱中结果自己性命,想起生死关头是杨光美帮助丁贵营救自己,更想起杨光美“草鸡”与“凤凰”、“流星”与“太阳”、“千古骂名”与“万古流芳”犹如赞美诗一般的比喻,他知道这个人情简直是太大了!
数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归宋的问题。联宋抗辽是他很多年以来定下的人生奋斗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在河东已花费了很大的努力。但这只是“联宋”,而不是“降宋”;即便真是要“降宋”了,也要说服刘继元,跟着刘继元一块儿降。不然,自己就真的成了叛臣!
他的思想根源深深地陷在了“要做忠臣、不做叛臣”之上。
杨光美、呼延赞不知他的思想根源,为完成自己肩上的使命,他二人三言两语的便将话题转到了宋太宗期待杨继业归宋之上。
而杨继业仿佛早有准备,他一面小心翼翼地以温言应付杨光美和呼延赞,一面又把“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几次推出,抗拒归宋。
呼延赞是个文才不高、说话大不咧咧、一竿子能插到底的直性子,耳听杨继业连三缀四的说“忠臣”,道“二主”,早已是心烦不耐,焦躁了面皮。他一推茶碗,站起身来喝道:“杨老将军哪!不是我呼延赞鲁莽不识趣儿,你这‘忠臣’来‘忠臣’去的我不爱听!何谓‘忠臣’?何谓‘二主’?你知道我呼延赞的身世吗?”
杨继业笑望着呼延赞,微微摇了摇头。
呼延赞解释道:“我是呼延寿廷的儿子小福郎啊!”
“什么?你是小福郎?”杨继业激动地扑上去,抱住呼延赞。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杨信与呼延寿廷同在汉王刘钧和刘继元手下做节度使,在统一联宋方面也有共同的见解,两家交情甚深。只是杨继业带兵为刘继元卖命时,呼延赞还是个孩子,时隔不久,呼延寿廷又遭到了奸贼欧阳方和国舅赵遂的迫害举家被罢黜回乡而断了音信……这会儿,他紧紧拥住呼延赞,上上下下细细的打量,又依父辈的交情论道:“福郎,我的好兄弟!这将近三十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杨继业这一举动大出呼延赞所料,他被杨继业的热情所感动,同时又下定决心劝说杨继业归降大宋,二人携起手来,共同做一番大事。
呼延赞讲述道:“那一年,汉王刘继元听信了欧阳方谗言,屈杀了我父、母、姐、弟三十三口,只剩我一人逃到了太行山上。我当过草寇,劫过客商,也干过许多伤天害理之事……二十年前,我下山刺死了老贼欧阳
方,报了我呼延家大仇。今春我又投奔大宋,当上了副先锋……想我呼延赞原为河东人,保的是刘汉主,如此作为,算不算忠臣?老哥哥呀,我是个粗人,讲不出啥道道儿来,我只知道刘继元昏庸无能,宋太宗英明有道,是忠臣的,只有跟着他,才可以大展鸿图!”
延昭劝道:“爹!是不是忠臣,应当看大节!”
延嗣插言道:“您不是说过对不义小人可以先使不义手段吗?”
延德也插言道:“一个人活着不但要讲‘忠’,也要讲‘义’!刘家父子对咱们不‘义’,咱们对他可是‘义’够了!”
延辉趁机掏出那幅天波杨府设计图的卷轴展给杨继业:“您看,人家宋王爷把咱杨家的住宅都给安排好了,不是孩儿我贪图富贵,‘窥一斑见全豹’,单看这一点儿就可尽知人家宋王爷的求贤若渴之心哪!”
大郎杨延平这几个月与母亲和老伯父王贵守护在家,对太原之战并不了解,但他身为长兄,又在而立之年,诸事力求稳妥,却是大有父亲的乃风。对于联宋抗辽大业他心里有数,对于此次刘继元听信赵遂的诬陷,险乎斩杀父亲的所作所为,他也早已从弟弟们口中打探清楚。原本不喜多言的大儿子,这时却早早地劝起了父亲:
“爹呀!依着孩儿,咱应当择木而栖投奔正义,而且越快越好!”
“啊……”延平的表态令杨继业甚为吃惊,这是个没有参加此次太原之战、不知道汉王和国舅狡诈阴险的,也是个历来办事都稳稳妥妥、从不乱夸海口的;他能够这样想问题,真应了那句话——“人心所向!”
杨继业的脸色微微一红,他叹口气,回答呼延赞道:“我……我可以让孩子们归顺大宋……可是我……已然是老了……”
“不对!你不是老了,你是糊涂!”一声断喝,杨继业的夫人佘赛花在两个幼女八姐、九妹的搀扶下从内室急步走了出来。
延平、延定等七兄弟迎上去见礼:“母亲!”
杨光美、呼延赞见了,也急忙上前见礼:“夫人!”
佘夫人向杨光美、呼延赞礼貌地各还了一礼,又回过头来继续斥责杨继业:“你当真的老了吗?骑不成马?舞不动刀了吗?不是!你是放不下你那个当忠臣的脸面!什么是忠?有利民族和百姓才是最大的忠!统一中华你是梦寐以求,抗击辽贼你曾发过宏愿,太宗皇帝渴望贤能,收复幽云急需大将,你真就忍心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也罢!你不归宋,我和七个儿子,五个媳妇,两个女儿,我们归宋!”
延平、延定等众兄弟姐妹欢呼道:“我们归宋!”
呼延赞夸道:“好个贤明达理的夫人!老哥,尊嫂可比你见识高。”
杨光美暗暗拽了他一把,在封建社会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天经地义的,走遍天下,女人都不能直面斥责自己的丈夫。杨光美不知道这老杨家夫妇俩的感情是建立在共同作战中的,而“相互尊重,有话直说”才是他们真爱的基础。他害怕杨继业面子上挂不住,制止了呼延赞后,便自己上前语气柔和地继续劝了起来:
“老将军哪,无论是杀敌戎边,还是收复燕云,我们的共同敌人都是辽国!您仔细想一想,宋王爷抗辽缺乏良将,老将军抗辽孤掌难鸣,只有君臣携手,方能如虎添翼;只有将帅一心,才可彪炳千秋呀!”
杨光美说到动情处,语气不再柔和,变得越来越大义凛然:
“近三十年了……这个弱小而落后的辽政权为了他自身的发展,肆意地践踏和蚕食我们中原人的领土,一次就从石敬瑭手中夺取了十六个州郡!他们焚烧房屋,掳掠资财,男子被屠杀,妇女受凌辱,他们甚至把襁褓婴儿抛到空中用铁枪的枪头去接呀……”
杨光美双眼含着热泪,拉起了杨继业的双手:
“杨老将军哪,杀敌报国,讨还血债,收复燕云十六州,造福中原老百姓,这伟大抱负还能再等下去吗?不!一天也不能再等了!”
这样的话在杨继业心中滚来滚去三十年,还用得着别人再说吗?然而从杨光美口中又讲一遍,却引起杨继业很大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宋辽边境那些契丹人横行的铁蹄和暴虐的屠刀;仿佛看到了村寨起火,看到了陈尸遍地,看到了奄奄绝毕的农妇,看到了嗷嗷待哺的婴儿……是啊,看来还是夫人说得对:‘有利民族和百姓才是最大的忠!’跟这些东西相比,自己的脸面又算些什么呢?
杨继业望望夫人,望望儿子们和女儿们,又望望呼延赞和杨光美,突然从心底升起一股豪气:男子汉!大丈夫!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管他别人怎么说?归宋就归宋,别的一切风言风语就都去他娘的吧!
想到此,他毅然跪向杨光美:“你别说了,令公愿意归宋!”
杨家归顺的消息传到宋营,八大王二话不说即奔着来路迎接上去,直迎出二十里,到在白马驿的石岗前,才将杨继业的队伍迎个正着。
杨继业听杨光美、呼延赞介绍说这是先皇太祖的儿子、当朝太宗的侄
子名讳赵德芳,目前身居八个王位,便知此人了不得;又见这般一个皇家大员竟沿着来路不顾劳累地亲自来接,心里大大地感动。他流着热泪跪倒在八大王面前,真诚地叩拜起来。
佘夫人和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等七个儿子,杨延瑛、杨延琪两个女儿也跟着一起叩拜。
八王赵德芳抢上一步搀起了杨继业,又亲热地将之拥在怀中。
自这一刻起,他与杨家父子结下了牢不可破的真情实谊,并为维护杨家的应得利益、支持杨家的正义事业、申雪杨家的苦难冤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世传说和各类剧目中秉持青天的“八贤王”!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后人有诗赞其杨继业归宋之说道:
太原灵地产英豪,慷慨埋沉世所遭,
宝剑利磨新出匣,愤然有志入中朝。
也有人单赞八大王赵德芳道:
仁义礼智忠孝节,另加信字为八贤,
身在皇家护忠烈,德芳美名万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