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从铁门到睹货逻国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一早,雨似乎小了些,一行人收拾起行李又匆匆上路了。
冷硬的风使地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马踩在上面溜滑难行。不久,雨又变成了雪,且越下越大,所有人都冻僵了一般伏在马上,通红的手机械地抓着缰绳。
接近正午,他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半冻半淌的小河,弯弯曲曲,直伸向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此时头顶风雪正酣,古道上一片沉寂,冰封的河面上风雪漫卷。西行的队伍牵着马匹,踏着冰面上的积雪,小心翼翼地顺河前进,不久便钻进了浓林密布的森林。
一行人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整天,天快黑时,居然看到一座废弃的古庙。古庙房舍尽毁,只余下一间大殿还算完整,可以挡风遮雪。
骑兵们率先欢呼起来,忙着将马匹牵进殿去。
玄奘和摩咄则在古庙周围捡拾了些枯树枝子,然后就在破旧的大殿内化雪煮饭。
一口热汤下肚,每个人身上都暖和了许多,摩咄伸了个懒腰,预备休息时才发觉,这座破庙的地上全是冰碴子,显然不可能躺上去睡觉,不禁皱起了眉头:“今晚睡在哪里呢?”
拉卡纳哈哈一笑:“还记得道诚小师父怎么说的吗?久坐必有禅。咱们都跟法师学学打坐吧。”
听了这话,玄奘心中一乐,这个道诚,我让他弘法,他倒弘得挺快。
摩咄苦着脸道:“法师是无所谓,可以打坐。我可没有坐着睡觉的能耐,这些日子急着赶路,累得腰酸背痛,怎么可能不躺下来睡觉?”
“达官不用担心,”阿克多笑道,“我就不信这么大的森林,还弄不到一张床?拉卡纳,保护好法师,我带兄弟们找床去!”
玄奘觉得奇怪:“森林里哪里有床?就算用木料打制,一来咱们没工具,二来这一夜的时间只怕也不够用。不如将这大殿打扫一下,铺上毡毯,在马腹下睡上一觉不也很暖和吗?再不行就搭起帐篷好了。”
阿克多摇头道:“法师说得固然不错,只是这些日子露宿在外,好容易得了这么个遮风蔽雨的好所在,若再不睡得舒服点儿,岂不亏待了自己?”
玄奘道:“有这么个所在就不算亏待了,你们还是不要出去的好,天都这么黑了,外面风大雪急,当心出事。”
“不会出事的,”阿克多道,“法师只管宽心,我们很快就回。”
说着,便带了二十几个士兵一起出了破庙,顶着风雪钻进了森林。玄奘无奈,只得闭目诵经,替他们祈祷。
半个时辰后,就见他们拖着四棵碗口粗的枯树回来了,玄奘立即明白过来,赶紧上前帮忙,将树上的枝枝岔岔砍了下来,摩咄又用小刀在墙的四边分别挖了小洞,众人齐心协力,把枯树干往洞里一塞,把树枝剁巴剁巴,并排铺在上面,就成了两个又暖和又舒服的大通铺。
这个夜晚,他们就躺在这张大通铺上,舒舒服服地睡到天亮。
一转眼,玄奘等人在这深山峡谷中已经穿行了半个多月,居然连一个人影都没有见着。眼中所见,尽是山川峡谷和无边的森林、雪原、草地、河流,中间时有雨雪天气,甚至还遭遇了一次山石滑坡,好在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
再往前去,便是阿克多所说的,被称作“黑豹之口”的深谷了。
众人站在山巅之上往下看,只见山谷中雾霭成烟,深不见底,山间有一条悬空的栈道,宽不过尺许,栈道边上竟无绳索相栏,只有一个挨一个的木橛钉在崖壁上。
对于在凌山上走过冰栈道的玄奘来说,眼前的木质栈道似乎算不上有多险。不过细细打量,这些组成栈道的木板由于年久失修,在这里风吹日晒的,有一些确已朽坏、断裂。更要命的是,由于刚刚下过几场小雨夹雪,栈道上覆了一层薄冰,走在上面极易打滑。
大伙儿割了一些草,绑在马蹄上和自己的靴子上,尽管如此,仍需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地行走。
他们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算过了这个“黑豹之口”。踏上对面山梁的时候,每个人都发觉自己紧张得快要虚脱了。
玄奘擦了把额上的冷汗,强笑道:“中原有句古话,叫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现在咱们不是‘如’了,是真的走在上面,果然是战战兢兢。”
摩咄也笑了:“莫非法师的家乡也有这样的路?”
玄奘道:“在中原,有个地方叫蜀地,那里的栈道与此处可堪一比。不过,那里修路的人会在栈道两边围上绳索,以做扶手。”
“好聪明的做法!”阿克多赞叹道,“那样就安全多了。”
“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担心,”拉卡纳边走边说,“像法师这样的人,走在哪里,都会有神灵相助的!”
“你说的对,”阿克多道,“还记得大森林里的那座破庙吗?那鬼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却有一座古庙,不是太奇怪了吗?若不是神佛护佑法师,化现出来的,谁又能相信呢?”
“如此说来,我们跟着法师,也能沾些光了。”摩咄笑道。
听了这些话,玄奘心中既感动又难过——无论多么艰难,这些伙伴们都有这般乐观的心境,不仅不认为是我这个沙门将他们带到如此险恶的环境中,相反,他们执著地相信神灵的存在,并且认为我会给大家带来好运。
问题是,我真的可以吗?
一行人相扶相携,翻山越岭,不知过了多少难关,终于有一天,阿克多指着前方屏风般的山峰喊了起来:“法师快看,那里定是铁门关了!”
玄奘精神一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群山环绕,云雾蒸腾,通往那山上的是一条细细长长的栈道,仅容一人通行,而且崎岖险峻,栈道两侧的石壁断崖如刀削一般。
“怎么没看到关门?”他奇怪地问。
“弟子猜测,那关门定在山顶险峻之处。”阿克多说。
玄奘点了点头,认可了他的说法。
于是,西行的队伍牵马连成一线,在狭窄的山道上艰难行进着。
望山跑死马,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又行了三百余里,终于来到铁门峰下。
两名突厥士兵上前拦住了他们:“你们是什么人?”
这是自进山以来,他们见到的第一波活人,摩咄等人都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心中都有一种重回人间的喜悦,就连那两名士兵望向他们的凶恶眼神也觉得顺眼得很。
玄奘出示了叶护可汗给的玉牌,两名士兵吃了一惊,果然毕恭毕敬地让在一边:“原来是玄奘法师,请——”
玄奘举头望去,只见这一带山形奇特,地势险要,两边悬崖峭壁,怪石峥嵘,山间栈道变得更加狭窄,曲曲弯弯地一直伸向云端。
“沿着栈道走,便可出关了吗?”他问那两个士兵。
“正是,”一个士兵答道,“栈道的尽头便是铁门关隘之所在。”
“这个关隘好险啊!”玄奘感慨地说了一句。
“要不怎么又叫塞铁门呢?”摩咄插言道。
一个士兵冲他们一笑:“我们这个铁门关可是这片高原地带最险要的关塞了!南来北往的商客都要从这儿经过,所以,这里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法师您看这山,天生铁质,故而又名铁山。山上多有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得很呐!”
“如此说来,这里是西突厥的门户,”玄奘沉吟道,“关外便是睹货逻国了吧?”
“好像是的,”那小兵不太肯定地说,“法师沿着栈道出铁门,再往南去,全都是些小邦国,算不算睹货逻地界不清楚,因为他们虽然也听命于大汗,可毕竟路途遥远,多少年不通音讯了。”
玄奘点点头,谢过那两个士兵,便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提起衣襟,顺栈道朝上走去,摩咄和骑兵们牵马跟在后面,顺次而过。
再往前去,地形更险,两旁石壁陡峭险峻,色黑如铁,高插云天,刀劈斧砍一般,无人敢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面倚着峭壁,一面临着深谷,直通关门,让人心惊。也难怪西突厥汗国将其视为西界,羯霜那国也以此为屏,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走不多远,果然看到前方石壁下有一个大大的缺口,可以容得下驼马出入,显然,这里便是铁门了。缺口下又有七八个西突厥士兵把守,他们看见玄奘一行人马接近关门,立即上前,喝令停止前进。
玄奘再次出示玉牌和通关护照,守关验证无误,挥手放行。
众人来到关塞前,果见这关上有两道铁门,门板上铁钉数十枚,个个都有拳头大小。玄奘朝里面探了探,却见里面光线昏暗,顶部岩石相合,不见天日。此时正值深秋,山上狂风呼啸,通过铁门时,发出的声音犹如万马奔腾一般。
一行人马不敢久留,迅速通过了铁门要塞。回头望,见有几十个铁铃悬挂在铁门之上,铁门开启时,铁铃叮当,声音远播。
过了铁门关,玄奘与摩咄等人继续南行,随着地势的逐渐降低,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三天后,他们终于抵达睹货逻国地界。
这睹货逻国,旧名吐火罗,原是西亚的一个大国,东扼葱岭,西接波斯,南临大雪山,北据铁门,东西三千里,南北一千多里。阿姆河自东而西,流贯国境中部地区。中原王朝将其称为“大夏”,汉朝时臣属大月氏国,后来改为厌哒国,隋代时又改称睹货逻国。由于其是西亚、天竺、西域诸国和中国西部的交汇处,又是波斯文化、天竺文化和中原汉文化的交融混合地区,因而一度国力强盛,无人敢欺。
然而那毕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近百年来,睹货逻一带酋豪力竞,各种势力纷纷立起自己的君长和首领,依川据险,竟将一个诺大的国家,分成了二十七个小国。如今的睹货逻国早已是王族绝嗣,新成立的这些小国虽然画野区分,势力却是大不如前,只得全部臣服于西突厥,受其役使和欺凌。
睹货逻的兴衰让玄奘感叹不已,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多么重要。他和摩咄等人走访了其中几个小国,见这里的居民大都身着毛皮衣服,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透亮,五官长相也异于诸国,语言竟不是大葱岭一带通用的粟特语,反倒与玄奘在高昌、阿耆尼等地听到的吐火罗语颇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好在这里的人也信奉三宝,人们略略懂得一点信义,不喜欢欺诈,因而民风颇为淳朴。
沿阿姆河的北岸顺流而下,道路变得平坦起来,玄奘与众人策马急奔,不久就到达呾蜜国。
此国东西长,南北狭,有伽蓝十余所,僧徒一千余人,是睹货逻一带佛教最为兴盛的国家。
当晚他们投宿于一座较大的寺院里,寺中有数座窣堵波,寺僧告诉玄奘,这些窣堵波以及佛尊像,多有神异和灵鉴。
但玄奘更感兴趣的却是这里的藏书——不仅有众多梵文贝叶佛经,还有很多地方俗志。玄奘随手取下一部,发觉里面的文字很奇怪,是用一种类似于吐火罗文的斜体字母写成,数了数,总共二十五个字母交相排列,书籍也都是从左至右横读的。
再取另外几部看,也是如此。
“这是吐火罗文吗?”他一面翻阅着这些俗志,一面问旁边的僧人。
“当然是啦。”寺僧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
玄奘取出纸笔,写下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递给寺僧。他用的是在西域诸国学的吐火罗文。
寺僧接过看了看,皱紧了眉头:“法师所书,既非吐火罗文,又非粟特文,更非梵文,不知这是……”
“这就是吐火罗文字。”玄奘道。
“看着倒有点像,但肯定不是,”那僧人笑道,“我是睹货逻人,还能不认得自己国家的文字吗?”
玄奘也觉困惑难解,称谢而出。
睹货逻地区气序温暖,因而瘟疫疾病也非常多,每年冬末春初,霖雨绵绵,从这个地区往南,一直到滥波以北的各个地方都流行各种瘟病。大寺院中的僧人们平常也替信众看病,玄奘也加入其中,用针灸治好了几位,寺僧们惊异万分,不明白这小小的银针何以能够治病?
玄奘简单地向他们解释了针灸的原理,当地人依然弄不明白,只当是神佛护佑,个个敬佩不已。
西行队伍在此住了几日,便又上路,寺僧们依依不舍,直送出十里开外。
“法师来得也算凑巧,”一个僧人边走边说,“若是再迟来两个月,我们便要进入雨安居了。”
玄奘觉得奇怪:“雨安居不是在夏日吗?”
“我们这里与别处不同,”那寺僧道,“夏天是没有雨的,反倒是每年的秋末冬初,雨水下个不停。所以这里的僧徒每年以九月十六日入安居,腊月十五日解安居。”
“原来如此,”玄奘赞叹道,“据其多雨而更改安居之日,这也算是设教随时啊。”
告别了热情的寺僧,玄奘与他的队伍继续向前,他们出了呾蜜国,策马往东行进,依次经过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愉漫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到达拘谜陀国。
这是睹货逻旧地一个较大的国家,据于大葱岭之中,国王是突厥人,境内还有一个不大的沙碛,一条大河自东向西穿越其间——这便是阿姆河。此河源起帕米尔高原,自东向西流,辗转千里,流向咸海,始终不涸。
此时玄奘等人正沿着阿姆河,在群山环绕间行走,在他的眼里,阿姆河是一条与佛教的宇宙观联系紧密的河流——佛说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分四大部洲,我们所居住的南瞻部洲的中央,有一“无热恼池”。周围有四条河分别绕池一周后,向四方流出。
这四条河分别是恒河、信度河(印度河)、缚刍河(阿姆河)、徙多河(叶尔羌河)。
想想也不奇怪,在这峰峦重叠的群山之间,最先出现并逐渐贯通的当然是水道——那便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恒河、信度河、赫尔曼德河、阿姆河、徙多河……循着这些滋生并哺育了文明的大河上溯,最终都可以在葱岭高原的千山万壑间找到宗源,找到每一条最不起眼的溪流。
高原终年不化的积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长年经流,剥蚀着巨大的山体,加上上游那些随水游走的河沙不断淤积,于是,高山的沟谷间便有了最先形成的河漫滩,以及由此诞生的河畔开阔地,这使得大葱岭一带很早便有了以农牧为业的人类,并逐渐向外拓展。
玄奘边走边想象着经文中提到的那些地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当然属于南瞻部洲,那么,所谓“无热恼池”是不是就是指大葱岭呢?这里终年积雪,当然没有“热恼”了。
他突然想起,中原及中亚、西域一带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都源于葱岭,其中,徙多河注入塔里木河,潜入罗布泊地下,从积石山流出,成为黄河,与中国传说中“河出昆仑”的说法是一致的。
这样一想,心中本能地对这座号称“万山之祖”的大葱岭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敬仰之情。
第二天一早,雨似乎小了些,一行人收拾起行李又匆匆上路了。
冷硬的风使地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马踩在上面溜滑难行。不久,雨又变成了雪,且越下越大,所有人都冻僵了一般伏在马上,通红的手机械地抓着缰绳。
接近正午,他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半冻半淌的小河,弯弯曲曲,直伸向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此时头顶风雪正酣,古道上一片沉寂,冰封的河面上风雪漫卷。西行的队伍牵着马匹,踏着冰面上的积雪,小心翼翼地顺河前进,不久便钻进了浓林密布的森林。
一行人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整天,天快黑时,居然看到一座废弃的古庙。古庙房舍尽毁,只余下一间大殿还算完整,可以挡风遮雪。
骑兵们率先欢呼起来,忙着将马匹牵进殿去。
玄奘和摩咄则在古庙周围捡拾了些枯树枝子,然后就在破旧的大殿内化雪煮饭。
一口热汤下肚,每个人身上都暖和了许多,摩咄伸了个懒腰,预备休息时才发觉,这座破庙的地上全是冰碴子,显然不可能躺上去睡觉,不禁皱起了眉头:“今晚睡在哪里呢?”
拉卡纳哈哈一笑:“还记得道诚小师父怎么说的吗?久坐必有禅。咱们都跟法师学学打坐吧。”
听了这话,玄奘心中一乐,这个道诚,我让他弘法,他倒弘得挺快。
摩咄苦着脸道:“法师是无所谓,可以打坐。我可没有坐着睡觉的能耐,这些日子急着赶路,累得腰酸背痛,怎么可能不躺下来睡觉?”
“达官不用担心,”阿克多笑道,“我就不信这么大的森林,还弄不到一张床?拉卡纳,保护好法师,我带兄弟们找床去!”
玄奘觉得奇怪:“森林里哪里有床?就算用木料打制,一来咱们没工具,二来这一夜的时间只怕也不够用。不如将这大殿打扫一下,铺上毡毯,在马腹下睡上一觉不也很暖和吗?再不行就搭起帐篷好了。”
阿克多摇头道:“法师说得固然不错,只是这些日子露宿在外,好容易得了这么个遮风蔽雨的好所在,若再不睡得舒服点儿,岂不亏待了自己?”
玄奘道:“有这么个所在就不算亏待了,你们还是不要出去的好,天都这么黑了,外面风大雪急,当心出事。”
“不会出事的,”阿克多道,“法师只管宽心,我们很快就回。”
说着,便带了二十几个士兵一起出了破庙,顶着风雪钻进了森林。玄奘无奈,只得闭目诵经,替他们祈祷。
半个时辰后,就见他们拖着四棵碗口粗的枯树回来了,玄奘立即明白过来,赶紧上前帮忙,将树上的枝枝岔岔砍了下来,摩咄又用小刀在墙的四边分别挖了小洞,众人齐心协力,把枯树干往洞里一塞,把树枝剁巴剁巴,并排铺在上面,就成了两个又暖和又舒服的大通铺。
这个夜晚,他们就躺在这张大通铺上,舒舒服服地睡到天亮。
一转眼,玄奘等人在这深山峡谷中已经穿行了半个多月,居然连一个人影都没有见着。眼中所见,尽是山川峡谷和无边的森林、雪原、草地、河流,中间时有雨雪天气,甚至还遭遇了一次山石滑坡,好在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
再往前去,便是阿克多所说的,被称作“黑豹之口”的深谷了。
众人站在山巅之上往下看,只见山谷中雾霭成烟,深不见底,山间有一条悬空的栈道,宽不过尺许,栈道边上竟无绳索相栏,只有一个挨一个的木橛钉在崖壁上。
对于在凌山上走过冰栈道的玄奘来说,眼前的木质栈道似乎算不上有多险。不过细细打量,这些组成栈道的木板由于年久失修,在这里风吹日晒的,有一些确已朽坏、断裂。更要命的是,由于刚刚下过几场小雨夹雪,栈道上覆了一层薄冰,走在上面极易打滑。
大伙儿割了一些草,绑在马蹄上和自己的靴子上,尽管如此,仍需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地行走。
他们用了一整天的时间,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算过了这个“黑豹之口”。踏上对面山梁的时候,每个人都发觉自己紧张得快要虚脱了。
玄奘擦了把额上的冷汗,强笑道:“中原有句古话,叫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现在咱们不是‘如’了,是真的走在上面,果然是战战兢兢。”
摩咄也笑了:“莫非法师的家乡也有这样的路?”
玄奘道:“在中原,有个地方叫蜀地,那里的栈道与此处可堪一比。不过,那里修路的人会在栈道两边围上绳索,以做扶手。”
“好聪明的做法!”阿克多赞叹道,“那样就安全多了。”
“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担心,”拉卡纳边走边说,“像法师这样的人,走在哪里,都会有神灵相助的!”
“你说的对,”阿克多道,“还记得大森林里的那座破庙吗?那鬼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却有一座古庙,不是太奇怪了吗?若不是神佛护佑法师,化现出来的,谁又能相信呢?”
“如此说来,我们跟着法师,也能沾些光了。”摩咄笑道。
听了这些话,玄奘心中既感动又难过——无论多么艰难,这些伙伴们都有这般乐观的心境,不仅不认为是我这个沙门将他们带到如此险恶的环境中,相反,他们执著地相信神灵的存在,并且认为我会给大家带来好运。
问题是,我真的可以吗?
一行人相扶相携,翻山越岭,不知过了多少难关,终于有一天,阿克多指着前方屏风般的山峰喊了起来:“法师快看,那里定是铁门关了!”
玄奘精神一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群山环绕,云雾蒸腾,通往那山上的是一条细细长长的栈道,仅容一人通行,而且崎岖险峻,栈道两侧的石壁断崖如刀削一般。
“怎么没看到关门?”他奇怪地问。
“弟子猜测,那关门定在山顶险峻之处。”阿克多说。
玄奘点了点头,认可了他的说法。
于是,西行的队伍牵马连成一线,在狭窄的山道上艰难行进着。
望山跑死马,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又行了三百余里,终于来到铁门峰下。
两名突厥士兵上前拦住了他们:“你们是什么人?”
这是自进山以来,他们见到的第一波活人,摩咄等人都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心中都有一种重回人间的喜悦,就连那两名士兵望向他们的凶恶眼神也觉得顺眼得很。
玄奘出示了叶护可汗给的玉牌,两名士兵吃了一惊,果然毕恭毕敬地让在一边:“原来是玄奘法师,请——”
玄奘举头望去,只见这一带山形奇特,地势险要,两边悬崖峭壁,怪石峥嵘,山间栈道变得更加狭窄,曲曲弯弯地一直伸向云端。
“沿着栈道走,便可出关了吗?”他问那两个士兵。
“正是,”一个士兵答道,“栈道的尽头便是铁门关隘之所在。”
“这个关隘好险啊!”玄奘感慨地说了一句。
“要不怎么又叫塞铁门呢?”摩咄插言道。
一个士兵冲他们一笑:“我们这个铁门关可是这片高原地带最险要的关塞了!南来北往的商客都要从这儿经过,所以,这里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法师您看这山,天生铁质,故而又名铁山。山上多有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得很呐!”
“如此说来,这里是西突厥的门户,”玄奘沉吟道,“关外便是睹货逻国了吧?”
“好像是的,”那小兵不太肯定地说,“法师沿着栈道出铁门,再往南去,全都是些小邦国,算不算睹货逻地界不清楚,因为他们虽然也听命于大汗,可毕竟路途遥远,多少年不通音讯了。”
玄奘点点头,谢过那两个士兵,便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提起衣襟,顺栈道朝上走去,摩咄和骑兵们牵马跟在后面,顺次而过。
再往前去,地形更险,两旁石壁陡峭险峻,色黑如铁,高插云天,刀劈斧砍一般,无人敢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面倚着峭壁,一面临着深谷,直通关门,让人心惊。也难怪西突厥汗国将其视为西界,羯霜那国也以此为屏,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走不多远,果然看到前方石壁下有一个大大的缺口,可以容得下驼马出入,显然,这里便是铁门了。缺口下又有七八个西突厥士兵把守,他们看见玄奘一行人马接近关门,立即上前,喝令停止前进。
玄奘再次出示玉牌和通关护照,守关验证无误,挥手放行。
众人来到关塞前,果见这关上有两道铁门,门板上铁钉数十枚,个个都有拳头大小。玄奘朝里面探了探,却见里面光线昏暗,顶部岩石相合,不见天日。此时正值深秋,山上狂风呼啸,通过铁门时,发出的声音犹如万马奔腾一般。
一行人马不敢久留,迅速通过了铁门要塞。回头望,见有几十个铁铃悬挂在铁门之上,铁门开启时,铁铃叮当,声音远播。
过了铁门关,玄奘与摩咄等人继续南行,随着地势的逐渐降低,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三天后,他们终于抵达睹货逻国地界。
这睹货逻国,旧名吐火罗,原是西亚的一个大国,东扼葱岭,西接波斯,南临大雪山,北据铁门,东西三千里,南北一千多里。阿姆河自东而西,流贯国境中部地区。中原王朝将其称为“大夏”,汉朝时臣属大月氏国,后来改为厌哒国,隋代时又改称睹货逻国。由于其是西亚、天竺、西域诸国和中国西部的交汇处,又是波斯文化、天竺文化和中原汉文化的交融混合地区,因而一度国力强盛,无人敢欺。
然而那毕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近百年来,睹货逻一带酋豪力竞,各种势力纷纷立起自己的君长和首领,依川据险,竟将一个诺大的国家,分成了二十七个小国。如今的睹货逻国早已是王族绝嗣,新成立的这些小国虽然画野区分,势力却是大不如前,只得全部臣服于西突厥,受其役使和欺凌。
睹货逻的兴衰让玄奘感叹不已,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多么重要。他和摩咄等人走访了其中几个小国,见这里的居民大都身着毛皮衣服,皮肤被高原的阳光晒得黝黑透亮,五官长相也异于诸国,语言竟不是大葱岭一带通用的粟特语,反倒与玄奘在高昌、阿耆尼等地听到的吐火罗语颇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好在这里的人也信奉三宝,人们略略懂得一点信义,不喜欢欺诈,因而民风颇为淳朴。
沿阿姆河的北岸顺流而下,道路变得平坦起来,玄奘与众人策马急奔,不久就到达呾蜜国。
此国东西长,南北狭,有伽蓝十余所,僧徒一千余人,是睹货逻一带佛教最为兴盛的国家。
当晚他们投宿于一座较大的寺院里,寺中有数座窣堵波,寺僧告诉玄奘,这些窣堵波以及佛尊像,多有神异和灵鉴。
但玄奘更感兴趣的却是这里的藏书——不仅有众多梵文贝叶佛经,还有很多地方俗志。玄奘随手取下一部,发觉里面的文字很奇怪,是用一种类似于吐火罗文的斜体字母写成,数了数,总共二十五个字母交相排列,书籍也都是从左至右横读的。
再取另外几部看,也是如此。
“这是吐火罗文吗?”他一面翻阅着这些俗志,一面问旁边的僧人。
“当然是啦。”寺僧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
玄奘取出纸笔,写下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递给寺僧。他用的是在西域诸国学的吐火罗文。
寺僧接过看了看,皱紧了眉头:“法师所书,既非吐火罗文,又非粟特文,更非梵文,不知这是……”
“这就是吐火罗文字。”玄奘道。
“看着倒有点像,但肯定不是,”那僧人笑道,“我是睹货逻人,还能不认得自己国家的文字吗?”
玄奘也觉困惑难解,称谢而出。
睹货逻地区气序温暖,因而瘟疫疾病也非常多,每年冬末春初,霖雨绵绵,从这个地区往南,一直到滥波以北的各个地方都流行各种瘟病。大寺院中的僧人们平常也替信众看病,玄奘也加入其中,用针灸治好了几位,寺僧们惊异万分,不明白这小小的银针何以能够治病?
玄奘简单地向他们解释了针灸的原理,当地人依然弄不明白,只当是神佛护佑,个个敬佩不已。
西行队伍在此住了几日,便又上路,寺僧们依依不舍,直送出十里开外。
“法师来得也算凑巧,”一个僧人边走边说,“若是再迟来两个月,我们便要进入雨安居了。”
玄奘觉得奇怪:“雨安居不是在夏日吗?”
“我们这里与别处不同,”那寺僧道,“夏天是没有雨的,反倒是每年的秋末冬初,雨水下个不停。所以这里的僧徒每年以九月十六日入安居,腊月十五日解安居。”
“原来如此,”玄奘赞叹道,“据其多雨而更改安居之日,这也算是设教随时啊。”
告别了热情的寺僧,玄奘与他的队伍继续向前,他们出了呾蜜国,策马往东行进,依次经过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愉漫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到达拘谜陀国。
这是睹货逻旧地一个较大的国家,据于大葱岭之中,国王是突厥人,境内还有一个不大的沙碛,一条大河自东向西穿越其间——这便是阿姆河。此河源起帕米尔高原,自东向西流,辗转千里,流向咸海,始终不涸。
此时玄奘等人正沿着阿姆河,在群山环绕间行走,在他的眼里,阿姆河是一条与佛教的宇宙观联系紧密的河流——佛说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分四大部洲,我们所居住的南瞻部洲的中央,有一“无热恼池”。周围有四条河分别绕池一周后,向四方流出。
这四条河分别是恒河、信度河(印度河)、缚刍河(阿姆河)、徙多河(叶尔羌河)。
想想也不奇怪,在这峰峦重叠的群山之间,最先出现并逐渐贯通的当然是水道——那便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恒河、信度河、赫尔曼德河、阿姆河、徙多河……循着这些滋生并哺育了文明的大河上溯,最终都可以在葱岭高原的千山万壑间找到宗源,找到每一条最不起眼的溪流。
高原终年不化的积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长年经流,剥蚀着巨大的山体,加上上游那些随水游走的河沙不断淤积,于是,高山的沟谷间便有了最先形成的河漫滩,以及由此诞生的河畔开阔地,这使得大葱岭一带很早便有了以农牧为业的人类,并逐渐向外拓展。
玄奘边走边想象着经文中提到的那些地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当然属于南瞻部洲,那么,所谓“无热恼池”是不是就是指大葱岭呢?这里终年积雪,当然没有“热恼”了。
他突然想起,中原及中亚、西域一带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都源于葱岭,其中,徙多河注入塔里木河,潜入罗布泊地下,从积石山流出,成为黄河,与中国传说中“河出昆仑”的说法是一致的。
这样一想,心中本能地对这座号称“万山之祖”的大葱岭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