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历史惯性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泰昌元年,朝廷设立山东副总兵,在登州统领水师,统领者就是沈有容,后来朱由校注意到了这只水师,就命他们南下运输抄家所得一些财务和造船需要的木材,而后便搜罗浙江、福建、广东三地水师,北调至天津,归于俞咨皋麾下,组建帝国海军。
造船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其中最繁琐、耗时良久的就是阴干木材,天津船厂虽有存量,但在海盗袭扰下并不多,这次虽然因为红丸政变而查抄了一些私人船厂,但也只够建造十五艘大小炮舰,这些远远不够组建一支护卫万里海疆的舰队。
而且海军的人员训练也是一项耗时长久的事情,非朝夕可成。因此,朱由校将注意打到了南边沿海的那些残破水师身上,他们虽然船只破旧,但数量众多,操船经验丰富,稍加训练便是上好的水手。
而且精选船只后,再以新式的十五艘炮舰为核心,也能组建一支战斗力不弱的海军,远征不足,但打海盗和鞑子却是够了。
而刚才那一幕,却是俞咨皋收服这些水师之心的举措,他们自由惯了,不识军纪王法,只有如此酷烈手段,才能让他们重起敬畏之心。如此一来,接下来的整编工作就好多多了。
先以军阵队列约束其行,再以严格军纪束缚其心,后配以新式舰船,海军乃成。
这是俞咨皋定下的大海军策略。
在他看来,和往日水师不同的是,海军的核心在舰船,走大炮巨舰的路子,和以往的跳帮战、火烧船截然不同,这些旧有的水师收编价值很低,若不是一时间没有这么多的水手,俞咨皋根本不愿意要他们。
三四百艘大小福船,上万人的水师,在他看来能有十分之一可堪一用就偷笑了。
福船和盖伦船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帆船体系,用福船做炮舰的话不是不可以,但是效率很低,火炮数量远远比不上盖伦船,而且速度也是致命的弱点。因此对于登州的水师,俞咨皋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大福船作为运输船,小的则作为登陆船,当然,这些船都要换上软帆。
而十五艘盖伦船和飞剪船这边则抓紧训练,适应新式船只的战法,等到炮舰下水,立马成型,然后打击海盗实战,逐步提高。
在心中想着这些计划,俞咨皋只觉得雄心勃勃,建功立业的心思无限高涨。
天启元年(1624年)的大明,若是有一位大能者从天空俯视的话,就会发现,整个大明王朝,剧烈的变动只局限在京师周边,虽然这些新鲜事物和变动在不停的往外辐射,但其影响依然不大。
除去那一块位置,大明其他的地域依然照旧,按照自己过往的规律逐步、缓慢、陈腐的蹒跚在这个世间。
辽东,沈阳城。
“为什么不能放这些人进来?我看你就是怕我夺功劳,抢你风头!”一个肤色白净干洁的文士愤怒的咆哮,真难以想象,他瘦弱的身躯怎么发出这么大的声音。
“不行就是不行,原因我早就说过了,绝对不行!”另一个身材粗壮,面色黝黑,看起来像武将更多过像读书人的官员淡淡回道。
“你!”白净文士气的说不出话来,只能风怒的瞪着对方,随后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这场争吵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袁应泰和辽东经略熊廷弼。两人一文一武,共同维护着辽东的形式。
然而这两个辽东方面大员的性格脾性乃至能力截然不同,袁应泰精明强干,办事能力极强,但对兵戈事务部擅长。而熊廷弼则脾气火爆,禀性刚直,喜欢骂人,性格中有蛮横强硬的一面,而且喜欢意气用事。
不过在兵事上面却是一把好手,在他整军备战,严肃纪律之下,辽东的局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才上任一年,就严防死守的奴儿哈赤没有一点脾气。大汉奸李永芳说,此人在,必不能取辽东。
这是对熊廷弼的称赞。
因而,双方交手了几个月后,整个女真偃旗息鼓,停止了对大明的进攻,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也正是因此,在波云诡异,皇位两度更易的期间内,大明能够保持平稳,不被人趁丧兴师,不然辽东的局势可能更早进入崩坏阶段。
当然,朱由校上台了,自然不会让局面恶化,他脑海中一一整本的明朝那些事,自然知道熊廷弼之于辽东的意义。因而在去年,他压下了所有弹劾熊廷弼的折子,不为所动。
而且,也因为红丸政变的原因,东林党名声狼藉,几个在熊廷弼被弹劾事件中,起重要作用的御史纷纷安稳下来,不敢冒头。
随后更是朝政大改,皇帝借着红丸案举起了自己的利刃,高悬于百官头上,那时候更是没人敢出眉头挑事。因而,熊廷弼辽东经略的位置做的安稳,整个辽东也一片宁静。
然而,好景不长,在朱由校以为能够放心辽东,专心朝政的时候,经略和巡抚的矛盾爆发,两人经常发生争吵。
原因很简单,袁应泰干惯了内政,心比较软,而且他不擅长兵事,对于其中的一些忌讳和该防范的东西不清楚。如此一来,和精通军略,手段强硬严酷的熊廷弼自然有了政务上的分歧。
袁应泰想干的事情经常被熊廷弼阻止,这次也是一样。
蒙古各部遭灾,看到那些迁徙而来,想要托庇的草原汉子,袁应泰想要纳入城中,招抚过来,以壮军备。而熊廷弼以蒙古有部分臣服女真,恐有探子间谍的名义拒绝了。
两人就此经常争执,吵架更是家常便饭,这次熊廷弼来来沈阳巡视,又和袁应泰吵了一次。
本来东林党牵涉到了红丸案当中,身为其中一员的袁应泰很是消停了一会,然而如今还颇为年轻,政治前途还很光芒的巡抚大人并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乃至从官场上销声匿迹。
聪明的他经过多方打探和书信交流,自觉把握到了当今新任天子的一些特点。归咎起来无外乎好大喜功这四个字,从其一登基之后一系列的大动作就能看出来,有着一副蛮干且浩大的野心。
这样的君主,只要投其所好自然能博得欢心。因此,袁应泰将眼光瞄上了辽东的军功。
自己不会打仗,这个袁大人是知道的,但谁天生就会打仗?熊蛮子当初不也不会么,现在也干的好好的,他行自己自然也行。
本着你行我也行的心态,袁应泰巡抚开始了博取军功的第一步,整军练兵,而他看上的,正是遭灾而来的蒙古牧民,这些都是上好的骑兵来源。在辽东混了这么久的袁大人自然是知道。
“你不让我干,我自己不会偷偷干?”不死心的袁应泰在心中暗道。
历史,依然以某种方式在延续他的惯性。
泰昌元年,朝廷设立山东副总兵,在登州统领水师,统领者就是沈有容,后来朱由校注意到了这只水师,就命他们南下运输抄家所得一些财务和造船需要的木材,而后便搜罗浙江、福建、广东三地水师,北调至天津,归于俞咨皋麾下,组建帝国海军。
造船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其中最繁琐、耗时良久的就是阴干木材,天津船厂虽有存量,但在海盗袭扰下并不多,这次虽然因为红丸政变而查抄了一些私人船厂,但也只够建造十五艘大小炮舰,这些远远不够组建一支护卫万里海疆的舰队。
而且海军的人员训练也是一项耗时长久的事情,非朝夕可成。因此,朱由校将注意打到了南边沿海的那些残破水师身上,他们虽然船只破旧,但数量众多,操船经验丰富,稍加训练便是上好的水手。
而且精选船只后,再以新式的十五艘炮舰为核心,也能组建一支战斗力不弱的海军,远征不足,但打海盗和鞑子却是够了。
而刚才那一幕,却是俞咨皋收服这些水师之心的举措,他们自由惯了,不识军纪王法,只有如此酷烈手段,才能让他们重起敬畏之心。如此一来,接下来的整编工作就好多多了。
先以军阵队列约束其行,再以严格军纪束缚其心,后配以新式舰船,海军乃成。
这是俞咨皋定下的大海军策略。
在他看来,和往日水师不同的是,海军的核心在舰船,走大炮巨舰的路子,和以往的跳帮战、火烧船截然不同,这些旧有的水师收编价值很低,若不是一时间没有这么多的水手,俞咨皋根本不愿意要他们。
三四百艘大小福船,上万人的水师,在他看来能有十分之一可堪一用就偷笑了。
福船和盖伦船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帆船体系,用福船做炮舰的话不是不可以,但是效率很低,火炮数量远远比不上盖伦船,而且速度也是致命的弱点。因此对于登州的水师,俞咨皋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大福船作为运输船,小的则作为登陆船,当然,这些船都要换上软帆。
而十五艘盖伦船和飞剪船这边则抓紧训练,适应新式船只的战法,等到炮舰下水,立马成型,然后打击海盗实战,逐步提高。
在心中想着这些计划,俞咨皋只觉得雄心勃勃,建功立业的心思无限高涨。
天启元年(1624年)的大明,若是有一位大能者从天空俯视的话,就会发现,整个大明王朝,剧烈的变动只局限在京师周边,虽然这些新鲜事物和变动在不停的往外辐射,但其影响依然不大。
除去那一块位置,大明其他的地域依然照旧,按照自己过往的规律逐步、缓慢、陈腐的蹒跚在这个世间。
辽东,沈阳城。
“为什么不能放这些人进来?我看你就是怕我夺功劳,抢你风头!”一个肤色白净干洁的文士愤怒的咆哮,真难以想象,他瘦弱的身躯怎么发出这么大的声音。
“不行就是不行,原因我早就说过了,绝对不行!”另一个身材粗壮,面色黝黑,看起来像武将更多过像读书人的官员淡淡回道。
“你!”白净文士气的说不出话来,只能风怒的瞪着对方,随后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这场争吵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袁应泰和辽东经略熊廷弼。两人一文一武,共同维护着辽东的形式。
然而这两个辽东方面大员的性格脾性乃至能力截然不同,袁应泰精明强干,办事能力极强,但对兵戈事务部擅长。而熊廷弼则脾气火爆,禀性刚直,喜欢骂人,性格中有蛮横强硬的一面,而且喜欢意气用事。
不过在兵事上面却是一把好手,在他整军备战,严肃纪律之下,辽东的局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才上任一年,就严防死守的奴儿哈赤没有一点脾气。大汉奸李永芳说,此人在,必不能取辽东。
这是对熊廷弼的称赞。
因而,双方交手了几个月后,整个女真偃旗息鼓,停止了对大明的进攻,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也正是因此,在波云诡异,皇位两度更易的期间内,大明能够保持平稳,不被人趁丧兴师,不然辽东的局势可能更早进入崩坏阶段。
当然,朱由校上台了,自然不会让局面恶化,他脑海中一一整本的明朝那些事,自然知道熊廷弼之于辽东的意义。因而在去年,他压下了所有弹劾熊廷弼的折子,不为所动。
而且,也因为红丸政变的原因,东林党名声狼藉,几个在熊廷弼被弹劾事件中,起重要作用的御史纷纷安稳下来,不敢冒头。
随后更是朝政大改,皇帝借着红丸案举起了自己的利刃,高悬于百官头上,那时候更是没人敢出眉头挑事。因而,熊廷弼辽东经略的位置做的安稳,整个辽东也一片宁静。
然而,好景不长,在朱由校以为能够放心辽东,专心朝政的时候,经略和巡抚的矛盾爆发,两人经常发生争吵。
原因很简单,袁应泰干惯了内政,心比较软,而且他不擅长兵事,对于其中的一些忌讳和该防范的东西不清楚。如此一来,和精通军略,手段强硬严酷的熊廷弼自然有了政务上的分歧。
袁应泰想干的事情经常被熊廷弼阻止,这次也是一样。
蒙古各部遭灾,看到那些迁徙而来,想要托庇的草原汉子,袁应泰想要纳入城中,招抚过来,以壮军备。而熊廷弼以蒙古有部分臣服女真,恐有探子间谍的名义拒绝了。
两人就此经常争执,吵架更是家常便饭,这次熊廷弼来来沈阳巡视,又和袁应泰吵了一次。
本来东林党牵涉到了红丸案当中,身为其中一员的袁应泰很是消停了一会,然而如今还颇为年轻,政治前途还很光芒的巡抚大人并不甘心就此沉寂下去,乃至从官场上销声匿迹。
聪明的他经过多方打探和书信交流,自觉把握到了当今新任天子的一些特点。归咎起来无外乎好大喜功这四个字,从其一登基之后一系列的大动作就能看出来,有着一副蛮干且浩大的野心。
这样的君主,只要投其所好自然能博得欢心。因此,袁应泰将眼光瞄上了辽东的军功。
自己不会打仗,这个袁大人是知道的,但谁天生就会打仗?熊蛮子当初不也不会么,现在也干的好好的,他行自己自然也行。
本着你行我也行的心态,袁应泰巡抚开始了博取军功的第一步,整军练兵,而他看上的,正是遭灾而来的蒙古牧民,这些都是上好的骑兵来源。在辽东混了这么久的袁大人自然是知道。
“你不让我干,我自己不会偷偷干?”不死心的袁应泰在心中暗道。
历史,依然以某种方式在延续他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