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东南震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天下午,朱由校和孙承宗谈了很久,这场谈话的范围非常的广,涉及到了辽东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制度、文化,名族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后世的知识以及这个时代所处的高度,让他有太多的想法等着去实践。
而在这场谈话中,孙承宗只能扮演一个受教者的角色,在治政方面,他发现皇帝的思维太宽阔了,广阔到让他高山仰止的程度,这是真正的聆听圣训。
“陛下,老臣会努力的,将辽东的官府建设好,让这片土地真正的处于官府的管理下。”孙承宗神色激动的说道。
“尽力而为吧!”朱由校神色嘉许的说道,尽管开始孙承宗还不是很明白,但对方领悟的很快,一下子就把握到了自己想法中的精髓,将所有治权收归到手中来,公器公用,决不能私人处置。
尽管对方的处罚点有些偏颇,以为是自己控制欲太强才会这样推行,但朱由校不打算去纠正了,两者的结果差别不大,总不能自己上去说,我这不是控制欲重,而是想要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吧。
“定不负陛下期许。”孙承宗神色郑重,尽管他认为是皇帝控制欲重才会推行这样的政策,加强官府的权威,将所有的一切统管起来,但从其中他也发现了很多对百姓有益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些,从心底里,他开始认同朱由校圣君的说法了。
圣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尤其是孙承宗这样的顶尖知识分子,他们头脑精明,见识丰富,推理分析能力强,能洞穿很多历史上的所谓祥瑞,所谓天授之的说法,无非就是舆论谣言的散播罢了,明朝的读书人就喜欢玩这个。
但如今,从朱由校一战击破女真,而后便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这些种种,无不透露出他非凡的能力,只要皇帝陛下不急躁,这么一步步走下去,定然能够成为圣君的。
对此,孙承宗坚定不移,他从今天下午的谈话中,肯定对方有这个潜力。
“千古一帝啊!”从中军大帐中出来时,孙承宗精神还有点恍惚,整个华夏三四千年的历史,能称得上圣君,成为千古一帝的有几个?秦皇汉武,再加上一个唐太宗,最多再加上本朝太祖太宗,他们两个若是能加起来的话可以算一个,至于其他的,就再也没有了。
而如今,从朱由校的身上,他又感觉到了这种可能,一位年轻的伟大皇帝,正在冉冉升起,以他的种种设想,种种措施来看,只要能坚持的推行下去,这是比秦皇汉武都要伟大的皇帝。
幸而能身在这样的时代!想想未来的辉煌,孙承宗忍不住痴了,只是在庆幸之余,他又深深遗憾,自己老了。
第二天,随着后续辽东军的赶到,整个大军开始启动,朝着关外行去,明军虽说是放弃了整个辽东,但由于时间上的仓促,还是有大批的百姓有撤入关内,如今女真战败,实力空虚,若是明军不加紧进驻,怕是这些辽民会遭到其他异族的屠戮。
不过,在整个大队人马当中,却又一只万余军队反向而行,朝着关内行去,他们是去押解那些红丸政变中的钦犯,来辽东服刑的。
由于红丸政变牵连甚广,人数众多,不好大肆杀戮,因此,除了首恶外,朱由校打算全部流放辽东,根据罪责轻重,进行长短不一的军屯后,再在辽东释放,成为这里的居民。这样的处置措施早就定下来了,只是一直没有施行。
而今辽东初定,正是需要大量人口的时候,孙承宗的辽东总督短时间看来是去不掉的,如此一来,他自然也要为自己的政绩增添点光彩,这高达五六万的涉案人口就是一笔助力啊。
从皇帝身上看到希望的他,如今内心也是火热无比,对于内阁首辅的位置,他也何尝不是有着觊觎之心,尽管坊间传言,皇帝相中了他,他极有可能就是下一任首辅,但这不还不是么,只要一天没上位,就有变数,为此他自然要多做一些,增加自己的资本。
而今,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让自己增加施政经验,增加人望。
对于增加施政经验这方面,朱由校也有这个心思,在怎么天才的人物,没有积累,也是无法获得太大的成就的。而这也是朱由校昨天下午交谈中才察觉到的,孙承宗的在基础方面,确实差了火候,毕竟没有外放过。
本来辽东总督这个职位只是暂时的,但在双方有意无意之下,就就这么落实了,现在辽东呆上两年,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然后培养好官员,等到这里出成绩后,自己就可以将之推行到整个天下了。
至于本来主政辽东的熊廷弼,却被两人有意无意的给忽略了,此时仍然是戴罪之身,准备跟着皇帝回京,在发落。没办法,只能暂时委屈下他了,辽东百废待兴,诸事初定,只能有一个声音,在这里素有威望的他只能离去。
由于这次没了敌人,尽管是大队人马,但也很快就到了广宁,在刚刚抵达的那天晚上,一直在附近游弋的海军再次送来了一封战报。
贵州大土司,水西宣慰司安邦彦起兵叛乱,兵围贵州。
看到这封战报,尽管孙承宗、俞咨皋都十分的惊讶愤怒,但朱由校依然很淡定,奢安之乱么,两者齐聚才是正常。
淡定的将战报收起来,朱由校依然没有改变主意,这么快的回京师,他还是想在辽东坐镇一段时间,他记忆中,奢安之乱持续时间很长,有着内阁的主持,再乱也不会比历史上海糟糕,自己不用急着赶回去。
就算赶回去了,自己能做的也就这些,调集旧有的军队进剿平判,和历史上差不多。羽林军就三万人,自己还要以之为种子,搭建城防军和野战军呢,哪里有空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啊。
这些想法,他没有说出来,仍是一脸从容的前行,看看辽东的风物,整个行程,像是旅游一样,当然,也的确是这样,不论是前世今生,朱由校都没来过东北,这次有机会怎么也要看看,不能老闷在京城里。
当然,名义上肯定不能这样说的,朱由校美其名曰观政,就是想看看孙承宗推行自己政策后的效果,以便进行调整。
许是看出了他这样的想法,孙承宗劝了一次后就再也没说了,只有俞咨皋一个人,放着好好的海军舰队不管,天天一个劲的在他身边念叨,搞得他都怕了
朱由校的打算很好,在辽东待一段时间,看看结果,然后自己就会去,只是,还不等他带着大队人马走到辽阳,一封加急战报再次从海军那边转递而来。
“有巨量倭寇入侵东南,横隔长江运河,漕粮断绝。”
清晰无误的战报,顿时让朱由校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漕粮的意义他可是十分清楚的,这可是供应着京师以及九边地区的粮食,地位非常的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由校才没有一上台就废除农业税。
他钱倒是够了,但手中没有这么多粮食,一旦不征收了,全靠购买的话,粮价定然飞涨,到时候生死都得由人了。对于商人的尿性,他可是十分清楚的,有利可图之下,管你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赚了再说。
就算最后依靠行政手段,能够压下来,也会产生许多的动荡,得不偿失,因此他才压下了自己的想法,只在辽东这块白地上实施。
“这简直是逼我回去啊!”朱由校看着战报,喃喃自语,尚若发生在四川贵州的土司叛乱只是隔靴搔痒的话,那这次的倭寇入侵东南,就是直插心脏了。
“只是,为什么这个时段会出现倭寇呢?”看过战报之后,朱由校心底泛起了深深的疑惑,他可不记得,在明朝末年还有大量的倭寇入侵。
“只能回去了,等不到辽东出成绩了。”朱由校深深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战报。
第二天,皇帝有旨,羽林军启程,返回京师。
这个消息,让孙承宗愕然,让俞咨皋欣喜,不过两人在见过皇帝后,都明白了其中的重要性,要知道,每年支应辽东的大批粮食当中,几乎全部都是来自漕粮,而如今,辽东初定,百废待兴,正是消耗大的时候若是断了粮食的供应,后果会怎样,谁都不知道。
对于朱由校即刻返京的主意,两人都是双手赞同的。不过朱由校也不是撒手就不管了,在走之前,他还下了几道圣旨。
一是任命李捕鱼为羽林军将军,少将军衔,执掌羽林军,任命李屠为骠骑将军,帅所部三千骑兵,于辽东组建骠骑军。
本来关于李捕鱼和李屠的任命,朱由校是打算到了沈阳后论功行赏一起宣布的,如今事态紧急,只好提前了,而且两人的任命放在一起,省的因为先后的问题,出些事端。
第二道圣旨是关于辽东军政调整的,孙承宗为辽东总督,正二品——这个没有变,只是朱由校特地规定了下品级,这个关系到后面他的官制改革——熊廷弼为辽东省巡抚,惨将罗一贯为辽东省城防将军,少将军衔,负责收编辽东所有军队,组建辽东城防军,。
后面这两个是孙承宗推荐的,整个辽东省的建设太繁杂,他需要些帮手,这两个人就是他定下的文武之首。对于孙承宗的建议,朱由校只是考虑了下,就照准了。
第三道圣旨就是宣布整个辽东土地收归归国有,包括其中的农田、矿山、河流等,任何人经营使用,都需要政府的批准。同时,取消所有人头税、劳役、地税等等一切税赋,代之以商税。
这天下午,朱由校和孙承宗谈了很久,这场谈话的范围非常的广,涉及到了辽东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制度、文化,名族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后世的知识以及这个时代所处的高度,让他有太多的想法等着去实践。
而在这场谈话中,孙承宗只能扮演一个受教者的角色,在治政方面,他发现皇帝的思维太宽阔了,广阔到让他高山仰止的程度,这是真正的聆听圣训。
“陛下,老臣会努力的,将辽东的官府建设好,让这片土地真正的处于官府的管理下。”孙承宗神色激动的说道。
“尽力而为吧!”朱由校神色嘉许的说道,尽管开始孙承宗还不是很明白,但对方领悟的很快,一下子就把握到了自己想法中的精髓,将所有治权收归到手中来,公器公用,决不能私人处置。
尽管对方的处罚点有些偏颇,以为是自己控制欲太强才会这样推行,但朱由校不打算去纠正了,两者的结果差别不大,总不能自己上去说,我这不是控制欲重,而是想要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吧。
“定不负陛下期许。”孙承宗神色郑重,尽管他认为是皇帝控制欲重才会推行这样的政策,加强官府的权威,将所有的一切统管起来,但从其中他也发现了很多对百姓有益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些,从心底里,他开始认同朱由校圣君的说法了。
圣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尤其是孙承宗这样的顶尖知识分子,他们头脑精明,见识丰富,推理分析能力强,能洞穿很多历史上的所谓祥瑞,所谓天授之的说法,无非就是舆论谣言的散播罢了,明朝的读书人就喜欢玩这个。
但如今,从朱由校一战击破女真,而后便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这些种种,无不透露出他非凡的能力,只要皇帝陛下不急躁,这么一步步走下去,定然能够成为圣君的。
对此,孙承宗坚定不移,他从今天下午的谈话中,肯定对方有这个潜力。
“千古一帝啊!”从中军大帐中出来时,孙承宗精神还有点恍惚,整个华夏三四千年的历史,能称得上圣君,成为千古一帝的有几个?秦皇汉武,再加上一个唐太宗,最多再加上本朝太祖太宗,他们两个若是能加起来的话可以算一个,至于其他的,就再也没有了。
而如今,从朱由校的身上,他又感觉到了这种可能,一位年轻的伟大皇帝,正在冉冉升起,以他的种种设想,种种措施来看,只要能坚持的推行下去,这是比秦皇汉武都要伟大的皇帝。
幸而能身在这样的时代!想想未来的辉煌,孙承宗忍不住痴了,只是在庆幸之余,他又深深遗憾,自己老了。
第二天,随着后续辽东军的赶到,整个大军开始启动,朝着关外行去,明军虽说是放弃了整个辽东,但由于时间上的仓促,还是有大批的百姓有撤入关内,如今女真战败,实力空虚,若是明军不加紧进驻,怕是这些辽民会遭到其他异族的屠戮。
不过,在整个大队人马当中,却又一只万余军队反向而行,朝着关内行去,他们是去押解那些红丸政变中的钦犯,来辽东服刑的。
由于红丸政变牵连甚广,人数众多,不好大肆杀戮,因此,除了首恶外,朱由校打算全部流放辽东,根据罪责轻重,进行长短不一的军屯后,再在辽东释放,成为这里的居民。这样的处置措施早就定下来了,只是一直没有施行。
而今辽东初定,正是需要大量人口的时候,孙承宗的辽东总督短时间看来是去不掉的,如此一来,他自然也要为自己的政绩增添点光彩,这高达五六万的涉案人口就是一笔助力啊。
从皇帝身上看到希望的他,如今内心也是火热无比,对于内阁首辅的位置,他也何尝不是有着觊觎之心,尽管坊间传言,皇帝相中了他,他极有可能就是下一任首辅,但这不还不是么,只要一天没上位,就有变数,为此他自然要多做一些,增加自己的资本。
而今,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让自己增加施政经验,增加人望。
对于增加施政经验这方面,朱由校也有这个心思,在怎么天才的人物,没有积累,也是无法获得太大的成就的。而这也是朱由校昨天下午交谈中才察觉到的,孙承宗的在基础方面,确实差了火候,毕竟没有外放过。
本来辽东总督这个职位只是暂时的,但在双方有意无意之下,就就这么落实了,现在辽东呆上两年,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然后培养好官员,等到这里出成绩后,自己就可以将之推行到整个天下了。
至于本来主政辽东的熊廷弼,却被两人有意无意的给忽略了,此时仍然是戴罪之身,准备跟着皇帝回京,在发落。没办法,只能暂时委屈下他了,辽东百废待兴,诸事初定,只能有一个声音,在这里素有威望的他只能离去。
由于这次没了敌人,尽管是大队人马,但也很快就到了广宁,在刚刚抵达的那天晚上,一直在附近游弋的海军再次送来了一封战报。
贵州大土司,水西宣慰司安邦彦起兵叛乱,兵围贵州。
看到这封战报,尽管孙承宗、俞咨皋都十分的惊讶愤怒,但朱由校依然很淡定,奢安之乱么,两者齐聚才是正常。
淡定的将战报收起来,朱由校依然没有改变主意,这么快的回京师,他还是想在辽东坐镇一段时间,他记忆中,奢安之乱持续时间很长,有着内阁的主持,再乱也不会比历史上海糟糕,自己不用急着赶回去。
就算赶回去了,自己能做的也就这些,调集旧有的军队进剿平判,和历史上差不多。羽林军就三万人,自己还要以之为种子,搭建城防军和野战军呢,哪里有空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啊。
这些想法,他没有说出来,仍是一脸从容的前行,看看辽东的风物,整个行程,像是旅游一样,当然,也的确是这样,不论是前世今生,朱由校都没来过东北,这次有机会怎么也要看看,不能老闷在京城里。
当然,名义上肯定不能这样说的,朱由校美其名曰观政,就是想看看孙承宗推行自己政策后的效果,以便进行调整。
许是看出了他这样的想法,孙承宗劝了一次后就再也没说了,只有俞咨皋一个人,放着好好的海军舰队不管,天天一个劲的在他身边念叨,搞得他都怕了
朱由校的打算很好,在辽东待一段时间,看看结果,然后自己就会去,只是,还不等他带着大队人马走到辽阳,一封加急战报再次从海军那边转递而来。
“有巨量倭寇入侵东南,横隔长江运河,漕粮断绝。”
清晰无误的战报,顿时让朱由校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漕粮的意义他可是十分清楚的,这可是供应着京师以及九边地区的粮食,地位非常的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由校才没有一上台就废除农业税。
他钱倒是够了,但手中没有这么多粮食,一旦不征收了,全靠购买的话,粮价定然飞涨,到时候生死都得由人了。对于商人的尿性,他可是十分清楚的,有利可图之下,管你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赚了再说。
就算最后依靠行政手段,能够压下来,也会产生许多的动荡,得不偿失,因此他才压下了自己的想法,只在辽东这块白地上实施。
“这简直是逼我回去啊!”朱由校看着战报,喃喃自语,尚若发生在四川贵州的土司叛乱只是隔靴搔痒的话,那这次的倭寇入侵东南,就是直插心脏了。
“只是,为什么这个时段会出现倭寇呢?”看过战报之后,朱由校心底泛起了深深的疑惑,他可不记得,在明朝末年还有大量的倭寇入侵。
“只能回去了,等不到辽东出成绩了。”朱由校深深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战报。
第二天,皇帝有旨,羽林军启程,返回京师。
这个消息,让孙承宗愕然,让俞咨皋欣喜,不过两人在见过皇帝后,都明白了其中的重要性,要知道,每年支应辽东的大批粮食当中,几乎全部都是来自漕粮,而如今,辽东初定,百废待兴,正是消耗大的时候若是断了粮食的供应,后果会怎样,谁都不知道。
对于朱由校即刻返京的主意,两人都是双手赞同的。不过朱由校也不是撒手就不管了,在走之前,他还下了几道圣旨。
一是任命李捕鱼为羽林军将军,少将军衔,执掌羽林军,任命李屠为骠骑将军,帅所部三千骑兵,于辽东组建骠骑军。
本来关于李捕鱼和李屠的任命,朱由校是打算到了沈阳后论功行赏一起宣布的,如今事态紧急,只好提前了,而且两人的任命放在一起,省的因为先后的问题,出些事端。
第二道圣旨是关于辽东军政调整的,孙承宗为辽东总督,正二品——这个没有变,只是朱由校特地规定了下品级,这个关系到后面他的官制改革——熊廷弼为辽东省巡抚,惨将罗一贯为辽东省城防将军,少将军衔,负责收编辽东所有军队,组建辽东城防军,。
后面这两个是孙承宗推荐的,整个辽东省的建设太繁杂,他需要些帮手,这两个人就是他定下的文武之首。对于孙承宗的建议,朱由校只是考虑了下,就照准了。
第三道圣旨就是宣布整个辽东土地收归归国有,包括其中的农田、矿山、河流等,任何人经营使用,都需要政府的批准。同时,取消所有人头税、劳役、地税等等一切税赋,代之以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