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阵前军议(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34章 阵前军议(1)
三月暮春,中原大地正是天蓝地碧万木葱茏的大好时节,突竭茨大草原却依旧是一派草枯木萎料峭阴霾的残冬景色。从寒凉极地趁高而下的北风,虽然远不及冬天里那样横行无忌,可依旧抓住最后的机会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荒凉草滩上肆虐,吹低了草,刮弯了树,卷着败草尘沙呜呜地呼号。惨淡的白日头驻留在在漠漠溟溟的天穹上。星星点点的碎雪花夹杂在细的雨丝里,随着风紧一阵松一阵地飘洒。铅灰色的云块被不甘心的寒风驱赶着,缓缓地移动;远处的暗云一直落下来,和弥漫在大草甸上的雾霭溶接在一起,再也分不清楚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直到亭午时分,雨停了,雾也消褪了不少,草原这才渐渐显露出它的本来面貌。被雨水洗刷过的草滩上,灰黄色还是主角,但是在大片大片衰败的枯草中,东一点西一簇地隐约能见青绿。黑水左岸渡口无名小城城头的老树上,已经挂出了绿芽,而立在鹿河北岸向阳缓坡的军营中,更是有无数野花在雨后陡然绽放,金灿灿黄澄澄的一大片,登时冲淡了残冬的萧瑟气息和军旅里的肃杀景象。本来肃穆安静的军营此时也有了些躁动,被霉雨关了几天的兵士都在牛皮帐篷门口贪婪地呼吸张望。军令如山,倒没什么人敢胡乱走动,不贪图稀罕的人也就盯着看两眼便算罢了,回转身该做什么便做什么;也有不老成的,扒在帐门口小声呼喊着巡逻值勤的相熟弟兄帮忙抓两把青草掐两朵鲜花——不为别的,就为打发这既没仗可打又无事可做的难捱时光。
“……香!”前军指挥孙奂手里攥着一把刚从外面扯来的野花,有点红糟的大鼻头凑在花上使劲地嗅了几下,大嗓门震得帐篷都似乎有点颤栗,“真他娘的香!那话怎么说来着,”他抓耳挠腮拧着眉头思索半天也没个头绪,忽然捅了一下身边的郑七,“那句诗是怎么说的?”
郑七正蹲在一把破木凳上和人聊天扯淡,自吹自擂进军以来一路上挣的功劳战绩,指手画脚正说得口沫四溅,冷不防被孙奂攘了一把,当场就摔了个马趴,惹得帐篷中一通哄笑。他是个嘻嘻哈哈的人,生性就喜欢热闹,也不恼,自己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笑骂道:“遭瘟的孙大嘴,是不是因为前头抢了你的功劳,没给你留口汤润喉咙,就此记恨上我了?”他把手一指另一边正襟危坐含笑不言语的孙仲山,“要恨你也得恨他。——他是旅帅,又是正印先锋,我不过是个副帅,还不得都听他指挥?他说什么打,我就只能怎么打……”
“谁和你说这个!我是问,那句形容花的诗句是怎么说的……是不是花那个什么什么的,然后怎么怎么的?”
“唔?”郑七眯缝起一双细长眼睛,盯着孙奂左看两眼右看两眼,直到把孙奂都看得有点不自在,扭着身子在椅子上检查自己的甲胄袍服是不是有不端正整齐之处,他才噗嗤一笑大声赞叹,“好诗,好诗!就是诗仙李太白,怕也作不出孙大将军如此的好诗!‘花什么什么的,然后怎么怎么的’,好诗,好诗!绝唱啊!回了燕山,一定记得请陆大人替你挥毫泼墨,找人仔细装裱然后传给子孙……”他话没说完,一帐的军官又都是捧腹狂笑,连帐外值勤的兵士也钩头耸肩地吭吭哧哧笑个不停。
孙奂是老兵出身,刀头上舔血死人堆里滚爬不知道有多少回,郑七和他开的小玩笑在他眼里屁都不值当,压根就不往心里去,隔了人又问孙仲山:“你读书多,是咱们中间的秀才——那句诗是什么说的,花醉什么不醉的,到底是怎么一句?”
孙仲山和孙奂两人有点挂相,都是国字脸膛浓眉毛小眼睛络腮帮胡须,矮矮壮壮的身量也相差不离,又是同姓,不知根底的人说不定还会只当他们是兄弟俩。他们也确实是联宗的叔伯兄弟。不过这联宗也是去年的事,不然的话,两个人的祖籍虽然都在定晋,可一个是威平孙氏,一个是上川孙氏,朝上数八辈也找不到半点的渊源,哪里叙得上半点亲戚?两个人的脾气秉性更是相去甚远。孙奂绰号“孙大嘴”,脾气暴躁性情豪野,心中存不下半点事,孙仲山却是稳重多智外圆内方,待人治下整饬军务都颇被称道;而且这人敢打硬仗,最擅长奔袭,是这一两年里燕山卫军中崛起最快的将领,也是燕山三军各旅中唯一授将军勋衔的旅帅。已经有传言,这一仗打完,他就会被提拔为某一军的司马;至少也是个司马督尉……孙仲山摸了摸几天没刮过胡须的下巴颏,笑着反问道:“汉乐府唐诗那么多,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哪一句?”
孙奂登时语塞。
刚才假装避风头跑开的郑七这时又溜过来,猢狲一样蹲在木凳上,插嘴说:“是‘花不醉人人自醉’吧?”
“对!对对!就是这句!”孙奂使劲一拍大腿,连声说道,“就这句!上回记不清楚在哪里听谁念叨过一次,回家想了半宿也没想起来到底是怎么个说法,这回好了,总算记住了!”他把“花不醉人人自醉”来回念了几遍,忽然一瞪郑七,“你知道也不和我说?”
这回郑七学机灵了,孙奂才抬手,他已经蹦起来,一只脚踩泥地上,急忙说道:“孙将军且慢!还有下句——”他蹿开几步,才笑嘻嘻说道,“是年节上大将军在燕水军营里吟的诗,原话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不晓得是哪个笨蛋给翻作‘花不醉人人自醉’……”
孙奂也不理会周围的笑声,想了想,说:“还是‘酒’字贴切些。嗅一鼻子花都能醉倒,那是婆姨们才能做的事情。怕是这样的婆姨也不多。不过大将军的诗好象也不太对。前头的米酒果酒不醉人,那是真事——这帐篷里谁不能喝个两三坛子?可谁要水现在的白酒不醉人,那我可不信。我有个亲兵,前头的果酒还能喝几盏,可这白酒,闻一闻酒味就能被熏得醉翻在地……别笑,这可是真事,不信我这就把他喊过来,你们一问,就知道我是不是在说假!”
一群军官开始时还乐呵呵地听他胡乱评价大将军的“诗”,后来也都来了劲头,你一言我一语地掺合进来。这个说“白酒就是和前头那些酒不一样,劲大”,那个说“就是军中有禁令不许喝”,还有人说这天寒地冻的时候不让喝酒简直就是不体恤将士。也有说公道话的,称赞这酒挽救了多少士兵的命,谁谁谁胳膊上被砍了一刀喷了白酒又被救回来了,谁谁谁打这黑水边的小城时淌着冰水过河,当时就冻得缩成一团,没这白酒一激,只怕命都拣不回来……简直就把已经靠着白酒生意发家致富的霍伦夸到天上。
孙仲山知道白酒的由来。别人乱发议论,他也不吭声,默坐在一旁静听。早在商成还是西马直指挥的时候,就曾经和他提到过这个事情,只是当时当地的条件都不允许,所以高浓度白酒的酿造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实话,他当时虽然随声附和,其实心里并不相信商成所说:他在老家的时候也不是没见过酿酒,几千几百年下来世世代代都是酿的酸酒浊酒果酒,谁见过拿锅蒸酒的人?蒸出来的酒还比酿出来的酒更好,这话说出去,谁敢相信?直到他收到霍伦送的十坛白酒,才知道当初商成所说并非虚撰。和霍伦一番叙话,又知道了这造酒的器皿工艺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商成的指点……商成知道如何酿制白酒,他并不觉得太惊奇——也许商成是在早年间在某个地方见过这手艺;商成做到假督,眼看着就要升大将军,他也不怎么惊奇——三五仗下来从小兵直升将军的事史书唱本上尽有记载,商成的升迁并不怎么算稀罕;商成能把燕山一卫治理得风调雨顺太太平平,他也不是非常惊奇——能文能武的人虽然不多见,但并非没有,比如留守在枋州作佯攻牵制的西门胜,那就是个文的武的都能来两手的人。商成出过家,又在四方游历过好多年,有见识也有见地,胸中又有沟壑抱负,运道至而展鸿图,由此鹏程万里,作为朋友和僚属,他由衷地替商成感到高兴。他惊奇的是从商成那里听过的一些话,听说的一些道理,也许东西甚至是他闻所未闻的,就比如这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假如是商成在军中筵席上忽有灵感妙手拈来,那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哦,对了,还有这句“妙手拈来”,似乎也是从商成那里听说的……嘈杂议论中,忽然有人说道:“……我可是听说过一个消息,这白酒啊,事实并非真正出自屹县霍伦的手,创出这门手艺的人,其实是另有其人!”这一下立刻勾起大家的兴头,七嘴八舌问道:
“是谁?”
“谁有那么大本事,能弄出这玩意?”
“快说快说,别绕圈子!到底是谁?有什么说法?”
郑七是个灵醒人,跟孙仲山搭伙半年多,也约莫知道霍伦酿酒的故事,立起身朝帐篷外张望一眼日头,似乎是问别人又象是在自言自语地说:“王保那混帐死哪里去了?这里论酒咧,他这个燕山卫出名的醉不死兼酒中仙不来,大家伙在这里还论个狗屁啊!”
王保也是燕山中军的一个军官,年后刚刚晋升七品归德校尉,还没授和归德校尉相当的实职,临时领着驻燕州的三个营。这三个营是燕山中军仅有的全甲士营,清一色的五十七斤重甲,配铁盔、重弩和直刀,是中军野战主力中的主力。除了甲士,还编制有专为对垒时冲阵破敌所用的两哨重骑。这些重骑的冲击力是不错,就是移动缓慢,机动性能极差,前头几任提督在的时候还在燕中的小平原打过几场小仗,自打商成上任就再没派过用场。据说商成几次想砍掉这两个哨的重骑编制,腾出粮饷去多养些轻骑,可惜每次动议都被卫府或者兵部给驳了……“王保来不了。”有消息灵通的军官说道,“他前天犯了军法,被抽了二十鞭,现在还起不了被卧。”
郑七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引开话题,听了那人的话,才诧异地问道:“怎么回事?”
第334章 阵前军议(1)
三月暮春,中原大地正是天蓝地碧万木葱茏的大好时节,突竭茨大草原却依旧是一派草枯木萎料峭阴霾的残冬景色。从寒凉极地趁高而下的北风,虽然远不及冬天里那样横行无忌,可依旧抓住最后的机会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荒凉草滩上肆虐,吹低了草,刮弯了树,卷着败草尘沙呜呜地呼号。惨淡的白日头驻留在在漠漠溟溟的天穹上。星星点点的碎雪花夹杂在细的雨丝里,随着风紧一阵松一阵地飘洒。铅灰色的云块被不甘心的寒风驱赶着,缓缓地移动;远处的暗云一直落下来,和弥漫在大草甸上的雾霭溶接在一起,再也分不清楚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直到亭午时分,雨停了,雾也消褪了不少,草原这才渐渐显露出它的本来面貌。被雨水洗刷过的草滩上,灰黄色还是主角,但是在大片大片衰败的枯草中,东一点西一簇地隐约能见青绿。黑水左岸渡口无名小城城头的老树上,已经挂出了绿芽,而立在鹿河北岸向阳缓坡的军营中,更是有无数野花在雨后陡然绽放,金灿灿黄澄澄的一大片,登时冲淡了残冬的萧瑟气息和军旅里的肃杀景象。本来肃穆安静的军营此时也有了些躁动,被霉雨关了几天的兵士都在牛皮帐篷门口贪婪地呼吸张望。军令如山,倒没什么人敢胡乱走动,不贪图稀罕的人也就盯着看两眼便算罢了,回转身该做什么便做什么;也有不老成的,扒在帐门口小声呼喊着巡逻值勤的相熟弟兄帮忙抓两把青草掐两朵鲜花——不为别的,就为打发这既没仗可打又无事可做的难捱时光。
“……香!”前军指挥孙奂手里攥着一把刚从外面扯来的野花,有点红糟的大鼻头凑在花上使劲地嗅了几下,大嗓门震得帐篷都似乎有点颤栗,“真他娘的香!那话怎么说来着,”他抓耳挠腮拧着眉头思索半天也没个头绪,忽然捅了一下身边的郑七,“那句诗是怎么说的?”
郑七正蹲在一把破木凳上和人聊天扯淡,自吹自擂进军以来一路上挣的功劳战绩,指手画脚正说得口沫四溅,冷不防被孙奂攘了一把,当场就摔了个马趴,惹得帐篷中一通哄笑。他是个嘻嘻哈哈的人,生性就喜欢热闹,也不恼,自己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笑骂道:“遭瘟的孙大嘴,是不是因为前头抢了你的功劳,没给你留口汤润喉咙,就此记恨上我了?”他把手一指另一边正襟危坐含笑不言语的孙仲山,“要恨你也得恨他。——他是旅帅,又是正印先锋,我不过是个副帅,还不得都听他指挥?他说什么打,我就只能怎么打……”
“谁和你说这个!我是问,那句形容花的诗句是怎么说的……是不是花那个什么什么的,然后怎么怎么的?”
“唔?”郑七眯缝起一双细长眼睛,盯着孙奂左看两眼右看两眼,直到把孙奂都看得有点不自在,扭着身子在椅子上检查自己的甲胄袍服是不是有不端正整齐之处,他才噗嗤一笑大声赞叹,“好诗,好诗!就是诗仙李太白,怕也作不出孙大将军如此的好诗!‘花什么什么的,然后怎么怎么的’,好诗,好诗!绝唱啊!回了燕山,一定记得请陆大人替你挥毫泼墨,找人仔细装裱然后传给子孙……”他话没说完,一帐的军官又都是捧腹狂笑,连帐外值勤的兵士也钩头耸肩地吭吭哧哧笑个不停。
孙奂是老兵出身,刀头上舔血死人堆里滚爬不知道有多少回,郑七和他开的小玩笑在他眼里屁都不值当,压根就不往心里去,隔了人又问孙仲山:“你读书多,是咱们中间的秀才——那句诗是什么说的,花醉什么不醉的,到底是怎么一句?”
孙仲山和孙奂两人有点挂相,都是国字脸膛浓眉毛小眼睛络腮帮胡须,矮矮壮壮的身量也相差不离,又是同姓,不知根底的人说不定还会只当他们是兄弟俩。他们也确实是联宗的叔伯兄弟。不过这联宗也是去年的事,不然的话,两个人的祖籍虽然都在定晋,可一个是威平孙氏,一个是上川孙氏,朝上数八辈也找不到半点的渊源,哪里叙得上半点亲戚?两个人的脾气秉性更是相去甚远。孙奂绰号“孙大嘴”,脾气暴躁性情豪野,心中存不下半点事,孙仲山却是稳重多智外圆内方,待人治下整饬军务都颇被称道;而且这人敢打硬仗,最擅长奔袭,是这一两年里燕山卫军中崛起最快的将领,也是燕山三军各旅中唯一授将军勋衔的旅帅。已经有传言,这一仗打完,他就会被提拔为某一军的司马;至少也是个司马督尉……孙仲山摸了摸几天没刮过胡须的下巴颏,笑着反问道:“汉乐府唐诗那么多,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哪一句?”
孙奂登时语塞。
刚才假装避风头跑开的郑七这时又溜过来,猢狲一样蹲在木凳上,插嘴说:“是‘花不醉人人自醉’吧?”
“对!对对!就是这句!”孙奂使劲一拍大腿,连声说道,“就这句!上回记不清楚在哪里听谁念叨过一次,回家想了半宿也没想起来到底是怎么个说法,这回好了,总算记住了!”他把“花不醉人人自醉”来回念了几遍,忽然一瞪郑七,“你知道也不和我说?”
这回郑七学机灵了,孙奂才抬手,他已经蹦起来,一只脚踩泥地上,急忙说道:“孙将军且慢!还有下句——”他蹿开几步,才笑嘻嘻说道,“是年节上大将军在燕水军营里吟的诗,原话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不晓得是哪个笨蛋给翻作‘花不醉人人自醉’……”
孙奂也不理会周围的笑声,想了想,说:“还是‘酒’字贴切些。嗅一鼻子花都能醉倒,那是婆姨们才能做的事情。怕是这样的婆姨也不多。不过大将军的诗好象也不太对。前头的米酒果酒不醉人,那是真事——这帐篷里谁不能喝个两三坛子?可谁要水现在的白酒不醉人,那我可不信。我有个亲兵,前头的果酒还能喝几盏,可这白酒,闻一闻酒味就能被熏得醉翻在地……别笑,这可是真事,不信我这就把他喊过来,你们一问,就知道我是不是在说假!”
一群军官开始时还乐呵呵地听他胡乱评价大将军的“诗”,后来也都来了劲头,你一言我一语地掺合进来。这个说“白酒就是和前头那些酒不一样,劲大”,那个说“就是军中有禁令不许喝”,还有人说这天寒地冻的时候不让喝酒简直就是不体恤将士。也有说公道话的,称赞这酒挽救了多少士兵的命,谁谁谁胳膊上被砍了一刀喷了白酒又被救回来了,谁谁谁打这黑水边的小城时淌着冰水过河,当时就冻得缩成一团,没这白酒一激,只怕命都拣不回来……简直就把已经靠着白酒生意发家致富的霍伦夸到天上。
孙仲山知道白酒的由来。别人乱发议论,他也不吭声,默坐在一旁静听。早在商成还是西马直指挥的时候,就曾经和他提到过这个事情,只是当时当地的条件都不允许,所以高浓度白酒的酿造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实话,他当时虽然随声附和,其实心里并不相信商成所说:他在老家的时候也不是没见过酿酒,几千几百年下来世世代代都是酿的酸酒浊酒果酒,谁见过拿锅蒸酒的人?蒸出来的酒还比酿出来的酒更好,这话说出去,谁敢相信?直到他收到霍伦送的十坛白酒,才知道当初商成所说并非虚撰。和霍伦一番叙话,又知道了这造酒的器皿工艺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商成的指点……商成知道如何酿制白酒,他并不觉得太惊奇——也许商成是在早年间在某个地方见过这手艺;商成做到假督,眼看着就要升大将军,他也不怎么惊奇——三五仗下来从小兵直升将军的事史书唱本上尽有记载,商成的升迁并不怎么算稀罕;商成能把燕山一卫治理得风调雨顺太太平平,他也不是非常惊奇——能文能武的人虽然不多见,但并非没有,比如留守在枋州作佯攻牵制的西门胜,那就是个文的武的都能来两手的人。商成出过家,又在四方游历过好多年,有见识也有见地,胸中又有沟壑抱负,运道至而展鸿图,由此鹏程万里,作为朋友和僚属,他由衷地替商成感到高兴。他惊奇的是从商成那里听过的一些话,听说的一些道理,也许东西甚至是他闻所未闻的,就比如这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假如是商成在军中筵席上忽有灵感妙手拈来,那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哦,对了,还有这句“妙手拈来”,似乎也是从商成那里听说的……嘈杂议论中,忽然有人说道:“……我可是听说过一个消息,这白酒啊,事实并非真正出自屹县霍伦的手,创出这门手艺的人,其实是另有其人!”这一下立刻勾起大家的兴头,七嘴八舌问道:
“是谁?”
“谁有那么大本事,能弄出这玩意?”
“快说快说,别绕圈子!到底是谁?有什么说法?”
郑七是个灵醒人,跟孙仲山搭伙半年多,也约莫知道霍伦酿酒的故事,立起身朝帐篷外张望一眼日头,似乎是问别人又象是在自言自语地说:“王保那混帐死哪里去了?这里论酒咧,他这个燕山卫出名的醉不死兼酒中仙不来,大家伙在这里还论个狗屁啊!”
王保也是燕山中军的一个军官,年后刚刚晋升七品归德校尉,还没授和归德校尉相当的实职,临时领着驻燕州的三个营。这三个营是燕山中军仅有的全甲士营,清一色的五十七斤重甲,配铁盔、重弩和直刀,是中军野战主力中的主力。除了甲士,还编制有专为对垒时冲阵破敌所用的两哨重骑。这些重骑的冲击力是不错,就是移动缓慢,机动性能极差,前头几任提督在的时候还在燕中的小平原打过几场小仗,自打商成上任就再没派过用场。据说商成几次想砍掉这两个哨的重骑编制,腾出粮饷去多养些轻骑,可惜每次动议都被卫府或者兵部给驳了……“王保来不了。”有消息灵通的军官说道,“他前天犯了军法,被抽了二十鞭,现在还起不了被卧。”
郑七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引开话题,听了那人的话,才诧异地问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