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论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县丞在祭坛上望见,荀子乘车,李斯、陈嚣骑马,几个衙役随后,向祭坛缓缓走来。他用手指着对卜尹说:“荀县公来了!”
县丞指示送神的鼓乐停奏,向祭坛下的百姓高声喊道:“百姓们听真!我兰陵县遵奉大王诏旨,代替大王祭天求雨,喜雨普降。大王派遣卜尹大夫专程从都城赶来祝贺。请卜尹大夫宣读大王诏书!”
卜尹大夫郑重地走上台前,高声宣读:“大王诏谕:兰陵大旱三年,寡人在宫中寝食不安。诏令兰陵县公荀况代寡人祭天求雨,感动上苍,甘霖普降,解民倒悬,万众欢腾。寡人感上天之厚恩,为风伯、云君、雷神、雨师诸神黄绫加身!”
鼓乐大作,万民欢腾,舞师疯狂起舞,卜尹大夫分别向风伯、云君、雷神、雨师的神像披戴黄绫,而后又一一奉上兰陵美酒。
谢神的仪式完毕,卜尹大夫回身面向台下百姓,特意提高了声音继续宣读诏书:“大王诏谕:荀县公有功于兰陵,有功于楚国,特赏赐兰陵县公荀况黄金两千两!”
祭坛上下为巨额的奖金惊诧,而后欢声雀跃。
卜尹再次高声宣布:“请荀县公领受大王赏金!”县丞指示衙役把赏金抬在荀县公面前。
荀子走到台前,向大王诏谕拱手施礼:“荀况衷心感谢大王对兰陵百姓的厚爱!”
县丞提醒:“荀县公!这些黄金不是赏赐给兰陵百姓的,是赏赐给您的呀!”
荀子向台下高声讲道:“告诉诸位乡亲一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找到水源了!只要沿着山势开挖一条水渠,兰陵就不再害怕干旱!”
荀子继续说:“大王赏赐的两千两黄金,全部存于县衙府库,备作挖水渠、修河堤之用!”
荀子向前站了站,继续高声说;“我兰陵县是块好地方。境内有河流,有湖泊,有山泉,只是过去没有利用起来。以后,只要我们开挖渠道,修筑堤坝,就可以遇涝排水,遇旱灌田。不必再祭天求雨,不用再信奉鬼神!”
卜尹大夫闻言非常不满,他走到荀子面前,严肃地说荀老夫子!祭天求雨是大王的诏旨。天上下了雨,是天帝对兰陵百姓的莫大恩惠。你这话讲得不妥当吧?自古道,人生在世,福祸天定。哪一个人能违抗天意?谁敢不尊敬神灵呢?”
“这话不对!”荀子面向祭坛下的百姓大声宣讲,“诸位!神是什么?你们看见过吗?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其实,天并不像有人说的那么神秘,我们能天天看得见,摸得着。它就是日月星辰,寒暑风雨;就是水火草木,鸟兽虫鱼;就是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四时交替,阴阳大化,星月交辉,风雨有时,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运行,并没有什么超出人的意志的力量在主宰它,控制它。我们应当把天和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天有它的既定之规,这个既定之规不会因为有了圣明的君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出了残暴的君王就不存在。人的命运不在天,而在人,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天地自然。”
卜尹大夫反驳说:“荀老夫子!您这话讲得太离奇了。天是神明,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一个普通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天呢?”
荀子说:“人因为认识了天,所以可以依照日月星辰的运转,推知时令的四季变化。因为认识了地,可以依照土地的不同,去种不同的庄稼。认识了四季,可以依照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去安排农事,耕作农田。这些都是人知天之后采取的行为。所以,天,不能主宰
人;而人,却可以驾驭天。人不应当做天的奴隶,而应当做天的主人!”卜尹大笑:“哈哈哈哈!荀老夫子,你昨夜一定没有睡好觉,所以今天你身上发烧,头晕目眩,说的尽是胡话!”
荀子坚定地说:“不!人,只要勤奋耕作,节省费用,天不能使人贫穷;人,只要衣食充足,活动身体,天也不能使人生病;人,只要按照正确的规则去做事,天也不能使人遭祸。以荀况来看,人对于天,与其尊崇它、敬畏它,何如把它当作一件物品来看待它、控制它呢?与其顺从它、颂扬它,何如掌握它的变化规则去利用它呢?与其观望天时,等待恩赐,何如施展才能,因时制宜,让天时为人所用呢?放弃人的努力,一心等待老天爷的恩赐,老天爷什么也不会给我们的。若想过富裕舒心的日子,只有靠我们自己!”
县丞上前说道:“荀县公,按照你的说法,大王诏令祭天求雨就大可不必了?”
荀子肯定地回答:“是的。”
“可是,我们代替大王祭天求雨,天就下了大雨。你说,这不是天帝的恩赐,是什么?”县丞振振有词。
荀子微微一笑:“这没有什么,它和没有祭天求雨,天也要下雨是一个样子。做巫师的遇到天旱就求雨,遇到灾难就占卜,这样做,并不真会求得什么。有学问的君子看得出来,这是迷惑人的手段;而普通的百姓却不明白,认为真有神明。认为是迷惑人的手段就对了;认为真有神明,那就错了!”
卜尹大夫认为荀况太狂妄了,不能容许他再这样狂妄下去,上前严肃地说:“荀老夫子,你这些话是对天帝的大不敬!对大王的大不敬!自古至今,谁不知道,天行赏罚,君王受命于天,代替天帝来管教百姓。不错,你是列国著名的大儒,有学问。而我对当今的百家学说也有所了解。孔老夫子讲过,人应当‘知天命’①孟老夫子讲过人要‘存心养xing事天’。①墨子也讲过人如果不尊天,天就要寒热不节,五谷不收,瘟疫流行,惩罚天下之人。②庄子也讲过懂得了天和人本为一体才是真人。你看看!你看看这些比你资格老、名气还要大的大学问家,他们一个个都说天和人不能分开。怎么你今天就说出来要把天和人分开的糊涂而又荒谬的话来呢?”
卜尹大夫越讲越激动:“你说,为什么天上陨星落地,地上就有祸事临头?你说,为什么天上有日蚀、月蚀,人间就不太平?你说,为什么天上风不调,雨不顺,人间就要灾难横生?”
在卜尹和县丞看来,这些问题荀子绝对回答不了。回答不了,就让他当众出丑。李斯和陈嚣也为老师担心。
荀子看了看众人,坦然道:“啊,是呀!陨星落地、日蚀月蚀、刮风下雨不合季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没有什么,不过是一些天地阴阳变化出现的异常现象罢了。觉得它奇怪,是可以的;觉得它可怕,是不对的。这种现象在夏禹和桀纣的时候都有发生。但是,夏禹使天下太平,而桀纣使天下大乱。所以,只要君主贤明,为政清廉,虽然异常天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妨害。而君王昏庸,朝政混乱,异常天象即使一件也没有,一样使百姓苦难无穷。可见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妖!”
卜尹大夫认为抓住了荀子话中的把柄,立即质问:“什么是人妖?谁是人妖?你说。”
荀子冷静地一字一板地回答说:“一者,当官做老爷,不注重农耕,致使田园荒芜,米贵民饥,路有饿死之骨,这是不关心百姓死活的人妖;二者,随意发布政令,举措不当,弃农失本,征调劳役,贻误农时,这是扰民害民的人妖;三者,不行正道,奢侈**,假公济私,贪污腐败,致使内乱外患并起,这是背弃礼义道德的人妖。这三种人妖如果交替出现,民不宁,国不安,其危害更甚于天灾!”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荀子摆手请大家安静,回身问卜尹:“卜尹大夫!难道你不认为是这样吗?”
卜尹面红耳赤,尴尬无语。
和荀子的弟子们欢喜相反,卜尹大夫和县丞回到县衙里气急败坏,说荀子讲的尽是奇谈怪论。让卜尹更加气愤得是,荀况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公然藐视君王,不接受奖赏,还玷污神灵。
县丞认为荀况是一个学究先生,书呆子,人事不懂。荀子一到兰陵来他就看着不顺眼。身上一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带了几车柴火棒子一样的书简。像他这种书呆子怎么能当县公?
不过,这些事情都只是让卜尹上火,并不让卜尹揪心。让卜尹揪心的是儿子。卜尹之子因强X民女灵儿,逼死两条人命,被荀况下令打入死牢。该怎么办呢?县丞理解卜尹,他知道荀子不接受大王奖赏,也就是不领卜尹大夫的情,卜尹的儿子也就难以走出监牢。
县丞问卜尹大夫:“听说这个人事不懂的荀况,还是你和令尹把他从齐国请来的?”
卜尹叹了口气:“唉!谁知道他是这样一个人呢?”
县丞给卜尹出主意:“那你就该再向令尹谏言,把他赶走!”
“他是列国著名的大儒,大王和令尹都崇敬他。”卜尹大夫感到无奈,“咳!请神容易,送神难呀!”
“那还是大王和令尹不了解他。假如大王和令尹知道他这样狂妄,还愿意要他吗?”县丞说,“你应该赶快回去,把兰陵的事情向大王和令尹如实禀报。”
卜尹问:“我的儿子怎么办?”
“大少爷已经被荀况定为死罪,我是县丞,不能说话。”县丞出主意,“要不,你再去求求他?”
“我去求他?”
“既然是你把他请到楚国来的,他总该念你一点人情吧?”县丞觉得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
卜尹思虑有顷,定下决心,为了儿子,为了神灵,荀况必须离开楚
国。他秘密地低声对县丞说:“如果赶走荀况,还要请你相助。”
二人约定,卜尹马上返回郢都,县丞立即遵照卜尹的话着手准备。卜尹还是担心儿子,县丞要他放心,荀况一定会让他向令尹呈报卜尹儿子的罪状,他可以迟迟不写呈文,待到他们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将荀况赶走了,自然就万事皆休。
一切安排妥当,第二天东方微亮,卜尹大夫便乘车急忙出了兰陵,返回郢陈都城。
县丞在祭坛上望见,荀子乘车,李斯、陈嚣骑马,几个衙役随后,向祭坛缓缓走来。他用手指着对卜尹说:“荀县公来了!”
县丞指示送神的鼓乐停奏,向祭坛下的百姓高声喊道:“百姓们听真!我兰陵县遵奉大王诏旨,代替大王祭天求雨,喜雨普降。大王派遣卜尹大夫专程从都城赶来祝贺。请卜尹大夫宣读大王诏书!”
卜尹大夫郑重地走上台前,高声宣读:“大王诏谕:兰陵大旱三年,寡人在宫中寝食不安。诏令兰陵县公荀况代寡人祭天求雨,感动上苍,甘霖普降,解民倒悬,万众欢腾。寡人感上天之厚恩,为风伯、云君、雷神、雨师诸神黄绫加身!”
鼓乐大作,万民欢腾,舞师疯狂起舞,卜尹大夫分别向风伯、云君、雷神、雨师的神像披戴黄绫,而后又一一奉上兰陵美酒。
谢神的仪式完毕,卜尹大夫回身面向台下百姓,特意提高了声音继续宣读诏书:“大王诏谕:荀县公有功于兰陵,有功于楚国,特赏赐兰陵县公荀况黄金两千两!”
祭坛上下为巨额的奖金惊诧,而后欢声雀跃。
卜尹再次高声宣布:“请荀县公领受大王赏金!”县丞指示衙役把赏金抬在荀县公面前。
荀子走到台前,向大王诏谕拱手施礼:“荀况衷心感谢大王对兰陵百姓的厚爱!”
县丞提醒:“荀县公!这些黄金不是赏赐给兰陵百姓的,是赏赐给您的呀!”
荀子向台下高声讲道:“告诉诸位乡亲一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找到水源了!只要沿着山势开挖一条水渠,兰陵就不再害怕干旱!”
荀子继续说:“大王赏赐的两千两黄金,全部存于县衙府库,备作挖水渠、修河堤之用!”
荀子向前站了站,继续高声说;“我兰陵县是块好地方。境内有河流,有湖泊,有山泉,只是过去没有利用起来。以后,只要我们开挖渠道,修筑堤坝,就可以遇涝排水,遇旱灌田。不必再祭天求雨,不用再信奉鬼神!”
卜尹大夫闻言非常不满,他走到荀子面前,严肃地说荀老夫子!祭天求雨是大王的诏旨。天上下了雨,是天帝对兰陵百姓的莫大恩惠。你这话讲得不妥当吧?自古道,人生在世,福祸天定。哪一个人能违抗天意?谁敢不尊敬神灵呢?”
“这话不对!”荀子面向祭坛下的百姓大声宣讲,“诸位!神是什么?你们看见过吗?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其实,天并不像有人说的那么神秘,我们能天天看得见,摸得着。它就是日月星辰,寒暑风雨;就是水火草木,鸟兽虫鱼;就是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四时交替,阴阳大化,星月交辉,风雨有时,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运行,并没有什么超出人的意志的力量在主宰它,控制它。我们应当把天和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天有它的既定之规,这个既定之规不会因为有了圣明的君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出了残暴的君王就不存在。人的命运不在天,而在人,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天地自然。”
卜尹大夫反驳说:“荀老夫子!您这话讲得太离奇了。天是神明,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一个普通的人,怎么能够知道天呢?”
荀子说:“人因为认识了天,所以可以依照日月星辰的运转,推知时令的四季变化。因为认识了地,可以依照土地的不同,去种不同的庄稼。认识了四季,可以依照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去安排农事,耕作农田。这些都是人知天之后采取的行为。所以,天,不能主宰
人;而人,却可以驾驭天。人不应当做天的奴隶,而应当做天的主人!”卜尹大笑:“哈哈哈哈!荀老夫子,你昨夜一定没有睡好觉,所以今天你身上发烧,头晕目眩,说的尽是胡话!”
荀子坚定地说:“不!人,只要勤奋耕作,节省费用,天不能使人贫穷;人,只要衣食充足,活动身体,天也不能使人生病;人,只要按照正确的规则去做事,天也不能使人遭祸。以荀况来看,人对于天,与其尊崇它、敬畏它,何如把它当作一件物品来看待它、控制它呢?与其顺从它、颂扬它,何如掌握它的变化规则去利用它呢?与其观望天时,等待恩赐,何如施展才能,因时制宜,让天时为人所用呢?放弃人的努力,一心等待老天爷的恩赐,老天爷什么也不会给我们的。若想过富裕舒心的日子,只有靠我们自己!”
县丞上前说道:“荀县公,按照你的说法,大王诏令祭天求雨就大可不必了?”
荀子肯定地回答:“是的。”
“可是,我们代替大王祭天求雨,天就下了大雨。你说,这不是天帝的恩赐,是什么?”县丞振振有词。
荀子微微一笑:“这没有什么,它和没有祭天求雨,天也要下雨是一个样子。做巫师的遇到天旱就求雨,遇到灾难就占卜,这样做,并不真会求得什么。有学问的君子看得出来,这是迷惑人的手段;而普通的百姓却不明白,认为真有神明。认为是迷惑人的手段就对了;认为真有神明,那就错了!”
卜尹大夫认为荀况太狂妄了,不能容许他再这样狂妄下去,上前严肃地说:“荀老夫子,你这些话是对天帝的大不敬!对大王的大不敬!自古至今,谁不知道,天行赏罚,君王受命于天,代替天帝来管教百姓。不错,你是列国著名的大儒,有学问。而我对当今的百家学说也有所了解。孔老夫子讲过,人应当‘知天命’①孟老夫子讲过人要‘存心养xing事天’。①墨子也讲过人如果不尊天,天就要寒热不节,五谷不收,瘟疫流行,惩罚天下之人。②庄子也讲过懂得了天和人本为一体才是真人。你看看!你看看这些比你资格老、名气还要大的大学问家,他们一个个都说天和人不能分开。怎么你今天就说出来要把天和人分开的糊涂而又荒谬的话来呢?”
卜尹大夫越讲越激动:“你说,为什么天上陨星落地,地上就有祸事临头?你说,为什么天上有日蚀、月蚀,人间就不太平?你说,为什么天上风不调,雨不顺,人间就要灾难横生?”
在卜尹和县丞看来,这些问题荀子绝对回答不了。回答不了,就让他当众出丑。李斯和陈嚣也为老师担心。
荀子看了看众人,坦然道:“啊,是呀!陨星落地、日蚀月蚀、刮风下雨不合季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没有什么,不过是一些天地阴阳变化出现的异常现象罢了。觉得它奇怪,是可以的;觉得它可怕,是不对的。这种现象在夏禹和桀纣的时候都有发生。但是,夏禹使天下太平,而桀纣使天下大乱。所以,只要君主贤明,为政清廉,虽然异常天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妨害。而君王昏庸,朝政混乱,异常天象即使一件也没有,一样使百姓苦难无穷。可见天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妖!”
卜尹大夫认为抓住了荀子话中的把柄,立即质问:“什么是人妖?谁是人妖?你说。”
荀子冷静地一字一板地回答说:“一者,当官做老爷,不注重农耕,致使田园荒芜,米贵民饥,路有饿死之骨,这是不关心百姓死活的人妖;二者,随意发布政令,举措不当,弃农失本,征调劳役,贻误农时,这是扰民害民的人妖;三者,不行正道,奢侈**,假公济私,贪污腐败,致使内乱外患并起,这是背弃礼义道德的人妖。这三种人妖如果交替出现,民不宁,国不安,其危害更甚于天灾!”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荀子摆手请大家安静,回身问卜尹:“卜尹大夫!难道你不认为是这样吗?”
卜尹面红耳赤,尴尬无语。
和荀子的弟子们欢喜相反,卜尹大夫和县丞回到县衙里气急败坏,说荀子讲的尽是奇谈怪论。让卜尹更加气愤得是,荀况竟然在大庭广众面前公然藐视君王,不接受奖赏,还玷污神灵。
县丞认为荀况是一个学究先生,书呆子,人事不懂。荀子一到兰陵来他就看着不顺眼。身上一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带了几车柴火棒子一样的书简。像他这种书呆子怎么能当县公?
不过,这些事情都只是让卜尹上火,并不让卜尹揪心。让卜尹揪心的是儿子。卜尹之子因强X民女灵儿,逼死两条人命,被荀况下令打入死牢。该怎么办呢?县丞理解卜尹,他知道荀子不接受大王奖赏,也就是不领卜尹大夫的情,卜尹的儿子也就难以走出监牢。
县丞问卜尹大夫:“听说这个人事不懂的荀况,还是你和令尹把他从齐国请来的?”
卜尹叹了口气:“唉!谁知道他是这样一个人呢?”
县丞给卜尹出主意:“那你就该再向令尹谏言,把他赶走!”
“他是列国著名的大儒,大王和令尹都崇敬他。”卜尹大夫感到无奈,“咳!请神容易,送神难呀!”
“那还是大王和令尹不了解他。假如大王和令尹知道他这样狂妄,还愿意要他吗?”县丞说,“你应该赶快回去,把兰陵的事情向大王和令尹如实禀报。”
卜尹问:“我的儿子怎么办?”
“大少爷已经被荀况定为死罪,我是县丞,不能说话。”县丞出主意,“要不,你再去求求他?”
“我去求他?”
“既然是你把他请到楚国来的,他总该念你一点人情吧?”县丞觉得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
卜尹思虑有顷,定下决心,为了儿子,为了神灵,荀况必须离开楚
国。他秘密地低声对县丞说:“如果赶走荀况,还要请你相助。”
二人约定,卜尹马上返回郢都,县丞立即遵照卜尹的话着手准备。卜尹还是担心儿子,县丞要他放心,荀况一定会让他向令尹呈报卜尹儿子的罪状,他可以迟迟不写呈文,待到他们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将荀况赶走了,自然就万事皆休。
一切安排妥当,第二天东方微亮,卜尹大夫便乘车急忙出了兰陵,返回郢陈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