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阻力重重(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拓跋宏同时下旨,洛阳城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一律禁绝鲜卑衣装和语言,都必须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有太子被当众杖责的事件在先,这一次的政令,竟然意外地没有听到多少反对声音。
可拓跋宏想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希望年轻的鲜卑贵族们,能真正从内到外改变,像他一样,把目光放到更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去。他与始平王拓跋勰商议了几次,决定在宫中的华林园设宴,请宗室亲王、后宫妃嫔和汉臣一起赴宴。
酒菜齐备时,拓跋宏忽然说道:“今天,各位都请随意。不过只喝酒未免索然无味,此处景致正好,不如行个酒令助兴吧。”
拓跋宏一向勤于政务,太皇太后故去后又三年不曾饮宴,宫中一时没有准备行酒令用的东西。他叫随身侍奉的太监去摘了一枝花来,把玩在手上说:“从朕开始,这花掷到谁桌前,谁就随意猜个谜,或是作首诗来,说不出来的就罚酒三杯,说出来的只饮一杯,再掷给下一家。”
他拿着那支花在掌心上,略想了一想便说:“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得金钟。”
这是个拆解的字谜,对熟悉的人来说,并不难猜。在座的汉臣本就不多,又大都自负家学渊源,此时并不主动开口。
年轻些的鲜卑贵胄,大多从前就在洛阳的知学里学过汉文,议论了片刻,便有人站出来猜,有人说是“非”字,有人说是“肃”字,拓跋宏都只是摇头。二皇子拓跋恪看见父皇用手指不住地轻扣桌上的金杯,立刻想到最后一句不只是在说奖赏,前后两句话其实是合在一起的谜面,正要开口说话,任城王世子已经站起身,先说了一句:“臣猜‘习’字。”
拓跋宏不置可否,转头看向二皇子拓跋恪,问道:“恪儿,你想猜什么?”
猜谜比的便是思路敏捷,即使猜出了一样的字,要是慢了一步,也终究被人抢了风头。拓跋恪正有些失望,看见幼弟拓跋怀正坐在冯妙怀中,手里捧着一只雕有雀鸟的玉球,他眼睛一亮,指着那只玉球说:“儿臣就猜怀弟手中的东西,雀尾拂羊脂。”
冯妙听了这话,不由得抬头看他,这回答的确十分巧妙。拓跋宏说的“三三横,两两纵”,指的是个羽毛的“羽”字,而金钟便是金杯,也叫做大白,合在一起便是个“習”字。拓跋恪毕竟是皇子,若是也照着原样猜这个字,不但显不出才思敏捷,反倒显得气量狭小,与臣属争功。可他另外想了个方法回答,雀尾是“羽”,羊脂为“白”,仍旧是这个字。
拓跋宏微微点头,显然对这个儿子的回答很满意,语言上却并不褒奖,只叫人把自己面前的金杯赏赐给任城王世子,称赞他聪敏好学。接着,他自己饮了一杯酒,把手里的花掷向冯妙。
冯妙抱着孩子,手上不好做什么,便向素问点头,让她代饮了一杯酒,直接把那支花掷向别人席上。王玄之远远地看见她的动作,只会意地轻笑了一下,并不作声,举起酒杯遮掩过去。
拓跋宏用手指虚虚地指了指她面前的空杯,笑着说:“你若是认输,就要饮三杯。”
冯妙摇晃着怀儿,反对拓跋宏说:“嫔妾已经出过谜了,大家都猜对了,只有皇上猜错了,皇上该自罚三杯才对。”
拓跋宏听她这样说,立刻明白过来,她是故意在跟自己绕个圈子逗闷。她一句话也不说,猜的便是个沉默的“默”字,其他人不管猜出猜不出,都不会说话,只有拓跋宏自己忍不住出了声。
冯妙是见他连日辛劳,才借着这个机会博他一笑,在座的后宫佳丽中间,也只有她敢这样跟皇上逗乐子。拓跋宏知道她的心思,大方地连喝了三杯,用手点着冯妙鼻尖的方向说:“朕回去便赏你谜底这样东西,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了。”
“默”字拆开便是黑犬,冯妙连连摇头:“嫔妾才不要呢。”
那支花在席上转了几圈,华林园内的气氛便热闹起来。拓跋宏见时机差不多了,似无意地看了始平王拓跋勰一眼。始平王立刻会意,恰好此时有人要把那支花掷向他身后的东阳王幼子,拓跋勰抬袖举杯,那花被袖间带起的风一卷,便落在了他面前的小桌上。
始平王拓跋勰起身向着皇帝拱手说道:“臣弟不才,想不出巧妙的谜语来,就随便做一首诗吧。”他略想了想便开口念道:“问松林,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
拓跋宏在御座上听了,抚着额头说:“勰弟这是在劝谏朕啊,朕可不能像松林一样一成不变。”他站起身,朗声对着席上众人说道:“当年开国皇帝攻破晋朝都城洛阳时,我们拓跋氏还只是汉人眼中的草原蛮人,可今天,大魏正式定都在洛阳。今天在座的,大多是朕的叔伯、兄弟、贤侄,朕想问你们一句,你们是希望大魏成为煌煌大汉那样的天朝,还是甘愿偏居一角,连那些纷纷乱乱的小国也比不上?”
他的声音本就雄浑朗逸如洪钟一般,此时在站在高处,目光扫过席上每一个人,帝王的骄矜自傲,与战场厮杀中积累下来的沉稳从容,在他身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年轻的拓跋氏亲王们,立刻被他话中的宏图伟业吸引,激动得不能自已,纷纷高声回答,自然是要效仿大汉。
拓跋宏微笑着点头,接着说:“好!拓跋氏的大魏,一定会成为跟大汉天朝一样的千秋盛世!在那之前,我们每一个人,从里到外都要彻底改变,丢弃从前那些陋习。自从在平城时开始,朕便要你们改换衣冠,也正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还要改变得更彻底些,你们肯不肯?”
席上爆发出滔天巨浪一般的呐喊声:“肯!”
年轻的武将是最容易被激起斗志的,他们具有敢于舍弃一切的勇气,被拓跋宏的话说得热血沸腾。此时,即使那些宗室老臣有心反对,也不好再说出口了。
趁着这个机会,拓跋宏当众宣布了他的汉化新政,第一条便是将原本的鲜卑姓氏,全都改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同时,改丘穆陵氏为穆氏,改步六孤氏为陆氏,改贺赖氏为贺氏,改独孤氏为刘氏,改贺楼氏为楼氏,改勿忸于氏为于氏,改纥奚氏为嵇氏,改尉迟氏为尉氏,并仿照汉族名门世家,将这些鲜卑大姓,定为鲜卑的名门世族。其他鲜卑姓氏,也都挑选相近的单音汉字为姓。
“拓跋氏出自上古轩辕黄帝的一支——后土氏,土又是世上万物的起源,因此大魏皇室今后便以‘元’为姓氏。”拓跋宏的声音,清晰而清朗,坚韧而肯定,“从今日起,朕,大魏天子,祭告先祖的名讳就叫做元宏!”
始平王最先跪倒,高声说:“臣弟元勰愿以此名祭告先祖。”
他又命鲜卑贵族子弟,迎娶汉族世家的女儿为正妃,已经立有正妃的,也要再娶一位汉族的小姐,不分尊卑,同为正妃。
冯妙仰望着御座上的皇帝,心中也如潮水一般激荡,这就是她一心爱恋的男人,他会走到先祖从未能达到过的高峰上去。元宏,元宏,她在心里默念了几遍,这个名字带着一种陌生与熟悉交织的奇异感觉。冯妙低头在怀儿的脸上轻吻:“元怀,以后你的名字就叫元怀了。”小小的孩童还不能完全明白改姓的意义,只跟着母亲念道:“元怀,元怀……”
拓跋宏的新政都已经说完,年轻的鲜卑贵族都很兴奋,年老的亲王们却各有各的心思。东阳王拓跋丕理着胡须说道:“皇上,您要鲜卑贵胄迎娶汉家小姐做正妃,老臣的两个儿子都还没有娶正妃,自然没有异议。只是,老臣的两个儿子都很平庸,想先问问,始平王打算向哪家的小姐求亲,老臣好让两个不争气的儿子避开,免得自讨没趣。”
话音未落,始平王元勰的脸色就变了,他已经跟李弄玉私定终身,答应她永远不娶王妃。可这话是不能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说的,名义上李弄玉仍然是拓跋宏的妃子,是他的皇嫂。
他和李弄玉之间的事,在平城时就已经人尽皆知,东阳王专门挑在这个时候问起这件事,也是为了让他为难。皇帝刚刚说起过,适龄的鲜卑亲王都要迎娶汉家小姐做正妃,要是他在这时说自己不想娶正妃,那么其他人也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愿听从皇帝的安排。
元宏知道这个弟弟心中所想,可他更不好开口替始平王辩解。
东阳王不紧不慢地又开了口:“莫非始平王还没有选好合适的女子?那我看还是先等等,让始平王先选定了王妃,其他人再去挑选。”
拓跋宏同时下旨,洛阳城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一律禁绝鲜卑衣装和语言,都必须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有太子被当众杖责的事件在先,这一次的政令,竟然意外地没有听到多少反对声音。
可拓跋宏想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希望年轻的鲜卑贵族们,能真正从内到外改变,像他一样,把目光放到更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去。他与始平王拓跋勰商议了几次,决定在宫中的华林园设宴,请宗室亲王、后宫妃嫔和汉臣一起赴宴。
酒菜齐备时,拓跋宏忽然说道:“今天,各位都请随意。不过只喝酒未免索然无味,此处景致正好,不如行个酒令助兴吧。”
拓跋宏一向勤于政务,太皇太后故去后又三年不曾饮宴,宫中一时没有准备行酒令用的东西。他叫随身侍奉的太监去摘了一枝花来,把玩在手上说:“从朕开始,这花掷到谁桌前,谁就随意猜个谜,或是作首诗来,说不出来的就罚酒三杯,说出来的只饮一杯,再掷给下一家。”
他拿着那支花在掌心上,略想了一想便说:“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得金钟。”
这是个拆解的字谜,对熟悉的人来说,并不难猜。在座的汉臣本就不多,又大都自负家学渊源,此时并不主动开口。
年轻些的鲜卑贵胄,大多从前就在洛阳的知学里学过汉文,议论了片刻,便有人站出来猜,有人说是“非”字,有人说是“肃”字,拓跋宏都只是摇头。二皇子拓跋恪看见父皇用手指不住地轻扣桌上的金杯,立刻想到最后一句不只是在说奖赏,前后两句话其实是合在一起的谜面,正要开口说话,任城王世子已经站起身,先说了一句:“臣猜‘习’字。”
拓跋宏不置可否,转头看向二皇子拓跋恪,问道:“恪儿,你想猜什么?”
猜谜比的便是思路敏捷,即使猜出了一样的字,要是慢了一步,也终究被人抢了风头。拓跋恪正有些失望,看见幼弟拓跋怀正坐在冯妙怀中,手里捧着一只雕有雀鸟的玉球,他眼睛一亮,指着那只玉球说:“儿臣就猜怀弟手中的东西,雀尾拂羊脂。”
冯妙听了这话,不由得抬头看他,这回答的确十分巧妙。拓跋宏说的“三三横,两两纵”,指的是个羽毛的“羽”字,而金钟便是金杯,也叫做大白,合在一起便是个“習”字。拓跋恪毕竟是皇子,若是也照着原样猜这个字,不但显不出才思敏捷,反倒显得气量狭小,与臣属争功。可他另外想了个方法回答,雀尾是“羽”,羊脂为“白”,仍旧是这个字。
拓跋宏微微点头,显然对这个儿子的回答很满意,语言上却并不褒奖,只叫人把自己面前的金杯赏赐给任城王世子,称赞他聪敏好学。接着,他自己饮了一杯酒,把手里的花掷向冯妙。
冯妙抱着孩子,手上不好做什么,便向素问点头,让她代饮了一杯酒,直接把那支花掷向别人席上。王玄之远远地看见她的动作,只会意地轻笑了一下,并不作声,举起酒杯遮掩过去。
拓跋宏用手指虚虚地指了指她面前的空杯,笑着说:“你若是认输,就要饮三杯。”
冯妙摇晃着怀儿,反对拓跋宏说:“嫔妾已经出过谜了,大家都猜对了,只有皇上猜错了,皇上该自罚三杯才对。”
拓跋宏听她这样说,立刻明白过来,她是故意在跟自己绕个圈子逗闷。她一句话也不说,猜的便是个沉默的“默”字,其他人不管猜出猜不出,都不会说话,只有拓跋宏自己忍不住出了声。
冯妙是见他连日辛劳,才借着这个机会博他一笑,在座的后宫佳丽中间,也只有她敢这样跟皇上逗乐子。拓跋宏知道她的心思,大方地连喝了三杯,用手点着冯妙鼻尖的方向说:“朕回去便赏你谜底这样东西,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了。”
“默”字拆开便是黑犬,冯妙连连摇头:“嫔妾才不要呢。”
那支花在席上转了几圈,华林园内的气氛便热闹起来。拓跋宏见时机差不多了,似无意地看了始平王拓跋勰一眼。始平王立刻会意,恰好此时有人要把那支花掷向他身后的东阳王幼子,拓跋勰抬袖举杯,那花被袖间带起的风一卷,便落在了他面前的小桌上。
始平王拓跋勰起身向着皇帝拱手说道:“臣弟不才,想不出巧妙的谜语来,就随便做一首诗吧。”他略想了想便开口念道:“问松林,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
拓跋宏在御座上听了,抚着额头说:“勰弟这是在劝谏朕啊,朕可不能像松林一样一成不变。”他站起身,朗声对着席上众人说道:“当年开国皇帝攻破晋朝都城洛阳时,我们拓跋氏还只是汉人眼中的草原蛮人,可今天,大魏正式定都在洛阳。今天在座的,大多是朕的叔伯、兄弟、贤侄,朕想问你们一句,你们是希望大魏成为煌煌大汉那样的天朝,还是甘愿偏居一角,连那些纷纷乱乱的小国也比不上?”
他的声音本就雄浑朗逸如洪钟一般,此时在站在高处,目光扫过席上每一个人,帝王的骄矜自傲,与战场厮杀中积累下来的沉稳从容,在他身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年轻的拓跋氏亲王们,立刻被他话中的宏图伟业吸引,激动得不能自已,纷纷高声回答,自然是要效仿大汉。
拓跋宏微笑着点头,接着说:“好!拓跋氏的大魏,一定会成为跟大汉天朝一样的千秋盛世!在那之前,我们每一个人,从里到外都要彻底改变,丢弃从前那些陋习。自从在平城时开始,朕便要你们改换衣冠,也正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还要改变得更彻底些,你们肯不肯?”
席上爆发出滔天巨浪一般的呐喊声:“肯!”
年轻的武将是最容易被激起斗志的,他们具有敢于舍弃一切的勇气,被拓跋宏的话说得热血沸腾。此时,即使那些宗室老臣有心反对,也不好再说出口了。
趁着这个机会,拓跋宏当众宣布了他的汉化新政,第一条便是将原本的鲜卑姓氏,全都改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同时,改丘穆陵氏为穆氏,改步六孤氏为陆氏,改贺赖氏为贺氏,改独孤氏为刘氏,改贺楼氏为楼氏,改勿忸于氏为于氏,改纥奚氏为嵇氏,改尉迟氏为尉氏,并仿照汉族名门世家,将这些鲜卑大姓,定为鲜卑的名门世族。其他鲜卑姓氏,也都挑选相近的单音汉字为姓。
“拓跋氏出自上古轩辕黄帝的一支——后土氏,土又是世上万物的起源,因此大魏皇室今后便以‘元’为姓氏。”拓跋宏的声音,清晰而清朗,坚韧而肯定,“从今日起,朕,大魏天子,祭告先祖的名讳就叫做元宏!”
始平王最先跪倒,高声说:“臣弟元勰愿以此名祭告先祖。”
他又命鲜卑贵族子弟,迎娶汉族世家的女儿为正妃,已经立有正妃的,也要再娶一位汉族的小姐,不分尊卑,同为正妃。
冯妙仰望着御座上的皇帝,心中也如潮水一般激荡,这就是她一心爱恋的男人,他会走到先祖从未能达到过的高峰上去。元宏,元宏,她在心里默念了几遍,这个名字带着一种陌生与熟悉交织的奇异感觉。冯妙低头在怀儿的脸上轻吻:“元怀,以后你的名字就叫元怀了。”小小的孩童还不能完全明白改姓的意义,只跟着母亲念道:“元怀,元怀……”
拓跋宏的新政都已经说完,年轻的鲜卑贵族都很兴奋,年老的亲王们却各有各的心思。东阳王拓跋丕理着胡须说道:“皇上,您要鲜卑贵胄迎娶汉家小姐做正妃,老臣的两个儿子都还没有娶正妃,自然没有异议。只是,老臣的两个儿子都很平庸,想先问问,始平王打算向哪家的小姐求亲,老臣好让两个不争气的儿子避开,免得自讨没趣。”
话音未落,始平王元勰的脸色就变了,他已经跟李弄玉私定终身,答应她永远不娶王妃。可这话是不能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说的,名义上李弄玉仍然是拓跋宏的妃子,是他的皇嫂。
他和李弄玉之间的事,在平城时就已经人尽皆知,东阳王专门挑在这个时候问起这件事,也是为了让他为难。皇帝刚刚说起过,适龄的鲜卑亲王都要迎娶汉家小姐做正妃,要是他在这时说自己不想娶正妃,那么其他人也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愿听从皇帝的安排。
元宏知道这个弟弟心中所想,可他更不好开口替始平王辩解。
东阳王不紧不慢地又开了口:“莫非始平王还没有选好合适的女子?那我看还是先等等,让始平王先选定了王妃,其他人再去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