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唱一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金盏。符氏想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怪不好意思的,着实太俗气了。她没有大名,因为女子的大名基本没用,武将符延卿也懒得给她取;只有小名,便是金盏……小时候还有人叫她大金盏,更难听。
当年符氏出生的时候,符延卿很高兴,随手拿了一只黄金杯盏送给她当玩具玩耍。然后奶娘先叫她金盏,后来身边亲近的长辈也就都这么叫了,变成了她的小名。还好,听说普通人家的孩儿还有叫狗蛋树根的,说是越低贱的名字越容易养活;符家大户人家,不好意思这么做,取了个金盏勉强过得去。
这个小名已经很多年没人叫过了,现在连她的父亲符延卿也不会这么叫。奶娘、生母都过世,可能记得这个名字的只有符延卿,但谁知道他忘了没有。反正皇帝都不知道这个名字。
什么都不用写,告诉京娘这两个字是回答就好了。符氏知道那种密信的写法,但从来没写过,送来的东西她也没保留,只记在心里。
她认为,一个人身上可能找出任何东西,但自己心里的东西,没人能找到。只有心里想的,才无拘无束不用有任何限制。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京娘要亲自从东京跑到淮南去传信。也许这两个字包含了很多内容呢……至少符氏自己觉得这个小名比较重要,在这个世上,如果符延卿忘记了,那就只有她才记得。
……
京娘到淮南扬州时,已经九月间了,时节已进入深秋初冬。
金盏,京娘还悄悄在他耳边解释:“是她的小名。”
郭绍顿时懂了,记得那封信里有说过想知道她的名字。现在她说了,不仅证明她没有因郭绍的无礼而气愤,反而回应了他……寿州大战前,郭绍确实情绪很低落,没顾得上什么考虑,就是冲动之下写的书信。他当时以为自己要死了,要死之前把话说出来也没什么。
一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很容易干出平时畏手畏脚都做不出来的事。不留神被人一刀砍死了还好,那种知道自己要死,慢慢等待那一刻到来的过程才真正叫人恐慌。
不过,现在都过去了。
金盏,两个字里着实包含了太多。郭绍马上能想到一些,但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慢慢品味,女人心海底针呐!
郭绍闭着眼睛坐在窗边,不再说话,他一时间没顾得上京娘……请容我先陶醉幻想一番。
……不料他还没充分感受其中滋味,亲兵的禀报就惊扰了他的美梦:皇帝召见。
郭绍赶紧站起来,到卧室里找官服换上,转身后见京娘和杨氏正在面面相觑,相互打量。郭绍道:“这是京娘,杨娘子,你可以信任她。我先去面圣了。”
他就带了一个亲兵随从,骑马跟着报信的武将,来到了昨日的行宫。不过今天不在大殿上,而在一处比小一些的屋子里,看起来像是茶厅。
没有文武百官,一共就两个人:坐在上位一张木案前的柴荣,以及下首的王朴……皇帝身边只有一个人,不是魏仁溥,而是王朴。王朴应该是五十来岁的年纪,不过看起来很苍老。
居然得到皇帝私下里召见,郭绍一时间受宠若惊,忙叩首道:“臣奉召,拜见陛下,陛下圣寿无疆。”
“起来,起来吧。”柴荣说话不像平时那般威严,反而很温和。
郭绍小心翼翼爬起来时,从余光里看皇帝,但见他一脸很刻意的笑容……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郭绍硬着头皮垂手立在下方,等着皇帝的问话。
不料先开口的人却是王朴,王朴好言问道:“听说郭将军打寿州,把城墙给炸塌了几丈宽,似乎用的是‘伏火药’(火药的道教炼丹术语),郭将军是怎么做到的?”
柴荣立刻好言道:“自古武将家都有些看家本领,王副使莫要强问,若是郭绍不愿意说便算了。”
王朴道:“淮南还有不少重镇大城呐,若是还能依样画瓢炸开,能在淮南节省不少时日,事关军国大略。”
柴荣道:“那也不能强逼人家,到时候有什么城实在攻不破,派郭绍去便是了。”
古代武将都有一些准备拿来家传的看家本领,是要拿来成就武将世家的东西,绝对不愿意传授给别人;就好像有名的各行各业工匠一样,收徒弟也不会全部传授,有些本领是传儿不传女、代代相传的……传说后世明朝的戚继光,就是因为自家没有传人了,才把自己练兵、治军的一套写出来传世,不然也是密不可宣的私人本事。
所以柴荣才做得扭扭捏捏,其实他是尊重自家的武将,不然皇帝的威风一拿出来,不说也得说。
郭绍听他们一唱一和,终于明白柴荣和王朴想干嘛了。这君臣还真是红脸白脸对唱,配合得相当默契,好像排练过得一样。
尼玛只有说出来了,皇帝都开口有那意思,想敬酒不吃吃罚酒么?
没法子,说出来可以、但得暗示一下自己是多么忍痛割爱。郭绍便一脸痛苦,好像要他的心肝一样。柴荣见到“唉唉”地叹了两声。
郭绍这才说道:“臣得之不易啊……”说罢微微侧头。
王朴立刻挥手招呼门口的两个宦官:“去,去,都走远点。”
这时郭绍才道:“只要陛下需要,臣是愿意进献给陛下的。只不过有一些话想进谏……”
“但说无妨。”柴荣大方地说道。
郭绍道:“陛下文治武功,前比唐太宗毫不逊色,自然不怕那北方游牧铁骑,只需大军迎战即可破游牧骑兵的袭扰。但将来陛下一统天下后,天下承平进入天平治世,后人恐怕安于承平久不知兵;野战不行,抵御外辱就只有靠高墙重城了。一旦这力摧坚城之法传了过去,后世之人要守城守墙更加不易。正道是一把双刃剑,用的时候犀利,一不小心却反来伤到自己。”
柴荣听罢点头赞道:“赵匡胤说你心怀天下,说过什么来的……”
王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对,对。”柴荣笑道,“你言之有理,此法不能泄露。”
郭绍遂道:“臣平时对道教有兴趣,虽对此只知皮毛,却最爱访寻那些隐士高人,此法便是在华山得来的。道士们拿来伏火,经臣之手才想着用来炸城。”
郭绍遂将火药的配制和比例交代了。甚至把过滤硝石杂质、用煮炒结晶法重新成固体的法子也说了出来。当时赶制十二棺材的火药,参与制作的亲兵很多;郭绍不把这些过程交代,万一有人被问出来,反而让皇帝不高兴……不过还是留了一手。
他忽略没说是分组法试验火药威力的方法;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有用,木炭和硫磺都有杂质,产地不同其实比例是应该有变化,虽然有效成分的比例有不同、只会影响一部分爆炸威力。分组试验的时候因为不需要太多人手,只有左攸等几个人在场。
还有便是一个门道,郭绍也是故意不说。他让人埋火药的时候,叫亲兵到地道里面把四面的土夯实,再用土密封地道,进行密闭……除非领悟能力逆天的人,谁能明白这里面的缘由?火药是燃爆,不夯实、特意注意密封,爆炸起来威力就不好说了。
光知道火药配方,想一下子就成功并不容易,没干过的人实际操作干砸了也实属正常。反正到时候不关郭绍的事,是别人在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没做好,不能怪火药本身有什么问题。
郭绍留一手经过了利弊考虑。他本来认为倾囊相授、交给朝廷管制有利于统一的进程,但想起了赵匡胤……谁知道以后会怎样?赵匡胤已是武将重臣,他以后有可能会得到这些东西;没有赵匡胤、也有别的内部可能反目的武将,世事无常,干嘛不先一手看看情况?
郭绍又道:“攻城也不能太过依赖此法,比寿州城墙厚、结实的大城或者地下的状况不好,可能炸不塌。偶尔用之也许效果不错,总是用的话、守城的将领必有防备,不一定能让咱们安心埋药、就算费了大力气炸塌了也不一定能攻进去。”
王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军以正胜,巧计不过为辅。”
柴荣赞道:“郭绍忠勇可嘉。”
郭绍听罢心下高兴,皇帝的话听起来好像随口一说,但嘉奖的话里有个“忠”。皇帝嘉奖武将的时候多了,总有些讲究。
就在这时,一个文官走到门口道:“禀奏陛下,南唐国使臣来了。”王朴正在书写刚才的内容,这时停下笔,转头对柴荣说道:“南唐使臣必定是求和来的,要不先让他把信呈上来看看什么条件再说,不必急着召见文武大臣。”
柴荣淡定地点点头。王朴这才说道:“你去把使臣带上来,让他上呈国书。”
郭绍听罢道:“臣请告辞。”
王朴道:“又不是什么机密,不如郭将军今天就在这里陪侍官家罢。”Z
金盏。符氏想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怪不好意思的,着实太俗气了。她没有大名,因为女子的大名基本没用,武将符延卿也懒得给她取;只有小名,便是金盏……小时候还有人叫她大金盏,更难听。
当年符氏出生的时候,符延卿很高兴,随手拿了一只黄金杯盏送给她当玩具玩耍。然后奶娘先叫她金盏,后来身边亲近的长辈也就都这么叫了,变成了她的小名。还好,听说普通人家的孩儿还有叫狗蛋树根的,说是越低贱的名字越容易养活;符家大户人家,不好意思这么做,取了个金盏勉强过得去。
这个小名已经很多年没人叫过了,现在连她的父亲符延卿也不会这么叫。奶娘、生母都过世,可能记得这个名字的只有符延卿,但谁知道他忘了没有。反正皇帝都不知道这个名字。
什么都不用写,告诉京娘这两个字是回答就好了。符氏知道那种密信的写法,但从来没写过,送来的东西她也没保留,只记在心里。
她认为,一个人身上可能找出任何东西,但自己心里的东西,没人能找到。只有心里想的,才无拘无束不用有任何限制。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京娘要亲自从东京跑到淮南去传信。也许这两个字包含了很多内容呢……至少符氏自己觉得这个小名比较重要,在这个世上,如果符延卿忘记了,那就只有她才记得。
……
京娘到淮南扬州时,已经九月间了,时节已进入深秋初冬。
金盏,京娘还悄悄在他耳边解释:“是她的小名。”
郭绍顿时懂了,记得那封信里有说过想知道她的名字。现在她说了,不仅证明她没有因郭绍的无礼而气愤,反而回应了他……寿州大战前,郭绍确实情绪很低落,没顾得上什么考虑,就是冲动之下写的书信。他当时以为自己要死了,要死之前把话说出来也没什么。
一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很容易干出平时畏手畏脚都做不出来的事。不留神被人一刀砍死了还好,那种知道自己要死,慢慢等待那一刻到来的过程才真正叫人恐慌。
不过,现在都过去了。
金盏,两个字里着实包含了太多。郭绍马上能想到一些,但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慢慢品味,女人心海底针呐!
郭绍闭着眼睛坐在窗边,不再说话,他一时间没顾得上京娘……请容我先陶醉幻想一番。
……不料他还没充分感受其中滋味,亲兵的禀报就惊扰了他的美梦:皇帝召见。
郭绍赶紧站起来,到卧室里找官服换上,转身后见京娘和杨氏正在面面相觑,相互打量。郭绍道:“这是京娘,杨娘子,你可以信任她。我先去面圣了。”
他就带了一个亲兵随从,骑马跟着报信的武将,来到了昨日的行宫。不过今天不在大殿上,而在一处比小一些的屋子里,看起来像是茶厅。
没有文武百官,一共就两个人:坐在上位一张木案前的柴荣,以及下首的王朴……皇帝身边只有一个人,不是魏仁溥,而是王朴。王朴应该是五十来岁的年纪,不过看起来很苍老。
居然得到皇帝私下里召见,郭绍一时间受宠若惊,忙叩首道:“臣奉召,拜见陛下,陛下圣寿无疆。”
“起来,起来吧。”柴荣说话不像平时那般威严,反而很温和。
郭绍小心翼翼爬起来时,从余光里看皇帝,但见他一脸很刻意的笑容……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郭绍硬着头皮垂手立在下方,等着皇帝的问话。
不料先开口的人却是王朴,王朴好言问道:“听说郭将军打寿州,把城墙给炸塌了几丈宽,似乎用的是‘伏火药’(火药的道教炼丹术语),郭将军是怎么做到的?”
柴荣立刻好言道:“自古武将家都有些看家本领,王副使莫要强问,若是郭绍不愿意说便算了。”
王朴道:“淮南还有不少重镇大城呐,若是还能依样画瓢炸开,能在淮南节省不少时日,事关军国大略。”
柴荣道:“那也不能强逼人家,到时候有什么城实在攻不破,派郭绍去便是了。”
古代武将都有一些准备拿来家传的看家本领,是要拿来成就武将世家的东西,绝对不愿意传授给别人;就好像有名的各行各业工匠一样,收徒弟也不会全部传授,有些本领是传儿不传女、代代相传的……传说后世明朝的戚继光,就是因为自家没有传人了,才把自己练兵、治军的一套写出来传世,不然也是密不可宣的私人本事。
所以柴荣才做得扭扭捏捏,其实他是尊重自家的武将,不然皇帝的威风一拿出来,不说也得说。
郭绍听他们一唱一和,终于明白柴荣和王朴想干嘛了。这君臣还真是红脸白脸对唱,配合得相当默契,好像排练过得一样。
尼玛只有说出来了,皇帝都开口有那意思,想敬酒不吃吃罚酒么?
没法子,说出来可以、但得暗示一下自己是多么忍痛割爱。郭绍便一脸痛苦,好像要他的心肝一样。柴荣见到“唉唉”地叹了两声。
郭绍这才说道:“臣得之不易啊……”说罢微微侧头。
王朴立刻挥手招呼门口的两个宦官:“去,去,都走远点。”
这时郭绍才道:“只要陛下需要,臣是愿意进献给陛下的。只不过有一些话想进谏……”
“但说无妨。”柴荣大方地说道。
郭绍道:“陛下文治武功,前比唐太宗毫不逊色,自然不怕那北方游牧铁骑,只需大军迎战即可破游牧骑兵的袭扰。但将来陛下一统天下后,天下承平进入天平治世,后人恐怕安于承平久不知兵;野战不行,抵御外辱就只有靠高墙重城了。一旦这力摧坚城之法传了过去,后世之人要守城守墙更加不易。正道是一把双刃剑,用的时候犀利,一不小心却反来伤到自己。”
柴荣听罢点头赞道:“赵匡胤说你心怀天下,说过什么来的……”
王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对,对。”柴荣笑道,“你言之有理,此法不能泄露。”
郭绍遂道:“臣平时对道教有兴趣,虽对此只知皮毛,却最爱访寻那些隐士高人,此法便是在华山得来的。道士们拿来伏火,经臣之手才想着用来炸城。”
郭绍遂将火药的配制和比例交代了。甚至把过滤硝石杂质、用煮炒结晶法重新成固体的法子也说了出来。当时赶制十二棺材的火药,参与制作的亲兵很多;郭绍不把这些过程交代,万一有人被问出来,反而让皇帝不高兴……不过还是留了一手。
他忽略没说是分组法试验火药威力的方法;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有用,木炭和硫磺都有杂质,产地不同其实比例是应该有变化,虽然有效成分的比例有不同、只会影响一部分爆炸威力。分组试验的时候因为不需要太多人手,只有左攸等几个人在场。
还有便是一个门道,郭绍也是故意不说。他让人埋火药的时候,叫亲兵到地道里面把四面的土夯实,再用土密封地道,进行密闭……除非领悟能力逆天的人,谁能明白这里面的缘由?火药是燃爆,不夯实、特意注意密封,爆炸起来威力就不好说了。
光知道火药配方,想一下子就成功并不容易,没干过的人实际操作干砸了也实属正常。反正到时候不关郭绍的事,是别人在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没做好,不能怪火药本身有什么问题。
郭绍留一手经过了利弊考虑。他本来认为倾囊相授、交给朝廷管制有利于统一的进程,但想起了赵匡胤……谁知道以后会怎样?赵匡胤已是武将重臣,他以后有可能会得到这些东西;没有赵匡胤、也有别的内部可能反目的武将,世事无常,干嘛不先一手看看情况?
郭绍又道:“攻城也不能太过依赖此法,比寿州城墙厚、结实的大城或者地下的状况不好,可能炸不塌。偶尔用之也许效果不错,总是用的话、守城的将领必有防备,不一定能让咱们安心埋药、就算费了大力气炸塌了也不一定能攻进去。”
王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军以正胜,巧计不过为辅。”
柴荣赞道:“郭绍忠勇可嘉。”
郭绍听罢心下高兴,皇帝的话听起来好像随口一说,但嘉奖的话里有个“忠”。皇帝嘉奖武将的时候多了,总有些讲究。
就在这时,一个文官走到门口道:“禀奏陛下,南唐国使臣来了。”王朴正在书写刚才的内容,这时停下笔,转头对柴荣说道:“南唐使臣必定是求和来的,要不先让他把信呈上来看看什么条件再说,不必急着召见文武大臣。”
柴荣淡定地点点头。王朴这才说道:“你去把使臣带上来,让他上呈国书。”
郭绍听罢道:“臣请告辞。”
王朴道:“又不是什么机密,不如郭将军今天就在这里陪侍官家罢。”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