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天色将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活着生个病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自己周游世界要获得大明信息十分困难,就在这样的情形下,锦衣卫却派人万里迢迢来到伦敦候着自己,送上这样一份消息。
所以张知节拿着这封有些含糊的信感到十分沉重,他宁愿正德皇帝只是偶感风寒,但是他却知道绝不是。
徐佳颖也反应了过来,脸色微微发白道:“皇上正值壮年,一向身体康健,怎么会……”
张知节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他知道前世的正德皇帝就是英年早逝。自己为他扫除了障碍,难道也只是让他多活了几年吗?
当初自己执意离京周游世界的时候,正德皇帝就一直不允,是不是正德皇帝已经早有预感了?
大意了!张知节有些乏力的叹道:“让他们连夜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起程返回大明!”
收到消息的张知节不得不结束了周游世界的打算,提前返回大明,原本一直兴致高涨的张知节心中也变得沉重起来。
乾清宫里,正德皇帝已经下不得床了。其实在张知节离京数月之后,正德皇帝就已经骑不得马了,一次在召见群臣的时候突然咳血,消息终于爆发了出来,随后正德皇帝便卧病在床。
太医院的御医全都脸色沉重的退了下去,皇后坐在一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正德皇帝面色苍白,有些无力的笑了笑,道:“当初父皇撒手人寰,最不放心的就是年幼的我,怕我打理不好江山。”
“如今,朕的江山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疆域超越了历朝历代,再无边患,繁荣昌盛,想必父皇一定十分欣慰。”
皇后哭着笑道:“是的,父皇一定会十分欣慰的,皇上养好身子,大明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正德皇帝缓缓摇头道:“朕知道自己是不行了。朕也不过比寻常人聪明一些,大明之所以能有今天,全赖知节的功劳。有知节在,朕就放心了。”
皇后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扑簌扑簌落下来,哭道:“皇上不要这样说,皇上一定会龙体转安的!”
正德皇帝笑道:“想想朕这一生,千古一帝做了,得一平生知己,幸遇红颜相守,朕这一身也算不虚了。”
“还是有些遗憾啊,知节远在海外,怕不是不能见最后一面了。其实朕这些日子卧病在床,回顾朕这一生,突然有些疑惑,很想问问知节,可惜啊!”
说到最后正德皇帝有些寥落,皇后劝慰道:“皇上,其实锦衣卫已经将消息送往西方了,昌国公应该早已经回返了,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原本有些寥落的正德皇帝眼睛微微亮了起来,喃喃道:“那倒是一定要等到他回来。”
整天皇帝每天都要问张知节回来了没有,锦衣卫的缇骑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一波疾驰入京报信。
但是仍然全无消息,直到正德皇帝已经陷入了昏迷,整个皇宫中一片愁云惨雾。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皇帝是真的不行了,只凭一口气在吊着。
宫里的后妃哭的就跟泪人一般,最难受的莫过于太后。这时的皇后是最盼着张知节回来的,她不想正德皇帝仍然留有遗憾。
天阴沉的可怕,海上雾蒙蒙的,一支庞大的船队终于从雾中显现,向着码头笔直的冲来。
原本一直等在码头上的锦衣卫立即紧张的张望起来,张知节大步流星的走下了海船,这才发现码头上聚集着不少锦衣卫。
还没等张知节开口,又一队锦衣卫疾驰而来,来人正是高勇。只见他跳下马来急声道:“国公爷终于回来了,请国公爷速速回京!”
张知节沉声道:“皇上呢?皇上龙体可安好?”
高勇沉重道:“皇上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了!”
有那么多御医守着,正德皇帝竟然都昏迷了一天一夜!张知节听了心里更加沉重,立即翻身上马道:“走!”
也来不及安排船上的家人,张知节一句话都没留就带着锦衣卫疾驰入京了。一百余骑在官道上卷起阵阵烟尘,马鞭狠狠的抽在马背上,恨不得一下子飞到京城。
随着正德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京里已经紧张了起来,各军调动换防,五城兵马司更是频繁巡视。东厂锦衣卫也都打起了精神,京里的百姓也消停了不少,知道现在是非常时刻,没事少出门。
随着夜幕的降临,城门早就关闭了。这时候可没有人敢偷懒,所以城外响起的马蹄声立即就惊动了守城将士。
这种非常时刻,城外的马蹄声更是惊人心弦。最重要的是,既然城门已经关了,那可是轻易不能开的。
“快开城门!昌国公回京了!赶快打开城门!”高勇高声喊道。
城上的将士们听了不禁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如今锦衣卫的缇骑天天在京城和天津之间狂奔是为了什么。没想到昌国公竟然真的回京了。
“大人,该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开城门了!快去找巡城御史,一起打开城门!”
过了没多久,城门轰然打开了,张知节顾不上别的,带着锦衣卫旋风一般直奔皇宫。
落钥之后就不再打开宫门的惯例终于被打破了,有了太后和皇后的懿旨,宫门轰然打开,张知节一路大步流星的来到乾清宫。
乾清宫灯火辉煌,气氛却肃穆而又沉重,张知节沉默的走了进去,皇后带着妃子一脸哀色垂泪不已,太子跪在在榻前垂泪,太医们则束手无策的侍立在一边。
见到张知节走了进来,皇后挣扎着起身,带着一丝期盼道:“国公终于回来了!”
张知节并未应声,也没有俗礼,轻轻走到了正德皇帝榻前,只见他面容消瘦苍白,晕迷中仍然眉头微皱。
从未见到正德皇帝这样虚弱的样子,张知节也鼻子发酸,心里头十分沉重。年幼相识,君臣相合二十年,相比君臣,更多的还是兄弟之情,朋友之谊。
人活着生个病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自己周游世界要获得大明信息十分困难,就在这样的情形下,锦衣卫却派人万里迢迢来到伦敦候着自己,送上这样一份消息。
所以张知节拿着这封有些含糊的信感到十分沉重,他宁愿正德皇帝只是偶感风寒,但是他却知道绝不是。
徐佳颖也反应了过来,脸色微微发白道:“皇上正值壮年,一向身体康健,怎么会……”
张知节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他知道前世的正德皇帝就是英年早逝。自己为他扫除了障碍,难道也只是让他多活了几年吗?
当初自己执意离京周游世界的时候,正德皇帝就一直不允,是不是正德皇帝已经早有预感了?
大意了!张知节有些乏力的叹道:“让他们连夜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起程返回大明!”
收到消息的张知节不得不结束了周游世界的打算,提前返回大明,原本一直兴致高涨的张知节心中也变得沉重起来。
乾清宫里,正德皇帝已经下不得床了。其实在张知节离京数月之后,正德皇帝就已经骑不得马了,一次在召见群臣的时候突然咳血,消息终于爆发了出来,随后正德皇帝便卧病在床。
太医院的御医全都脸色沉重的退了下去,皇后坐在一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正德皇帝面色苍白,有些无力的笑了笑,道:“当初父皇撒手人寰,最不放心的就是年幼的我,怕我打理不好江山。”
“如今,朕的江山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疆域超越了历朝历代,再无边患,繁荣昌盛,想必父皇一定十分欣慰。”
皇后哭着笑道:“是的,父皇一定会十分欣慰的,皇上养好身子,大明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正德皇帝缓缓摇头道:“朕知道自己是不行了。朕也不过比寻常人聪明一些,大明之所以能有今天,全赖知节的功劳。有知节在,朕就放心了。”
皇后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扑簌扑簌落下来,哭道:“皇上不要这样说,皇上一定会龙体转安的!”
正德皇帝笑道:“想想朕这一生,千古一帝做了,得一平生知己,幸遇红颜相守,朕这一身也算不虚了。”
“还是有些遗憾啊,知节远在海外,怕不是不能见最后一面了。其实朕这些日子卧病在床,回顾朕这一生,突然有些疑惑,很想问问知节,可惜啊!”
说到最后正德皇帝有些寥落,皇后劝慰道:“皇上,其实锦衣卫已经将消息送往西方了,昌国公应该早已经回返了,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原本有些寥落的正德皇帝眼睛微微亮了起来,喃喃道:“那倒是一定要等到他回来。”
整天皇帝每天都要问张知节回来了没有,锦衣卫的缇骑每隔半个时辰就有一波疾驰入京报信。
但是仍然全无消息,直到正德皇帝已经陷入了昏迷,整个皇宫中一片愁云惨雾。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皇帝是真的不行了,只凭一口气在吊着。
宫里的后妃哭的就跟泪人一般,最难受的莫过于太后。这时的皇后是最盼着张知节回来的,她不想正德皇帝仍然留有遗憾。
天阴沉的可怕,海上雾蒙蒙的,一支庞大的船队终于从雾中显现,向着码头笔直的冲来。
原本一直等在码头上的锦衣卫立即紧张的张望起来,张知节大步流星的走下了海船,这才发现码头上聚集着不少锦衣卫。
还没等张知节开口,又一队锦衣卫疾驰而来,来人正是高勇。只见他跳下马来急声道:“国公爷终于回来了,请国公爷速速回京!”
张知节沉声道:“皇上呢?皇上龙体可安好?”
高勇沉重道:“皇上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了!”
有那么多御医守着,正德皇帝竟然都昏迷了一天一夜!张知节听了心里更加沉重,立即翻身上马道:“走!”
也来不及安排船上的家人,张知节一句话都没留就带着锦衣卫疾驰入京了。一百余骑在官道上卷起阵阵烟尘,马鞭狠狠的抽在马背上,恨不得一下子飞到京城。
随着正德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京里已经紧张了起来,各军调动换防,五城兵马司更是频繁巡视。东厂锦衣卫也都打起了精神,京里的百姓也消停了不少,知道现在是非常时刻,没事少出门。
随着夜幕的降临,城门早就关闭了。这时候可没有人敢偷懒,所以城外响起的马蹄声立即就惊动了守城将士。
这种非常时刻,城外的马蹄声更是惊人心弦。最重要的是,既然城门已经关了,那可是轻易不能开的。
“快开城门!昌国公回京了!赶快打开城门!”高勇高声喊道。
城上的将士们听了不禁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如今锦衣卫的缇骑天天在京城和天津之间狂奔是为了什么。没想到昌国公竟然真的回京了。
“大人,该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开城门了!快去找巡城御史,一起打开城门!”
过了没多久,城门轰然打开了,张知节顾不上别的,带着锦衣卫旋风一般直奔皇宫。
落钥之后就不再打开宫门的惯例终于被打破了,有了太后和皇后的懿旨,宫门轰然打开,张知节一路大步流星的来到乾清宫。
乾清宫灯火辉煌,气氛却肃穆而又沉重,张知节沉默的走了进去,皇后带着妃子一脸哀色垂泪不已,太子跪在在榻前垂泪,太医们则束手无策的侍立在一边。
见到张知节走了进来,皇后挣扎着起身,带着一丝期盼道:“国公终于回来了!”
张知节并未应声,也没有俗礼,轻轻走到了正德皇帝榻前,只见他面容消瘦苍白,晕迷中仍然眉头微皱。
从未见到正德皇帝这样虚弱的样子,张知节也鼻子发酸,心里头十分沉重。年幼相识,君臣相合二十年,相比君臣,更多的还是兄弟之情,朋友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