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公心私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说心中犯着嘀咕,但既然陆仁嘉都找上门来了,自然还是需要去见一见的,毕竟有利益关系摆在这儿。
两年来,陆缜和陆仁嘉并未再见过面,但通信却是不少。往往一两个月间,陆仁嘉就会把期间的账目送到京城来让他过目,也让他知道如今那笔以粮食换取盐引的生意做得有多么的大了。
靠着有胡遂和苗广泰的关照,两年来陆仁嘉确实把生意做得很是红火,以粮换盐的超高利润,已让他成为当地商场升起的一颗新星。而在此期间,他过人的行商本领也得以彻底挖掘出来,即便之后有竞争的对手,也几乎没有人能动摇其地位,现在与山西相关的军粮生意有半数和他与楚相玉相关,光是这一买卖的进项就足有每年七八万两银子之巨。
而且这还是在本着细水长流的心思做下的事情,陆仁嘉并因为自己的重要性而随意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又获得了当地官府的认可,现在身为商人的他,都已成了两位大同主官的座上客了。
至于苏州的楚相玉,也靠着手握盐引,以及贩卖粮食而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就楚云容回来后所说,如今的楚家虽然还无法和几年前倒台的严家相比,却也已跻身苏州望族,往来的也都非富即贵。
当然,陆缜这个真正的大股东在此事上也是得了极高利润的。不然靠着他那点三品官的俸禄,是完全不可能养活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的,哪怕有天子的赏赐也只能撑得一时罢了。不过因为担心名声问题,又怕受人弹劾,陆缜在此事上一直都很低调,所以直到现在,也没外人知道咱们的陆侍郎还是个大商贾的事实。
来到前厅,陆缜一眼便看到了与两年前大不一样的陆仁嘉正坐在椅子上。那时的他,看着面容枯瘦,整个人也是病恹恹的,来找自己时都是强打着精神。可现在的他,却是红光满面,人也胖了不止一圈,显然这日子过得实在不错。
看到陆缜到来,陆仁嘉当即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脸上也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连连拱手道:“小的可要恭贺东家了,以如此年岁当上我大明兵部侍郎,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哪。”
“呵呵,不过是一时侥幸,天子信重罢了。”陆缜笑了一下,这才来到上头的主位上坐了下来。陆仁嘉这才跟着回到了自己的客位上,只拿半边屁-股搭着椅面,整个人看着满是讨好之意。
见他这副模样,陆缜不觉心里一动,看来此人今日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这讨好的样子可是太明显了。这还是在他不知道这段时日里陆仁嘉是怎么和胡遂他们打交道的,要是知道如今的陆仁嘉已能和苗知府等官员言笑无忌,恐怕是更要有所提防了。
“东家,这是近两年来我们商号往来南北的各项生意的收益和具体账目,还请你过目。”陆仁嘉说着,便把一份账本轻轻地推到了陆缜面前。
陆缜一呆,但还是随手接过,并草草地翻看了一下。不过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头,既然对方敢将账本拿给自己,那这上头就一定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每年里自己从山西也获取了大笔银子的进项,这一点也是不会有假的。至于对方有没有趁便为自己谋取好处,陆缜也不想深究,毕竟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半晌后,他才抬头,看着陆仁嘉道:“不错,陆叔你果然没有让我看错人,这两年来,可是辛苦你了。”
“不敢,是东家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才能让我有今日。”陆仁嘉忙谦虚地赔笑道。虽然陆缜称他一声陆叔,可他却不敢以长辈自居,毕竟对方和陆氏一族已完全没有了关系。
陆缜也没在此事上作太多的纠缠,只是随意地摆弄着手中账本,然后问道:“不知现在商号里有多少可动用的银子?”
“这个……若是算上过两个月得从南边购买粮食的银子的话,应该有十五万两左右的现银吧。”陆仁嘉小心地报出了一个数字,同时有些不解地看着陆缜,不明白对方为何有此一问。
陆缜略作沉吟:“这样吧,你回去之后就从里头提出八万两银子不要动它,到时我再知会你怎么用。”
“啊?”一听居然要动近乎一半的现银,陆仁嘉顿时就有些慌了。但疑惑的话刚到嘴边,又被他咽了下去,只能点头答应下来。毕竟陆缜才是整个商号事实上的主人,又是朝中高官的身份,又岂是自己一个小小的商人能相抗的?何况,自己今日前来还有事相求呢,就更不能拒绝他的要求了。
陆缜在看了他一眼后,又笑了一下道:“好了,现在就说说你此番从山西入京见我到底所为何事吧。你总不会是真来贺我高升的吧?”
陆仁嘉有些讪讪地一笑,这才说道:“小人当然是专程来为东家高升贺的,不过除此之外,却也还有件事情想要求助东家帮手。”
“却是何事?”陆缜不觉有些好奇起来。一个商人怎么可能和自己这么个朝中侍郎,尤其是兵部侍郎扯上关系呢?
陆仁嘉在略作迟疑之后,说道:“这两年里,咱们商号的生意确实不错,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因为东家布局够早,我们快人一步外,还得靠胡总兵、苗知府他们的多番照顾才是。只是今年秋天,两位大人的任期即将到了,而他们的去留却得由朝廷做主,所以小人想……”
“不是你想,而是那两位大人不想从眼前的位置上离任吧?”陆缜顿时就明白过来,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被他一语道破真相,陆仁嘉的面上顿时一红:“终究是瞒不过东家的眼睛。不错,小人正是受了两位大人之托,才来见东家想想办法的。其实苗大人倒还好,若是能有所升迁,从大同离开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是胡总兵,十多年来一直都在那儿,家都在那儿了,实在是舍不得哪。”
恐怕他们舍不得的还有因为和我们的商号往来而获取的利润与好处吧。陆缜心里补了一句,他可是记得清楚,这两位在商号里也是有股份的,不然这两年下来怎么可能如此尽心相助呢?
可是他们在商号里有的只是干股,若是他们不再是大同的地方官员,那这笔一年上万两的好处可就与他们完全没有关系了。
要知道,即便是胡遂这样的总兵武官,一年下来的俸禄也就几百两银子,便是他黑了心吃空额,喝兵血,也无法轻松弄来每年一万的进项,更别提地位更低,收入更少的苗知府了,所以他们不想离开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陆缜对此也不是太过反感。毕竟这两个官员的为人还算不错,也都算是帮过自己的忙,让他们继续留在大同对朝廷,对自己其实都有好处。要是换了个官员,是个死心眼的,又或是贪得无厌的,反而会坏了自己的好事。
所以在一番沉吟后,他便轻轻点头:“我明白了。只是,他二人也在朝中任职多年,这事儿应该另有法子可想吧。”
“两位大人当然在朝中另有打点,可东家你现在是兵部侍郎,自然是有办法帮着胡总兵继续留在任上的。至于苗知府,听说您和吏部的胡部堂也关系极近,所以……”
“嘿,你们的消息倒算是灵通了,居然都把主意打到了胡部堂的身上。”陆缜轻笑摇头。在沉吟之后又道:“此事我可以在朝中帮着说说话,不过结果到底如何,还得看他们平日里的表现了。要是让人找到了什么把柄,弹劾了一些罪过,那我这个兵部侍郎也不好为他们开脱。”
见他答应下来,陆仁嘉总算是放下心来,忙点头道:“这个自然,毕竟东家您自身的前程才是最要紧的,这点轻重小的还是分得清的。”
两人随后又说了一阵闲话,主要是陆缜问了问对方关于接下来商号发展上的情况,直到太阳西斜,陆仁嘉方才告辞离开。不过在走时,他的心里却也多了一个疑问,到底陆缜要自己拿出这许多银子来是要做什么呢?
要是没有这座气派不凡的御赐府邸,倒还有个解释。可现在,陆缜看起来是什么都不缺,怎么会突然需要自己准备这么一大笔银子呢?不过既然事情吩咐了下来,他再不明白也只能照办,幸好陆缜怎么看都不是个随性乱来之人。
陆缜要这八万两银子当然不是想过什么奢靡的日子,而是想拿这笔银子做好准备,当大明打开海禁之时,自己也能顺便赚取一些好处了。
不错,他现在的目标已定在了重开海禁一事上。这一点,早在他任杭州通判时就有了想法,只是那时的他根本没这个本事。可现在却不同了,无论身份还是时机,似乎都让他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一切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虽说心中犯着嘀咕,但既然陆仁嘉都找上门来了,自然还是需要去见一见的,毕竟有利益关系摆在这儿。
两年来,陆缜和陆仁嘉并未再见过面,但通信却是不少。往往一两个月间,陆仁嘉就会把期间的账目送到京城来让他过目,也让他知道如今那笔以粮食换取盐引的生意做得有多么的大了。
靠着有胡遂和苗广泰的关照,两年来陆仁嘉确实把生意做得很是红火,以粮换盐的超高利润,已让他成为当地商场升起的一颗新星。而在此期间,他过人的行商本领也得以彻底挖掘出来,即便之后有竞争的对手,也几乎没有人能动摇其地位,现在与山西相关的军粮生意有半数和他与楚相玉相关,光是这一买卖的进项就足有每年七八万两银子之巨。
而且这还是在本着细水长流的心思做下的事情,陆仁嘉并因为自己的重要性而随意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又获得了当地官府的认可,现在身为商人的他,都已成了两位大同主官的座上客了。
至于苏州的楚相玉,也靠着手握盐引,以及贩卖粮食而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就楚云容回来后所说,如今的楚家虽然还无法和几年前倒台的严家相比,却也已跻身苏州望族,往来的也都非富即贵。
当然,陆缜这个真正的大股东在此事上也是得了极高利润的。不然靠着他那点三品官的俸禄,是完全不可能养活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的,哪怕有天子的赏赐也只能撑得一时罢了。不过因为担心名声问题,又怕受人弹劾,陆缜在此事上一直都很低调,所以直到现在,也没外人知道咱们的陆侍郎还是个大商贾的事实。
来到前厅,陆缜一眼便看到了与两年前大不一样的陆仁嘉正坐在椅子上。那时的他,看着面容枯瘦,整个人也是病恹恹的,来找自己时都是强打着精神。可现在的他,却是红光满面,人也胖了不止一圈,显然这日子过得实在不错。
看到陆缜到来,陆仁嘉当即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脸上也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连连拱手道:“小的可要恭贺东家了,以如此年岁当上我大明兵部侍郎,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哪。”
“呵呵,不过是一时侥幸,天子信重罢了。”陆缜笑了一下,这才来到上头的主位上坐了下来。陆仁嘉这才跟着回到了自己的客位上,只拿半边屁-股搭着椅面,整个人看着满是讨好之意。
见他这副模样,陆缜不觉心里一动,看来此人今日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这讨好的样子可是太明显了。这还是在他不知道这段时日里陆仁嘉是怎么和胡遂他们打交道的,要是知道如今的陆仁嘉已能和苗知府等官员言笑无忌,恐怕是更要有所提防了。
“东家,这是近两年来我们商号往来南北的各项生意的收益和具体账目,还请你过目。”陆仁嘉说着,便把一份账本轻轻地推到了陆缜面前。
陆缜一呆,但还是随手接过,并草草地翻看了一下。不过他的心思却不在这上头,既然对方敢将账本拿给自己,那这上头就一定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每年里自己从山西也获取了大笔银子的进项,这一点也是不会有假的。至于对方有没有趁便为自己谋取好处,陆缜也不想深究,毕竟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半晌后,他才抬头,看着陆仁嘉道:“不错,陆叔你果然没有让我看错人,这两年来,可是辛苦你了。”
“不敢,是东家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才能让我有今日。”陆仁嘉忙谦虚地赔笑道。虽然陆缜称他一声陆叔,可他却不敢以长辈自居,毕竟对方和陆氏一族已完全没有了关系。
陆缜也没在此事上作太多的纠缠,只是随意地摆弄着手中账本,然后问道:“不知现在商号里有多少可动用的银子?”
“这个……若是算上过两个月得从南边购买粮食的银子的话,应该有十五万两左右的现银吧。”陆仁嘉小心地报出了一个数字,同时有些不解地看着陆缜,不明白对方为何有此一问。
陆缜略作沉吟:“这样吧,你回去之后就从里头提出八万两银子不要动它,到时我再知会你怎么用。”
“啊?”一听居然要动近乎一半的现银,陆仁嘉顿时就有些慌了。但疑惑的话刚到嘴边,又被他咽了下去,只能点头答应下来。毕竟陆缜才是整个商号事实上的主人,又是朝中高官的身份,又岂是自己一个小小的商人能相抗的?何况,自己今日前来还有事相求呢,就更不能拒绝他的要求了。
陆缜在看了他一眼后,又笑了一下道:“好了,现在就说说你此番从山西入京见我到底所为何事吧。你总不会是真来贺我高升的吧?”
陆仁嘉有些讪讪地一笑,这才说道:“小人当然是专程来为东家高升贺的,不过除此之外,却也还有件事情想要求助东家帮手。”
“却是何事?”陆缜不觉有些好奇起来。一个商人怎么可能和自己这么个朝中侍郎,尤其是兵部侍郎扯上关系呢?
陆仁嘉在略作迟疑之后,说道:“这两年里,咱们商号的生意确实不错,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因为东家布局够早,我们快人一步外,还得靠胡总兵、苗知府他们的多番照顾才是。只是今年秋天,两位大人的任期即将到了,而他们的去留却得由朝廷做主,所以小人想……”
“不是你想,而是那两位大人不想从眼前的位置上离任吧?”陆缜顿时就明白过来,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被他一语道破真相,陆仁嘉的面上顿时一红:“终究是瞒不过东家的眼睛。不错,小人正是受了两位大人之托,才来见东家想想办法的。其实苗大人倒还好,若是能有所升迁,从大同离开也不是什么坏事。可是胡总兵,十多年来一直都在那儿,家都在那儿了,实在是舍不得哪。”
恐怕他们舍不得的还有因为和我们的商号往来而获取的利润与好处吧。陆缜心里补了一句,他可是记得清楚,这两位在商号里也是有股份的,不然这两年下来怎么可能如此尽心相助呢?
可是他们在商号里有的只是干股,若是他们不再是大同的地方官员,那这笔一年上万两的好处可就与他们完全没有关系了。
要知道,即便是胡遂这样的总兵武官,一年下来的俸禄也就几百两银子,便是他黑了心吃空额,喝兵血,也无法轻松弄来每年一万的进项,更别提地位更低,收入更少的苗知府了,所以他们不想离开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陆缜对此也不是太过反感。毕竟这两个官员的为人还算不错,也都算是帮过自己的忙,让他们继续留在大同对朝廷,对自己其实都有好处。要是换了个官员,是个死心眼的,又或是贪得无厌的,反而会坏了自己的好事。
所以在一番沉吟后,他便轻轻点头:“我明白了。只是,他二人也在朝中任职多年,这事儿应该另有法子可想吧。”
“两位大人当然在朝中另有打点,可东家你现在是兵部侍郎,自然是有办法帮着胡总兵继续留在任上的。至于苗知府,听说您和吏部的胡部堂也关系极近,所以……”
“嘿,你们的消息倒算是灵通了,居然都把主意打到了胡部堂的身上。”陆缜轻笑摇头。在沉吟之后又道:“此事我可以在朝中帮着说说话,不过结果到底如何,还得看他们平日里的表现了。要是让人找到了什么把柄,弹劾了一些罪过,那我这个兵部侍郎也不好为他们开脱。”
见他答应下来,陆仁嘉总算是放下心来,忙点头道:“这个自然,毕竟东家您自身的前程才是最要紧的,这点轻重小的还是分得清的。”
两人随后又说了一阵闲话,主要是陆缜问了问对方关于接下来商号发展上的情况,直到太阳西斜,陆仁嘉方才告辞离开。不过在走时,他的心里却也多了一个疑问,到底陆缜要自己拿出这许多银子来是要做什么呢?
要是没有这座气派不凡的御赐府邸,倒还有个解释。可现在,陆缜看起来是什么都不缺,怎么会突然需要自己准备这么一大笔银子呢?不过既然事情吩咐了下来,他再不明白也只能照办,幸好陆缜怎么看都不是个随性乱来之人。
陆缜要这八万两银子当然不是想过什么奢靡的日子,而是想拿这笔银子做好准备,当大明打开海禁之时,自己也能顺便赚取一些好处了。
不错,他现在的目标已定在了重开海禁一事上。这一点,早在他任杭州通判时就有了想法,只是那时的他根本没这个本事。可现在却不同了,无论身份还是时机,似乎都让他感觉到这是一个改变一切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