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世界上就没有能让我省心的东西——泛虑症(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回来,讲了这么多关于“屌丝”一词的普遍印象,那么,这么多自称“屌丝”的人都是“悲剧”的吗?
其实不然。很多人看起来符合“屌丝”的某些标准,也有很多人也只是为了凑热闹。他们纷纷快乐地将自己称为“屌丝”,扎堆到这个队伍之中。
事实上,“屌丝”一词的泛滥,正折射出人们的广泛焦虑心理。
为什么会这样?究其根本便会发现,“屌丝”背后隐藏着这样几个词:“小人物”“失败感”“难以改变现状”。
比如,A君会想:“社会那么大,我这么小。我工作不好,地位低,买不起车房,娶不起老婆,养不起爸妈。”
而B君可能会想:“我拼搏那么多年,每天加班加点却升不了职,加不了薪,陪不了家人,在领导客户面前低头哈腰,早想掀桌子不干了,但没那个胆儿。”
于是,他们都自嘲为“屌丝”,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不会有更好的未来,而自此之后,虽然对现状不满,却也过得安逸。但是,对他们来说,时刻生活在“不安全”中,即自己可能会因为一丝波澜而彻底失去仅有的生活。
A君也好色,但是他不敢追女神。B君也想创业,但他怕钱打了水漂。他们之所以会焦虑,正是源于这两点: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失去现状的担忧。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为“屌丝”一族,到底在焦虑什么?
1.幻想,却无愿景
很多人说“屌丝”没有上进心,其实这大错特错,上进心人人都有,关键是朝哪里上进,如何上进;有人说“屌丝”没有梦想,这也大错特错,事实上每天他们的脑中都有无数小剧场上演。他们真正缺乏的是愿景,是努力的方向。他们回忆几年前的自己,发现自己仍是原地踏步,生活似乎停滞了,对未来也没什么期望。
2.渴望,却无行动
“屌丝”的心中有很多渴望,渴望成为人生赢家,渴望万众瞩目,渴望改变世界。可是,这些渴望仅仅存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却缺乏执行力。实际上,他们只是懒惰,懒得去奋斗,懒得去改变,懒得去追求。他们焦虑不安地渴望着,却又心安理得地重复过去的一切。
3.自尊,却更自卑
“屌丝”的自尊心不可小视,看似喜欢自嘲,其实内心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暗藏着一种从众心理。然而,在自尊的背后,却是深刻的自卑。他们将自己平庸的出身、平凡的才智作为不努力的借口,进而放任自己。他们总在想,“如果我失败了,我将一无所有……”之后便会否定自己的一切。结果,就是将自己束缚于一隅,在成功的幻想中满足自尊,也在失败的幻想中不断自卑。
4.不甘,却要认命
“屌丝”深切地知道,梦想遥远,现实残酷。他们总是惦记着有一天能拍着桌子跟老板叫板,像富二代那样挥金如土,像暴发户一样购物炫富。他们并不甘于现有的生活,却只选择自嘲,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麻痹自己,让自己继续安于这不如意的生活。
“屌丝”人群自我焦虑的对象远不止这些,而“屌丝”这一称呼,也正是他们用自嘲的方式来找到归属感、来排解焦虑。
【解答】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在学习此疗法之前,请先列出那些经常让你感到惶恐不安的事。比如:
“我必须拿下这次的客户!”
“我必须在比赛中获得成功!”
“我必须要把我的孩子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你可能会觉得我说的都太不靠谱了,你根本没那么想过,你只是“害怕”——害怕拿不下客户,害怕在比赛中出丑,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儿伤害——你并没有要求自己“必须”。
想想吧,你害怕拿不下这个客户,所以你要求自己怎么样?你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你害怕在比赛中出丑,所以你要求自己“必须”完美表现!你害怕孩子受伤害,所以你要求自己“必须”保护好他们!
没错,你的焦虑症结就在于“必须”。
那么,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必须,一切都只是可能。你可能拿得下客户,也可能不能;你可能表现出色,也可能表现欠佳;你的孩子可能安全生活,也可能出现意外。
首先,你要允许自己失败。
“我必须拿下这次的客户!如果我的表现有一丁点儿差错,客户就会被对手抢走!我将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我会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我的前途就毁了,我会一无所有!我将永远无法翻身……”
你的焦虑实在是过度了。而你的注意力则一直在“失败”这个后果上,完全无暇顾及如何摆平客户,恐怕失败的概率被你人为地提高了。
事实上,不如换一个思路:“这次的客户对我的确重要,但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虽然我更希望成功,但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只需要像平时那样就可以。失败或许会让人难受,但我的生活并不取决于此。”
你要允许自己失败。因为没有人能够“必须”成功!而生活中某些事情——即使再重要——的失败,也不会真要了你的命。
其次,要能够接受他人的态度。
“我必须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如果我表现得不好,那些家伙就会不停地嘲笑我,说我是个没用的小丑,他们会没完没了,简直太可怕了……”
你确实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人,这些和你一起组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的确会对你产生影响,其中一些可能让你反感、伤心或者暴躁,但别急着“过度运用”焦虑,请你尝试着全身心地去接纳这些,哪怕是恶意。
起初你会觉得很难,但当你接纳了这些,认为这些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你就不会再去关注它们。记住,你只要在此刻努力就好了。
最后,不要过度夸大危害的部分。
“我害怕我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他可能会被欺负,可能遭到车祸、抢劫、诈骗、非礼、地震、雷击……我不能让他受到一点点伤害,我很担心……”
事实上,这些都是小概率意外事件,只要事先做好防护工作就会大大降低风险,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去危险地区、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收听灾情信息等。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必须”。希望你能将自己列出的“必须”进行分析,看看属于哪种情况。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接下来介绍ABC理论。
ABC理论可以通过改变你的认知模式来调整你的情绪和行为。A代表事件,C代表结果,B则代表你的认知。
首先,A作为一个不愉快事件发生了,也就是情绪的触发点。在经历了A之后,你会得到一个结果C,即你的焦虑不安。
这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不是吗?我因为经历了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产生了过度的焦虑。
事实上,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点——B。在经历了事件A之后,我们在心里进行了加工,对事态加以理解,最终才酝酿出C这个焦虑情绪。
也就是说,引起C的源头确实是A,但追根究底,却是源自你的认知模式B。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经历了同样的事情后,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每个人在心里对这件事的理解和加工是不同的。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结合之前说的没有“必须”,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为什么不马上就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比如,马上要考试了,你又开始焦虑不安:“万一考不好怎么办?监考老师会不会故意找我的碴?考试当天会不会肚子疼?我是不是并不是块读书的料?是不是放弃学习比较好?我的人生是不是完了?”
此时,你可以换一种想法:“这次考试我会尽力,虽然我不能保证结果,但是考得不好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依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或者就算我在读书上没有天赋,我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长,我依旧可以过得很好。”
显然,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就可以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理性思考。如果你的思维又兜转回到原地,那么你要马上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放松,同时进行这样理性的思考。
那么,最后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比如,担心考试考不好,经过理性思考后,可以接受好或不好的结局,不过这不能避免你要参加考试这件事情的发生。现在,你已经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去寻找好的复习方法,并且不顾结果地投入进去。最后的考试成绩就是给你的努力的回报——不管是什么样的成绩,都是你全身心努力的结果。如果最终结果并不满意,要对自己说:“没人规定一定要成功,但我确实努力过。”
【生存法则】
5种心理效应帮你摆脱焦虑
1.成败效应
成败效应来自教育学家的实验。他们设置一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挑选并作答。在观察解答过程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成功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会继续增加难度进行挑战;而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经过努力依旧失败后,却往往不会屡败屡战,而是会变得态度消极、垂头丧气,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因此,成败效应就是:在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人会获得激励而继续向前,这是成功效应;而在努力后依旧失败的情况下,人则容易感到极大的失望,这就是失败效应。
成败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制定一个努力后能够达到的适当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获得成功,成功后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不断进行挑战。
对于泛虑症患者来说,战胜自己无所不在的焦虑是很困难的事。因此,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着手,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的控制焦虑的目标,并且努力去达成。一旦获得成功,患者就会获得巨大的信心,然后会给自己提出一些新的目标。渐渐地,患者将在控制焦虑、战胜焦虑上获得很大的进步。
2.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来源于一则寓言。在一个冬天里,有两只刺猬觉得很冷,于是,它们决定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它们靠得很近,虽然温暖,但彼此都被刺得生疼,鲜血淋淋。于是,它们想了个办法,将距离稍微拉开一些,彼此都能从对方的体温上取暖,同时也不会伤害对方。
刺猬效应讲述的就是心理距离效应。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拉开一些距离,减少彼此之间因太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压力,但却依旧保持相互之间的“温暖”,那么将会生活得更好。
泛虑症患者尤其应该学会把握心理距离。他们往往因为无法适当地把握心理距离而引发各式各样的焦虑,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空间,那么多方面的焦虑感都会大大缓解。
3.黑暗效应
通常情况下,男女双方约会都会选在一个光线幽暗的环境下,这时双方的感情很容易迅速升温。这就是黑暗效应。
为什么在黑暗中人们反而会变得更加亲近?首先,这里的黑暗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说应排除危险因素,不会让人产生恐惧。一般来说,在光亮之下,人们很自然地会进入戒备状态,隐藏自己的弱点,调动感官对对方察言观色,根据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表现。而在黑暗中,你们看不到彼此的表情,不需要察言观色或伪装,也就会自然放松下来。同时,在黑暗中,人会产生一定的脆弱感,对同处于黑暗中的同伴会更加信任和依赖。所以,在黑暗中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感情。
泛虑症患者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当然,必须是在没有黑暗焦虑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在一个光线柔和、感到安全放松的环境下,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这可以适当地缓解焦虑感。
4.蝴蝶效应
如果亚马孙河流域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了它细小的翅膀,对周边的空气产生了微弱的气流,而这微弱的气流会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一定影响,这样下去,最终便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两周后,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则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就是指这种细微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对某些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也可能无法评价其好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感受、情绪、态度等有一些细微不同,那么就可能在日后引发行为的重大不同。
对泛虑症患者来说,一种细微的担忧都可能演变成一种巨大的焦虑。而一个细微的积极观念,则可能使人的状态得到改变,并且令焦虑的程度得到缓解。
5.空白效应
人都有很强的联想能力,空白效应就和这项能力有关。人在对事物进行感受时,如果感觉到不完整,也就是存在空白部分,那么就会不自觉地在脑中进行联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空白填满,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并且,联想出来的结果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
泛虑症患者对很多方面感到忧虑也和这种心理效应有关。他们往往在接触事物之后,遇到空白部分就自动展开不良的联想。而因为这种联想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会不断地强化这种联想,最终屈服于这些不良联想之下。
要消除这种因空白效应而产生的不良联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空白。也就是说,泛虑症患者应该尝试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加已知的既定事实来减少空白,压缩进行不良联想的空间。
话说回来,讲了这么多关于“屌丝”一词的普遍印象,那么,这么多自称“屌丝”的人都是“悲剧”的吗?
其实不然。很多人看起来符合“屌丝”的某些标准,也有很多人也只是为了凑热闹。他们纷纷快乐地将自己称为“屌丝”,扎堆到这个队伍之中。
事实上,“屌丝”一词的泛滥,正折射出人们的广泛焦虑心理。
为什么会这样?究其根本便会发现,“屌丝”背后隐藏着这样几个词:“小人物”“失败感”“难以改变现状”。
比如,A君会想:“社会那么大,我这么小。我工作不好,地位低,买不起车房,娶不起老婆,养不起爸妈。”
而B君可能会想:“我拼搏那么多年,每天加班加点却升不了职,加不了薪,陪不了家人,在领导客户面前低头哈腰,早想掀桌子不干了,但没那个胆儿。”
于是,他们都自嘲为“屌丝”,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不会有更好的未来,而自此之后,虽然对现状不满,却也过得安逸。但是,对他们来说,时刻生活在“不安全”中,即自己可能会因为一丝波澜而彻底失去仅有的生活。
A君也好色,但是他不敢追女神。B君也想创业,但他怕钱打了水漂。他们之所以会焦虑,正是源于这两点: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失去现状的担忧。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为“屌丝”一族,到底在焦虑什么?
1.幻想,却无愿景
很多人说“屌丝”没有上进心,其实这大错特错,上进心人人都有,关键是朝哪里上进,如何上进;有人说“屌丝”没有梦想,这也大错特错,事实上每天他们的脑中都有无数小剧场上演。他们真正缺乏的是愿景,是努力的方向。他们回忆几年前的自己,发现自己仍是原地踏步,生活似乎停滞了,对未来也没什么期望。
2.渴望,却无行动
“屌丝”的心中有很多渴望,渴望成为人生赢家,渴望万众瞩目,渴望改变世界。可是,这些渴望仅仅存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却缺乏执行力。实际上,他们只是懒惰,懒得去奋斗,懒得去改变,懒得去追求。他们焦虑不安地渴望着,却又心安理得地重复过去的一切。
3.自尊,却更自卑
“屌丝”的自尊心不可小视,看似喜欢自嘲,其实内心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暗藏着一种从众心理。然而,在自尊的背后,却是深刻的自卑。他们将自己平庸的出身、平凡的才智作为不努力的借口,进而放任自己。他们总在想,“如果我失败了,我将一无所有……”之后便会否定自己的一切。结果,就是将自己束缚于一隅,在成功的幻想中满足自尊,也在失败的幻想中不断自卑。
4.不甘,却要认命
“屌丝”深切地知道,梦想遥远,现实残酷。他们总是惦记着有一天能拍着桌子跟老板叫板,像富二代那样挥金如土,像暴发户一样购物炫富。他们并不甘于现有的生活,却只选择自嘲,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麻痹自己,让自己继续安于这不如意的生活。
“屌丝”人群自我焦虑的对象远不止这些,而“屌丝”这一称呼,也正是他们用自嘲的方式来找到归属感、来排解焦虑。
【解答】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在学习此疗法之前,请先列出那些经常让你感到惶恐不安的事。比如:
“我必须拿下这次的客户!”
“我必须在比赛中获得成功!”
“我必须要把我的孩子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你可能会觉得我说的都太不靠谱了,你根本没那么想过,你只是“害怕”——害怕拿不下客户,害怕在比赛中出丑,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儿伤害——你并没有要求自己“必须”。
想想吧,你害怕拿不下这个客户,所以你要求自己怎么样?你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你害怕在比赛中出丑,所以你要求自己“必须”完美表现!你害怕孩子受伤害,所以你要求自己“必须”保护好他们!
没错,你的焦虑症结就在于“必须”。
那么,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必须,一切都只是可能。你可能拿得下客户,也可能不能;你可能表现出色,也可能表现欠佳;你的孩子可能安全生活,也可能出现意外。
首先,你要允许自己失败。
“我必须拿下这次的客户!如果我的表现有一丁点儿差错,客户就会被对手抢走!我将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我会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我的前途就毁了,我会一无所有!我将永远无法翻身……”
你的焦虑实在是过度了。而你的注意力则一直在“失败”这个后果上,完全无暇顾及如何摆平客户,恐怕失败的概率被你人为地提高了。
事实上,不如换一个思路:“这次的客户对我的确重要,但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虽然我更希望成功,但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只需要像平时那样就可以。失败或许会让人难受,但我的生活并不取决于此。”
你要允许自己失败。因为没有人能够“必须”成功!而生活中某些事情——即使再重要——的失败,也不会真要了你的命。
其次,要能够接受他人的态度。
“我必须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如果我表现得不好,那些家伙就会不停地嘲笑我,说我是个没用的小丑,他们会没完没了,简直太可怕了……”
你确实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人,这些和你一起组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的确会对你产生影响,其中一些可能让你反感、伤心或者暴躁,但别急着“过度运用”焦虑,请你尝试着全身心地去接纳这些,哪怕是恶意。
起初你会觉得很难,但当你接纳了这些,认为这些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之后,你就不会再去关注它们。记住,你只要在此刻努力就好了。
最后,不要过度夸大危害的部分。
“我害怕我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他可能会被欺负,可能遭到车祸、抢劫、诈骗、非礼、地震、雷击……我不能让他受到一点点伤害,我很担心……”
事实上,这些都是小概率意外事件,只要事先做好防护工作就会大大降低风险,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去危险地区、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收听灾情信息等。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必须”。希望你能将自己列出的“必须”进行分析,看看属于哪种情况。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接下来介绍ABC理论。
ABC理论可以通过改变你的认知模式来调整你的情绪和行为。A代表事件,C代表结果,B则代表你的认知。
首先,A作为一个不愉快事件发生了,也就是情绪的触发点。在经历了A之后,你会得到一个结果C,即你的焦虑不安。
这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不是吗?我因为经历了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产生了过度的焦虑。
事实上,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点——B。在经历了事件A之后,我们在心里进行了加工,对事态加以理解,最终才酝酿出C这个焦虑情绪。
也就是说,引起C的源头确实是A,但追根究底,却是源自你的认知模式B。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经历了同样的事情后,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因为每个人在心里对这件事的理解和加工是不同的。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结合之前说的没有“必须”,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为什么不马上就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比如,马上要考试了,你又开始焦虑不安:“万一考不好怎么办?监考老师会不会故意找我的碴?考试当天会不会肚子疼?我是不是并不是块读书的料?是不是放弃学习比较好?我的人生是不是完了?”
此时,你可以换一种想法:“这次考试我会尽力,虽然我不能保证结果,但是考得不好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依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或者就算我在读书上没有天赋,我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长,我依旧可以过得很好。”
显然,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就可以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理性思考。如果你的思维又兜转回到原地,那么你要马上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放松,同时进行这样理性的思考。
那么,最后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比如,担心考试考不好,经过理性思考后,可以接受好或不好的结局,不过这不能避免你要参加考试这件事情的发生。现在,你已经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去寻找好的复习方法,并且不顾结果地投入进去。最后的考试成绩就是给你的努力的回报——不管是什么样的成绩,都是你全身心努力的结果。如果最终结果并不满意,要对自己说:“没人规定一定要成功,但我确实努力过。”
【生存法则】
5种心理效应帮你摆脱焦虑
1.成败效应
成败效应来自教育学家的实验。他们设置一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挑选并作答。在观察解答过程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成功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会继续增加难度进行挑战;而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在经过努力依旧失败后,却往往不会屡败屡战,而是会变得态度消极、垂头丧气,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因此,成败效应就是:在经过努力获得成功之后,人会获得激励而继续向前,这是成功效应;而在努力后依旧失败的情况下,人则容易感到极大的失望,这就是失败效应。
成败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制定一个努力后能够达到的适当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获得成功,成功后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不断进行挑战。
对于泛虑症患者来说,战胜自己无所不在的焦虑是很困难的事。因此,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着手,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的控制焦虑的目标,并且努力去达成。一旦获得成功,患者就会获得巨大的信心,然后会给自己提出一些新的目标。渐渐地,患者将在控制焦虑、战胜焦虑上获得很大的进步。
2.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来源于一则寓言。在一个冬天里,有两只刺猬觉得很冷,于是,它们决定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它们靠得很近,虽然温暖,但彼此都被刺得生疼,鲜血淋淋。于是,它们想了个办法,将距离稍微拉开一些,彼此都能从对方的体温上取暖,同时也不会伤害对方。
刺猬效应讲述的就是心理距离效应。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拉开一些距离,减少彼此之间因太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压力,但却依旧保持相互之间的“温暖”,那么将会生活得更好。
泛虑症患者尤其应该学会把握心理距离。他们往往因为无法适当地把握心理距离而引发各式各样的焦虑,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空间,那么多方面的焦虑感都会大大缓解。
3.黑暗效应
通常情况下,男女双方约会都会选在一个光线幽暗的环境下,这时双方的感情很容易迅速升温。这就是黑暗效应。
为什么在黑暗中人们反而会变得更加亲近?首先,这里的黑暗是有前提的,也就是说应排除危险因素,不会让人产生恐惧。一般来说,在光亮之下,人们很自然地会进入戒备状态,隐藏自己的弱点,调动感官对对方察言观色,根据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表现。而在黑暗中,你们看不到彼此的表情,不需要察言观色或伪装,也就会自然放松下来。同时,在黑暗中,人会产生一定的脆弱感,对同处于黑暗中的同伴会更加信任和依赖。所以,在黑暗中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感情。
泛虑症患者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当然,必须是在没有黑暗焦虑的情况下。你可以尝试在一个光线柔和、感到安全放松的环境下,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这可以适当地缓解焦虑感。
4.蝴蝶效应
如果亚马孙河流域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了它细小的翅膀,对周边的空气产生了微弱的气流,而这微弱的气流会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一定影响,这样下去,最终便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两周后,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则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就是指这种细微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对某些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现象。这种影响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也可能无法评价其好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一件事情的认知、感受、情绪、态度等有一些细微不同,那么就可能在日后引发行为的重大不同。
对泛虑症患者来说,一种细微的担忧都可能演变成一种巨大的焦虑。而一个细微的积极观念,则可能使人的状态得到改变,并且令焦虑的程度得到缓解。
5.空白效应
人都有很强的联想能力,空白效应就和这项能力有关。人在对事物进行感受时,如果感觉到不完整,也就是存在空白部分,那么就会不自觉地在脑中进行联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空白填满,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并且,联想出来的结果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
泛虑症患者对很多方面感到忧虑也和这种心理效应有关。他们往往在接触事物之后,遇到空白部分就自动展开不良的联想。而因为这种联想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会不断地强化这种联想,最终屈服于这些不良联想之下。
要消除这种因空白效应而产生的不良联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空白。也就是说,泛虑症患者应该尝试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加已知的既定事实来减少空白,压缩进行不良联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