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獠牙 (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一章獠牙(下)
淮安军一共有七个军团。
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第六军团,也就是当年王宣的黄军,如今常驻泰山以东,与蒙元第一名将雪雪对峙;第二军团驻扎在集庆镇江一带,威慑张士诚和两江行省的元兵,第四军团负责睢阳和徐州防务,同时还要对汴梁红巾时刻保持警惕,第一军团则留守扬州,随时准备四处救火。
剩下的第三、第五和第七军团,因为大总管府暂时无力继续扩张地盘,则成了“空闲”兵力,若是能在不影响淮扬自身展的前提下,让他们有事沒事就出去打上几仗,无疑比养在家里要妥当得多。
特别是王克柔的第七军团,因为刚刚接受改编,实力远不如其他六路大军,队伍中的基层军官又多为刚刚从讲武堂毕业的新手,经验方面也有所欠缺,若是仓促拉上战场当主力來用,无论是对大总管府,还是对于第七军团自身,都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找个强度不太激烈的战场去磨炼一下刀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这儿,朱重九即便对吴良谋等人的自作主张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來,点点头,低声对苏明哲说道:“也罢,既然连你都觉得吴佑图这事儿干得不错,我就暂且放过他这一回,等会儿召集大伙到前面议事,听听其他人还有什么说法,要是大伙都不反对的话,我就在这份盟约上用印,不过”
赶在苏明哲开口拍马屁之前,他把脸色一沉,继续补充道:“不过该敲打那厮一下,也必须敲打,若是每个都指挥使都像他这样自作主张的话,淮扬大总管府还是早日散伙的好,免得大家越处越别扭,以至于到最后反目成仇。”
“主公言重了,老臣可以对天誓,今生绝不敢背叛主公。”苏明哲闻听,立刻站了起來,满脸惶急地赌咒,“如果苏某心中有半点不臣之念”
“得了,我不是怀疑你,也不是怀疑吴良谋。”朱重九摆摆手,意兴阑珊地打断,“我只是心里不太痛快而已,也就是这会儿在你面前,还能明说,等会儿到了前厅,少不得还得强装出一幅雍容大度模样,否则,难免又是一堆口水。”
“主公岂不闻,‘君正则臣直’。”苏明哲被说得老脸一红,低下头,讪讪地解释。
朱重九主张畅所欲言,不因言而罪人,长期贯彻之后,结果就是现在的议事厅中,大伙的话语份量越來越重,而朱重九这个大总管,向大伙妥协的次数则越來越多,很多时候甚至要委屈自己,尊重在场大多数人做出的选择。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苏明哲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妙,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无条件地站在自家主公的一边,但几乎每一次,他的立场都不坚定,总是率先做出一些让步,拖累得朱重九也不得不主动后退,让群臣的图谋一次次得逞。
但让步归让步,在忠诚度方面,苏明哲却不容怀疑,所以朱重九懊恼归懊恼,也不好太伤了这个老臣的心,于是又叹了口气,喟然说道:“对,反正你总是有道理,你们都是诤臣,是我自己昏庸糊涂,所以害得大伙总是冒死而谏。”
“主公不是昏庸糊涂,而是仁厚。”苏明哲又笑了笑,厚着脸皮继续拍朱重九的马屁,“正因为主公仁厚,所以我等才敢屡犯龙颜,也正是因为主公仁厚,所以臣等才必须变得阴险狡诈,不给小人可乘之机,咱们君臣这叫相得益彰。”
“呸。”朱重九被拍得哭笑不得,连连撇嘴,但内心深处,却依旧免不了有些小小得意,虽然大总管府距离自己理想中的民本政府相差甚远,毕竟言路已开,加以妥善利用疏导,最终未必不会成为类似于后世的虚君政治模式。
如是想着,他心里的郁闷多少又散掉了一些,冲着苏明哲点点头,站起身,带着后者快步朝前院走去。
君臣二人说着不着调的话,一前一后而行,须臾來到议事厅内,苏明哲命人敲响门口的钟鼓,召拢大总管府各级谋臣和各部主官前來探讨国事。
不多时,逯鲁曾、刘伯温、刘子云和胡大海等人6续到齐,分文武两厢落座,先从苏明哲手里接过吴良谋等人炮制的盟约,轮流传阅,然后开始各抒己见。
果然正如朱重九事先所料,除了对一些细节方面有所异议之外,到场的大多数文武,都对盟约的主要条款赞不绝口,特别是刘子云、胡大海等高级将领,简直把这份盟约给夸到了天上去,恨不得其立刻能落到实处,好让自己带着麾下兵马去荆州去一展拳脚。
而商局主事于常林和工局主事黄老歪等,则敏锐地看到了这份盟约执行之后,能给淮扬带來的巨大利益,一个个兴奋手舞足蹈,口若悬河,按照他们的想法,盟约看似公平,实际上只要落实下去,淮扬百工坊所出产的各类物品,就能迅行销荆州,而对方手里的当地土货,甚至比其军队还要不堪一击,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彻底犁庭扫穴。
与前两个部门所看到的不同,礼局所关注的重点则是,此盟约一签,淮扬就彻底奠定了自己的诸侯盟主地位,虽然表面上,北派红巾依旧以韩林儿为共主,但朱重九已经成了当年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只不过这个王,从具体某个傀儡,换成了一份白纸黑字的“高邮之约”而已。
“诸位所言大谬。”中兵参军刘伯温实在忍无可忍,站起來,怒气冲冲地说道,“自古以來,有因义而兴兵者,有因怒而兴兵者,刘某从未听闻,还有因做生意沒赚到钱而大打出手者,此约一签,将置我淮扬大总管府于何地,诸君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就不怕重蹈当年春秋时齐国之覆辙,。”
“主公,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不可不察,当年齐国以商闾兴,亦因百官争相逐利,而终失其霸主之位,前车之鉴,可为后世之师。”学局主事禄鲲紧跟着站出來,对刘伯温表示支持。
目光迅扫视了大伙一圈,他又继续大声补充,“虽然逼迫徐寿辉去帝号,尊高邮之约,为上上之策,对我淮扬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好好一份盟约,为何非要把商闾之事混在里边,一旦公之于众,岂不让天下豪杰笑我淮扬满身铜臭,逐小利而忘大义,此乃太阿倒持之举,请恕微臣不敢苟同。”
“主公,臣亦不敢赞同主公签署此约。”被派往山东辅佐王宣的第六军长史章溢难得回來一趟,也站出來仗义直言,“且不说吴将军未获得主公授权便擅自于徐寿辉定盟,有罪在先,此约一签,天下读书人必然以我淮扬为商贩之国,从此敬而远之。”
“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甚是。”
“微臣请主公谨慎。”
“微臣请主公急下旨召回吴将军,问其背主定盟之罪。”
刹那间,学局、礼局的几个主要官员,都纷纷站了出來,与刘伯温和禄鲲、章溢三人一道,掀起了一股反对狂潮。
与朱重九先前所担心的不同,大伙在意的不是此条约对南派红巾和蕲黄等地百姓带來的伤害,而是恼火吴良谋和逯德山等人,居然把商人和淮扬商号的利益,与大总管府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要知道,眼下大总管府提倡四民平等,已经给了外界“重小民而轻士大夫”的口实,若是再将商贩的利益与大总管府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不是及时减弱的话,必将在读书人之间引更大的非议,甚至导致其他地区的士绅,更快地倒向蒙元官府,而不是对淮安军赢粮而影从。
但是,户局主事于常林只用短短几句话,就将反对者们问得面红耳赤,“主公,微臣也以为,刘大人所言听起來很有道理,然微臣却不知道,从主公起兵至今,天下士绅几曾支持过主公,微臣更不知道,天下读书人,有几个曾经替我淮扬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趁着刘伯温等人被气得接不上话的时候,于常林向前迈了一大步,声音陡然转高,“倒是在座诸位身上之衣,碗里之食,还有前线将士手中之兵器铠甲,皆出于工商,我淮扬既然以工商立国,不为工商张目,却想着去求肯什么读书人和天下士绅的支持,岂不是舍本逐末,到头來,天下士绅未必肯为我淮扬所用,我淮扬的根基却因此而毁,那才是真正将大伙往绝路上领。”
“的确如此,于大人说得对,我等不需要讨士绅的欢心,他们愿意跟着主公一起干就來,不愿意干就滚,沒有了几颗臭鸡蛋,不信大伙就吃不了饭了。”黄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來,红着脸咆哮。
“天下读书人,天下读书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几个敢冒着掉脑袋危险与我等共同进退。”第一军团副都指挥使,兵局主事刘子云也读过几天书,言辞比他稍微温和些,但里边包含的火药味道也浓烈到了极点,“倒是几位大人素來看不起的贩夫走卒,百工力棒,始终与我淮扬生死与共。”
“除了章、冯几位大人,微臣也沒看到多少读书人主动來投奔主公,倒是全天下的商贩,差不多能赶到淮扬的,都來过了,并且很多商号即便开在大都,也跟我淮扬暗中往來不断。”内务处主事张松是个顺风倒,见刘子云等人势大,立刻选择站队。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七军团都指挥使王克柔出身于盐枭,对利益之争看得很透,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司马迁的“弟子”,也紧跟着站起來,引经据典,“读书人科举得官,求得是展胸中之志,留万世之名,其实也是一份读书的红利而,只不过说起來好听些罢了,主公今后得了天下,再开科举,就不信他们不來。”
“就是,连蒙元的科举他们都趋之若鹜,怎么可能拒绝主公,。”
“他们不來也罢,假以时日,我淮扬各级学堂卒业的后生,未必比那些书呆子差。”
“那些书呆子,满嘴春秋大义,还不是谁刀子硬就跟谁混,我就沒见到,有几个读书人肯不做蒙元的官儿,隐居山林的。”
“莫说天下士绅,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等手中的兵马,十有七八都是士绅为之提供,他们不主动与我淮扬为敌,已经算是识相了,怎么可能转而支持主公,。”
“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扬商号,有谁拒绝过淮扬商号的分红,有谁敢保证,失去了淮扬商号,我淮安军将士,还能衣食无忧,。”
其他文武们,也纷纷开口,与刘伯温等人针锋相对。
刘伯温等人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驳倒,很快就组织言辞,重新起反击,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下去,有一片晚來的乌云,翻滚着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团大团的水汽,在半空中來回飘荡。
苏明哲苦笑着摇摇头,命人点起了油灯,跳跃的光芒,转瞬间将议事堂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有一个从谏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总管府的每一项决策出台,因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决断,流程都变得十分冗长,像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月都生好几次,往往直到一方彻底哑口无言了,才能分出个最终结果來。
“主公
anetbsp; ,自古以來,商人逐小利而忘大义”跳动的灯光下,刘基和章溢等人继续据理力争,但是他们说出來的每一句话,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驳斥声音彻底吞沒。
“谁说商人无义,古有玄皋犒师,宋末也有义商破家以筹军资,即便是李平章,当年也是贩卖芝麻出身,若无他振臂一呼,岂有我淮安军之现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处,不像某些人,满嘴忠义仁孝,却给蒙古人舔勾子,说什么夷狄入夏则夏。”(注1)
早已从工商中尝到甜头,并且每年从淮扬商号中有大笔红利可拿的大多数文武官员们,根本不觉得吴良谋等人所炮制盟约,有什么过分之处,相反,他们还巴不得其余所有诸侯,也能照着“荆州之盟”签订同样一份东西,让淮扬的商品,早日大行于天下。
“主公,如果照这样下去,今后我淮扬再对外宣战,就不是解民于倒悬,而是有人竟然胆敢不买淮扬商号的账。”刘伯温舌战群雄,最终却寡不敌众,气得将头转向朱重九,愤然说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扬兵戈足够锋利,什么理由不是理由。”于常林、黄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着回应。
“喀嚓。”外边响起一声惊雷,仲夏夜的暴雨匆匆而來。
一道道闪电划过夜空,好像某头刚刚断奶的猛兽,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露出獠牙。
注1:夷狄入华夏则华夏,是元代大儒许某的明,意在为蒙元统治者寻求政权的合理性,后人不学无术,往往将其赖到孔夫子头上,不知道孔夫子泉下得知,会不会气得跳起來找他算账。
注2:将本章标題,改为獠牙,更为妥当,特此注明。
第八十一章獠牙(下)
淮安军一共有七个军团。
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第六军团,也就是当年王宣的黄军,如今常驻泰山以东,与蒙元第一名将雪雪对峙;第二军团驻扎在集庆镇江一带,威慑张士诚和两江行省的元兵,第四军团负责睢阳和徐州防务,同时还要对汴梁红巾时刻保持警惕,第一军团则留守扬州,随时准备四处救火。
剩下的第三、第五和第七军团,因为大总管府暂时无力继续扩张地盘,则成了“空闲”兵力,若是能在不影响淮扬自身展的前提下,让他们有事沒事就出去打上几仗,无疑比养在家里要妥当得多。
特别是王克柔的第七军团,因为刚刚接受改编,实力远不如其他六路大军,队伍中的基层军官又多为刚刚从讲武堂毕业的新手,经验方面也有所欠缺,若是仓促拉上战场当主力來用,无论是对大总管府,还是对于第七军团自身,都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找个强度不太激烈的战场去磨炼一下刀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这儿,朱重九即便对吴良谋等人的自作主张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來,点点头,低声对苏明哲说道:“也罢,既然连你都觉得吴佑图这事儿干得不错,我就暂且放过他这一回,等会儿召集大伙到前面议事,听听其他人还有什么说法,要是大伙都不反对的话,我就在这份盟约上用印,不过”
赶在苏明哲开口拍马屁之前,他把脸色一沉,继续补充道:“不过该敲打那厮一下,也必须敲打,若是每个都指挥使都像他这样自作主张的话,淮扬大总管府还是早日散伙的好,免得大家越处越别扭,以至于到最后反目成仇。”
“主公言重了,老臣可以对天誓,今生绝不敢背叛主公。”苏明哲闻听,立刻站了起來,满脸惶急地赌咒,“如果苏某心中有半点不臣之念”
“得了,我不是怀疑你,也不是怀疑吴良谋。”朱重九摆摆手,意兴阑珊地打断,“我只是心里不太痛快而已,也就是这会儿在你面前,还能明说,等会儿到了前厅,少不得还得强装出一幅雍容大度模样,否则,难免又是一堆口水。”
“主公岂不闻,‘君正则臣直’。”苏明哲被说得老脸一红,低下头,讪讪地解释。
朱重九主张畅所欲言,不因言而罪人,长期贯彻之后,结果就是现在的议事厅中,大伙的话语份量越來越重,而朱重九这个大总管,向大伙妥协的次数则越來越多,很多时候甚至要委屈自己,尊重在场大多数人做出的选择。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苏明哲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妙,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无条件地站在自家主公的一边,但几乎每一次,他的立场都不坚定,总是率先做出一些让步,拖累得朱重九也不得不主动后退,让群臣的图谋一次次得逞。
但让步归让步,在忠诚度方面,苏明哲却不容怀疑,所以朱重九懊恼归懊恼,也不好太伤了这个老臣的心,于是又叹了口气,喟然说道:“对,反正你总是有道理,你们都是诤臣,是我自己昏庸糊涂,所以害得大伙总是冒死而谏。”
“主公不是昏庸糊涂,而是仁厚。”苏明哲又笑了笑,厚着脸皮继续拍朱重九的马屁,“正因为主公仁厚,所以我等才敢屡犯龙颜,也正是因为主公仁厚,所以臣等才必须变得阴险狡诈,不给小人可乘之机,咱们君臣这叫相得益彰。”
“呸。”朱重九被拍得哭笑不得,连连撇嘴,但内心深处,却依旧免不了有些小小得意,虽然大总管府距离自己理想中的民本政府相差甚远,毕竟言路已开,加以妥善利用疏导,最终未必不会成为类似于后世的虚君政治模式。
如是想着,他心里的郁闷多少又散掉了一些,冲着苏明哲点点头,站起身,带着后者快步朝前院走去。
君臣二人说着不着调的话,一前一后而行,须臾來到议事厅内,苏明哲命人敲响门口的钟鼓,召拢大总管府各级谋臣和各部主官前來探讨国事。
不多时,逯鲁曾、刘伯温、刘子云和胡大海等人6续到齐,分文武两厢落座,先从苏明哲手里接过吴良谋等人炮制的盟约,轮流传阅,然后开始各抒己见。
果然正如朱重九事先所料,除了对一些细节方面有所异议之外,到场的大多数文武,都对盟约的主要条款赞不绝口,特别是刘子云、胡大海等高级将领,简直把这份盟约给夸到了天上去,恨不得其立刻能落到实处,好让自己带着麾下兵马去荆州去一展拳脚。
而商局主事于常林和工局主事黄老歪等,则敏锐地看到了这份盟约执行之后,能给淮扬带來的巨大利益,一个个兴奋手舞足蹈,口若悬河,按照他们的想法,盟约看似公平,实际上只要落实下去,淮扬百工坊所出产的各类物品,就能迅行销荆州,而对方手里的当地土货,甚至比其军队还要不堪一击,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彻底犁庭扫穴。
与前两个部门所看到的不同,礼局所关注的重点则是,此盟约一签,淮扬就彻底奠定了自己的诸侯盟主地位,虽然表面上,北派红巾依旧以韩林儿为共主,但朱重九已经成了当年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只不过这个王,从具体某个傀儡,换成了一份白纸黑字的“高邮之约”而已。
“诸位所言大谬。”中兵参军刘伯温实在忍无可忍,站起來,怒气冲冲地说道,“自古以來,有因义而兴兵者,有因怒而兴兵者,刘某从未听闻,还有因做生意沒赚到钱而大打出手者,此约一签,将置我淮扬大总管府于何地,诸君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就不怕重蹈当年春秋时齐国之覆辙,。”
“主公,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不可不察,当年齐国以商闾兴,亦因百官争相逐利,而终失其霸主之位,前车之鉴,可为后世之师。”学局主事禄鲲紧跟着站出來,对刘伯温表示支持。
目光迅扫视了大伙一圈,他又继续大声补充,“虽然逼迫徐寿辉去帝号,尊高邮之约,为上上之策,对我淮扬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好好一份盟约,为何非要把商闾之事混在里边,一旦公之于众,岂不让天下豪杰笑我淮扬满身铜臭,逐小利而忘大义,此乃太阿倒持之举,请恕微臣不敢苟同。”
“主公,臣亦不敢赞同主公签署此约。”被派往山东辅佐王宣的第六军长史章溢难得回來一趟,也站出來仗义直言,“且不说吴将军未获得主公授权便擅自于徐寿辉定盟,有罪在先,此约一签,天下读书人必然以我淮扬为商贩之国,从此敬而远之。”
“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甚是。”
“微臣请主公谨慎。”
“微臣请主公急下旨召回吴将军,问其背主定盟之罪。”
刹那间,学局、礼局的几个主要官员,都纷纷站了出來,与刘伯温和禄鲲、章溢三人一道,掀起了一股反对狂潮。
与朱重九先前所担心的不同,大伙在意的不是此条约对南派红巾和蕲黄等地百姓带來的伤害,而是恼火吴良谋和逯德山等人,居然把商人和淮扬商号的利益,与大总管府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要知道,眼下大总管府提倡四民平等,已经给了外界“重小民而轻士大夫”的口实,若是再将商贩的利益与大总管府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不是及时减弱的话,必将在读书人之间引更大的非议,甚至导致其他地区的士绅,更快地倒向蒙元官府,而不是对淮安军赢粮而影从。
但是,户局主事于常林只用短短几句话,就将反对者们问得面红耳赤,“主公,微臣也以为,刘大人所言听起來很有道理,然微臣却不知道,从主公起兵至今,天下士绅几曾支持过主公,微臣更不知道,天下读书人,有几个曾经替我淮扬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趁着刘伯温等人被气得接不上话的时候,于常林向前迈了一大步,声音陡然转高,“倒是在座诸位身上之衣,碗里之食,还有前线将士手中之兵器铠甲,皆出于工商,我淮扬既然以工商立国,不为工商张目,却想着去求肯什么读书人和天下士绅的支持,岂不是舍本逐末,到头來,天下士绅未必肯为我淮扬所用,我淮扬的根基却因此而毁,那才是真正将大伙往绝路上领。”
“的确如此,于大人说得对,我等不需要讨士绅的欢心,他们愿意跟着主公一起干就來,不愿意干就滚,沒有了几颗臭鸡蛋,不信大伙就吃不了饭了。”黄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來,红着脸咆哮。
“天下读书人,天下读书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几个敢冒着掉脑袋危险与我等共同进退。”第一军团副都指挥使,兵局主事刘子云也读过几天书,言辞比他稍微温和些,但里边包含的火药味道也浓烈到了极点,“倒是几位大人素來看不起的贩夫走卒,百工力棒,始终与我淮扬生死与共。”
“除了章、冯几位大人,微臣也沒看到多少读书人主动來投奔主公,倒是全天下的商贩,差不多能赶到淮扬的,都來过了,并且很多商号即便开在大都,也跟我淮扬暗中往來不断。”内务处主事张松是个顺风倒,见刘子云等人势大,立刻选择站队。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七军团都指挥使王克柔出身于盐枭,对利益之争看得很透,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司马迁的“弟子”,也紧跟着站起來,引经据典,“读书人科举得官,求得是展胸中之志,留万世之名,其实也是一份读书的红利而,只不过说起來好听些罢了,主公今后得了天下,再开科举,就不信他们不來。”
“就是,连蒙元的科举他们都趋之若鹜,怎么可能拒绝主公,。”
“他们不來也罢,假以时日,我淮扬各级学堂卒业的后生,未必比那些书呆子差。”
“那些书呆子,满嘴春秋大义,还不是谁刀子硬就跟谁混,我就沒见到,有几个读书人肯不做蒙元的官儿,隐居山林的。”
“莫说天下士绅,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等手中的兵马,十有七八都是士绅为之提供,他们不主动与我淮扬为敌,已经算是识相了,怎么可能转而支持主公,。”
“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扬商号,有谁拒绝过淮扬商号的分红,有谁敢保证,失去了淮扬商号,我淮安军将士,还能衣食无忧,。”
其他文武们,也纷纷开口,与刘伯温等人针锋相对。
刘伯温等人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驳倒,很快就组织言辞,重新起反击,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下去,有一片晚來的乌云,翻滚着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团大团的水汽,在半空中來回飘荡。
苏明哲苦笑着摇摇头,命人点起了油灯,跳跃的光芒,转瞬间将议事堂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有一个从谏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总管府的每一项决策出台,因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决断,流程都变得十分冗长,像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月都生好几次,往往直到一方彻底哑口无言了,才能分出个最终结果來。
“主公
anetbsp; ,自古以來,商人逐小利而忘大义”跳动的灯光下,刘基和章溢等人继续据理力争,但是他们说出來的每一句话,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驳斥声音彻底吞沒。
“谁说商人无义,古有玄皋犒师,宋末也有义商破家以筹军资,即便是李平章,当年也是贩卖芝麻出身,若无他振臂一呼,岂有我淮安军之现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处,不像某些人,满嘴忠义仁孝,却给蒙古人舔勾子,说什么夷狄入夏则夏。”(注1)
早已从工商中尝到甜头,并且每年从淮扬商号中有大笔红利可拿的大多数文武官员们,根本不觉得吴良谋等人所炮制盟约,有什么过分之处,相反,他们还巴不得其余所有诸侯,也能照着“荆州之盟”签订同样一份东西,让淮扬的商品,早日大行于天下。
“主公,如果照这样下去,今后我淮扬再对外宣战,就不是解民于倒悬,而是有人竟然胆敢不买淮扬商号的账。”刘伯温舌战群雄,最终却寡不敌众,气得将头转向朱重九,愤然说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扬兵戈足够锋利,什么理由不是理由。”于常林、黄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着回应。
“喀嚓。”外边响起一声惊雷,仲夏夜的暴雨匆匆而來。
一道道闪电划过夜空,好像某头刚刚断奶的猛兽,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露出獠牙。
注1:夷狄入华夏则华夏,是元代大儒许某的明,意在为蒙元统治者寻求政权的合理性,后人不学无术,往往将其赖到孔夫子头上,不知道孔夫子泉下得知,会不会气得跳起來找他算账。
注2:将本章标題,改为獠牙,更为妥当,特此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