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死别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后颤颤巍巍从枕下摸出一个玉佩,递给刘世锦:“此玉佩本为一对,是哀家入宫之时母亲给哀家的,这枚刻有龙呈二字,另一枚是凤祥二字。哀家本想将这对玉佩分给两个女儿,当时青阳太小,哀家还未及给她,玉阳出走后,这到成了哀家唯一的念想。”
刘世锦忙伸出手双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只见这玉佩通体洁白,色若羊脂,着手温润细腻,镂空雕刻一龙一凤环绕,中间果有龙呈二字,雕工精细,确非凡品。太后闭上眼睛,泪珠又从眼角浸出:“我此生怕是再也见不到玉阳了,日后若有人持有另一玉佩,只怕便是玉阳的家人。哀家要你答应,以后对手持玉佩之人,务必格外开恩,弥补哀家当年之失。”
刘世锦点道称是,将玉佩小心收好。太后这才放下心来,挥手让众人跪安。
郑誉亮夫妇与木槿恭送刘世锦离开,方得闲叙话。
木槿向两人行参拜之礼。郑夫人一把搂在怀里直呼:“苦命的孩子!”相拥而泣,郑誉亮也在一旁红了眼睛。
过了半晌,两人方渐渐收住悲声,木槿擦着泪水,向郑誉亮道:“舅舅,你可知我母亲现在怎样?她过得好吗?”
郑誉亮心中既难过又不忍,却知终不能瞒她:“唉!你迟早也会知道的,我今儿就全告诉你吧!
皇上登基四年后,派我出使狄国,那时妹妹嫁到狄国已有七年,我顺便前去探望她。那时她已身为狄国皇后,在御花园设宴为我接风,我见她比以前更加丰腴妩媚了,身边跟着个三岁大小的女孩,生得粉雕玉琢,一双眸子甚是灵动,妹妹说这是她跟萧恒的女儿,狄国的永宁公主。妹妹让她喊我舅父,那小女孩一点不怕生,缠着我问这问那,直到妹妹让嬷嬷带她下去。
妹妹告诉我,萧恒对她很好,自她嫁到狄国后,萧恒对她始终柔和温润,爱护有加,从未有过一丝勉强。即便新婚之夜,也不愿违背妹妹意愿,自己割破手臂染了白绢,蒙混过关。她封太子妃一年多来,两人白天在人前是恩爱夫妻,晚上却是她睡床上,萧恒睡塌上。
其时狄国国君已身患恶疾,国事均由萧恒处理。但不管他多忙,总是尽量抽空陪妹妹,或月下弹琴、或焚香对弈,妹妹终被他深情感动,心甘情愿委身于他,为他生了公主。我见妹妹说起夫君、女儿眼底眉梢具是柔情,只道她终是将郭梓文忘了。
萧恒得知我们在御花园中,只怕更深夜凉妹妹受寒,亲自送来暖裘为妹妹披上,又陪我饮了几盅,方携了妹妹回寝宫。我见他们这般如花美眷,也着实为妹妹高兴。
过了几日,我要回大苍,妹妹来到行辕我送行。她摒退侍从,问我郭梓文和福儿的情况。我只知道太后当年将郭梓文从牢中放出,并将福儿交给了他,事后便无他父女消息。我如实告之,妹妹听后神情郁郁,什么也没说。”
郑誉亮长叹一声,神色愈加悲凉:“三年前妹妹回平昌省亲,这是妹妹出嫁后第一次回来,也是最后一次回来!回来时极是风光,原定在平昌呆十日,谁知五日后却匆匆回狄,走时竟然未向我这个哥哥辞行。回去后不久便传来狄国皇后重病的消息,过了约莫三个月,狄国发国丧,言皇后殡天,军民素服三日,停嫁娶一月。
我当又惊又痛,私下与太后说起些事,太后连声叹息,只说当年没处理好郭梓文之事,伤了妹妹的心,却不愿再多说。如今想来,必是妹妹回来得知你和你爹失踪,伤心过度才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那萧恒因妹妹回平昌省亲后便一病不起,抛下他和小公主去了,心中怨气无处发泄,去年派狄国贤王萧成浩出兵来犯。”
这十几年来,木槿对自己的身世作过多番设想,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是颐和公主与状元郎的私生女,更未曾想到双亲遭受了这许多磨难,却抗不过命,终是无法在一起。如今更是一个香消玉损、天人永隔,一个杳无音信、生死难测,心中悲痛无可消除,直哭得迷迷糊糊。
郑誉亮见她精神不济,神思恍惚,知道她猛然听到了这许多惊心动魄之事,只怕早是心乱如麻,此时多说无益,到不如让她独自静静。当下嘱咐李仁怀好好照顾,待以后请了太后恩旨,再接她回去。
郑誉亮夫妇走后,李仁怀给木槿服了一颗宁神丸,守着她入睡。见她梦中也偶有哽咽,心中越发疼惜。
李仁怀回到太后寝宫,坐在案前凝神细想,想着太后身体已是油尽灯枯之势,吃药将养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需得拟个温补提气之方,尽力减轻其痛苦,拖延些时日;木槿从小便身体潺弱,进京以来身心均受到极大伤害,今日这般情绪激荡,对她身子极为不利,唯有先行吃药调理,待完结此间之事,再寻个清静之处休养为宜。
斟酌再三,磨墨提笔,写了两副药方。
刚搁下笔拿起方子细看,却听得一声轻咳,一人从门外缓步走进:“李大夫真是尽心啊!”他逆光行来,光影将他映照得甚是高大伟岸,却看不清面貌。
李仁怀头也不抬,只看着手上药方,淡淡道:“晋王是来探视太后么,她老人家还睡着。”
刘晟检低笑一声道:“李大夫怎么认识本王?我两似乎素未谋面。”
“错了,那日草民在安仁宫门外与王爷相遇,草民听到二位王爷交谈,便识得晋王声音。”
刘晟检做出一个恍然的神色,点头道:“原来如此,李大夫好本事啊。”
李仁怀拿起笔继续埋头写字,也不看刘晟检,缓缓说道:“太后刚入睡不久,宜静养,王爷探视时间不要太长。”
刘晟检双目微眯,饶有兴趣的看了李仁怀一会,靠近他低声道:“本王此来,是找李大夫的,请李大夫借一步说话。”
李仁怀抬眼与他对视一会,见他眼睛犹如深潭,暗藏了太多东西。默默收回目光,沉声道:“草民只会治病,从面色步履来看,晋王身体康健,实无需草民之处。”
刘晟检轻笑,声音带着冷冷的邪痞之气:“李大夫到是很会推托,不过此事关乎李大夫和木槿姑娘的终身大事,想必李大夫不会不顾。今日本王在晋王府中恭候大驾!”言罢,转身向内寝走去。李仁怀看着他的背影,只觉他像一个强力的磁石,竟让人有无法抗拒之势。
入夜,刘晟检端坐书案之前,就着烛光看书。他特地命人大开门窗,只留了贴身丫头清铃侍候,其他人等若无召唤不得来扰。过了一会儿,隐隐听到墙外传来“当当”的之声,原来已到二更。他抬眼看向门外,只见夜色深沉,无星无月,一片漆黑。他也不着急,叫清铃新续了茶,剪了灯心继续看书。
又过了一盏茶光景,他抬眼看了一下窗外晃动的树影,扬声道:“清铃,把前两日皇上赏的新茶泡来,客人到了!”
清铃应了一声,声音清脆如铃,少顷便捧了一壶茶并两支茶盏进来,放到临窗的几上。
刘晟检对着窗外哈哈一笑,朗声道:“既然来了,何必还在门外喝风,进来陪本王一品新茶如何?”
只见李仁怀施施然从墨夜中走了进来,径直走到几边坐了,提起茶壶将茶水注入茶盏,端起来放在鼻下轻嗅,随即浅啜一口,神情甚是悠然:“好茶!晋王好耳力!”说完抬眼看着刘晟检。
刘晟检对他的无礼也不见怪,走过去隔几坐下,也如李仁怀一般将茶倒入茶盏,端起来放在鼻下闭目轻嗅,轻啜一口。
清铃见状,抿嘴轻笑,乖巧的走了出去,轻轻掩上房门。
李仁怀放下茶盏,冷冷道:“王爷今日胁迫草民前来,不会只为了让草民品尝今年的御贡新茶吧?”
刘晟检哈哈一笑,细长的眸子在烛火照映下闪烁着睿智:“李大夫一心只求小家安稳,本王如不说那番话,如何请得来大夫?何况本王说所,绝非要胁,李大夫也是聪明人,想必深知本王所言非虚,才会深夜前来。”
\xW首发
李仁怀听得他说自己一心只求小家安稳,正说中自己本意,不由暗赞他识人之能。抬眸看他,正对上他狭长的双眼,只觉眼神犀利,似能看透人心,不由暗自警觉:“王爷令草民来,草民岂敢不来?不知王爷相约是为何事,还请明言。”
刘晟检收回目光,垂下眼睑,把玩着手中的青瓷茶盏:“李大夫一心想要远离庙堂,过闲云野鹤的消遥日子,这人各有志,原本无可厚非。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木姑娘人美如玉,李大夫恐不能轻易如愿。”
太后颤颤巍巍从枕下摸出一个玉佩,递给刘世锦:“此玉佩本为一对,是哀家入宫之时母亲给哀家的,这枚刻有龙呈二字,另一枚是凤祥二字。哀家本想将这对玉佩分给两个女儿,当时青阳太小,哀家还未及给她,玉阳出走后,这到成了哀家唯一的念想。”
刘世锦忙伸出手双接过玉佩,仔细端详,只见这玉佩通体洁白,色若羊脂,着手温润细腻,镂空雕刻一龙一凤环绕,中间果有龙呈二字,雕工精细,确非凡品。太后闭上眼睛,泪珠又从眼角浸出:“我此生怕是再也见不到玉阳了,日后若有人持有另一玉佩,只怕便是玉阳的家人。哀家要你答应,以后对手持玉佩之人,务必格外开恩,弥补哀家当年之失。”
刘世锦点道称是,将玉佩小心收好。太后这才放下心来,挥手让众人跪安。
郑誉亮夫妇与木槿恭送刘世锦离开,方得闲叙话。
木槿向两人行参拜之礼。郑夫人一把搂在怀里直呼:“苦命的孩子!”相拥而泣,郑誉亮也在一旁红了眼睛。
过了半晌,两人方渐渐收住悲声,木槿擦着泪水,向郑誉亮道:“舅舅,你可知我母亲现在怎样?她过得好吗?”
郑誉亮心中既难过又不忍,却知终不能瞒她:“唉!你迟早也会知道的,我今儿就全告诉你吧!
皇上登基四年后,派我出使狄国,那时妹妹嫁到狄国已有七年,我顺便前去探望她。那时她已身为狄国皇后,在御花园设宴为我接风,我见她比以前更加丰腴妩媚了,身边跟着个三岁大小的女孩,生得粉雕玉琢,一双眸子甚是灵动,妹妹说这是她跟萧恒的女儿,狄国的永宁公主。妹妹让她喊我舅父,那小女孩一点不怕生,缠着我问这问那,直到妹妹让嬷嬷带她下去。
妹妹告诉我,萧恒对她很好,自她嫁到狄国后,萧恒对她始终柔和温润,爱护有加,从未有过一丝勉强。即便新婚之夜,也不愿违背妹妹意愿,自己割破手臂染了白绢,蒙混过关。她封太子妃一年多来,两人白天在人前是恩爱夫妻,晚上却是她睡床上,萧恒睡塌上。
其时狄国国君已身患恶疾,国事均由萧恒处理。但不管他多忙,总是尽量抽空陪妹妹,或月下弹琴、或焚香对弈,妹妹终被他深情感动,心甘情愿委身于他,为他生了公主。我见妹妹说起夫君、女儿眼底眉梢具是柔情,只道她终是将郭梓文忘了。
萧恒得知我们在御花园中,只怕更深夜凉妹妹受寒,亲自送来暖裘为妹妹披上,又陪我饮了几盅,方携了妹妹回寝宫。我见他们这般如花美眷,也着实为妹妹高兴。
过了几日,我要回大苍,妹妹来到行辕我送行。她摒退侍从,问我郭梓文和福儿的情况。我只知道太后当年将郭梓文从牢中放出,并将福儿交给了他,事后便无他父女消息。我如实告之,妹妹听后神情郁郁,什么也没说。”
郑誉亮长叹一声,神色愈加悲凉:“三年前妹妹回平昌省亲,这是妹妹出嫁后第一次回来,也是最后一次回来!回来时极是风光,原定在平昌呆十日,谁知五日后却匆匆回狄,走时竟然未向我这个哥哥辞行。回去后不久便传来狄国皇后重病的消息,过了约莫三个月,狄国发国丧,言皇后殡天,军民素服三日,停嫁娶一月。
我当又惊又痛,私下与太后说起些事,太后连声叹息,只说当年没处理好郭梓文之事,伤了妹妹的心,却不愿再多说。如今想来,必是妹妹回来得知你和你爹失踪,伤心过度才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那萧恒因妹妹回平昌省亲后便一病不起,抛下他和小公主去了,心中怨气无处发泄,去年派狄国贤王萧成浩出兵来犯。”
这十几年来,木槿对自己的身世作过多番设想,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是颐和公主与状元郎的私生女,更未曾想到双亲遭受了这许多磨难,却抗不过命,终是无法在一起。如今更是一个香消玉损、天人永隔,一个杳无音信、生死难测,心中悲痛无可消除,直哭得迷迷糊糊。
郑誉亮见她精神不济,神思恍惚,知道她猛然听到了这许多惊心动魄之事,只怕早是心乱如麻,此时多说无益,到不如让她独自静静。当下嘱咐李仁怀好好照顾,待以后请了太后恩旨,再接她回去。
郑誉亮夫妇走后,李仁怀给木槿服了一颗宁神丸,守着她入睡。见她梦中也偶有哽咽,心中越发疼惜。
李仁怀回到太后寝宫,坐在案前凝神细想,想着太后身体已是油尽灯枯之势,吃药将养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需得拟个温补提气之方,尽力减轻其痛苦,拖延些时日;木槿从小便身体潺弱,进京以来身心均受到极大伤害,今日这般情绪激荡,对她身子极为不利,唯有先行吃药调理,待完结此间之事,再寻个清静之处休养为宜。
斟酌再三,磨墨提笔,写了两副药方。
刚搁下笔拿起方子细看,却听得一声轻咳,一人从门外缓步走进:“李大夫真是尽心啊!”他逆光行来,光影将他映照得甚是高大伟岸,却看不清面貌。
李仁怀头也不抬,只看着手上药方,淡淡道:“晋王是来探视太后么,她老人家还睡着。”
刘晟检低笑一声道:“李大夫怎么认识本王?我两似乎素未谋面。”
“错了,那日草民在安仁宫门外与王爷相遇,草民听到二位王爷交谈,便识得晋王声音。”
刘晟检做出一个恍然的神色,点头道:“原来如此,李大夫好本事啊。”
李仁怀拿起笔继续埋头写字,也不看刘晟检,缓缓说道:“太后刚入睡不久,宜静养,王爷探视时间不要太长。”
刘晟检双目微眯,饶有兴趣的看了李仁怀一会,靠近他低声道:“本王此来,是找李大夫的,请李大夫借一步说话。”
李仁怀抬眼与他对视一会,见他眼睛犹如深潭,暗藏了太多东西。默默收回目光,沉声道:“草民只会治病,从面色步履来看,晋王身体康健,实无需草民之处。”
刘晟检轻笑,声音带着冷冷的邪痞之气:“李大夫到是很会推托,不过此事关乎李大夫和木槿姑娘的终身大事,想必李大夫不会不顾。今日本王在晋王府中恭候大驾!”言罢,转身向内寝走去。李仁怀看着他的背影,只觉他像一个强力的磁石,竟让人有无法抗拒之势。
入夜,刘晟检端坐书案之前,就着烛光看书。他特地命人大开门窗,只留了贴身丫头清铃侍候,其他人等若无召唤不得来扰。过了一会儿,隐隐听到墙外传来“当当”的之声,原来已到二更。他抬眼看向门外,只见夜色深沉,无星无月,一片漆黑。他也不着急,叫清铃新续了茶,剪了灯心继续看书。
又过了一盏茶光景,他抬眼看了一下窗外晃动的树影,扬声道:“清铃,把前两日皇上赏的新茶泡来,客人到了!”
清铃应了一声,声音清脆如铃,少顷便捧了一壶茶并两支茶盏进来,放到临窗的几上。
刘晟检对着窗外哈哈一笑,朗声道:“既然来了,何必还在门外喝风,进来陪本王一品新茶如何?”
只见李仁怀施施然从墨夜中走了进来,径直走到几边坐了,提起茶壶将茶水注入茶盏,端起来放在鼻下轻嗅,随即浅啜一口,神情甚是悠然:“好茶!晋王好耳力!”说完抬眼看着刘晟检。
刘晟检对他的无礼也不见怪,走过去隔几坐下,也如李仁怀一般将茶倒入茶盏,端起来放在鼻下闭目轻嗅,轻啜一口。
清铃见状,抿嘴轻笑,乖巧的走了出去,轻轻掩上房门。
李仁怀放下茶盏,冷冷道:“王爷今日胁迫草民前来,不会只为了让草民品尝今年的御贡新茶吧?”
刘晟检哈哈一笑,细长的眸子在烛火照映下闪烁着睿智:“李大夫一心只求小家安稳,本王如不说那番话,如何请得来大夫?何况本王说所,绝非要胁,李大夫也是聪明人,想必深知本王所言非虚,才会深夜前来。”
\xW首发
李仁怀听得他说自己一心只求小家安稳,正说中自己本意,不由暗赞他识人之能。抬眸看他,正对上他狭长的双眼,只觉眼神犀利,似能看透人心,不由暗自警觉:“王爷令草民来,草民岂敢不来?不知王爷相约是为何事,还请明言。”
刘晟检收回目光,垂下眼睑,把玩着手中的青瓷茶盏:“李大夫一心想要远离庙堂,过闲云野鹤的消遥日子,这人各有志,原本无可厚非。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木姑娘人美如玉,李大夫恐不能轻易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