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言之衷,如铭五内!知我之心,惟有卿卿!
易青并不是不想做一个率性而为的艺术家,想拍点儿什么就拍点儿什么的那种。
青春热血,豪气风发,针矾时弊,忧国忧民??如果没有孙老爷子,没有改革中国电影的志向,为华语电影与东方文化崛起于世界而奋斗的宏愿……如果没有这些,从电影学院学习四年而毕业后的易素定然会成为那样一个人。或许,许多年以后电影界会把他称为“愤青导演”吧!
但是命运之手把他推到了这样一个位置上,很多事情他决定不了,很多时候他身不由己。不用说他自己要做行业改革的领头祟,就算仅仅是在华星主席这个位置上,他也无法单凭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拍什么题材的电影。
中国电影在这几十年来走的弯路已经够多的了。
先是政治挂帅,电影作为政府喉舌、宣传工具。
然后是十几年的电影是否应当依附于文学、戏剧的争论??一直到今天许多中国观众还是这个观点,认为电影应该是、只能是讲故事的;电影只不过是镜头化了中短篇小说或者话剧,只要用镜头把故事讲出来罢了;好电影就意味着讲得故事感人,有内涵……
好不容易到了第五代,提出了电影首先应该是造型艺术,其次才是叙事艺术的说法??这是一个纠枉过正的时代,刻意的强调造型。淡化剧情,说白了是种向权威挑战地逆反心理。一群年轻的电影家妄图一口气清除所有的陈腐观念,迅速的解决问题。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显然是太乐观了。就算行业内地改革能办到,至少让普通观众认可还得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段。毕竟人类文明各个领域的所有进步??哪怕只是极微小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十几年后,今天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一批观众成长起来后,大家已经能够普遍接受电影是一种造型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产品,是一种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表演、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其内淋的存在。说简单点儿,电影是个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无论是第三、四代地把电影当作用镜头讲故事的观点;还是第五代张一谋那些人把电影当作用镜头画画造型艺术的观点,都是片面地??把两派观点结合起来。又讲故事又画画,边画画边讲故事,用画画来讲故事……这才是现代电影理论应该遵循的科学理念。
看似如此简单的道理。中国电影家们用了大半个世纪才转过这个弯来;而就凭中国这种薄弱的文艺基础教育体制,这种社会大环境,想让普通观众了解这些道理还不知道要再经历多少代人的辛勤努力。
这些道理,易青当然是知道地。前人走过的弯路,他是不能重复了。因为他是领头人。他是榜样。
象孙茹想拍的《爸爸再爱我一次这样地题材,他要是拍了,华星的导演和国内看着他一举一动的电影家们就会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了。
实际上,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创作类型的电影,都应该有一些,不见得非要所有电影都是现代电影理论指寻下的。
孙茹也知道这套道理,但是她就能用第三代第四代导演们那个时候地方法拍这个电影??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适用于自己的创意和题材,不管老的旧的还是新的。拿过来就可以用。
只不过易青在这个位置上,这方面身不由己罢了。
今天的易景,恐怕是续张一谋、程凯歌、冯晓刚等人之后,被国内观众骂得最多的一个导演了。《花木兰简直被骂做是汉奸电影,小意简直成了张子怡第二??谁让你从国外开始红的?人家可不管你有没有为中国人开通国际市场,有没有传播中国文化,反正你肯定是为了赚大钱、为了奥斯卡去讨好美国鬼子的;而且以某一部分人的眼光,他们永远能在一个导演的作品里找出“贬低侮辱中国人”的证据,并且证明该导演是用这些侮辱中国文化的东西去讨好美国大老爷??至于这些证据有多愚蠢荒唐,是否真能讨好到任何人,他们自然就不管了。
从古至今,要想在中国这地方掐死一个创新者、或者一个比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更优秀的人、或者一个天才、或者一个有独特见解的知识分子,或者仅仅是个跟大自数人有不同意见的普通人??要弄死他只要一番蠢血沸腾的煽动就足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人必非之。真理价值几何?是非对错又价值几何?
这些思想准备,易青在决定如花木兰发行路线的时候早就考虑到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在这个位置,你享受的名利比一般人多,就要作好招人不忿和被人骂的准备。
易青知道要实现自己和老师的理想,就要拍这些挨骂的电影。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做的比张一谋、程凯歌好一点,被骂得轻一点而已??虽然在中国,口碑越差必然票房越高,被骂得越狠的电影一定是最多人买票去看的电影.但是口碑这个照西易青还是很注重的。
可想而知,一个把人本主义当作自己主要艺术观念的年轻电影家,看着自己的人格隐私和自己的作品被人任意践踏侮辱时地内心感受。
如果没有孙老爷子的遗愿,没有华星上下无数人的理想和希冀寄托在他身上这个事实。可想而知的,易青必然会成为一个专职拍〈爸爸再爱我一次这样题材地导演。他天性里其实是这种秉性的人,他拍这种东西会比孙茹更得心应手,事实上。无论是在《花木兰还是在他后来的许多大型商业电影中,他总是努力的挤出一点空间来寄托一点“现实意义”;而他的作品更是不遗余力的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当然,有没有人理解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孙老爷子当初在给他的最后一封绝笔信中,所提到的那些所谓的“牺牲、痛苦、不被理解的折磨”,今天地易青多少体会到一点了。
当年老爷子就是不忍心爱徒走上这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孤独奋斗之路,才在几经天人交战之后,决定把遗产做成基金的形式,让易青天空海阔去自由翱翔,拍想拍地电影。过想过的人生。
可惜老人没想到,易青是个责任感和报恩之心如此强烈的人;当然,也许睿智狡猾的老人根本就想到了。这也许是他老人家用的激将之计,把易青牢牢绑死在中国电影地战车上的一种计策罢了……
谁知道呢?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命即使如划过夜幕地星辰,他的心智机巧却必然象谜一样长久的存在于后人的猜测想象之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易青现在特别能体会当代一些电影家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今天走的路恰恰是延续他们走过的路。
象张一谋、冯晓刚这类导演,他们不可能是象易青这样遭遇的人。更难想象他们努力地拍那些让他们赚了大钱的商业片是为伟大的中国电影复兴事业。
红尘滚滚,大多数人辗转其中其实只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名利纷扰了一生。
之前的那些中国导演前辈或许也有跟易素一样理想的人。但是他们主要还是为了个人名利而奋斗。
不过,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他们自己只有把自己的名利前途绑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战车上,顺应历史潮流而动,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那些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只看到“满城都是大咪咪”的人不可能理解,这些被他们污为祸国殃民欺骗百姓的大型商业电影对于中国电影这个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千千万万跟这个行业沾上边的老百姓有多么了不起的意义。
拿《满城尽带黄金甲举例,光是这个电影需要的一个普通造型道具——菊花,张一谋就花费了上千万的钱来购买,一时之间。各地花农种植菊花成风。张一谋剧组派去买花的剧务,把大把大把的钞票交到笑得合不拢嘴的农民手里——这个用经济语言来概述,就叫产业辐射产生就业机会。
一个菊花就是如此,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电影业成为一个稳固的产业,那么在它辐射范围之内形成的庞大的产业雪球,将会裹胁多少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多少效益、制造多少就业机会……对于易素而言,他首要的任务——也许光是这个任务就足够他做一辈子都做不完了——就是在他所处的这个位置上尽力的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
要想中国电影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最初级的条件当然是资本积累;其次是形成产业结构;但是最难最复杂的就是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
说白了,就是要让中国电影变成一个能够裹胁了无数资金、资本的大蛋糕,一个能产生无数长期、稳定、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让各行各业的人能够安心参与其中的新兴产业。
当年香港电影全盛的时候,电影业是香港经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国外,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电影业一直在美国经济中排名五、六,是美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人每年在电影这一项上,从全世界各个国家获得的外汇财富,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型发展中国家全年的国民产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又有世界上最大的观众基数群、公认的世界最大的潜力市场,如果中国电影业能够被建设起来,对整个国家国民经济产生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这还只是经济产业化方面,至于文化方面的意义,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这些属于艺术样式本身地意义。就更不用说了。
要实现这个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易青之前的前辈张一谋他们走过地路,也就是大量的出品类似《英雄》、《无极》、《夜宴》、《花木兰》这样的巨资投拍的大型商业电影。
只有这种作品,才能做到第一积累资本,第二产业辐射吸引产业结构的形成。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的大型投资商业化活动的增多。这个行业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这种改变,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的成就,远比中国电影之前地几十年取得的成效还要显著的多。
大量地影视学校,公立的私立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民办地和国家部委申办的……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为影视行业地人力资源培养打下了基础;以全国上百个影视拍摄基地为圆点的产业辐射圈,解决了成千上万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这些拍摄基地的附近,经常是整村整村的男女老少在农闲时期来充当群众演员和场工赚钱;除此之外,与影视产业相关的各种制作加工产业、手工业、小型机械制造业、餐饮服务业、旅游业、教育产业……以及其他林林种种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的行业、亚行业实体。依附在中国电影这新兴的产业链条上获得地实惠更是不胜枚举。
所有这些,都是这寥寥几部商业电影为中国电影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历史的担子到了易青他们这一代电影人肩膀上。这条路还应该继续走下去。倘若孙茹是个男孩子的话,也许孙老爷子就毅然决然的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这个长孙身上,但是孙茹外表潇洒内在柔弱的性格和她的女儿身决定了她只能在自己的艺术和思想的天地里驰骋;那么这个担子最后就理所当然的落在了易素的身上。
历史与偶然,当着落在一个人的个人命运上时,有时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和无奈。
显而易见的。只有大型的商业制作,才能吸引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被裹胁进这个产业雪球中来,实现电影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投入的资金多。资金规模大,才会有大量的人为了利益涌入,形成伴生的新兴附属行业;行业稳定了,工种稳定了,工作效率和熟练度才会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了以后,电影业的各个工种齐备并且熟练了,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人才资源、物质资源进行大批量的中小规模的制作,进行单纯为了满足一部分观众的美喜好的传统电影的制作。
否则,中国电影业永远只能是原本那种草台班子的模式。一到有戏要唱了,临时再去叫人,组成一个剧组,组里谁也不认识谁,拍完戏分了钱吃了猪头肉立马各奔东西——这样的粗糙的产业模式,就好象大家都是兼职打零工,除了导演和明星演员外,大家都不是专业的电影工作者,如果这样,中国电影恐怕永远上不了台面,更别说走向世界了。
中国电影终究是要走向百花齐放、花团锦簇的大成之路的,各种类型、各种样满满足各种观众的审美需求的产品作品都应当要有——但那是以后,不是现在。
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没有学走就不能学飞。好莱坞现在就是大中小型各个阶段的投资、各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商业院线和艺术院线同样火爆,但是人家那是经过了多少年的资本积累和产业建设,建成了何等完备和发达的产业结构才能运作的如此流畅。
好莱坞也是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运营自己的商业全球计划,用多余的行业产出,也就是多赚的钱来进行多样化现实作品的投资,而不是本末倒置。
现实主义的多样化题材,确实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拢不住钱,更拢不住人。投入的资金少了,参与的人都不把这个当作固定的工作,产业规模起不来,那么要不了几年,这个行业积累下来的资源就会被这些产品消耗殆尽。
如果为了满足一时一地的短期的观众需求,而去大量的拍一些很讨巧的、容易获得口碑的作品,那中国电影业只能象上世纪中后期的台湾电影和九十年代后期的香港电影一样,一步步的走向产业萎缩、衰败……最后濒临消亡。
普通人的视野永远只关注自己的短期欲望,关注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得失,但是站在易青的这个位置上,他不能。
如果他也象大多数人那样思考问题,那受到损失、受到连累的恐怕还不只是华星集团这区区千名员工。
成大事者,要割舍自己的一些欲望,这就是孙老爷子的遗书里要告诫易素的最核心的内容。
所以易青每每看到一些自己想要拍的东西,甚或是他在学生时代就冀望已久的想拍的、想倾诉和表达的那些东西,都只好暂时搁置了。
但是他做不到的事情,孙茹却可以去做。以他们两个人的默契程度和亲密关系,易青看着她在艺术片和现实题材上的成功,从内心上来说也是一种补偿作用。
……
易素坐在孙茹家的沙发上。
从他的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见孙茹纤美的背部轮廓。她正坐在书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搜肠刮肚的写《爸爸再爱我一次的导演手本。
再过两三天,她就要出发回大陆考察,和文学组的编剧们去做资料搜集、采访一些网瘾少年、参观一些专门的戒除网瘾的学校。
五月的香港已经相当炎热,孙茹在家里穿了一条四角裤和清凉的吊带装,露出柔美浑圆的两个晶莹的肩头,嫩藕一样的两条玉臂。
和依依那种近仙般美、近妖般媚相比,孙茹异于一般美女的地方在于她那种出自大家的高贵气质,和保养到每一个毛孔的细腻晶莹之美。
记得当初刚刚毕业来香港时的第一个晚上,第一次和孙茹颠鸾倒凤的时候,她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种能使男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极度膨帐的呻吟和那两条修长有力的玉腿。
在易青见过的各式美女中,孙茹的腿是最特别也最颀长优美的,那种修长亭亭如玉的高挑而高贵的挺拔感觉,配上她最偏爱的红色皮草,尤其具有一见难忘的视觉震撼力。
想到孙茹的长腿扛在肩膀的那种姿态和感觉,易青突然觉得小腹热热的。
他悄悄的走到她的身后,笑着搂住她的腰,下巴凑在她俏巧可爱的耳轮边轻轻道:“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
孙茹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双手向后抱着易青的脖子,微笑着道:“好久不做这些事,手生了。大木头……你干嘛?讨厌!”
孙茹娇嗔着不依的扭着身子,原来易青的坏手已经顺着她滑腻的乳沟贴着半敞开的衣领伸了进去,里面那充满弹性的丰盈恰好是易青的虎掌一握,尖头的那红椒一点娇颤颤的直立了起来,顶着薄薄的丝质衣料显出一个诱人的凸点来……
孙茹轻哼一声,双手把易青搂的更紧,微微抬起头来,吐出丁香小舌在易青的唇上轻轻一舔……
易青刚忍不住要吻,却被这小妖精格格一笑避了开去,媚眼如丝的看着他嗔道:“好啊,大色狼导演,你要白昼宣淫啊?坏人!”
一言之衷,如铭五内!知我之心,惟有卿卿!
易青并不是不想做一个率性而为的艺术家,想拍点儿什么就拍点儿什么的那种。
青春热血,豪气风发,针矾时弊,忧国忧民??如果没有孙老爷子,没有改革中国电影的志向,为华语电影与东方文化崛起于世界而奋斗的宏愿……如果没有这些,从电影学院学习四年而毕业后的易素定然会成为那样一个人。或许,许多年以后电影界会把他称为“愤青导演”吧!
但是命运之手把他推到了这样一个位置上,很多事情他决定不了,很多时候他身不由己。不用说他自己要做行业改革的领头祟,就算仅仅是在华星主席这个位置上,他也无法单凭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拍什么题材的电影。
中国电影在这几十年来走的弯路已经够多的了。
先是政治挂帅,电影作为政府喉舌、宣传工具。
然后是十几年的电影是否应当依附于文学、戏剧的争论??一直到今天许多中国观众还是这个观点,认为电影应该是、只能是讲故事的;电影只不过是镜头化了中短篇小说或者话剧,只要用镜头把故事讲出来罢了;好电影就意味着讲得故事感人,有内涵……
好不容易到了第五代,提出了电影首先应该是造型艺术,其次才是叙事艺术的说法??这是一个纠枉过正的时代,刻意的强调造型。淡化剧情,说白了是种向权威挑战地逆反心理。一群年轻的电影家妄图一口气清除所有的陈腐观念,迅速的解决问题。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显然是太乐观了。就算行业内地改革能办到,至少让普通观众认可还得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段。毕竟人类文明各个领域的所有进步??哪怕只是极微小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十几年后,今天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一批观众成长起来后,大家已经能够普遍接受电影是一种造型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产品,是一种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表演、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其内淋的存在。说简单点儿,电影是个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无论是第三、四代地把电影当作用镜头讲故事的观点;还是第五代张一谋那些人把电影当作用镜头画画造型艺术的观点,都是片面地??把两派观点结合起来。又讲故事又画画,边画画边讲故事,用画画来讲故事……这才是现代电影理论应该遵循的科学理念。
看似如此简单的道理。中国电影家们用了大半个世纪才转过这个弯来;而就凭中国这种薄弱的文艺基础教育体制,这种社会大环境,想让普通观众了解这些道理还不知道要再经历多少代人的辛勤努力。
这些道理,易青当然是知道地。前人走过的弯路,他是不能重复了。因为他是领头人。他是榜样。
象孙茹想拍的《爸爸再爱我一次这样地题材,他要是拍了,华星的导演和国内看着他一举一动的电影家们就会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了。
实际上,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创作类型的电影,都应该有一些,不见得非要所有电影都是现代电影理论指寻下的。
孙茹也知道这套道理,但是她就能用第三代第四代导演们那个时候地方法拍这个电影??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适用于自己的创意和题材,不管老的旧的还是新的。拿过来就可以用。
只不过易青在这个位置上,这方面身不由己罢了。
今天的易景,恐怕是续张一谋、程凯歌、冯晓刚等人之后,被国内观众骂得最多的一个导演了。《花木兰简直被骂做是汉奸电影,小意简直成了张子怡第二??谁让你从国外开始红的?人家可不管你有没有为中国人开通国际市场,有没有传播中国文化,反正你肯定是为了赚大钱、为了奥斯卡去讨好美国鬼子的;而且以某一部分人的眼光,他们永远能在一个导演的作品里找出“贬低侮辱中国人”的证据,并且证明该导演是用这些侮辱中国文化的东西去讨好美国大老爷??至于这些证据有多愚蠢荒唐,是否真能讨好到任何人,他们自然就不管了。
从古至今,要想在中国这地方掐死一个创新者、或者一个比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更优秀的人、或者一个天才、或者一个有独特见解的知识分子,或者仅仅是个跟大自数人有不同意见的普通人??要弄死他只要一番蠢血沸腾的煽动就足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人必非之。真理价值几何?是非对错又价值几何?
这些思想准备,易青在决定如花木兰发行路线的时候早就考虑到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在这个位置,你享受的名利比一般人多,就要作好招人不忿和被人骂的准备。
易青知道要实现自己和老师的理想,就要拍这些挨骂的电影。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做的比张一谋、程凯歌好一点,被骂得轻一点而已??虽然在中国,口碑越差必然票房越高,被骂得越狠的电影一定是最多人买票去看的电影.但是口碑这个照西易青还是很注重的。
可想而知,一个把人本主义当作自己主要艺术观念的年轻电影家,看着自己的人格隐私和自己的作品被人任意践踏侮辱时地内心感受。
如果没有孙老爷子的遗愿,没有华星上下无数人的理想和希冀寄托在他身上这个事实。可想而知的,易青必然会成为一个专职拍〈爸爸再爱我一次这样题材地导演。他天性里其实是这种秉性的人,他拍这种东西会比孙茹更得心应手,事实上。无论是在《花木兰还是在他后来的许多大型商业电影中,他总是努力的挤出一点空间来寄托一点“现实意义”;而他的作品更是不遗余力的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当然,有没有人理解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孙老爷子当初在给他的最后一封绝笔信中,所提到的那些所谓的“牺牲、痛苦、不被理解的折磨”,今天地易青多少体会到一点了。
当年老爷子就是不忍心爱徒走上这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孤独奋斗之路,才在几经天人交战之后,决定把遗产做成基金的形式,让易青天空海阔去自由翱翔,拍想拍地电影。过想过的人生。
可惜老人没想到,易青是个责任感和报恩之心如此强烈的人;当然,也许睿智狡猾的老人根本就想到了。这也许是他老人家用的激将之计,把易青牢牢绑死在中国电影地战车上的一种计策罢了……
谁知道呢?这些伟大人物的生命即使如划过夜幕地星辰,他的心智机巧却必然象谜一样长久的存在于后人的猜测想象之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易青现在特别能体会当代一些电影家的人生际遇以及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今天走的路恰恰是延续他们走过的路。
象张一谋、冯晓刚这类导演,他们不可能是象易青这样遭遇的人。更难想象他们努力地拍那些让他们赚了大钱的商业片是为伟大的中国电影复兴事业。
红尘滚滚,大多数人辗转其中其实只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名利纷扰了一生。
之前的那些中国导演前辈或许也有跟易素一样理想的人。但是他们主要还是为了个人名利而奋斗。
不过,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他们自己只有把自己的名利前途绑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战车上,顺应历史潮流而动,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那些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只看到“满城都是大咪咪”的人不可能理解,这些被他们污为祸国殃民欺骗百姓的大型商业电影对于中国电影这个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千千万万跟这个行业沾上边的老百姓有多么了不起的意义。
拿《满城尽带黄金甲举例,光是这个电影需要的一个普通造型道具——菊花,张一谋就花费了上千万的钱来购买,一时之间。各地花农种植菊花成风。张一谋剧组派去买花的剧务,把大把大把的钞票交到笑得合不拢嘴的农民手里——这个用经济语言来概述,就叫产业辐射产生就业机会。
一个菊花就是如此,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电影业成为一个稳固的产业,那么在它辐射范围之内形成的庞大的产业雪球,将会裹胁多少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多少效益、制造多少就业机会……对于易素而言,他首要的任务——也许光是这个任务就足够他做一辈子都做不完了——就是在他所处的这个位置上尽力的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
要想中国电影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最初级的条件当然是资本积累;其次是形成产业结构;但是最难最复杂的就是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
说白了,就是要让中国电影变成一个能够裹胁了无数资金、资本的大蛋糕,一个能产生无数长期、稳定、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让各行各业的人能够安心参与其中的新兴产业。
当年香港电影全盛的时候,电影业是香港经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国外,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电影业一直在美国经济中排名五、六,是美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人每年在电影这一项上,从全世界各个国家获得的外汇财富,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型发展中国家全年的国民产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又有世界上最大的观众基数群、公认的世界最大的潜力市场,如果中国电影业能够被建设起来,对整个国家国民经济产生的好处是可想而知的。
这还只是经济产业化方面,至于文化方面的意义,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这些属于艺术样式本身地意义。就更不用说了。
要实现这个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易青之前的前辈张一谋他们走过地路,也就是大量的出品类似《英雄》、《无极》、《夜宴》、《花木兰》这样的巨资投拍的大型商业电影。
只有这种作品,才能做到第一积累资本,第二产业辐射吸引产业结构的形成。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的大型投资商业化活动的增多。这个行业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这种改变,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的成就,远比中国电影之前地几十年取得的成效还要显著的多。
大量地影视学校,公立的私立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民办地和国家部委申办的……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为影视行业地人力资源培养打下了基础;以全国上百个影视拍摄基地为圆点的产业辐射圈,解决了成千上万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这些拍摄基地的附近,经常是整村整村的男女老少在农闲时期来充当群众演员和场工赚钱;除此之外,与影视产业相关的各种制作加工产业、手工业、小型机械制造业、餐饮服务业、旅游业、教育产业……以及其他林林种种数不胜数的大大小小的行业、亚行业实体。依附在中国电影这新兴的产业链条上获得地实惠更是不胜枚举。
所有这些,都是这寥寥几部商业电影为中国电影业带来的巨大改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历史的担子到了易青他们这一代电影人肩膀上。这条路还应该继续走下去。倘若孙茹是个男孩子的话,也许孙老爷子就毅然决然的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这个长孙身上,但是孙茹外表潇洒内在柔弱的性格和她的女儿身决定了她只能在自己的艺术和思想的天地里驰骋;那么这个担子最后就理所当然的落在了易素的身上。
历史与偶然,当着落在一个人的个人命运上时,有时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和无奈。
显而易见的。只有大型的商业制作,才能吸引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被裹胁进这个产业雪球中来,实现电影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投入的资金多。资金规模大,才会有大量的人为了利益涌入,形成伴生的新兴附属行业;行业稳定了,工种稳定了,工作效率和熟练度才会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了以后,电影业的各个工种齐备并且熟练了,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人才资源、物质资源进行大批量的中小规模的制作,进行单纯为了满足一部分观众的美喜好的传统电影的制作。
否则,中国电影业永远只能是原本那种草台班子的模式。一到有戏要唱了,临时再去叫人,组成一个剧组,组里谁也不认识谁,拍完戏分了钱吃了猪头肉立马各奔东西——这样的粗糙的产业模式,就好象大家都是兼职打零工,除了导演和明星演员外,大家都不是专业的电影工作者,如果这样,中国电影恐怕永远上不了台面,更别说走向世界了。
中国电影终究是要走向百花齐放、花团锦簇的大成之路的,各种类型、各种样满满足各种观众的审美需求的产品作品都应当要有——但那是以后,不是现在。
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没有学走就不能学飞。好莱坞现在就是大中小型各个阶段的投资、各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商业院线和艺术院线同样火爆,但是人家那是经过了多少年的资本积累和产业建设,建成了何等完备和发达的产业结构才能运作的如此流畅。
好莱坞也是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运营自己的商业全球计划,用多余的行业产出,也就是多赚的钱来进行多样化现实作品的投资,而不是本末倒置。
现实主义的多样化题材,确实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拢不住钱,更拢不住人。投入的资金少了,参与的人都不把这个当作固定的工作,产业规模起不来,那么要不了几年,这个行业积累下来的资源就会被这些产品消耗殆尽。
如果为了满足一时一地的短期的观众需求,而去大量的拍一些很讨巧的、容易获得口碑的作品,那中国电影业只能象上世纪中后期的台湾电影和九十年代后期的香港电影一样,一步步的走向产业萎缩、衰败……最后濒临消亡。
普通人的视野永远只关注自己的短期欲望,关注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得失,但是站在易青的这个位置上,他不能。
如果他也象大多数人那样思考问题,那受到损失、受到连累的恐怕还不只是华星集团这区区千名员工。
成大事者,要割舍自己的一些欲望,这就是孙老爷子的遗书里要告诫易素的最核心的内容。
所以易青每每看到一些自己想要拍的东西,甚或是他在学生时代就冀望已久的想拍的、想倾诉和表达的那些东西,都只好暂时搁置了。
但是他做不到的事情,孙茹却可以去做。以他们两个人的默契程度和亲密关系,易青看着她在艺术片和现实题材上的成功,从内心上来说也是一种补偿作用。
……
易素坐在孙茹家的沙发上。
从他的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见孙茹纤美的背部轮廓。她正坐在书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搜肠刮肚的写《爸爸再爱我一次的导演手本。
再过两三天,她就要出发回大陆考察,和文学组的编剧们去做资料搜集、采访一些网瘾少年、参观一些专门的戒除网瘾的学校。
五月的香港已经相当炎热,孙茹在家里穿了一条四角裤和清凉的吊带装,露出柔美浑圆的两个晶莹的肩头,嫩藕一样的两条玉臂。
和依依那种近仙般美、近妖般媚相比,孙茹异于一般美女的地方在于她那种出自大家的高贵气质,和保养到每一个毛孔的细腻晶莹之美。
记得当初刚刚毕业来香港时的第一个晚上,第一次和孙茹颠鸾倒凤的时候,她最令人难忘的就是那种能使男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极度膨帐的呻吟和那两条修长有力的玉腿。
在易青见过的各式美女中,孙茹的腿是最特别也最颀长优美的,那种修长亭亭如玉的高挑而高贵的挺拔感觉,配上她最偏爱的红色皮草,尤其具有一见难忘的视觉震撼力。
想到孙茹的长腿扛在肩膀的那种姿态和感觉,易青突然觉得小腹热热的。
他悄悄的走到她的身后,笑着搂住她的腰,下巴凑在她俏巧可爱的耳轮边轻轻道:“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
孙茹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双手向后抱着易青的脖子,微笑着道:“好久不做这些事,手生了。大木头……你干嘛?讨厌!”
孙茹娇嗔着不依的扭着身子,原来易青的坏手已经顺着她滑腻的乳沟贴着半敞开的衣领伸了进去,里面那充满弹性的丰盈恰好是易青的虎掌一握,尖头的那红椒一点娇颤颤的直立了起来,顶着薄薄的丝质衣料显出一个诱人的凸点来……
孙茹轻哼一声,双手把易青搂的更紧,微微抬起头来,吐出丁香小舌在易青的唇上轻轻一舔……
易青刚忍不住要吻,却被这小妖精格格一笑避了开去,媚眼如丝的看着他嗔道:“好啊,大色狼导演,你要白昼宣淫啊?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