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我给大师换碗蜜浆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若排除一切不可能因素,非要找一处龙兴之地,那我便选择并州!”何咸这次语气不再犹豫,反而坚定如铁,一语定乾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便如同落叶浮萍,四处漂泊,难以成事。
早期的刘备,就吃这样的亏。刀光血影之年,他在战场上频繁摇动一面上书“平原刘玄德”的旗帜,颠簸了十多年,却没有搞出一点名堂。反倒得诸葛亮相助,有了三分天下之计后,才厚积薄发,成就一番帝业。
姚广孝眼中炯炯的神光转动了一轮,不置可否,反而追问道:“汉室十三州,公子为何偏偏选择并州?”
“此事顺应天道,非一成不变。秦踞肴函之固、奋六世余烈终成霸业;汉高祖刘邦以汉中之地为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扫宇内;光武帝刘秀以大河之北雄壮兵锐,争霸天下;乃至南宋失了燕云十六州,亦可偏安百余年……各时代龙兴之地不同,唯有相时相势而动,方为正途。”
何咸让思绪在历史长河中徜徉一番,才回到当下的汉末三国时代,解释道:“看当今天下,大河以北,地域广阔,山海夹峙,然幽州公孙瓒势力先成,拥数万步骑,窥伺冀州,不可小觑。”
“冀州实乃上上之地,然州牧韩文节捷足先登,袁本初又奔于渤海,兼声名著于天下,非是久居人下之辈,故而冀州不久当属袁本初。数年之内,河北为公孙瓒与袁本初争雄之地,短时间内不可贪图觊觎。”
“大河以南,兖、豫、青、徐,黄巾盘旋,诸侯遍地,争斗难休。局势瞬息万变,如暴雨终日,非是明智之人立业之地。”
“淮泗之间,袁氏根基所在也,袁公路为袁氏嫡子,号召名士豪杰襄助,短期内便可成一时之雄,亦难以图之。”
“江东之地,有大江为屏,易守难攻,可谓立业之地。然则豪民遍地,山越纵横,地势繁复,骑兵难行,要定其地,非十年不成。且有荆州制其地,守则易,出则难,要跨江入淮,横扫中原,遥遥难期。若要谋长远,图天下,此非上佳之地。”
“西南益州之地,自成天府之国。然则远离中原,道路艰难,又有刘焉盘踞成势,一时难以图之,亦非上佳之地。”
“至于凉州乃苦寒边塞之地,地广人稀,异族纵横,难为王霸之地。观后汉初隗嚣,便知结果,此地艰难多于益助,不足谋也。”
何咸蘸着水碗中的热水,在案几上将大汉十三州一一圈点画下。待语音停顿之后,水迹缓缓模糊,只剩下两处他尚未说到之地:“放眼天下,最合适穿越人士立业之地,便是关中与并州。”
“不过,半年之后,董卓便会西迁京都,占据关中之地。董卓纵然无谋,自招祸乱,然凉州铁骑锋锐不可挡。唯有董卓死后,才可徐徐图之。如此算来,当今天下,只有并州之地可为龙兴之地。”
“并州啊……”姚广孝眼皮眨了眨,想喝口水,但发现碗中已经没水了:“并州初为唐尧的封国。虞舜因为冀青二州太广,遂将冀东恒山之地分出来,叫做并州。春秋时候,并州为晋国之地,等到了战国,并州又为赵国。”
“后始皇一统天下,设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并州属蒙恬所辖,以御匈奴。至汉朝,武帝置十三个州,并州下又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最后东汉时期,则少了代郡,剩下九郡。”
姚广孝将并州的前世今生说了一遍,随后便如一位点评家般,解析起并州的优势:“并州西有大河为屏,东有太行为阻,北乃大漠、阴山,南有首阳、底柱、析城、王屋等山,附近河流交错,更南还有孟津、潼关及汾水、漳水。此地山河环绕,易守难攻,确为一处上佳之地。”
“况且并州畜牧发达,可产良马;河道纵横,渔业可兴;山地延绵,林木广袤;更善晋阳一地还有煤、铁,唐代杜甫便曾有首诗说‘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可见晋阳冶炼业之盛。”
说完优势,陶醉其中的姚广孝才睁开了眼,有些玩味地看着何咸,继续说起劣势来:“然相较于中原之地,并州并未沃野千里之地,田亩不多,不知公子如何应对?”
何咸皱眉想了想,才勉强想到了一个解决之道:“并州我记得有一处是河北平原吧?那里耕种面积应该不少。更何况,并州民尚耕战,非用太多田亩,若遏制豪强,编户齐民,其耕种面积应该还是可以保障的。”
“善。”姚广孝又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道:“并州乃边塞之地,异族凶悍,来去如风,公子如何御之?”
“这?”何咸一时语塞,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个问题,他根本没有解决方案。
历史上,战力这东西似乎和地域有着严格的区分,越往北的民族战力就越是彪悍,越往南,那里的民族战力就越衰弱。
这很可能和食物来源的难易程度有关,北方寒冷贫瘠,想要吃饱饭就需要人不断地和天争,和地斗,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战。人苦到一定程度,性命这东西就不重要了,所以战场上拼命,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如吃饭喝水般天经地义。
可中原和南方不同,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保证了食物的来源丰富,尤其南方哪怕吃野果子都饿不死人。所以他们就少了一份和天作战的韧劲,一旦血气之勇消失,就会一溃千里。
中国历史上政权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从北向南统一的,很少有南方政权可以统一北方的,即使有最后也难逃被北方政权消灭的命运。
在汉朝十三州中,并州算是北方苦寒之地,可对于更北方的民族来说,并州那里的百姓仍旧是绵软的汉民。尤其汉末三国时代,中原混战不休,异族趁机崛起的比比皆是。何咸能到想到的,便有匈奴、鲜卑、乌丸这三大民族。
在并州那种地方图谋发展,就要做好随时遭受异族频繁掳掠的心理准备。而如何咸这种一穷二白去那里起家的,基本上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命运。搞不好不用参与什么诸侯争霸,直接就被凶悍的异族给灭了。
由此,何咸下意识地向道衍和尚问道:“如大师所言,那何处才是龙兴之地?”
道衍微微一笑,开口道:“公子适才说过关中一地,贫僧便觉得不错。关中左有崤函之固,右连陇渭之富,沃野千里,山河四塞。向南可图巴蜀之饶,向西可通凉州,此乃千里天府之国也。西秦和高祖皆是以此为基,东向夺取天下,公子若以此为基业,则大有可为。”
“可半年后董卓便会西迁,届时关中之地便为董卓所有。那样一来,有个屁用?”何咸之所以认定并州,其实就是因为他知道并州在短期内一直都是无主之地。河北袁绍在数年之后,才会击败黑山贼,令他的外甥高干当并州牧。
“以并州之遥,公子如何抵达?纵然抵达,又如何抵御戎狄?”姚广孝手一摊,仿佛就是在故意气何咸。
“你!”何咸怒到极点,忽然抓起了水碗,看样子想在道衍和尚那光光的头上给他开个瓢儿。
可姚广孝却忽然一凛,如猛虎巡山,冷冷说道:“公子,贫僧不才,却也在庙中习过些许武艺,更随燕王上过战场……”
何咸一愣,陡然换上一副笑脸,讪讪说道:“大师误会了,这不没水了嘛,我去给大师倒些蜜浆来……”
“若排除一切不可能因素,非要找一处龙兴之地,那我便选择并州!”何咸这次语气不再犹豫,反而坚定如铁,一语定乾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便如同落叶浮萍,四处漂泊,难以成事。
早期的刘备,就吃这样的亏。刀光血影之年,他在战场上频繁摇动一面上书“平原刘玄德”的旗帜,颠簸了十多年,却没有搞出一点名堂。反倒得诸葛亮相助,有了三分天下之计后,才厚积薄发,成就一番帝业。
姚广孝眼中炯炯的神光转动了一轮,不置可否,反而追问道:“汉室十三州,公子为何偏偏选择并州?”
“此事顺应天道,非一成不变。秦踞肴函之固、奋六世余烈终成霸业;汉高祖刘邦以汉中之地为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扫宇内;光武帝刘秀以大河之北雄壮兵锐,争霸天下;乃至南宋失了燕云十六州,亦可偏安百余年……各时代龙兴之地不同,唯有相时相势而动,方为正途。”
何咸让思绪在历史长河中徜徉一番,才回到当下的汉末三国时代,解释道:“看当今天下,大河以北,地域广阔,山海夹峙,然幽州公孙瓒势力先成,拥数万步骑,窥伺冀州,不可小觑。”
“冀州实乃上上之地,然州牧韩文节捷足先登,袁本初又奔于渤海,兼声名著于天下,非是久居人下之辈,故而冀州不久当属袁本初。数年之内,河北为公孙瓒与袁本初争雄之地,短时间内不可贪图觊觎。”
“大河以南,兖、豫、青、徐,黄巾盘旋,诸侯遍地,争斗难休。局势瞬息万变,如暴雨终日,非是明智之人立业之地。”
“淮泗之间,袁氏根基所在也,袁公路为袁氏嫡子,号召名士豪杰襄助,短期内便可成一时之雄,亦难以图之。”
“江东之地,有大江为屏,易守难攻,可谓立业之地。然则豪民遍地,山越纵横,地势繁复,骑兵难行,要定其地,非十年不成。且有荆州制其地,守则易,出则难,要跨江入淮,横扫中原,遥遥难期。若要谋长远,图天下,此非上佳之地。”
“西南益州之地,自成天府之国。然则远离中原,道路艰难,又有刘焉盘踞成势,一时难以图之,亦非上佳之地。”
“至于凉州乃苦寒边塞之地,地广人稀,异族纵横,难为王霸之地。观后汉初隗嚣,便知结果,此地艰难多于益助,不足谋也。”
何咸蘸着水碗中的热水,在案几上将大汉十三州一一圈点画下。待语音停顿之后,水迹缓缓模糊,只剩下两处他尚未说到之地:“放眼天下,最合适穿越人士立业之地,便是关中与并州。”
“不过,半年之后,董卓便会西迁京都,占据关中之地。董卓纵然无谋,自招祸乱,然凉州铁骑锋锐不可挡。唯有董卓死后,才可徐徐图之。如此算来,当今天下,只有并州之地可为龙兴之地。”
“并州啊……”姚广孝眼皮眨了眨,想喝口水,但发现碗中已经没水了:“并州初为唐尧的封国。虞舜因为冀青二州太广,遂将冀东恒山之地分出来,叫做并州。春秋时候,并州为晋国之地,等到了战国,并州又为赵国。”
“后始皇一统天下,设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并州属蒙恬所辖,以御匈奴。至汉朝,武帝置十三个州,并州下又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最后东汉时期,则少了代郡,剩下九郡。”
姚广孝将并州的前世今生说了一遍,随后便如一位点评家般,解析起并州的优势:“并州西有大河为屏,东有太行为阻,北乃大漠、阴山,南有首阳、底柱、析城、王屋等山,附近河流交错,更南还有孟津、潼关及汾水、漳水。此地山河环绕,易守难攻,确为一处上佳之地。”
“况且并州畜牧发达,可产良马;河道纵横,渔业可兴;山地延绵,林木广袤;更善晋阳一地还有煤、铁,唐代杜甫便曾有首诗说‘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可见晋阳冶炼业之盛。”
说完优势,陶醉其中的姚广孝才睁开了眼,有些玩味地看着何咸,继续说起劣势来:“然相较于中原之地,并州并未沃野千里之地,田亩不多,不知公子如何应对?”
何咸皱眉想了想,才勉强想到了一个解决之道:“并州我记得有一处是河北平原吧?那里耕种面积应该不少。更何况,并州民尚耕战,非用太多田亩,若遏制豪强,编户齐民,其耕种面积应该还是可以保障的。”
“善。”姚广孝又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道:“并州乃边塞之地,异族凶悍,来去如风,公子如何御之?”
“这?”何咸一时语塞,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个问题,他根本没有解决方案。
历史上,战力这东西似乎和地域有着严格的区分,越往北的民族战力就越是彪悍,越往南,那里的民族战力就越衰弱。
这很可能和食物来源的难易程度有关,北方寒冷贫瘠,想要吃饱饭就需要人不断地和天争,和地斗,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战。人苦到一定程度,性命这东西就不重要了,所以战场上拼命,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如吃饭喝水般天经地义。
可中原和南方不同,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保证了食物的来源丰富,尤其南方哪怕吃野果子都饿不死人。所以他们就少了一份和天作战的韧劲,一旦血气之勇消失,就会一溃千里。
中国历史上政权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从北向南统一的,很少有南方政权可以统一北方的,即使有最后也难逃被北方政权消灭的命运。
在汉朝十三州中,并州算是北方苦寒之地,可对于更北方的民族来说,并州那里的百姓仍旧是绵软的汉民。尤其汉末三国时代,中原混战不休,异族趁机崛起的比比皆是。何咸能到想到的,便有匈奴、鲜卑、乌丸这三大民族。
在并州那种地方图谋发展,就要做好随时遭受异族频繁掳掠的心理准备。而如何咸这种一穷二白去那里起家的,基本上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命运。搞不好不用参与什么诸侯争霸,直接就被凶悍的异族给灭了。
由此,何咸下意识地向道衍和尚问道:“如大师所言,那何处才是龙兴之地?”
道衍微微一笑,开口道:“公子适才说过关中一地,贫僧便觉得不错。关中左有崤函之固,右连陇渭之富,沃野千里,山河四塞。向南可图巴蜀之饶,向西可通凉州,此乃千里天府之国也。西秦和高祖皆是以此为基,东向夺取天下,公子若以此为基业,则大有可为。”
“可半年后董卓便会西迁,届时关中之地便为董卓所有。那样一来,有个屁用?”何咸之所以认定并州,其实就是因为他知道并州在短期内一直都是无主之地。河北袁绍在数年之后,才会击败黑山贼,令他的外甥高干当并州牧。
“以并州之遥,公子如何抵达?纵然抵达,又如何抵御戎狄?”姚广孝手一摊,仿佛就是在故意气何咸。
“你!”何咸怒到极点,忽然抓起了水碗,看样子想在道衍和尚那光光的头上给他开个瓢儿。
可姚广孝却忽然一凛,如猛虎巡山,冷冷说道:“公子,贫僧不才,却也在庙中习过些许武艺,更随燕王上过战场……”
何咸一愣,陡然换上一副笑脸,讪讪说道:“大师误会了,这不没水了嘛,我去给大师倒些蜜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