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啸俯望众人,脸上表情愈发严肃。他抬起头,目光投向极遥远的地方。
“本王虽然草莽出身,读书不多,文章典故,圣人理论皆远不及尔等。但是,本王却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古明君贤臣治天下,莫不是以民为本。万民安则天下固,万民足则天下富。这安稳天下的根本,便在于人民有活路,有生计,不致于被生活与战乱逼迫为造反活命的流寇!”
李啸冷笑道:”本王还真不知道,这国家从什么时候起,不管百姓死活,反而一味只顾全所谓的士绅豪族的利益了。本王更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不是那天底下的万千普通百姓,反是这衣食无忧生活活富足的士绅,竟成了国家的根本了!”
李啸说到这里,下面已是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非但一众书生低首无言,就连那应天巡抚左懋第,亦是在一旁暗自点头,心下感叹不已。
李啸见众人俱是无言,遂冷笑一声,继续道:“现在,本王再与你们,详细说说本王的土地政策。你们知道,本王将这江南田土,划为基本田与富余田,并决定但凡地主豪绅人家,超过200亩以上的土地被划为富余田后,若无力负担税赋,则可由官府按市价略高的价格进行赎买。这项政策,实则亦是苦心积虑多时,又结合当前实际,方得出的施政方略。绝非是本王一时心血来潮,想当然所出的冲动措施。”
见众人听得仔细,李啸又接着说道:“各位其实都知道,现在江南之处,虽是土地丰腴,物产丰饶,但毕竟人多地少,又兼土地兼并,就连本地民众都难以靠耕作为生,更遑论外地流民了。但在这江南,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整个江南地区,堪为我中华最优良的耕地所在。本王了解过,满足一户自耕农的生活需要的田亩土地,哪怕再贫瘠,有两三亩也就足够了。那么,本王划定的200亩以上方为富余田,实在是已考虑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只会让极少部分的大地主与大豪绅感觉压力,其余的自耕农与中小地主,基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样一来,本王可以料定,这项政策推行下去,最大的反抗者,也只有这少部分大地主豪绅们了。只有这么一小部分人反对,本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整个江南时局,也绝不会如尔等说得这般危言耸听。“
”更何况,本王不是鞑子或流寇,只会强抢强夺,对于这些大地主大豪绅,本王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现实境况,采取田土赎买之策,进行价格优惠的田土并购,绝不会让他们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事情,可谓两全其美,那些大地主大豪绅们,又如何会再有什么不满呢?“
李啸说到这里,下面又是一片窃窃私语,一众书生,又在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
李啸看得出来,到了现在,这些书生的表情言语,已明显开始倾向于自已了。
“那唐王若从地主富绅中手上,通过这市价惠购的方式,得到这大片富余土地,接下来,却是作何用处呢?”许久没说话的黄宗羲,这时闷闷地回了一句。
仿佛早就猜到他会这般发问一般,李啸淡淡一笑道:“各位,你们真以为,本王从地主富绅手中购得这大片田土,乃是私心自谋么?非也。本王是打算,将这些收购上来的田土,按户分发给无地的百姓与外来的流民。并把这些田土,划分为上中下三类田土,除了上田依旧进行稻田作业外,其余中下田土,则全部改造成桑田与棉田。”
“哦,唐王为何要全部改成桑田与棉田?”一直没说话的应天巡抚左懋第来了兴趣,急急插问了一句。
李啸微笑道:“原因很简单,因为本王打算将整个江南,打造成中华乃至世界的织造中心。要让我中华之地的丝绸与棉布,行销至整个世界。要以数量与质量优势,打垮一众泰西国度的纺织业,要垄断全世界的布料市场。要让全世界,都只用上我中华所产的精美丝绸与华丽布料!”
听到李啸这般宏大的计划与安排,下面的一众书生,个个一脸吃惊。
没想到,这唐王李啸,竟有如此宏大野心。
只不过,这样宏大的计划,会有这么顺利得以实施么?
更何况,若是把整个江南一带的农田,大量改为桑田与棉田,那江南一带的粮食供应,只怕会更加困难了吧。
仿佛看出了众人的心思一般,李啸笑道:“各位,可是在担心江南的土地,大规模改为桑田与棉田后,出现粮食供应不足么?”
李啸这一问,一众书生齐刷刷地抬起头,一齐望向端坐椅上的李啸。
李啸环视众人一圈,继续道:“各位有此想法,确是人之常情。毕竟民生之重,吃饭为先。这世界上,确实没有比粮食更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本王想就的是,各位确是多虑了。因为,江南之土地如此宝贵,又是中国最大的工坊作业基地,这里土地,若全部用来种粮食,而不是种植桑田与棉田,实现原物料运输的最大化利用。实在太过可惜。”
“那么,本王有何办法来解决这粮食危机呢?很简单,因为本王有大量的海外土地,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粮食,确保粮食供应无忧。象现在的台湾,吕宋,菲律宾诸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庞大宽广的澳洲,其下的土地,已有极多地方被我国移民与当地土著,开发成了物产丰富的农田。这些土地,不但出产成千上万的水稻,另有产量极大的马铃薯与番薯产出,物产丰足之至。本王可以不夸张的说,现在海外的土地,其粮食产出与我整个中华大地相比,亦绝不在其下。所以本王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这江南之地,绝不会让江南的百姓们因为粮食供应不足,而让生活发生危机。”
李啸的话,让下面的一众书生,顿是大大松了口气,各人脸上明显皆是轻松之色。
李啸趁热打铁地说道:“所以,如果本王能顺利地将大地主大豪绅的土地收聚过来,并把它们大部改为桑田与棉田的话,非但可以大量安置无土百姓与外地流民,更可因为原物料供应充足,从而继续大增加工坊的数量与规模,从而利用这些丝绸工坊与织布工坊,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安顿更多的百姓与流民。”
“唐王,那这些流民与失业百姓,能最终得到全部安顿吗?”一众书生中,有人小声地问了一句。
李啸摇了摇头:“流民之数实在太多,以本王预计,若这项政策能最终全部实施到位,也只能让一半的流民与失业百姓得以安顿,其余人等,还是要另想办法进行安置。“
“唐王归打算如何安置这多达300余万的另一半流民与百姓?”黄宗羲紧接着问了一句。
李啸直视着他探询的眼神,立即回答道:“很简单,就是将这些流民百姓,全部移民海外。”
听到了李啸这句话,众人一时间,又是议论纷纷。
其实大家都知道,李啸自获取海外土地以来,一直在积极进行海外移民的政策,
从崇祯九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李啸从未停止过向海外移民。
他的移民,来源多种多样,
到了现在,其移民数量,总有已有近一千五百万人,十分蔚为可观。
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从最北面的库页岛,到最南面的澳洲,都有大量分布。汉家子孙们在这些异国他乡的海外之地,扎根定居,抽枝长叶,繁衍生息。把古老绵延的中国文明,带入了从未有文明存在过的蛮荒之地。李啸这样的大规模移民政策,让龙的传人们,以一种谁都没想到的方式,成功地赶上了这个瓜分全球土地的大航海时代。
这样的做法,可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而现在,整个江南之地,安置完现有的三百万当地失业百姓与少量流民,依然有三百万余的流民等着自已安置。这个数量,可是先前移民的五分之一之多,人数倒是十分壮观。
对这些流民,李啸已在心下对他们将来的去处,有了充分的规划与构想。
那就是,他们这些人,亦是如先前移民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其中年老体弱多者,安排去澳洲或新几内亚,而其他人,则全部移民北满与东西伯利亚。
这样的安排,李啸是有充分考虑的。
因为,到现在为止,整个南洋之地,象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各地皆已有移民入住定居,而在前两年夺取的东西伯利亚,以及最新夺取的黑龙江以北,阿苏江(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皆是地域广大,却渺无人烟。
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当然不能仅仅只是驻兵占据,一定要安排移民进行开发,实现对这些土地的有效占领,方可对这些土地,实现真正有效的长治久安。
象清朝为了保障其满人的特殊利益,以及时刻要给自已留一个后退回家的自留地,对关内的百姓实行严厉的禁止出关进入东北的民族岐视政策。这样的政策与做法,十分愚蠢与短视。
这种严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大大阻碍了东北地区的深入开发,致使人口不足边疆空虚,从而为以后的朝鲜人大量越境开垦和俄国长驱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让整个外满全部落入敌手,再难收回,实可痛哉。
清朝的愚蠢错误,李啸当然不能再犯,所以现在的他,下定决心要对这些地区,进行大量的移民屯垦,确保这些北疆土地,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充足的开发。
相比去温暖或炎热的东南亚与澳洲,要前往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的东西伯利亚与外满这样的苦寒之地定居生息,这样的移民方式,颇有些令人望而生畏。
只不过,在守护土地与传播文明的现实考量面前,李啸决定用铁腕实施自已的方略。
毕竟,再苦再难,也就是初始阶段难过,等到这些移民熟悉当地环境,开始定居生活之后,一切的事情,都会慢慢变得容易与适应。
要知道,当年沙俄为了开发北冰洋沿岸土地,曾强迫犯人与劳役们,从叶尼塞河与额尔齐斯河等地乘船出发,一路北行到达目的地,便令他们下船登岸,丢下几袋作为种子与口粮的土豆,就再也不管了。
这些被迫定居于当地的犯人与劳役,不得不赶在冬天到达前,拼命劳作,自已动手开垦土地,建造房屋,采摘野果以求生存。虽然在沙俄这样残酷而粗暴的压榨下,移民死亡数量极高,但最终,他们终于成功地在那些大河的北冰洋入海口生存下来,开始形成一个个自然村落,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渐渐形成了小小的城镇。
也正是因为沙俄这般残酷却有效的手段,现在的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已有四千余万人口,俄罗斯族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整个西伯利亚长期定居。
整个西伯利亚,已成为现代俄国重要的工业与后勤保障基地。其粮食产量,更是十分可观,每年除了保障本国需要外,还大量向邻国出口,堪称整个俄国的粮仓。
因此,对于这波移民,李啸同样打算采取强硬政策,以铁腕手段,让这三百五十余万江南之地的流民,除却老弱为主的家庭外,至少要近三百万人,强制他们全部移民至东西伯利亚与外满。
当然,李啸虽然手段强硬,但相比残酷野蛮不管移民死活的沙俄,却是温柔了许多。在整个具体实施移民的过程中,李啸仔细考量过每一个具体环节,会对这些移民,实施充足的物质与生活保障,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存活机率。
李啸给自已定的目标是,至少要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移民,能顺利地在东西伯利亚与外满扎根,最终成功定居,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完成对这些北方苦寒之地的长期开发与占领。
听完李啸的计划,下面顿时一片寂寂无声。
这时,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
“唐王所言甚是,黄某感愧之至。学生愿响应号召,率全家北迁东西伯利亚,在当地扎根生息。”
李啸俯望众人,脸上表情愈发严肃。他抬起头,目光投向极遥远的地方。
“本王虽然草莽出身,读书不多,文章典故,圣人理论皆远不及尔等。但是,本王却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古明君贤臣治天下,莫不是以民为本。万民安则天下固,万民足则天下富。这安稳天下的根本,便在于人民有活路,有生计,不致于被生活与战乱逼迫为造反活命的流寇!”
李啸冷笑道:”本王还真不知道,这国家从什么时候起,不管百姓死活,反而一味只顾全所谓的士绅豪族的利益了。本王更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不是那天底下的万千普通百姓,反是这衣食无忧生活活富足的士绅,竟成了国家的根本了!”
李啸说到这里,下面已是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非但一众书生低首无言,就连那应天巡抚左懋第,亦是在一旁暗自点头,心下感叹不已。
李啸见众人俱是无言,遂冷笑一声,继续道:“现在,本王再与你们,详细说说本王的土地政策。你们知道,本王将这江南田土,划为基本田与富余田,并决定但凡地主豪绅人家,超过200亩以上的土地被划为富余田后,若无力负担税赋,则可由官府按市价略高的价格进行赎买。这项政策,实则亦是苦心积虑多时,又结合当前实际,方得出的施政方略。绝非是本王一时心血来潮,想当然所出的冲动措施。”
见众人听得仔细,李啸又接着说道:“各位其实都知道,现在江南之处,虽是土地丰腴,物产丰饶,但毕竟人多地少,又兼土地兼并,就连本地民众都难以靠耕作为生,更遑论外地流民了。但在这江南,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整个江南地区,堪为我中华最优良的耕地所在。本王了解过,满足一户自耕农的生活需要的田亩土地,哪怕再贫瘠,有两三亩也就足够了。那么,本王划定的200亩以上方为富余田,实在是已考虑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只会让极少部分的大地主与大豪绅感觉压力,其余的自耕农与中小地主,基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样一来,本王可以料定,这项政策推行下去,最大的反抗者,也只有这少部分大地主豪绅们了。只有这么一小部分人反对,本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整个江南时局,也绝不会如尔等说得这般危言耸听。“
”更何况,本王不是鞑子或流寇,只会强抢强夺,对于这些大地主大豪绅,本王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现实境况,采取田土赎买之策,进行价格优惠的田土并购,绝不会让他们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样的事情,可谓两全其美,那些大地主大豪绅们,又如何会再有什么不满呢?“
李啸说到这里,下面又是一片窃窃私语,一众书生,又在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
李啸看得出来,到了现在,这些书生的表情言语,已明显开始倾向于自已了。
“那唐王若从地主富绅中手上,通过这市价惠购的方式,得到这大片富余土地,接下来,却是作何用处呢?”许久没说话的黄宗羲,这时闷闷地回了一句。
仿佛早就猜到他会这般发问一般,李啸淡淡一笑道:“各位,你们真以为,本王从地主富绅手中购得这大片田土,乃是私心自谋么?非也。本王是打算,将这些收购上来的田土,按户分发给无地的百姓与外来的流民。并把这些田土,划分为上中下三类田土,除了上田依旧进行稻田作业外,其余中下田土,则全部改造成桑田与棉田。”
“哦,唐王为何要全部改成桑田与棉田?”一直没说话的应天巡抚左懋第来了兴趣,急急插问了一句。
李啸微笑道:“原因很简单,因为本王打算将整个江南,打造成中华乃至世界的织造中心。要让我中华之地的丝绸与棉布,行销至整个世界。要以数量与质量优势,打垮一众泰西国度的纺织业,要垄断全世界的布料市场。要让全世界,都只用上我中华所产的精美丝绸与华丽布料!”
听到李啸这般宏大的计划与安排,下面的一众书生,个个一脸吃惊。
没想到,这唐王李啸,竟有如此宏大野心。
只不过,这样宏大的计划,会有这么顺利得以实施么?
更何况,若是把整个江南一带的农田,大量改为桑田与棉田,那江南一带的粮食供应,只怕会更加困难了吧。
仿佛看出了众人的心思一般,李啸笑道:“各位,可是在担心江南的土地,大规模改为桑田与棉田后,出现粮食供应不足么?”
李啸这一问,一众书生齐刷刷地抬起头,一齐望向端坐椅上的李啸。
李啸环视众人一圈,继续道:“各位有此想法,确是人之常情。毕竟民生之重,吃饭为先。这世界上,确实没有比粮食更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本王想就的是,各位确是多虑了。因为,江南之土地如此宝贵,又是中国最大的工坊作业基地,这里土地,若全部用来种粮食,而不是种植桑田与棉田,实现原物料运输的最大化利用。实在太过可惜。”
“那么,本王有何办法来解决这粮食危机呢?很简单,因为本王有大量的海外土地,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粮食,确保粮食供应无忧。象现在的台湾,吕宋,菲律宾诸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庞大宽广的澳洲,其下的土地,已有极多地方被我国移民与当地土著,开发成了物产丰富的农田。这些土地,不但出产成千上万的水稻,另有产量极大的马铃薯与番薯产出,物产丰足之至。本王可以不夸张的说,现在海外的土地,其粮食产出与我整个中华大地相比,亦绝不在其下。所以本王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这江南之地,绝不会让江南的百姓们因为粮食供应不足,而让生活发生危机。”
李啸的话,让下面的一众书生,顿是大大松了口气,各人脸上明显皆是轻松之色。
李啸趁热打铁地说道:“所以,如果本王能顺利地将大地主大豪绅的土地收聚过来,并把它们大部改为桑田与棉田的话,非但可以大量安置无土百姓与外地流民,更可因为原物料供应充足,从而继续大增加工坊的数量与规模,从而利用这些丝绸工坊与织布工坊,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安顿更多的百姓与流民。”
“唐王,那这些流民与失业百姓,能最终得到全部安顿吗?”一众书生中,有人小声地问了一句。
李啸摇了摇头:“流民之数实在太多,以本王预计,若这项政策能最终全部实施到位,也只能让一半的流民与失业百姓得以安顿,其余人等,还是要另想办法进行安置。“
“唐王归打算如何安置这多达300余万的另一半流民与百姓?”黄宗羲紧接着问了一句。
李啸直视着他探询的眼神,立即回答道:“很简单,就是将这些流民百姓,全部移民海外。”
听到了李啸这句话,众人一时间,又是议论纷纷。
其实大家都知道,李啸自获取海外土地以来,一直在积极进行海外移民的政策,
从崇祯九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李啸从未停止过向海外移民。
他的移民,来源多种多样,
到了现在,其移民数量,总有已有近一千五百万人,十分蔚为可观。
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从最北面的库页岛,到最南面的澳洲,都有大量分布。汉家子孙们在这些异国他乡的海外之地,扎根定居,抽枝长叶,繁衍生息。把古老绵延的中国文明,带入了从未有文明存在过的蛮荒之地。李啸这样的大规模移民政策,让龙的传人们,以一种谁都没想到的方式,成功地赶上了这个瓜分全球土地的大航海时代。
这样的做法,可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而现在,整个江南之地,安置完现有的三百万当地失业百姓与少量流民,依然有三百万余的流民等着自已安置。这个数量,可是先前移民的五分之一之多,人数倒是十分壮观。
对这些流民,李啸已在心下对他们将来的去处,有了充分的规划与构想。
那就是,他们这些人,亦是如先前移民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其中年老体弱多者,安排去澳洲或新几内亚,而其他人,则全部移民北满与东西伯利亚。
这样的安排,李啸是有充分考虑的。
因为,到现在为止,整个南洋之地,象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各地皆已有移民入住定居,而在前两年夺取的东西伯利亚,以及最新夺取的黑龙江以北,阿苏江(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皆是地域广大,却渺无人烟。
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当然不能仅仅只是驻兵占据,一定要安排移民进行开发,实现对这些土地的有效占领,方可对这些土地,实现真正有效的长治久安。
象清朝为了保障其满人的特殊利益,以及时刻要给自已留一个后退回家的自留地,对关内的百姓实行严厉的禁止出关进入东北的民族岐视政策。这样的政策与做法,十分愚蠢与短视。
这种严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大大阻碍了东北地区的深入开发,致使人口不足边疆空虚,从而为以后的朝鲜人大量越境开垦和俄国长驱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让整个外满全部落入敌手,再难收回,实可痛哉。
清朝的愚蠢错误,李啸当然不能再犯,所以现在的他,下定决心要对这些地区,进行大量的移民屯垦,确保这些北疆土地,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充足的开发。
相比去温暖或炎热的东南亚与澳洲,要前往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的东西伯利亚与外满这样的苦寒之地定居生息,这样的移民方式,颇有些令人望而生畏。
只不过,在守护土地与传播文明的现实考量面前,李啸决定用铁腕实施自已的方略。
毕竟,再苦再难,也就是初始阶段难过,等到这些移民熟悉当地环境,开始定居生活之后,一切的事情,都会慢慢变得容易与适应。
要知道,当年沙俄为了开发北冰洋沿岸土地,曾强迫犯人与劳役们,从叶尼塞河与额尔齐斯河等地乘船出发,一路北行到达目的地,便令他们下船登岸,丢下几袋作为种子与口粮的土豆,就再也不管了。
这些被迫定居于当地的犯人与劳役,不得不赶在冬天到达前,拼命劳作,自已动手开垦土地,建造房屋,采摘野果以求生存。虽然在沙俄这样残酷而粗暴的压榨下,移民死亡数量极高,但最终,他们终于成功地在那些大河的北冰洋入海口生存下来,开始形成一个个自然村落,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渐渐形成了小小的城镇。
也正是因为沙俄这般残酷却有效的手段,现在的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已有四千余万人口,俄罗斯族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整个西伯利亚长期定居。
整个西伯利亚,已成为现代俄国重要的工业与后勤保障基地。其粮食产量,更是十分可观,每年除了保障本国需要外,还大量向邻国出口,堪称整个俄国的粮仓。
因此,对于这波移民,李啸同样打算采取强硬政策,以铁腕手段,让这三百五十余万江南之地的流民,除却老弱为主的家庭外,至少要近三百万人,强制他们全部移民至东西伯利亚与外满。
当然,李啸虽然手段强硬,但相比残酷野蛮不管移民死活的沙俄,却是温柔了许多。在整个具体实施移民的过程中,李啸仔细考量过每一个具体环节,会对这些移民,实施充足的物质与生活保障,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存活机率。
李啸给自已定的目标是,至少要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移民,能顺利地在东西伯利亚与外满扎根,最终成功定居,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完成对这些北方苦寒之地的长期开发与占领。
听完李啸的计划,下面顿时一片寂寂无声。
这时,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
“唐王所言甚是,黄某感愧之至。学生愿响应号召,率全家北迁东西伯利亚,在当地扎根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