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问道笔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部分问道笔记
“作者顿首:烦请有幸捡到此书的君子,请转交××省××县××乡××村的××先生,他必有重谢。作者再拜!”,看到每本笔记的最后一面上我的名字,我泪流满面。
第八章笔记节选一
明天,三个月的期限就到了。三个月来,先生让我阅读了大量的周易八卦之类的书。包括《周易系辞传》、《易林》、《梅花易术》、《推背图》,还有河图、洛书、五行方面的书籍,还有《道德经》、《庄子》、《周易参同契》等道家经典,《黄帝内经》、《山海经》等杂书。光《周易》的各种注释本就看了五种。虽然我自认比较聪明,也在日以继夜地看书思考,但这么大的阅读量、这么深的理论书,我就是囫囵吞枣也难以消化。如果我真的懂了其中的十分之一,就应该是个大学教授了。反正我无法真正读完这些书,我就先看短的比如《道德经》,再看有故事趣味的比如《山海经》,大部头就先看目录和章节题目,遇到有兴趣的就细看,没兴趣就跳过。
明天,先生可能可考察我的学习情况,我该怎么办?我不能说我什么都是模糊的吧,什么都不太懂吧。起码,得记住点什么吧,要不然,怎么交差?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先记牢了五行生克关系,再记住了八卦对应数和先天、后天八卦方位,然后背了《道德经》里的几个小段,最后,我把64卦按顺序背了一遍并记住了它们的卦象。
看了这么久的书,我反而对“命运”越来越迷惘了。我自己列了20类问题:
1、如果易经描述了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那么,是什么样的超人能够有这种能力,写出易经?
2、天经运行的规律凭什么可以用八卦、河洛、五行来计算?
3、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
4、如果不能改变命运,那么算命有什么用?
5、如果可以改变命运,那么算命怎么算得准?
6、鬼神真的存在吗?他们从哪里来、如何影响现实?
7、上古真人真的存在过吗?证据何在?是否后人假托?
8、为什么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伟大的古文明都与北纬38度有关?
9、梦与现实有何关系,庄子找到答案了吗?
10、人真的可以成神吗?如果可以,用什么方法?
11、孔子说: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韦编三绝所知的,全部反映在他的系辞传里了吗?
12、老子是在下定义吗?庄子是在打比方吗?
13、一个会算命的人是否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14、在所有古籍中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人类的智慧仿佛在退化,是真的吗?
15、大音稀声,谁听到过这种声音?大道无形,谁看到过这个大道?
16、易经共有64卦,加上变卦,总共有384种可能,难道这包括了所有命运的种类吗?
17、八卦表示五类物质,五行表示五类性质,他们配合的逻辑关系何在?为什么?
18、按四柱预测法,同年同月同日生,就该有同样的卦象,难道他们的命运相同?这仿佛与常识不符。
19、按古卜筮法,蓍草随意分,这种随意怎么可以作为产生一个规定性的结果的依据?
20、我的命运为什么是这样,今后还会有什么经历?
我也明白,即使先生给我答案,我也不敢相信。我认可胡适的一句话:拿证据来。
第九章问道笔记二
昨天准备的都没用,今天先生只问了我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学算命?我回答:我想知道每个人是否有注定的命运,如果有,我的命运为什么是这样。2、这么多书看懂了哪一本?我回答:哪一本都没有看懂。3、“卦象”这个最重要的是“卦”还是“象”?我回答:“象”。
先生笑笑:“好吧,我可以教你”。但有言在先,我们是师生关系,不是师徒关系,因为我也只有老师,没有师父。先生说到:我之所以留下你,是因为我们爷俩有缘,我刚才问你三个题,确定你目标正确、为人老实、颇有悟性。我俩有缘,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据我推算,你有学算命的命;二是因为我将不久于人世,不能将老师传给我的知识带进棺材。
先生说,你是我的学生,我应该让你知道知识的来源。他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知识来源于文革期间一个下放的大学老师,姓吴。当时,他高中毕业,因是地主子女,没资格考大学,作为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在公社修水库时,除了干最累的打炮眼的活外,还有一项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排哑炮,为此,先后已经有两个人因此而被炸死了。吴老师当时负责给工地举旗吹哨发安全信号,我和他在工棚里床铺挨着,我们同病相怜,关系很好。有天晚上,他把我拉进他的被窝悄悄跟我说:明天下午会有个哑炮,你装病也不能去排,切记莫对任何人说。
第二天,我半信半疑地还是上工了,到下午放炮时,五个炮眼只响了四个,果然有一个哑炮。这时,我远看见吴老师和大队书记在争吵什么,然后大队书记把吴老师推在地上,夺下他手中的红旗,吹哨一长两短,发出了排哑炮的信号。我和同村另一个黑五类就向哑炮点跑去,不知是想起了昨晚吴老师的话还是因为刚才一幕对我的影响,刚准备出掩体,就踩在一个乱石上,一下把脚扭了,这时,排炮组长就骂:“没用的东西,关键时刻冲不上!”他顶替我上了。后来,哑炮在他们作业过程中炸了,他俩都被炸死了。
这事对我的震撼很大,到了夏天,我俩又被分配到一个瓜棚看西瓜,我就对吴老师刨根问底,他就在每天晚上给我上课。他说他是研究易经的,不是专门算命的。子曰:善易者不卜。偶尔为之,仅为救命。我跟他断断续续学习了五年后,调查组来村里调查他情况,社员们反映很好,再加上他本人健康原因,就同意他回城了。文革结束后,我专门进城找过他,结果,他在回城第二年就因病去逝了。
后来,我也当了个乡村民办教师,但在业余时间,我始终没有放弃对卦象的推演和对周易的学习。我先拿我身边的人和事悄悄进行推演试验,发现自己的准确度几乎可以达到7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在解卦时考察了更多变量,现在大约准确率接近90%了。年轻时谈过一个姑娘,但因我成份不好,她家里人反对。文革后我年龄大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找到更好的对象,也就死了这份心了。当了十余年的民办教师转不了正,我就辞去了工作,以算命为生。
第十章问道笔记三
今天,先生开始给我讲述基本知识,相当于大学某专业的概论课。当时他不让我记录,只是听。但我还是要事后记下来,免得时间长了忘记。
道,即宇宙本体及其运行规律。德,即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易经就是道德的象征性表示。明白天道的深浅程度,决定着预测人事的准确程度。孔子说: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
1、预测的基本前提有三:一是道可道;二是名可名;三是天人合一。
2、《易》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前两种已经失传,但在某些方术中还保留着片断痕迹。
3、《周易》有三个特点:不易、变易、简易。包含三项内容:象、数、理。
4、《周易》原文重易象,孔子的《系辞传》讲易理,结合河、洛、五行而形成的预测学就是用易数。
5、民间符、咒、阴神等虽然也用了一些易经原素,但它们主要是术而非数。
关于第一个问题。命可以算的基本前提:1、道可道。天地运行的大道是可以描述的。2、名可名。可以用语言概念为事物命名。3、天人合一。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观察天地自然的运行可以得知人类社会的规律。
古代圣人仰观天、俯察地,模拟自然以画卦,形成了一套象征天地运行规律的“象”的体系,因天人合一,故可以通达人事。人类早期,由于语言幼稚,他们多用直觉来观察自然,巫术也成为沟通自然与人类的主要方法,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其思考的方式是整体全息性的,故,认识结论虽然模糊但方向正确,要不然巫术不可能毫无价值地一直延续下来。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仍然把巫术作为一个国家决策的参考,延续着鬼神崇拜。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字系统发达了,人们把直观思维的卦象和文字相结合,就有了易经的产生。其实,“象”在预测中的意义巨大,汉以前有个官职叫太卜,汉后与太史合并,他们就管理着国家预测机构。如果你认真读过史记,就知道司马迁常通过天象来预言人事。如果你读过春秋,就知道国事必问占筮。如烧龟壳取象并与八卦相对应,得出预测结论等。
现代人的思维主要是以语言为工具,我们的直觉越来越钝化,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就需要数,才能明白理。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当思维遇到障碍时,直觉往往迅速而准确。因为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因整体性观察而得到的直觉进化时间最长,因语言而产生的推理才几千年的时间。
由于“象”产生于直觉,所以,排除所有语言思维的干扰、保持天真的性情,才能达到儒家所谓“率性为之道”的境界。古代卜筮,斋戒沐浴、静心养性,方可取象断疑。然时移事易,去圣日遥,我们的天真早已蒙尘,只能通过数理来作出片面的判断了。道一旦道出,就不是常道了;物一旦命名,就难以格物致知了。举例离卦象为离中虚,因为离象火,物质经过火的质能转换,原有物质改变了,而火的能量就不是物质了,所以象征为离中虚;如坎中满,坎象水,水在任何空间都可以充满它,所以象征为坎中满。所以,卦象最重要的是象。
所谓不易是指大道始终不变,究竟这个大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知道的人就叫得道。所谓变易,亦称“生生之谓易”,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64卦中,一个爻变,卦象即变。所谓简易,即大道至简,仅凭简单的卦象,就可以“逆数知往、顺数知来”。
要学周易,先记卦象。口诀为: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再记图象。有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之分,你要特别记牢后天八卦图,口诀为:乾西北、坤西南、兑西方、巽东南、震东方、艮东北、坎为北、离为南。
起卦推算,必须明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坎五、巽六、艮七、坤八,奇数为阳,奇数为阴。对应事物: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坎为水,巽为风,艮为山,坤为地。配以五行:乾兑为金,坤艮火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这是八卦基本知识,熟记。
八卦相叠,八八六四,每卦六爻,周易记录顺序是由下往上,最下一爻为初爻,由下至上而为二、三、四、五、上爻。凡爻名称为六的,表示为阴爻;凡称为九的,为阳爻。例如初六,即最下一爻为阴爻;上九,即最上一爻为阳爻。
民间符、咒、阴神是存在的,风水、阴阳更是易理的一种运用。对此,我们不置可否,但要尊重它们的存在。
第二部分问道笔记
“作者顿首:烦请有幸捡到此书的君子,请转交××省××县××乡××村的××先生,他必有重谢。作者再拜!”,看到每本笔记的最后一面上我的名字,我泪流满面。
第八章笔记节选一
明天,三个月的期限就到了。三个月来,先生让我阅读了大量的周易八卦之类的书。包括《周易系辞传》、《易林》、《梅花易术》、《推背图》,还有河图、洛书、五行方面的书籍,还有《道德经》、《庄子》、《周易参同契》等道家经典,《黄帝内经》、《山海经》等杂书。光《周易》的各种注释本就看了五种。虽然我自认比较聪明,也在日以继夜地看书思考,但这么大的阅读量、这么深的理论书,我就是囫囵吞枣也难以消化。如果我真的懂了其中的十分之一,就应该是个大学教授了。反正我无法真正读完这些书,我就先看短的比如《道德经》,再看有故事趣味的比如《山海经》,大部头就先看目录和章节题目,遇到有兴趣的就细看,没兴趣就跳过。
明天,先生可能可考察我的学习情况,我该怎么办?我不能说我什么都是模糊的吧,什么都不太懂吧。起码,得记住点什么吧,要不然,怎么交差?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先记牢了五行生克关系,再记住了八卦对应数和先天、后天八卦方位,然后背了《道德经》里的几个小段,最后,我把64卦按顺序背了一遍并记住了它们的卦象。
看了这么久的书,我反而对“命运”越来越迷惘了。我自己列了20类问题:
1、如果易经描述了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那么,是什么样的超人能够有这种能力,写出易经?
2、天经运行的规律凭什么可以用八卦、河洛、五行来计算?
3、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吗?
4、如果不能改变命运,那么算命有什么用?
5、如果可以改变命运,那么算命怎么算得准?
6、鬼神真的存在吗?他们从哪里来、如何影响现实?
7、上古真人真的存在过吗?证据何在?是否后人假托?
8、为什么伟大的思想家都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伟大的古文明都与北纬38度有关?
9、梦与现实有何关系,庄子找到答案了吗?
10、人真的可以成神吗?如果可以,用什么方法?
11、孔子说: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韦编三绝所知的,全部反映在他的系辞传里了吗?
12、老子是在下定义吗?庄子是在打比方吗?
13、一个会算命的人是否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14、在所有古籍中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人类的智慧仿佛在退化,是真的吗?
15、大音稀声,谁听到过这种声音?大道无形,谁看到过这个大道?
16、易经共有64卦,加上变卦,总共有384种可能,难道这包括了所有命运的种类吗?
17、八卦表示五类物质,五行表示五类性质,他们配合的逻辑关系何在?为什么?
18、按四柱预测法,同年同月同日生,就该有同样的卦象,难道他们的命运相同?这仿佛与常识不符。
19、按古卜筮法,蓍草随意分,这种随意怎么可以作为产生一个规定性的结果的依据?
20、我的命运为什么是这样,今后还会有什么经历?
我也明白,即使先生给我答案,我也不敢相信。我认可胡适的一句话:拿证据来。
第九章问道笔记二
昨天准备的都没用,今天先生只问了我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学算命?我回答:我想知道每个人是否有注定的命运,如果有,我的命运为什么是这样。2、这么多书看懂了哪一本?我回答:哪一本都没有看懂。3、“卦象”这个最重要的是“卦”还是“象”?我回答:“象”。
先生笑笑:“好吧,我可以教你”。但有言在先,我们是师生关系,不是师徒关系,因为我也只有老师,没有师父。先生说到:我之所以留下你,是因为我们爷俩有缘,我刚才问你三个题,确定你目标正确、为人老实、颇有悟性。我俩有缘,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据我推算,你有学算命的命;二是因为我将不久于人世,不能将老师传给我的知识带进棺材。
先生说,你是我的学生,我应该让你知道知识的来源。他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知识来源于文革期间一个下放的大学老师,姓吴。当时,他高中毕业,因是地主子女,没资格考大学,作为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在公社修水库时,除了干最累的打炮眼的活外,还有一项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排哑炮,为此,先后已经有两个人因此而被炸死了。吴老师当时负责给工地举旗吹哨发安全信号,我和他在工棚里床铺挨着,我们同病相怜,关系很好。有天晚上,他把我拉进他的被窝悄悄跟我说:明天下午会有个哑炮,你装病也不能去排,切记莫对任何人说。
第二天,我半信半疑地还是上工了,到下午放炮时,五个炮眼只响了四个,果然有一个哑炮。这时,我远看见吴老师和大队书记在争吵什么,然后大队书记把吴老师推在地上,夺下他手中的红旗,吹哨一长两短,发出了排哑炮的信号。我和同村另一个黑五类就向哑炮点跑去,不知是想起了昨晚吴老师的话还是因为刚才一幕对我的影响,刚准备出掩体,就踩在一个乱石上,一下把脚扭了,这时,排炮组长就骂:“没用的东西,关键时刻冲不上!”他顶替我上了。后来,哑炮在他们作业过程中炸了,他俩都被炸死了。
这事对我的震撼很大,到了夏天,我俩又被分配到一个瓜棚看西瓜,我就对吴老师刨根问底,他就在每天晚上给我上课。他说他是研究易经的,不是专门算命的。子曰:善易者不卜。偶尔为之,仅为救命。我跟他断断续续学习了五年后,调查组来村里调查他情况,社员们反映很好,再加上他本人健康原因,就同意他回城了。文革结束后,我专门进城找过他,结果,他在回城第二年就因病去逝了。
后来,我也当了个乡村民办教师,但在业余时间,我始终没有放弃对卦象的推演和对周易的学习。我先拿我身边的人和事悄悄进行推演试验,发现自己的准确度几乎可以达到7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在解卦时考察了更多变量,现在大约准确率接近90%了。年轻时谈过一个姑娘,但因我成份不好,她家里人反对。文革后我年龄大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找到更好的对象,也就死了这份心了。当了十余年的民办教师转不了正,我就辞去了工作,以算命为生。
第十章问道笔记三
今天,先生开始给我讲述基本知识,相当于大学某专业的概论课。当时他不让我记录,只是听。但我还是要事后记下来,免得时间长了忘记。
道,即宇宙本体及其运行规律。德,即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易经就是道德的象征性表示。明白天道的深浅程度,决定着预测人事的准确程度。孔子说:五十而知易,可以无大过矣。
1、预测的基本前提有三:一是道可道;二是名可名;三是天人合一。
2、《易》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前两种已经失传,但在某些方术中还保留着片断痕迹。
3、《周易》有三个特点:不易、变易、简易。包含三项内容:象、数、理。
4、《周易》原文重易象,孔子的《系辞传》讲易理,结合河、洛、五行而形成的预测学就是用易数。
5、民间符、咒、阴神等虽然也用了一些易经原素,但它们主要是术而非数。
关于第一个问题。命可以算的基本前提:1、道可道。天地运行的大道是可以描述的。2、名可名。可以用语言概念为事物命名。3、天人合一。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观察天地自然的运行可以得知人类社会的规律。
古代圣人仰观天、俯察地,模拟自然以画卦,形成了一套象征天地运行规律的“象”的体系,因天人合一,故可以通达人事。人类早期,由于语言幼稚,他们多用直觉来观察自然,巫术也成为沟通自然与人类的主要方法,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其思考的方式是整体全息性的,故,认识结论虽然模糊但方向正确,要不然巫术不可能毫无价值地一直延续下来。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仍然把巫术作为一个国家决策的参考,延续着鬼神崇拜。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字系统发达了,人们把直观思维的卦象和文字相结合,就有了易经的产生。其实,“象”在预测中的意义巨大,汉以前有个官职叫太卜,汉后与太史合并,他们就管理着国家预测机构。如果你认真读过史记,就知道司马迁常通过天象来预言人事。如果你读过春秋,就知道国事必问占筮。如烧龟壳取象并与八卦相对应,得出预测结论等。
现代人的思维主要是以语言为工具,我们的直觉越来越钝化,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就需要数,才能明白理。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当思维遇到障碍时,直觉往往迅速而准确。因为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因整体性观察而得到的直觉进化时间最长,因语言而产生的推理才几千年的时间。
由于“象”产生于直觉,所以,排除所有语言思维的干扰、保持天真的性情,才能达到儒家所谓“率性为之道”的境界。古代卜筮,斋戒沐浴、静心养性,方可取象断疑。然时移事易,去圣日遥,我们的天真早已蒙尘,只能通过数理来作出片面的判断了。道一旦道出,就不是常道了;物一旦命名,就难以格物致知了。举例离卦象为离中虚,因为离象火,物质经过火的质能转换,原有物质改变了,而火的能量就不是物质了,所以象征为离中虚;如坎中满,坎象水,水在任何空间都可以充满它,所以象征为坎中满。所以,卦象最重要的是象。
所谓不易是指大道始终不变,究竟这个大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知道的人就叫得道。所谓变易,亦称“生生之谓易”,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64卦中,一个爻变,卦象即变。所谓简易,即大道至简,仅凭简单的卦象,就可以“逆数知往、顺数知来”。
要学周易,先记卦象。口诀为: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再记图象。有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之分,你要特别记牢后天八卦图,口诀为:乾西北、坤西南、兑西方、巽东南、震东方、艮东北、坎为北、离为南。
起卦推算,必须明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坎五、巽六、艮七、坤八,奇数为阳,奇数为阴。对应事物: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坎为水,巽为风,艮为山,坤为地。配以五行:乾兑为金,坤艮火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这是八卦基本知识,熟记。
八卦相叠,八八六四,每卦六爻,周易记录顺序是由下往上,最下一爻为初爻,由下至上而为二、三、四、五、上爻。凡爻名称为六的,表示为阴爻;凡称为九的,为阳爻。例如初六,即最下一爻为阴爻;上九,即最上一爻为阳爻。
民间符、咒、阴神是存在的,风水、阴阳更是易理的一种运用。对此,我们不置可否,但要尊重它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