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上行下效】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秦国发生这些事儿的时候,鲁国正是鲁惠公时期,这个鲁惠公很有意思,属于傻子过年---看介别(邻居),别人干啥他干啥,手刺挠。慢慢大家就知道了,鲁国不幸,专门出这样的国君,不尖不傻的干虎事,人家偷驴他拔橛。不是有名词粗鲁、鲁莽吗,还有鲁男子,那都是这时形成的。
这里我不是胡说,顺便解释一下鲁字大家就知道了,鲁:甲骨文中从鱼从口,下面那个日字象形器皿,就是鱼在盘子里,鱼鲜美啊,都放盘子里等着你吃了,所以《文源》中记载初期的鲁字是嘉美的意思。但到了春秋战国,就改变为愚钝的意思了,《说文解字》中曰:鲁,钝词也。此之谓也。我说这话没有说咱们山东的意思啊,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团队不行,我们坚决鄙视他和团队,但不等于鄙视了这个国家和人民,书上不也只是说‘肉食者鄙’吗。
说实话,我很喜欢山东,山东人民是最可爱的,记得那是03年的春天,我自驾游在山东画了一个圈,在画到枣庄至曲阜附近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没油了。那时自己刚上手开车,糗事出多了;当时前后无人烟,那是一条刚开通的高速,我糊里糊涂就上来了,前后没车,服务区全部没开放尚在招标中,我好比是剪彩的、破处的,匹马单枪舞弄的舒坦,结果跑出事的,忘了服务区都没开!一程一程的顶过去,却找不到地方加油,最后油尽抛锚了,我急的啊,那真是抬首望蓝天默默无语啊,很久出现了一个护路的农民,黄马甲,骑自行车,我无奈就给了他钱,托他找个加油站帮我买一塑料桶油,说好了丰厚的酬劳,那时油价还不到两块那,哪像现在这么离谱啊。?
其实这实在是一种冒险,素昧平生的,就是熟人拿钱就跑的也太多拉,没办法我就赌一把吧,将近俩多小时,我都觉得没戏了,农民大哥骑自行车带着油匆匆回来了,还直道歉,说时间长点,没办法,加油站远。给酬劳钱说啥都不要,挥挥手就走了,说着急回家吃饭哩。现在想起还都是眼泪啊,这就是诚恳、朴实的山东人民!如今这神奇的国度、这世道,还能有这样好的人,这就是山东,鲁。
又说跑了,没办法,被感动的,鼻涕都在呢。
所以,为了山东,俺必须得仔细说一下鲁国。
鲁国的始祖就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大名鼎鼎、文被天下、礼泽后世、忠义无双的周公旦!周公可是我国妇孺皆知、人人景仰的人物!武王开国时周公始受封于宗周南,大约位于今河南省鲁山县(钱穆),称鲁国,侯爵。待到周公旦平三监之乱东征凯旋,成王二次分封,鲁国东移至奄国故地,为大诸侯国,都曲阜,即今曲阜县北三里之古城村,鲁炀公时曾迁都奄城,即今曲阜,春秋时又迁回原曲阜。
周公虽受封,但需要在京城辅佐周王,因此不能到封地去就封,于是由儿子伯禽代替自己。
武庚,管、蔡三监之乱,周公、伯禽都战功卓著。周公鞠躬尽瘁、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感天动地,呕心沥血,成功的维护了周王朝的稳固。
周成王时为嘉奖周公,命鲁国可以郊祭文王,有天子礼乐。这是无上的荣光,其他诸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与周王朝相比,就差一个郊祭天之礼了,所以鲁国在诸侯中一向为表率、头领,德高望重。?
周朝的最著名的‘礼’就是鲁国始祖周公旦制定的,这个‘礼’,也奠定了后世中华两千年礼仪之帮的根基!也是中华在历史上强大了那么多年的原因!今日中华传统文化毁灭殆尽,礼坏乐崩,不知新的道德体系能建立于何年何日了!
鲁国,作为周公的后代,当然是以礼仪著称的,时称‘礼仪之国’。虽然鲁的国君后来多有较愚鲁、顽笨的,但于‘礼’上似乎还都有一套,尤其是鲁的女子,却个个坚贞贤德,很了不起,鲁的人民也人杰辈出;而齐女则不然了,这些大概都是由国风、家风使然,这些后文都会有验证。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多年。在第33任国君鲁顷公24年时,即公元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
前文中提到郊天之礼,郊天礼地那是周天子的权利,是王权的象征。周公在周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恰恰也仅仅体现在这祭祀权上,鲁国相较于其他诸侯国可以祭祀周文王,可以有天子礼乐,和周王朝相比就少了个祭天。
《鲁周公世家》中说:“鲁有天子礼乐”;《明堂位》有鲁国得以“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然而,鲁国毕竟是周代诸侯国,因此,鲁国祭祀中的一些礼制便引发了后人的争论,尤其是春秋时鲁国要违礼祭天。
在祭礼中,首当其冲的是郊之礼。《春秋》所记鲁国在春秋时期的郊祀活动,只称“郊”,而无“郊天”之称。孔子一次观看了鲁国祭祖的谛礼后叹道:“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他尤其不能容忍诸侯、大夫对祭天礼的憯越,季氏旅于泰山,孔子斥之;鲁国郊天不遵周礼,孔子更是将其在《春秋》中记录在案。
鲁国何时开始郊天,其中究竟如何,史学界争议甚多,各有论文行世,咱们不做学术研究,不一一赘述,这里依本文情节通顺大胆拣选其一,为的是明礼义、正风气,起警世的作用。
鲁自伯禽后,十二传,是为鲁惠公。鲁惠公在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使鲁国国势大振,但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鲁惠公听说秦国祭祀上天,心里很痒痒,也想搞一把,就象他搞了一把鲁国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国家就富强了,他的身份地位就抬高了、俨然就是国际领袖了。
所以鲁惠公绝不想默默的搞,搞就搞大一点,让各国领导人都来参加观看,我隆重的接见他们。还好他还没忘先派太宰让上洛阳,先向周平王请示:我要灿烂,我要发光,请批准我祭天。
平王当然不同意,理由很明了,违反国法、于礼不和!你偷偷做了我管不了,但让我授权给你做门儿都没有!原则问题!面子问题!
鲁惠公生气了,问你是给你个面子吗,你还带出里子、方的、圆的了。
于是鲁惠公公开扬言说:“我的祖宗周公对于周朝那是有大大的功劳的,就连那个礼都是我们祖宗周公制定的,既然是我们祖宗制定的,那我们当孙子的用用何妨啊?你都管不了秦了,也别管我们鲁了。”
多混蛋,他祖宗制定的规则他都不遵守了,这也是典型的数典忘祖啊。
于是鲁也祭祀上天,自己玩的,别人没人搭理他,他国领袖谁也不来,输送经济利益也不好使。
平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说也白说,管不了。自己给自己宽宽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所谓上行下效,你做我学,平王东迁之后,部分诸侯蠢蠢欲动,不臣之举此起彼伏。郑世子掘突,现在是郑伯,也是在朝卿士,又称郑武公,王恩浩荡,本应该自尊自重起个榜样的作用,可是也逐渐不安分了。
这里大家可能渐有疑问了,郑国不是伯吗,怎么又叫桓公、武公的,说乱了吧?非也!前面我们介绍过,周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而往下还有甸、采、卫、大夫。
公爵,《公羊专》曰:天子三公曰公,王者之后称公。
天子三公称公,在周初是太宰周公、太保召公、太师太公;成、康以后,凡是在周王室的执政卿士也都称公,不拘诸侯、大夫,为卿士即称公,但‘公’只限当事人一身一世,其后则复原称。
王者之后称公,《礼记·乐记》载孔子曰: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氏之后于杞,投殷氏之后于宋,此举称为“举三恪两代”也。
这就是周初的五个公国。《史记》载,周封召公于燕,邻蓟,蓟微燕盛,遂被燕并;祝国于春秋时亦不见记载,估计也被淡出了;而春秋时陈国还在,但却已是侯爵,沦为二三流小国;杞国被迫迁来迁去,越走越远,春秋时也仅被称为候,后又被视为夷狄,而称为子;只有宋,由于微子仁义广德,国脉绵长而一直为公,周人有德,以客礼待宋,宋客而不臣。
但同时有些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却都被尊称为‘公’,但那只是表示尊敬的尊称,而不是爵位。另外还有诸侯‘生称爵,死称公’的形式。显然,这都有一部分虚荣心或者野心的成分。以致诸侯泛称公为当时流弊,下面朋友们碰到了知道咋回事儿就行了。
候爵,周王室亲戚、功臣等,担任着保卫王室、拥护王室的任务。诸侯之长叫元侯、侯伯或方伯,由周天子封,齐鲁卫晋燕都曾为方伯;所以有时称为伯的却比公侯还大,那就是指方伯,未来的春秋五霸就都被周天子封为方伯。
伯爵,京畿之内,地少之封为伯,一般多入朝为卿士;也有京畿之外的伯。
子爵,其来源一是王、公家族中分化出来的后代子孙;一是夷狄之君。一般诸侯在服丧中也称‘子’。
男爵,男爵文献中很少见,《左传》仅有许男、宿男、骊戎男三例。《逸周书·职方氏》有:男,任也,任王事。
甸,为京畿之内的小封国,地盘不大,卑而贡重,类似周王室的生活秘书,基层家奴。
采、卫,为附庸国,或在王室,或在夷狄。
另:天子嫡妻称后,诸侯嫡妻称夫人,卿大夫嫡妻称内子。
在秦国发生这些事儿的时候,鲁国正是鲁惠公时期,这个鲁惠公很有意思,属于傻子过年---看介别(邻居),别人干啥他干啥,手刺挠。慢慢大家就知道了,鲁国不幸,专门出这样的国君,不尖不傻的干虎事,人家偷驴他拔橛。不是有名词粗鲁、鲁莽吗,还有鲁男子,那都是这时形成的。
这里我不是胡说,顺便解释一下鲁字大家就知道了,鲁:甲骨文中从鱼从口,下面那个日字象形器皿,就是鱼在盘子里,鱼鲜美啊,都放盘子里等着你吃了,所以《文源》中记载初期的鲁字是嘉美的意思。但到了春秋战国,就改变为愚钝的意思了,《说文解字》中曰:鲁,钝词也。此之谓也。我说这话没有说咱们山东的意思啊,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团队不行,我们坚决鄙视他和团队,但不等于鄙视了这个国家和人民,书上不也只是说‘肉食者鄙’吗。
说实话,我很喜欢山东,山东人民是最可爱的,记得那是03年的春天,我自驾游在山东画了一个圈,在画到枣庄至曲阜附近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没油了。那时自己刚上手开车,糗事出多了;当时前后无人烟,那是一条刚开通的高速,我糊里糊涂就上来了,前后没车,服务区全部没开放尚在招标中,我好比是剪彩的、破处的,匹马单枪舞弄的舒坦,结果跑出事的,忘了服务区都没开!一程一程的顶过去,却找不到地方加油,最后油尽抛锚了,我急的啊,那真是抬首望蓝天默默无语啊,很久出现了一个护路的农民,黄马甲,骑自行车,我无奈就给了他钱,托他找个加油站帮我买一塑料桶油,说好了丰厚的酬劳,那时油价还不到两块那,哪像现在这么离谱啊。?
其实这实在是一种冒险,素昧平生的,就是熟人拿钱就跑的也太多拉,没办法我就赌一把吧,将近俩多小时,我都觉得没戏了,农民大哥骑自行车带着油匆匆回来了,还直道歉,说时间长点,没办法,加油站远。给酬劳钱说啥都不要,挥挥手就走了,说着急回家吃饭哩。现在想起还都是眼泪啊,这就是诚恳、朴实的山东人民!如今这神奇的国度、这世道,还能有这样好的人,这就是山东,鲁。
又说跑了,没办法,被感动的,鼻涕都在呢。
所以,为了山东,俺必须得仔细说一下鲁国。
鲁国的始祖就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大名鼎鼎、文被天下、礼泽后世、忠义无双的周公旦!周公可是我国妇孺皆知、人人景仰的人物!武王开国时周公始受封于宗周南,大约位于今河南省鲁山县(钱穆),称鲁国,侯爵。待到周公旦平三监之乱东征凯旋,成王二次分封,鲁国东移至奄国故地,为大诸侯国,都曲阜,即今曲阜县北三里之古城村,鲁炀公时曾迁都奄城,即今曲阜,春秋时又迁回原曲阜。
周公虽受封,但需要在京城辅佐周王,因此不能到封地去就封,于是由儿子伯禽代替自己。
武庚,管、蔡三监之乱,周公、伯禽都战功卓著。周公鞠躬尽瘁、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感天动地,呕心沥血,成功的维护了周王朝的稳固。
周成王时为嘉奖周公,命鲁国可以郊祭文王,有天子礼乐。这是无上的荣光,其他诸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与周王朝相比,就差一个郊祭天之礼了,所以鲁国在诸侯中一向为表率、头领,德高望重。?
周朝的最著名的‘礼’就是鲁国始祖周公旦制定的,这个‘礼’,也奠定了后世中华两千年礼仪之帮的根基!也是中华在历史上强大了那么多年的原因!今日中华传统文化毁灭殆尽,礼坏乐崩,不知新的道德体系能建立于何年何日了!
鲁国,作为周公的后代,当然是以礼仪著称的,时称‘礼仪之国’。虽然鲁的国君后来多有较愚鲁、顽笨的,但于‘礼’上似乎还都有一套,尤其是鲁的女子,却个个坚贞贤德,很了不起,鲁的人民也人杰辈出;而齐女则不然了,这些大概都是由国风、家风使然,这些后文都会有验证。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多年。在第33任国君鲁顷公24年时,即公元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
前文中提到郊天之礼,郊天礼地那是周天子的权利,是王权的象征。周公在周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恰恰也仅仅体现在这祭祀权上,鲁国相较于其他诸侯国可以祭祀周文王,可以有天子礼乐,和周王朝相比就少了个祭天。
《鲁周公世家》中说:“鲁有天子礼乐”;《明堂位》有鲁国得以“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然而,鲁国毕竟是周代诸侯国,因此,鲁国祭祀中的一些礼制便引发了后人的争论,尤其是春秋时鲁国要违礼祭天。
在祭礼中,首当其冲的是郊之礼。《春秋》所记鲁国在春秋时期的郊祀活动,只称“郊”,而无“郊天”之称。孔子一次观看了鲁国祭祖的谛礼后叹道:“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他尤其不能容忍诸侯、大夫对祭天礼的憯越,季氏旅于泰山,孔子斥之;鲁国郊天不遵周礼,孔子更是将其在《春秋》中记录在案。
鲁国何时开始郊天,其中究竟如何,史学界争议甚多,各有论文行世,咱们不做学术研究,不一一赘述,这里依本文情节通顺大胆拣选其一,为的是明礼义、正风气,起警世的作用。
鲁自伯禽后,十二传,是为鲁惠公。鲁惠公在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使鲁国国势大振,但是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鲁惠公听说秦国祭祀上天,心里很痒痒,也想搞一把,就象他搞了一把鲁国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国家就富强了,他的身份地位就抬高了、俨然就是国际领袖了。
所以鲁惠公绝不想默默的搞,搞就搞大一点,让各国领导人都来参加观看,我隆重的接见他们。还好他还没忘先派太宰让上洛阳,先向周平王请示:我要灿烂,我要发光,请批准我祭天。
平王当然不同意,理由很明了,违反国法、于礼不和!你偷偷做了我管不了,但让我授权给你做门儿都没有!原则问题!面子问题!
鲁惠公生气了,问你是给你个面子吗,你还带出里子、方的、圆的了。
于是鲁惠公公开扬言说:“我的祖宗周公对于周朝那是有大大的功劳的,就连那个礼都是我们祖宗周公制定的,既然是我们祖宗制定的,那我们当孙子的用用何妨啊?你都管不了秦了,也别管我们鲁了。”
多混蛋,他祖宗制定的规则他都不遵守了,这也是典型的数典忘祖啊。
于是鲁也祭祀上天,自己玩的,别人没人搭理他,他国领袖谁也不来,输送经济利益也不好使。
平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说也白说,管不了。自己给自己宽宽心,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所谓上行下效,你做我学,平王东迁之后,部分诸侯蠢蠢欲动,不臣之举此起彼伏。郑世子掘突,现在是郑伯,也是在朝卿士,又称郑武公,王恩浩荡,本应该自尊自重起个榜样的作用,可是也逐渐不安分了。
这里大家可能渐有疑问了,郑国不是伯吗,怎么又叫桓公、武公的,说乱了吧?非也!前面我们介绍过,周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而往下还有甸、采、卫、大夫。
公爵,《公羊专》曰:天子三公曰公,王者之后称公。
天子三公称公,在周初是太宰周公、太保召公、太师太公;成、康以后,凡是在周王室的执政卿士也都称公,不拘诸侯、大夫,为卿士即称公,但‘公’只限当事人一身一世,其后则复原称。
王者之后称公,《礼记·乐记》载孔子曰: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氏之后于杞,投殷氏之后于宋,此举称为“举三恪两代”也。
这就是周初的五个公国。《史记》载,周封召公于燕,邻蓟,蓟微燕盛,遂被燕并;祝国于春秋时亦不见记载,估计也被淡出了;而春秋时陈国还在,但却已是侯爵,沦为二三流小国;杞国被迫迁来迁去,越走越远,春秋时也仅被称为候,后又被视为夷狄,而称为子;只有宋,由于微子仁义广德,国脉绵长而一直为公,周人有德,以客礼待宋,宋客而不臣。
但同时有些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却都被尊称为‘公’,但那只是表示尊敬的尊称,而不是爵位。另外还有诸侯‘生称爵,死称公’的形式。显然,这都有一部分虚荣心或者野心的成分。以致诸侯泛称公为当时流弊,下面朋友们碰到了知道咋回事儿就行了。
候爵,周王室亲戚、功臣等,担任着保卫王室、拥护王室的任务。诸侯之长叫元侯、侯伯或方伯,由周天子封,齐鲁卫晋燕都曾为方伯;所以有时称为伯的却比公侯还大,那就是指方伯,未来的春秋五霸就都被周天子封为方伯。
伯爵,京畿之内,地少之封为伯,一般多入朝为卿士;也有京畿之外的伯。
子爵,其来源一是王、公家族中分化出来的后代子孙;一是夷狄之君。一般诸侯在服丧中也称‘子’。
男爵,男爵文献中很少见,《左传》仅有许男、宿男、骊戎男三例。《逸周书·职方氏》有:男,任也,任王事。
甸,为京畿之内的小封国,地盘不大,卑而贡重,类似周王室的生活秘书,基层家奴。
采、卫,为附庸国,或在王室,或在夷狄。
另:天子嫡妻称后,诸侯嫡妻称夫人,卿大夫嫡妻称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