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大国】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真是一篇反对贪污腐败、阐述清正廉洁的好报告!可惜鲁桓公不听,挥了挥他那肉食鸡酱鸡手一般的肥手,说了句:“Toonaive!”你很天真!
周王室的内史听到这件事,由衷的赞叹道:“臧孙达的后代应该会在鲁国世代享受爵禄吧!国君虽然违背了礼制,他却不忘用昭德塞违的道理去劝谏他。”
清流亹亹,附录原文:
(鲁)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后来臧氏果然在鲁国享受世禄为最久,战国初年鲁哀侯时还有臧氏子孙臧石帅师取廪丘的记载,善恶有因果,世事有循环,其不谬也。
臧僖伯、臧哀伯在春秋中著名的两谏,都涉及到了,大家留意!而臧僖伯、臧哀伯是后世臧姓始祖,臧姓后人应该引为骄傲啊。
郑庄公接见了宋国使者,弄明白了宋殇公被弑的一系列事情,心情舒畅!这小混蛋自绝于人民了,省心了。派人护送公子冯回国,公子冯千恩万谢,与郑庄公执手相看、洒泪而别。
后来郑庄公又联合齐国、鲁国约会宋国新国君公子冯在宋国稷地召开友好会议,签订友好条约,为公子冯保驾护航。公子冯回国即位,是为宋庄公,重赏太宰华督,提拔为丞相。
这年秋,郑庄公和蔡侯会于蔡国邓城,商讨共同防备南方楚国的问题,楚国此时为楚武王三十一年,中原诸侯惧楚从此时起。
简单介绍一下蔡国,当年武王灭商,封五弟叔度于汝南上蔡,侯爵,是为早期蔡国。后来武王命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监管武庚及殷商遗民。
成王时,周公摄政,三监纠合武庚阴谋作乱,周公杀管叔,流放蔡叔。蔡叔度既迁而死,他的儿子胡及时汲取教训,遵守道德、积极向善。后来周公了解到胡有德行,就举荐他到鲁国作卿士,胡在鲁国做的非常好,于是周公向成王汇报,再次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上蔡,是为本文之蔡国。蔡国传23代,历24君,历时600余年,公元前447年为楚所灭。
前面咱们说了,风水轮流转,下面转到齐国了。
齐国
齐国的开国老祖宗很了不起,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尚---姜子牙,也称吕望,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老百姓喜呼之为太公望、姜太公,周武王尊称为师尚父,故又有称姜尚、吕尚。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诗·大雅·文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诗故训传》:“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郑玄为之作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
读到这里朋友们可能有点乱,怎么姜子牙又姜又吕的?有两个爹呀?非也!姜是姓,吕是氏。行文这么久了,见缝插针逐一普及春秋知识,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姓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处;氏者,别其子孙之自分。”姓是用来区分血缘关系;氏是用来区分所属的不同集体。姓是不变的;而氏则是不断变化的;同姓必是血亲,同氏未必同姓,同氏未必一定有血缘关系。人必有姓,世代传承;氏为贵族者有,贱者无氏。
姓,代表血缘关系。相传上古伏羲时,人们群居杂婚,难免出现近亲婚育生痴傻儿童的弊端,相传伏羲、女娲察觉到了这种危害,于是‘正姓氏,远禽兽,别婚姻,制嫁娶’,发明了姓、制定了同姓不通婚的铁律,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了优生繁衍。
氏,是后来发展到阶级社会的产物,氏的得来有多种形式,封邑、官职、爵位、职业、谥号、家族分支、祖先的字等等都可以成为氏的来源,贵族有氏,贱者无氏。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先秦)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战国后期开始,姓氏就逐渐合而为一了,皆称姓,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所以姜子牙姜姓,吕氏,其氏得来缘由难考,大致如:一、于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故氏吕;二、周室灭商,子牙功劳最大,得以先封于吕地(今河南省南阳市),故为吕氏,等等。书说姜子牙活了139岁,辅佐了文、武、成、康四代周王。
周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始封尚父于吕,平定东方后,移封于齐,与鲁同为大国,以镇东方,称齐国,侯爵,都营丘(今山东昌乐营丘村)。齐国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沿海一带,东至海,西至故黄河及今运河之西,南到穆棱关、泰山,北至冀、鲁交界,东西长而南北狭,广运约二三百里之间,春秋初地盘渐大。
齐国东邻纪、莱二国,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今天的山东称齐鲁大地,这就是出处。
周公旦摄政时,武庚、管叔、蔡叔阴谋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周公平定京畿,斩杀武庚,管叔;姜子牙扫平五侯九伯,齐国由此有了对诸侯的征伐权,征征讨讨渐渐得地不止五百里,遂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姜子牙初得齐之封地时,齐地地方小国林立,势力杂乱,其中实力强大者不下十余国,如莱国,杞国、谭国、蒲姑国、奄国,还有熊国、夷维等国,这些地方邦国世居东夷,繁衍生息,根深蒂固,又因他们的居地犬牙交错,而且广交天下,形成了宽缓阔达,尚武崇仁,重地自信的民族野性。
早在殷商时期,中央政府就曾多次征伐齐地诸国,但均未能臣服他们,所以他们不附中原已久。周朝建立以后,他们也仍然因疑忌周王朝的征讨而与周对立不附,这样周王朝的东部边境就难于安宁。
因此,让一个熟知东夷地理风土、人情,且又智谋权变之人去镇守东方,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太公姜尚据说出身东夷,熟悉当地方国情况,而且又老谋深算、机智权变,正符合这一要求。况且太公佐武王伐纣兴周,为西周三公首辅大臣、功盖天下,正可以封齐以奖其功,耀武威慑诸夷,以靖边患。但这绝对是烫手的山芋,周朝也许多少还有点惠而不费的意思,呵呵。
据说子牙封齐后,携幕僚、家人、侍从,辎重车乘,浩浩荡荡,东行去上任,一路上游山逛水,慢慢悠悠,并不着急,不知是不是对这样的分封有点想法。
话说这一天姜子牙一行赏山玩水玩累了小憩,下榻某旅店休息打尖,无意中就听店主人在那儿不断的唧唧歪歪、叨叨嘁咕,子牙心中诧异,不觉走近细听,就听店主人气愤地说:“都说机会是难以得到的,但却很容易失去,可我看这伙人行动不紧不慢,懒懒洋洋的,哪象个去建立新国家的样子啊!根本是不珍惜机会吗!唉,糊涂啊!”这小店主人大概是一隐士!
姜子牙那是绝对有慧根的人,那是何等的聪明!一听就听出了这话里的弦外之音了,猛然醒悟了其中必有巨大缘故,同时预料到前途可能将有或正有问题发生,马上命令全体人员,即刻启程,星夜赶路。
天刚刚放亮的时候,姜子牙一行就赶到了营丘,到地儿一看果然有事情发生!原来莱人听说姜太公要来营丘建都,就急忙发兵来争地盘。太公来的正是时候,正赶上开局,太公先礼后兵,说服不成,一场大战!击败了莱军,占领了营丘,建都称齐。
太公建国后,制定了三大基本国策:一、“举贤尚功”。二、“因俗简礼”。三、“通商工之业,使渔盐之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一个“地薄人稀”的荒僻之地变成了一个“冠带衣覆天下”、“世为强国”的大齐国。
太公建国后,制定了三大基本国策:一、“举贤尚功”。二、“因俗简礼”。三、“通商工之业,使渔盐之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一个“地薄人稀”的荒僻之地变成了一个“冠带衣覆天下”、“世为强国”的大齐国。
但太公的‘因俗简礼’和‘一切向钱看’也造成了一个恶果,那就是齐国的人民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风气不好,这也是齐国终究大而不硬、强而不坚、挺不能久的原因。
太公治齐,治国有方!治国有法!以太公的智慧和仁义大家可以尽情的想象,咋想都不为过!但有一件事却不可不好好说道说道,当时齐国有两个著名的贤士,亲哥俩,兄称狂裔,弟称华士,二人隐居僻壤,自耕田而食,自凿井而饮,农耕之余,看山乐水,读读古书学学雷锋,别无奢求,既不要求什么,也不追求什么,功名富贵官爵名声在他们眼里不是如浮云,而是连屁都不如。二人不招灾、不惹祸、不显山、不露水,陋室、箪食、瓢饮的自给自足过的很好,但就这样,由于确实有学问和人品,名声就不胫而走了!四里八乡的人们都非常敬重这哥俩。
太公治齐,屁股没坐热,就把狂裔、华士这哥俩抓起来了,二话没说,押到闹市,‘咔’‘咔’两刀,都砍了!天下为之冤!
周公听说了,十分震惊,马上派人来责备子牙:“治国!要的是天下人心,你无缘无故把贤德的人杀了,何以得民?你丫老糊涂了是吧!”
姜子牙泰然自若的回答说:“此二人自耕而食,掘井而饮,于世无求,与人无争!人无欲则刚,我这个当君主的也拥有不了他们啊!此二人不求官爵,不求富贵,不求名声,我的极权组织有什么能吸引他俩呢?!我靠赏罚来支使人们,靠官爵来引诱人们,如果人们都像他俩那样自给自足、无欲无求,我还去统治谁呢?!我还去哪里找具有奴才性劣根的人呢?!咱们这个上层建筑还哪来的建筑地基呢?咱们的既得利益及其优越性也就是个屁了!所以我必杀他二人,让天下人知道,你有自己的思想是不行的!你有自己的人格是找死的!”
周公听说,张口结舌,愣愣无语!自此齐国人多以趋炎附势为荣,以平淡清正为耻;以不择手段追求权、钱为荣,以安贫乐道平淡是真为耻;以轻浮虚荣为荣,以朴实正直为耻;以机关算尽为荣,以谦虚礼让为耻;以二奶小三为荣,以下班回家为耻;以胡乱搞钱为荣,以只花工资为耻,等等八项,而姜子牙后世子孙多淫乱昏污之辈,以至终被田氏欺凌杀灭殆尽而代,其为报应乎!?今天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性、犬儒性可是姜子牙首倡!!?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太公后,七传到献公,也就是周历王十九年,齐迁都到临淄。十三传是为书中特表的齐僖公,《史记》僖为釐,都有快乐,福气的意思,二字实为同一个字,特说明。
齐国32传至公元前386年(战国)齐康公时,被国相田和所废,姜齐灭,田奇立,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齐国亡。
这真是一篇反对贪污腐败、阐述清正廉洁的好报告!可惜鲁桓公不听,挥了挥他那肉食鸡酱鸡手一般的肥手,说了句:“Toonaive!”你很天真!
周王室的内史听到这件事,由衷的赞叹道:“臧孙达的后代应该会在鲁国世代享受爵禄吧!国君虽然违背了礼制,他却不忘用昭德塞违的道理去劝谏他。”
清流亹亹,附录原文:
(鲁)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后来臧氏果然在鲁国享受世禄为最久,战国初年鲁哀侯时还有臧氏子孙臧石帅师取廪丘的记载,善恶有因果,世事有循环,其不谬也。
臧僖伯、臧哀伯在春秋中著名的两谏,都涉及到了,大家留意!而臧僖伯、臧哀伯是后世臧姓始祖,臧姓后人应该引为骄傲啊。
郑庄公接见了宋国使者,弄明白了宋殇公被弑的一系列事情,心情舒畅!这小混蛋自绝于人民了,省心了。派人护送公子冯回国,公子冯千恩万谢,与郑庄公执手相看、洒泪而别。
后来郑庄公又联合齐国、鲁国约会宋国新国君公子冯在宋国稷地召开友好会议,签订友好条约,为公子冯保驾护航。公子冯回国即位,是为宋庄公,重赏太宰华督,提拔为丞相。
这年秋,郑庄公和蔡侯会于蔡国邓城,商讨共同防备南方楚国的问题,楚国此时为楚武王三十一年,中原诸侯惧楚从此时起。
简单介绍一下蔡国,当年武王灭商,封五弟叔度于汝南上蔡,侯爵,是为早期蔡国。后来武王命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监管武庚及殷商遗民。
成王时,周公摄政,三监纠合武庚阴谋作乱,周公杀管叔,流放蔡叔。蔡叔度既迁而死,他的儿子胡及时汲取教训,遵守道德、积极向善。后来周公了解到胡有德行,就举荐他到鲁国作卿士,胡在鲁国做的非常好,于是周公向成王汇报,再次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上蔡,是为本文之蔡国。蔡国传23代,历24君,历时600余年,公元前447年为楚所灭。
前面咱们说了,风水轮流转,下面转到齐国了。
齐国
齐国的开国老祖宗很了不起,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尚---姜子牙,也称吕望,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老百姓喜呼之为太公望、姜太公,周武王尊称为师尚父,故又有称姜尚、吕尚。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诗·大雅·文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诗故训传》:“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郑玄为之作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
读到这里朋友们可能有点乱,怎么姜子牙又姜又吕的?有两个爹呀?非也!姜是姓,吕是氏。行文这么久了,见缝插针逐一普及春秋知识,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姓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处;氏者,别其子孙之自分。”姓是用来区分血缘关系;氏是用来区分所属的不同集体。姓是不变的;而氏则是不断变化的;同姓必是血亲,同氏未必同姓,同氏未必一定有血缘关系。人必有姓,世代传承;氏为贵族者有,贱者无氏。
姓,代表血缘关系。相传上古伏羲时,人们群居杂婚,难免出现近亲婚育生痴傻儿童的弊端,相传伏羲、女娲察觉到了这种危害,于是‘正姓氏,远禽兽,别婚姻,制嫁娶’,发明了姓、制定了同姓不通婚的铁律,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了优生繁衍。
氏,是后来发展到阶级社会的产物,氏的得来有多种形式,封邑、官职、爵位、职业、谥号、家族分支、祖先的字等等都可以成为氏的来源,贵族有氏,贱者无氏。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先秦)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战国后期开始,姓氏就逐渐合而为一了,皆称姓,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所以姜子牙姜姓,吕氏,其氏得来缘由难考,大致如:一、于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故氏吕;二、周室灭商,子牙功劳最大,得以先封于吕地(今河南省南阳市),故为吕氏,等等。书说姜子牙活了139岁,辅佐了文、武、成、康四代周王。
周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始封尚父于吕,平定东方后,移封于齐,与鲁同为大国,以镇东方,称齐国,侯爵,都营丘(今山东昌乐营丘村)。齐国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沿海一带,东至海,西至故黄河及今运河之西,南到穆棱关、泰山,北至冀、鲁交界,东西长而南北狭,广运约二三百里之间,春秋初地盘渐大。
齐国东邻纪、莱二国,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邻,今天的山东称齐鲁大地,这就是出处。
周公旦摄政时,武庚、管叔、蔡叔阴谋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周公平定京畿,斩杀武庚,管叔;姜子牙扫平五侯九伯,齐国由此有了对诸侯的征伐权,征征讨讨渐渐得地不止五百里,遂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姜子牙初得齐之封地时,齐地地方小国林立,势力杂乱,其中实力强大者不下十余国,如莱国,杞国、谭国、蒲姑国、奄国,还有熊国、夷维等国,这些地方邦国世居东夷,繁衍生息,根深蒂固,又因他们的居地犬牙交错,而且广交天下,形成了宽缓阔达,尚武崇仁,重地自信的民族野性。
早在殷商时期,中央政府就曾多次征伐齐地诸国,但均未能臣服他们,所以他们不附中原已久。周朝建立以后,他们也仍然因疑忌周王朝的征讨而与周对立不附,这样周王朝的东部边境就难于安宁。
因此,让一个熟知东夷地理风土、人情,且又智谋权变之人去镇守东方,那是再好不过了,而太公姜尚据说出身东夷,熟悉当地方国情况,而且又老谋深算、机智权变,正符合这一要求。况且太公佐武王伐纣兴周,为西周三公首辅大臣、功盖天下,正可以封齐以奖其功,耀武威慑诸夷,以靖边患。但这绝对是烫手的山芋,周朝也许多少还有点惠而不费的意思,呵呵。
据说子牙封齐后,携幕僚、家人、侍从,辎重车乘,浩浩荡荡,东行去上任,一路上游山逛水,慢慢悠悠,并不着急,不知是不是对这样的分封有点想法。
话说这一天姜子牙一行赏山玩水玩累了小憩,下榻某旅店休息打尖,无意中就听店主人在那儿不断的唧唧歪歪、叨叨嘁咕,子牙心中诧异,不觉走近细听,就听店主人气愤地说:“都说机会是难以得到的,但却很容易失去,可我看这伙人行动不紧不慢,懒懒洋洋的,哪象个去建立新国家的样子啊!根本是不珍惜机会吗!唉,糊涂啊!”这小店主人大概是一隐士!
姜子牙那是绝对有慧根的人,那是何等的聪明!一听就听出了这话里的弦外之音了,猛然醒悟了其中必有巨大缘故,同时预料到前途可能将有或正有问题发生,马上命令全体人员,即刻启程,星夜赶路。
天刚刚放亮的时候,姜子牙一行就赶到了营丘,到地儿一看果然有事情发生!原来莱人听说姜太公要来营丘建都,就急忙发兵来争地盘。太公来的正是时候,正赶上开局,太公先礼后兵,说服不成,一场大战!击败了莱军,占领了营丘,建都称齐。
太公建国后,制定了三大基本国策:一、“举贤尚功”。二、“因俗简礼”。三、“通商工之业,使渔盐之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一个“地薄人稀”的荒僻之地变成了一个“冠带衣覆天下”、“世为强国”的大齐国。
太公建国后,制定了三大基本国策:一、“举贤尚功”。二、“因俗简礼”。三、“通商工之业,使渔盐之利。”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一个“地薄人稀”的荒僻之地变成了一个“冠带衣覆天下”、“世为强国”的大齐国。
但太公的‘因俗简礼’和‘一切向钱看’也造成了一个恶果,那就是齐国的人民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风气不好,这也是齐国终究大而不硬、强而不坚、挺不能久的原因。
太公治齐,治国有方!治国有法!以太公的智慧和仁义大家可以尽情的想象,咋想都不为过!但有一件事却不可不好好说道说道,当时齐国有两个著名的贤士,亲哥俩,兄称狂裔,弟称华士,二人隐居僻壤,自耕田而食,自凿井而饮,农耕之余,看山乐水,读读古书学学雷锋,别无奢求,既不要求什么,也不追求什么,功名富贵官爵名声在他们眼里不是如浮云,而是连屁都不如。二人不招灾、不惹祸、不显山、不露水,陋室、箪食、瓢饮的自给自足过的很好,但就这样,由于确实有学问和人品,名声就不胫而走了!四里八乡的人们都非常敬重这哥俩。
太公治齐,屁股没坐热,就把狂裔、华士这哥俩抓起来了,二话没说,押到闹市,‘咔’‘咔’两刀,都砍了!天下为之冤!
周公听说了,十分震惊,马上派人来责备子牙:“治国!要的是天下人心,你无缘无故把贤德的人杀了,何以得民?你丫老糊涂了是吧!”
姜子牙泰然自若的回答说:“此二人自耕而食,掘井而饮,于世无求,与人无争!人无欲则刚,我这个当君主的也拥有不了他们啊!此二人不求官爵,不求富贵,不求名声,我的极权组织有什么能吸引他俩呢?!我靠赏罚来支使人们,靠官爵来引诱人们,如果人们都像他俩那样自给自足、无欲无求,我还去统治谁呢?!我还去哪里找具有奴才性劣根的人呢?!咱们这个上层建筑还哪来的建筑地基呢?咱们的既得利益及其优越性也就是个屁了!所以我必杀他二人,让天下人知道,你有自己的思想是不行的!你有自己的人格是找死的!”
周公听说,张口结舌,愣愣无语!自此齐国人多以趋炎附势为荣,以平淡清正为耻;以不择手段追求权、钱为荣,以安贫乐道平淡是真为耻;以轻浮虚荣为荣,以朴实正直为耻;以机关算尽为荣,以谦虚礼让为耻;以二奶小三为荣,以下班回家为耻;以胡乱搞钱为荣,以只花工资为耻,等等八项,而姜子牙后世子孙多淫乱昏污之辈,以至终被田氏欺凌杀灭殆尽而代,其为报应乎!?今天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性、犬儒性可是姜子牙首倡!!?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太公后,七传到献公,也就是周历王十九年,齐迁都到临淄。十三传是为书中特表的齐僖公,《史记》僖为釐,都有快乐,福气的意思,二字实为同一个字,特说明。
齐国32传至公元前386年(战国)齐康公时,被国相田和所废,姜齐灭,田奇立,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齐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