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帝国霸业之崛起 > 第五十八章【三个逆臣】

第五十八章【三个逆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面讲过,管仲有许多后人加上的头衔,比如政治家、战略家,其实管仲还应该有一个头衔,就是权术家,这往往是后世研究管仲时所忽略的。说到权术,晋朝的创始人司马懿堪称三国第一权术大家,但司马懿和管仲比,还不太厚黑。

    司马懿多多少少还受到礼教思维的约束,做事不敢放肆,至少不敢当着曹睿的面要官要权,但管仲就敢。姜小白已经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赦免管仲之罪,并准备重用管仲。按道理上讲,管仲应该假意推让一番,给自己涂上一层谦逊的姿粉,可管仲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当着姜小白的面要官要权,不给还撒泼耍赖。脸皮如此之厚,可谓千古少见。

    老话说,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瞪鼻子上脸,管仲不吃这一套,他需要得到他想到的东西。在管仲的潜意识中,这些东西是他应该得到的,所以管仲理直气壮的张口索要。

    《韩非子.难一》记载,就在姜小白和管仲的“君臣问对”之后,管仲就开始伸手要官了,他一脸委屈的告诉姜小白:“臣现在得到了国君的宠信,臣感激不尽,但臣现在的官职太卑微,请国君提高我的政治地位。”

    此时的姜小白对管仲还不是特别了解,就像刘邦被萧何逼着拜韩信为大将军一样,不过是受人之托而已。管仲交浅言深,让姜小白很无语,世界上怎么还有这等不要脸的人。姜小白为了显示自己的豁达大度,对管仲做出了承诺,寡人一定要让先生位居国内大族高氏与国氏之上。

    姜小白没想到管仲会得寸进尺,提高了他的政治待遇,他还不满意,又不满的告诉姜小白:“臣有地位了,但臣还是个穷光蛋,请国君提高我的经济待遇。”姜小白为了求贤,只好答应了管仲的请求,给管仲以其他大夫三倍的经济待遇。

    更搞笑的在后面,管仲不依不饶,说臣有权有钱了,但臣和国君的关系还比较疏远,请国君以后尊称我为仲父。估计姜小白看到管仲一脸真诚的样子,差点没气吐血,鲍叔牙推荐的这都是什么人?姜小白现在已经没有其他的人选,只好咬牙尊管仲为仲父,姜小白的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九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千古一相说管仲(下5)

    管仲和姜小白刚刚和好,就向姜小白要这要那,是管仲不识好歹么?当然不是,春秋时人霄略就为管仲的行为辩护,说管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管仲做齐国的首席执政官,如果没有比其他人都高的政治、经济待遇,以及国君的尊重,他很难推行新政。霄略认为管仲这并不是贪婪,而是为了方便管理。

    按霄略的说法,管仲这么做是很有道理的,位卑何以号令天下?既然姜小白已经同意让管仲做宰相,那就应该给管仲以宰相的权威,否则何以服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时,就授韩信一柄剑,敢不服大将军号令者可斩之,道理是一样的。

    为管仲辩护的还不只是在历史上不知名的霄略,还有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荀子。荀况在《荀子.仲尼篇》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荀况认为管仲的做法完全正确,没有足够的权威,如何推行新政?当然,荀况这么说是歌颂姜小白的大度,但也说明了管仲伸手要官要钱,并非出自私心。

    上面说孔子指责管仲“器小”,实际上,管仲不但不“小器”,反而很“大器”,比如管仲的用人方面。如果管仲出于私心要官做,他一定会独揽大权,任人唯亲。可管仲获得执政权之后,却立刻提名齐国的几位贤人出任要职,曾经和姜小白一起出逃莒国的隰朋,因为擅于辞令,辩才甚佳,所以管仲请隰朋出任“外交部长”。

    《吕氏春秋.勿躬》记载了管仲向姜小白推荐五位贤人的事情,大意是:管仲说搞农业,我不如宁速;搞外交,我不如隰朋;搞纪检,我不如东郭牙(东郭牙应该就是鲍叔牙);搞军事,我不如王子城父;搞法治,我不如弦章。

    当然,管仲非常的自负,在推荐完了五位贤人后,冷不丁的来了一句:“国君治国强兵,用五贤人足矣,国君欲称霸天下,有管夷吾在此!”

    单就这一点来说,管仲做的要比诸葛亮好,诸葛亮自负全才,事必躬亲,忽略了培养下一代治政人才。管仲很聪明,抓大放小,他只负责战略布局,具体事务由其他人去办。

    对管仲的自负,姜小白鼓掌曰:“善!”

    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重用管仲,没有大气度是做不到的。有些统治者非常的忌恨与其有过节的大臣,稍一得志便打击报复,气局何其狭小!管仲为人,忠于他的事业,他自己的事业,并不在乎所侍奉的君主是谁。当然,可以称之为墙头草,但也怪姜纠运气不好,也怪管仲大气,被中箭的姜小白假死,骗过了他们,抢先一步进入国都继位,否则被杀的只能是姜小白。

    确实对管仲有着非常的偏爱,是春秋人物中最喜欢的一个,所以写管仲,用了非常大的篇幅,仅比孔子的篇幅略少一些。管仲确实当得起千古一相,可以称得上是全才型的铁血宰相。嬴政是千古一帝,千古一相,应该是管仲的。召忽非常的优秀,只是历代只注重管鲍之交,而忽略了召忽,非常的可惜。现在写春秋,重要的还是在学习,不断的进行知识积累,学无止境,何况狼的知识积累并不丰厚。国学非常的重要,是入门课,了解历史,十三经和史、汉、后、志是绕不过去的。在此基础上,继续阅读其他书籍。

    刚开始的时候,姜小白对管仲还有所怀疑,毕竟管仲还没有开始伸展自己的锦绣抱负,仅凭一张大嘴,谁知道你是英雄还是狗熊?但在管仲不可思议的天才表演后,生性狂妄的姜小白对管仲佩服的五体投地。此时再称管仲为“仲父”,应该是姜小白发自内心的尊敬了。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更接近于董事长与聘用的职业经理,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还不如谋士法正。管仲则基本获得了齐国的最高统治权,也就是说管仲是齐国政策的制定者,姜小白只是执行者。

    前面讲过,姜小白的性格过于随意任性,所以他需要一位严父来管教约束他,管仲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随着霸业的不断推进,姜小白早就已经忘记当年管仲差点射死他的那段如烟往事,在他眼中,管仲就像一位慈爱而不失严厉的父亲。

    从气质上说,管仲和姜小白都是不世出的枭雄,属于腹黑一族,只不过管仲张扬霸道,姜小白内敛沉静。如果说结识鲍叔牙是管仲的幸运,那么能得管仲为相,则是姜小白的莫大幸运。

    管仲性格外扬,但心思非常缜密,这是宰相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有一件小事情可以反映出管仲的心细到了什么程度。姜小白派人去鲁国,把管仲押回齐国,因为管仲已经知道姜小白准备重用他,所以管仲担心的不是见到姜小白,而是鲁国的施伯。施伯劝鲁庄公不要放管仲回齐,此人是天下奇才,如果不能效力鲁国,不如杀掉,以绝后患。

    九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千古一相说管仲(下7)

    姬同迫于齐国的压力,没有同意,但管仲不敢保证姬同不会中途变卦。为了加快回齐的行程,管仲告诉拉囚车的衙役:“你们这样拉我实在太辛苦了,我给你们唱歌吧,这样你们就能心情愉悦的拉车了。”管仲放声高唱,衙役们听着悦耳的歌曲,也忘记了疲劳,速度也不断加快,最终赶在鲁人变卦之前回到齐国。

    管仲不仅是心细缜密,眼光更是出了名的毒辣,任何魑魅魍魉在管仲眼前一过,他立刻就能看穿对方。有一次姜小白和管仲在密室中商议讨伐卫国,结果这件事情让会察颜观色的齐侯夫人发现了,因为她是卫国人,当然要想办法保护母国。在夫人的软硬兼施之下,姜小白对卫国的态度明显软化。?

    第二天上朝时,管仲当场打了姜小白的脸,“国君是不是要放弃了对卫国的军事计划?”姜小白很惊讶,这老头怎么会知道?管仲大笑:“国君见着我,声音谦恭,面带愧色,所以我知道国君变卦了。”至于变卦的原因,管仲当然知道是卫姬从中作梗,只不过他不好意思当面揭穿。姜小白为了掩饰尴尬,也大笑说道:“仲父治外,夫人治内,天下不足平也。”

    管仲辅佐桓公四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世人皆知齐桓霸业是管仲一手促成。在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眼看着不行了,姜小白前来探视,并请管仲安排了下日后的人事。

    九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千古一相说管仲(下8)

    姜小白首先推荐了鲍叔牙为国相,但被管仲坚决否定掉了。管仲的理由是鲍叔牙为人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嫉恶如仇,不懂得权术平衡,不是做宰相的合适人选。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管仲和鲍叔牙都老了,当时的年龄至少在七十岁左右。而且在管仲即将咽气之前,鲍叔牙就已经去世了。

    管仲在政治上鲍叔牙说的一文不值,并不是恩将仇报,事实上管仲从来没有忘记鲍叔牙对自己的大恩大德,他只是就公事论公事而已。鲍叔牙去世的消息传来,管仲失声痛哭,悲不自胜。

    管仲流着泪告诉身边的人:“当年我与鲍叔做生意,独贪大头,鲍叔知道我上有老母需要奉送,从来不以为我贪。我受困于鲁国,是鲍叔舍命救我,又推荐我于国君之前,才有今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才是真实的管仲,热血、敢担当、重情重义,而不是孔子所批判的那个贪财小器的管仲。从时间上来看,管鲍之交至少经历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年一起迎风冒雨做买卖,然后一起为官,几乎天天见面,这种真挚的战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很难理解的。

    戏曲小说里的包公铁面无私辩忠奸,忠奸善恶,管仲同样有这个本事。姜小白身边有三个著名的宠臣——竖刁、易牙、姬开方,在姜小白后期,已经和这三个宠臣穿上一条裤子了。

    管仲一眼就看出这三个人不是好东西,将来必乱齐政。在临死前,管仲苦劝姜小白远离这些人。姜小白虽然按管仲的话做了,但管仲死后,姜小白又把三人召了回来,结果一年后,竖刁等人就将姜小白送上了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