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不错的成绩】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现场的齐鲁兵力应该相差不多,真要进行火并,难说齐景公能全身而退。好汉不吃眼前亏,孔子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齐景公可不陪这个疯子一起完蛋。在孔子的“淫威”之下,齐景公只能服软,双方签订了一个对齐国来说非常不平等的条约。
当年阳货逃入齐国,给齐景公带了一份见面礼,即将原属鲁国郓、讙、龟阴三地献给齐国。而此次齐鲁夹谷之会,应该就与此事有关,但以齐国的国力,在正常情况下,齐景公不会将这三块肥肉吐出来。只是经孔子这么一闹,齐景公手上已经没牌可打了,只好不甘心地将三地还给鲁国。
所有人原以为在这场夹谷之会中,齐景公和鲁定公是两大主角,结果被配角孔子抢尽了风头,独占戏份,两位国君倒成了跑龙套的群众演员。鲁定公本来就要重用孔子,孔子出风头,对他继续重用孔子提供了现实依据。
最亏的还是齐景公,好端端的一场大戏演砸了,齐国和他本人的形象被严重影响。其实还有一个人更是在孔子的间接对抗中惨败,就是给齐景公出主意的齐大夫犁鉏。犁鉏认定孔子“知礼而无勇”,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孔子的因素。结果孔子一个巴掌狠狠的扇在犁鉏的老脸上,犁鉏被抽的眼冒金星,想必齐景公回到临淄后,少不了臭骂犁大夫。
这次夹谷之会力屈齐景公,是孔子从政生涯中极为辉煌的一场大胜利,体现的是孔子的机智勇敢。但和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力屈秦昭襄王的故事相比,孔子在夹谷之会上的英雄行为还是不太为人所熟知,其实完全可以认定,蔺相如的勇敢是受到了孔子的启发,当然蔺相如的勇气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
虽然有些学者质疑孔子在夹谷之会的英雄表现的真实性,理由也似乎很充分,但《左传》、《谷梁传》、《孔子家语》、《史记》都详细记载了此事,不应该是虚构出来的。
孔子不是圣人,他的那些观点未必都正确,但孔子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其实是有脾气的,而不是被后人严重神化的那个不苟言笑的道学先生,真实的孔子有缺点,但这样的孔子才值得后人尊敬。
周末的傍晚,春意宜人,谢谢烟雨、潇湘、云树、小茶、王者、嘉靖、孤令、小笑、小马、鼎湖、科比、白云的支持,大家周末快乐,开开心心每一天。孔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真实的那个孔子,他有自己的脾气,也会开玩笑,也耐得住贫苦,也会自嘲,这样的孔子是非常可爱的。而另一个就是后世根据自己政治利益需要打造的那个假孔子,甚至儒家思想奉成孔教,仿佛神明,这样的假孔子危害非常大,必须警惕。孔子是圣人,但也是俗人,一味将孔子神圣化或将孔子妖魔化都不可取。
勾践和刘邦的性格有些接近,但刘邦显然更阳光一些,刘邦为人洒脱,有其狡黠市侩气,也有伟岸丈夫气。其实刘邦是非常容易接近的,他朋友也多。而勾践相比于刘邦,确实更为阴刻冰冷,让人无法亲近。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他胜利了,其实连他自己都无法兴奋起来,因为所有人都成了他的敌人。勾践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他没有朋友,他也不需要朋友。勾践活的非常累,他太累了。讲完了孔子在夹谷之会力屈齐景公的事情,再来讲一讲另外一件轰动历史的大事件,即发生在公元前496年的孔子杀少正卯事件。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学家,自从归鲁之后,孔子一向以教育业,开馆授徒,场子铺得非常大。但话回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而孔子在教育行业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时任鲁国大夫的少正卯。换句话说,孔子是用最简单的暴力手段消灭了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
春秋时的孔子虽然也是一线名流,但还没有混到像后世那种唯我独尊的地位,至少孔子能做的,会做的,少正卯都在做,而且成绩与孔子相当。众所周知,孔子的经济条件一般,但自从开坛讲学后,孔子可以收学生交的学费,这几乎是孔子经济收入的大头。
孔子收学生,每人要收十条腊肉,孔子号称门徒三千,三万条腊肉……另外,孔子还有一个进钱的的门路,就是对外接办白事。谁家要办丧事,都要找些社会名流来撑面子,孔子是鲁国文坛大宗师,能请来孔子,自然少不了要给孔子一些辛苦钱。
任何一个行业的经营者都希望自己垄断本行业,虽然嘴上不会这么说,但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孔子不是神,他也是有私心的,少正卯同样开坛讲学,对孔子来说有两方面的威胁:
一、经济上的威胁,因为孔子门下的这些学徒,也经常到少正卯的学校听课,估计没少给少正卯交学费。如果钱都让少正卯赚走了,让孔子喝西北风?
二,声望上的威胁,世人皆知孔子是鲁国第一大学者,但少正卯的出现,已经严重威胁到孔子的社会地位。如果任由少正卯在文化界的势力发展下去,将来青史留下成名的,可能是少正卯,而不是他孔仲尼。
来自经济上的威胁,也许还不至于让孔子对少正卯起杀心,钱少赚点饿不起人,但来自声望上的威胁,是孔子绝难接受的。三千弟子,只有颜渊一人始终立于门下,其他二千九百九十九人皆分不出孔子与少正卯谁更贤达,这个威胁不除,几乎要了孔子的老命。
孔子应该很早就对少正卯起了杀心,但当时孔子手中无权,除非搞暗杀,但暗杀将会给孔子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只能以公权力除掉少正卯。直到孔子出任司寇,掌握了司法大权,孔子才有条件实施自己的计划。
从时间上来,孔子杀少正卯,是在夹谷之会前,也就是孔子出任司寇的第七天,这个时间充分说明孔子杀少正卯是久有预谋的。少正卯只是鲁国两位文化大师之一,有声望但没有权力,而已经掌握相关权力的另一位文化大师孔子要对他下手,简直易如反掌。
杀少正卯的过程非常简单,根据记载此事最早的《荀子.宥坐篇》所说,“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孔子手中有司法权,杀人自有他能公开拿出的借口,当门人问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这样的文化大师时,孔子给少正卯定了五项大罪,“一,心达而险;二,行辟而坚;三,言伪而辩;四,记丑而博;五,顺非而泽。”
这就是孔子所谓少正卯犯下的“五恶”,凭心而论,除了第四、第五条属于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外,前三条全是无中生中的扣帽子,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所谓“心达而险、言伪而辩”,这也只是孔子自己的说辞,谁能证明少正卯心险、言伪?如果少正卯担任司寇,给孔子扣上“心险、言伪”的大帽子,孔子能接受么?
除了以上“五恶”之外,孔子还大肆攻击少正卯,说少正卯“聚徒成群”,是“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甚至还拿商汤诛尹谐、周公诛管叔正相提并论。众所周知,“聚徒成群”的可不只是少正卯,孔子的门徒不比少正卯少,按孔子这个逻辑,他也是小人之桀雄,不可不诛?
如果说夹谷之会,孔子展示了性格中的刚硬一面,那么可以说在诛少正卯的事件中,孔子性格中恶的一面被展现的淋漓尽致。通俗的讲,孔子对少正卯是一肚子的“羡慕嫉妒恨”,原来伟大的孔老夫子也会忌妒人才,甚至为了私利而杀人。
后世儒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已经严重异化的明清时代,一些学者为了维护孔子的正直形象,一直极力否认孔子杀少正卯,认为这是穿凿附会,比如清人崔述。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太阳有黑子,并不影响太阳的光辉。
一代贤相王猛为了保住地位,非常恶毒的设金刀计,欲置慕容垂于死地,也并没有影响王猛的江湖地位。更何况首先记载孔子杀少正卯的,是儒家最正统的传人荀子,如果此事并不存在,荀子没有任何理由去黑自己的学术先祖,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宋朝学者一般都承认孔子杀少正卯,但认为孔子此举是正确的,比如苏洵和司马光。当然宋人承认此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孔子杀少正卯,来抹黑王安石变法,把王安石说是少正卯第二,“心达而险、言伪而辩”,对王安石以笔诛之而后快。人有一点私心很正常,但不应该用这种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不过除了杀少正卯是出于私利外,孔子在任职期间基本上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孔子当了三个月的代理宰相,根据《史记》记载,鲁国“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
现场的齐鲁兵力应该相差不多,真要进行火并,难说齐景公能全身而退。好汉不吃眼前亏,孔子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齐景公可不陪这个疯子一起完蛋。在孔子的“淫威”之下,齐景公只能服软,双方签订了一个对齐国来说非常不平等的条约。
当年阳货逃入齐国,给齐景公带了一份见面礼,即将原属鲁国郓、讙、龟阴三地献给齐国。而此次齐鲁夹谷之会,应该就与此事有关,但以齐国的国力,在正常情况下,齐景公不会将这三块肥肉吐出来。只是经孔子这么一闹,齐景公手上已经没牌可打了,只好不甘心地将三地还给鲁国。
所有人原以为在这场夹谷之会中,齐景公和鲁定公是两大主角,结果被配角孔子抢尽了风头,独占戏份,两位国君倒成了跑龙套的群众演员。鲁定公本来就要重用孔子,孔子出风头,对他继续重用孔子提供了现实依据。
最亏的还是齐景公,好端端的一场大戏演砸了,齐国和他本人的形象被严重影响。其实还有一个人更是在孔子的间接对抗中惨败,就是给齐景公出主意的齐大夫犁鉏。犁鉏认定孔子“知礼而无勇”,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孔子的因素。结果孔子一个巴掌狠狠的扇在犁鉏的老脸上,犁鉏被抽的眼冒金星,想必齐景公回到临淄后,少不了臭骂犁大夫。
这次夹谷之会力屈齐景公,是孔子从政生涯中极为辉煌的一场大胜利,体现的是孔子的机智勇敢。但和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力屈秦昭襄王的故事相比,孔子在夹谷之会上的英雄行为还是不太为人所熟知,其实完全可以认定,蔺相如的勇敢是受到了孔子的启发,当然蔺相如的勇气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
虽然有些学者质疑孔子在夹谷之会的英雄表现的真实性,理由也似乎很充分,但《左传》、《谷梁传》、《孔子家语》、《史记》都详细记载了此事,不应该是虚构出来的。
孔子不是圣人,他的那些观点未必都正确,但孔子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其实是有脾气的,而不是被后人严重神化的那个不苟言笑的道学先生,真实的孔子有缺点,但这样的孔子才值得后人尊敬。
周末的傍晚,春意宜人,谢谢烟雨、潇湘、云树、小茶、王者、嘉靖、孤令、小笑、小马、鼎湖、科比、白云的支持,大家周末快乐,开开心心每一天。孔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真实的那个孔子,他有自己的脾气,也会开玩笑,也耐得住贫苦,也会自嘲,这样的孔子是非常可爱的。而另一个就是后世根据自己政治利益需要打造的那个假孔子,甚至儒家思想奉成孔教,仿佛神明,这样的假孔子危害非常大,必须警惕。孔子是圣人,但也是俗人,一味将孔子神圣化或将孔子妖魔化都不可取。
勾践和刘邦的性格有些接近,但刘邦显然更阳光一些,刘邦为人洒脱,有其狡黠市侩气,也有伟岸丈夫气。其实刘邦是非常容易接近的,他朋友也多。而勾践相比于刘邦,确实更为阴刻冰冷,让人无法亲近。仿佛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他胜利了,其实连他自己都无法兴奋起来,因为所有人都成了他的敌人。勾践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他没有朋友,他也不需要朋友。勾践活的非常累,他太累了。讲完了孔子在夹谷之会力屈齐景公的事情,再来讲一讲另外一件轰动历史的大事件,即发生在公元前496年的孔子杀少正卯事件。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学家,自从归鲁之后,孔子一向以教育业,开馆授徒,场子铺得非常大。但话回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而孔子在教育行业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时任鲁国大夫的少正卯。换句话说,孔子是用最简单的暴力手段消灭了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
春秋时的孔子虽然也是一线名流,但还没有混到像后世那种唯我独尊的地位,至少孔子能做的,会做的,少正卯都在做,而且成绩与孔子相当。众所周知,孔子的经济条件一般,但自从开坛讲学后,孔子可以收学生交的学费,这几乎是孔子经济收入的大头。
孔子收学生,每人要收十条腊肉,孔子号称门徒三千,三万条腊肉……另外,孔子还有一个进钱的的门路,就是对外接办白事。谁家要办丧事,都要找些社会名流来撑面子,孔子是鲁国文坛大宗师,能请来孔子,自然少不了要给孔子一些辛苦钱。
任何一个行业的经营者都希望自己垄断本行业,虽然嘴上不会这么说,但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孔子不是神,他也是有私心的,少正卯同样开坛讲学,对孔子来说有两方面的威胁:
一、经济上的威胁,因为孔子门下的这些学徒,也经常到少正卯的学校听课,估计没少给少正卯交学费。如果钱都让少正卯赚走了,让孔子喝西北风?
二,声望上的威胁,世人皆知孔子是鲁国第一大学者,但少正卯的出现,已经严重威胁到孔子的社会地位。如果任由少正卯在文化界的势力发展下去,将来青史留下成名的,可能是少正卯,而不是他孔仲尼。
来自经济上的威胁,也许还不至于让孔子对少正卯起杀心,钱少赚点饿不起人,但来自声望上的威胁,是孔子绝难接受的。三千弟子,只有颜渊一人始终立于门下,其他二千九百九十九人皆分不出孔子与少正卯谁更贤达,这个威胁不除,几乎要了孔子的老命。
孔子应该很早就对少正卯起了杀心,但当时孔子手中无权,除非搞暗杀,但暗杀将会给孔子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只能以公权力除掉少正卯。直到孔子出任司寇,掌握了司法大权,孔子才有条件实施自己的计划。
从时间上来,孔子杀少正卯,是在夹谷之会前,也就是孔子出任司寇的第七天,这个时间充分说明孔子杀少正卯是久有预谋的。少正卯只是鲁国两位文化大师之一,有声望但没有权力,而已经掌握相关权力的另一位文化大师孔子要对他下手,简直易如反掌。
杀少正卯的过程非常简单,根据记载此事最早的《荀子.宥坐篇》所说,“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孔子手中有司法权,杀人自有他能公开拿出的借口,当门人问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这样的文化大师时,孔子给少正卯定了五项大罪,“一,心达而险;二,行辟而坚;三,言伪而辩;四,记丑而博;五,顺非而泽。”
这就是孔子所谓少正卯犯下的“五恶”,凭心而论,除了第四、第五条属于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外,前三条全是无中生中的扣帽子,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所谓“心达而险、言伪而辩”,这也只是孔子自己的说辞,谁能证明少正卯心险、言伪?如果少正卯担任司寇,给孔子扣上“心险、言伪”的大帽子,孔子能接受么?
除了以上“五恶”之外,孔子还大肆攻击少正卯,说少正卯“聚徒成群”,是“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甚至还拿商汤诛尹谐、周公诛管叔正相提并论。众所周知,“聚徒成群”的可不只是少正卯,孔子的门徒不比少正卯少,按孔子这个逻辑,他也是小人之桀雄,不可不诛?
如果说夹谷之会,孔子展示了性格中的刚硬一面,那么可以说在诛少正卯的事件中,孔子性格中恶的一面被展现的淋漓尽致。通俗的讲,孔子对少正卯是一肚子的“羡慕嫉妒恨”,原来伟大的孔老夫子也会忌妒人才,甚至为了私利而杀人。
后世儒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已经严重异化的明清时代,一些学者为了维护孔子的正直形象,一直极力否认孔子杀少正卯,认为这是穿凿附会,比如清人崔述。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太阳有黑子,并不影响太阳的光辉。
一代贤相王猛为了保住地位,非常恶毒的设金刀计,欲置慕容垂于死地,也并没有影响王猛的江湖地位。更何况首先记载孔子杀少正卯的,是儒家最正统的传人荀子,如果此事并不存在,荀子没有任何理由去黑自己的学术先祖,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宋朝学者一般都承认孔子杀少正卯,但认为孔子此举是正确的,比如苏洵和司马光。当然宋人承认此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孔子杀少正卯,来抹黑王安石变法,把王安石说是少正卯第二,“心达而险、言伪而辩”,对王安石以笔诛之而后快。人有一点私心很正常,但不应该用这种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不过除了杀少正卯是出于私利外,孔子在任职期间基本上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孔子当了三个月的代理宰相,根据《史记》记载,鲁国“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