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帝国霸业之崛起 > 第一百八十二章【终结】

第一百八十二章【终结】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始皇素来身体不好,平时公务繁重,更兼旅途劳顿,体力竟渐渐地不支了。随行的上卿蒙毅、也就是蒙恬的弟弟,受命在中途赶回咸阳,去祈祷山川,让老天能开恩保佑一下。

    可是未等蒙毅抵达咸阳,秦始皇就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南)准备渡黄河时,彻底病倒了,危在旦夕。

    由于他平日非常厌恶谈论死亡之事,所以群臣没有敢说死事的,即使是随行的重臣李斯、赵高,也只能捱过一天算一天。

    这次病来得厉害,秦始皇也知道怕是不行了,勉强支撑着安排后事。

    在此之前,他一直未立太子,这时候他给公子扶苏写了一封加盖御玺的信件,嘱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言外之意,就是让扶苏继承帝位。

    在大事变到来之前,所有巧合的因素,都能决定历史的走向。当时深受信任的蒙毅不在身边,秦始皇自己又没有在关键时刻明确帝位的传承,这就给了别人做手脚的机会。

    这封信写好之后,需要经过当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盖章,赵高在盖章封口之后,不知是因来不及,还是有意为之,并没有马上交给使者发出。

    庞大的出巡车队仍在威严地行进,除了李斯、赵高与几个近侍宦官,没人知道秦始皇已是气息奄奄了。

    在随行队伍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就是公子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若论传位,是怎么也轮不到他的。但历史在一个非常吊诡的时刻,给了他意想不到的青睐。

    秦始皇出巡,总是喜欢带上几个孩子一起走的,这大概是为了排遣寂寞。前四次出巡中,就曾有一子一女染病,死在了途中。

    前四次,这种随父皇游逛天下的殊荣,轮不到胡亥。可是胡亥也有得天独厚之处——他的师傅,恰恰就是赵高。

    赵高此人虽是近侍,但权力却远不及李斯、扶苏。秦始皇如果一旦归天,帝国最高权力的延续,应该是一件很清晰的事。

    为此,赵高动开了脑筋。他不想让自己的权势因秦始皇的死去而衰落,因此早就注意到了一个可以操纵未来的人,那就是公子胡亥。

    赵高常常教胡亥应该如何讨父皇的欢心,这一招已经大见成效。因此,在第五次出巡之前,胡亥不失时机地向父亲提出:非常喜欢与父皇一起出巡,请求恩准跟随。秦始皇倒也不讨厌他,就答应了。

    这就使得一个本来距最高权力很远的人,忽然近距离地获得了觊觎这权力的机会。

    车驾在北方的秋野上继续前行。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十月,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停下,病体不支的秦始皇住进了当地的行宫。

    车驾在此异乎寻常地停留了三天。

    这三天,天翻地覆。

    就在丙寅日这一天,秦始皇病逝。

    一位巨人,在知天命之年溘然长逝了。

    人类历史,素来以百年、千年为单位来进行大总结,而一个人的有效社会活动时间,充其量不过40年。秦始皇虽然做了37年的君王,但真正亲政,是从秦始皇十二年开始的,因此到临终也就是短短的25年。

    25年的勤政、征伐与变革,他亲手创建了一个空前的帝国,开拓了一个族群的生存与文化空间,留下了一份能保留几千年的政治遗产。

    他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

    他是一个眼光能看到两千年之后的政治家。

    他是一位对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人。

    当然,他的败笔,开了独裁专制的恶例,成为后世统治者的前车之鉴。可是,没有他,我们今天也就根本不可能如此昂扬地对世界说话。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还无法完全抛弃他的遗产,另起炉灶。

    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并不敬佩,也无法不对他的能量感到惊异。

    嬴政,一个瘦弱、敏感、勤于政事的伟大政治家,以自己的意志,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秦始皇的终结,只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他所导演大戏,将以无数个不同的舞台背景演下去。

    他的死亡是一个辉煌之死。

    但由于高度的集权专制,他的死,同时也就成了一幕接一幕宫廷阴谋的导火索。

    这时候,丞相李斯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李斯考虑:皇帝猝死在出巡途中,中枢机构一半留在咸阳,一半在这车队里,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处在非正常状态中,这很可忧虑。

    再加上始皇帝的遗诏里面,并未明确立扶苏为太子,如果现在就发丧,“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于是,李斯决定秘不发丧,把秦始皇的棺材秘密置于于辒辌车中,只允许几个近侍宦官在车上,每天照常奉上美食。百官也奏事如故,赵高再装模作样地从车里发出皇帝的批复谕令。

    这种辒辌车,有特制的窗子,关上则温,打开则凉,可以调节车内温度。不过,功能也还是很有限。秦始皇死后七、八天,车队过恒山,出雁门,来到九原。这时的天气虽已是中秋,但温度仍很高,尸体的腐烂气味就渐渐溢了出来。

    再不掩饰,就要露馅了!

    赵高就向全体随行官员下了一道“矫诏”,内容很奇特:命每部车上都要载上一担鲍鱼。

    这里所说的“鲍鱼”,并非海鲜珍品,而是指臭咸鱼。官员们不解其意,但哪个敢提出疑问?

    这样,每部车上都溢出了一股臭咸鱼味,秦始皇驾崩的秘密,也就得以隐瞒下去。

    李斯秘不发丧,实际上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权力更替进入了暗箱操作状态。李斯本人,还停留在过去的权力感觉中,没有意识到秦始皇一死,这个权力的保障已经没有了。李斯虽然还是左丞相,但对将要发生的事,控制力已大打折扣。

    秦始皇留下的,是一个最具诱惑力的权力资源,谁接管了它,谁就会拥有与始皇一样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合法程序上说,接替秦始皇的应是长子扶苏,但秦始皇并未把交班的事情法律化,这就给最接近他的一个人带来了机会。

    这个人不是李斯,而是赵高——赵高现在是“虚拟的秦始皇”的代言人。

    这样,他就掌握着打开历史新阶段的锁钥。

    他手上有加盖了玉玺的始皇帝遗诏,这张写了寥寥数字的绢帛,就是威力无比的授权书。

    既然是暗箱操作,那么以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为首的中央官员集团,就无法在权力真空时期正常地发挥作用。赵高,可以拿着这份封了口的遗诏,去胁迫和利诱任何人!

    秦始皇临终时没有想到,权力接替中的这一小小环节,竟然能使帝国在他死后立即发生剧烈震荡。

    赵高在秦始皇死亡前后的数天内,萌生了攫取最高权力的念头。当然,要想帝国改姓,是不可能一步就办到的,因此他谋划了一个曲线的方法。首先,他要改变秦始皇原定的接班程序,换上一个他可以操控的公子接替帝位。

    他选中的,当然是由他培养多年的公子胡亥。

    如何让公子胡亥参与篡位的阴谋,是一件高难度的事,赵高用的是从利害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服和拉拢。

    他对胡亥说:“皇上驾崩,未对诸公子封王,仅有给长子扶苏的一封书信在此。如果扶苏来到咸阳,即可立为皇帝、拥有天下,而公子您却连一寸土地都没有,这该如何是好?”

    胡亥一开始不解其意,随口答道:“也只好如此啦!我听说,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皇不封诸子,我们就当遵从,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见胡亥如此冥顽不灵,就直截了当地点拨:“不然!今日天下的大权,全在您、我和丞相李斯手中,我和李斯无所谓啦,还请公子早早谋划。况且,做别人的臣子与别人臣服于我,受制于人与制人,两者的差别可就大了!”

    胡亥终究是受过正统教育的,闻听此言,脸色骤变:“不可!废兄立弟,是为不义;不奉父诏,是为不孝;才薄而强立,是为无能;这三种行为都是背德的。如果恣意妄为,则自身难保,国家也将危殆!”

    胡亥如果能到此为止,那么对他本人与对大秦帝国,都幸莫大焉。可惜,人心的防线很脆弱,尤其禁不起权力的诱惑。赵高说到这儿,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必须把胡亥拉下水,否则,即使马上停止阴谋活动,也保不定哪天胡亥会把这事儿捅出去。

    于是赵高紧逼道:“公子不信赵高之言,总该信古昔之史吧?昔日商汤、周武王弑君,天下都称义,无人说他们不忠;卫君杀父,卫国人都称颂其德,孔子还记载了这事儿,并不认为是不孝(注,此事纯属子虚乌有,是赵高瞎编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盛德者不必谦让,乡俗各有不同,百官职份不一,您高贵如此,怎能墨守陈规?要是顾小而忘大,则难免后悔;临事犹豫不决,则必有祸患。只要做事果断,鬼神也会避之,何愁事不成?请公子三思。”

    这一番劝诱,终于攻破了胡亥的心理防线,他长叹一声:“现在丧礼尚未进行,怎么好拿这事儿去求丞相呢?”

    赵高一听,有谱了,连忙说:“事不宜迟,千万不可耽误时机。”

    胡亥终于入彀,遂与赵高商量了一通具体事宜。赵高说:“倘若不去与丞相谋划,此事恐不能成,我就为公子去和丞相一块儿谋划吧。”

    赵高的阴谋,到此顺利地实施了第一步——掌握住了将来能够控制帝国的一个“抓手”。

    然而,事情能否完全成功,还在两可之间。胡亥是个八辈子也轮不到当皇帝的人,以利诱之,并不困难;而下一步要说服位极人臣的李斯加入阴谋,难度则要稍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