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帝国霸业之崛起 > 第二百章【平叛】

第二百章【平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么第一个该选谁呢?刘濞选择了胶西王昂。因为这个人比较强悍,好兵,而且就在不久前,他因为私卖官爵,被朝廷收走了六个县。他肯定心里一肚子火,一点就能着。于是,刘濞马上派中大夫应高去见胶西王,探探他的口气。本来想这样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都应该有正式的国书,但是这次应高去的时候并没有带国书,因为他去执行的不是一般的任务,万一胶西王跟赵敖一样是个誓死忠于皇帝陛下的人,带国书去不是要留下证据吗?要是将来他真的要揭发,只要来一招丢卒保车,牺牲应高,自己就会脱身事外了。

    应高不是傻子,他知道此行对自己来说极为凶险,成,自己是功臣,不成,自己可就完蛋了。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让胶西王就范。他是个很有辩才的人,见了胶西王,他说:“吴王不才,有一个迫在眉睫的焦虑之事,不敢埋藏在心里,所以找我来跟大王您商量。”按辈份,刘濞是胶西王的堂叔,堂叔如今自称不才,态度是多么谦逊!胶西王马上很受用了,他说:“什么事情让吴王这样不安,说来听听。”

    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臣蒙蔽,只顾自己的利益,听信谗言,擅自改变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封国征求越来越多,诛杀惩罚善良的人,这些情形日益严重。俗话说:‘吃完米糠就会吃到米’,他们的目的不光要侵夺诸侯们的封地,恐怕是要消灭诸侯。吴王和胶西王是有名的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宁自由了。吴王身患内疾,不能朝见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经被皇帝猜疑,又没有办法解释,现在缩敛肩膀小步走路,犹且害怕不被谅解。我听说大王因为卖爵的事而被罚罪,我听说诸侯被削减封地,不应该这样严厉,所以我担心惩罚恐怕不只削地就能罢休的。”

    胶西王说:“是有这样的事,你说该怎么办呢?”应高此时将自己的口才一展无余,他马上说道:“憎恶相同的互相帮助,爱好相同的互相留连,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愿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现在吴王自认为和大王有相同的忧虑,愿借着时机顺应事理,牺牲个人身躯为天下除害,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害”到底是谁?胶西王当然心知肚明,他作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说:“我哪里敢这样做呢!现在皇帝虽然威逼急迫,那也是因为我本来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拥戴他呢?”

    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塞忠贞贤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极点了。”应高还抬出一些迷信来,说“现在彗星出现,蝗灾不断发生,这是万世难逢的唯一机会,而且忧愁劳苦的时候就是圣人所以产生的时代。所以吴王想对内以讨伐晁错为借口,在外追随大王车后,驰骋天下,使面对着的地方投降,使手指着的地方攻克,天下没有敢不顺从的。大王您假使能够答应我一句话,那么吴王就率领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抗拒汉兵。修筑军队驻扎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真的能够幸临,那么天下就可以并吞,两个君主分治天下,不是更好吗?”

    (待续)

    【正文】

    这番奉承,再加上应高给胶西王描绘的宏伟蓝图,马上就让胶西王激动了,他一口应承下来:“好,就照你说的办!”应高回去向吴王复命,有了他的铺垫,吴王又亲自出马去见胶西王,商量具体的事情。

    胶西王的大臣有的知道了这件事,赶紧规劝道:“诸侯国的封地加起来还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却要起兵造反,这不是让太后担心吗?再说了,就算侥幸能成功,将来真的就能跟吴王和平相处吗?如今大家共同侍奉一个皇帝都很不容易,将来两主纷争天下,恐怕就更不好办了。”

    但是胶西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忠告,他派使者去齐、淄川、胶东、济南、济北诸国,这些诸侯王们都答应起兵响应。

    这几个诸侯王是同父所生,他们的父亲就是刘邦的私生子刘肥。刘肥一共有十个儿子,九个先后为王:城阳王刘章、济北王刘兴居、齐王刘襄、齐王将闾、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还有一个刘罢军,封侯以后就死掉了。刘襄是太子,世袭爵位,刘章跟刘兴居、刘襄他们三个在诛灭诸吕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刘章,更是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所以刘章跟刘兴居后来也被朝廷裂地封王。

    按照规定,其他几个人是没有资格封王的,连封侯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当初刘邦跟大臣们有过约定: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他们并没有尺寸功劳,是文帝看在亲戚的面上才给他们如此尊贵的地位,这是朝廷对他们的厚恩,他们理应铭记于心,效犬马之劳。但事实是,刘兴居于文帝三年造反,被镇压。刘襄早死绝后,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也于景帝三年起兵造反,济北王刘志在诸侯谋反之初也参与其中,齐王在被围困的时候也与叛军通谋。九个王中,七个造反,也算是造反之家了,他们背叛朝廷、忘恩负义,自然会遭受身死国灭的后果。

    在跟齐国诸王取得共识后,吴王刘濞又派人去联络楚王刘戊。刘戊的祖父是刘邦的亲弟弟刘交,一个仁人君子,到刘戊就是第三代了。但是正如人们所说:富不过三代。到了富三代刘戊手里,楚王刘交的爵位到头了。刘戊袭王之后,逐渐荒淫无道,对家人对客人都是一副蛮横无理的样子。

    景帝二年四月,薄太后去世,按照规定,诸侯王们都应该为太后守孝,但是这个刘戊居然在守孝的房间里跟女人鬼混,这简直大逆不道。景帝三年,楚王来朝,晁错将这件事提出来,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楚国下手。于是,朝廷下令削去楚国的东海郡。对此,刘戊当然心怀不满。所以,当吴王跟他联络的时候,他也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孝景三年,朝廷对吴国的削书下达了:鉴于吴王刘濞三十多年来一直称病不朝,不守臣子之礼,按照法律应该斩首,但是朝廷仁慈,宽大处理,削去会籍、豫章两郡。

    削书下达到吴国,刘濞马上采取行动了。他首先诛杀了朝廷派到吴国的两千石官吏,从全国组建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军队,又派人联络闽粤、东瓯,东欧也起兵相从。

    公元前154年,即孝景帝三年春正月22日,刘濞在广陵起兵了。他率兵度过淮河,跟楚王合兵一处,然后传檄各国,约定共同起兵。在檄文中,他慷慨陈词:“吴王刘濞恭敬地问候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已故的长沙王的儿子:希望得到你们的指教!因为汉朝有奸臣晁错,无功天下,却侵夺诸侯的土地,派法吏弹劾囚系审讯惩治诸侯,侮辱诸侯,不用诸侯王的礼仪对待刘氏骨肉同胞,抛开先帝的功臣,进用坏人,惑乱天下,想要危害国家。皇帝体弱多病神志失常,不能明察政情。我想要起兵诛讨他们,我恭敬听从各位指教。”

    他以激起公愤的晁错为起兵借口,并把矛头直接指向汉景帝。为了让诸侯们对起兵造反有信心,跟着自己走,他还夸大其词道:“我国虽然狭小,土地也是方圆三千里;人口虽然少,精锐的士兵也能准备五十万人。本人一向侍奉南越三十多年,他们的君主都不拒绝征召分派士兵跟随我进兵,又可以得到三十多万人。”这么说来,仅吴国跟南粤就已经有八十万军队了。其实这纯属胡扯,倾吴国之兵,也不过二十多万,南粤总人口到汉平帝时期也不过二三十万,景帝时期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这个数,哪里有三十万兵力!能有十万已经算是拿出血本了。

    吴王为诸侯们设定了进军路线:“东越王、楚王、淮南王三个侯王,和我一起向西进攻;齐地诸王和赵王平定河间、河内后,有的进入临津关,有的和我在洛阳会和;燕王、赵王本来与匈奴王有盟约,燕王在北方平定代郡、云中郡,然后统领匈奴军队进入萧关,直取长安,纠正天子的错误,来安定高祖庙。”三路大军从三个方面向关中地区进发,必可使朝廷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吴王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跟将军田禄伯研究了多年,所制定的进军路线的确非常高明,如果各路大军真的能够按照他所设想的那样,那么朝廷的确也不好应付。

    为了鼓舞人心,他还制定了重赏求勇夫的策略:“能逮捕杀死大将军的,赏赐黄金五千斤,封邑万户;逮捕杀死将军的,赏赐黄金三千斤,封邑五千户;逮捕杀死副将的,赏赐黄金二千斤,封邑二千户;逮捕杀死俸禄二千石的官员,赏赐黄金一千斤,食邑一千户;逮捕俸禄一千石的官员,赏赐黄金五百斤,封邑五百户;以上有功的人都可被封为列侯。那些带着军队或者城邑来投降的,士兵有万人,城中户口万户,如同得到大将军;士兵城中户数五千的,如同得到将军;士兵城中户数三千的,如同得到副将;士兵城中户数一千的,如同得到二千石的官员;那些投降的小官吏也依职位差别受到封爵赏金。其他的封赏都一倍于汉朝规定。那些原有封爵城邑的人,只会增加不会保持原状。希望诸王明确地向士大夫们宣布,我不敢欺骗他们。我的金钱天下到处都有,不一定到吴国来取,诸王日夜使用也不能用光。有应赏赐的人告诉我,我将前往送给他。恭敬地奉告诸王。”

    刘濞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等三十多年,终于等到今天了,无论如何,他要拼一拼,实现心中那个密谋了多年的想法。于是,他率领吴、楚大军,直扑长安。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也纷纷起兵响应,赵王遂屯兵边界,一面等待吴楚大军,一面派人联络匈奴,出兵中原。

    不出预料,诸侯们的叛乱遭到了他们亲人臣子的一致反对。赵王遂的相国建德、内史王悍强谏,被赵王烧死。楚王戊的相国张尚、太傅赵夷吾进谏,被杀。楚王的叔叔刘富派人去劝,楚王说:“叔父不帮我,我起兵先取叔父。”刘富吓得带着母亲跑到京城去了。

    楚王戊的爷爷元王交有两个至交好友,申公、白生,他们从元王在世时就一直效忠于楚国,如今楚王戊要谋乱,这两个人也去劝,结果楚王让他们穿上奴隶的衣服,到市场上去舂米。可以说,这场叛乱从一开始就是不得人心的,注定是要以失败结尾的。

    吴军出发了,吴国大将军田禄伯对吴王说:“兵屯聚向西,不采用其他奇计,恐怕很难成功。希望大王能拨给我五万人,让我顺江淮而上,跟淮南、长沙兵会合,攻入武关,跟大王会合,这也算是奇兵了。”正所谓“兵以正合,以奇胜”。

    但是吴太子觉得这样不好,对吴王说:“我们这是谋反,兵万不能借别人。万一他也背叛我们,那怎么办?而且兵分太多,不过是自损实力。”吴王于是拒绝了田禄伯的建议。

    吴军少将桓将军对吴王说:“吴国大多是步兵,步兵适宜在险要地形作战;汉军多战车骑兵,战车骑兵适宜在平地作战。希望大王对途经的城邑不必攻下,径直放弃离开,迅速西进占领洛阳兵器库,夺取敖仓粮食,依靠山河的险要来命令诸侯,即使不能入关,天下大局实际已经决定了。假如大王行进迟缓,滞留攻城,汉军的战车骑兵一到,冲入梁国楚国的郊野,局势就无可挽回了。”

    吴王拿不定主意,不过他大概听说过一句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要办事可靠,当然找嘴上有毛的。于是他问吴军中的那些老将,那些老将说:“这样的莽撞少年让他冲锋打仗还可以,哪里能考虑大事情。”于是吴王也不用桓将军的计策。

    吴王当初征集军队,准备出兵。他的众多宾客都被授于将军、校尉、侯、司马等职务,只有周丘没被任用。

    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吴国,喜欢喝酒,行为不好,吴王刘濞鄙薄他,所以才没任用。周丘去找吴王,对吴王说:“我因为无能,不能在军队中任职。我不敢要求率领军队,希望得到大王一个汉朝的符节,一定能够报答大王。”吴王就给了他符节。

    周丘得到符节,连夜驱驰进入下邳。下邳当时听说吴王反叛,都去守城。周丘到了客舍,召来下邳县令。县令走进门来,就让随从人员借用罪名斩杀了他。就又召集他弟兄们交好的富豪官吏告诉说:“吴王造反的军队将到,到后,杀下邳城里的人不过是吃顿饭的时间。现在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还可以封侯。”这些人出去后互相转告,下邳人全投降了。周丘一夜工夫得到三万人,派人报告吴王,就率领他的军队向北攻占城邑,打算接应吴王。

    七国起兵的消息传到了朝廷,景帝紧急召见晁错,商量对策。晁错素来多材,为景帝所倚重,如今已经官至御史大夫。况且,七国打的是“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事情因晁错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晁错态度相当强硬:镇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为了鼓舞士气,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这样必能旗开得胜。镇守都城的任务就交给自己好了。

    景帝思忖再三,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他们积极筹措,准备物资。同时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率兵阻击吴楚大军,起用灌婴为大将军,率兵屯守荥阳,以备齐、赵军。

    未出征时,大将军灌婴向景帝推荐一个人,说这个人有办法平息这次叛乱,这个人就是袁盎,他曾经担任过吴相,对吴王以及吴国情况非常了解。景帝马上召见袁盎,询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