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双臂】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台上的人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们口中的贰师将军便是李广利,李夫人的哥哥,这次他作为主将率领七万骑兵征讨匈奴,斩获几千人。李陵只能算得上他手底下的一名偏将而已。李夫人是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李夫人不幸早逝之后,武帝将她的画像悬挂在甘泉宫,每年夏天都要抽出几个月呆在甘泉宫,陪着李夫人。李夫人临死之前特意将哥哥李广利和李延年托于武帝,他又怎么会容人诋毁李夫人的哥哥!
司马迁被投进大牢,等待命运的宣判。
囹圄之中,他想起了他的一生。他的父亲,前太史令司马谈,是一位何等兢兢业业的人!谨小慎微,以治学为念。司马迁自幼聪慧,十岁就已经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后,游历天下,度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来后被拜为郎中,奉使西出,不辱命而还。是时武帝刚刚举行封禅,司马谈因为不在朝廷,所以没能赶上这千古盛事。痛悔之下,司马谈发病而死。
司马迁听说父亲病重,匆匆赶回来,正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行将就木的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说:“我们祖先,在周朝的时候就是史官,可惜到后来衰落了,难道现在要断绝到我手里吗?如果你能继续担任太史令,则我祖之业得以继承了。天子封禅,身为太史令,我却没能参与,难道这就是命吗?我死之后,若你担任太史令,不要忘记我曾经说过的著述的事儿。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才是大孝。”
父亲去世后三年,他担任太史令,这些年他一直博览群书,刚刚开始完成父亲的遗愿,就被关进牢里,生死未卜。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诋毁任何人,也并非为李陵辩解。事实怎样,他只是据实说出来罢了。事君之义,在于尽忠,知无不言,不谄不佞。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待续)
【正文】
司马迁相信自己终将获释,陛下是何等明君!岂不能分辨忠言谄语!他只是一时在气头上,迷失心智而已。一旦冷静下来,肯定会释放自己。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让司马迁心凉如冰。朝廷合议之后,审判下来了:司马迁因为妄图为叛臣李陵开罪,诋毁尊贵的贰师将军,罪恶通天。又无钱财赎罪,特下蚕室,处以腐刑。
腐刑?司马迁整个人顿时冰凉了。
行刑之后,司马迁的家人将他接回了家。罪孽赎了,他已成清白之身。但是他一直将他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见客,甚至连家人也不愿意见。
多少个夜晚,他蜷缩在床上,想起自己的遭遇,夜夜以泪洗面。“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经受这奇耻大辱,让他有何脸面生存于天地之间?多少次,他万念俱灰,多少次,他引刀意欲自裁!
但是最终司马迁没有自杀,他走出来了。有谁能知道他为此内心经受多少折磨与纠结。但是他想明白了,他不能死,至少不能这个时候死,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他还有事情没有做完。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那番叮嘱,他也想起自己当时是怎样流着泪对父亲说的:“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著述立说,这不是为他一个人,而是他们司马家族世代的夙愿。如果就这么死了,谁来完成这件事情呢?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没有死,在余生里,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著述之中。后来他升任中书令,这是个显赫的地位,后人喻之为凤凰池。但是对司马迁来说,这并不是荣幸的事情。因为朝廷先例,这个职位是由阉人来担任。对于他来说,做了中书令,就如同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然后让所有人看到。对他来说,这是耻辱的。“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腐刑之人,岂能比之常人?司马迁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穷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书洋洋洒洒五十多万言,上自皇帝,下止武帝元狩年间,历时三千多年,采英撷华,载人记事。
这部书在中国史学上有着极其高的价值,“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着极其高的价值,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他心里有苦,心里有怨,积于胸中,无法释怀。因为自身的经历,司马迁对历史上的一些悲情英雄给予了同情,对权贵甚至当朝皇室的一些言行进行了批评。“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也因为如此,这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谤书,禁止传播,使得明珠蒙尘,玉藏匣中。但它的价值,在后人看来,是没有哪一部历史著作可以比拟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被人们并称为“史学双壁”。
在完成著述不久,司马迁就去世了,他一生活在屈辱之中,现在心愿已了,人生已无憾。死,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解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补充资料: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台上的人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们口中的贰师将军便是李广利,李夫人的哥哥,这次他作为主将率领七万骑兵征讨匈奴,斩获几千人。李陵只能算得上他手底下的一名偏将而已。李夫人是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李夫人不幸早逝之后,武帝将她的画像悬挂在甘泉宫,每年夏天都要抽出几个月呆在甘泉宫,陪着李夫人。李夫人临死之前特意将哥哥李广利和李延年托于武帝,他又怎么会容人诋毁李夫人的哥哥!
司马迁被投进大牢,等待命运的宣判。
囹圄之中,他想起了他的一生。他的父亲,前太史令司马谈,是一位何等兢兢业业的人!谨小慎微,以治学为念。司马迁自幼聪慧,十岁就已经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后,游历天下,度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来后被拜为郎中,奉使西出,不辱命而还。是时武帝刚刚举行封禅,司马谈因为不在朝廷,所以没能赶上这千古盛事。痛悔之下,司马谈发病而死。
司马迁听说父亲病重,匆匆赶回来,正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行将就木的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说:“我们祖先,在周朝的时候就是史官,可惜到后来衰落了,难道现在要断绝到我手里吗?如果你能继续担任太史令,则我祖之业得以继承了。天子封禅,身为太史令,我却没能参与,难道这就是命吗?我死之后,若你担任太史令,不要忘记我曾经说过的著述的事儿。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才是大孝。”
父亲去世后三年,他担任太史令,这些年他一直博览群书,刚刚开始完成父亲的遗愿,就被关进牢里,生死未卜。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诋毁任何人,也并非为李陵辩解。事实怎样,他只是据实说出来罢了。事君之义,在于尽忠,知无不言,不谄不佞。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待续)
【正文】
司马迁相信自己终将获释,陛下是何等明君!岂不能分辨忠言谄语!他只是一时在气头上,迷失心智而已。一旦冷静下来,肯定会释放自己。
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让司马迁心凉如冰。朝廷合议之后,审判下来了:司马迁因为妄图为叛臣李陵开罪,诋毁尊贵的贰师将军,罪恶通天。又无钱财赎罪,特下蚕室,处以腐刑。
腐刑?司马迁整个人顿时冰凉了。
行刑之后,司马迁的家人将他接回了家。罪孽赎了,他已成清白之身。但是他一直将他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见客,甚至连家人也不愿意见。
多少个夜晚,他蜷缩在床上,想起自己的遭遇,夜夜以泪洗面。“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经受这奇耻大辱,让他有何脸面生存于天地之间?多少次,他万念俱灰,多少次,他引刀意欲自裁!
但是最终司马迁没有自杀,他走出来了。有谁能知道他为此内心经受多少折磨与纠结。但是他想明白了,他不能死,至少不能这个时候死,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他还有事情没有做完。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那番叮嘱,他也想起自己当时是怎样流着泪对父亲说的:“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著述立说,这不是为他一个人,而是他们司马家族世代的夙愿。如果就这么死了,谁来完成这件事情呢?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没有死,在余生里,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著述之中。后来他升任中书令,这是个显赫的地位,后人喻之为凤凰池。但是对司马迁来说,这并不是荣幸的事情。因为朝廷先例,这个职位是由阉人来担任。对于他来说,做了中书令,就如同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然后让所有人看到。对他来说,这是耻辱的。“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腐刑之人,岂能比之常人?司马迁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穷尽毕生精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书洋洋洒洒五十多万言,上自皇帝,下止武帝元狩年间,历时三千多年,采英撷华,载人记事。
这部书在中国史学上有着极其高的价值,“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着极其高的价值,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他心里有苦,心里有怨,积于胸中,无法释怀。因为自身的经历,司马迁对历史上的一些悲情英雄给予了同情,对权贵甚至当朝皇室的一些言行进行了批评。“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也因为如此,这部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谤书,禁止传播,使得明珠蒙尘,玉藏匣中。但它的价值,在后人看来,是没有哪一部历史著作可以比拟的,《史记》和《资治通鉴》被人们并称为“史学双壁”。
在完成著述不久,司马迁就去世了,他一生活在屈辱之中,现在心愿已了,人生已无憾。死,于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解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补充资料: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