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2]。
渊[3]兮,似万物之宗[4]。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5]。
湛[6]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7]帝[8]之先。
注释
[1]冲:通盅,器物虚空。
[2]盈:满,尽头。
[3]渊:深远。
[4]宗:本原。
[5]同其尘:混同于尘世。
[6]湛:深沉,隐约缥缈,若隐若现。
[7]象:同像。
[8]帝:上帝,天帝。
译文
"道"本身是虚空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无穷无尽。
深远啊!它好像是万物之本原。
挫去其锋锐,消除其纷扰,调和其光辉,使它与尘世混同为一体。
幽深啊!虚无缥缈又真实存在着。
我不知它是谁孕育而生的,应该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解读心得
1.本章揭示"道"虽然无形无踪,玄奥深沉,但它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而且作用无穷,力量无穷。所以老子感叹:道何以生?何日始?想来由来已久,在天帝产生之前就已有了的。
2.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所谓"道不远人"也。
3.道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看似无,但真实存在。对于顺应并体认了道的人,道看得见,并不遥远;对于背道而驰的人,道不存在,而且遥不可及。
4.我们只有怀着敬畏之心,顺应自然,顺应道,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获得智慧,最终获得自由而自在的人生。
5.真正的道,都是没有锋芒,没有纷扰,上和光下同尘、与万物和谐一体共生共存的,它因此圆润谦卑,也因此深奥莫测。真正的智慧就在这里。
前人校注
锋角猛露,道所恶也;事为烦乱,道所鄙也;辉华显赫,道所贱也;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司马光
道虽常存,终莫得而名之。然亦不可谓无也,故曰此岂帝之先邪?帝先矣,而道又先于帝,则莫或先之矣。
--苏辙
虚无大道,化生一气,一气分而为阴阳。阴阳生化,秉一气为主,乃知一气处阴阳之中,故曰冲气。夫大道以冲气而用之也,如天覆地载,日照月临,冬寒夏暑,春生秋敛,皆冲气之用。
--邵若愚
守道不盈,则知渊源之妙,方明道之宗旨,而知万物之本源。此大圣人方能,稍有盈则溢,或者有坚其志,不至于盈,而方能造到大圣人。知宗万物者也,岂不渊乎!不乱、不扰、不纷、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现,使我静内生光,才能知其妙,明其理,方得深入其奥。
--纯阳真人
经典故事
老子教杨子和光同尘
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叫杨子。
此人气宇轩昂,言行举止透出不凡气质,备受关注,为当时的风云人物。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感觉总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面,不能和别人融合在一起。比如,他到客栈去,人们看见他就恭敬地站起,表示欢迎。老板把他奉为上宾。很快,客栈又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这位思想家不凡的风采。
杨子为此十分苦恼,但又不知该怎么做,他想:我并没刻意表现和炫耀啊,怎么这么引人关注呢?他决定去拜访老子,希望得到他的教诲。
当时,老子正要到秦国讲学,杨子听说了,就在老子的必经之地--大梁等他。老子刚到大梁,远远就看见了杨子。还没等他开口说话,老子就仰天叹息:"以前我还很看好你,认为你前途无量,必将有一番作为。可是,现在看来,我错了。"杨子一听,愣在了那里,不知说什么好。而老子也没接见他。
杨子百思不得其解,他每天苦思冥想,还是不明白老子的话。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再次去拜访老子。
见到老子,他诚恳地说:"多谢您的指点,只是我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足?还望您指点迷津!"老子回答道:"君子的德才并不表露在外,相反,真正的君子看上去还有些愚蠢。而你呢?面带骄傲之色,只是你不自觉而已。一个人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快舍弃这些吧,让自己再笨一些,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杨子细想,觉得很有道理,高兴地说:"多谢教诲,我一定牢记、遵守。"从此,杨子自觉地收敛骄傲之气,不露锋芒,不再昂首挺胸,不再有气宇轩昂的样子。相反,他心平气和,谦卑低调。在许多场合,他故意降低身份,主动说自己的"糗事"。渐渐地,人们觉得他盛名之下其实不副,也就不高看抬举他了,他们终于看到这个众人崇拜的人,原来也会犯错误,也有不如意。所以,当杨子再去客栈时,人们便毫无顾忌地和他争抢座位,开玩笑,对他既尊敬又亲近了。
"锉锐解纷,和光同尘"。经过老子的点拨,杨子提高了自觉和自知,懂得低调收敛,谦卑处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示人以骄傲,不露锋芒,没有让人难以亲近的高高在上之感,真正做到了亲切平和,隐于闹市,和光同尘,与大家打成一片。既融洽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再有受人关注的烦恼和盛名之累。
这是真正的修养,也是真正的智慧。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2]。
渊[3]兮,似万物之宗[4]。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5]。
湛[6]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7]帝[8]之先。
注释
[1]冲:通盅,器物虚空。
[2]盈:满,尽头。
[3]渊:深远。
[4]宗:本原。
[5]同其尘:混同于尘世。
[6]湛:深沉,隐约缥缈,若隐若现。
[7]象:同像。
[8]帝:上帝,天帝。
译文
"道"本身是虚空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无穷无尽。
深远啊!它好像是万物之本原。
挫去其锋锐,消除其纷扰,调和其光辉,使它与尘世混同为一体。
幽深啊!虚无缥缈又真实存在着。
我不知它是谁孕育而生的,应该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解读心得
1.本章揭示"道"虽然无形无踪,玄奥深沉,但它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而且作用无穷,力量无穷。所以老子感叹:道何以生?何日始?想来由来已久,在天帝产生之前就已有了的。
2.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所谓"道不远人"也。
3.道虚无缥缈,若隐若现,看似无,但真实存在。对于顺应并体认了道的人,道看得见,并不遥远;对于背道而驰的人,道不存在,而且遥不可及。
4.我们只有怀着敬畏之心,顺应自然,顺应道,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获得智慧,最终获得自由而自在的人生。
5.真正的道,都是没有锋芒,没有纷扰,上和光下同尘、与万物和谐一体共生共存的,它因此圆润谦卑,也因此深奥莫测。真正的智慧就在这里。
前人校注
锋角猛露,道所恶也;事为烦乱,道所鄙也;辉华显赫,道所贱也;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司马光
道虽常存,终莫得而名之。然亦不可谓无也,故曰此岂帝之先邪?帝先矣,而道又先于帝,则莫或先之矣。
--苏辙
虚无大道,化生一气,一气分而为阴阳。阴阳生化,秉一气为主,乃知一气处阴阳之中,故曰冲气。夫大道以冲气而用之也,如天覆地载,日照月临,冬寒夏暑,春生秋敛,皆冲气之用。
--邵若愚
守道不盈,则知渊源之妙,方明道之宗旨,而知万物之本源。此大圣人方能,稍有盈则溢,或者有坚其志,不至于盈,而方能造到大圣人。知宗万物者也,岂不渊乎!不乱、不扰、不纷、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现,使我静内生光,才能知其妙,明其理,方得深入其奥。
--纯阳真人
经典故事
老子教杨子和光同尘
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叫杨子。
此人气宇轩昂,言行举止透出不凡气质,备受关注,为当时的风云人物。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感觉总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面,不能和别人融合在一起。比如,他到客栈去,人们看见他就恭敬地站起,表示欢迎。老板把他奉为上宾。很快,客栈又被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这位思想家不凡的风采。
杨子为此十分苦恼,但又不知该怎么做,他想:我并没刻意表现和炫耀啊,怎么这么引人关注呢?他决定去拜访老子,希望得到他的教诲。
当时,老子正要到秦国讲学,杨子听说了,就在老子的必经之地--大梁等他。老子刚到大梁,远远就看见了杨子。还没等他开口说话,老子就仰天叹息:"以前我还很看好你,认为你前途无量,必将有一番作为。可是,现在看来,我错了。"杨子一听,愣在了那里,不知说什么好。而老子也没接见他。
杨子百思不得其解,他每天苦思冥想,还是不明白老子的话。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再次去拜访老子。
见到老子,他诚恳地说:"多谢您的指点,只是我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足?还望您指点迷津!"老子回答道:"君子的德才并不表露在外,相反,真正的君子看上去还有些愚蠢。而你呢?面带骄傲之色,只是你不自觉而已。一个人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快舍弃这些吧,让自己再笨一些,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杨子细想,觉得很有道理,高兴地说:"多谢教诲,我一定牢记、遵守。"从此,杨子自觉地收敛骄傲之气,不露锋芒,不再昂首挺胸,不再有气宇轩昂的样子。相反,他心平气和,谦卑低调。在许多场合,他故意降低身份,主动说自己的"糗事"。渐渐地,人们觉得他盛名之下其实不副,也就不高看抬举他了,他们终于看到这个众人崇拜的人,原来也会犯错误,也有不如意。所以,当杨子再去客栈时,人们便毫无顾忌地和他争抢座位,开玩笑,对他既尊敬又亲近了。
"锉锐解纷,和光同尘"。经过老子的点拨,杨子提高了自觉和自知,懂得低调收敛,谦卑处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示人以骄傲,不露锋芒,没有让人难以亲近的高高在上之感,真正做到了亲切平和,隐于闹市,和光同尘,与大家打成一片。既融洽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不再有受人关注的烦恼和盛名之累。
这是真正的修养,也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