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人去天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话已出口,魏征倒是没什么反应,但身边的人却震惊了。
衡山公主莫名其妙被叫来,得知陪同父皇出宫时她心里还有几分小得意,可谁知是来探望临终的魏征。
先前衡山公主还满心疑惑,父皇探病大臣需要自己一个公主陪同吗?现在她明白了,父皇这是要许婚,或者说是以自己的婚姻来补偿魏家,让魏征能够满心欢喜而去……
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衡山公主不禁在猜想这桩婚事是父皇早就有打算,还是临时起意的?
大唐的公主主要是嫁给世家子弟的,前面的十多个姐姐都是如此,轮到自己这里驸马的人选……
魏征之子似乎倒也不错,门下省的宰相之子,魏家也算是河北之地的高门大户,虽及不上关陇世家贵族,却也算是不错。
至于魏叔玉本,衡山公主偷偷瞄了一眼这个年轻人,虽算不上英俊潇洒,却也还说的过去。如果可以主动选择,或许入不得眼,但如果父皇指婚,倒也能勉强接受。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和父亲一个性子,魏征的古板倔脾气在大唐是出了名的,衡山公主也有所耳闻。
一旁的魏叔玉心中也很不平静,他哪里想到皇帝陛下登门之后竟然来了这么一出,给自己赐婚……
能尚公主,成为驸马自然是自己和魏家莫大的荣幸,何况眼前这位衡山公主相貌端庄秀雅,倒也堪称是良配合,一时间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要是搁在以往的日子,说不定还会满心欢喜,但偏生今日父亲重病处于弥留之际,乃是人生最为悲伤的时候。
这一悲一喜。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当真有几分尴尬。至于谢恩的话现在更不好说,李世民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明确下旨,父亲也没有睁眼明确有个表示。身为孝子此刻更应当在乎父亲的病情才是,所以魏叔玉选择了沉默。
李世民默不作声,一直静静地看着魏征,希望他能有所反应,无论是出生谢恩,或者只是睁开眼睛看一眼,抑或是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只要他能听到自己的话,能够有一丁点微弱的反应就行,李世民没有更多的奢求。他有些后悔。该早一些许婚的,魏征这些年兢兢业业为大唐,为自己做了太多事情。
尽管自己当年启用他,只是因为他曾经是旧东宫隐太子李建成的亲信,用他来表现出自己的胸怀以及对旧东宫既往不咎,从而稳定局势。
魏征是何其聪明之人,他肯定明白自己的用意,但他却没往心里去。一次次在朝堂上的顶撞和激烈谏言。看似是在发泄不满,故意让自己难堪。却也是一种自保,另外一种尽忠的方式。
也正是因此,成就了魏征的谏臣之名,也成就了他李世民的明君形象,仔细算起来魏征为大唐确确实实做了太多贡献。
即便是前些日子,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且明知道东宫是个烂摊子,但当自己提出来的时候魏征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
这段时间在东宫兢兢业业,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如果他的身体没什么不适,或许太子李承乾会有彻底改观吧!可惜现实总是这样残酷。生活没有如果,魏征倒下了,即将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李世民觉得有愧于这个尽忠半辈子的贤臣,他打算补偿魏征,而最好的补偿方式便是照顾好魏家后人。
出宫之时他临时起意,叫上了衡山公主,准备将自己和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许配给魏家为儿媳。让魏叔玉成为驸马,这应该是最好的补偿和安置方式了,魏征要是知道肯定能够安心离开。
可惜似乎还是有些迟了,魏征明明鼻孔里还有微弱的气息,但整个人已经陷入深度昏迷,没有任何的反应。也不知道是否听到李世民许婚的诺言,反正一言未发,一动不动,即便是微弱的眨眼也不曾有。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伤感。
李世民也遗憾地叹息一声,沉默良久之后低声道:“叔玉,好生照顾好令尊的!”
“是!”
“衡山,给你未来公公行个礼!”李世民指着女儿吩咐一声,不管魏征能不能听到,该做的得做到,该尽的心得尽到。
衡山公主自然不敢违拗,快步走到榻边,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这一礼之后便正经是魏家的儿媳妇了。只是什么时候成婚还不知晓,毕竟衡阳公主现在年龄还小,还得再长大点。
一旁的魏叔玉心里清楚,君无戏言,这句话,这个礼之后,婚事算是彻底定下来了。作为当事人,作为男方,他自然该有所表示。
“谢陛下隆恩!”
“要是魏卿亲自向朕谢恩该多好啊!”李世民长叹一声,怅然若失地离开了病房。
当李世民和衡山公主走出门口没多远,凄厉的哭喊声从房间里传出来,魏征咽气了。
魏征死了!
朝野为之震动,皇帝李世民悲伤不已,为此不惜辍朝五日,表示哀思,这个待遇对于一个臣子而言已经非常隆重。
除此之外还追赐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郑国公的爵位,并赐以“文贞”二字为谥号,褒扬之意再明确不过。
除此之外还命阎立本为魏征作画,悬挂在凌烟阁上,位列第三,足可见皇帝对其恩宠。衡山公主的赐婚诏书几乎是同时下达的,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本身就血统高贵,结果没有下嫁关陇贵族之家,而是许配了魏征之子魏叔玉。
足可见皇帝陛下对魏家的宠信程度,以及对魏征之死的惋惜,尤其是听说了皇帝陛下独自一人在承庆殿背诵《十思疏》,甚至为此落泪的情形后,朝野上下更是唏嘘不已。
众人纷纷颂扬皇帝陛下仁厚,对待大臣有感情。同时感慨魏征的人生,生前那样的顶撞皇帝,死后得到这么多的荣耀,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怀念,也算是死得瞑目了。
李世民还特意命工匠在礼泉为魏征修建墓穴,并且赐给诸多丧葬用品。以国公之礼厚葬的。但是魏征之妻裴氏却称魏征生前为人节俭,死后也不想铺张,于是乎婉言谢绝了皇帝的赏赐。
只是用小车装上魏征的灵柩运送前去墓地下葬,饶是如此,牌场却一点也不小。皇帝陛下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送,并且手书碑文悼念。
此情此景,让很多的官员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遇到这样贤明仁厚的君王。该全力誓死效忠才是。等到死了以后,能够有魏征三分之一的哀荣,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族谱之上更可以大书特书,足矣流芳百世。
魏征之死是悲伤之事,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安紧张的气氛,但基本情况始终不曾改变。
而且这件事本身对局势是有所影响的,因为魏征是东宫洗马。是太子李承乾的师长,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候算得上是东宫的一根定海神针。
得知魏征咽气之后。魏王李泰可以说是拍手称快,别提有多得意了。当初李世民下旨让魏征入东宫为洗马,李泰可是相当郁闷的。
魏征这样的人很顽固,有时候甚至还有几分迂腐,做事做人不怎么绕弯子,太过直接。在朝野得罪的人不少。但因为其品行却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从其死后的情形便可见一斑。
尽管很多人之前和魏征相处不是很愉快,甚至有嫌隙和仇怨,但仍旧前去魏家吊唁致哀。虽说这与皇帝陛下对魏征的特殊哀荣有关系,一定程度上却也是魏征个人魅力的体现。
东宫有这么一个人在。自然是占了很多便宜的,魏征前去上任才不过一两个月,太子的品行已经好转了很多,至少在表面上这样。东宫的风气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且魏征利用自己的影响,让朝野上下开始对东宫有所改观,相信太子殿下正在改过自新,最终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能够成为天下明主。
如果能给魏征足够的时间,或许这些真的有可能达到,可惜他病倒了,且病倒了之后一连串的打击便飞向了东宫,让李承乾难以招架。
是的,缺少了魏征这样经验丰富,中流砥柱式人物的支持和帮扶,年轻的太子李承乾哪里能够应付这样的情形,以至于现在是疲于招架,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惜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准备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由此可见,魏征对东宫的意义何其重大。有魏征在,李泰在很多天甚至有些食不甘味,甚至睡不好觉。
现在魏征死了,一下子让人放松了很多,太子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和依靠之后,他还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魏王府刚刚发动了一连串对东宫的致命打击,冯孝约的出现几乎给了东宫近乎致命的打击,纥干承基现在已经有理说不清了。
因为有了所谓的铁证,大理寺对纥干承基也不再那么客气,孙伏伽得到了皇帝李世明的默许之后,开始不再顾忌东宫的面子,对纥干承基开始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据说纥干承基这段时间在东宫没少受苦,不过好在现在还能够坚持,没有说出任何对东宫不利的话语。
但李泰对此并不着急,一个人在严刑峻法,严酷性的刑罚之前可以很顽强,但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所畏惧,他就会有弱点,就有被攻陷的可能。
要让一个人牺牲自己去保护另外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回报的,如果这些回报不能够兑现,甚至是被人恩将仇报,那结果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
魏王府经过多日的运作之后,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进展,他们即将给纥干承基,给东宫太子李承乾送上一份大礼,一份前所未有的大礼,可能也将会是李承乾此生,或者说太子生涯里收到的最后一份礼物。
“殿下放心,一切准备妥当,纥干承基不日就会得到消息,相信他支撑不了多久了。”刘轩对于自己的手笔非常得意,甚至有几分沾沾自喜。
李泰深以为然道:“没错,一个人最在意的信念一旦崩塌了,哪里还会有忠诚可言?”
“没错,确实如此!”
“说起来本王倒是真的有些同情皇长兄,魏征之死,父皇说是失去了一面镜子,但东宫去失去了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变得愈发弱不禁风。”
李泰沉声道:“现在他即将失去纥干承基这个心腹,然后呢?他还会失去什么?还有什么?哈哈!”
……
相比于魏王府的一片得意,谢逸对此的看法相对更为冷静,表情却十分凝重。
他与魏征的接触不多,但对这位以直谏知名的老大人很是敬佩,对于其去世也表示遗憾,淮阳郡公府自然也前去吊唁,表达了哀思。
但谢逸更为在意的是魏征去世的时间,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是李承乾谋反之前不久去世的,那应该是在贞观十七年。
但如今才不过贞观十六年,魏征却提前去世了,算是巧合吗?是因为魏征在东宫任职受到了很大压力,劳累导致提前病倒的缘故?
反过来,魏征之死是不是意味着李承乾谋反将会按照原来的节奏,不日就会上演?
这倒是也没错,有魏征在的时候,东宫的情况没有那么糟糕。相信如果魏征没有生病,依旧在东宫辅佐的话,李佑和阴弘智这个案件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魏征老道的经验岂能看不出端倪,岂能没有相应的对策?
可惜他病了,李承乾一下子失去了一个很大的臂助,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局面。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他会怎么选呢?除了孤注一掷,还能怎么样?
如果有魏征在,或许察觉端倪之后还可以阻止,或者从旁劝阻,但是魏征如今死了。李承乾失去了辅佐和提醒,一旦鬼迷心窍,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谢逸抬头看着四月天的艳阳晴空,忍不住轻叹一声,老李家的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也许就在这两天,长安就会风雨突变吧?(未完待续。)
李世民话已出口,魏征倒是没什么反应,但身边的人却震惊了。
衡山公主莫名其妙被叫来,得知陪同父皇出宫时她心里还有几分小得意,可谁知是来探望临终的魏征。
先前衡山公主还满心疑惑,父皇探病大臣需要自己一个公主陪同吗?现在她明白了,父皇这是要许婚,或者说是以自己的婚姻来补偿魏家,让魏征能够满心欢喜而去……
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衡山公主不禁在猜想这桩婚事是父皇早就有打算,还是临时起意的?
大唐的公主主要是嫁给世家子弟的,前面的十多个姐姐都是如此,轮到自己这里驸马的人选……
魏征之子似乎倒也不错,门下省的宰相之子,魏家也算是河北之地的高门大户,虽及不上关陇世家贵族,却也算是不错。
至于魏叔玉本,衡山公主偷偷瞄了一眼这个年轻人,虽算不上英俊潇洒,却也还说的过去。如果可以主动选择,或许入不得眼,但如果父皇指婚,倒也能勉强接受。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和父亲一个性子,魏征的古板倔脾气在大唐是出了名的,衡山公主也有所耳闻。
一旁的魏叔玉心中也很不平静,他哪里想到皇帝陛下登门之后竟然来了这么一出,给自己赐婚……
能尚公主,成为驸马自然是自己和魏家莫大的荣幸,何况眼前这位衡山公主相貌端庄秀雅,倒也堪称是良配合,一时间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要是搁在以往的日子,说不定还会满心欢喜,但偏生今日父亲重病处于弥留之际,乃是人生最为悲伤的时候。
这一悲一喜。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当真有几分尴尬。至于谢恩的话现在更不好说,李世民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明确下旨,父亲也没有睁眼明确有个表示。身为孝子此刻更应当在乎父亲的病情才是,所以魏叔玉选择了沉默。
李世民默不作声,一直静静地看着魏征,希望他能有所反应,无论是出生谢恩,或者只是睁开眼睛看一眼,抑或是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只要他能听到自己的话,能够有一丁点微弱的反应就行,李世民没有更多的奢求。他有些后悔。该早一些许婚的,魏征这些年兢兢业业为大唐,为自己做了太多事情。
尽管自己当年启用他,只是因为他曾经是旧东宫隐太子李建成的亲信,用他来表现出自己的胸怀以及对旧东宫既往不咎,从而稳定局势。
魏征是何其聪明之人,他肯定明白自己的用意,但他却没往心里去。一次次在朝堂上的顶撞和激烈谏言。看似是在发泄不满,故意让自己难堪。却也是一种自保,另外一种尽忠的方式。
也正是因此,成就了魏征的谏臣之名,也成就了他李世民的明君形象,仔细算起来魏征为大唐确确实实做了太多贡献。
即便是前些日子,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且明知道东宫是个烂摊子,但当自己提出来的时候魏征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
这段时间在东宫兢兢业业,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如果他的身体没什么不适,或许太子李承乾会有彻底改观吧!可惜现实总是这样残酷。生活没有如果,魏征倒下了,即将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李世民觉得有愧于这个尽忠半辈子的贤臣,他打算补偿魏征,而最好的补偿方式便是照顾好魏家后人。
出宫之时他临时起意,叫上了衡山公主,准备将自己和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许配给魏家为儿媳。让魏叔玉成为驸马,这应该是最好的补偿和安置方式了,魏征要是知道肯定能够安心离开。
可惜似乎还是有些迟了,魏征明明鼻孔里还有微弱的气息,但整个人已经陷入深度昏迷,没有任何的反应。也不知道是否听到李世民许婚的诺言,反正一言未发,一动不动,即便是微弱的眨眼也不曾有。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伤感。
李世民也遗憾地叹息一声,沉默良久之后低声道:“叔玉,好生照顾好令尊的!”
“是!”
“衡山,给你未来公公行个礼!”李世民指着女儿吩咐一声,不管魏征能不能听到,该做的得做到,该尽的心得尽到。
衡山公主自然不敢违拗,快步走到榻边,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这一礼之后便正经是魏家的儿媳妇了。只是什么时候成婚还不知晓,毕竟衡阳公主现在年龄还小,还得再长大点。
一旁的魏叔玉心里清楚,君无戏言,这句话,这个礼之后,婚事算是彻底定下来了。作为当事人,作为男方,他自然该有所表示。
“谢陛下隆恩!”
“要是魏卿亲自向朕谢恩该多好啊!”李世民长叹一声,怅然若失地离开了病房。
当李世民和衡山公主走出门口没多远,凄厉的哭喊声从房间里传出来,魏征咽气了。
魏征死了!
朝野为之震动,皇帝李世民悲伤不已,为此不惜辍朝五日,表示哀思,这个待遇对于一个臣子而言已经非常隆重。
除此之外还追赐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郑国公的爵位,并赐以“文贞”二字为谥号,褒扬之意再明确不过。
除此之外还命阎立本为魏征作画,悬挂在凌烟阁上,位列第三,足可见皇帝对其恩宠。衡山公主的赐婚诏书几乎是同时下达的,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本身就血统高贵,结果没有下嫁关陇贵族之家,而是许配了魏征之子魏叔玉。
足可见皇帝陛下对魏家的宠信程度,以及对魏征之死的惋惜,尤其是听说了皇帝陛下独自一人在承庆殿背诵《十思疏》,甚至为此落泪的情形后,朝野上下更是唏嘘不已。
众人纷纷颂扬皇帝陛下仁厚,对待大臣有感情。同时感慨魏征的人生,生前那样的顶撞皇帝,死后得到这么多的荣耀,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怀念,也算是死得瞑目了。
李世民还特意命工匠在礼泉为魏征修建墓穴,并且赐给诸多丧葬用品。以国公之礼厚葬的。但是魏征之妻裴氏却称魏征生前为人节俭,死后也不想铺张,于是乎婉言谢绝了皇帝的赏赐。
只是用小车装上魏征的灵柩运送前去墓地下葬,饶是如此,牌场却一点也不小。皇帝陛下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送,并且手书碑文悼念。
此情此景,让很多的官员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遇到这样贤明仁厚的君王。该全力誓死效忠才是。等到死了以后,能够有魏征三分之一的哀荣,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族谱之上更可以大书特书,足矣流芳百世。
魏征之死是悲伤之事,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安紧张的气氛,但基本情况始终不曾改变。
而且这件事本身对局势是有所影响的,因为魏征是东宫洗马。是太子李承乾的师长,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候算得上是东宫的一根定海神针。
得知魏征咽气之后。魏王李泰可以说是拍手称快,别提有多得意了。当初李世民下旨让魏征入东宫为洗马,李泰可是相当郁闷的。
魏征这样的人很顽固,有时候甚至还有几分迂腐,做事做人不怎么绕弯子,太过直接。在朝野得罪的人不少。但因为其品行却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从其死后的情形便可见一斑。
尽管很多人之前和魏征相处不是很愉快,甚至有嫌隙和仇怨,但仍旧前去魏家吊唁致哀。虽说这与皇帝陛下对魏征的特殊哀荣有关系,一定程度上却也是魏征个人魅力的体现。
东宫有这么一个人在。自然是占了很多便宜的,魏征前去上任才不过一两个月,太子的品行已经好转了很多,至少在表面上这样。东宫的风气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且魏征利用自己的影响,让朝野上下开始对东宫有所改观,相信太子殿下正在改过自新,最终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能够成为天下明主。
如果能给魏征足够的时间,或许这些真的有可能达到,可惜他病倒了,且病倒了之后一连串的打击便飞向了东宫,让李承乾难以招架。
是的,缺少了魏征这样经验丰富,中流砥柱式人物的支持和帮扶,年轻的太子李承乾哪里能够应付这样的情形,以至于现在是疲于招架,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惜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准备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由此可见,魏征对东宫的意义何其重大。有魏征在,李泰在很多天甚至有些食不甘味,甚至睡不好觉。
现在魏征死了,一下子让人放松了很多,太子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和依靠之后,他还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魏王府刚刚发动了一连串对东宫的致命打击,冯孝约的出现几乎给了东宫近乎致命的打击,纥干承基现在已经有理说不清了。
因为有了所谓的铁证,大理寺对纥干承基也不再那么客气,孙伏伽得到了皇帝李世明的默许之后,开始不再顾忌东宫的面子,对纥干承基开始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据说纥干承基这段时间在东宫没少受苦,不过好在现在还能够坚持,没有说出任何对东宫不利的话语。
但李泰对此并不着急,一个人在严刑峻法,严酷性的刑罚之前可以很顽强,但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所畏惧,他就会有弱点,就有被攻陷的可能。
要让一个人牺牲自己去保护另外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回报的,如果这些回报不能够兑现,甚至是被人恩将仇报,那结果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
魏王府经过多日的运作之后,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进展,他们即将给纥干承基,给东宫太子李承乾送上一份大礼,一份前所未有的大礼,可能也将会是李承乾此生,或者说太子生涯里收到的最后一份礼物。
“殿下放心,一切准备妥当,纥干承基不日就会得到消息,相信他支撑不了多久了。”刘轩对于自己的手笔非常得意,甚至有几分沾沾自喜。
李泰深以为然道:“没错,一个人最在意的信念一旦崩塌了,哪里还会有忠诚可言?”
“没错,确实如此!”
“说起来本王倒是真的有些同情皇长兄,魏征之死,父皇说是失去了一面镜子,但东宫去失去了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变得愈发弱不禁风。”
李泰沉声道:“现在他即将失去纥干承基这个心腹,然后呢?他还会失去什么?还有什么?哈哈!”
……
相比于魏王府的一片得意,谢逸对此的看法相对更为冷静,表情却十分凝重。
他与魏征的接触不多,但对这位以直谏知名的老大人很是敬佩,对于其去世也表示遗憾,淮阳郡公府自然也前去吊唁,表达了哀思。
但谢逸更为在意的是魏征去世的时间,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是李承乾谋反之前不久去世的,那应该是在贞观十七年。
但如今才不过贞观十六年,魏征却提前去世了,算是巧合吗?是因为魏征在东宫任职受到了很大压力,劳累导致提前病倒的缘故?
反过来,魏征之死是不是意味着李承乾谋反将会按照原来的节奏,不日就会上演?
这倒是也没错,有魏征在的时候,东宫的情况没有那么糟糕。相信如果魏征没有生病,依旧在东宫辅佐的话,李佑和阴弘智这个案件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魏征老道的经验岂能看不出端倪,岂能没有相应的对策?
可惜他病了,李承乾一下子失去了一个很大的臂助,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局面。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他会怎么选呢?除了孤注一掷,还能怎么样?
如果有魏征在,或许察觉端倪之后还可以阻止,或者从旁劝阻,但是魏征如今死了。李承乾失去了辅佐和提醒,一旦鬼迷心窍,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谢逸抬头看着四月天的艳阳晴空,忍不住轻叹一声,老李家的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也许就在这两天,长安就会风雨突变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