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天策卫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下了早朝,朱瞻基与道衍一起走出奉天殿。
“皇祖父答应赦免东宫,大师的恩情,晚辈铭记在心。”
道衍笑了一下说:“其实皇上也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皇太孙殿下做事圆满,让皇上有理由赦免东宫。”
看到纪纲从另一侧出来,想起还被关在锦衣卫诏狱中的杨溥与黄淮,朱瞻基有些担心:“也不知道杨溥与黄淮现在怎么样了?”
“杨溥与黄淮的事情急不来。”
昨天,道衍曾试探着问起皇上这件事,看出来皇上没有赦免他们二人的意思,不想皇太孙操之过急,便告诫他说:“皇上只是赦免了对东宫的禁足,却还没有交给太子殿下监国的权利,殿下此时不宜再有关于那件事情的要求,以免皇上烦心。”
朱瞻基知道道衍做事向来看的最准,听他这边说,便点点头:“晚辈知道了。”
“这饭要一口一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殿下,凡事要沉得住气,实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时间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离开了文昭殿,去往东宫。
朱高煦在两人后面走了出来,看着两人一同去往东宫,心中那股火气越烧越旺,然而,他心中也有些不服气:赦免了东宫又能怎么样?不交给太子监国的权利,他还不是什么也不是!可是这皇太孙,真是不好对付,之前在山东没能把他给做掉,一回到宫里,就让父皇什么事都依着他!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就这般处处压制自己,长此下去还了得!自己要想想办法才行!
可是在宫里,他是真的不敢动朱瞻基,要知道,自己那位父皇老爹整天把他的长孙当手心宝、心尖肉,尤其是从山东回来后,简直天天让他去文昭殿,教给他治国理政之道。
朱高煦悲哀的发现一个事实,自己怕是再也没有机会给皇太孙动手了!
东宫的处境渐渐转好,也不知道是因为怕皇上知道,还是见东宫起势都不想再与东宫为敌,纪纲、黄俨在朱高煦回宫后与汉王府的往来也少了很多,朱高煦看着心中越来越不痛快。
还以为三个人都与东宫不和,会是一个牢固的利益伙伴,哪知道,关键时刻还是各自保重。其实朱高煦倒是真的有些误会纪纲和黄俨了。
就以这俩人的一贯作风,都清楚一旦太子掌权,自己肯定捞不着好,他们都比朱高煦更希望太子完蛋,只是鉴于皇太孙刚回宫,都不敢做的太明显,毕竟皇太孙手下那几个人的厉害,他们还是知道的。
这天,黄俨终于找到合适的时间,便立刻来到汉王宫给朱高煦请安,正看到朱高煦一个人在后花园喝茶。
汉王宫里遍植牡丹,花开浓烈,朱高煦面前摆着的一套茶具,竟然描绘了黄底金丝九爪蟠龙,这御制器物按说汉王一个亲王是不能用的。
见他来到,朱高煦丝毫没有避讳自己所用的器具,说话也没什么好气:“哟,这不是黄公公么?不好好的在宫里服侍父皇,怎么有时间到本王这小小的汉王府来了?”
心照不宣的无视茶桌上的器具,黄俨听出朱高煦话里的不悦,忙弯腰曲背向他跟前走了两步,奉承着说:“瞧殿下您说的,这些天小的有些身体不适,怕给殿下招来晦气,这不小的一康复,就来看殿下。”
听他这么说,朱高煦抬了抬眼皮没有接话。
黄俨知道朱高煦是在为东宫的事情烦心,便主动示好:“殿下一时没有好的机会对付东宫和皇太孙,殿下可以韬光养晦,扩充自己的实力啊。”
朱高煦一听黄俨话里有话,抬头看着他问:“怎么说?”
“皇太孙在山东出意外的时候,高以正曾与五王发生过嘴角,想必高以正与东宫也有些嫌隙,殿下何不趁此机会,拉拢高以正,收为己用?”
这一点,朱高煦之前倒是也曾经想过,只是他有些疑虑:“天策卫是宫卫禁军,若是与他关系太近,我怕父皇知道了会起疑心。”
黄俨却一脸神秘的低声对他说:“殿下,前几天,听皇上的意思,觉得现在二十二卫禁军有些繁杂,想要削减一部分宫卫禁军,殿下何不趁此机会,向皇上请增一队护卫军?”
朱高煦朕知道黄俨绝不敢在这样的事情上含糊,他说的消息一定是准确的,可是他还是有些担心:“父皇向来最忌讳亲王领兵,能行么?”
黄俨却好像很了解朱棣的心思,肯定的对朱高煦说:“皇上忌惮的是外封藩王,殿下长居大内,又一向得皇上欢心,现在汉王府仪制简单,太祖皇帝规制的亲王三护卫,汉王殿下可是一个也没有。”
被他说动了心思,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那本王就探一探父皇的口气。”
这天正好是天策卫当值,黄俨也早已告诉朱高煦,朱瞻基会去东宫,不会来文昭殿,朱高煦便在午后到文昭殿向朱棣请安。
“儿臣过来的时候,正看到天策卫高以正带人巡视,看来东宫的各项事宜也交接妥当了。”
朱棣放下手中的折子说:“嗯,东宫不再禁足,天策卫也该收回来了。”
“儿臣还记的当日齐眉山一战,高以正还只是儿臣旗下的一个百户,这天策卫有些将士也跟随儿臣上过战场,都过去是十年了呢,儿臣看到他们还是很亲切的。”
朱高煦口中所说的齐眉山一战,是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打的最辛苦的一场战役,当时,朝廷迫于无奈,将兵权交到了朱高煦的亲舅舅徐辉祖手中,到底是徐达的嫡长子,精通兵法又颇有军威的徐辉祖在最危难之时,在前期极为不利的战局下,竟然硬生生抵挡住了姐夫朱棣南下的道路,为朝廷争取到宝贵的反击时间。
就在朱棣束手无策的时候,朱允炆不知道哪根筋儿不对,听信谗言,估计是忌讳徐辉祖与朱棣的姻亲关系,又知道两人之前关系一向要好,见局势稳定便将徐辉祖调回京师,徐辉祖一走,军心不稳,恰在此时,朱高煦引兵驰援,朱棣趁势攻破齐眉山,一路南下,攻到了京师。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朱棣曾饱含深意的对前来援救的朱高煦说:“世子身体不好,你好好努力。”
当时的朱高煦以为这是自己的父亲对他的一个承诺,在此后越战越猛,为朱棣靖难之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不曾料想,朱棣登基后,因为诸多因素考虑,还是册立的世子朱高炽为太子,这让朱高煦很是不满,只是不敢表现的太明显。
朱棣其实也知道他心里的情绪,毕竟他自己就是那样过来的嘛,所以之前对于他的很多做法也就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偏袒,可凡事总是要有个度的。
今天听朱高煦旧事重提,朱棣笑一笑问他说:“你想要天策卫吗?”
自己的心思被看穿,又见父皇说的直白,朱高煦莫不清楚父皇的意思,不敢直接答应,便搪塞说:“父皇,儿臣没那个意思。”
哪里知道,朱棣竟然十分爽快的说:“你若是想要呢,朕就给你。”
朱高煦有些不可思议的问:“真的?”
朱棣点点头说:“你现在长居京师京城,府卫仪制也比较简单,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既然你觉得这天策卫不错,就将他们归入你汉王府把吧。”
朱高煦高兴之余喜笑颜开的谢恩:“儿臣就知道父皇一向最疼爱儿臣,儿臣谢父皇荣恩。”
他的注意力全在将天策卫归于汉王府上,并没有仔细领略自己父亲话语里的意思,并没有细想,父王这句“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指的到底是他的仪制和府卫?还是指的自己长居京师?就像是之前,他并没有完全理解父亲所说的“世子身体不好”的意思一样。
朱棣看着他的样子,微微顿了一下,心中似乎有些歉意,转而神色如常:“好了,平身吧。”
下了早朝,朱瞻基与道衍一起走出奉天殿。
“皇祖父答应赦免东宫,大师的恩情,晚辈铭记在心。”
道衍笑了一下说:“其实皇上也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皇太孙殿下做事圆满,让皇上有理由赦免东宫。”
看到纪纲从另一侧出来,想起还被关在锦衣卫诏狱中的杨溥与黄淮,朱瞻基有些担心:“也不知道杨溥与黄淮现在怎么样了?”
“杨溥与黄淮的事情急不来。”
昨天,道衍曾试探着问起皇上这件事,看出来皇上没有赦免他们二人的意思,不想皇太孙操之过急,便告诫他说:“皇上只是赦免了对东宫的禁足,却还没有交给太子殿下监国的权利,殿下此时不宜再有关于那件事情的要求,以免皇上烦心。”
朱瞻基知道道衍做事向来看的最准,听他这边说,便点点头:“晚辈知道了。”
“这饭要一口一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殿下,凡事要沉得住气,实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时间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离开了文昭殿,去往东宫。
朱高煦在两人后面走了出来,看着两人一同去往东宫,心中那股火气越烧越旺,然而,他心中也有些不服气:赦免了东宫又能怎么样?不交给太子监国的权利,他还不是什么也不是!可是这皇太孙,真是不好对付,之前在山东没能把他给做掉,一回到宫里,就让父皇什么事都依着他!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就这般处处压制自己,长此下去还了得!自己要想想办法才行!
可是在宫里,他是真的不敢动朱瞻基,要知道,自己那位父皇老爹整天把他的长孙当手心宝、心尖肉,尤其是从山东回来后,简直天天让他去文昭殿,教给他治国理政之道。
朱高煦悲哀的发现一个事实,自己怕是再也没有机会给皇太孙动手了!
东宫的处境渐渐转好,也不知道是因为怕皇上知道,还是见东宫起势都不想再与东宫为敌,纪纲、黄俨在朱高煦回宫后与汉王府的往来也少了很多,朱高煦看着心中越来越不痛快。
还以为三个人都与东宫不和,会是一个牢固的利益伙伴,哪知道,关键时刻还是各自保重。其实朱高煦倒是真的有些误会纪纲和黄俨了。
就以这俩人的一贯作风,都清楚一旦太子掌权,自己肯定捞不着好,他们都比朱高煦更希望太子完蛋,只是鉴于皇太孙刚回宫,都不敢做的太明显,毕竟皇太孙手下那几个人的厉害,他们还是知道的。
这天,黄俨终于找到合适的时间,便立刻来到汉王宫给朱高煦请安,正看到朱高煦一个人在后花园喝茶。
汉王宫里遍植牡丹,花开浓烈,朱高煦面前摆着的一套茶具,竟然描绘了黄底金丝九爪蟠龙,这御制器物按说汉王一个亲王是不能用的。
见他来到,朱高煦丝毫没有避讳自己所用的器具,说话也没什么好气:“哟,这不是黄公公么?不好好的在宫里服侍父皇,怎么有时间到本王这小小的汉王府来了?”
心照不宣的无视茶桌上的器具,黄俨听出朱高煦话里的不悦,忙弯腰曲背向他跟前走了两步,奉承着说:“瞧殿下您说的,这些天小的有些身体不适,怕给殿下招来晦气,这不小的一康复,就来看殿下。”
听他这么说,朱高煦抬了抬眼皮没有接话。
黄俨知道朱高煦是在为东宫的事情烦心,便主动示好:“殿下一时没有好的机会对付东宫和皇太孙,殿下可以韬光养晦,扩充自己的实力啊。”
朱高煦一听黄俨话里有话,抬头看着他问:“怎么说?”
“皇太孙在山东出意外的时候,高以正曾与五王发生过嘴角,想必高以正与东宫也有些嫌隙,殿下何不趁此机会,拉拢高以正,收为己用?”
这一点,朱高煦之前倒是也曾经想过,只是他有些疑虑:“天策卫是宫卫禁军,若是与他关系太近,我怕父皇知道了会起疑心。”
黄俨却一脸神秘的低声对他说:“殿下,前几天,听皇上的意思,觉得现在二十二卫禁军有些繁杂,想要削减一部分宫卫禁军,殿下何不趁此机会,向皇上请增一队护卫军?”
朱高煦朕知道黄俨绝不敢在这样的事情上含糊,他说的消息一定是准确的,可是他还是有些担心:“父皇向来最忌讳亲王领兵,能行么?”
黄俨却好像很了解朱棣的心思,肯定的对朱高煦说:“皇上忌惮的是外封藩王,殿下长居大内,又一向得皇上欢心,现在汉王府仪制简单,太祖皇帝规制的亲王三护卫,汉王殿下可是一个也没有。”
被他说动了心思,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那本王就探一探父皇的口气。”
这天正好是天策卫当值,黄俨也早已告诉朱高煦,朱瞻基会去东宫,不会来文昭殿,朱高煦便在午后到文昭殿向朱棣请安。
“儿臣过来的时候,正看到天策卫高以正带人巡视,看来东宫的各项事宜也交接妥当了。”
朱棣放下手中的折子说:“嗯,东宫不再禁足,天策卫也该收回来了。”
“儿臣还记的当日齐眉山一战,高以正还只是儿臣旗下的一个百户,这天策卫有些将士也跟随儿臣上过战场,都过去是十年了呢,儿臣看到他们还是很亲切的。”
朱高煦口中所说的齐眉山一战,是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打的最辛苦的一场战役,当时,朝廷迫于无奈,将兵权交到了朱高煦的亲舅舅徐辉祖手中,到底是徐达的嫡长子,精通兵法又颇有军威的徐辉祖在最危难之时,在前期极为不利的战局下,竟然硬生生抵挡住了姐夫朱棣南下的道路,为朝廷争取到宝贵的反击时间。
就在朱棣束手无策的时候,朱允炆不知道哪根筋儿不对,听信谗言,估计是忌讳徐辉祖与朱棣的姻亲关系,又知道两人之前关系一向要好,见局势稳定便将徐辉祖调回京师,徐辉祖一走,军心不稳,恰在此时,朱高煦引兵驰援,朱棣趁势攻破齐眉山,一路南下,攻到了京师。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朱棣曾饱含深意的对前来援救的朱高煦说:“世子身体不好,你好好努力。”
当时的朱高煦以为这是自己的父亲对他的一个承诺,在此后越战越猛,为朱棣靖难之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不曾料想,朱棣登基后,因为诸多因素考虑,还是册立的世子朱高炽为太子,这让朱高煦很是不满,只是不敢表现的太明显。
朱棣其实也知道他心里的情绪,毕竟他自己就是那样过来的嘛,所以之前对于他的很多做法也就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偏袒,可凡事总是要有个度的。
今天听朱高煦旧事重提,朱棣笑一笑问他说:“你想要天策卫吗?”
自己的心思被看穿,又见父皇说的直白,朱高煦莫不清楚父皇的意思,不敢直接答应,便搪塞说:“父皇,儿臣没那个意思。”
哪里知道,朱棣竟然十分爽快的说:“你若是想要呢,朕就给你。”
朱高煦有些不可思议的问:“真的?”
朱棣点点头说:“你现在长居京师京城,府卫仪制也比较简单,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既然你觉得这天策卫不错,就将他们归入你汉王府把吧。”
朱高煦高兴之余喜笑颜开的谢恩:“儿臣就知道父皇一向最疼爱儿臣,儿臣谢父皇荣恩。”
他的注意力全在将天策卫归于汉王府上,并没有仔细领略自己父亲话语里的意思,并没有细想,父王这句“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指的到底是他的仪制和府卫?还是指的自己长居京师?就像是之前,他并没有完全理解父亲所说的“世子身体不好”的意思一样。
朱棣看着他的样子,微微顿了一下,心中似乎有些歉意,转而神色如常:“好了,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