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重活不是重生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教育不能穷,孩子应该苦

第二百三十七章 教育不能穷,孩子应该苦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如同祁正明说的,自己家的娃娃不会在村小学上学了,但是,老祁家那么多娃娃还要上学,村子里的娃娃还要上学。造福乡里,还有比捐资助学更值得做的事吗?

    他现在有这个能力来做这事,并且把这事做好,做圆满。钱,赚来干什么,不就是赚来花的吗?花钱也要花的有意义,花在刀刃上。目前,祁官营小学的事情就是最急的事,他决定帮助村子里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为村子里那些娃娃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打造一所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的校园。

    从小的层面,他自己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伟人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祁景焘从他三姑祁翠萍,他自己还有祁琳的求学经历总结,他认为“教育不能穷,孩子应该苦”。

    《三字经》里对教育之道总结的非常精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一个人的发展投资收益比最大的是教育,一个人身体的成长,投资收益比最大的是幼年。

    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及时为村子里的娃娃打造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校园环境。有这个校园环境,如同在村子里栽下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有了这么好一所学校,必然能留住那些在职教师的心,甚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进而,就近为村子里的娃娃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平台,使得村子里的娃娃们能够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多成才,出人才。

    所以,他认为“教育不能穷”。说到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要搞教育,必须先有人来教。谁来教?没有教师,还搞什么教育。教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需要好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穷苦的教育环境留不住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整合不出完整的优秀教师团队。没有优秀完整的教师队伍,怎么能从根本上搞好教育?

    教育是长期的,持续不断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祁官营这么大一个村子,依靠个别安贫乐道,有良心的优秀教师,如同尹老师那样令人尊敬的教师,能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学生?如果有能力,有条件了,为什么非得要令这些令人尊敬的老师安贫乐道呢?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让他们甘之如饴,安安心心的教书育人,岂不更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和激情?

    其他地方无法比较,滇中地区,同样是小学,为什么州城的一小、二小的教学质量远远高于其他小学,升学率哪么高,大批小学生能择优考进一中,三中?

    无他,那几所小学地处州城,是滇中市府所在地,整个地区教育资源倾斜以此。从而造就出那么几所小学,校园环境条件好,师资待遇搞,师资力量强,优秀教师云集占主要成分。不是那些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智商更高,更聪明,而是他们享受着一个地区最丰厚的教育资源,他们生存在一个地区最好的教育环境之中,从小就被熏陶,被造就的结果。

    祁景焘自己也非常明白,祁官营小学即使校园环境打造的再好,也不可能有人家滇中市一小,二小那么优越的师资力量条件的。那不是个人能力可以弥补的。

    除非,他下决心把祁官营小学打造成纯粹的私营学校,花巨额资金引进,并组建高质量的教师团队,用金钱打造一所超级贵族小学,这样才可能尽量拉平城乡差别,人为营造出一方教育热土。

    这个,暂时就没必要去考虑了,过犹不及。没这个必要。如果给予一个孩子过高的,不属于他们家庭条件能支撑的超高规格待遇。那样做,过于脱离他们自身是实际环境。学校生活与家庭条件之间的巨大逆差,只会造成成长期孩子的心理失衡,令那些孩子对他们的父母产生不切实际的要求。

    在他看来“孩子应该苦”非常有道理。当然了,此“苦”非彼“苦”。小孩子从小吃点苦,受点累怎么了?难道孩子就不能与他们自己的父母同甘共苦,就不能够早识人间冷暖?想要培育英才,必先苦其心智。

    孩子应该苦,不能总让孩子生活的家长创造的童话世界里面,让他从懂事就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面对世间疾苦有什么不好?一个生活在现实当中的孩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否则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了。

    祁景焘现在有能力帮助村子里,他打造出舒适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是为了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是为村子里的还在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硬件条件上尽可能向城市还在靠拢。

    但是,绝对不是不让村子里这些娃娃吃苦,他打造那么多体育设施干嘛?就是要让那些上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吃苦的。

    现在计划生育了,孩子少了,精贵了。生活条件也比以前相对较好了,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百般迁就,不想让孩子再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这种情况不是城市的特权,农村人溺爱起孩子来不比城市差,甚至更过分,更脱离实际。

    人家那些生后在城市的学生,大多数接触不到父母的具体工作,父母的工作也不是他们可以帮助、替代完成的。他们有那个环境和时间去玩乐,去享受自己的课外时光。回到家里能够生活自理,能够适当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给父母端茶倒水就已经可以了。

    农村娃呢,他们自己就生活在他们自己父母生产劳作的地方,他们能够随时随地看到他们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劳作、如何辛苦。农村里面的农活也不都是什么重体力活,不是孩子无法完成的技术活。农村里的许多农活,上到百岁老人,下到三岁孩子,只要能动的人都能干。他们凭什么不跟着他们自己父母,祖父母一起劳作?从小帮助家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活。

    父母心痛他们,爱护他们,不愿意让他们受苦是一回事。但是,他们不能认为理所当然,学习玩耍之余,主动帮父母干些农活又怎么了?凭什么一个农家子弟就下不得田地,干不得农活,粘不得泥巴?

    祁景焘有他自己的理由和现实案例,他三姑祁翠萍,他自己,他妹妹祁琳。他们三个会到农村家里什么农活不能干,什么农活不会干?

    他那些高中大学的同学,农村出身的多的是,那些同学回家不帮父母干农活的也没有。他们回家帮父母做事其实并不需要完全和父母一样全力以赴,都是帮父母做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不是非得要他们去帮忙,而是看他们自己有没有那份心愿,愿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同甘共苦。这种环境里培育出来的农村学生往往都是英才,他们未来的成绩更高。

    那些从小被父母溺爱,生活的童话世界的孩子祁景焘见过。城市里那些孩子先不去说,农村里那些从小被父母溺爱,而他们的父母能力有限,脱离他们那个小家庭环境出来,谁当你是个宝?那些娃娃能成才的就没几个,文不成,武不就,最后大多成什么样子了?这种例子祁官营就有不少,有几个还是他的小学同学,祁景焘更本就不需要去其他地方找案例。

    他既然准备花大价钱打造校园,就有自己的教育思路,要不然,他那些钱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