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满堂皆惊(第二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鹿鸣先生郁闷地喝着茶,心里很是不甘,等一盏茶下肚之后,他便笑了笑,道:“这两年,老夫在整理了一些失辑的文稿,偶有所得,其中尤以隋唐时期的散册需重新修编,填词充句进去,诸公可听说过刘梦得的《陋室铭》吗?”
众人听到刘梦得这个名字,都情不自禁地打起了精神,此人乃是唐时的‘诗豪’刘禹锡,刘禹锡留下了许多诗词著作,朗朗上口,在坐之人,谁又不晓得?
现在听到鹿鸣先生得意洋洋地说起此事,许多人都不由地用着写满佩服的眼眸看着鹿鸣先生,显得很是惊诧。
这位鹿鸣先生原来不声不响的在整理刘禹锡的文章和诗词吗?若是如此,那可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古人的文稿其实是非常凌乱的,毕竟那个时代,也没有太繁荣的印刷业,有人写了书,大多只是自己珍藏起来,或者有什么诗词,抄录几份去送给亲朋好友,即便是名人,他的诗词文章,也不过大家抄录而已。
只不过到了两汉之后,纸张开始流行,纸张虽便于书写,却不太容易保存,这就导致,古代许多名人的文稿要嘛已经失传,只闻其名,却不知到底是什么著作,又或者即便有名作,却因为流传下来的文稿都是口耳相传,许多地方用词错误,甚至一篇文章只有上截却无下截,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只是这些前人的作品,若只是放任这样不成文稿,或者是错漏百出,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这便是失辑。
面对这样的情况,文皇帝在位时,就以编造永乐大典为由,开始大肆的搜集民间遗落的各种古代散集,还有各种文章的孤本,希望将它们统统都收集起来,编造成册,对于那些‘错误百出’的地方,进行整理和修改。
就如古代某个名士的一篇文章,自然会有人抄录保存,只不过因为是传抄,大家抄的文章可能不同,这时候,就很考验整理资料的人的水平了,你得明白这不同的文章里,到底哪一个才最合乎那名人的际遇,还需精通此人的文法,也就是说,你不但要精通历史,还需要对诗词文章有深厚的功底,甚至有足够的耐心,方才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譬如同样一个名人,在一本抄录下来的散册里写的诗是‘僧敲月下门’,而在另一个流传下来的版本里却是‘僧推月下门’,同样的诗,却因为只是一个字的改动,不但意思完全不同,意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是如何才能确定哪一个是原著者的本意呢?除了你要有极强的鉴赏功底,大抵能看出哪一个词用的更好,同时还要考虑原作作者在写诗时的时间地点,因为不同的时间地点,作者的处境不同,这诗的用字可能又全然不同了。
因而永乐大典的编撰,几乎集齐了全国之力,当时天下最有名的才子解缙做了总编,又召集了无数名士大儒,足足花了许多年,才总算略有小成。
鹿鸣先生方才所言的,就更为高端一些,就是对一些失散的文章进行补充,假使李白有一句诗,叫床前明月光、凝似地下霜,举头望明月,然后……没了,特么的流传下来的诗只有三句,最后一句却是不见踪影了。
于是后人们便要开始搜肠刮肚的对这首诗进行补充,可是要补充,又谈何容易?一方面你要结合前文,另一方面,人家乃是诗仙,一般人怎么敢大言不惭的去给他狗尾续貂?
鹿鸣先生一语出口,之所以惹来满堂皆惊,就是这个缘故,他说他这一两年都在为刘禹锡的一篇文章去重新整理,这个口气就很大了,刘禹锡可是唐朝最著名的大文豪之一,确实流传下来许多散作,多是有头无尾,或是有尾无头,一般人哪里敢尝试去进行整理补充,毕竟水平有限得很,自己哪里敢跟前人比肩?
鹿鸣先生既然开了口,以他的名声,只怕他已经有了一些成就,而且既然敢当堂说出,必定也是自觉得得意,认为自己续作整理得好,若是如此,那么就很了不得了。
连王华也忍不住侧目道:“噢,那篇《陋室铭》是吗?老夫也略知一二,据说只传下了半句,想要整理,只怕不易,况且又无其他流传于世的抄本进行补充,先生大才,若是当真能成,必定声震宇内。”
其他人纷纷颌首,对鹿鸣先生的佩服之意更浓,不敢再小看了。
倒是一旁显得比较安静的的叶春秋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陋室铭》?《陋室铭》怎么会是失辑的文章?我分明记得后世这篇文章还进入了课本,难道……”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失辑的文章一般会有两种方式进行补充,一种是考古的发现,比如唐朝的文章失传了,肯能在明代只留下了只言片语,可是到了清代之后,却突然自前人的墓穴中发掘出来,于是,这篇唐朝的文章虽然早就面世,可是真正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可能是在清代之后;又或者这篇文章虽只留下了只言片语,但是经历了某个著名的考证专家悉心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整理,最后按着原著者的文风和思想编修而成,后世课文中的《陋室铭》,难道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成了全篇的吗?
叶春秋越想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种现象倒是非常普遍,叶春秋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士大夫,怎会不明白其中的关节?
所以虽然在座之人对于鹿鸣先生所谓的编修工作充满了期待,可叶春秋的心情却很是平静,全文我都知道了,谁稀罕你的编修?
鹿鸣先生并不知道叶春秋心里在想些什么,众人的反应早就收入眼中,脸上的笑意更盛,道:“是啊,刘梦得的这篇《陋室铭》开篇便是震惊四座,唯独有头而无尾,这百年来,并无其他抄本流世,老夫看着可惜,这才进行编修,也算是狗尾续貂,说来也是惭愧得很。”
(未完待续。)
鹿鸣先生郁闷地喝着茶,心里很是不甘,等一盏茶下肚之后,他便笑了笑,道:“这两年,老夫在整理了一些失辑的文稿,偶有所得,其中尤以隋唐时期的散册需重新修编,填词充句进去,诸公可听说过刘梦得的《陋室铭》吗?”
众人听到刘梦得这个名字,都情不自禁地打起了精神,此人乃是唐时的‘诗豪’刘禹锡,刘禹锡留下了许多诗词著作,朗朗上口,在坐之人,谁又不晓得?
现在听到鹿鸣先生得意洋洋地说起此事,许多人都不由地用着写满佩服的眼眸看着鹿鸣先生,显得很是惊诧。
这位鹿鸣先生原来不声不响的在整理刘禹锡的文章和诗词吗?若是如此,那可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古人的文稿其实是非常凌乱的,毕竟那个时代,也没有太繁荣的印刷业,有人写了书,大多只是自己珍藏起来,或者有什么诗词,抄录几份去送给亲朋好友,即便是名人,他的诗词文章,也不过大家抄录而已。
只不过到了两汉之后,纸张开始流行,纸张虽便于书写,却不太容易保存,这就导致,古代许多名人的文稿要嘛已经失传,只闻其名,却不知到底是什么著作,又或者即便有名作,却因为流传下来的文稿都是口耳相传,许多地方用词错误,甚至一篇文章只有上截却无下截,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只是这些前人的作品,若只是放任这样不成文稿,或者是错漏百出,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这便是失辑。
面对这样的情况,文皇帝在位时,就以编造永乐大典为由,开始大肆的搜集民间遗落的各种古代散集,还有各种文章的孤本,希望将它们统统都收集起来,编造成册,对于那些‘错误百出’的地方,进行整理和修改。
就如古代某个名士的一篇文章,自然会有人抄录保存,只不过因为是传抄,大家抄的文章可能不同,这时候,就很考验整理资料的人的水平了,你得明白这不同的文章里,到底哪一个才最合乎那名人的际遇,还需精通此人的文法,也就是说,你不但要精通历史,还需要对诗词文章有深厚的功底,甚至有足够的耐心,方才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譬如同样一个名人,在一本抄录下来的散册里写的诗是‘僧敲月下门’,而在另一个流传下来的版本里却是‘僧推月下门’,同样的诗,却因为只是一个字的改动,不但意思完全不同,意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是如何才能确定哪一个是原著者的本意呢?除了你要有极强的鉴赏功底,大抵能看出哪一个词用的更好,同时还要考虑原作作者在写诗时的时间地点,因为不同的时间地点,作者的处境不同,这诗的用字可能又全然不同了。
因而永乐大典的编撰,几乎集齐了全国之力,当时天下最有名的才子解缙做了总编,又召集了无数名士大儒,足足花了许多年,才总算略有小成。
鹿鸣先生方才所言的,就更为高端一些,就是对一些失散的文章进行补充,假使李白有一句诗,叫床前明月光、凝似地下霜,举头望明月,然后……没了,特么的流传下来的诗只有三句,最后一句却是不见踪影了。
于是后人们便要开始搜肠刮肚的对这首诗进行补充,可是要补充,又谈何容易?一方面你要结合前文,另一方面,人家乃是诗仙,一般人怎么敢大言不惭的去给他狗尾续貂?
鹿鸣先生一语出口,之所以惹来满堂皆惊,就是这个缘故,他说他这一两年都在为刘禹锡的一篇文章去重新整理,这个口气就很大了,刘禹锡可是唐朝最著名的大文豪之一,确实流传下来许多散作,多是有头无尾,或是有尾无头,一般人哪里敢尝试去进行整理补充,毕竟水平有限得很,自己哪里敢跟前人比肩?
鹿鸣先生既然开了口,以他的名声,只怕他已经有了一些成就,而且既然敢当堂说出,必定也是自觉得得意,认为自己续作整理得好,若是如此,那么就很了不得了。
连王华也忍不住侧目道:“噢,那篇《陋室铭》是吗?老夫也略知一二,据说只传下了半句,想要整理,只怕不易,况且又无其他流传于世的抄本进行补充,先生大才,若是当真能成,必定声震宇内。”
其他人纷纷颌首,对鹿鸣先生的佩服之意更浓,不敢再小看了。
倒是一旁显得比较安静的的叶春秋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陋室铭》?《陋室铭》怎么会是失辑的文章?我分明记得后世这篇文章还进入了课本,难道……”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失辑的文章一般会有两种方式进行补充,一种是考古的发现,比如唐朝的文章失传了,肯能在明代只留下了只言片语,可是到了清代之后,却突然自前人的墓穴中发掘出来,于是,这篇唐朝的文章虽然早就面世,可是真正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可能是在清代之后;又或者这篇文章虽只留下了只言片语,但是经历了某个著名的考证专家悉心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整理,最后按着原著者的文风和思想编修而成,后世课文中的《陋室铭》,难道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成了全篇的吗?
叶春秋越想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种现象倒是非常普遍,叶春秋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士大夫,怎会不明白其中的关节?
所以虽然在座之人对于鹿鸣先生所谓的编修工作充满了期待,可叶春秋的心情却很是平静,全文我都知道了,谁稀罕你的编修?
鹿鸣先生并不知道叶春秋心里在想些什么,众人的反应早就收入眼中,脸上的笑意更盛,道:“是啊,刘梦得的这篇《陋室铭》开篇便是震惊四座,唯独有头而无尾,这百年来,并无其他抄本流世,老夫看着可惜,这才进行编修,也算是狗尾续貂,说来也是惭愧得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