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师兄教导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七十九章 师兄教导(职责靠法定, 地位靠打拼)
还没有等蔡思瑾理出一个思路来, 他忽而听到了一个喜讯, 自己的妹妹于3月15日产下一女!母女平安!
蔡思瑾闻讯之后欣喜异常, 不但为自己的妹妹添了一个女儿开心,更为自己妹妹生了女儿之后还依旧受到丈夫和婆家的优待而开心。
蔡思瑾有些伤感地想到了前世的时候,自己如珠如宝看待的妹妹拼着命生下了一个女儿,自家人都高兴地不得了,偏偏张思晨并没有多高兴, 她的婆婆张冯氏更是满脸的怨气, 妹妹当时还在坐月子呢,就对妹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气得妹妹还在月子里就哭了好几回鼻子。
当时爹、娘还有自己气不过,找了张家理论,可是整个张家都还振振有词地站在张思晨和张思晨的娘那一边, 说些风凉话。比如说“人家张家本来就是一个寡妇带着独儿子, 盼儿子也正常, 毕竟生了女孩儿不能传宗接代啊……”
蔡思瑾当时真想一盆子屎扣在那些长舌妇的头上!让她们说说说!她们自己也是女人, 怎么不见她们去寻死?真不知道她们到底什么心态, 明明是女人还要帮着男人作践女人,他这个男人都看不过去了。
什么“生了儿子就能传宗接代!”什么“生了女儿都是赔钱货!”都是什么歪理邪说!他一点儿都不信!都是借口!
蔡思瑾那个时候就深深地知道,他们全都站在张思晨、张冯氏那边,不过是看着张思晨于科举一途极为有出息, 而自己这边撑死了考个举人了事, 两边家庭相差太大罢了。
再看看妹妹如今信纸上洋溢出来的幸福喜悦之感, 看看妹夫李永富信纸上流露出来的自豪感,看看爹娘信纸上流露出来的满意之感,蔡思瑾真是觉得自己没有虚度这一世。
想当初张家是寒门,张思晨虽然在此时已经中举,但是还未考中进士,家中并无余财,一切生活设施都简陋得很。当时自家心疼妹妹,已经不计较张家的贫穷了,自家出钱带着好东西去给妹妹用,竟然还被张家人嫌弃!
蔡思瑾真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道理!张家穷,没有钱,嫁到张家的蔡雨桐就该跟着受穷、白白吃苦,还不能用好东西,便是他们蔡家哪了再多的东西去,张冯氏都是横眉冷对地将东西拒收,看起来像是很有气节的样子,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我们张家虽然清贫,但是养得起媳妇儿,不用让媳妇儿用娘家的东西!”
话说得倒是挺好听,可是实际上还不是作践蔡雨桐,还不是蔡雨桐受苦!你张家养得起媳妇儿,怎么养的呢?桐儿生了孩子连糖水鸡蛋都吃不饱,一天一只鸡催奶更是没有的,燕窝什么的补身子的东西更别提了。
问题是这些东西我们蔡家有啊!都拿到你张家去了,你张冯氏竟然还不收!竟然还扔出来,白白让桐儿月子没有做好,哭了好几场,伤心伤身又伤眼,一想起来都是郁结之气!
哪里像现在,桐儿每天坐月子的时候有婆婆和娘亲两个人伺候着,还被李永富花高价请了南粤城里经验丰富的月嫂来帮忙,每天糖水鸡蛋、鸡汤、猪蹄汤、燕窝……什么好吃的都往桐儿那里送,只有桐儿不想吃的,没有她吃不上的!
月子期间她也过得极为舒心,人人都顺着她,偶尔使个小性子闹个小脾气大家也都笑眯眯地顺着她。娘都觉得桐儿这个月子养得极好,桐儿一点儿都没有坏了身子。
因此,蔡思瑾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心气顺了些。但是他最近几天看张思晨很是不顺眼,一点儿都不想和他说话,弄得张思晨很莫名其妙。
没有办法,虽然张思晨你小子这辈子没有做那些事,但是前世里那个张思晨还是张思晨,蔡思瑾就是愿意迁怒了你能怎么着!
就这么又过了一段时间,科举弊案的真相渐渐揭开,大理寺卿奚文府也在某日早朝的时候正式向皇上上奏此案。
在此案之中,牵连出的官员就有二十余人,全是当时在山北省做官的人,他们之中有的当时的县令、知府、一省学政等等,牵连之广、时间之久让人触目惊心!
皇上看到奏折之后震怒,决定对这些二十年前实施科举舞弊的官员绝不宽宥,全部从严查处!科举是天下所有寒门学子晋身的唯一出路,若是科举舞弊严重,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啊,皇上如何能不慎重!
因此,那些二十年前的涉案官员现在即便已经爬到了三品、二品也一同被拿下,即便现在已经到了朝廷中枢、甚至六部之中担任实权职务,也全部拿下,一个不饶。
他们轻的被剥夺官职,成为庶民,重的直接下狱,该仗刑该流放的都决不轻饶。只是因为这样的科举舞弊毕竟不是“十恶”的案子,皇上虽然震怒,却没有要那些官员们的性命。
一时之间整个大晏朝的官场人人自危,都夹紧了尾巴,生怕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什么纰漏,撞在皇上心情不好这个当口,被从严惩处了。
正在这个时候,张思晨趁着这股东风上了一个奏折,建议实施科举制度改革,然后将他之前与蔡思瑾一同想到的条陈都写在折子上上奏给皇上。蔡思瑾听了之后发现还是有好多东西改变了,变得更加严谨了,心中猜测可能是谢首辅的手笔。
张思晨的身份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他的建议自然也就是谢正卿谢首辅的建议,因此一时之间附议者甚众,皇上也龙心大悦,很快批准了这个折子,大晏朝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开始进行科举制度改革。
世家们当然知道这些改革对他们不利,可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们也不敢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能任凭其施行了。毕竟谁都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此时跳出来阻挡改革,难道你想要步柳博扬等人的后尘,在科举上舞弊吗?
他们只能安慰自己,世家子弟所得到的教育资源更好,比寒门学子更加的聪慧,即便需要进行这种种的改革,但是科举依旧还是世家子在把持的。
蔡思瑾看着科举制度改革这么顺利地通过了廷议,心中很是高兴,上辈子里谢正卿和张思晨想要改革科举可是没有那么容易!当时他们想要改革科举制度,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极力反对,甚至谢首辅都没有能把这项改革在他在位的二十年间推行,而是到了二十年之后张思晨当了首辅,谢正卿的其他改革也卓有成效了之后,才开始推动的科举制度改革。
但是今世里,借着邹学武案、借着查科举弊案这股东风,科举制度的改革势不可挡、顺利进行,蔡思瑾怎么能不高兴呢?这可是全部寒门学子的福音啊!
同时蔡思瑾关注的邹学武案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皇上认为邹学武此人光天化日之下残杀朝廷命官、人证物证具在,当判处斩立决!但是皇上怜悯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身负冤案,在求告无门之下才选择自己为父报仇,孝感动天,特此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且恢复了他的秀才功名,准许他继续念书,若有可能还可以继续考科举。
同时,皇上也很谨慎地批复,邹学武案乃是个案,不能全国推广,日后遇到类似人证物证具在的杀人案时地方各官员还是要先判决人犯死刑,然后一路上报刑部,刑部审理过之后至大理寺复审,再报到皇上这里,由他决定是否宽宥。
因为皇上担心,若是人人都以邹学武为例,觉得自己有冤屈就随意杀人,甚至还是残杀朝廷命官,这样的话整个大晏朝的秩序就乱了,人人同态复仇、官府威信丧失,国将不国啊!
所以他采取了这么一个做法,让那些想要报仇或者伸冤的人还是先走正常程序,若是你真的忍不住对仇人下手了,那么对不起,我们得先判你死刑,至于皇上日理万机,会不会眷顾到你这个小小的死刑犯,让你像邹学武一样得以赦免罪行,就要看你的运气和你的命了。
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在做事之前先掂量掂量,就不至于让大晏朝的社会秩序太过于崩坏,而且也能实现皇上想要宽宥邹学武的心思了。
这样一来,刑部的那些官员们也松了一口气。皇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就说明,邹学武这个案子不算是一个错案了,他们这些办案人也就没有人需要担责了,就还能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了。
只是,有一小波人还是逃避不了的,那就是刑部第一次查二十年前邹学武父亲一案的官员,不管他们当时是否被柳家收买,是否失职失察,事实上他们确实是没有把当年的案子查清,责任当然是免不了的,便是刑部尚书赖鸿博也因此被弹劾,不得已提前致仕了。
在这样的整个大风气下,如今刑部的人就抖不起威风了,也没有那么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了,大理寺的人能与他们硬抗了。所以蔡思瑾惊讶地发现,虽然他并未提出任何改革三司会审的制度的建议,但是三司会审这个制度确实是比之前好了很多。
以前刑部是老大,审案他们说了算,大理寺只是形式性的审查,一年若是有一百个死刑案子,最多改变判决一两个就顶天了,还是以刑部的结论为准。御史台就更是没有什么用了,就是摆设而已,根本说不上什么话。
可是现在,大理寺对于刑部提出的死刑复审案子都是实质性审查,蔡思瑾才一两个月就听说驳回了好几个,改变了刑部的定性、判决,可是刑部一声不吭。同时御史台的人他们也不敢小觑了,大家参加三司会审的时候有意无意都对御史台更加重视了。
三司会审制度还是和之前一样,一点儿都没有改革,但是蔡思瑾觉得在实践中已经变好了很多!
他有些迷惑地问周水静,可是周水静再聪慧也没有经历过官场的种种,只能同样疑惑地摇头,同时给蔡思瑾出主意,让他可以去问问相熟的沈子安。虽然沈子安是在户部,但是做官不都应该是想通的么。
沈子安在某日听闻了蔡思瑾的问题之后哈哈大笑,惊喜地说到:“致知师弟,你这些日子以来功力见长啊!连这都看出来啦?不错,确实是你说的那样。我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一个秘诀吧,那就是‘职责靠法定,地位靠打拼’。
虽然大晏朝规定了监察制度、规定了大理寺复审制度,但是之前大理寺一直立不起来,被刑部压着,如何能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如何能有地位?自然被人鄙视,御史台也是一样一样的。
但是现在不同,通过邹学武案,通过科举弊案,现在大理寺的权威已经树立起来的,大理寺的权力自然也就实质上的增加了,他们的地位自然就不一样了。
师弟,你们御史台也是一样的。虽然你所在的御史台会审司现在还不起眼,但是其实你们还有空间,你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实力好好打拼,让御史台会审司成为大晏朝的热灶台啊!”
蔡思瑾喃喃道:“职责靠法定,地位靠打拼。”
好像自己和沈师兄学了很厉害的一招呢,有些前世里面不太明白的事情,在听了沈师兄的这句话之后仿佛都豁然开朗了。
第七十九章 师兄教导(职责靠法定, 地位靠打拼)
还没有等蔡思瑾理出一个思路来, 他忽而听到了一个喜讯, 自己的妹妹于3月15日产下一女!母女平安!
蔡思瑾闻讯之后欣喜异常, 不但为自己的妹妹添了一个女儿开心,更为自己妹妹生了女儿之后还依旧受到丈夫和婆家的优待而开心。
蔡思瑾有些伤感地想到了前世的时候,自己如珠如宝看待的妹妹拼着命生下了一个女儿,自家人都高兴地不得了,偏偏张思晨并没有多高兴, 她的婆婆张冯氏更是满脸的怨气, 妹妹当时还在坐月子呢,就对妹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气得妹妹还在月子里就哭了好几回鼻子。
当时爹、娘还有自己气不过,找了张家理论,可是整个张家都还振振有词地站在张思晨和张思晨的娘那一边, 说些风凉话。比如说“人家张家本来就是一个寡妇带着独儿子, 盼儿子也正常, 毕竟生了女孩儿不能传宗接代啊……”
蔡思瑾当时真想一盆子屎扣在那些长舌妇的头上!让她们说说说!她们自己也是女人, 怎么不见她们去寻死?真不知道她们到底什么心态, 明明是女人还要帮着男人作践女人,他这个男人都看不过去了。
什么“生了儿子就能传宗接代!”什么“生了女儿都是赔钱货!”都是什么歪理邪说!他一点儿都不信!都是借口!
蔡思瑾那个时候就深深地知道,他们全都站在张思晨、张冯氏那边,不过是看着张思晨于科举一途极为有出息, 而自己这边撑死了考个举人了事, 两边家庭相差太大罢了。
再看看妹妹如今信纸上洋溢出来的幸福喜悦之感, 看看妹夫李永富信纸上流露出来的自豪感,看看爹娘信纸上流露出来的满意之感,蔡思瑾真是觉得自己没有虚度这一世。
想当初张家是寒门,张思晨虽然在此时已经中举,但是还未考中进士,家中并无余财,一切生活设施都简陋得很。当时自家心疼妹妹,已经不计较张家的贫穷了,自家出钱带着好东西去给妹妹用,竟然还被张家人嫌弃!
蔡思瑾真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道理!张家穷,没有钱,嫁到张家的蔡雨桐就该跟着受穷、白白吃苦,还不能用好东西,便是他们蔡家哪了再多的东西去,张冯氏都是横眉冷对地将东西拒收,看起来像是很有气节的样子,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我们张家虽然清贫,但是养得起媳妇儿,不用让媳妇儿用娘家的东西!”
话说得倒是挺好听,可是实际上还不是作践蔡雨桐,还不是蔡雨桐受苦!你张家养得起媳妇儿,怎么养的呢?桐儿生了孩子连糖水鸡蛋都吃不饱,一天一只鸡催奶更是没有的,燕窝什么的补身子的东西更别提了。
问题是这些东西我们蔡家有啊!都拿到你张家去了,你张冯氏竟然还不收!竟然还扔出来,白白让桐儿月子没有做好,哭了好几场,伤心伤身又伤眼,一想起来都是郁结之气!
哪里像现在,桐儿每天坐月子的时候有婆婆和娘亲两个人伺候着,还被李永富花高价请了南粤城里经验丰富的月嫂来帮忙,每天糖水鸡蛋、鸡汤、猪蹄汤、燕窝……什么好吃的都往桐儿那里送,只有桐儿不想吃的,没有她吃不上的!
月子期间她也过得极为舒心,人人都顺着她,偶尔使个小性子闹个小脾气大家也都笑眯眯地顺着她。娘都觉得桐儿这个月子养得极好,桐儿一点儿都没有坏了身子。
因此,蔡思瑾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心气顺了些。但是他最近几天看张思晨很是不顺眼,一点儿都不想和他说话,弄得张思晨很莫名其妙。
没有办法,虽然张思晨你小子这辈子没有做那些事,但是前世里那个张思晨还是张思晨,蔡思瑾就是愿意迁怒了你能怎么着!
就这么又过了一段时间,科举弊案的真相渐渐揭开,大理寺卿奚文府也在某日早朝的时候正式向皇上上奏此案。
在此案之中,牵连出的官员就有二十余人,全是当时在山北省做官的人,他们之中有的当时的县令、知府、一省学政等等,牵连之广、时间之久让人触目惊心!
皇上看到奏折之后震怒,决定对这些二十年前实施科举舞弊的官员绝不宽宥,全部从严查处!科举是天下所有寒门学子晋身的唯一出路,若是科举舞弊严重,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啊,皇上如何能不慎重!
因此,那些二十年前的涉案官员现在即便已经爬到了三品、二品也一同被拿下,即便现在已经到了朝廷中枢、甚至六部之中担任实权职务,也全部拿下,一个不饶。
他们轻的被剥夺官职,成为庶民,重的直接下狱,该仗刑该流放的都决不轻饶。只是因为这样的科举舞弊毕竟不是“十恶”的案子,皇上虽然震怒,却没有要那些官员们的性命。
一时之间整个大晏朝的官场人人自危,都夹紧了尾巴,生怕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什么纰漏,撞在皇上心情不好这个当口,被从严惩处了。
正在这个时候,张思晨趁着这股东风上了一个奏折,建议实施科举制度改革,然后将他之前与蔡思瑾一同想到的条陈都写在折子上上奏给皇上。蔡思瑾听了之后发现还是有好多东西改变了,变得更加严谨了,心中猜测可能是谢首辅的手笔。
张思晨的身份在朝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他的建议自然也就是谢正卿谢首辅的建议,因此一时之间附议者甚众,皇上也龙心大悦,很快批准了这个折子,大晏朝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开始进行科举制度改革。
世家们当然知道这些改革对他们不利,可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他们也不敢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能任凭其施行了。毕竟谁都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此时跳出来阻挡改革,难道你想要步柳博扬等人的后尘,在科举上舞弊吗?
他们只能安慰自己,世家子弟所得到的教育资源更好,比寒门学子更加的聪慧,即便需要进行这种种的改革,但是科举依旧还是世家子在把持的。
蔡思瑾看着科举制度改革这么顺利地通过了廷议,心中很是高兴,上辈子里谢正卿和张思晨想要改革科举可是没有那么容易!当时他们想要改革科举制度,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极力反对,甚至谢首辅都没有能把这项改革在他在位的二十年间推行,而是到了二十年之后张思晨当了首辅,谢正卿的其他改革也卓有成效了之后,才开始推动的科举制度改革。
但是今世里,借着邹学武案、借着查科举弊案这股东风,科举制度的改革势不可挡、顺利进行,蔡思瑾怎么能不高兴呢?这可是全部寒门学子的福音啊!
同时蔡思瑾关注的邹学武案也有了最终的结果。
皇上认为邹学武此人光天化日之下残杀朝廷命官、人证物证具在,当判处斩立决!但是皇上怜悯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身负冤案,在求告无门之下才选择自己为父报仇,孝感动天,特此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且恢复了他的秀才功名,准许他继续念书,若有可能还可以继续考科举。
同时,皇上也很谨慎地批复,邹学武案乃是个案,不能全国推广,日后遇到类似人证物证具在的杀人案时地方各官员还是要先判决人犯死刑,然后一路上报刑部,刑部审理过之后至大理寺复审,再报到皇上这里,由他决定是否宽宥。
因为皇上担心,若是人人都以邹学武为例,觉得自己有冤屈就随意杀人,甚至还是残杀朝廷命官,这样的话整个大晏朝的秩序就乱了,人人同态复仇、官府威信丧失,国将不国啊!
所以他采取了这么一个做法,让那些想要报仇或者伸冤的人还是先走正常程序,若是你真的忍不住对仇人下手了,那么对不起,我们得先判你死刑,至于皇上日理万机,会不会眷顾到你这个小小的死刑犯,让你像邹学武一样得以赦免罪行,就要看你的运气和你的命了。
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在做事之前先掂量掂量,就不至于让大晏朝的社会秩序太过于崩坏,而且也能实现皇上想要宽宥邹学武的心思了。
这样一来,刑部的那些官员们也松了一口气。皇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就说明,邹学武这个案子不算是一个错案了,他们这些办案人也就没有人需要担责了,就还能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了。
只是,有一小波人还是逃避不了的,那就是刑部第一次查二十年前邹学武父亲一案的官员,不管他们当时是否被柳家收买,是否失职失察,事实上他们确实是没有把当年的案子查清,责任当然是免不了的,便是刑部尚书赖鸿博也因此被弹劾,不得已提前致仕了。
在这样的整个大风气下,如今刑部的人就抖不起威风了,也没有那么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了,大理寺的人能与他们硬抗了。所以蔡思瑾惊讶地发现,虽然他并未提出任何改革三司会审的制度的建议,但是三司会审这个制度确实是比之前好了很多。
以前刑部是老大,审案他们说了算,大理寺只是形式性的审查,一年若是有一百个死刑案子,最多改变判决一两个就顶天了,还是以刑部的结论为准。御史台就更是没有什么用了,就是摆设而已,根本说不上什么话。
可是现在,大理寺对于刑部提出的死刑复审案子都是实质性审查,蔡思瑾才一两个月就听说驳回了好几个,改变了刑部的定性、判决,可是刑部一声不吭。同时御史台的人他们也不敢小觑了,大家参加三司会审的时候有意无意都对御史台更加重视了。
三司会审制度还是和之前一样,一点儿都没有改革,但是蔡思瑾觉得在实践中已经变好了很多!
他有些迷惑地问周水静,可是周水静再聪慧也没有经历过官场的种种,只能同样疑惑地摇头,同时给蔡思瑾出主意,让他可以去问问相熟的沈子安。虽然沈子安是在户部,但是做官不都应该是想通的么。
沈子安在某日听闻了蔡思瑾的问题之后哈哈大笑,惊喜地说到:“致知师弟,你这些日子以来功力见长啊!连这都看出来啦?不错,确实是你说的那样。我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一个秘诀吧,那就是‘职责靠法定,地位靠打拼’。
虽然大晏朝规定了监察制度、规定了大理寺复审制度,但是之前大理寺一直立不起来,被刑部压着,如何能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如何能有地位?自然被人鄙视,御史台也是一样一样的。
但是现在不同,通过邹学武案,通过科举弊案,现在大理寺的权威已经树立起来的,大理寺的权力自然也就实质上的增加了,他们的地位自然就不一样了。
师弟,你们御史台也是一样的。虽然你所在的御史台会审司现在还不起眼,但是其实你们还有空间,你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实力好好打拼,让御史台会审司成为大晏朝的热灶台啊!”
蔡思瑾喃喃道:“职责靠法定,地位靠打拼。”
好像自己和沈师兄学了很厉害的一招呢,有些前世里面不太明白的事情,在听了沈师兄的这句话之后仿佛都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