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荒唐皇帝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五章荒唐皇帝
博阳王被诛,其家眷子女参与谋反勾结敌国者同诛,无辜者皆被贬为庶民。
这也是锦荣难得亲自正式下的一道圣旨,立排众议,连那些找到太后求情的宗亲们也被他挡了回去。
至于立功的那几个年轻官员,有些回到翰林院,官升一级,有些如韩朗,瞿文迪等人则被调到六部任职。
这是瞿阁老建议的,不乏有历练他们之意,也得了锦荣的应允。
韩朗被调到了工部,可以说是六部中地位最低最难做出成就的地方,既比不上瞿文迪前往的礼部,也不如苏眉,王良任职的吏部。
有些不明是非的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瞿阁老故意刁难韩朗,毕竟韩朗可是博阳王案中立功最大的人。这可错怪了瞿阁老,调韩朗去工部是陛下的意思,他原本可是安排韩朗去吏部的。
这种为皇帝背锅的事情,都是做臣子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瞿阁老大半生为大魏尽忠,为陛下的旨意而可能得罪了未来的新贵朝廷之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和别人的惋惜遗憾不同,韩朗却是跃跃欲试,身为穿越者,小小的困难面前自当迎难而上,何况工部正合他意。
他已经准备好走无数穿越者前辈的道路了,玻璃水泥,印刷术,这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然而等他到了工部,又是一桶凉水迎头浇下,工部本就有自己的工程水部修建,缮治、动作、盐池、苑囿,屯田,交通。
工部官员在朝堂上虽人微言轻,但谁又能真正取代工部的地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缺一不可,乃国家运转的基础。
工部虽油水少,但寻常事务繁多就根本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和人力陪韩朗研究新东西,就算韩朗把那东西吹上了天,他们也是将信将疑。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韩朗官职低微,即便较之在翰林院时官升两级,放在工部还是上头还是有尚书,侍郎好几座大山压着,他这个官职恰好上不上,下不下,免去了任人指挥跑腿的工夫,但也指挥不了别人,就连工匠数目都是有定的。
韩朗也不是没生过自己动手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罢了,玻璃水泥,印刷术,无论哪一项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求出大数据,减少错误率,验证大数量下的正确率。
他就是知道制作方法又如何,其中比例如何,适用的火候温度,什么是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案,还有安全性能。
韩朗在心底苦笑了一声,为自己的无能,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心底深处又生出了一丝对权力的渴望,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前世那么多人在官场上汲汲营营,不论名利,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别人为国家。
一开始韩朗想要弄出这些东西,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但他也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在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但现实给他上了一课,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即便不求名利,他也要把这些东西给弄出来。
有些人为了追求权力而去做某些事情,有些人却是为了能够做某些事情而去追求权力。韩朗一直以为自己是前者,却不想如今去做了后者会做的事。
也许人生难得犯一次傻吧,韩朗自嘲道。
自坚定了心志后,韩朗就开始有意在工部经营了起来,与上司交好,和下属共事,之前他还只是留在工部里看卷宗,但现在却主动陪同巡视工程水利,尽心做好他的事,也努力学习工部的知识。
也许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但却需要用这个时代的框架将智慧用世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工部的人原以为他这位来自翰林院的才子会自命清高,不与他们同流,没想到他待人和善温文有礼,做事也认真谨慎,而且还很快就适应工部,渐渐成了工部的得力属下。
工部尚书有几次还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学生被调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这样的话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也就和瞿阁老说一下,顺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调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吗?
瞿阁老心中无奈,面上只能笑笑,他总不好说这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吗?即便说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来不插手官员调动,依朝廷程序,由内阁和吏部考察功绩,评选能力,再行调动。
可以说,当今是这几朝中将朝廷机构的程序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过,自有功绩簿考察表记录,依规章办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继位这几年来就一贯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别说沈太傅会怀疑,瞿阁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这是看重韩朗,还是不看重了。
韩朗融入了工部的圈子,更是成为其中受人重视的存在后,也就开始有人给他提供便利,听闻他有心研究一样利民之物,和他同为司丞的蒋略告诉他,陛下的行宫处有各式工坊。
韩朗大为惊奇,工部需人,怎么会扯到陛下的工坊去?
蒋略给他解释了一下缘由,陛下继位初期,行事颇为放诞,不愿居于宫中,跑到了宫外前朝修建的别苑,内阁率百官劝阻,陛下反倒更为嚣张肆意,行事也更越礼节,其中就有一项在行宫中建工坊,召集名匠,以制作陛下时不时想出来的新奇玩意。
前两年,对车架的改造就是经由他们之手,将四轮改为二轮,原本是为了便于陛下出行游玩,但后被大将军梁兴发现适用于长途行军,大大提高了行军运送的速度。
还有去年风靡京城的竹炭,和兰花笺,也是从行宫中流传出来的。
可以说,大魏的顶尖工匠,一为工部任官,而在陛下行宫之中。
蒋略的意思很明显,工部实在分不出什么人了,韩朗若有心,可以试着去求陛下,以往也有过这样的事情,陛下都是很大方的放人。但等做完了事,尚书大人也看重那些工匠的本事,有心留他们在工部任官,结果那些工匠走的比谁都快。
原因很简单,在陛下的行宫他们虽然是工匠,但待遇比起工部的官员都好多了,多的是机会研究,想要什么材料都有人寻来。
士农工商,工虽居于商人之下,但随着大魏几朝兴盛,商行漕运,商人也可受荣恩考取功名,有名有利,比他们这些只有几门技术的工匠好多了。
韩朗听进了蒋略的建议,在工部尚书的默许下,向内阁递折子,最后呈到锦荣行宫的案桌上。
在等待的几日里,韩朗是坐立不安,心乱如麻,又是急切又是担忧自己行事过快。
“韩郎。”一道如黄鹂婉转柔亮的女声响起,是韩朗的未婚妻秋意依,也是他恩师秋水书院院长秋重山的独女。
韩朗见了她,心里稍稍平静了下来,“你怎么来了?”
秋意依温婉一笑,“我见韩郎中午未用什么饭,所以做了些莲子粥。”
韩朗有些心疼,接过莲子粥,“你要是做什么,让刘婶去做就好了。”
听了这话,秋意依心里跟含了蜜似的,谁不羡她有父亲订下的这门婚约,未来的夫君年少有才,前程似锦,待她又好,至今身边也没有别的女子,即便她因为祖母去世,服丧三年,韩郎也愿意等她。
韩郎喝完了莲子粥后,用手巾擦了擦嘴,便道:“我还是不在家里闲了,去看看护城河道的工程。”
看着走的这么急的,秋意依有些好笑又好气,今日可还是他的休沐。
监督护城河道的工部官员见到韩朗也十分惊奇,但韩朗对河道工程的投入,甚至分担工作,也减轻了他们的不少负担,几位工部相熟的官员笑着纷纷道谢了一声。
韩朗对这个工程的确上心,在他的前世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朝,就是因为都城易攻难守,甚至发生了皇帝被掳的耻辱,虽然也是那个皇帝不争气,任用奸臣,祸乱朝纲,但也给韩朗留了个警醒,都城的防守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魏太、祖驱逐鞑虏,建立新朝,更是态度强硬将都城设于离边关不远的,有志警戒后代皇室,镇守国门。屈降者枉为黎家子孙。
韩朗在穿越过来后读到这段史实,更是忍不住心生澎湃,对一生铁血手段的太、祖皇帝更是尊崇,但热情消退后,韩朗的理智告诉他幸好没穿到前朝,开国皇帝虽然铁血强硬,令人震撼,但同样也多疑,律例严苛,处连坐之罪,他在时,朝臣战战兢兢,都担心活不到乞老还乡之时。
相比起来,现在这位皇帝虽然惫懒放诞了些许,但好在不怎么杀臣子,在不理朝政的情况,使得朝政平稳和谐,又没什么外戚,诸王纷争,为官来也能安心做事。
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韩朗还是愿意珍惜现在的。
韩朗刚在心里感谢了一声当今天子,天子内监就传诏来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荒唐皇帝
博阳王被诛,其家眷子女参与谋反勾结敌国者同诛,无辜者皆被贬为庶民。
这也是锦荣难得亲自正式下的一道圣旨,立排众议,连那些找到太后求情的宗亲们也被他挡了回去。
至于立功的那几个年轻官员,有些回到翰林院,官升一级,有些如韩朗,瞿文迪等人则被调到六部任职。
这是瞿阁老建议的,不乏有历练他们之意,也得了锦荣的应允。
韩朗被调到了工部,可以说是六部中地位最低最难做出成就的地方,既比不上瞿文迪前往的礼部,也不如苏眉,王良任职的吏部。
有些不明是非的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瞿阁老故意刁难韩朗,毕竟韩朗可是博阳王案中立功最大的人。这可错怪了瞿阁老,调韩朗去工部是陛下的意思,他原本可是安排韩朗去吏部的。
这种为皇帝背锅的事情,都是做臣子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瞿阁老大半生为大魏尽忠,为陛下的旨意而可能得罪了未来的新贵朝廷之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和别人的惋惜遗憾不同,韩朗却是跃跃欲试,身为穿越者,小小的困难面前自当迎难而上,何况工部正合他意。
他已经准备好走无数穿越者前辈的道路了,玻璃水泥,印刷术,这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然而等他到了工部,又是一桶凉水迎头浇下,工部本就有自己的工程水部修建,缮治、动作、盐池、苑囿,屯田,交通。
工部官员在朝堂上虽人微言轻,但谁又能真正取代工部的地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缺一不可,乃国家运转的基础。
工部虽油水少,但寻常事务繁多就根本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和人力陪韩朗研究新东西,就算韩朗把那东西吹上了天,他们也是将信将疑。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韩朗官职低微,即便较之在翰林院时官升两级,放在工部还是上头还是有尚书,侍郎好几座大山压着,他这个官职恰好上不上,下不下,免去了任人指挥跑腿的工夫,但也指挥不了别人,就连工匠数目都是有定的。
韩朗也不是没生过自己动手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罢了,玻璃水泥,印刷术,无论哪一项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求出大数据,减少错误率,验证大数量下的正确率。
他就是知道制作方法又如何,其中比例如何,适用的火候温度,什么是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案,还有安全性能。
韩朗在心底苦笑了一声,为自己的无能,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心底深处又生出了一丝对权力的渴望,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前世那么多人在官场上汲汲营营,不论名利,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别人为国家。
一开始韩朗想要弄出这些东西,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但他也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在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但现实给他上了一课,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即便不求名利,他也要把这些东西给弄出来。
有些人为了追求权力而去做某些事情,有些人却是为了能够做某些事情而去追求权力。韩朗一直以为自己是前者,却不想如今去做了后者会做的事。
也许人生难得犯一次傻吧,韩朗自嘲道。
自坚定了心志后,韩朗就开始有意在工部经营了起来,与上司交好,和下属共事,之前他还只是留在工部里看卷宗,但现在却主动陪同巡视工程水利,尽心做好他的事,也努力学习工部的知识。
也许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但却需要用这个时代的框架将智慧用世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工部的人原以为他这位来自翰林院的才子会自命清高,不与他们同流,没想到他待人和善温文有礼,做事也认真谨慎,而且还很快就适应工部,渐渐成了工部的得力属下。
工部尚书有几次还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学生被调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这样的话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也就和瞿阁老说一下,顺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调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吗?
瞿阁老心中无奈,面上只能笑笑,他总不好说这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吗?即便说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来不插手官员调动,依朝廷程序,由内阁和吏部考察功绩,评选能力,再行调动。
可以说,当今是这几朝中将朝廷机构的程序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过,自有功绩簿考察表记录,依规章办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继位这几年来就一贯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别说沈太傅会怀疑,瞿阁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这是看重韩朗,还是不看重了。
韩朗融入了工部的圈子,更是成为其中受人重视的存在后,也就开始有人给他提供便利,听闻他有心研究一样利民之物,和他同为司丞的蒋略告诉他,陛下的行宫处有各式工坊。
韩朗大为惊奇,工部需人,怎么会扯到陛下的工坊去?
蒋略给他解释了一下缘由,陛下继位初期,行事颇为放诞,不愿居于宫中,跑到了宫外前朝修建的别苑,内阁率百官劝阻,陛下反倒更为嚣张肆意,行事也更越礼节,其中就有一项在行宫中建工坊,召集名匠,以制作陛下时不时想出来的新奇玩意。
前两年,对车架的改造就是经由他们之手,将四轮改为二轮,原本是为了便于陛下出行游玩,但后被大将军梁兴发现适用于长途行军,大大提高了行军运送的速度。
还有去年风靡京城的竹炭,和兰花笺,也是从行宫中流传出来的。
可以说,大魏的顶尖工匠,一为工部任官,而在陛下行宫之中。
蒋略的意思很明显,工部实在分不出什么人了,韩朗若有心,可以试着去求陛下,以往也有过这样的事情,陛下都是很大方的放人。但等做完了事,尚书大人也看重那些工匠的本事,有心留他们在工部任官,结果那些工匠走的比谁都快。
原因很简单,在陛下的行宫他们虽然是工匠,但待遇比起工部的官员都好多了,多的是机会研究,想要什么材料都有人寻来。
士农工商,工虽居于商人之下,但随着大魏几朝兴盛,商行漕运,商人也可受荣恩考取功名,有名有利,比他们这些只有几门技术的工匠好多了。
韩朗听进了蒋略的建议,在工部尚书的默许下,向内阁递折子,最后呈到锦荣行宫的案桌上。
在等待的几日里,韩朗是坐立不安,心乱如麻,又是急切又是担忧自己行事过快。
“韩郎。”一道如黄鹂婉转柔亮的女声响起,是韩朗的未婚妻秋意依,也是他恩师秋水书院院长秋重山的独女。
韩朗见了她,心里稍稍平静了下来,“你怎么来了?”
秋意依温婉一笑,“我见韩郎中午未用什么饭,所以做了些莲子粥。”
韩朗有些心疼,接过莲子粥,“你要是做什么,让刘婶去做就好了。”
听了这话,秋意依心里跟含了蜜似的,谁不羡她有父亲订下的这门婚约,未来的夫君年少有才,前程似锦,待她又好,至今身边也没有别的女子,即便她因为祖母去世,服丧三年,韩郎也愿意等她。
韩郎喝完了莲子粥后,用手巾擦了擦嘴,便道:“我还是不在家里闲了,去看看护城河道的工程。”
看着走的这么急的,秋意依有些好笑又好气,今日可还是他的休沐。
监督护城河道的工部官员见到韩朗也十分惊奇,但韩朗对河道工程的投入,甚至分担工作,也减轻了他们的不少负担,几位工部相熟的官员笑着纷纷道谢了一声。
韩朗对这个工程的确上心,在他的前世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朝,就是因为都城易攻难守,甚至发生了皇帝被掳的耻辱,虽然也是那个皇帝不争气,任用奸臣,祸乱朝纲,但也给韩朗留了个警醒,都城的防守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魏太、祖驱逐鞑虏,建立新朝,更是态度强硬将都城设于离边关不远的,有志警戒后代皇室,镇守国门。屈降者枉为黎家子孙。
韩朗在穿越过来后读到这段史实,更是忍不住心生澎湃,对一生铁血手段的太、祖皇帝更是尊崇,但热情消退后,韩朗的理智告诉他幸好没穿到前朝,开国皇帝虽然铁血强硬,令人震撼,但同样也多疑,律例严苛,处连坐之罪,他在时,朝臣战战兢兢,都担心活不到乞老还乡之时。
相比起来,现在这位皇帝虽然惫懒放诞了些许,但好在不怎么杀臣子,在不理朝政的情况,使得朝政平稳和谐,又没什么外戚,诸王纷争,为官来也能安心做事。
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韩朗还是愿意珍惜现在的。
韩朗刚在心里感谢了一声当今天子,天子内监就传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