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重返狼群二 > 24老阿爸的担忧

24老阿爸的担忧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抓住他!抓住那只羊!”

    我闻声回头,一只百来斤的大公羊正向我这方逃窜。我几步赶上去,左手扭住羊角,顺势旋了一圈,卸掉羊冲来的力道,左膝一顶羊后腰,右手一拎羊后腿,把他丢翻在地,踩住羊角。四五个娃就像小狼似的扑了过来,扳角的扳角,抓腿的抓腿,把羊牢牢摁在草地上。

    “你不要紧吧?”牧民小伙急奔过来,袍子上两个泥巴羊蹄印。

    我笑着一捋乱发:“不要紧啊。”

    “不是问你,我问羊。”小伙子顽皮地白我一眼,把羊蹄交叠捆绑,“行啊李微漪,挤奶不咋地,抓羊倒凶得很。”

    小孩儿们嬉笑起来,我红着脸啐道:“笨多吉,在城里待蔫了吗,连个羊都看不住。”

    按照草原传统,牧民杀生前都要给羊嘴里灌几滴活佛念过经的水,超度生灵,多吉没经验,刚捏住羊嘴就被羊蹄子踹翻,让羊逃跑了。

    这多吉正是当初带我和格林去找南卡阿爸的大学生,他今年刚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学音乐,弹得一手好吉他,边弹唱边跳舞,那欢快的节拍极富感染力。多吉长得英俊挺拔,汉语和英语都不错,虽然他阿爸希望多吉像他两个哥哥一样留在大城市打工,在酒吧当歌手也能挣些钱,但是多吉却噘着嘴巴回来了:“我唱的歌他们不爱听,说草原长调太土了。”

    多吉家的牧场原本在大河湾那头,与我们的狼山隔着一条河一座山。冬季河面冰封的时候,我曾经过河去过他家,那时重返狼群的格林跟着一匹大狼叼了多吉家两只羊羔。我沿着狼迹寻找到他家时,只有多吉阿妈和多吉的妹妹在家,善良的阿妈不但没计较狼吃羊的事,还款待我吃羊肉包子,周济了不少干粮,助我们度过饥荒的冬季。

    我们来到泽仁家源牧没几天,多吉一家也赶着牛羊来了,今年这次大水漫过了他们的草场,扎西把他们集中到地势比较高的泽仁的源牧上,大家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我一看到阿妈就亲热地迎上去扶她:“阿妈,您还记得我吗?”

    阿妈端详着我慈爱微笑:“你一个人吃四人份的包子,我能不记得吗?你的狼娃娃怎么样,找到了吗?”

    这个问题点中我哑穴了,我笑着摇摇头,有几分伤感却不再颓丧,寻找格林已经成了我们潜藏在心底的一个希冀,这希冀支撑着我们留在这里,探索、记录、等待。有时我们会想,到底是找到我们的格林重要,还是留下这些珍贵的记录让更多人关注“大命”更重要?最初到草原只为寻子的心情渐渐平静,我们得以用一种亲历者的眼光去目睹动物的生存及草原的变迁。等下去,记录下去,将狼群、野生动物、人类和荒原的故事延续下去。

    多吉阿妈满头银发,是个和蔼的老太太,她的藏袍上常常沾着花瓣草茎却从不见泥土。常年的辛劳让她佝偻着腰身,把前倾的力量都杵在一根拐杖上,于是她挂在脖子上的念珠就在胸前荡啊荡的。阿妈的帐篷里总是供着活佛画像,手里总是摇着经筒,不下雨的时候,她会在院子里向着神山方向一遍遍长跪祝祷。

    前两天,多吉阿妈家淹死一头一岁大的牛,泽仁和多吉帮她剥了牛皮以后,用门板把牛抬进帐篷里,交给阿妈自己处理。我看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连走路都不利索,想帮她肢解牛肉。阿妈轻描淡写地摆摆手:“不用,我慢慢弄,小事情。”

    半夜里我被咚咚的剁砍声吵醒,循声望去—月光下,只有多吉家的帐篷还亮着灯,荧黄的灯光在薄薄的夏季帐篷上勾透出一个干瘦老太太的剪影,她挥舞着一把老砍刀,看得我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她每次手起刀落就惊得我一哆嗦,毛骨悚然地缩回被窝里。

    天一亮,我再去阿妈帐篷看时,一头牛已经被肢解成小块儿,分装了十来桶,连帐篷里的血渍都擦洗得干干净净。

    砍了一夜的牛,老太太竟然一点倦容都没有,她拎起一大桶牛骨肉:“拿回去吧,这份是给你那只狗的。”

    我双手捧过牛肉桶,恭恭敬敬地感谢老太太,也对老太太肃然起敬,草原老人年纪虽大,干活儿却毫不含糊,她力所能及的事绝不求人。

    淹死的牲畜,人是不吃的,正好分给各家的狗作口粮。

    我家的炉旺没了,可是撤离小屋的时候,那只流浪大黑狗却不知什么时候沿着车辙印一路跟了过来,第二天又是饭点儿的时候蹲在我帐篷外摇尾巴。亦风看这黑狗大老远跟随我们过来实在难得,有心收养她,于是给黑狗套上项圈拴在帐篷外,让她认认这个家。那黑狗也就乖乖卧在门口,三四天了,不闹腾不挣扎,只是用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神看着我们忙里忙外。

    雨灾的这些日子,扎西天天在草原上跑,忙着通知危险地区的牧民撤离。陆续有牧民聚来此地扎营避难,泽仁的源牧热闹起来,每来一户新邻居,大家都会帮忙搭帐篷,搬家什。

    游牧生活居无定所,牧民们没有不动产的概念,他们的家什也十分简单,炉子、锅碗、地垫、组合小桌柜、几个杂物箱和国家发的一台便携卫星电视,足够了。昂贵的家具电器并非他们置办不起,而是那些影响迁徙的身外之物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个累赘。令城市人羡慕不已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草原人而言就是寻常生活。也许城里人的财富积累得太多,物质在占据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占据了精神空间,各种舍不得、抛不下,拴住了他们自由的脚步。是我们拥有了财产,还是财产俘虏了我们?

    先前帮着多吉抓羊的那些娃就是这几家牧民的孩子,小的三四岁,大的七八岁。这群孩子中最淘气的还是萝卜,小鬼一来就黏上了亦风。

    大雨暂停时,我和亦风整理帐篷,萝卜给我们递东西。我们只有被褥没有床,小萝卜抱来一大堆牛粪,嘴里嘀嘀咕咕说着藏语,手把手教我把干牛粪垒起来,边缘高中间低,像个椭圆形的鸟巢,刚好躺下一个人。

    头一回站在牛粪床前,我有点犹豫,在城市的时候,我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要躺在粪堆上睡觉。就算是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也不过是躺在灰堆里睡觉而已,我这一躺可就破她的纪录了。

    “不敢睡吧?”仁增旺姆笑道,“你们城里人睡的都是……都是奶豆腐床垫、虫丝被子,这个太委屈你了。”我猜她想说的应该是乳胶床垫和蚕丝被吧。

    “不委屈,我就是……先跟牛粪沟通一下……”我蹲在床前举棋不定。

    “牛粪是不臭的,其实就是生物发酵草饼。”

    亦风这么一说,我感觉好多了。管他呢,豁出去了,女人可以讲究,但没必要娇气。

    刚到草原时,我总嫌牛粪脏,半年以后,牛粪跟我扯平了!在草原上住得越久越能体会到牛粪真是个宝贝,不仅可以烧火、取暖、糊墙,在生活细节中更是处处离不开。在草原,牛粪和粮食、水同等重要。草原的冬季长达八个月,游牧的人没有吃喝还可以杀羊充饥,可是没有牛粪烧火取暖,一天就冻僵了。

    城市人不会对煤气灶顶礼膜拜,可是牛粪炉在草原人心目中地位神圣,火旺家旺,牛粪炉四季不灭,铁质的炉面必定要擦洗得光可鉴人,如果有煮沸的肉汤滴落,沾污了火炉,主人立刻会用油布擦拭干净,恭恭敬敬地放上一撮藏香。天寒地冻时,哪怕有人的靴子被雪水浸透,也绝不能把脚翘到炉子上烤火。

    我垒好牛粪床,垫上干草,铺上被褥,往巢中一躺,比钢丝床舒服多了!干牛粪床隔离了地上的潮气,自身还会散发一点暖意,同时又储存了干燥燃料,真是个好方法!

    只不过……爱上牛粪的不光是我,还有癞蛤蟆和蚊子,粪块中间的缝隙正好给他们提供了避难所。每当被蚊子空袭后,亦风总会挠着身上的红包嘟囔:“我又被野生动物咬伤了。”蚊子叮咬尚可忍耐,最讨厌的是癞蛤蟆喜欢钻到被窝里去,经常把人硌硬得跳起来。

    亦风也学着我的样子垒巢床,我嫌他笨手笨脚,把他赶到外面帮妇女们的忙。

    大家都在忙活的时候,亦风生怕自己成了闲人。

    大帐篷外,亦风对挤牛奶的姑娘们提合理化建议:“外面下着雨,你们挤的一桶牛奶半桶都是水,为啥不把牛牵进帐篷去挤呢?”

    姑娘们偷笑着互相咬咬耳朵,对亦风喊:“你行你上!”

    亦风经常热心“指导工作”。上次多吉挤牛奶的时候,抱怨牦牛尾巴赶蚊子,老是扇到他脸上,亦风就指导他:“你为啥不拴一个砖头在牛尾巴上,把牛尾巴坠下去就好了。”

    多吉采纳了这个好主意,牛尾巴果然垂顺了,多吉高高兴兴地埋头挤奶,没想到牦牛尾巴劲大,连尾巴带板儿砖一块儿挥起来,直接把那小子拍晕了。

    亦风吓得吐舌头,还是多吉阿妈沉着镇定,她看了看儿子,从锅里夹了十几个羊肉包子给多吉留在一边:“让他睡会儿,醒了再吃。”

    一觉醒来,多吉明白了“珍惜生命,远离亦风”,从那以后,多吉就教给姑娘们这句专门对付亦风的汉语—“你行你上!”

    “我上就我上!”亦风牵着牛角上的绳子往帐篷里拽,牦牛懒得理他。姑娘们只是笑。

    “牵不进去的,别费劲了。”多吉阿妈乐呵呵地打着酥油。

    “为啥?”亦风很郁闷,“牛不能进帐篷吗?”

    姑娘们笑得更欢了:“活着不能。牛知道。”

    虽然大雨时停时歇,但是方圆几十公里的人家们难得住在一起,像聚会一样热闹。

    那边,几个姑娘正在揉土和泥做着什么东西,娃娃们也抓着一把一把的泥搓成泥丸子打泥巴仗。

    我饶有趣味地走过去看:“这是什么泥啊?用来干什么?”

    “黏土啊,我们这个地方有很多黏土。你看到那山里有黄色泥巴的地方那都是黏土矿。我们挖来黏土做土炉子,晾干了用火一烧就硬了。”

    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守在那儿不走了。我记得狼山上就有不少这样的黄泥巴被旱獭从地下挖出来,狼山里应该有很多黏土矿吧。早知道这黏土可以用来做炉子,我们在狼山守狼窝的那段日子,就不用可怜巴巴地在小土坑里垒着石头烧水了。这技术得学习,我索性蹲下来看她们做炉子。

    她们先把黏土和匀,在一块塑料布上拍平,做成了一个约6厘米厚、50厘米宽、60厘米长的泥板,在泥板中下部开一个巴掌大的门洞。门洞上方对应的泥板边缘处切一个5厘米深、10厘米宽的缺口,土炉子的一个面就做好了。照着这样做三个泥板,等晾得半干时,把三块泥板立起来,合成三角形,缺口向上。拍上黏土连接三块泥板,让它们竖立稳固。再单做一个长方形的泥槽接在其中一个泥板的上方。等它完全干了,一个野外的简易泥炉子就做好了。

    从侧面看,泥炉子就像一个小小的烽火台。从上往下俯瞰,后方带着一个方形泥槽的三角形泥炉,像一个大大的箭头。

    使用时,炉子上方的泥槽是用来输送牛粪燃料的。水壶或锅放在三角形的泥炉子上后,每个泥板上方的缺口都可以为火苗透气,泥板下方的门洞是用来掏出炉灰的。当炉子里烧起了炉火,黏土就被慢慢烧硬,趋于半陶化,一个成年人踩在上面都没问题。这炉子可以用好几个月。如果主人打算用得更久一点,可以把土炉外面也架上一圈火猛烧,旺火烧得越久,炉子越坚固,因为那黏土就完全陶化了,几乎像火砖一样坚硬。这样的炉子取材方便,只要能找到黏土就可以做成,不需要当个家什一样到处搬运,游牧的人撤走了以后,炉子留在原地,风吹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土炉子慢慢崩裂碎掉,化入土中进入下一个轮回。

    聚在这里的牧民大多来自草原深处,他们还保持着藏族牧民的传统,沿用着土炉子和黑帐篷。

    每次捏炉子就是娃娃们最淘气的时候,娃娃们天生爱玩泥巴,他们打完泥仗以后,一个个糊得像泥猴,现在又趴在地上开始捏泥娃娃了。我也有很重的小孩儿心性,早就看得手痒痒了,借着逗孩子们玩的由头,捏起泥塑来。

    我平日里画的画很多,但其实更喜欢的是玩泥巴,泥巴塑出来的是立体的东西,全方位多角度,更有手感。只是在城市里,寸土难寻,城里的孩子恐怕连“尿尿和泥”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好不容易蹲在了泥堆儿里,我嬉笑着卷起了袖子。我从小喜欢玩泥巴,十来岁的时候捏出的《白蛇传》和《红楼梦》场景就被老师送到省里,在艺术展上得了奖,领到奖的时候我才知道那叫“雕塑”,说穿了还是玩泥巴。

    捏“大阿福”是最简单的,我随手捏了一个给小孩玩,小孩们拿着直摇头:“这是个啥嘛!太胖了,人长成这样,睡觉都躺不下去!”

    “阿姨,你见过人吗?”

    “你会不会捏我们认识的、像样的东西?”

    我被数落得直抠脑袋,真是出师不利,被小屁孩儿给洗涮了。

    “好吧,好吧,你们认识啥?说来听听。”

    “牦牛啊,羊啊……”

    “还有马、骑马的人……”

    小萝卜跳得最高:“邦客!邦客,我要邦客!微漪给我捏个福仔,还有小不点!”

    我心里一热,这孩子还记得他们:“好好好,微漪给你捏邦客,小的们,上泥巴!”

    小萝卜嘿咻嘿咻搬了一大坨泥巴:“这么多够不够,我要福仔一样大的,摆在我床上。”

    “呃……不够,这点已经不够了,他有这么大了。”我又抓了一大块泥巴加上,“这样差不多够了,好吧,开动!”

    萝卜乐得跳着兔步围着我转,一会儿给我加泥巴,一会儿帮我擦汗,擦得我也一脸花泥。

    “微漪,等福仔长大了,我要给他捏一个好大好大的大狼放在山里面,吓他一大跳!”

    人群中,唯有一人很沉默—南卡阿爸。他看起来很憔悴,一直在帐篷里休息,很少走出来。听多吉说南卡阿爸患了重病,但是老人家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大城市治疗。阿爸说:“生死有命,在草原闭眼,我心里踏实。”

    我看见阿爸坐在帐篷门口,遥望黑沉沉的天边,一手摇着经筒,一手拨着念珠,像数他平生走过的日子,他低声自语:“这不是个好兆头……不是好兆头啊……活到这把岁数,这么大的雨灾,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我陪坐在他身边:“阿爸,您放宽心,等这场雨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阿爸缓缓摇头:“草原有草原的法度,大灾一起,只会越来越坏,你不明白。草原要变天了……要变了……唵嘛呢叭咪吽……”

    阿爸诵着经文,望着深邃的天际,眼里遍布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