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远离战争的悠闲(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受中国战局影响,国内茶叶价格持续升温。”回到自家老宅卧室后,黎鹏翻阅了一下家里订购的报纸,结果《生意人报》上的某篇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作为一个对地缘政治和文明圈子非常痴迷的学者,黎鹏敏锐地从中发掘到了许多人不曾注意的东西,那就是帝国对资源的支配。
是的,帝国都是贪婪的、无情的。国内一些学者指出帝国的本性是对内剥削,对外扩张,但黎鹏觉得有些不对。至少在东岸这么一个国家,因为人少地多,科技先进,海外贸易盛行的缘故,普通国民还没有感受到这一点。黎鹏甚至有些觉得,东岸国民们被政府“喂养”、“安抚”得太好了,剥削不是没有——事实上,除了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剥削简直无处不在——但程度很轻,以至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这个旧大陆打生打死,无数人死于战乱、饥馑、疫病的年代,东岸人民依旧可以悠闲地工作、生活,这绝对谈不上被剥削得多厉害。
茶叶的价格在东岸并不便宜,但也谈不上多贵。说不便宜是因为需要大量进口,本土资产的茶叶(位于河间地区北部)不但产量不大,口感也很差,只能占据部分低端市场。不过听说在经过持续几十年的茶种改良后,这些茶树已经慢慢被驯化,适应了本地气候,茶叶的口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说到底,本土茶叶的口碑已经坏掉了,而且好茶叶的产量也很低,只能坐视白花花的银子让外国茶商赚走了。
目前东岸茶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就是中国大陆(含宁绍开拓队辖区),占到了进口份额九成以上。为此,东岸每年需要向远东地区输出超过四百万法币的现金,用以支付茶叶进口款项,引起了财界人士的许多不安,因为这些款项大部分是用贵金属结算的,纸质金圆券的数量较少。
但没办法,东岸人民的茶叶消费量很大。因为本土奶牛保有量众多,奶制品产量极高的缘故,东岸人民嗜好煮奶茶。这种风气原本只限于宋河以南的潘帕平原、南锥台地,但多年前就已风靡全国,如今很多东岸家庭招待客人都会上奶茶(咸、甜口味皆有,但以甜的居多),高山流水茶馆更是成了全国最火爆的连锁餐饮企业。因此,在这样一种全民大消费的情况下,茶叶进口额居高不下,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你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是么?
从几年前清顺南北大战爆发开始,东岸企业(主要是台湾银行及其旗下代理商)进口的茶叶数量就开始下降。这倒不是说两国的茶叶产地受到攻击,茶园被毁,事实上还没到这种地步,主要原因还是两国政府为了应对军事,从民间征发了大量农民充当后勤辅助部队。这些人一去多年,要充当工匠赶修各种器械,要充当建筑工修桥铺路,修建各种临时或半永久的堡寨,还要充当苦力,帮助搬运货物等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上的生产与生活秩序。
茶叶固然是这两个国家拳头出口产品之一,生产受到保障,但社会整体状况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产量下降是必然的。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茶叶经销商们经过战区时各种财物、时间上的损失——即便不经过战区,也可能会被官府征收苛捐杂税,这些都会分摊到成本里面——劳动力减少,时局混乱带来的运输成本上涨,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台湾银行的采购开支激增,最终传导到终端价格上面,让消费者买单。
黎鹏不清楚清顺之间的战事如何。因此,他很快找来了一份报纸,重金订购的海外报纸《号角报》。这是一份面向登莱、满蒙、宁绍、黑水、廉梧等地数百万读者的报纸,由东岸资本投资创建,实力雄厚,背景复杂,经常能够弄到第一手消息。尤其是一位华记者,堪称全能型,经常能在头版上读到他爆的大料。作为通航,黎鹏对此等神人也钦佩不已,只可惜缘悭一面,始终未能得见。
《号角报》从远东运到本土,历时数月,这时效性自然谈不上了,且价格也是昂贵得不行,足以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不过黎鹏身家丰厚,又是业内人士,还关心世界大事,自然不会嫌这些带有重要信息的海外报刊贵。事实上不光《号角报》,家里其他各类远东、欧洲出版物也一大堆,给了他很多不一样的视角——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
《号角报》上关于远东战局的消息一直是报道重点。黎鹏从最早的一份看起,一份份看,一份份研究,花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最终大概知晓了其脉络。简而言之,目前清顺大战已经进入中盘后半段,顺国三路伐清,前后动员了超过二十万军队,分别从四川、湖北、江南三个方向大战。清国也动员了各地超过二十五万人应战,还坐拥地利优势,因此最终使得顺国三路大军的两路无果而终,只一路获得了点小战果。
西路军方面,大顺四川幕府拣选精锐,在川北持续发起猛攻,夺占了大量清军堡垒、关隘,并一度看到攻入汉中的希望。无奈清军也不是善茬,死命防守,并在陕西大肆招募新兵组建绿营,驰援汉中。陕北刀客的骁勇给大顺左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明明是旧军,但刀法出众,作战意志顽强,配合少量新军的火炮,竟然数次击败刘忠贵的兵马,让他感慨不已。当然他并不知道,陕北刀客的威名古代就有,后世一样有,那以简陋装备打得北洋军人头滚滚的陕北民军就是明证,也难怪焕章兄喜欢去那里招兵。
好在四川终究富饶,财力相对雄厚,刘忠贵又是个狠人,不惜民力,最终在连番攻势之下,不但将清军在川北的据点全部扫除,连带着把进军汉中的许多隘口都拔下了。如今该部因为伤亡巨大正在整修,相信等整修完毕后,就要开始谋夺汉中了。而刘忠贵所部的攻势,也打乱了清廷的部署。他们不得不从吐鲁番一带抽调新军精锐,辅以陕甘绿营,打算在汉中一带与左营决一死战,力保西北的安全。
中路军本是大顺的主力,实力雄厚,兵力众多,装备也是顶好的。无奈对面地形复杂,水网密布,几十年对峙下来,双方都修建了数量惊人的堡垒要塞,真真是让人寸步难进。而且清廷编练的河南新军始终未曾轻动,一直部署在信阳一样,随时驰援前线。几番打仗打下来,双方谁也没捞着好处。顺军前、中、后三营十万人马,最终只拆毁了十几个清军堡垒,最终止步于汉水流域的泥泞水坑之中。
唯一打得出彩的大概就是江南战场了。此战以大顺中营、右营(袁氏所领)为主干,辅以大量地方部队,对清军在江南诸府发起了凶猛的攻势,最终在九华山、太平县取得两次大捷,歼灭清军三四万人。随后,两路人马总计八万余人,利用大顺在水师上的优势,水陆夹攻,打得清军极为被动,多个战场被割裂,各部孤立无援,被顺军一一击破。
目前,顺军已经占领了池州、徽州两府的大部,并利用水师威胁江北的安庆,让当地清军投鼠忌器,一日三惊。总体而言,顺军在这个战场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之前清军把大连兵力耗在了杭州大营,实属不智,让顺军占了先手。不过江南未来的形势如何,还要再看。清军在江南的兵力不少,顺军的战斗力也没高到天际去,之前也是靠长时间苦战后取得突破的,能不能顺江而下打到南京去,还要再看,虽然他们的经济可能已经要支持不住了——农业国用工业国的战争方式打仗,就是这么蛋疼。
“三路北伐,打得惊天动地啊。但顺国人口不及清国三分之一,国土面积也小,内部政治上也不是很统一。如今之所以稍稍占据了点上风,不过是改革红利罢了,即他们的动员组织能力、经济造血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和军事现代化领先了一步。可清国也在持续改革,未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呢。”黎鹏放下报纸,轻轻笑了一下,自言自语道:“不过我看好顺国。这个国家相对简单,改革阻力比清国小很多,与我国的交流也更为频繁,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装备也都更快流入这个国家。只要与我国交往的窗口不变小,不开历史倒车,时间是在他们一边的。不知远东诸藩,该就如此时局做什么决策呢?”
“中国是我们的茶场,波斯、印度、日本及中国南方是我们的丝绸加工厂,北美自由邦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新库尔兰是我们的烟草和木材来源,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香料生产地,印度是我们的甘蔗产区,秘鲁给我们提供矿产,新西班牙给我们送来黄金,欧洲为我们捕捞海产品。这样的战略格局,才是能够激起我们兴奋的世界啊!若是主委会诸公能够在做决策时召我问询,那简直太美了,大丈夫当然是也!”想到这里,黎鹏兴奋地站起身来,嘴中犹在碎碎念:“如今世界局势走向的节点就把握在我们手里了。多好的机会啊,奠定百年国运,成为人类文明的领导人。不行,我要整理思路,多多写书,为我大东岸的战略鼓吹。这个时候,国民的思想一定要统一,机会一旦逝去,找回来可就难了。”
“受中国战局影响,国内茶叶价格持续升温。”回到自家老宅卧室后,黎鹏翻阅了一下家里订购的报纸,结果《生意人报》上的某篇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作为一个对地缘政治和文明圈子非常痴迷的学者,黎鹏敏锐地从中发掘到了许多人不曾注意的东西,那就是帝国对资源的支配。
是的,帝国都是贪婪的、无情的。国内一些学者指出帝国的本性是对内剥削,对外扩张,但黎鹏觉得有些不对。至少在东岸这么一个国家,因为人少地多,科技先进,海外贸易盛行的缘故,普通国民还没有感受到这一点。黎鹏甚至有些觉得,东岸国民们被政府“喂养”、“安抚”得太好了,剥削不是没有——事实上,除了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剥削简直无处不在——但程度很轻,以至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这个旧大陆打生打死,无数人死于战乱、饥馑、疫病的年代,东岸人民依旧可以悠闲地工作、生活,这绝对谈不上被剥削得多厉害。
茶叶的价格在东岸并不便宜,但也谈不上多贵。说不便宜是因为需要大量进口,本土资产的茶叶(位于河间地区北部)不但产量不大,口感也很差,只能占据部分低端市场。不过听说在经过持续几十年的茶种改良后,这些茶树已经慢慢被驯化,适应了本地气候,茶叶的口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说到底,本土茶叶的口碑已经坏掉了,而且好茶叶的产量也很低,只能坐视白花花的银子让外国茶商赚走了。
目前东岸茶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就是中国大陆(含宁绍开拓队辖区),占到了进口份额九成以上。为此,东岸每年需要向远东地区输出超过四百万法币的现金,用以支付茶叶进口款项,引起了财界人士的许多不安,因为这些款项大部分是用贵金属结算的,纸质金圆券的数量较少。
但没办法,东岸人民的茶叶消费量很大。因为本土奶牛保有量众多,奶制品产量极高的缘故,东岸人民嗜好煮奶茶。这种风气原本只限于宋河以南的潘帕平原、南锥台地,但多年前就已风靡全国,如今很多东岸家庭招待客人都会上奶茶(咸、甜口味皆有,但以甜的居多),高山流水茶馆更是成了全国最火爆的连锁餐饮企业。因此,在这样一种全民大消费的情况下,茶叶进口额居高不下,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你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是么?
从几年前清顺南北大战爆发开始,东岸企业(主要是台湾银行及其旗下代理商)进口的茶叶数量就开始下降。这倒不是说两国的茶叶产地受到攻击,茶园被毁,事实上还没到这种地步,主要原因还是两国政府为了应对军事,从民间征发了大量农民充当后勤辅助部队。这些人一去多年,要充当工匠赶修各种器械,要充当建筑工修桥铺路,修建各种临时或半永久的堡寨,还要充当苦力,帮助搬运货物等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上的生产与生活秩序。
茶叶固然是这两个国家拳头出口产品之一,生产受到保障,但社会整体状况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产量下降是必然的。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茶叶经销商们经过战区时各种财物、时间上的损失——即便不经过战区,也可能会被官府征收苛捐杂税,这些都会分摊到成本里面——劳动力减少,时局混乱带来的运输成本上涨,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台湾银行的采购开支激增,最终传导到终端价格上面,让消费者买单。
黎鹏不清楚清顺之间的战事如何。因此,他很快找来了一份报纸,重金订购的海外报纸《号角报》。这是一份面向登莱、满蒙、宁绍、黑水、廉梧等地数百万读者的报纸,由东岸资本投资创建,实力雄厚,背景复杂,经常能够弄到第一手消息。尤其是一位华记者,堪称全能型,经常能在头版上读到他爆的大料。作为通航,黎鹏对此等神人也钦佩不已,只可惜缘悭一面,始终未能得见。
《号角报》从远东运到本土,历时数月,这时效性自然谈不上了,且价格也是昂贵得不行,足以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不过黎鹏身家丰厚,又是业内人士,还关心世界大事,自然不会嫌这些带有重要信息的海外报刊贵。事实上不光《号角报》,家里其他各类远东、欧洲出版物也一大堆,给了他很多不一样的视角——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
《号角报》上关于远东战局的消息一直是报道重点。黎鹏从最早的一份看起,一份份看,一份份研究,花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最终大概知晓了其脉络。简而言之,目前清顺大战已经进入中盘后半段,顺国三路伐清,前后动员了超过二十万军队,分别从四川、湖北、江南三个方向大战。清国也动员了各地超过二十五万人应战,还坐拥地利优势,因此最终使得顺国三路大军的两路无果而终,只一路获得了点小战果。
西路军方面,大顺四川幕府拣选精锐,在川北持续发起猛攻,夺占了大量清军堡垒、关隘,并一度看到攻入汉中的希望。无奈清军也不是善茬,死命防守,并在陕西大肆招募新兵组建绿营,驰援汉中。陕北刀客的骁勇给大顺左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明明是旧军,但刀法出众,作战意志顽强,配合少量新军的火炮,竟然数次击败刘忠贵的兵马,让他感慨不已。当然他并不知道,陕北刀客的威名古代就有,后世一样有,那以简陋装备打得北洋军人头滚滚的陕北民军就是明证,也难怪焕章兄喜欢去那里招兵。
好在四川终究富饶,财力相对雄厚,刘忠贵又是个狠人,不惜民力,最终在连番攻势之下,不但将清军在川北的据点全部扫除,连带着把进军汉中的许多隘口都拔下了。如今该部因为伤亡巨大正在整修,相信等整修完毕后,就要开始谋夺汉中了。而刘忠贵所部的攻势,也打乱了清廷的部署。他们不得不从吐鲁番一带抽调新军精锐,辅以陕甘绿营,打算在汉中一带与左营决一死战,力保西北的安全。
中路军本是大顺的主力,实力雄厚,兵力众多,装备也是顶好的。无奈对面地形复杂,水网密布,几十年对峙下来,双方都修建了数量惊人的堡垒要塞,真真是让人寸步难进。而且清廷编练的河南新军始终未曾轻动,一直部署在信阳一样,随时驰援前线。几番打仗打下来,双方谁也没捞着好处。顺军前、中、后三营十万人马,最终只拆毁了十几个清军堡垒,最终止步于汉水流域的泥泞水坑之中。
唯一打得出彩的大概就是江南战场了。此战以大顺中营、右营(袁氏所领)为主干,辅以大量地方部队,对清军在江南诸府发起了凶猛的攻势,最终在九华山、太平县取得两次大捷,歼灭清军三四万人。随后,两路人马总计八万余人,利用大顺在水师上的优势,水陆夹攻,打得清军极为被动,多个战场被割裂,各部孤立无援,被顺军一一击破。
目前,顺军已经占领了池州、徽州两府的大部,并利用水师威胁江北的安庆,让当地清军投鼠忌器,一日三惊。总体而言,顺军在这个战场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之前清军把大连兵力耗在了杭州大营,实属不智,让顺军占了先手。不过江南未来的形势如何,还要再看。清军在江南的兵力不少,顺军的战斗力也没高到天际去,之前也是靠长时间苦战后取得突破的,能不能顺江而下打到南京去,还要再看,虽然他们的经济可能已经要支持不住了——农业国用工业国的战争方式打仗,就是这么蛋疼。
“三路北伐,打得惊天动地啊。但顺国人口不及清国三分之一,国土面积也小,内部政治上也不是很统一。如今之所以稍稍占据了点上风,不过是改革红利罢了,即他们的动员组织能力、经济造血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和军事现代化领先了一步。可清国也在持续改革,未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呢。”黎鹏放下报纸,轻轻笑了一下,自言自语道:“不过我看好顺国。这个国家相对简单,改革阻力比清国小很多,与我国的交流也更为频繁,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装备也都更快流入这个国家。只要与我国交往的窗口不变小,不开历史倒车,时间是在他们一边的。不知远东诸藩,该就如此时局做什么决策呢?”
“中国是我们的茶场,波斯、印度、日本及中国南方是我们的丝绸加工厂,北美自由邦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新库尔兰是我们的烟草和木材来源,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香料生产地,印度是我们的甘蔗产区,秘鲁给我们提供矿产,新西班牙给我们送来黄金,欧洲为我们捕捞海产品。这样的战略格局,才是能够激起我们兴奋的世界啊!若是主委会诸公能够在做决策时召我问询,那简直太美了,大丈夫当然是也!”想到这里,黎鹏兴奋地站起身来,嘴中犹在碎碎念:“如今世界局势走向的节点就把握在我们手里了。多好的机会啊,奠定百年国运,成为人类文明的领导人。不行,我要整理思路,多多写书,为我大东岸的战略鼓吹。这个时候,国民的思想一定要统一,机会一旦逝去,找回来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