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我们是长城上的守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烽燧的火太大,虽然来援的汉卒用簸箕铲了沙子去掩,火是小了些,但门洞烧得比馕坑里还烫,根本出不去人。
任弘他们只能拽着扔上去的绳子下到地面,走出几步后再回头,却见夕阳照耀下,破虏燧的上半部插满了匈奴人的箭矢,箭杆上的羽毛在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下半部则被烟火烧得黑不溜秋。
真像极了任弘他们现在的模样,伤痕累累、被烟熏得满脸发黑。
但哪怕如此,它仍默默伫立在长城之旁,如同一位守卫,候望着这片土地。
另一边,韩敢当走了过来,他腰上挂着一个血淋淋的头颅,正是死不瞑目的百骑长乌兰……
匈奴百骑长可以说是被老韩一屁股坐死的,四丈高度,百八十斤砸下来啊,他脖子直接断了。
韩敢当也摔得一瘸一拐的,见任弘下来,眉飞色舞地炫耀道:
“燧长,我斩了匈奴将率,可是能购钱十万,官吏增秩一等的!比捕获匈奴间谍还高些。”
是啊,谁能想到呢,间谍影子都没见着,却等来了匈奴人的大队人马,他们破虏燧待遇真是高啊。
但匈奴人的进攻却浅尝辄止,难道他们真的只为报复任弘搅黄了奸阑走私?恐怕没这么简单罢。
任弘心里记下了这件事,令赵胡儿带着援兵们返回烽燧,将受伤的吕广粟、张千人救下来。
他自己则去数了数,有几具匈奴人尸体被丢下。
汉朝军功是只看斩首的,甭管你自己说杀了多少,得有相应首级才能验功。李广作战时经常和匈奴打个两败俱伤,杀伤倒也挺多,但因为不得全胜,没有斩首级的时间和机会,终究不得封侯。
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也是,上功时少了六级首级就被问咎。
好在匈奴人撤得急,尸体没来得及全部带走,包括那倒霉的百骑长在内,一共七具尸体被留在了破虏燧……
“七个头,刚刚好。”
这当然不是破虏燧刚好超神的意思,任弘另有打算。
他走向最先抵达的两队援兵,他们的甲胄衣着一看就不是正规军,而是十里外的亭卒。
两位穿着铁甲,头戴赤帻的亭长也与任弘见礼道:
“宁边亭长翟大伯,望见烟讯大起,故而来援。”
“却胡亭长孟子房,闻有胡虏犯塞,故而来援。”
这两个亭是距离破虏燧最近的,任弘与之打过照面,长作揖道:“若非二君及时来援,吾等恐将葬身烽燧之上。”
两个亭来援的兵卒,加起来不过十人,但却作为汉军援兵的先锋,让匈奴人大生警觉,放弃继续围攻破虏燧。
宁边亭的亭长翟大伯是个黑脸的中年人,不太会说话,却胡亭长孟子房却有些文化,笑道:
“烽燧与亭障共同守备长城,燧在前,亭在后,乃是唇齿相依,唇若亡,齿亦寒啊!来救援破虏燧,也是救吾等自己,任燧长不必如此客气。”
任弘却知道,虽然军法规定亭障见到烽燧烟讯告急要进行救援,但来得速度快慢,便全凭各亭自己判断了,所以两亭能第一时间赶来,真是殊为难得。
眼看中部都尉的骑兵还在数里外,任弘便压低声音道:“破虏燧斩胡虏七人,吾等五人分五级即可,另外两级头颅,理当与宁边、却胡两亭分之,还二位能够收下!能逼退胡虏,也有两亭的功劳!”
要知道,不止杀了百骑长有功,斩普通胡虏首级一级,也有五万赏钱,就算与亭卒均分,每人也有不少了。
翟大伯有些心动,孟子房却摇头道:“这不妥,是破虏燧众人拼死力战,才让胡虏知难而退的。吾等岂敢居功,更何况,一旦被上吏发现私相转手首级,恐怕都要被问责,吾等已经履行了职责,若中部都尉觉得该赏,自然会赏。”
他断然拒绝了任弘的提议:“任燧长不必说了,头颅不敢要,你若是觉得欠吾等人情想要还上……”
孟子房大笑道:“便事后请一顿好酒好肉罢!”
“说定了,改日由我做东,宴请两亭吏卒!”
任弘暗暗点头,记住了此人的名字:“这位孟亭长倒是个不贪心,明事理的。”
支援的人陆续赶到,多是附近乡、亭、燧的兵民。
任弘甚至看到,早上在北乡集市上打过照面的樊狗屠、郑猪屠骑着马四处寻找胡虏踪迹!
……
“二位怎么来了?”任弘过去拱手,有些惊奇。
“任燧长,果然是汝等破虏燧出事了啊。”
樊狗屠道:“吾等在二十里外的北乡刚散了集,见到边塞有烽烟,就骑马过来看看。若是虏大入塞,也好回去警告乡邑闭门御敌,若是还能守,就帮着守一守,御敌于塞外。”
郑猪屠则笑道:“然也,说不定还能斩一两个首级,挣点钱呢!可惜这次却是来晚了。”
他们竟为没跟匈奴人打照面感到遗憾。
任弘见二人披甲带剑,俨然两位武士,若非他们手上还沾着的油腻,谁能想到几个时辰前,这俩人还在集市上跟买肉的人讨价还价呢……
且马背上还有两把弩,虽然都是四石具弩,但比烽燧里的那几把只好不差。
这不奇怪,因为汉朝普通百姓是可以持弩的,汉武帝时,针对是否应该禁止民间持弩,丞相公孙弘和光禄大夫吾丘寿王还打过一次嘴战。
当时关东地区盗贼横行,公孙弘认为应该禁弩,因为这种武器射程很远,威力极大,盗贼们持有弩机,在山林据险而守,让官兵很是头疼。
但靠下棋上位的吾丘寿王,却跟公孙弘唱了反调,他认为:秦始皇统一后,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可是陈胜吴广和高皇帝,不是照样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吗?根子出在朝廷太过急狠的政策上,没收弓弩,对改善民间盗贼横行的状况没啥用,还会让良家百姓失去自卫的武备。
这场辩论堪称汉朝版的持枪之争,最后汉武帝倾向吾丘寿王。
刘彻当然不承认是中央政令出了问题,而是考虑到民间丁壮皆习弓弩,这让汉朝能直接征募大批弩兵弓兵,而不需要从头训练,是汉朝对匈作战的大优势。
在后世的和平年代,国内禁枪是绝对正确的!
但在烽烟频繁的汉朝,百姓习武是好事,不能因盗贼持弩作乱,轻侠白刃斗殴而因噎废食。
因此,汉朝良家子弟挽弓持弩,纵马驰骋,简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既然有这么一大批现成的预备役,不用白不用,于是汉朝在律令里,鼓励边塞的百姓与吏卒一起御敌:
“能与众兵俱追,先登陷阵斩首一级,购钱五万!”
不只是斩首有钱,若追逐入塞胡人,将他们抢掠的牲畜夺回还给主人,还能得到其中一半作为报酬。
于是敦煌郡的青壮,尤其是在烽燧服过役练过五兵,家里有马匹的良家子弟们。每每见到烽烟燃起,安顿好家人后,便带着伴当加入官军,与之一同御敌追敌,把这当成农闲赚外快的营生……
“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力气,以射猎为先,故有诗云: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果然不是夸张啊。”
任弘感慨道:
“有这样的百姓,难怪会被称之为‘强汉’!”
同时也有所醒悟。
“我早上在集市时,还是太高看自己,也太小看他们了……”
任弘看着越来越多良家子、轻侠们纵马抵达破虏燧,比正规军支援还快些,正是他们和中部都尉府的骑兵一起,远远吓退了匈奴人。
“不止是吾等这些长城上的守卫,在保护塞内百姓。”
“塞内的军民,也在用另一种方式,保护着我们啊!”
……
更让任弘惊喜的是,一声马鸣后,一匹红色母马慢悠悠从西边沿着长城走过来,正是萝卜,它闲庭信步地回到破虏燧,仿佛只是饭后放出去散了会步。
“好萝卜,你虽然是匹年轻的小马,却也识途啊。”
任弘骑上了马,而还能走得动的赵胡儿、韩敢当已经站到了长城上。
他们能看到,来自中部都尉的骑兵终于抵达了长城一线,骑士们皆着轻甲,头上戴着小皮帽,双腿紧紧夹着马身,背着弓弩,横着刀、矛,从各个隘口出塞,准备迎击任何胆敢近塞的胡人。
但塞外匈奴人的大军,此时已经撤得干干净净,只在原地留下了一堆杂乱的马蹄印。
还有一具被剥去赤甲,斩掉头颅后,孤零零躺在沙地上的尸体……
任弘叹了口气,招呼二人道:
“老韩,赵汉儿!”
“吾等一同出去。”
“将宋助吏,接回来!”
烽燧的火太大,虽然来援的汉卒用簸箕铲了沙子去掩,火是小了些,但门洞烧得比馕坑里还烫,根本出不去人。
任弘他们只能拽着扔上去的绳子下到地面,走出几步后再回头,却见夕阳照耀下,破虏燧的上半部插满了匈奴人的箭矢,箭杆上的羽毛在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下半部则被烟火烧得黑不溜秋。
真像极了任弘他们现在的模样,伤痕累累、被烟熏得满脸发黑。
但哪怕如此,它仍默默伫立在长城之旁,如同一位守卫,候望着这片土地。
另一边,韩敢当走了过来,他腰上挂着一个血淋淋的头颅,正是死不瞑目的百骑长乌兰……
匈奴百骑长可以说是被老韩一屁股坐死的,四丈高度,百八十斤砸下来啊,他脖子直接断了。
韩敢当也摔得一瘸一拐的,见任弘下来,眉飞色舞地炫耀道:
“燧长,我斩了匈奴将率,可是能购钱十万,官吏增秩一等的!比捕获匈奴间谍还高些。”
是啊,谁能想到呢,间谍影子都没见着,却等来了匈奴人的大队人马,他们破虏燧待遇真是高啊。
但匈奴人的进攻却浅尝辄止,难道他们真的只为报复任弘搅黄了奸阑走私?恐怕没这么简单罢。
任弘心里记下了这件事,令赵胡儿带着援兵们返回烽燧,将受伤的吕广粟、张千人救下来。
他自己则去数了数,有几具匈奴人尸体被丢下。
汉朝军功是只看斩首的,甭管你自己说杀了多少,得有相应首级才能验功。李广作战时经常和匈奴打个两败俱伤,杀伤倒也挺多,但因为不得全胜,没有斩首级的时间和机会,终究不得封侯。
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也是,上功时少了六级首级就被问咎。
好在匈奴人撤得急,尸体没来得及全部带走,包括那倒霉的百骑长在内,一共七具尸体被留在了破虏燧……
“七个头,刚刚好。”
这当然不是破虏燧刚好超神的意思,任弘另有打算。
他走向最先抵达的两队援兵,他们的甲胄衣着一看就不是正规军,而是十里外的亭卒。
两位穿着铁甲,头戴赤帻的亭长也与任弘见礼道:
“宁边亭长翟大伯,望见烟讯大起,故而来援。”
“却胡亭长孟子房,闻有胡虏犯塞,故而来援。”
这两个亭是距离破虏燧最近的,任弘与之打过照面,长作揖道:“若非二君及时来援,吾等恐将葬身烽燧之上。”
两个亭来援的兵卒,加起来不过十人,但却作为汉军援兵的先锋,让匈奴人大生警觉,放弃继续围攻破虏燧。
宁边亭的亭长翟大伯是个黑脸的中年人,不太会说话,却胡亭长孟子房却有些文化,笑道:
“烽燧与亭障共同守备长城,燧在前,亭在后,乃是唇齿相依,唇若亡,齿亦寒啊!来救援破虏燧,也是救吾等自己,任燧长不必如此客气。”
任弘却知道,虽然军法规定亭障见到烽燧烟讯告急要进行救援,但来得速度快慢,便全凭各亭自己判断了,所以两亭能第一时间赶来,真是殊为难得。
眼看中部都尉的骑兵还在数里外,任弘便压低声音道:“破虏燧斩胡虏七人,吾等五人分五级即可,另外两级头颅,理当与宁边、却胡两亭分之,还二位能够收下!能逼退胡虏,也有两亭的功劳!”
要知道,不止杀了百骑长有功,斩普通胡虏首级一级,也有五万赏钱,就算与亭卒均分,每人也有不少了。
翟大伯有些心动,孟子房却摇头道:“这不妥,是破虏燧众人拼死力战,才让胡虏知难而退的。吾等岂敢居功,更何况,一旦被上吏发现私相转手首级,恐怕都要被问责,吾等已经履行了职责,若中部都尉觉得该赏,自然会赏。”
他断然拒绝了任弘的提议:“任燧长不必说了,头颅不敢要,你若是觉得欠吾等人情想要还上……”
孟子房大笑道:“便事后请一顿好酒好肉罢!”
“说定了,改日由我做东,宴请两亭吏卒!”
任弘暗暗点头,记住了此人的名字:“这位孟亭长倒是个不贪心,明事理的。”
支援的人陆续赶到,多是附近乡、亭、燧的兵民。
任弘甚至看到,早上在北乡集市上打过照面的樊狗屠、郑猪屠骑着马四处寻找胡虏踪迹!
……
“二位怎么来了?”任弘过去拱手,有些惊奇。
“任燧长,果然是汝等破虏燧出事了啊。”
樊狗屠道:“吾等在二十里外的北乡刚散了集,见到边塞有烽烟,就骑马过来看看。若是虏大入塞,也好回去警告乡邑闭门御敌,若是还能守,就帮着守一守,御敌于塞外。”
郑猪屠则笑道:“然也,说不定还能斩一两个首级,挣点钱呢!可惜这次却是来晚了。”
他们竟为没跟匈奴人打照面感到遗憾。
任弘见二人披甲带剑,俨然两位武士,若非他们手上还沾着的油腻,谁能想到几个时辰前,这俩人还在集市上跟买肉的人讨价还价呢……
且马背上还有两把弩,虽然都是四石具弩,但比烽燧里的那几把只好不差。
这不奇怪,因为汉朝普通百姓是可以持弩的,汉武帝时,针对是否应该禁止民间持弩,丞相公孙弘和光禄大夫吾丘寿王还打过一次嘴战。
当时关东地区盗贼横行,公孙弘认为应该禁弩,因为这种武器射程很远,威力极大,盗贼们持有弩机,在山林据险而守,让官兵很是头疼。
但靠下棋上位的吾丘寿王,却跟公孙弘唱了反调,他认为:秦始皇统一后,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可是陈胜吴广和高皇帝,不是照样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吗?根子出在朝廷太过急狠的政策上,没收弓弩,对改善民间盗贼横行的状况没啥用,还会让良家百姓失去自卫的武备。
这场辩论堪称汉朝版的持枪之争,最后汉武帝倾向吾丘寿王。
刘彻当然不承认是中央政令出了问题,而是考虑到民间丁壮皆习弓弩,这让汉朝能直接征募大批弩兵弓兵,而不需要从头训练,是汉朝对匈作战的大优势。
在后世的和平年代,国内禁枪是绝对正确的!
但在烽烟频繁的汉朝,百姓习武是好事,不能因盗贼持弩作乱,轻侠白刃斗殴而因噎废食。
因此,汉朝良家子弟挽弓持弩,纵马驰骋,简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既然有这么一大批现成的预备役,不用白不用,于是汉朝在律令里,鼓励边塞的百姓与吏卒一起御敌:
“能与众兵俱追,先登陷阵斩首一级,购钱五万!”
不只是斩首有钱,若追逐入塞胡人,将他们抢掠的牲畜夺回还给主人,还能得到其中一半作为报酬。
于是敦煌郡的青壮,尤其是在烽燧服过役练过五兵,家里有马匹的良家子弟们。每每见到烽烟燃起,安顿好家人后,便带着伴当加入官军,与之一同御敌追敌,把这当成农闲赚外快的营生……
“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力气,以射猎为先,故有诗云: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果然不是夸张啊。”
任弘感慨道:
“有这样的百姓,难怪会被称之为‘强汉’!”
同时也有所醒悟。
“我早上在集市时,还是太高看自己,也太小看他们了……”
任弘看着越来越多良家子、轻侠们纵马抵达破虏燧,比正规军支援还快些,正是他们和中部都尉府的骑兵一起,远远吓退了匈奴人。
“不止是吾等这些长城上的守卫,在保护塞内百姓。”
“塞内的军民,也在用另一种方式,保护着我们啊!”
……
更让任弘惊喜的是,一声马鸣后,一匹红色母马慢悠悠从西边沿着长城走过来,正是萝卜,它闲庭信步地回到破虏燧,仿佛只是饭后放出去散了会步。
“好萝卜,你虽然是匹年轻的小马,却也识途啊。”
任弘骑上了马,而还能走得动的赵胡儿、韩敢当已经站到了长城上。
他们能看到,来自中部都尉的骑兵终于抵达了长城一线,骑士们皆着轻甲,头上戴着小皮帽,双腿紧紧夹着马身,背着弓弩,横着刀、矛,从各个隘口出塞,准备迎击任何胆敢近塞的胡人。
但塞外匈奴人的大军,此时已经撤得干干净净,只在原地留下了一堆杂乱的马蹄印。
还有一具被剥去赤甲,斩掉头颅后,孤零零躺在沙地上的尸体……
任弘叹了口气,招呼二人道:
“老韩,赵汉儿!”
“吾等一同出去。”
“将宋助吏,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