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借“天威”(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根据老人们的身高、体型,分几个型号,每个型号都做多件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衣服,挂在洗衣房储藏室的衣架上。让老人们按照自己的型号,到对应的衣架上去挑选。想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就挑选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在他(她)的眼里,整个衣架都是他(她)自己的衣服。
为了方便老人们及时换洗,每个老人身边存放一套衣服备用。
这样,既解决了老人衣服颜色和样式单调的问题,还解决了因衣服多一时穿不着压箱底问题,提高了衣服的利用率。
比如:一个老人计划做五套衣服的话,身上穿着一套,屋里放着一套,三套放到洗衣房里去周转。
如果这个型号的有十个老人,那么,这个型号的衣架上,就有三十套衣服供你挑选。而且颜色、款式多种多样。
对于每个来换衣服的老人来说,如果你愿意,每次都能换到没穿过的新款式的衣服。
假如这个型号的十个老人在一个时间里同时来挑选,也不要紧,十个人只能挑走十套,还有二十套在衣裳架上挂着呢。
而且,不出两个时辰,换下来的那十套衣服,又干干净净地挂上了成衣架。
鞋、帽也是如此,各种号码各种样式的,分别摆放在鞋(帽)架上。
头巾、围脖有转柜,随便对换。
…………………………
当这个办法实行起来以后,梁晓乐才发现:自己在这个时空里,进行了一套多么伟大的穿衣改革啊!
按照规定,每进入阳光养老院一个老人,宏远娘就安排成衣铺,为这个新来的老人做春秋、夏、冬各五套共三五一十五套衣服。款式不固定,由成衣铺、老人自己和所有爱好裁剪的人们,共同献计献策出图样,成衣铺里按图样裁制。
如果某个款式有多个老人喜欢,梁晓乐就悄悄拿到空间里,按照喜欢这件衣服的老人的人数,一人复制一套,然后再悄悄地挂到成衣架上。
在空间里复制的衣服,不计入账目,只在洗衣房里周转。这样,供老人们挑选的衣服,就不是平均每人三套了。
可喜的是,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梁晓乐也只得经常到空间里去复制。复制来复制去,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复制了多少套。而人们谁也不知道一个老人到底平均有多少套衣服可以挑选了。
人们对多出来的衣服感到惊奇。
宏远娘(梁晓乐)是这样对人们解释的:“我们的院长老天爷爷,疼爱养老院里的每一个老人。见人们都喜欢这件衣服,就悄悄地给送来了一些,让所有喜欢这件衣服的老人,都能穿到身上。”
人们信以为真——因为实在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解释清楚这件事情了。
后来人多了,宏远娘和梁晓乐,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成衣架上的衣服,几乎有一半儿以上,不用于周转,成了集体“压箱底”。
你想啊,五个人的备用衣服挂在衣架上,是十五件,一点儿也不显得多,换衣时也容易挑选;如果五十人的备用衣服同时挂在衣架上,是一百五十件(梁晓乐复制的不计算在内)。给挑选衣服增加了难度不说,就算五十个人每天都换洗,还有一百套衣服,静静地在那里闲着。
如果是百人、千人、万人呢……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它意味着有很多财富在那里闲置着,不能用于基础建设。
而梁晓乐的目的是:在提高周围人们生活的前提下,扩大自己的建设规模。空间里的物资虽然丰厚,但必须用到该用的地方,不能浪费。
于是,宏远娘(梁晓乐)把后来进来的老人的衣服(包括鞋帽)逐步改成每人三套、两套,到后来干脆不做了,直接从成衣架上拿取。大大地提高了衣服(鞋帽)的周转率。
这时候的成衣铺,主要工作就是创新新款式。只要大家说好,喜欢穿,梁晓乐就拿到空间里去复制,无需再重复生产。
成衣铺里的另一项经常做的工作,是缝缝补补。比如,很好的一件衣服,开了一道线,或是挂了一个小洞,由洗衣工送往成衣铺,裁缝人员把开线的地方缝上,把破了的小洞绣上一朵花儿,或是一个相匹配的图案,这件衣服就成了新衣服,挂到衣架上以后,保不准还是件抢手货呢!
别看是一个不起眼儿的穿衣问题,梁晓乐却推动了这个时空的发展。此是后话。
……………………
对于所换洗的衣服,在消毒和去异味儿方面,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每一件洗过的衣服挂到成衣架上,都像新的、不曾有人穿过一般。
因为洗衣服用的水是空间水。
空间水有高强度的消毒、去异味儿功效。整个洗衣过程,不用任何洗涤剂。而且不退色,不起皱,不缩水,洗出来的衣服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在人们的眼里,自然和新衣服一样了。
如果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而相问的话,宏远娘(梁晓乐)的回答让他们心悦诚服:“我们洗衣用的水,是我们的院长老天爷爷,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天水。天水也就是神水,用神水洗出来的衣服,能不跟新的一样嘛?!”
能以做到这样,梁晓乐在洗衣房里动了很多脑筋。
首先,她让宏远娘(当然是通过灵魂对接啦)安排建筑工人改造了洗衣房的屋顶,在上面建了一个大水池盛空间水(对人们说是承接天水),然后仿照自己前世现代的自来水安装程序,顺下一根管子来。再在管子的这头按一个阀门,用水时开开,不用水时关上。
在洗衣房的北侧,放了两个大约一米宽,两米长的椭圆木盆。把空间水通过管子放进两个木盆里,洗衣工在一个木盆里把衣服泡一泡,再在另一个木盆里涮一涮,衣服就洗好了。剩下的就是晾晒和上成衣架了。
空间水的应用,提高了洗衣功效,减轻了洗衣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换洗衣服的频率——因为老人们见洗衣服如此省力,打消了“麻烦人”的顾虑,衣服也就换的勤了起来。
爱美爱干净之心人人有,老年人也不例外啊!
老年人的思想解放了,每一个老年人,都穿的干干净净,鲜鲜亮亮。养老院里到处都是花团锦簇,欢声笑语。
虽然是老年人成堆的养老院,无论是老人们的屋里、身上,都闻不到一点儿老年人特有的老人味儿。
只是,梁晓乐从此又多了一项工作:隔些日子就得往洗衣房屋顶的水池里灌一次空间水。
……………………
养老院还成立了秧歌队、舞蹈班、棋牌室、茶话室,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阳光养老院的干职员工,以及所有入住的老人们,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
最明显的变化是老人们爱活动了。散步和扭秧歌,成了老人们最喜欢的运动。
当然,能以挣积分又能活动筋骨的劳动,是老人的首选。食堂里、菜园里、幸福苑里的所有公共场合,都有老年人的身影。
王奶奶机敏,又因为膝下无儿孙,见新来的小李嘉信十分可爱,主动找到宏远娘说:“我和这个孩子结成忘年对子,由我们老俩口来负责看护他,黑白天都跟着我们,你看行吗?”
孤儿院现在只有宏远奶奶梁赵氏——副院长赵兰叶和员工梁艳秋母女二人。梁艳秋还未出阁,不会照料幼儿。小李嘉信就由赵兰叶照料了。现时孤儿院里孩子还少,不怎么忙。但她毕竟是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这也不是长法。
宏远娘正为此事发愁着呢,王奶奶的提议正好帮了她的大忙。不过,考虑王奶奶老俩口毕竟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小嘉信又正风着手,未免太劳累。就建议说:“王大娘,带小孩子最辛苦了,尤其是小男孩儿,淘气。不如您再联系一、两个说得来的老人,倒替着看护,也好有个腾挪。”
“行。”王奶奶高兴地说:“回去我扫听扫听,有愿意看的,我就和他们搭伙。”
大奶奶梁薛氏见王奶奶领回孤儿来看护,眼热的很。对王奶奶说:“长柱大嫂,你们两个人带个小孩子,太忙活了。不如咱两家一家看一天,都有歇着的时候。反正我们也没什么事。”
“你要是愿意看,就给二侄媳妇说一声去,咱俩正好做伴,也有个商量头。”王奶奶高兴地说。
于是,两家没有儿女的老人,共同照料起孤儿院里的小嘉信。两家都把小嘉信当亲孙子看,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嘉信更是快乐的像只小鸟,一天到晚“奶奶”“爷爷”不离口。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顽皮相儿,调皮样儿,逗得四个老人合不拢嘴地笑。
七十岁的梁世荣,一进养老院时,身体不是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很快恢复了健康。他见低年龄的老人们都抢着做工作,做好事,积累积分,也坐不住了。对老伴儿说:
“咱再不做点儿什么,当寿终正寝的时候,一天寿命也增加不了。咱岂不是白在阳光养老院里住着哇。你去给德福媳妇说说去,让她给咱找点儿事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根据老人们的身高、体型,分几个型号,每个型号都做多件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衣服,挂在洗衣房储藏室的衣架上。让老人们按照自己的型号,到对应的衣架上去挑选。想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就挑选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在他(她)的眼里,整个衣架都是他(她)自己的衣服。
为了方便老人们及时换洗,每个老人身边存放一套衣服备用。
这样,既解决了老人衣服颜色和样式单调的问题,还解决了因衣服多一时穿不着压箱底问题,提高了衣服的利用率。
比如:一个老人计划做五套衣服的话,身上穿着一套,屋里放着一套,三套放到洗衣房里去周转。
如果这个型号的有十个老人,那么,这个型号的衣架上,就有三十套衣服供你挑选。而且颜色、款式多种多样。
对于每个来换衣服的老人来说,如果你愿意,每次都能换到没穿过的新款式的衣服。
假如这个型号的十个老人在一个时间里同时来挑选,也不要紧,十个人只能挑走十套,还有二十套在衣裳架上挂着呢。
而且,不出两个时辰,换下来的那十套衣服,又干干净净地挂上了成衣架。
鞋、帽也是如此,各种号码各种样式的,分别摆放在鞋(帽)架上。
头巾、围脖有转柜,随便对换。
…………………………
当这个办法实行起来以后,梁晓乐才发现:自己在这个时空里,进行了一套多么伟大的穿衣改革啊!
按照规定,每进入阳光养老院一个老人,宏远娘就安排成衣铺,为这个新来的老人做春秋、夏、冬各五套共三五一十五套衣服。款式不固定,由成衣铺、老人自己和所有爱好裁剪的人们,共同献计献策出图样,成衣铺里按图样裁制。
如果某个款式有多个老人喜欢,梁晓乐就悄悄拿到空间里,按照喜欢这件衣服的老人的人数,一人复制一套,然后再悄悄地挂到成衣架上。
在空间里复制的衣服,不计入账目,只在洗衣房里周转。这样,供老人们挑选的衣服,就不是平均每人三套了。
可喜的是,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梁晓乐也只得经常到空间里去复制。复制来复制去,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复制了多少套。而人们谁也不知道一个老人到底平均有多少套衣服可以挑选了。
人们对多出来的衣服感到惊奇。
宏远娘(梁晓乐)是这样对人们解释的:“我们的院长老天爷爷,疼爱养老院里的每一个老人。见人们都喜欢这件衣服,就悄悄地给送来了一些,让所有喜欢这件衣服的老人,都能穿到身上。”
人们信以为真——因为实在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解释清楚这件事情了。
后来人多了,宏远娘和梁晓乐,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成衣架上的衣服,几乎有一半儿以上,不用于周转,成了集体“压箱底”。
你想啊,五个人的备用衣服挂在衣架上,是十五件,一点儿也不显得多,换衣时也容易挑选;如果五十人的备用衣服同时挂在衣架上,是一百五十件(梁晓乐复制的不计算在内)。给挑选衣服增加了难度不说,就算五十个人每天都换洗,还有一百套衣服,静静地在那里闲着。
如果是百人、千人、万人呢……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它意味着有很多财富在那里闲置着,不能用于基础建设。
而梁晓乐的目的是:在提高周围人们生活的前提下,扩大自己的建设规模。空间里的物资虽然丰厚,但必须用到该用的地方,不能浪费。
于是,宏远娘(梁晓乐)把后来进来的老人的衣服(包括鞋帽)逐步改成每人三套、两套,到后来干脆不做了,直接从成衣架上拿取。大大地提高了衣服(鞋帽)的周转率。
这时候的成衣铺,主要工作就是创新新款式。只要大家说好,喜欢穿,梁晓乐就拿到空间里去复制,无需再重复生产。
成衣铺里的另一项经常做的工作,是缝缝补补。比如,很好的一件衣服,开了一道线,或是挂了一个小洞,由洗衣工送往成衣铺,裁缝人员把开线的地方缝上,把破了的小洞绣上一朵花儿,或是一个相匹配的图案,这件衣服就成了新衣服,挂到衣架上以后,保不准还是件抢手货呢!
别看是一个不起眼儿的穿衣问题,梁晓乐却推动了这个时空的发展。此是后话。
……………………
对于所换洗的衣服,在消毒和去异味儿方面,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每一件洗过的衣服挂到成衣架上,都像新的、不曾有人穿过一般。
因为洗衣服用的水是空间水。
空间水有高强度的消毒、去异味儿功效。整个洗衣过程,不用任何洗涤剂。而且不退色,不起皱,不缩水,洗出来的衣服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在人们的眼里,自然和新衣服一样了。
如果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而相问的话,宏远娘(梁晓乐)的回答让他们心悦诚服:“我们洗衣用的水,是我们的院长老天爷爷,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天水。天水也就是神水,用神水洗出来的衣服,能不跟新的一样嘛?!”
能以做到这样,梁晓乐在洗衣房里动了很多脑筋。
首先,她让宏远娘(当然是通过灵魂对接啦)安排建筑工人改造了洗衣房的屋顶,在上面建了一个大水池盛空间水(对人们说是承接天水),然后仿照自己前世现代的自来水安装程序,顺下一根管子来。再在管子的这头按一个阀门,用水时开开,不用水时关上。
在洗衣房的北侧,放了两个大约一米宽,两米长的椭圆木盆。把空间水通过管子放进两个木盆里,洗衣工在一个木盆里把衣服泡一泡,再在另一个木盆里涮一涮,衣服就洗好了。剩下的就是晾晒和上成衣架了。
空间水的应用,提高了洗衣功效,减轻了洗衣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换洗衣服的频率——因为老人们见洗衣服如此省力,打消了“麻烦人”的顾虑,衣服也就换的勤了起来。
爱美爱干净之心人人有,老年人也不例外啊!
老年人的思想解放了,每一个老年人,都穿的干干净净,鲜鲜亮亮。养老院里到处都是花团锦簇,欢声笑语。
虽然是老年人成堆的养老院,无论是老人们的屋里、身上,都闻不到一点儿老年人特有的老人味儿。
只是,梁晓乐从此又多了一项工作:隔些日子就得往洗衣房屋顶的水池里灌一次空间水。
……………………
养老院还成立了秧歌队、舞蹈班、棋牌室、茶话室,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阳光养老院的干职员工,以及所有入住的老人们,精神面貌都大为改观。
最明显的变化是老人们爱活动了。散步和扭秧歌,成了老人们最喜欢的运动。
当然,能以挣积分又能活动筋骨的劳动,是老人的首选。食堂里、菜园里、幸福苑里的所有公共场合,都有老年人的身影。
王奶奶机敏,又因为膝下无儿孙,见新来的小李嘉信十分可爱,主动找到宏远娘说:“我和这个孩子结成忘年对子,由我们老俩口来负责看护他,黑白天都跟着我们,你看行吗?”
孤儿院现在只有宏远奶奶梁赵氏——副院长赵兰叶和员工梁艳秋母女二人。梁艳秋还未出阁,不会照料幼儿。小李嘉信就由赵兰叶照料了。现时孤儿院里孩子还少,不怎么忙。但她毕竟是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这也不是长法。
宏远娘正为此事发愁着呢,王奶奶的提议正好帮了她的大忙。不过,考虑王奶奶老俩口毕竟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小嘉信又正风着手,未免太劳累。就建议说:“王大娘,带小孩子最辛苦了,尤其是小男孩儿,淘气。不如您再联系一、两个说得来的老人,倒替着看护,也好有个腾挪。”
“行。”王奶奶高兴地说:“回去我扫听扫听,有愿意看的,我就和他们搭伙。”
大奶奶梁薛氏见王奶奶领回孤儿来看护,眼热的很。对王奶奶说:“长柱大嫂,你们两个人带个小孩子,太忙活了。不如咱两家一家看一天,都有歇着的时候。反正我们也没什么事。”
“你要是愿意看,就给二侄媳妇说一声去,咱俩正好做伴,也有个商量头。”王奶奶高兴地说。
于是,两家没有儿女的老人,共同照料起孤儿院里的小嘉信。两家都把小嘉信当亲孙子看,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嘉信更是快乐的像只小鸟,一天到晚“奶奶”“爷爷”不离口。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顽皮相儿,调皮样儿,逗得四个老人合不拢嘴地笑。
七十岁的梁世荣,一进养老院时,身体不是很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很快恢复了健康。他见低年龄的老人们都抢着做工作,做好事,积累积分,也坐不住了。对老伴儿说:
“咱再不做点儿什么,当寿终正寝的时候,一天寿命也增加不了。咱岂不是白在阳光养老院里住着哇。你去给德福媳妇说说去,让她给咱找点儿事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