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幽州城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七十八章 幽州城下
云州城外,华夏大军森然密布,昂扬战意直冲云霄。
名扬天下的云州城,位于太原以北,辽国境内。此地原本是汉人的地盘,在北宋建国之前诸国混战的一片乱局之中,被契丹人趁乱占去,大宋为幽云十六州费尽心力,一直都未曾有机会收复此地。
此时云州的守将,是契丹皇族后裔耶律鼎,率领军马驻扎此地,多年来也曾与宋军大战过多次,称得上是一员悍将。
城中守军并不算多,只有四千余人,其他的辽军都已经被萧孝先带走,在与华夏大军的决战之中损失殆尽,让幽云各州一片空虚,难以保全各城不被敌人攻取。
而城外围攻云州的华夏大军,此时已经聚集了十余万,将整个城池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统帅,正是华夏国的汗王罗大成。
立马于云州城外,处身大军簇拥之中,罗大成遥望云州城,心中不免生出感慨。大宋梦想多年都不能达到的目标,此时就在自己面前,仿佛伸手就能拿到一般。
在他的身边,能够与他比肩而立的,只有美丽的回鹘国女王,威仪绝代的玛云娜公主。
为了配合罗大成的作战,她尽起倾国之兵,攻入辽境,将顽抗不降的城池一一攻破,渐次逼近了云州,与罗大成合兵一处,将城高墙厚的坚城团团围住,下令自己的部下严加防备,不让城里面走脱了一人。
十余万战士,都已经在摩拳擦掌,等待攻城命令下来,就冲上去大杀一场。
纵然云州城高墙厚,坚固至极,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汗王拥有长生天赐下的攻城利器,不管多坚固的城墙,也能轻易地被掀翻炸塌,当大军滚滚涌入城中时,城中区区数千辽兵,又怎么能与强大的华夏大军相抗?
城上的辽兵们,望着外面森然密布的华夏大军,都吓得面白唇青,愤怒恐惧不已。
远处的消息,都已经传到了云州,此时城中人人皆知萧孝先兵败被杀,幽州城被宋军围困,而华夏国的大汗又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路横扫过来,凡是不肯投降的城池,人人都要遭殃。现在看看城外大军的威势,以城中这薄弱的防御力量,又怎么能够抵挡他们的进攻?
强大无比的大辽国,显然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没有再翻身的机会。南北两大强敌同时进攻,足以将它最后的垂死挣扎都彻底扑灭,城中的辽兵和百姓们,都开始在担心自己的命运,考虑着未来的出路。
无数人都想要逃出城去,向华夏军乞降。可是耶律鼎已经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这让所有人都充满愤恨。为了不当奴隶,许多百姓和大族都已经在悄悄联系,密谋发起暴动,攻杀城中辽军,将城外华夏军接入城中,这样的话,汉人出身的华夏大汗应该不会对城中的百姓下手太狠,把他们都贬为奴隶吧?
城上城下,一片萧杀气氛。华夏战士在城外排着井然的队形,都已经等得手痒,却一直不见有攻城的命令下来,只有许多支步兵部队跑前跑后,进行着攻城的准备工作。
疾风吹过城头,那高大的吊桥突然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缓缓向下落去,一直落向宽阔的护城河。
城头上,大批辽兵转动着绞盘,将吊桥缓缓放到护城河上,紧接着,厚重的城门打开,一支辽军骑兵从城中驰出,越过城门,向着城外的华夏军驰去。
这已经是城中最后一支骑兵了,萧孝先在此前的决战中,调走了城中绝大部分的战马和骑兵,并尽灭于幽州西北,让云州城防窘迫,无法坚守。
率领这支骑兵的,正是云州守将耶律鼎。在萧孝先向城中派出说客之后,考虑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了云州所有守兵的命运。
在他满脸络腮胡须的面庞上,充满了疲惫沮丧,在无数华夏战士的目光之中,纵马驰向华夏中军处,来到罗大成面前,翻身下马,拜倒在他的马前,用力叩头,涩声道:“末将耶律鼎,拜见大王!求大王恩准,让末将可以率军降了大王!”
罗大成古井无波的面容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点头答应,允了他的乞降之请。
在耶律鼎身后的大批辽军骑兵,都下马向罗大成叩头,随后转身,向城中挥舞旗帜,号令他们也出城投降。
城门大开,数千辽兵从城中鱼贯而出,在城门两旁列队,将手中武器都丢到地上,一个个垂头丧气,却也暗自庆幸,毕竟不用面对那么多凶恶的敌人,战斗到死了。
雄浑的号角声响起,无数华夏骑兵纵马奔驰,踏过吊桥,驰入城门,在云州的大街上打马飞奔着,迅速占领每一处战略要地,防止城中残存的契丹人进行抵抗。
云州城里,却是一片平静。占据大多数的汉人百姓都躲在家里欢欣鼓舞,击掌相庆,虽然不敢出门去触怒华夏军,却也都知道,自己这些人作为投降城池的居民,是不会被抓去做奴隶的。
华夏大汗罗大成带着自己的回鹘爱妃,策马漫步于云州城中。望着这座著名的坚城,淡淡微笑,心中却也不禁澎湃起伏,充满愉悦。
在被契丹人统治了百余年后,这座名城,终于又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
同为幽云十六州最大的两座城池,在幽州城上,却正在进行惨烈的厮杀,两族战士的热血不停地喷洒到伤痕累累的城墙上面,呐喊声、兵刃撞击声、惨叫声震动天地。
无数的宋军士兵漫布城下,如潮水般向着城墙涌去,云梯被架上城头,宋兵们奋力爬上去,挥舞着刀枪,与守城的辽兵进行着殊死的拼杀。
利刃挥去,重重斩在敌人的头上,鲜血迸射出来,洒在宋兵的头盔上面。那满脸是血的辽兵却厉声惨叫着,钢刀拼命地砍下来,将宋兵劈翻,从云梯上滚落下去,砸在同伴们的头上。
滚木擂石,不住地从城上掷下,将城墙下面宋兵砸得脑浆迸裂,肝脑涂地。城墙上面,到处喷洒着鲜血,在长期的惨烈作战之后,幽州城墙已经被鲜血染得点点斑斑,到处片片鲜红。
投石机在不停地轰鸣着,将巨大的岩石投掷到城墙上,把那里的辽兵砸得粉身碎骨,鲜血从滚动的石块下面流淌出来,顺着城楼流下去。而城中立起的投石机也在向外面投掷石块,砸在汹涌而来的宋军大队之中,将大批宋兵砸翻在地,惨叫声响彻旷野。
城墙一线,所有的地方都有宋兵和辽兵挥舞着刀枪,拼命地嘶吼着,相对拼杀。督战队在后方大声咆哮,驱赶着士兵们上前冲锋,任何胆敢退却的,都会被督战队凶猛地杀死,以儆戒那些胆怯的士兵。
这样惨烈的作战,已经持续了多日。城中辽兵薄弱的防守力量,在经历数十万宋军连番攻城之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兵员不足的危机,让守城辽军捉襟见肘,即使调集了大批的民兵上城守卫,也难以将这么大的城池护住。
大辽国皇太后萧耨斤身披甲胄,亲自上城督战,手中挥舞着马鞭,站在城头大声怒吼,催促着各支部队轮番上城守卫。
最让她痛恨的是那些可恶的汉人百姓,虽然被征发作为民兵,却在战斗时畏缩不前,躲在后面不敢面对攻城的宋军。而那些攻城的敌军一边战斗,一边还在喊着“同胞手足不能相残”,用以动摇民兵守城的心志,让他们更是不肯出力死战。
看着敌军渐渐攻上城墙,萧耨斤几乎咬碎牙齿,大怒中挥刀斩了一个督战不利的汉将,下令自己的亲卫上前督战,砍杀了多名不肯上前战斗的汉人民兵,这才逼得那些民兵上前出力战斗,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与宋军猛烈拼杀,勉强将宋军的攻势阻住。
大宋军队统帅曹利用站在幽州的南城门外,望着城上威风凛凛大力督战的辽国皇太后,心中也在叹息。
他统三十余万宋军攻城这么久,竟然丝毫未有寸进,实是愧对大宋皇帝。而远处的战报不停传来,罗大成已经率领自己的部下吞并了大量辽国故地,幽云十六州的大半已经在他掌握之中,现在又逼近了云州,只怕自己在统兵强攻幽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攻打云州。
若是云州陷落,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也不过是一场空想罢了。而自己再无法攻克幽州,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面对天子和一众同僚大臣?
想到此处,曹利用不由面带愧怒,抬起头来,挥舞战刀放声大吼,喝令部下各军一力死战,三日内,定要攻破城池,首先入城者当得厚赏,自己定当保举他连升三级,并赏钱千贯,绝不虚言!
第二百七十八章 幽州城下
云州城外,华夏大军森然密布,昂扬战意直冲云霄。
名扬天下的云州城,位于太原以北,辽国境内。此地原本是汉人的地盘,在北宋建国之前诸国混战的一片乱局之中,被契丹人趁乱占去,大宋为幽云十六州费尽心力,一直都未曾有机会收复此地。
此时云州的守将,是契丹皇族后裔耶律鼎,率领军马驻扎此地,多年来也曾与宋军大战过多次,称得上是一员悍将。
城中守军并不算多,只有四千余人,其他的辽军都已经被萧孝先带走,在与华夏大军的决战之中损失殆尽,让幽云各州一片空虚,难以保全各城不被敌人攻取。
而城外围攻云州的华夏大军,此时已经聚集了十余万,将整个城池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统帅,正是华夏国的汗王罗大成。
立马于云州城外,处身大军簇拥之中,罗大成遥望云州城,心中不免生出感慨。大宋梦想多年都不能达到的目标,此时就在自己面前,仿佛伸手就能拿到一般。
在他的身边,能够与他比肩而立的,只有美丽的回鹘国女王,威仪绝代的玛云娜公主。
为了配合罗大成的作战,她尽起倾国之兵,攻入辽境,将顽抗不降的城池一一攻破,渐次逼近了云州,与罗大成合兵一处,将城高墙厚的坚城团团围住,下令自己的部下严加防备,不让城里面走脱了一人。
十余万战士,都已经在摩拳擦掌,等待攻城命令下来,就冲上去大杀一场。
纵然云州城高墙厚,坚固至极,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汗王拥有长生天赐下的攻城利器,不管多坚固的城墙,也能轻易地被掀翻炸塌,当大军滚滚涌入城中时,城中区区数千辽兵,又怎么能与强大的华夏大军相抗?
城上的辽兵们,望着外面森然密布的华夏大军,都吓得面白唇青,愤怒恐惧不已。
远处的消息,都已经传到了云州,此时城中人人皆知萧孝先兵败被杀,幽州城被宋军围困,而华夏国的大汗又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路横扫过来,凡是不肯投降的城池,人人都要遭殃。现在看看城外大军的威势,以城中这薄弱的防御力量,又怎么能够抵挡他们的进攻?
强大无比的大辽国,显然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没有再翻身的机会。南北两大强敌同时进攻,足以将它最后的垂死挣扎都彻底扑灭,城中的辽兵和百姓们,都开始在担心自己的命运,考虑着未来的出路。
无数人都想要逃出城去,向华夏军乞降。可是耶律鼎已经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这让所有人都充满愤恨。为了不当奴隶,许多百姓和大族都已经在悄悄联系,密谋发起暴动,攻杀城中辽军,将城外华夏军接入城中,这样的话,汉人出身的华夏大汗应该不会对城中的百姓下手太狠,把他们都贬为奴隶吧?
城上城下,一片萧杀气氛。华夏战士在城外排着井然的队形,都已经等得手痒,却一直不见有攻城的命令下来,只有许多支步兵部队跑前跑后,进行着攻城的准备工作。
疾风吹过城头,那高大的吊桥突然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缓缓向下落去,一直落向宽阔的护城河。
城头上,大批辽兵转动着绞盘,将吊桥缓缓放到护城河上,紧接着,厚重的城门打开,一支辽军骑兵从城中驰出,越过城门,向着城外的华夏军驰去。
这已经是城中最后一支骑兵了,萧孝先在此前的决战中,调走了城中绝大部分的战马和骑兵,并尽灭于幽州西北,让云州城防窘迫,无法坚守。
率领这支骑兵的,正是云州守将耶律鼎。在萧孝先向城中派出说客之后,考虑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决定了云州所有守兵的命运。
在他满脸络腮胡须的面庞上,充满了疲惫沮丧,在无数华夏战士的目光之中,纵马驰向华夏中军处,来到罗大成面前,翻身下马,拜倒在他的马前,用力叩头,涩声道:“末将耶律鼎,拜见大王!求大王恩准,让末将可以率军降了大王!”
罗大成古井无波的面容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点头答应,允了他的乞降之请。
在耶律鼎身后的大批辽军骑兵,都下马向罗大成叩头,随后转身,向城中挥舞旗帜,号令他们也出城投降。
城门大开,数千辽兵从城中鱼贯而出,在城门两旁列队,将手中武器都丢到地上,一个个垂头丧气,却也暗自庆幸,毕竟不用面对那么多凶恶的敌人,战斗到死了。
雄浑的号角声响起,无数华夏骑兵纵马奔驰,踏过吊桥,驰入城门,在云州的大街上打马飞奔着,迅速占领每一处战略要地,防止城中残存的契丹人进行抵抗。
云州城里,却是一片平静。占据大多数的汉人百姓都躲在家里欢欣鼓舞,击掌相庆,虽然不敢出门去触怒华夏军,却也都知道,自己这些人作为投降城池的居民,是不会被抓去做奴隶的。
华夏大汗罗大成带着自己的回鹘爱妃,策马漫步于云州城中。望着这座著名的坚城,淡淡微笑,心中却也不禁澎湃起伏,充满愉悦。
在被契丹人统治了百余年后,这座名城,终于又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
同为幽云十六州最大的两座城池,在幽州城上,却正在进行惨烈的厮杀,两族战士的热血不停地喷洒到伤痕累累的城墙上面,呐喊声、兵刃撞击声、惨叫声震动天地。
无数的宋军士兵漫布城下,如潮水般向着城墙涌去,云梯被架上城头,宋兵们奋力爬上去,挥舞着刀枪,与守城的辽兵进行着殊死的拼杀。
利刃挥去,重重斩在敌人的头上,鲜血迸射出来,洒在宋兵的头盔上面。那满脸是血的辽兵却厉声惨叫着,钢刀拼命地砍下来,将宋兵劈翻,从云梯上滚落下去,砸在同伴们的头上。
滚木擂石,不住地从城上掷下,将城墙下面宋兵砸得脑浆迸裂,肝脑涂地。城墙上面,到处喷洒着鲜血,在长期的惨烈作战之后,幽州城墙已经被鲜血染得点点斑斑,到处片片鲜红。
投石机在不停地轰鸣着,将巨大的岩石投掷到城墙上,把那里的辽兵砸得粉身碎骨,鲜血从滚动的石块下面流淌出来,顺着城楼流下去。而城中立起的投石机也在向外面投掷石块,砸在汹涌而来的宋军大队之中,将大批宋兵砸翻在地,惨叫声响彻旷野。
城墙一线,所有的地方都有宋兵和辽兵挥舞着刀枪,拼命地嘶吼着,相对拼杀。督战队在后方大声咆哮,驱赶着士兵们上前冲锋,任何胆敢退却的,都会被督战队凶猛地杀死,以儆戒那些胆怯的士兵。
这样惨烈的作战,已经持续了多日。城中辽兵薄弱的防守力量,在经历数十万宋军连番攻城之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兵员不足的危机,让守城辽军捉襟见肘,即使调集了大批的民兵上城守卫,也难以将这么大的城池护住。
大辽国皇太后萧耨斤身披甲胄,亲自上城督战,手中挥舞着马鞭,站在城头大声怒吼,催促着各支部队轮番上城守卫。
最让她痛恨的是那些可恶的汉人百姓,虽然被征发作为民兵,却在战斗时畏缩不前,躲在后面不敢面对攻城的宋军。而那些攻城的敌军一边战斗,一边还在喊着“同胞手足不能相残”,用以动摇民兵守城的心志,让他们更是不肯出力死战。
看着敌军渐渐攻上城墙,萧耨斤几乎咬碎牙齿,大怒中挥刀斩了一个督战不利的汉将,下令自己的亲卫上前督战,砍杀了多名不肯上前战斗的汉人民兵,这才逼得那些民兵上前出力战斗,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与宋军猛烈拼杀,勉强将宋军的攻势阻住。
大宋军队统帅曹利用站在幽州的南城门外,望着城上威风凛凛大力督战的辽国皇太后,心中也在叹息。
他统三十余万宋军攻城这么久,竟然丝毫未有寸进,实是愧对大宋皇帝。而远处的战报不停传来,罗大成已经率领自己的部下吞并了大量辽国故地,幽云十六州的大半已经在他掌握之中,现在又逼近了云州,只怕自己在统兵强攻幽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攻打云州。
若是云州陷落,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也不过是一场空想罢了。而自己再无法攻克幽州,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面对天子和一众同僚大臣?
想到此处,曹利用不由面带愧怒,抬起头来,挥舞战刀放声大吼,喝令部下各军一力死战,三日内,定要攻破城池,首先入城者当得厚赏,自己定当保举他连升三级,并赏钱千贯,绝不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