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预料之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七十一章 预料之外
“钱将军,快来,快来,坐坐坐。”郭侃热情之极地邀请钱仁通坐下,对亲兵道:“快,给钱将军上茶,上点好茶。”
南营被歼,看来郭侃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心情还很不错,要是换作别人,早就把不舒服写在脸上了,的确不愧神人之称。钱仁通原本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落下地来,忙道:“属下不敢当大帅如此厚情,请大帅不要挂心。”
郭侃搬过一张凳子,拉着钱仁通的手,要他坐下,道:“看你钱将军说哪里的话,你可是我们汉军的榜样,要不是有你坐镇东营,东营也不会稳若磐石。”
钱仁通就是蒙古东营的统帅,他也是个汉人,因为在历次战斗中作战勇敢,从一个小兵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统领十万人马的将军,在蒙古人当道的时代,着实不容易。
“我还以为东窗事发了,原来是我白担心了。”钱仁通放下心中的石头,忙谦道:“大帅过奖了,属下惭愧无地。要不是大帅提携,属下哪有今日。”
郭侃从亲兵手中接过茶杯,亲手递给钱仁通,道:“钱将军真是谦虚,是我郭某见识过最懂得谦逊的将军了。这是西湖龙井新茶,你尝尝。”郭侃一双明亮的眼睛有意无意地看了钱仁通一眼,盛赞不已。
龙井茶产于西湖,是天下有名的名茶,没想到郭侃竟是以此来招待他,按理说钱仁通应该很是高兴,有受宠若惊之感,然而事实与理论总是相差太远,听了郭侃的话,已经接到手的茶杯一抖,差点摔在地上,纵是这样茶水也泼了一手都是,颤声道:“大帅……”立即发觉失态,忙镇定了一下,道:“属下实不当大帅如此厚情。”
话虽说得镇定,但是他的额头上渗出的冷汗已经出卖了他。
郭侃明亮的眼睛看着他的额头,道:“钱将军这是怎么了,还没到天热的时候,就冒汗了?是不是我这里太热?来人,把窗户打开,透点凉气。”
亲兵得令,忙把窗户打开,退了出去。
要是话能吓死人的话,听了郭侃的话的钱仁通那感觉就象自己已经死了似的,浑身冰冷,直直地站着,泥雕木塑般,一动都不动,要不是因为极度恐惧而急剧起伏的胸部的话,肯定会把他当作雕像。
啪,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是钱仁通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茶杯给摔得粉碎,茶水四溅,湿了一大摊。
郭侃一瞬不瞬地看着钱仁通,目光既不犀利,又不狠辣,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柔和之极。但是,钱仁通看在眼里,那感觉是郭侃的目光比利剑还要有威力,那是一双神眼,仿佛能够看穿一切,就是他心底最深处的秘密都会给看穿。
适才的融融之气一下子不见了,屋里的气氛骤然紧张,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似的。郭侃和钱仁通两人相互注视着,都没有说话,都没有动。郭侃的目光依然是柔和,而钱仁通的目光却是诧异、震惊、讶异、无奈、恐惧,诸般复杂的目光都可以在他的双眼找到。
时间就在无声中过去。
郭侃有神人之号,只要往那里一站,就给人他就是泰山,不可撼动之感,他虽然没有说话,却给钱仁通带来比泰山还要沉重的压力。没过多久,钱仁通一下给郭侃跪在地上,叩头道:“大帅,我招了,我全招了。”力量用得太大,额头上都出血了,匍伏在郭侃脚边,一动不动,好象一只死狗。
“总结我们第一阶段作战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很不错!”李隽看着一众将领,大声总结第一阶段作战,道:“总体来说,对于这次行动,我还是满意的。我们能够以较小的伤亡取得歼敌十万的重大战果,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拥有大量的火炮,充分发挥了火炮射程远,爆炸力强,威力大的优势,在发起进攻之前采取了实行饱和式火力轰炸的火力准备。经过一个时辰的火力准备,蒙古南营已经成为一片焦土,人员、马匹伤亡不小,军事设施已经受损严重。初步统计,大约有将近六千人在火力准备中伤亡。单从数字来说,也许意义并不大,因为我们总共歼灭了南营十万之敌,但就战术理论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是我们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炮,没有经验,没有先例,能有这样的战果,的确不容易。”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打断了李隽的总结。打了胜仗,将领们本来就很高兴,没想到李隽竟然如此盛赞,更是喜上加喜,喜得让他们嘴巴都合不拢了。高达捋着白胡子,张着嘴巴只管呵呵地长笑,好象这是他这辈子笑得最开心似的。
“炸死六千人,要不是郭侃不知道我们会采取这种进攻方式,把军队集中在一起,无形中成全了我们,一发炮弹打过去,就是一大片的话,能够炸死两三千人也就不错了。”李隽看着众将的兴奋劲,有点觉得好笑。
第二次海湾战争中,老美一天就在大范围炸死了五千多老萨的军队,那是何等的火力准备,这些古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还以为自己取得了惊天成就。
火力准备的效果能有如此之好,其实郭侃帮了一个大忙,他察觉到了宋军即将发起进攻,还以为宋军会象以往一样先列阵,等两军对阵完毕才会搏杀,把军队集中在一起,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没想到宋军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发起进攻,第一轮就有不少炮弹打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发炮弹打过去就有多人伤亡。据事后调查,火力准备的伤亡主要是来自第一轮轰炸,第一轮就有差不多两千多人给炸死了。第一轮过后,蒙古士卒惊奔逃蹿,火炮的效果就减小了。
郭侃敏锐的洞察力反而给他带来了灾难,神人的能耐也不是那么可怕!
李隽双手向下一压,示意众将停下来,接着道:“第二是指挥得当。廖胜功将军指挥果断,战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浪费一点战机,大家把掌声献给廖将军吧。”带头鼓掌。
廖胜功在掌声中站起身,很是激动地道:“谢皇上,谢谢大家。其实,最应该得到掌声的是皇上,而不是我,要不是皇上放手,我也不敢这样指挥。”顿了顿,念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首《雨霖铃》李隽离开指挥部后吟咏过,廖胜功在这里念起来,是在感谢李隽主动给他减压,放权给他。张世杰他们不知道这事,还认为廖胜功一时高兴,诗兴大发,居然吟诗了。只有李庭芝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知道其中肯定有什么故事。
李隽自然是明白他的意思,招手让他坐下,道:“怎么已念词了。其三,各部的配合协调还差强人意,动作勇猛,敢打敢拼,抓住时机把恐惧最大化,让蒙古军卒打从心里感到害怕,收到了震慑效果。
“第四是特种部队主导的斩首行动成功,打乱了敌人的指挥系统,使蒙古各部得不到命令,不能协调一致,成了多头马车,各自为战,这给我们围歼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李隽的话又给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特种部队不畏艰险,敢于深入虎穴斩首,又一次创造了奇迹,这种赞誉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在大家的注视中,许光汉不得不站起身,敬个礼,以示谢意。
这一战打得相当漂亮,步兵骑兵炮兵的配合相当不错,着实打出了南宋的军威,让人扬眉吐气,众将都是高兴得很,再给李隽这么一通赞扬,无异于锦上添花,人人都是洋溢着喜气,要不是在开战役总结大会,李隽也在场的话,估计他们会放声高歌了。
“但是,各位不要以为我们就是完美无缺的,不要以为我们没有缺点了,不要以为我们就无敌了,不要以为我们是第一。”李隽的话锋一转,开始总结宋军的不足,道:“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得失,以便更快地提高自己,把大宋朝的军队打造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
“我认为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极需提高:一是步兵骑兵和炮兵的协调还极待改善,在通信联络、目标指示方面都有问题,炮兵要是不能得到准确的方位,就会造成误炸,其后果是相当严重。”
对于这点,不要说在宋代这个落后了几百年的时代,就是在现代战争中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导致的误炸也是层出不穷。就是以精准打击自诩的老美,在海湾战争就有不少误炸的例子。在老美历次进行的战争中误炸的事一直不断,不知道老美有没有象李隽这样认真总结?
在切断南营与郭侃中军大营联系之后,郭侃曾动用重兵实施攻击,想打通一条通道,宋军顽强抗击,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由于通信手段的落后,宋军也出现过在急需火炮支援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支援的困境。
李隽的意思是要在步兵、骑兵和炮兵之间形成更好的默契,有了更好的默契,仗就打得更好了。
朱瑞祥,黄汉,解晋,高达,黄胜材一齐站起来,道:“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李隽招手要他们坐下,道:“这也不能怪你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步兵骑兵炮兵的协同作战,缺少经验,存在问题不可避免。”
新兵训练完成,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李隽就曾举行过规模很大的军事演习,那也仅仅是演习而已,和实战没得比。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好的演习场所就是实战。当然,实战也是一支军队的最大考验。
“第二,我军已经面临着变革,我们即将迎来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新时期,我们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但是,我们在军事理论,特别是军官的培养上才刚刚启步,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即将到来的战争需要。在这场战斗中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如何给炮兵指示目标,如何配合炮兵,如何抓住战机把战果最大化,这都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可以说军官们做得并不好,我对此很不满意。
“这个问题不仅是在我们的军官层面是如此,就是在座的诸位,可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要求你们记住: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变,紧紧抓住新思维,我们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李隽直面现实,一点也不回避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正常。火炮这种武器是因为李隽而“空降”到那个时代,这些古人连一点观念都没有,要他们一下子掌握住其中的诀窍,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正所误用问道于盲。要宋军完全消化吸收,还需要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时间,给他们时间,在李隽的推动下,肯定会取得成功。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汉武大帝时代的西汉军事变革,汉武大帝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干,一手推动了西汉的军事变革。然而,他手下的那些将军们却不能掌握住新的指挥艺术,让他非常苦恼,李广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汉武大帝推动之下,西汉已经组建起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已经具备了进攻的实力,军事战略已经由本土防御转变为境外进攻,而李广却没有掌握住统帅骑兵部队进行大规模、大迂回、大纵深穿插的长途奔袭作战的指挥艺术,还是他那套防御战术,致使他没有封侯。
对于李广没有封侯一事,历代多有人感叹,不明事理者说他运气不好,其实是他的才干不够好,他不能带领军队在广漠的大草原上进行长途奔袭作战才是他不能封侯的真正原因。事实上,李广守城确为一流,每次要他守住城池,吸引匈奴的注意力,他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防御大师。一旦要他带兵进攻就不理想了,老是“失道”,也就是谜路之类,不能与主力会合。就是“漠北决战”这样的关键战役,他都没有赶到战场,还好卫青把单于给打败了,才没有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要宋军拥有大量火炮,他们不需要打得很好,不要打得太差劲就行,也可以打败蒙古军队。李隽不是不知道这点,实在是他有一种危机感,就是宋军这种技术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他真说不准。李隽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物,自然是知道雄材大略的忽必烈有多厉害,更不用说原本该死了的郭侃这个神人还在,谁也说不准他们会不会获得启发,而有所改变,要是蒙古军队也掌握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的话,这问题就严重了。
历史已经无数次靠诫人们:无论多么先进的敌人,只要长期打下去,落后的一方都会从先进敌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断提高自己,迅速缩短差距。汉武大帝正是从匈奴人那里获得启发,推动了军事变革,最终打垮了匈奴。
李隽对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他不能不做前瞩性的准备。事实上,李隽的判断无比正确。
“我们要采取措施,训练培养一大批能够跟上变化的军官和将领,只有打造出一支优秀将领和优秀军官队伍,我们的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军队。”李隽看着众将,告诫说:“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正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不仅不是问题,还会促进我们的提高,是我们的福音。我送给诸位一句话:要敢于直面现实,正视问题!”
“嗯,钱将军说得有道理。”李隽很是赞同钱良能的看法,问道:“钱将军此去有多少把握?你要知道,郭侃也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你与令兄之间会面的次数多了,就很可能给他发现。依我说,这次就不要去了。”
钱良能是策反队一员干将,他上次跟随伯颜大军参加了围攻临安的战斗,在临安解围战中给宋军活捉。经过李隽的洗脑,已经决心回归朝庭,甘愿进策反队与郭侃大军中的汉军取得联系。
他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钱仁通是他兄长,经过他的努力,钱仁通已经答应只要形势允可,他就率兵投降,归附朝庭。
李隽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很高兴。对于汉军,有人肯定会骂他们是汉奸,其实他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百年前北方沦为异族之手,一直倍受异族欺凌,对异族的仇恨从不间断。宋高宗不仅不支持他们的抗金事业,还亲手扑灭了反抗的火焰。只要他们不与朝庭对抗,李隽也不会为难他们,没想到钱仁通居然要投降,这样的大好事要李隽不高兴都不行。
“皇上请放心,臣自会小心。”钱良能信心十足地道:“南营被歼,大哥也该下定决心了。臣以为,臣此去必成大功。”
宋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拉开围歼南营的序幕,那种铺天盖地的火力准备,实是蒙古人想所想,见所未见,造成的震撼效果很大,要是钱良能此时去说服钱仁通投降的话,时机应该说选得很好。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我也就不阻拦你了。”李隽不无高兴,叮嘱道:“你要见机行事,要是有变化,先回来商量。”
“臣明白。”钱良通恭敬地道。
第七十一章 预料之外
“钱将军,快来,快来,坐坐坐。”郭侃热情之极地邀请钱仁通坐下,对亲兵道:“快,给钱将军上茶,上点好茶。”
南营被歼,看来郭侃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心情还很不错,要是换作别人,早就把不舒服写在脸上了,的确不愧神人之称。钱仁通原本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落下地来,忙道:“属下不敢当大帅如此厚情,请大帅不要挂心。”
郭侃搬过一张凳子,拉着钱仁通的手,要他坐下,道:“看你钱将军说哪里的话,你可是我们汉军的榜样,要不是有你坐镇东营,东营也不会稳若磐石。”
钱仁通就是蒙古东营的统帅,他也是个汉人,因为在历次战斗中作战勇敢,从一个小兵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统领十万人马的将军,在蒙古人当道的时代,着实不容易。
“我还以为东窗事发了,原来是我白担心了。”钱仁通放下心中的石头,忙谦道:“大帅过奖了,属下惭愧无地。要不是大帅提携,属下哪有今日。”
郭侃从亲兵手中接过茶杯,亲手递给钱仁通,道:“钱将军真是谦虚,是我郭某见识过最懂得谦逊的将军了。这是西湖龙井新茶,你尝尝。”郭侃一双明亮的眼睛有意无意地看了钱仁通一眼,盛赞不已。
龙井茶产于西湖,是天下有名的名茶,没想到郭侃竟是以此来招待他,按理说钱仁通应该很是高兴,有受宠若惊之感,然而事实与理论总是相差太远,听了郭侃的话,已经接到手的茶杯一抖,差点摔在地上,纵是这样茶水也泼了一手都是,颤声道:“大帅……”立即发觉失态,忙镇定了一下,道:“属下实不当大帅如此厚情。”
话虽说得镇定,但是他的额头上渗出的冷汗已经出卖了他。
郭侃明亮的眼睛看着他的额头,道:“钱将军这是怎么了,还没到天热的时候,就冒汗了?是不是我这里太热?来人,把窗户打开,透点凉气。”
亲兵得令,忙把窗户打开,退了出去。
要是话能吓死人的话,听了郭侃的话的钱仁通那感觉就象自己已经死了似的,浑身冰冷,直直地站着,泥雕木塑般,一动都不动,要不是因为极度恐惧而急剧起伏的胸部的话,肯定会把他当作雕像。
啪,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是钱仁通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茶杯给摔得粉碎,茶水四溅,湿了一大摊。
郭侃一瞬不瞬地看着钱仁通,目光既不犀利,又不狠辣,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柔和之极。但是,钱仁通看在眼里,那感觉是郭侃的目光比利剑还要有威力,那是一双神眼,仿佛能够看穿一切,就是他心底最深处的秘密都会给看穿。
适才的融融之气一下子不见了,屋里的气氛骤然紧张,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似的。郭侃和钱仁通两人相互注视着,都没有说话,都没有动。郭侃的目光依然是柔和,而钱仁通的目光却是诧异、震惊、讶异、无奈、恐惧,诸般复杂的目光都可以在他的双眼找到。
时间就在无声中过去。
郭侃有神人之号,只要往那里一站,就给人他就是泰山,不可撼动之感,他虽然没有说话,却给钱仁通带来比泰山还要沉重的压力。没过多久,钱仁通一下给郭侃跪在地上,叩头道:“大帅,我招了,我全招了。”力量用得太大,额头上都出血了,匍伏在郭侃脚边,一动不动,好象一只死狗。
“总结我们第一阶段作战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很不错!”李隽看着一众将领,大声总结第一阶段作战,道:“总体来说,对于这次行动,我还是满意的。我们能够以较小的伤亡取得歼敌十万的重大战果,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拥有大量的火炮,充分发挥了火炮射程远,爆炸力强,威力大的优势,在发起进攻之前采取了实行饱和式火力轰炸的火力准备。经过一个时辰的火力准备,蒙古南营已经成为一片焦土,人员、马匹伤亡不小,军事设施已经受损严重。初步统计,大约有将近六千人在火力准备中伤亡。单从数字来说,也许意义并不大,因为我们总共歼灭了南营十万之敌,但就战术理论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是我们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火炮,没有经验,没有先例,能有这样的战果,的确不容易。”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打断了李隽的总结。打了胜仗,将领们本来就很高兴,没想到李隽竟然如此盛赞,更是喜上加喜,喜得让他们嘴巴都合不拢了。高达捋着白胡子,张着嘴巴只管呵呵地长笑,好象这是他这辈子笑得最开心似的。
“炸死六千人,要不是郭侃不知道我们会采取这种进攻方式,把军队集中在一起,无形中成全了我们,一发炮弹打过去,就是一大片的话,能够炸死两三千人也就不错了。”李隽看着众将的兴奋劲,有点觉得好笑。
第二次海湾战争中,老美一天就在大范围炸死了五千多老萨的军队,那是何等的火力准备,这些古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还以为自己取得了惊天成就。
火力准备的效果能有如此之好,其实郭侃帮了一个大忙,他察觉到了宋军即将发起进攻,还以为宋军会象以往一样先列阵,等两军对阵完毕才会搏杀,把军队集中在一起,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没想到宋军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发起进攻,第一轮就有不少炮弹打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发炮弹打过去就有多人伤亡。据事后调查,火力准备的伤亡主要是来自第一轮轰炸,第一轮就有差不多两千多人给炸死了。第一轮过后,蒙古士卒惊奔逃蹿,火炮的效果就减小了。
郭侃敏锐的洞察力反而给他带来了灾难,神人的能耐也不是那么可怕!
李隽双手向下一压,示意众将停下来,接着道:“第二是指挥得当。廖胜功将军指挥果断,战机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浪费一点战机,大家把掌声献给廖将军吧。”带头鼓掌。
廖胜功在掌声中站起身,很是激动地道:“谢皇上,谢谢大家。其实,最应该得到掌声的是皇上,而不是我,要不是皇上放手,我也不敢这样指挥。”顿了顿,念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首《雨霖铃》李隽离开指挥部后吟咏过,廖胜功在这里念起来,是在感谢李隽主动给他减压,放权给他。张世杰他们不知道这事,还认为廖胜功一时高兴,诗兴大发,居然吟诗了。只有李庭芝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知道其中肯定有什么故事。
李隽自然是明白他的意思,招手让他坐下,道:“怎么已念词了。其三,各部的配合协调还差强人意,动作勇猛,敢打敢拼,抓住时机把恐惧最大化,让蒙古军卒打从心里感到害怕,收到了震慑效果。
“第四是特种部队主导的斩首行动成功,打乱了敌人的指挥系统,使蒙古各部得不到命令,不能协调一致,成了多头马车,各自为战,这给我们围歼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李隽的话又给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特种部队不畏艰险,敢于深入虎穴斩首,又一次创造了奇迹,这种赞誉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在大家的注视中,许光汉不得不站起身,敬个礼,以示谢意。
这一战打得相当漂亮,步兵骑兵炮兵的配合相当不错,着实打出了南宋的军威,让人扬眉吐气,众将都是高兴得很,再给李隽这么一通赞扬,无异于锦上添花,人人都是洋溢着喜气,要不是在开战役总结大会,李隽也在场的话,估计他们会放声高歌了。
“但是,各位不要以为我们就是完美无缺的,不要以为我们没有缺点了,不要以为我们就无敌了,不要以为我们是第一。”李隽的话锋一转,开始总结宋军的不足,道:“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得失,以便更快地提高自己,把大宋朝的军队打造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
“我认为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极需提高:一是步兵骑兵和炮兵的协调还极待改善,在通信联络、目标指示方面都有问题,炮兵要是不能得到准确的方位,就会造成误炸,其后果是相当严重。”
对于这点,不要说在宋代这个落后了几百年的时代,就是在现代战争中往往由于目标不明确导致的误炸也是层出不穷。就是以精准打击自诩的老美,在海湾战争就有不少误炸的例子。在老美历次进行的战争中误炸的事一直不断,不知道老美有没有象李隽这样认真总结?
在切断南营与郭侃中军大营联系之后,郭侃曾动用重兵实施攻击,想打通一条通道,宋军顽强抗击,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由于通信手段的落后,宋军也出现过在急需火炮支援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支援的困境。
李隽的意思是要在步兵、骑兵和炮兵之间形成更好的默契,有了更好的默契,仗就打得更好了。
朱瑞祥,黄汉,解晋,高达,黄胜材一齐站起来,道:“皇上,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李隽招手要他们坐下,道:“这也不能怪你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步兵骑兵炮兵的协同作战,缺少经验,存在问题不可避免。”
新兵训练完成,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李隽就曾举行过规模很大的军事演习,那也仅仅是演习而已,和实战没得比。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好的演习场所就是实战。当然,实战也是一支军队的最大考验。
“第二,我军已经面临着变革,我们即将迎来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新时期,我们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但是,我们在军事理论,特别是军官的培养上才刚刚启步,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即将到来的战争需要。在这场战斗中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如何给炮兵指示目标,如何配合炮兵,如何抓住战机把战果最大化,这都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可以说军官们做得并不好,我对此很不满意。
“这个问题不仅是在我们的军官层面是如此,就是在座的诸位,可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要求你们记住: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变,紧紧抓住新思维,我们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李隽直面现实,一点也不回避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很正常。火炮这种武器是因为李隽而“空降”到那个时代,这些古人连一点观念都没有,要他们一下子掌握住其中的诀窍,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正所误用问道于盲。要宋军完全消化吸收,还需要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时间,给他们时间,在李隽的推动下,肯定会取得成功。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汉武大帝时代的西汉军事变革,汉武大帝凭借自己过人的军事才干,一手推动了西汉的军事变革。然而,他手下的那些将军们却不能掌握住新的指挥艺术,让他非常苦恼,李广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汉武大帝推动之下,西汉已经组建起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已经具备了进攻的实力,军事战略已经由本土防御转变为境外进攻,而李广却没有掌握住统帅骑兵部队进行大规模、大迂回、大纵深穿插的长途奔袭作战的指挥艺术,还是他那套防御战术,致使他没有封侯。
对于李广没有封侯一事,历代多有人感叹,不明事理者说他运气不好,其实是他的才干不够好,他不能带领军队在广漠的大草原上进行长途奔袭作战才是他不能封侯的真正原因。事实上,李广守城确为一流,每次要他守住城池,吸引匈奴的注意力,他都干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防御大师。一旦要他带兵进攻就不理想了,老是“失道”,也就是谜路之类,不能与主力会合。就是“漠北决战”这样的关键战役,他都没有赶到战场,还好卫青把单于给打败了,才没有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要宋军拥有大量火炮,他们不需要打得很好,不要打得太差劲就行,也可以打败蒙古军队。李隽不是不知道这点,实在是他有一种危机感,就是宋军这种技术优势还能保持多久,他真说不准。李隽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物,自然是知道雄材大略的忽必烈有多厉害,更不用说原本该死了的郭侃这个神人还在,谁也说不准他们会不会获得启发,而有所改变,要是蒙古军队也掌握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的话,这问题就严重了。
历史已经无数次靠诫人们:无论多么先进的敌人,只要长期打下去,落后的一方都会从先进敌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断提高自己,迅速缩短差距。汉武大帝正是从匈奴人那里获得启发,推动了军事变革,最终打垮了匈奴。
李隽对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他不能不做前瞩性的准备。事实上,李隽的判断无比正确。
“我们要采取措施,训练培养一大批能够跟上变化的军官和将领,只有打造出一支优秀将领和优秀军官队伍,我们的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军队。”李隽看着众将,告诫说:“有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正视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不仅不是问题,还会促进我们的提高,是我们的福音。我送给诸位一句话:要敢于直面现实,正视问题!”
“嗯,钱将军说得有道理。”李隽很是赞同钱良能的看法,问道:“钱将军此去有多少把握?你要知道,郭侃也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你与令兄之间会面的次数多了,就很可能给他发现。依我说,这次就不要去了。”
钱良能是策反队一员干将,他上次跟随伯颜大军参加了围攻临安的战斗,在临安解围战中给宋军活捉。经过李隽的洗脑,已经决心回归朝庭,甘愿进策反队与郭侃大军中的汉军取得联系。
他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钱仁通是他兄长,经过他的努力,钱仁通已经答应只要形势允可,他就率兵投降,归附朝庭。
李隽得到这个消息,自然是很高兴。对于汉军,有人肯定会骂他们是汉奸,其实他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百年前北方沦为异族之手,一直倍受异族欺凌,对异族的仇恨从不间断。宋高宗不仅不支持他们的抗金事业,还亲手扑灭了反抗的火焰。只要他们不与朝庭对抗,李隽也不会为难他们,没想到钱仁通居然要投降,这样的大好事要李隽不高兴都不行。
“皇上请放心,臣自会小心。”钱良能信心十足地道:“南营被歼,大哥也该下定决心了。臣以为,臣此去必成大功。”
宋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拉开围歼南营的序幕,那种铺天盖地的火力准备,实是蒙古人想所想,见所未见,造成的震撼效果很大,要是钱良能此时去说服钱仁通投降的话,时机应该说选得很好。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我也就不阻拦你了。”李隽不无高兴,叮嘱道:“你要见机行事,要是有变化,先回来商量。”
“臣明白。”钱良通恭敬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