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脑海里的粮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明珠的马车终于慢慢走起来。
史墨白就这么平平常常的在府门口拜了年,因为没有入府,苏元桢硬是将他的年礼挡了回去。
用元植得来的钱去施粥,这是洛泱想到的办法。
苏家终究不能看着元植去送死。
“但愿四郎能因此脱了这层纠葛。”李明珠叹气道。
洛泱昨晚看完烟花回府睡觉了,还不知城外发生的事,三郎也要去给外祖父昌平郡王拜年之后,才能去找李奏。。
这会儿出现的史墨白,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二郎在马上笑道:“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样说清楚,四郎也好安心跟我们回军营。”
苏家没人在长安,要拜年的直系长辈也就只有昌平郡王,本来初二才归宁,郡王妃说初一人回得齐,非要女儿带着外孙、外孙女一起回去。
今日郡王府里人多,洛泱的三个舅父带着家人都来了。舅父家和苏家正相反,都是一两个儿子,六七个女儿。
小娘子扎堆,偏房里像进了两百只鸭子,叽叽呱呱说个不停。
“泱表姊,今年宫里流行什么样的妆容?我看你这花钿样式很别致,公主们是这样式吗?”
洛泱笑道:“不是,这是我自己画的图样,公主们贴的和你们差不多。”
“你自己画的图样?那你替我也画一个,我回头也让人照着做。”
她们找来笔纸,洛泱又要了羽毛笔,小娘子们围在案前看洛泱画花钿。
洛泱画的是欧洲大马士革纹盾形花,这与中国传统花纹有很大不同,不但别致,还显得庄重华贵,弥补了她们孝期妆容简单素净的不足。
她的小心思让表妹们眼前一亮,也都拿起笔来学着画。
郡王府的宴席很简单,男席主要是在讨论光王和仇士良的事。
他们虽不知是齐王和洛泱所为,更不知光王、仇士良会是未来的上位者,只觉得从安王到光王,圣上对手足的狠辣让人寒心。
“圣上让齐王去慰边,我总觉得其中有诈。他拿安王、光王做例,就是让这些亲王安分些,这时候让齐王出头,要当心有人别有用心。”
昌平郡王并不热心政事,他也很少上朝, 珍王府一脉就是靠散淡能走到最后。
但现在女儿一家与齐王站到一起, 他们也难免不牵连其中。
“父亲, 凤翔窦节度使已回京,他病痛缠身,圣上却不肯让他离开凤翔, 宁可让他在西京遥领节度使,这意思还不明显吗?
镇将不在, 很多事都要向长安请示, 战场最怕就是贻误战机, 这来回请示,怕不是要边军去送死。”
吴国公李昶是长兄, 他倒是在礼部任了个不咸不淡的官职。
(以下内容很快替换)
虽然是帝家,但婚礼前后的礼节在如今民间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差别只是排场。主要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我们一个个来看。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 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 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 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 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 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 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 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 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我靠, 一会儿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 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油络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车饰,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把圣旨搁胳膊弯里,太荒唐啦)。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天完全亮, 这当婚使的得起早贪黑啊,真是体力活!)。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主人的佣人(即傧者,专门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和门口的婚使面对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主人再拜。所谓“纳采制”,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现在要遵圣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礼节选皇后。”
说白了就一句话——朕看上你女儿了,立马洗干净了给朕送过来。
古代婚礼中,有个比较有趣的环节,那就是奠雁,这种仪式在如今估计很难再见到了。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
当然,一定要是活雁,办完事后还要放生的,而不是杀了煮来下酒,不然不吉利。堂堂皇家自然是能搞到雁的,如果是平常百姓家,拿只鹅来代替也就凑和着对付了。许多人会问——为啥不来对鸳鸯呢?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原因:那玩意儿最不忠一了。
李明珠的马车终于慢慢走起来。
史墨白就这么平平常常的在府门口拜了年,因为没有入府,苏元桢硬是将他的年礼挡了回去。
用元植得来的钱去施粥,这是洛泱想到的办法。
苏家终究不能看着元植去送死。
“但愿四郎能因此脱了这层纠葛。”李明珠叹气道。
洛泱昨晚看完烟花回府睡觉了,还不知城外发生的事,三郎也要去给外祖父昌平郡王拜年之后,才能去找李奏。。
这会儿出现的史墨白,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二郎在马上笑道:“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样说清楚,四郎也好安心跟我们回军营。”
苏家没人在长安,要拜年的直系长辈也就只有昌平郡王,本来初二才归宁,郡王妃说初一人回得齐,非要女儿带着外孙、外孙女一起回去。
今日郡王府里人多,洛泱的三个舅父带着家人都来了。舅父家和苏家正相反,都是一两个儿子,六七个女儿。
小娘子扎堆,偏房里像进了两百只鸭子,叽叽呱呱说个不停。
“泱表姊,今年宫里流行什么样的妆容?我看你这花钿样式很别致,公主们是这样式吗?”
洛泱笑道:“不是,这是我自己画的图样,公主们贴的和你们差不多。”
“你自己画的图样?那你替我也画一个,我回头也让人照着做。”
她们找来笔纸,洛泱又要了羽毛笔,小娘子们围在案前看洛泱画花钿。
洛泱画的是欧洲大马士革纹盾形花,这与中国传统花纹有很大不同,不但别致,还显得庄重华贵,弥补了她们孝期妆容简单素净的不足。
她的小心思让表妹们眼前一亮,也都拿起笔来学着画。
郡王府的宴席很简单,男席主要是在讨论光王和仇士良的事。
他们虽不知是齐王和洛泱所为,更不知光王、仇士良会是未来的上位者,只觉得从安王到光王,圣上对手足的狠辣让人寒心。
“圣上让齐王去慰边,我总觉得其中有诈。他拿安王、光王做例,就是让这些亲王安分些,这时候让齐王出头,要当心有人别有用心。”
昌平郡王并不热心政事,他也很少上朝, 珍王府一脉就是靠散淡能走到最后。
但现在女儿一家与齐王站到一起, 他们也难免不牵连其中。
“父亲, 凤翔窦节度使已回京,他病痛缠身,圣上却不肯让他离开凤翔, 宁可让他在西京遥领节度使,这意思还不明显吗?
镇将不在, 很多事都要向长安请示, 战场最怕就是贻误战机, 这来回请示,怕不是要边军去送死。”
吴国公李昶是长兄, 他倒是在礼部任了个不咸不淡的官职。
(以下内容很快替换)
虽然是帝家,但婚礼前后的礼节在如今民间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差别只是排场。主要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我们一个个来看。
纳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庙里搞了一大堆祭拜仪式后, 皇帝命太尉为正婚使(太尉为三公之一), 宗正卿为副婚使(宗正为九卿之一, 皇室宗亲中有什么大事都会出面)。相关部门提前一天在太极殿内摆好道具, 次日文武九品官员及蕃客(一般指外国使节)皆各就其位。两位婚使在门外路的东侧,面西而立。黄门侍郎引幡旗、节钺, 中书侍郎拿制书,奏拜。皇帝从西房出来,座上龙座, 然后正副婚使入内就位。司仪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员、外国使节、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时候外国驻中国的使节超级多)
中书侍郎拿制书, 但降旨的却是侍中。侍中拿着圣旨走到婚使的东北边,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纳某官某人的女儿为皇后, 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念完后,正副婚使再拜(我靠, 一会儿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这还没完,制书、节符之类的交接仪式还有一大套。礼仪完毕之后,皇帝闪人,在位的官员按序出太极殿。正副婚使也坐车,先前准备的一大堆乐器这时候还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车相随, 制书放在油络网牛车上(油络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车饰,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随便把圣旨搁胳膊弯里,太荒唐啦)。
出门时应该非常早,到主人家后天才“大昕”(天完全亮, 这当婚使的得起早贪黑啊,真是体力活!)。一开始婚使是不能直接进门的,双方在户门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礼节,连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讲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门内,面向西。主人的佣人(即傧者,专门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后出来站在东面(和门口的婚使面对面),双方进行一番礼节性对话:
傧者曰:“敢请事。”
使者曰:“某奉制纳采。”
然后傧者屁颠颠跑进去如此这般跟主人说一番,主人礼节性地应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大意无非是表示谦逊。
傧者出门跟婚使如此这般一说,再进去引主人出来,迎接使者于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于阶下,双方又是一大套的礼仪,然后开始宣“纳采制”,主人再拜。所谓“纳采制”,无非是说“皇帝我受命于天,鸿图天下,现在要娶个老婆。。。现在要遵圣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礼节选皇后。”
说白了就一句话——朕看上你女儿了,立马洗干净了给朕送过来。
古代婚礼中,有个比较有趣的环节,那就是奠雁,这种仪式在如今估计很难再见到了。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阴阳和顺,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
当然,一定要是活雁,办完事后还要放生的,而不是杀了煮来下酒,不然不吉利。堂堂皇家自然是能搞到雁的,如果是平常百姓家,拿只鹅来代替也就凑和着对付了。许多人会问——为啥不来对鸳鸯呢?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原因:那玩意儿最不忠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