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王道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叶三省的籍贯,或者说是老家在资州。
资州是一个县,属于贡城管辖,这也是当初叶三省为什么要在贡城读大学的原因之一。
从文化县到资州县每天只有两班车,上午一班,下午三点钟有一班,叶三省不好请假,只得周五下了班,搭同事的车到了文化,然后搭乘早就约好的黑车到资州。
他那天回答辛珊珊时用的是“亲人”,而不是“父母”,辛珊珊肯定觉察不到这背后隐藏的不同意思,叶三省现在能够看望的“亲人”,只有一个:
王道士。
收养他抚养他同时培养他给他安排人生的人。
收养他的王道士,准确来说,是小王道士,经历非常传奇,但是比起收养小王道士的王道士,还是小巫见大巫。
王道士来自宫里。
是伺候过慈禧,光绪的太监。
身材魁梧,身手不凡,是紫禁城里有权有势的太监之一。
手下的干儿子无数,如果按照惯例,也将是史册留名的人物,但是到了1911年,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四川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四川总督赵尔丰应对无力,清廷派遣端方入川替换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
端方号称清末三杰之一,当时被任命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清廷严命之下,他只得从武昌带了一部新军入川,从水路行到资州时,畏惧保路运动势大,又担心赵尔丰不配合,停留在资州逡巡不前,结果兵变被杀。
端方不仅号称乱世之能臣,而且是晚清收藏第一家。
这可不是随便封的,而是真实与公认。
比如中国青铜器考古和收藏史上有一套大名鼎鼎的器物,那就是1901年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三十里斗鸡台出土的一套西周酒器。其中有一件青铜夔蝉纹铜禁,是自有金石学以来,这种以前只见于古书记载的器物首次现身于世。
端方得到这套青铜器后非常得意,不仅请来同僚一起欣赏,还当场摆拍了一张照片——在当时拍照可是了不得的时髦物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
又比如端方因为身份高贵,手握重权,在晚清的收藏界以霸著名,金石拓本必以得原石为快,他本人在藏石记中就曾说“金石之新出者,争以归余;其旧藏于世家右族,余亦次第收罗得之。”
这使得端方的收藏冠绝一时,包括历史有名的《红楼梦》藏本等,都是他的囊中之物,据说入川的时候,光是装他的收藏古董器物就超过十船。
端方在资州被杀,藏品流散于民间,别的倒也罢了,据说其中还有关乎满清气运的宝物,所以清廷必须寻找收回,只是当时四川各地纷纷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廷无法再次派兵入川,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行动,没奈何,只得在宫中选定身手不凡的王道士,安排他出宫,执行这一任务。
王道士自然不叫王道士,他出宫后,化身为道士,方便游走江湖,到了资州,悄悄打听当初兵变内情,打探端方那十船藏品下落,自称姓王,大家才称他为王道士。
谁知事情进展缓慢,不久全国各地起义频频,跟着清廷退位,改为民国,王道士茫然失措,只好在资州宁国寺暂时住下来,一边寻访,一边观变。
然后是军阀混战,然后是日本入侵,彻底断了王道士的念头,索性在资州扎根,后来日本战败,后来四九年新中国建立,王道士开始认认真真做一道士,凭着巫医之术挣钱,在资州有了一些名气,能够养活自己,又后来,看看自己年事已高,收了天阉的小王道士,把一身本领传授,让小王道士传承自己的衣钵,同时也把自己的秘密和未完成的任务相告。
王道士羽化,小王道士正式继承王道士的名声和巫医之术,改革开放后,小王道士乘风而起,名声大振,成为资州名人,也是很多权贵的座上宾。他没有动过离开资州,或者自己修庙的心思,倒是师父的遗念从来不忘,继续打听当初端方的十船藏品,同时,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像他师父一样收养了很多孤儿。
叶三省就是其中之一。
叶三省也是从小就被小王道士赏识的孤儿。
如果叶三省不是被小王道士安排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很可能继续王道士的衣钵,成为资州第三代王道士。
但是小王道士一开始觉察到了叶三省的悟性和聪颖,还有人品,觉得他应该有更加壮丽的人生,从小就替叶三省主张,让他从政。
叶三省读书时问过两次小王道士为什么,小王道士都是故作高深地一笑,说这是各人的命。
叶三省只有相信王道士。
无论是感情,还是王道士展现的各种能力。
更重要的是,王道士一直抚养他,供他读书,一直到考取大学。
所以他回答辛珊珊后,突然意识到,或者,他心中,一直就想着要回资州去看看王道士。他工作后,一个月了,还没有回去呢,甚至,还不止一个月,算上学校的时间,他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见到王道士了。
他到达资州,已经晚上十点。
除了一些夜宵摊子,小城灯火稀疏。
叶三省下了车,直接小跑上了重龙山,寺门紧闭,转到旁边侧门,也早关了。
叶三省敲门,好一会才有人前来应门,打开一看,是悟静。
悟静冷着脸,看着叶三省,淡淡地说:“王道士出去了。”
悟静是和尚,宁国寺的方丈是智中,是和尚,智中的师父,也是和尚,但是古怪的是,当年智中的师父,居然接纳了王道士住在寺里,而且这三四十年,王道士的名头响亮地盖过了宁国寺的方丈,不仅是外地人,包括资州人一说宁国寺,都只知道王道士,不知道方丈智中。
悟静是智中的弟子,也一直跟着王道士学巫医之术,不善言辞,不善表情,在宁国寺也呆了三十多年,算是老人之一。
“出……资州了?”
叶三省本想问“出哪去了”,想到悟静多半会给一个简短的回答是与不是,赶紧换了一个更加明确的问题。
“省城。明天可能回来。”
悟静难得地说了很多字。
“谢。”
叶三省点头致意,看着悟静转身离去,他也趁着月光,转到后院厢房,准备找自己的房间休息。
宁国寺是小寺,晚上住在寺里的人不会超过五人,叶三省以前就一直住在后院,后院的厢房其实不能叫后院,已经在寺门外面,是专门修来为香客,孤老,挂单的和尚这些杂七杂八的人居住,叶三省上到二楼的时候,吃了一惊。
一个房间的门开着,亮着灯,一个人正站在门口看着他。
一个女人。
叶三省的籍贯,或者说是老家在资州。
资州是一个县,属于贡城管辖,这也是当初叶三省为什么要在贡城读大学的原因之一。
从文化县到资州县每天只有两班车,上午一班,下午三点钟有一班,叶三省不好请假,只得周五下了班,搭同事的车到了文化,然后搭乘早就约好的黑车到资州。
他那天回答辛珊珊时用的是“亲人”,而不是“父母”,辛珊珊肯定觉察不到这背后隐藏的不同意思,叶三省现在能够看望的“亲人”,只有一个:
王道士。
收养他抚养他同时培养他给他安排人生的人。
收养他的王道士,准确来说,是小王道士,经历非常传奇,但是比起收养小王道士的王道士,还是小巫见大巫。
王道士来自宫里。
是伺候过慈禧,光绪的太监。
身材魁梧,身手不凡,是紫禁城里有权有势的太监之一。
手下的干儿子无数,如果按照惯例,也将是史册留名的人物,但是到了1911年,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四川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四川总督赵尔丰应对无力,清廷派遣端方入川替换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
端方号称清末三杰之一,当时被任命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清廷严命之下,他只得从武昌带了一部新军入川,从水路行到资州时,畏惧保路运动势大,又担心赵尔丰不配合,停留在资州逡巡不前,结果兵变被杀。
端方不仅号称乱世之能臣,而且是晚清收藏第一家。
这可不是随便封的,而是真实与公认。
比如中国青铜器考古和收藏史上有一套大名鼎鼎的器物,那就是1901年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三十里斗鸡台出土的一套西周酒器。其中有一件青铜夔蝉纹铜禁,是自有金石学以来,这种以前只见于古书记载的器物首次现身于世。
端方得到这套青铜器后非常得意,不仅请来同僚一起欣赏,还当场摆拍了一张照片——在当时拍照可是了不得的时髦物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
又比如端方因为身份高贵,手握重权,在晚清的收藏界以霸著名,金石拓本必以得原石为快,他本人在藏石记中就曾说“金石之新出者,争以归余;其旧藏于世家右族,余亦次第收罗得之。”
这使得端方的收藏冠绝一时,包括历史有名的《红楼梦》藏本等,都是他的囊中之物,据说入川的时候,光是装他的收藏古董器物就超过十船。
端方在资州被杀,藏品流散于民间,别的倒也罢了,据说其中还有关乎满清气运的宝物,所以清廷必须寻找收回,只是当时四川各地纷纷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廷无法再次派兵入川,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行动,没奈何,只得在宫中选定身手不凡的王道士,安排他出宫,执行这一任务。
王道士自然不叫王道士,他出宫后,化身为道士,方便游走江湖,到了资州,悄悄打听当初兵变内情,打探端方那十船藏品下落,自称姓王,大家才称他为王道士。
谁知事情进展缓慢,不久全国各地起义频频,跟着清廷退位,改为民国,王道士茫然失措,只好在资州宁国寺暂时住下来,一边寻访,一边观变。
然后是军阀混战,然后是日本入侵,彻底断了王道士的念头,索性在资州扎根,后来日本战败,后来四九年新中国建立,王道士开始认认真真做一道士,凭着巫医之术挣钱,在资州有了一些名气,能够养活自己,又后来,看看自己年事已高,收了天阉的小王道士,把一身本领传授,让小王道士传承自己的衣钵,同时也把自己的秘密和未完成的任务相告。
王道士羽化,小王道士正式继承王道士的名声和巫医之术,改革开放后,小王道士乘风而起,名声大振,成为资州名人,也是很多权贵的座上宾。他没有动过离开资州,或者自己修庙的心思,倒是师父的遗念从来不忘,继续打听当初端方的十船藏品,同时,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像他师父一样收养了很多孤儿。
叶三省就是其中之一。
叶三省也是从小就被小王道士赏识的孤儿。
如果叶三省不是被小王道士安排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很可能继续王道士的衣钵,成为资州第三代王道士。
但是小王道士一开始觉察到了叶三省的悟性和聪颖,还有人品,觉得他应该有更加壮丽的人生,从小就替叶三省主张,让他从政。
叶三省读书时问过两次小王道士为什么,小王道士都是故作高深地一笑,说这是各人的命。
叶三省只有相信王道士。
无论是感情,还是王道士展现的各种能力。
更重要的是,王道士一直抚养他,供他读书,一直到考取大学。
所以他回答辛珊珊后,突然意识到,或者,他心中,一直就想着要回资州去看看王道士。他工作后,一个月了,还没有回去呢,甚至,还不止一个月,算上学校的时间,他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见到王道士了。
他到达资州,已经晚上十点。
除了一些夜宵摊子,小城灯火稀疏。
叶三省下了车,直接小跑上了重龙山,寺门紧闭,转到旁边侧门,也早关了。
叶三省敲门,好一会才有人前来应门,打开一看,是悟静。
悟静冷着脸,看着叶三省,淡淡地说:“王道士出去了。”
悟静是和尚,宁国寺的方丈是智中,是和尚,智中的师父,也是和尚,但是古怪的是,当年智中的师父,居然接纳了王道士住在寺里,而且这三四十年,王道士的名头响亮地盖过了宁国寺的方丈,不仅是外地人,包括资州人一说宁国寺,都只知道王道士,不知道方丈智中。
悟静是智中的弟子,也一直跟着王道士学巫医之术,不善言辞,不善表情,在宁国寺也呆了三十多年,算是老人之一。
“出……资州了?”
叶三省本想问“出哪去了”,想到悟静多半会给一个简短的回答是与不是,赶紧换了一个更加明确的问题。
“省城。明天可能回来。”
悟静难得地说了很多字。
“谢。”
叶三省点头致意,看着悟静转身离去,他也趁着月光,转到后院厢房,准备找自己的房间休息。
宁国寺是小寺,晚上住在寺里的人不会超过五人,叶三省以前就一直住在后院,后院的厢房其实不能叫后院,已经在寺门外面,是专门修来为香客,孤老,挂单的和尚这些杂七杂八的人居住,叶三省上到二楼的时候,吃了一惊。
一个房间的门开着,亮着灯,一个人正站在门口看着他。
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