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林清白去安化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这一次的洗礼,”爱国主义”教育,林清白主动要南下去安化“教育感化”堵胤锡去,林清白跟随堵胤锡已十多年了,两人之间也成了莫逆,委员会经过商议,对林清白的转变,全身心投入到黎城的怀抱很是重视,目前也是王德发的老丈人了,这身份就不一般,经过几天委员会在江南的安排后,抽调一个加强排一路护送过去。
留守南京由张天乐主持,尽快组建江南商贸公司。吴一继续任宣传部长,管理全国文化宣传这一块,调任孙国涛驻南京成立全国科技部,主要是发掘人材搞科研,什么样的科研全要,调任朱康到南京组建军情局国家安全局,调任大虎为南京中央银行分行长,考虑到江南人口多,工商业发达,黎城跟南京以后财政分开,统一货币。以后再慢慢调整。
调任李美芝驻南京组建医院,把南京的卫生工作防疫搞上去。调任魏楚驻铜陵主持工业发展,王林部驻军安庆城,马晓光驻军宣城,黄顺东驻南京,组建南京军区司令部,调蒋季水师驻镇江,组建新的水师分别为崇明、江阴、南京、铜陵、安庆。曾立超部驻守芜湖。李卫部调任金华、衢州一线。王德发驻杭州继续主持整个江南,这样的安排委员会是把杭州作为省会,而不是南京是有深意的。
公元1648年8月22日(永历二年,顺治五年),褚老、费见深、张恒一带着船队,沿大运河返回黎城,林清白随即也动身,这一路有兵保护,就不会有河贼,山贼拦路打劫,有些势力强大的山贼一看是黎城旗号,也就死心了,这老虎尾巴太瘆人,不被拍死算是侥幸了,哪有送上门去的,全躲的远远的。
一路上杂草荒芜,坟茔崇崇,偶尔才会有几个小村庄,连年的战乱,加上小冰河期的干旱,瘟疫把这原本富饶之地,变成了人间地狱。偶尔碰上几个商队,也是衣衫褴褛,那些大辕车上装运的全是黎城的商品及本地的药材、矿产。
林清白深深地感受到了在黎城的辖区内,不会出现这种景象,才猛然发觉黎城为百姓做了多少的事,不是空喊,而真的在做,那些新的词汇,如:解放区、无线电、电话、沙发、席梦思、体育、奋进、实习、麦克风、根据地、科学、科技、水泥、钢筋、热水瓶、电灯泡等等这一年里理解了许多,偶尔自己也会在话语中加进一些这样的用词,真的很贴切。
这一次黎城派的护卫是一个加强排,由原李卫组的李甲带领,全排共计40人,包括3个兵排,一个排长。 所谓加强排就是配有八一式班用机枪,这是黎城在现有的装备上仿制的机枪,这样做就很容易大批量生产,不用研发,有实物参照,只要把每一个部件做出来最后组装就成。
林清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黎城这些官,都不坐轿,无论是2人抬的小轿,还是8人抬的大轿,全不坐。跟轿子有仇似的,弄的大家全不坐,路远就坐马车或是骑马,在黎城时看到过一种四轮马车,称为客运马车,还有两轮马车做工很简洁,装有玻璃窗,车上没有帷幔及流苏,也没有画龙凤图案什么,连简单的云纹也没有。最不可思议的这种马车他们自己坐的跟卖给平民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规制。
他们好像人员很多,要区分黎城的主人,还是属下,就是看头发及衣着,感觉不是大明人,可又不是满清人,衣着的方面有胡人的影子,窄袖短衣,黎城做官后,没有官服,更没有补子,跟百姓无异,弄的大家现在只能穿员外服。
很多细节方面真的是看不懂啊,可又不能问明白,不过有一点很不同,当黎城的官不用去贪,能养活一家子吃饱穿暖。平时还有福利,能领到一些生活用品,过年过节有肉有鱼发放,不像明朝的官,薪酬少还不一定每月准时发放,可发的不全是钱银,而是物,以物抵薪,苦不堪言。这样就催生了各种乱收费现象。
堵胤锡占领安化快大半年了,一直在练兵,可还是没有按着林清白书信内说的去做,让其进兵许昌,而是选择了南下。
林清白的到来,全力说服堵胤锡靠向黎城就更加有说服力,忠贞营营官李锦(改名李赤心),高一功(改名高必正)也明白忠贞营的地位很尴尬,虽跟南明合作一起抗清,却得不到朝廷信任,朝廷内部对于一起抗清,互不统一,要不是堵胤锡全力支持,怕也走不到一起。
目前永历朝中在联虏平寇还是联寇抗虏一度争论不休,前期,南明弘光朝时,就采用联虏平寇战略,即放任清军攻打农民军,最好弄成两败其伤,弘光朝坐收渔利,因为在当时,朝廷上下无不痛恨逼死崇祯的李自成及张献忠,认为最大的敌人是寇,在当时不管是南明朝还是李自成、张献忠都认为满清只不过是来趁火打劫,多抢些好处就会回去的,今后天下还是要看三方面的角力,没把满清算进去。
直到李自成、张献忠败亡,才看清了对自己的威胁是满清,此时隆武才提出联寇抗虏,堵胤锡是深刻认识到了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挽救危亡,就在这样的危亡局势下,明朝那些抱守残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中枢、督抚实力派,心中对叛军戒备和抵触难于消除,就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驱狼博虎达到寇与虏两败俱伤,用的还是跟弘光朝时那样的方针,而这一次可是主动弄成两败俱伤,什么叫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不想想,当时大顺军余部,一无根据,二无补给正需要寻找靠山恢复元气,这个时候采取这个方略,只能是损人不利己,给敌人扫平天下减少了阻力,也大大削弱了可以团结的力量。
反观南明朝堂,不乏忠心忧国之人,可大都多是像何腾蛟,瞿式耜之流,那么接下去就说说瞿式耜这个人。
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后授江西永丰知县,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权,瞿式耜出任应天府丞,旋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1616 年夏,瞿式耜抵梧州,时南京已破,鲁王监国于绍兴,唐王亦称号于福建,靖江王亦于稍后监国于桂林,瞿式耜以为当立者应为永明王朱由榔,故与丁魁楚等合力擒靖江王,亦不入闽就唐王封职。
第二年,唐王殉国,朱由榔立于肇庆,瞿式耜进吏部右侍郎。后清兵破赣州,瞿式耜留肇庆。朱由榔改元永历,清兵陷肇庆,乃走梧州,旋护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书。瞿式耜曾自借得澳门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后封临桂伯。
可以说,瞿式耜就是当时南明数一数二的大佬,后世评价瞿式耜时,相当纠结,此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好像做到了忠臣烈士的形象,可是又好像这个忠臣烈士之名是一个自导自演的剧目,清军打来了,别人全在做后撤,他说我不撤要留守,别人劝其离开,说道:“你是大臣,还有许多的事要去办,朝廷需要你在。” 瞿式耜不听,最后在衙堂上和张同敞坐等一晚,直到第二天,进城的清军赶到才发现还有二个大官,劝其降不应,却坚决要求死,你要说他不忠,他战斗到了最后,你要说他愚昧,可他死后被封为“文宗”,你要说他没有气节,在狱中写了许多的诗,反映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忠贞不渝,为国献身的精神。
后人评价道:“瞿式耜、张同敞在可以转移的时候不肯转移,宁可束手待毙,这种现象在南明史上并不少见。究其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南明前途已经失去了信心。张同敞在桂林失守前不久对友人钱秉镫说:”时事如此,吾必死之。”钱氏开导说:”失者可复,死则竟失矣。”同敞伤心备至地回答道:”虽然,无可为矣!吾往时督兵,兵败,吾不去,将士复回以取胜者有之。昨者败兵踣我而走矣,士心如此,不死何为?”瞿式耜的经历比张同敞更复杂,他既因封孙可望为秦王事不赞成联合大西军,对郝永忠、忠贞营等大顺军余部忌恨甚深,而倾心倚靠的永历朝廷文官武将平时骄横躁进,一遇危急或降清或逃窜,毫无足恃,已经感到前途渺茫了。
其次,根深蒂固的儒家成仁取义思想也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条道路。与其趁清军未到之时离开桂林也改变不了即将坍塌的大厦,不如待清军入城后,以忠臣烈士的形象博个青史留名。尽管这种坐以待毙的做法多少显得迂腐,还是应当承认瞿式耜、张同敞的从容就义比起那些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门、藏之深山的所谓遗民更高洁得多,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
明末的怪象不单单是这些大臣,南明鲁王时曾派水军都督周鹤芝派使者到日本萨摩藩求援,这也是南明第一次向日本乞师。此后在1646年、1647年的两年间,南明先后三次派出使者向日本求援,但这些求援都没有得到日本方面的回应。 直到1659年,南明最后一次向日本求援,这次的使者是朱舜水,他也没有成功。不过朱舜水留居日本,成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座上宾。
除了向日本求援外,南明还有一个更为荒诞计划,找远在欧洲的罗马教皇(现在改称教宗)帮忙。事情发生在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统治期间,这时候南明的重心已经完全转到南方,与西方殖民者产生了联系,加上宫廷中有一些改姓天主教的太监,因此向西方求援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时候永历皇帝的妻子、母亲、儿子都改信了天主教,而且取了教名。比如王皇太后取圣名赫烈纳,马皇太后取圣名玛利亚,皇后王氏取圣名亚纳,皇太子朱慈恒取圣名当定,宫里甚至有一座小型教堂。皇室改信天主教,这绝对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事。
经过这一次的洗礼,”爱国主义”教育,林清白主动要南下去安化“教育感化”堵胤锡去,林清白跟随堵胤锡已十多年了,两人之间也成了莫逆,委员会经过商议,对林清白的转变,全身心投入到黎城的怀抱很是重视,目前也是王德发的老丈人了,这身份就不一般,经过几天委员会在江南的安排后,抽调一个加强排一路护送过去。
留守南京由张天乐主持,尽快组建江南商贸公司。吴一继续任宣传部长,管理全国文化宣传这一块,调任孙国涛驻南京成立全国科技部,主要是发掘人材搞科研,什么样的科研全要,调任朱康到南京组建军情局国家安全局,调任大虎为南京中央银行分行长,考虑到江南人口多,工商业发达,黎城跟南京以后财政分开,统一货币。以后再慢慢调整。
调任李美芝驻南京组建医院,把南京的卫生工作防疫搞上去。调任魏楚驻铜陵主持工业发展,王林部驻军安庆城,马晓光驻军宣城,黄顺东驻南京,组建南京军区司令部,调蒋季水师驻镇江,组建新的水师分别为崇明、江阴、南京、铜陵、安庆。曾立超部驻守芜湖。李卫部调任金华、衢州一线。王德发驻杭州继续主持整个江南,这样的安排委员会是把杭州作为省会,而不是南京是有深意的。
公元1648年8月22日(永历二年,顺治五年),褚老、费见深、张恒一带着船队,沿大运河返回黎城,林清白随即也动身,这一路有兵保护,就不会有河贼,山贼拦路打劫,有些势力强大的山贼一看是黎城旗号,也就死心了,这老虎尾巴太瘆人,不被拍死算是侥幸了,哪有送上门去的,全躲的远远的。
一路上杂草荒芜,坟茔崇崇,偶尔才会有几个小村庄,连年的战乱,加上小冰河期的干旱,瘟疫把这原本富饶之地,变成了人间地狱。偶尔碰上几个商队,也是衣衫褴褛,那些大辕车上装运的全是黎城的商品及本地的药材、矿产。
林清白深深地感受到了在黎城的辖区内,不会出现这种景象,才猛然发觉黎城为百姓做了多少的事,不是空喊,而真的在做,那些新的词汇,如:解放区、无线电、电话、沙发、席梦思、体育、奋进、实习、麦克风、根据地、科学、科技、水泥、钢筋、热水瓶、电灯泡等等这一年里理解了许多,偶尔自己也会在话语中加进一些这样的用词,真的很贴切。
这一次黎城派的护卫是一个加强排,由原李卫组的李甲带领,全排共计40人,包括3个兵排,一个排长。 所谓加强排就是配有八一式班用机枪,这是黎城在现有的装备上仿制的机枪,这样做就很容易大批量生产,不用研发,有实物参照,只要把每一个部件做出来最后组装就成。
林清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黎城这些官,都不坐轿,无论是2人抬的小轿,还是8人抬的大轿,全不坐。跟轿子有仇似的,弄的大家全不坐,路远就坐马车或是骑马,在黎城时看到过一种四轮马车,称为客运马车,还有两轮马车做工很简洁,装有玻璃窗,车上没有帷幔及流苏,也没有画龙凤图案什么,连简单的云纹也没有。最不可思议的这种马车他们自己坐的跟卖给平民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规制。
他们好像人员很多,要区分黎城的主人,还是属下,就是看头发及衣着,感觉不是大明人,可又不是满清人,衣着的方面有胡人的影子,窄袖短衣,黎城做官后,没有官服,更没有补子,跟百姓无异,弄的大家现在只能穿员外服。
很多细节方面真的是看不懂啊,可又不能问明白,不过有一点很不同,当黎城的官不用去贪,能养活一家子吃饱穿暖。平时还有福利,能领到一些生活用品,过年过节有肉有鱼发放,不像明朝的官,薪酬少还不一定每月准时发放,可发的不全是钱银,而是物,以物抵薪,苦不堪言。这样就催生了各种乱收费现象。
堵胤锡占领安化快大半年了,一直在练兵,可还是没有按着林清白书信内说的去做,让其进兵许昌,而是选择了南下。
林清白的到来,全力说服堵胤锡靠向黎城就更加有说服力,忠贞营营官李锦(改名李赤心),高一功(改名高必正)也明白忠贞营的地位很尴尬,虽跟南明合作一起抗清,却得不到朝廷信任,朝廷内部对于一起抗清,互不统一,要不是堵胤锡全力支持,怕也走不到一起。
目前永历朝中在联虏平寇还是联寇抗虏一度争论不休,前期,南明弘光朝时,就采用联虏平寇战略,即放任清军攻打农民军,最好弄成两败其伤,弘光朝坐收渔利,因为在当时,朝廷上下无不痛恨逼死崇祯的李自成及张献忠,认为最大的敌人是寇,在当时不管是南明朝还是李自成、张献忠都认为满清只不过是来趁火打劫,多抢些好处就会回去的,今后天下还是要看三方面的角力,没把满清算进去。
直到李自成、张献忠败亡,才看清了对自己的威胁是满清,此时隆武才提出联寇抗虏,堵胤锡是深刻认识到了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挽救危亡,就在这样的危亡局势下,明朝那些抱守残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中枢、督抚实力派,心中对叛军戒备和抵触难于消除,就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驱狼博虎达到寇与虏两败俱伤,用的还是跟弘光朝时那样的方针,而这一次可是主动弄成两败俱伤,什么叫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不想想,当时大顺军余部,一无根据,二无补给正需要寻找靠山恢复元气,这个时候采取这个方略,只能是损人不利己,给敌人扫平天下减少了阻力,也大大削弱了可以团结的力量。
反观南明朝堂,不乏忠心忧国之人,可大都多是像何腾蛟,瞿式耜之流,那么接下去就说说瞿式耜这个人。
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后授江西永丰知县,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权,瞿式耜出任应天府丞,旋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1616 年夏,瞿式耜抵梧州,时南京已破,鲁王监国于绍兴,唐王亦称号于福建,靖江王亦于稍后监国于桂林,瞿式耜以为当立者应为永明王朱由榔,故与丁魁楚等合力擒靖江王,亦不入闽就唐王封职。
第二年,唐王殉国,朱由榔立于肇庆,瞿式耜进吏部右侍郎。后清兵破赣州,瞿式耜留肇庆。朱由榔改元永历,清兵陷肇庆,乃走梧州,旋护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书。瞿式耜曾自借得澳门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后封临桂伯。
可以说,瞿式耜就是当时南明数一数二的大佬,后世评价瞿式耜时,相当纠结,此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好像做到了忠臣烈士的形象,可是又好像这个忠臣烈士之名是一个自导自演的剧目,清军打来了,别人全在做后撤,他说我不撤要留守,别人劝其离开,说道:“你是大臣,还有许多的事要去办,朝廷需要你在。” 瞿式耜不听,最后在衙堂上和张同敞坐等一晚,直到第二天,进城的清军赶到才发现还有二个大官,劝其降不应,却坚决要求死,你要说他不忠,他战斗到了最后,你要说他愚昧,可他死后被封为“文宗”,你要说他没有气节,在狱中写了许多的诗,反映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忠贞不渝,为国献身的精神。
后人评价道:“瞿式耜、张同敞在可以转移的时候不肯转移,宁可束手待毙,这种现象在南明史上并不少见。究其心理状态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南明前途已经失去了信心。张同敞在桂林失守前不久对友人钱秉镫说:”时事如此,吾必死之。”钱氏开导说:”失者可复,死则竟失矣。”同敞伤心备至地回答道:”虽然,无可为矣!吾往时督兵,兵败,吾不去,将士复回以取胜者有之。昨者败兵踣我而走矣,士心如此,不死何为?”瞿式耜的经历比张同敞更复杂,他既因封孙可望为秦王事不赞成联合大西军,对郝永忠、忠贞营等大顺军余部忌恨甚深,而倾心倚靠的永历朝廷文官武将平时骄横躁进,一遇危急或降清或逃窜,毫无足恃,已经感到前途渺茫了。
其次,根深蒂固的儒家成仁取义思想也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条道路。与其趁清军未到之时离开桂林也改变不了即将坍塌的大厦,不如待清军入城后,以忠臣烈士的形象博个青史留名。尽管这种坐以待毙的做法多少显得迂腐,还是应当承认瞿式耜、张同敞的从容就义比起那些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门、藏之深山的所谓遗民更高洁得多,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
明末的怪象不单单是这些大臣,南明鲁王时曾派水军都督周鹤芝派使者到日本萨摩藩求援,这也是南明第一次向日本乞师。此后在1646年、1647年的两年间,南明先后三次派出使者向日本求援,但这些求援都没有得到日本方面的回应。 直到1659年,南明最后一次向日本求援,这次的使者是朱舜水,他也没有成功。不过朱舜水留居日本,成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座上宾。
除了向日本求援外,南明还有一个更为荒诞计划,找远在欧洲的罗马教皇(现在改称教宗)帮忙。事情发生在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统治期间,这时候南明的重心已经完全转到南方,与西方殖民者产生了联系,加上宫廷中有一些改姓天主教的太监,因此向西方求援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时候永历皇帝的妻子、母亲、儿子都改信了天主教,而且取了教名。比如王皇太后取圣名赫烈纳,马皇太后取圣名玛利亚,皇后王氏取圣名亚纳,皇太子朱慈恒取圣名当定,宫里甚至有一座小型教堂。皇室改信天主教,这绝对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