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鱼稻米礼盒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礼盒装鱼稻米震撼上市!
之所以震撼,并不是这次的宣传活动做得多轰动。
而是司空见惯的米,
被普通老百姓当作朴实礼物赠送给特别亲近的人的米,
这一次,竟然被作为礼品在大户人家、读书人、商人之间相互馈赠,并引以为珍!
胡羡羡把鱼稻米做成了礼品装:两斤装的竹筒礼盒和五斤装的竹篮礼盒。
竹筒礼盒的竹筒表面,都刻了一棵即将成熟的稻子和一条在摇尾的鱼;
竹筒里还有一张像扇子一样折叠起来的纸,上面的内容有:
鱼稻米的简介,重点是鱼与稻共生互利的关系,强调这是民生之喜;
然后附了两句诗或者词,要么有关鱼要么有关稻。
比如: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竹篮礼盒则是附了四张图,分别是:
稻禾青青洒鱼苗、稻花落水入鱼口、稻穗沉沉捞鱼图、鱼满桶鲜米满筐。
每幅图配了简洁的场景介绍,连起来就是鱼稻米的一生。
没人大张旗鼓宣传,只有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传言:
这鱼稻米,是今上亲自督促胡豆县主种植的。
如今收获了,胡豆县主第一时间把鱼稻米送往了京城皇宫。
除了送给今上的三千盒以外,就只安和府有九百盒,买一盒少一盒。
于是想尝尝皇帝吃的米是什么味儿的富户们、
猜测鱼稻米会与接下来的科考相关的读书人们、
想通过打文化牌与高门大户拉近关系的商人们,
都纷纷通过四方酒楼、香菇酱店、好吃哒餐点店,向古悦堂订购鱼稻米礼盒。
在胡豆县主千推万阻下,终于有一小部分人抢到了,价格是:
竹筒礼盒五两银子一盒,竹篮礼盒十五两银子一盒。每人限购一盒。
这个价格一喊出来,立刻有人觉得太贵了,说胡豆县主是趁机敛财。
道听途说的民众更是谈兴大发,有说胡豆县主明目张胆“劫富”的,也有说富户们“人傻钱多好忽悠”的。
但等这一小部分人礼盒拿到手,看到鱼稻米的简介,明白了鱼与稻共生互利的关系,再看到那诗那画,顿觉自己花的银子太值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鱼稻米礼盒成了“物超所值、极有内涵”的最佳礼品。
于是在众人的“求购心切”下,胡豆县主不得不把自己留着吃的最后几百斤米拿出来,以飨同乡。
“这是咱家最后一次吃鱼稻米蒸饭了!珍惜啊!”胡羡羡在饭桌上严肃地说。
张氏伸出一根手指点在胡羡羡额角,嗔怪地说:
“你这丫头!知道你更喜欢鱼稻米粥,所以才让姜妈妈把剩下的米都留着以后都做粥的。
还不是你非得要把最后一袋也卖了,留着你吃不好么?”
“嘿嘿嘿!”
胡羡羡笑嘻嘻地靠在张氏身上,
“不留不留,那一袋鱼稻米可以换好多银子呢!咱们吃普通米就挺好!”
“银子银子!你这小丫头,咱们家现在不缺银子,不短吃喝,你怎么越来越像钻钱眼儿里了?”张氏捏捏她的鼻子说。
胡羡羡抓住张氏的手,“奶奶,你猜猜咱们这三十亩鱼稻米卖了多少钱?”
张氏收回手,感叹:
“要说这鱼稻米,确实是好。
以前咱们的良田,每亩能收三石米;这鱼稻米每亩竟然四石,整整多出了一石啊!
三十亩田,收了一百二十石!听起来就满足!
当初你说要敬献给今上九十石,奶奶我可以心疼坏了!
没想到剩下的三十石竟被你卖出了天价!
我都不敢想啊,两斤卖五两银子……啧啧啧!”
张氏边说边摇头,依然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胡羡羡凑近张氏耳边,“去掉人工费、制作竹筒竹篮、刻画印画、纸张、消息传播、运输等等,咱们净赚九千多两!”
张氏一愣,“这么多?”
胡羡羡点头,她就知道古奶奶没敢真的去计算,说出来让她高兴高兴,也踏实踏实。
“这些钱你可得放好!”张氏立刻叮嘱。
胡羡羡随手从衣兜里拿出一小沓纸,“奶奶,您看,换完就轻飘飘的五张纸。特别没分量!
我真希望咱们也有个大库房,白花花的银子或者金灿灿的元宝堆在里面,多好看!”
张氏被逗笑了,
“还记得当初你从四方酒楼拿回来两个银元宝吗?
奶奶可记得你两眼放光的模样,小财迷一个!”
庄氏给豌豌擦干净嘴,笑盈盈地说:
“娘,如果苋苋预料的不出差错,我们明年就得去京城了。
您和爹就跟我们一起去吧!”
张氏脸上的笑渐渐落了,“在这东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老了老了,要搬到千里以外,我实在是不敢想啊!”
庄氏劝道:“夫君说伴君如伴虎,我们估计也就住几年,把能教的教了,不能教的就找卢家合伙。
您和爹就跟我们去住几年,看看京城,享享福。相信几年后咱们就能回来了。”
张氏叹口气,
“按照规定,苋苋丫头早就不应该住家里了。
这还是托了徐大人的福,让县主府拖拖拉拉建了快一年。
如今也拖不得了,你们该搬就搬过去。我和你爹住这个大四合院就很好了!”
庄氏知道婆婆这是不放心,毕竟除了自己夫君,婆婆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就不再劝了,只说:
“这样吧,那爹娘以后就住四合院,不忙的时候就到县主府小住几天。去京城之前咱们多聚聚。”
胡羡羡眼眶有些潮湿,她再次意识到了古代的交通不便、车马太慢!
从东河村到京城,马车顺利的话二十多天才能到。
这二十多天,很可能就让人分隔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人生,哪怕不考虑意外,又有几个十几年?
特别是像古爷爷古奶奶这样的年纪,在这样的时代,又能再活几个“十几年”?
原来“生离”竟然与“死别”如此近……
礼盒装鱼稻米震撼上市!
之所以震撼,并不是这次的宣传活动做得多轰动。
而是司空见惯的米,
被普通老百姓当作朴实礼物赠送给特别亲近的人的米,
这一次,竟然被作为礼品在大户人家、读书人、商人之间相互馈赠,并引以为珍!
胡羡羡把鱼稻米做成了礼品装:两斤装的竹筒礼盒和五斤装的竹篮礼盒。
竹筒礼盒的竹筒表面,都刻了一棵即将成熟的稻子和一条在摇尾的鱼;
竹筒里还有一张像扇子一样折叠起来的纸,上面的内容有:
鱼稻米的简介,重点是鱼与稻共生互利的关系,强调这是民生之喜;
然后附了两句诗或者词,要么有关鱼要么有关稻。
比如: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田凫雁满晴沙,钓渚归来一径斜。\/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竹篮礼盒则是附了四张图,分别是:
稻禾青青洒鱼苗、稻花落水入鱼口、稻穗沉沉捞鱼图、鱼满桶鲜米满筐。
每幅图配了简洁的场景介绍,连起来就是鱼稻米的一生。
没人大张旗鼓宣传,只有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传言:
这鱼稻米,是今上亲自督促胡豆县主种植的。
如今收获了,胡豆县主第一时间把鱼稻米送往了京城皇宫。
除了送给今上的三千盒以外,就只安和府有九百盒,买一盒少一盒。
于是想尝尝皇帝吃的米是什么味儿的富户们、
猜测鱼稻米会与接下来的科考相关的读书人们、
想通过打文化牌与高门大户拉近关系的商人们,
都纷纷通过四方酒楼、香菇酱店、好吃哒餐点店,向古悦堂订购鱼稻米礼盒。
在胡豆县主千推万阻下,终于有一小部分人抢到了,价格是:
竹筒礼盒五两银子一盒,竹篮礼盒十五两银子一盒。每人限购一盒。
这个价格一喊出来,立刻有人觉得太贵了,说胡豆县主是趁机敛财。
道听途说的民众更是谈兴大发,有说胡豆县主明目张胆“劫富”的,也有说富户们“人傻钱多好忽悠”的。
但等这一小部分人礼盒拿到手,看到鱼稻米的简介,明白了鱼与稻共生互利的关系,再看到那诗那画,顿觉自己花的银子太值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鱼稻米礼盒成了“物超所值、极有内涵”的最佳礼品。
于是在众人的“求购心切”下,胡豆县主不得不把自己留着吃的最后几百斤米拿出来,以飨同乡。
“这是咱家最后一次吃鱼稻米蒸饭了!珍惜啊!”胡羡羡在饭桌上严肃地说。
张氏伸出一根手指点在胡羡羡额角,嗔怪地说:
“你这丫头!知道你更喜欢鱼稻米粥,所以才让姜妈妈把剩下的米都留着以后都做粥的。
还不是你非得要把最后一袋也卖了,留着你吃不好么?”
“嘿嘿嘿!”
胡羡羡笑嘻嘻地靠在张氏身上,
“不留不留,那一袋鱼稻米可以换好多银子呢!咱们吃普通米就挺好!”
“银子银子!你这小丫头,咱们家现在不缺银子,不短吃喝,你怎么越来越像钻钱眼儿里了?”张氏捏捏她的鼻子说。
胡羡羡抓住张氏的手,“奶奶,你猜猜咱们这三十亩鱼稻米卖了多少钱?”
张氏收回手,感叹:
“要说这鱼稻米,确实是好。
以前咱们的良田,每亩能收三石米;这鱼稻米每亩竟然四石,整整多出了一石啊!
三十亩田,收了一百二十石!听起来就满足!
当初你说要敬献给今上九十石,奶奶我可以心疼坏了!
没想到剩下的三十石竟被你卖出了天价!
我都不敢想啊,两斤卖五两银子……啧啧啧!”
张氏边说边摇头,依然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胡羡羡凑近张氏耳边,“去掉人工费、制作竹筒竹篮、刻画印画、纸张、消息传播、运输等等,咱们净赚九千多两!”
张氏一愣,“这么多?”
胡羡羡点头,她就知道古奶奶没敢真的去计算,说出来让她高兴高兴,也踏实踏实。
“这些钱你可得放好!”张氏立刻叮嘱。
胡羡羡随手从衣兜里拿出一小沓纸,“奶奶,您看,换完就轻飘飘的五张纸。特别没分量!
我真希望咱们也有个大库房,白花花的银子或者金灿灿的元宝堆在里面,多好看!”
张氏被逗笑了,
“还记得当初你从四方酒楼拿回来两个银元宝吗?
奶奶可记得你两眼放光的模样,小财迷一个!”
庄氏给豌豌擦干净嘴,笑盈盈地说:
“娘,如果苋苋预料的不出差错,我们明年就得去京城了。
您和爹就跟我们一起去吧!”
张氏脸上的笑渐渐落了,“在这东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老了老了,要搬到千里以外,我实在是不敢想啊!”
庄氏劝道:“夫君说伴君如伴虎,我们估计也就住几年,把能教的教了,不能教的就找卢家合伙。
您和爹就跟我们去住几年,看看京城,享享福。相信几年后咱们就能回来了。”
张氏叹口气,
“按照规定,苋苋丫头早就不应该住家里了。
这还是托了徐大人的福,让县主府拖拖拉拉建了快一年。
如今也拖不得了,你们该搬就搬过去。我和你爹住这个大四合院就很好了!”
庄氏知道婆婆这是不放心,毕竟除了自己夫君,婆婆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就不再劝了,只说:
“这样吧,那爹娘以后就住四合院,不忙的时候就到县主府小住几天。去京城之前咱们多聚聚。”
胡羡羡眼眶有些潮湿,她再次意识到了古代的交通不便、车马太慢!
从东河村到京城,马车顺利的话二十多天才能到。
这二十多天,很可能就让人分隔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人生,哪怕不考虑意外,又有几个十几年?
特别是像古爷爷古奶奶这样的年纪,在这样的时代,又能再活几个“十几年”?
原来“生离”竟然与“死别”如此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