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玩命的小张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张汉卿而言,来到这个世界半年多,奉天的形势还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离自己理想中的状况还有不少的差距----财政依然吃紧,工业上没有明显进步,军事上还没有什么成就,奉系高层还是那么个样子,这让他常有时不我待之慨,也更加玩命努力。
自己资历太浅,二十七师与省政|府层面还轮不到他说话,他只有在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每天上午或全天,他在讲武堂与卫队旅、二十七师的军官们一道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晚上,他在卫队旅给军官们讲述自己对这支部队的期望、卫队旅以及奉军未来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振兴、就他在前世学到的历史说明一战对各国后来的影响----当然是以预言的形式。
有时下午,会与关系密切的几个嫡系聊聊人生、谈些比较机密的事情,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到夜里,在二十七师不值勤的绝大多数官兵进入梦乡时,卫队旅的官兵们中的文盲们还要接受识字教育;识字的知识分子也要接受文化课的再教育、高阶的军官要通读一系列少帅指定的兵书还要作笔记----少帅要亲自看。
他们没有怨言,或至少在少帅面前不敢有怨言,因为张汉卿比他们还要勤奋。他除了自己也看也记之外,还要抽空拜访奉天城里的一些有名望的实业家、经济界要人,和他们探讨奉天经济强盛的办法。
士兵们更是对他们这位少帅从心底里尊重。是的,尊重。是少帅,给他们第一次学习断文识字的机会,让他们在脱下军装之余也有得到别人一句“先生”的尊称的机会。
少帅与同僚同甘共苦,亲力亲劳,从不摆架子,让人有兄弟般的感觉。而且少帅有渊博的知识,在这个时代,尊重知识分子是贫苦大众发自内心的行为。此外,少帅在练兵场上的玩命行为也让尊奉强者的军人们对他礼敬有加。
这个世界的残酷在于,有人既比你有才华,还比你更努力,更有一个财大气粗的爹。
小张在玩命。
有时张汉卿也在反思:纵然把身体练得倍儿棒,把军纪练得倍儿严,把军姿摆得倍儿齐,又有何用?他不是武器至上论者,也知道操纵武器的是人,但没有工业,没有钱,没法子壮大起来,手上没力气,过份夸大精神的作用,其实是有害的。
一切的一切,都在经济。饶是张汉卿有超过上百年的经历,也不能扭转中国、东北、奉天经济实力较差的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得太他妈对了,至少张汉卿是深有体会。冯德麟一个师长能把张作霖这个钦封的奉天将军兼巡按使玩得团团转,靠得还是实力。
有时,他也会到奉天省巡按使办公处问政。
是的,问政,询问行政。不关心下这个时代行政处理的流程及方式,怎么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融入这个时代?张汉卿可不敢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掌握的都是正确的,毕竟,存在的才是合理的,有些做法看起来不能被接受的方式却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从进化的角度,事物的发展总有个过程不是?他可不想被人讥笑为好高骛远!
不过对于比较宏观的政治、军事,他可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前世有着丰富培训经验和“渊博”知识的他,对卫队旅中的青年骨干特别是学生军官们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让他们对自己、对中国的未来深有信心:
老袁死后,北京政权已经发生动荡,原本亲如一家的北洋系开始分裂为主要两个势力,渔蚌相争这下,正是奉军崛起的好时机,关外奉军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必将成为新的一极,也是各位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这是国内。
在国外,未来战争,拼得是国力;再凶猛的德国军队,也会被开动战争潜力的工业大国如美国、英国们拖垮;
英国会出现的坦克(其实张汉卿记错了,这个东西已经出现几个月了),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马拉战车----不过不再用马拉,而是用机器带动。战车也不是两个轮子,而是履带(张汉卿:给这些文盲洗脑真累),将会改变陆战的传统,德国必将用这个东西一雪前耻。这个东西的长处就是快而且自身带着武器,奉军将来就要大量生产这样的东西,前提是工业能力跟得上;
俄国国内已经有一股力量在变更着,这个力量由一个名叫布尔什维克的党指挥着----现在“布尔什维克”这个词其实还在娘胎中呢,而且它也不是一开始就处于支配地位的。不过张汉卿可记不得,反正,俄国共产党即将得势他是记得的----这支队伍的指挥系统,已经由传统的长官制变为党委制,卫队旅的政工系统,将来就会走这样的路子。
不但政工系统,而且政|府,而且议会,将来都要由一个这样的党控制着,中国需要这样在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党才能强大。张汉卿在用自己的力量熏陶着这支部队,让他们从理解到支持到加入未来他想成立的党,他现在在为寻找及培养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努力。
当然谈建党还为时过早,他首先需要的是在奉天有自己的声音,这支新军,就是他最好的武器。他不是没想过借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方式,但现在没有几个能为自己呼号奔走的人,而自己又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自下而上的这种缓慢的变更上。只有自上而下,用行政或者说专制的力量,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影响力,或者说是权力。
现阶段能给他权力的,只有这支新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光靠郭、韩几个人是远远不敷使用的,利用他们在军界的人脉,相互推荐人才是必要的。这不,刚刚毕业于陆大第四期的郭松龄,向张汉卿着重推荐了几个人。
由于谭海更多地任职于特种大队,高纪毅在奉情局绊住了身子,朱光沐是文人,所以张汉卿身边现在缺少一名跟随的副官兼侍卫,于是郭松龄向他推荐了保定军校毕业的姜化南。
他和郭松龄亲近是亲近,但亲卫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大人物一般不轻易接受推荐。但张汉卿不但很高兴地答应了,还直接委任他为自己的侍卫长兼副官。
倒不是对郭无条件信任,因为对姜化南这个人,张汉卿是相当熟悉的:历史上姜化南就对他很忠心,也一直做他的侍卫长,直到在一次军事整顿中发生兵变为他而死。当时整顿奉系穆春的军队时发生兵变,由于考虑到张学良的安全,姜化南自愿代表张学良下车与该师军官讲话。穆春的师长王永清曾是土匪头子,外号“天下好”,姜正在讲话期间,由于事先部署不当,消息泄露,姜化南为该师的团长于某枪杀。
能替自己去死的人,所以尽管是郭松龄推荐的,他一点都不忌讳----这一点无形中又拉近了他与郭松龄的距离,被郭认为是极度信任自己的表现。
所以郭松龄立马又推荐了同学,同样是陆大第四期的彭振国、徐永昌、林蔚都进入张汉卿的视线。可惜徐永昌是山西人,毕业后被阎锡山挖了去,彭、林二人应约而来。
对彭,张汉卿并不熟悉,但是对林蔚,他可是有印象的。这个后来作为老蒋最信任的军界人物,一直是蒋总统侍从室的主任,曾两次划掉晋升上将的名单中的自己,抗战胜利后删去自己的忠勤勋章,以忠诚、踏实、不唯乡唯派、不培植个人帮派被人称赞,是国民党将领中极低调但极难得的人物。若非时空转移,他就在要毕业后任浙军工兵营长、旋升参谋处长、一年后升团长了。
被郭松龄大赞的张汉卿向他伸出橄榄枝,家在浙江黄岩的林蔚抱着一睹真容的猎奇想法来到奉天,立即被张汉卿聘为自己的参谋处长----其实是身边的高级军事幕僚。而彭振国,则被安排在奉天讲武堂作教员,张汉卿更私下关照他多注意各国空军的发展。
旁征博引、思路敏捷、合情合理、深入浅出,是这位少帅给卫队旅听众的深刻印象,也让他很快抓住了这支部队的心,倒让张作霖始料不及。带兵多年的老张不认得几个字,但懂得一个道理,军队就应该是这样带的,抓住了心,在关键时候比什么权力都有用。
老实说,对张汉卿这些看似天马行空,但又不乏理论依据与可能性的臆断,无论是学生军,还是老奉军,都是大开了眼界。再听说张汉卿走得就是这样一条颇有诱惑力及鼓动性的道路,让一群还有些愤发精神的青年学生军官们血气大刚。“跟着少帅走,前途大大有”,是他们心里的共识。这种共识,随着后来一系列的成功体会,让追随张汉卿的人越来越多。
同一个方向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党,这是后话。
对张汉卿而言,来到这个世界半年多,奉天的形势还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离自己理想中的状况还有不少的差距----财政依然吃紧,工业上没有明显进步,军事上还没有什么成就,奉系高层还是那么个样子,这让他常有时不我待之慨,也更加玩命努力。
自己资历太浅,二十七师与省政|府层面还轮不到他说话,他只有在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每天上午或全天,他在讲武堂与卫队旅、二十七师的军官们一道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晚上,他在卫队旅给军官们讲述自己对这支部队的期望、卫队旅以及奉军未来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振兴、就他在前世学到的历史说明一战对各国后来的影响----当然是以预言的形式。
有时下午,会与关系密切的几个嫡系聊聊人生、谈些比较机密的事情,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到夜里,在二十七师不值勤的绝大多数官兵进入梦乡时,卫队旅的官兵们中的文盲们还要接受识字教育;识字的知识分子也要接受文化课的再教育、高阶的军官要通读一系列少帅指定的兵书还要作笔记----少帅要亲自看。
他们没有怨言,或至少在少帅面前不敢有怨言,因为张汉卿比他们还要勤奋。他除了自己也看也记之外,还要抽空拜访奉天城里的一些有名望的实业家、经济界要人,和他们探讨奉天经济强盛的办法。
士兵们更是对他们这位少帅从心底里尊重。是的,尊重。是少帅,给他们第一次学习断文识字的机会,让他们在脱下军装之余也有得到别人一句“先生”的尊称的机会。
少帅与同僚同甘共苦,亲力亲劳,从不摆架子,让人有兄弟般的感觉。而且少帅有渊博的知识,在这个时代,尊重知识分子是贫苦大众发自内心的行为。此外,少帅在练兵场上的玩命行为也让尊奉强者的军人们对他礼敬有加。
这个世界的残酷在于,有人既比你有才华,还比你更努力,更有一个财大气粗的爹。
小张在玩命。
有时张汉卿也在反思:纵然把身体练得倍儿棒,把军纪练得倍儿严,把军姿摆得倍儿齐,又有何用?他不是武器至上论者,也知道操纵武器的是人,但没有工业,没有钱,没法子壮大起来,手上没力气,过份夸大精神的作用,其实是有害的。
一切的一切,都在经济。饶是张汉卿有超过上百年的经历,也不能扭转中国、东北、奉天经济实力较差的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得太他妈对了,至少张汉卿是深有体会。冯德麟一个师长能把张作霖这个钦封的奉天将军兼巡按使玩得团团转,靠得还是实力。
有时,他也会到奉天省巡按使办公处问政。
是的,问政,询问行政。不关心下这个时代行政处理的流程及方式,怎么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融入这个时代?张汉卿可不敢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掌握的都是正确的,毕竟,存在的才是合理的,有些做法看起来不能被接受的方式却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从进化的角度,事物的发展总有个过程不是?他可不想被人讥笑为好高骛远!
不过对于比较宏观的政治、军事,他可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前世有着丰富培训经验和“渊博”知识的他,对卫队旅中的青年骨干特别是学生军官们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让他们对自己、对中国的未来深有信心:
老袁死后,北京政权已经发生动荡,原本亲如一家的北洋系开始分裂为主要两个势力,渔蚌相争这下,正是奉军崛起的好时机,关外奉军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必将成为新的一极,也是各位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这是国内。
在国外,未来战争,拼得是国力;再凶猛的德国军队,也会被开动战争潜力的工业大国如美国、英国们拖垮;
英国会出现的坦克(其实张汉卿记错了,这个东西已经出现几个月了),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马拉战车----不过不再用马拉,而是用机器带动。战车也不是两个轮子,而是履带(张汉卿:给这些文盲洗脑真累),将会改变陆战的传统,德国必将用这个东西一雪前耻。这个东西的长处就是快而且自身带着武器,奉军将来就要大量生产这样的东西,前提是工业能力跟得上;
俄国国内已经有一股力量在变更着,这个力量由一个名叫布尔什维克的党指挥着----现在“布尔什维克”这个词其实还在娘胎中呢,而且它也不是一开始就处于支配地位的。不过张汉卿可记不得,反正,俄国共产党即将得势他是记得的----这支队伍的指挥系统,已经由传统的长官制变为党委制,卫队旅的政工系统,将来就会走这样的路子。
不但政工系统,而且政|府,而且议会,将来都要由一个这样的党控制着,中国需要这样在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党才能强大。张汉卿在用自己的力量熏陶着这支部队,让他们从理解到支持到加入未来他想成立的党,他现在在为寻找及培养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努力。
当然谈建党还为时过早,他首先需要的是在奉天有自己的声音,这支新军,就是他最好的武器。他不是没想过借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方式,但现在没有几个能为自己呼号奔走的人,而自己又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自下而上的这种缓慢的变更上。只有自上而下,用行政或者说专制的力量,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影响力,或者说是权力。
现阶段能给他权力的,只有这支新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光靠郭、韩几个人是远远不敷使用的,利用他们在军界的人脉,相互推荐人才是必要的。这不,刚刚毕业于陆大第四期的郭松龄,向张汉卿着重推荐了几个人。
由于谭海更多地任职于特种大队,高纪毅在奉情局绊住了身子,朱光沐是文人,所以张汉卿身边现在缺少一名跟随的副官兼侍卫,于是郭松龄向他推荐了保定军校毕业的姜化南。
他和郭松龄亲近是亲近,但亲卫这么重要的事,历来大人物一般不轻易接受推荐。但张汉卿不但很高兴地答应了,还直接委任他为自己的侍卫长兼副官。
倒不是对郭无条件信任,因为对姜化南这个人,张汉卿是相当熟悉的:历史上姜化南就对他很忠心,也一直做他的侍卫长,直到在一次军事整顿中发生兵变为他而死。当时整顿奉系穆春的军队时发生兵变,由于考虑到张学良的安全,姜化南自愿代表张学良下车与该师军官讲话。穆春的师长王永清曾是土匪头子,外号“天下好”,姜正在讲话期间,由于事先部署不当,消息泄露,姜化南为该师的团长于某枪杀。
能替自己去死的人,所以尽管是郭松龄推荐的,他一点都不忌讳----这一点无形中又拉近了他与郭松龄的距离,被郭认为是极度信任自己的表现。
所以郭松龄立马又推荐了同学,同样是陆大第四期的彭振国、徐永昌、林蔚都进入张汉卿的视线。可惜徐永昌是山西人,毕业后被阎锡山挖了去,彭、林二人应约而来。
对彭,张汉卿并不熟悉,但是对林蔚,他可是有印象的。这个后来作为老蒋最信任的军界人物,一直是蒋总统侍从室的主任,曾两次划掉晋升上将的名单中的自己,抗战胜利后删去自己的忠勤勋章,以忠诚、踏实、不唯乡唯派、不培植个人帮派被人称赞,是国民党将领中极低调但极难得的人物。若非时空转移,他就在要毕业后任浙军工兵营长、旋升参谋处长、一年后升团长了。
被郭松龄大赞的张汉卿向他伸出橄榄枝,家在浙江黄岩的林蔚抱着一睹真容的猎奇想法来到奉天,立即被张汉卿聘为自己的参谋处长----其实是身边的高级军事幕僚。而彭振国,则被安排在奉天讲武堂作教员,张汉卿更私下关照他多注意各国空军的发展。
旁征博引、思路敏捷、合情合理、深入浅出,是这位少帅给卫队旅听众的深刻印象,也让他很快抓住了这支部队的心,倒让张作霖始料不及。带兵多年的老张不认得几个字,但懂得一个道理,军队就应该是这样带的,抓住了心,在关键时候比什么权力都有用。
老实说,对张汉卿这些看似天马行空,但又不乏理论依据与可能性的臆断,无论是学生军,还是老奉军,都是大开了眼界。再听说张汉卿走得就是这样一条颇有诱惑力及鼓动性的道路,让一群还有些愤发精神的青年学生军官们血气大刚。“跟着少帅走,前途大大有”,是他们心里的共识。这种共识,随着后来一系列的成功体会,让追随张汉卿的人越来越多。
同一个方向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党,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