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佑在干什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佑说道:“这样吧,河东地区就交给崔氏经销。不过,该出的经销权费用,让他们一次性交上来行吗?”
程咬金高兴地说道:“没问题,我夫人原本也没有占据全国经销权的奢望,河东地区就够了。”河东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山西加上河北两个省的地域范围。
李佑说道:“一口价,20万贯,行吗?”
程咬金说道:“行,就这么定了。”
李佑说道:“一客不烦二主,干脆,你让你夫人将这些钱换成粮食,运到渭南,我给他们留出利润就行了。”
“好,没问题。”程咬金爽快地答应了。
李佑说道:“各位叔叔,舅舅,这次赈灾,不会影响大家发财的。在这些地区打井,将来对确保咱们的甜菜种植也是个保障。甜菜今年是种植不了了,还需要育种,建设糖厂,这些事情我来做。希望大家配合我,一起完成好这次赈灾的任务。”
阴弘治看到李佑得到陛下的重用,比起发财来,更加令他高兴,他说道:“没问题。”
程咬金等人也表态全力协助赈灾。
阴弘治等人走后,长史长史黄素新和主簿田敏被叫到了李佑的书房。
自从李佑被封为齐王,准备到封地齐州赴任以后,黄素新和田敏就开始为自己的前程奔忙。他们跟着李佑这些年来,因为李佑不争气,他们看不到前途。好不容易熬到了铁树开花,李佑冒出了一点鼠光,结果又要离开长安区去遥远的齐州了。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
李佑看到他们,笑吟吟地说道:“二位,你们跟随我这么些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我心里有点惭愧。现在机会来了,我送给你们一件大功劳如何?”
两人知道昨天李佑单独觐见了李世民,一定是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和赈灾有关,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办好了功劳不小。听到李佑这么说,两人心中充满了期盼。
“什么事情,请殿下吩咐。”两人说道。
李佑说道:“这次赈灾事关重大,我已经得到了父皇的授权,全权处理此事,你们跟着我办好此事,别的不敢说,给你们弄个爵位还是有把握的。”
“啊?真的吗?”两人闻言大喜。
唐朝的爵位和官职没有必然联系。有官职不一定有爵位。爵位是身份的象征,是贵族的标志,是可以世袭的。得到了爵位,也就成为了大唐贵族阶层的成员。爵位的获得除了世袭以外,基本上来自军功。黄素新和田敏这样的文官很难有机会得到爵位的。
李佑自信地说道:“放心,本王不会白让你们跟随我的。”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变化,两人相信李佑的能力,立刻向他表示感谢。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昨天李世民和李佑单独谈话,大臣们都想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都很关注李佑和李世民的动态。不料,李佑根本就没来。
李世民上朝后,对于赈灾的事情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提,笑吟吟的,十分轻松的样子。
李泰心里痒痒,可是他已经决定不再关心此事了,不过,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于是他转过身来,望着魏征。意思是:魏大人不是关心百姓吗,为什么不问问赈灾的事情?他希望魏征能够出头。
魏征正直不假,爱民也是真的。可是,人家聪明更是真的。李世民既然不提赈灾的事情,脸上轻松的表情也说明了他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魏征自然不会多事。
看到魏征不搭理自己,李泰无奈地转过身去,也不吭声了。
早朝散后,大臣们回到皇城开始办公,却发现李佑来了,他的身后还跟着齐王府长史黄素新和主簿田敏。
李佑先后单独会见了魏征、高静明。魏征和黄素新就离开了长安,田敏留在了户部。随后,李佑单独会见了工部尚书皇甫睿。
出示了圣旨之后,皇甫睿问道:“殿下,臣自当尽心协助殿下,可是,这打井的钱,还有这人手如何解决?”
李佑说道:“皇甫大人放心,钱我马上送来,至于人手嘛,一会儿再说。你先看看这个。”
皇甫睿接过李佑手中的一个小册子,念道:“关中地区打井选址10条要诀。”这是李佑根据后世陕西打井选址总结出来的经验编撰的。
皇甫睿翻看了一遍,说道:“好东西啊,这样打井出水的概率就大多了。”
李佑说道:“请你派人研究这个方法,然后培训出一批人来,让他们到乡下去指导打井。人手嘛,你跟我来。”
皇甫睿跟着李佑来到了兵部。
房玄龄是左仆射兼任兵部尚书,左侍郎侯君集在吐谷浑,现在主持兵部日常事务的就是张亮了。他见到李佑和皇甫睿就说到:“殿下,皇甫大人,我已经通知了十六卫军各个单位,抽调了两千名识字的士兵归工部调用。”
皇甫睿这下放心了,他说道:“好,我马上派人去教会他们找水的技巧,分派到各州县去。”
这天,渭南潼关县黄家洼村,来了一名士兵,陪同他前来的是里正。唐朝一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里正召集了村里的农户,请士兵讲话。
士兵说道:“齐王殿下相中了你们这里的井水,他要在用这里的地下水酿酒。你们愿意打井的,只要是打出水来,齐王殿下就给你们7贯钱,水井归打井人所有。打不出水来,也给你们3贯钱。不过,打井的位置由我来给你们选定。今后,齐王殿下要是用你们的水酿酒的话,还会付给你们水钱。”
“有这样的好事?真的吗?”百姓们议论纷纷。
这里的百姓吃水都是靠着8里外的一条小溪,每天为了用水,都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十分不便。百姓们不是不想拥有水井,而是因为打井需要大笔钱财和劳力,而且还不敢保证能够打出水来。所以大部分农户不敢冒险打井,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
现在,有人出钱帮助他们打井,大家当然愿意了。要知道,打井的成本平均是10贯钱,那是请人打井,主要是人工费。百姓们自己打井,人工费就省下了。也就是说,打井可以赚钱,打出井来还归自己。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百姓们都动心了。
很快,百姓们几家一组,报名打井。不久,这个村子里的三口井同时开工了。
这种情况,在旱灾涉及的地区普遍展开了。
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在猜测李佑的动向。
东宫。
长孙无忌说道:“殿下,潼关县令给我送信,说魏征和齐王府长史黄素新去了渭南,部署了赈灾的事宜。河东崔氏已经派人运送了大批的粮食。”
李佑说道:“这样吧,河东地区就交给崔氏经销。不过,该出的经销权费用,让他们一次性交上来行吗?”
程咬金高兴地说道:“没问题,我夫人原本也没有占据全国经销权的奢望,河东地区就够了。”河东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山西加上河北两个省的地域范围。
李佑说道:“一口价,20万贯,行吗?”
程咬金说道:“行,就这么定了。”
李佑说道:“一客不烦二主,干脆,你让你夫人将这些钱换成粮食,运到渭南,我给他们留出利润就行了。”
“好,没问题。”程咬金爽快地答应了。
李佑说道:“各位叔叔,舅舅,这次赈灾,不会影响大家发财的。在这些地区打井,将来对确保咱们的甜菜种植也是个保障。甜菜今年是种植不了了,还需要育种,建设糖厂,这些事情我来做。希望大家配合我,一起完成好这次赈灾的任务。”
阴弘治看到李佑得到陛下的重用,比起发财来,更加令他高兴,他说道:“没问题。”
程咬金等人也表态全力协助赈灾。
阴弘治等人走后,长史长史黄素新和主簿田敏被叫到了李佑的书房。
自从李佑被封为齐王,准备到封地齐州赴任以后,黄素新和田敏就开始为自己的前程奔忙。他们跟着李佑这些年来,因为李佑不争气,他们看不到前途。好不容易熬到了铁树开花,李佑冒出了一点鼠光,结果又要离开长安区去遥远的齐州了。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
李佑看到他们,笑吟吟地说道:“二位,你们跟随我这么些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我心里有点惭愧。现在机会来了,我送给你们一件大功劳如何?”
两人知道昨天李佑单独觐见了李世民,一定是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和赈灾有关,这的确是一件大事,办好了功劳不小。听到李佑这么说,两人心中充满了期盼。
“什么事情,请殿下吩咐。”两人说道。
李佑说道:“这次赈灾事关重大,我已经得到了父皇的授权,全权处理此事,你们跟着我办好此事,别的不敢说,给你们弄个爵位还是有把握的。”
“啊?真的吗?”两人闻言大喜。
唐朝的爵位和官职没有必然联系。有官职不一定有爵位。爵位是身份的象征,是贵族的标志,是可以世袭的。得到了爵位,也就成为了大唐贵族阶层的成员。爵位的获得除了世袭以外,基本上来自军功。黄素新和田敏这样的文官很难有机会得到爵位的。
李佑自信地说道:“放心,本王不会白让你们跟随我的。”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变化,两人相信李佑的能力,立刻向他表示感谢。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昨天李世民和李佑单独谈话,大臣们都想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都很关注李佑和李世民的动态。不料,李佑根本就没来。
李世民上朝后,对于赈灾的事情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提,笑吟吟的,十分轻松的样子。
李泰心里痒痒,可是他已经决定不再关心此事了,不过,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于是他转过身来,望着魏征。意思是:魏大人不是关心百姓吗,为什么不问问赈灾的事情?他希望魏征能够出头。
魏征正直不假,爱民也是真的。可是,人家聪明更是真的。李世民既然不提赈灾的事情,脸上轻松的表情也说明了他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魏征自然不会多事。
看到魏征不搭理自己,李泰无奈地转过身去,也不吭声了。
早朝散后,大臣们回到皇城开始办公,却发现李佑来了,他的身后还跟着齐王府长史黄素新和主簿田敏。
李佑先后单独会见了魏征、高静明。魏征和黄素新就离开了长安,田敏留在了户部。随后,李佑单独会见了工部尚书皇甫睿。
出示了圣旨之后,皇甫睿问道:“殿下,臣自当尽心协助殿下,可是,这打井的钱,还有这人手如何解决?”
李佑说道:“皇甫大人放心,钱我马上送来,至于人手嘛,一会儿再说。你先看看这个。”
皇甫睿接过李佑手中的一个小册子,念道:“关中地区打井选址10条要诀。”这是李佑根据后世陕西打井选址总结出来的经验编撰的。
皇甫睿翻看了一遍,说道:“好东西啊,这样打井出水的概率就大多了。”
李佑说道:“请你派人研究这个方法,然后培训出一批人来,让他们到乡下去指导打井。人手嘛,你跟我来。”
皇甫睿跟着李佑来到了兵部。
房玄龄是左仆射兼任兵部尚书,左侍郎侯君集在吐谷浑,现在主持兵部日常事务的就是张亮了。他见到李佑和皇甫睿就说到:“殿下,皇甫大人,我已经通知了十六卫军各个单位,抽调了两千名识字的士兵归工部调用。”
皇甫睿这下放心了,他说道:“好,我马上派人去教会他们找水的技巧,分派到各州县去。”
这天,渭南潼关县黄家洼村,来了一名士兵,陪同他前来的是里正。唐朝一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里正召集了村里的农户,请士兵讲话。
士兵说道:“齐王殿下相中了你们这里的井水,他要在用这里的地下水酿酒。你们愿意打井的,只要是打出水来,齐王殿下就给你们7贯钱,水井归打井人所有。打不出水来,也给你们3贯钱。不过,打井的位置由我来给你们选定。今后,齐王殿下要是用你们的水酿酒的话,还会付给你们水钱。”
“有这样的好事?真的吗?”百姓们议论纷纷。
这里的百姓吃水都是靠着8里外的一条小溪,每天为了用水,都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十分不便。百姓们不是不想拥有水井,而是因为打井需要大笔钱财和劳力,而且还不敢保证能够打出水来。所以大部分农户不敢冒险打井,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
现在,有人出钱帮助他们打井,大家当然愿意了。要知道,打井的成本平均是10贯钱,那是请人打井,主要是人工费。百姓们自己打井,人工费就省下了。也就是说,打井可以赚钱,打出井来还归自己。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百姓们都动心了。
很快,百姓们几家一组,报名打井。不久,这个村子里的三口井同时开工了。
这种情况,在旱灾涉及的地区普遍展开了。
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在猜测李佑的动向。
东宫。
长孙无忌说道:“殿下,潼关县令给我送信,说魏征和齐王府长史黄素新去了渭南,部署了赈灾的事宜。河东崔氏已经派人运送了大批的粮食。”